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美出現新型豬流感病毒!出國別碰豬

美出現新型豬流感病毒!出國別碰豬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日前發布,今年11月中旬在愛荷華州再出現3名兒童感染新型豬源性流感病毒,包括之前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州及緬因州的個案,感染該病毒之個案自2009年以來已累積有18例,多數個案具有豬隻接觸史。疾管局提醒計畫前往該些地區的民眾,應避免接觸豬隻,加強個人防護措施避免感染。疾管局表示,依美國CDC發布資料,新型豬源性流感病毒是經由豬源性A型(H3N2)流感病毒與人類H1N1新型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組演變而成,屬自然演化,感染後有發燒、咳嗽、喉嚨痛及肌肉酸痛等臨床症狀,與一般季節性流感相似。目前僅出現在美國部分地區。新型豬源性流感防治重點與一般季節性流感病毒相同,平時應勤洗手、注重個人衛生與呼吸道咳嗽禮節,避免接觸豬隻或至農場參觀。由於新型豬源性流感病毒與季節性A型(H3N2)流感病毒基因組成有所不同,目前的流感疫苗僅能提供有限性的保護,但克流感及瑞樂沙等抗病毒藥劑,對該病毒仍具敏感性。疾管局呼籲國人出國旅遊,應避免接觸豬隻,並加強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習慣。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症狀,可於機場尋求檢疫人員協助;返家後倘有身體不適,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及接觸史,以利醫師儘速診斷、治療及通報,該局同時也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如發現有疑似個案,應主動詢問旅遊/接觸史,及時給予用藥治療,並儘速通報衛生單位。此外,禽畜相關從業人員於工作時,應加強個人防護措施,避免與動物相互傳播病毒,造成病毒重組的可能。

年終總體檢! 健康減重101

年終總體檢! 健康減重101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00年度「健康減重101,幸福臺北一等一」獎勵活動將年終總體檢訂於11月30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在信義區行政中心(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15號)舉行。凡是9月30日前已報名臺北市健康減重活動而且具有減重成效的朋友,請攜帶國民身分證及減重前照片,前往量測身高體重,前300名參加者將可獲得健康好禮1份。臺北市「健康減重101,幸福臺北一等一」活動吸引逾10萬人參加,個人績效獎勵是依減重前BMI分3組評比,包括健康獎為減重前BMI值大於20且小於24,取減重成效最佳前5名,舒活獎為減重前BMI值大於或等於24且小於27,取減重成效最佳前15名,樂活獎為減重前BMI值大於或等於27,取減重成效最佳前20名。衛生局健康管理處副處長歐佳齡表示,三組個人績效獎可分別獲得最高5000元、1萬元及2萬元獎勵,衛生局將於12月12日辦理成果頒獎。健康減重的不二法門就是「多運動、健康吃、天天量體重」,民眾可撥打臺北市營養諮詢專線2956-6356,詢問健康減重相關問題。

看東西模糊、眼劇痛 乾眼症作怪

看東西模糊、眼劇痛 乾眼症作怪

74歲女性甲狀腺功能過高另有胰臟癌病史,患有乾眼症而引起兩眼模糊、痛。55歲男性糖尿病患者,左眼多次劇痛,乾眼症導致絲狀角膜炎。69歲男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因復發性眼翼且瞼、眼沾粘引起乾眼症。郭綜合醫院眼科洪大展主任指出,乾眼症是因為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液過度蒸發,或淚液分佈不均,造成眼球表面無法保持濕潤而引起的疾病。乾眼症之盛行率占門診患者之21.2%;而慢性結膜炎類似症狀有乾眼症之比例更高達38.8%;有內科疾病患者的機會約為一般人1~4倍。乾眼症好發的族群在40歲以後老年人、女性、不正常眨眼、乾旱、風吹空調的環境、自體免疫疾病、甲狀腺突眼、糖尿病、吸菸者、藥物使用者、低雄性素、停經後賀爾蒙療法、酗酒、低攝取Ω-3脂肪酸、長時間使用電腦、戴隱形眼鏡者。洪大展主任說,乾眼症的症狀有乾澀、癢、眼睛紅、痛、燒灼感、異物感、視力模糊、酸、有假性多淚、隱形眼鏡不適症、眨眼次數頻繁、黏液分泌物增加、會覺得睜不開眼睛怕光。但是多數患者都沒有感覺症狀,可是沒有症狀並不代表沒乾眼症。結果不治療就持續惡化,從第一級淚液層不穩定、第二級點狀角膜炎、第三級絲狀角膜炎、到第四級角膜潰瘍,導致嚴重影響視力。因為乾眼症是眼睛缺水的問題,在治療上得補充人工淚液。一般乾眼症患者的治療可以點用人工淚液(戴隱形眼鏡時可點不含防腐劑人工淚液)、睡前點潤滑藥膏,平時可溫敷、按摩眼皮。對於較乾的患者則可以增加人工淚液之次數、戴擋風眼鏡、減少淚液之蒸發;或將淚小管栓塞、電燒、甚至以手術方法將眼瞼縫合來減少淚液流失。對於某些病因引起的乾眼症(如:眼瞼炎、維他命A缺乏、結膜炎、結膜疤痕、過敏、自體免疫疾病),也需治療。乾眼症平時的保養需正常之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均衡之飲食、不偏食;多吃含維他命A、C、E之蔬菜及水果,適當攝取Ω-3脂肪酸,少吃油炸食物;讓眼睛充分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用眼、過度疲勞,注意眨眼次數;洗臉時注意眼瞼及睫毛之清潔,用熱毛巾熱敷可以減輕疲勞並增加淚液分泌;戴隱形眼鏡時間不要過長、有不舒服即應取下。

工作時昏倒! 腦部動靜脈畸形作怪

工作時昏倒! 腦部動靜脈畸形作怪

若頭痛持續性的反覆發作,而且長期治療都不見改善,可得特別留意!有一名四十多歲男子因長期性頭痛,一次在工作中昏倒,送往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腦部的動靜脈畸形,在神經外科醫師立即進行開刀後,目前已恢復正常。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說,病患在送到急診室時,已呈現意識昏迷、低血壓狀態,經由電腦斷層掃瞄、核磁共振、腦部血管攝影等檢查後,發現竟然是因「腦部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導致突發性的昏迷,而這種先天性的血管畸形以二十歲以下居多,所以當發生在中年人身上時不易察覺。吳宗憲醫師指出,因動靜脈畸形的患者,每年的出血率約2至4%,當第一次出血發生時,一年之內的再出血率高達6%,建議接受手術治療。而動靜脈畸形手術最困難之處,在於先要找到血流的供應來源,因為血管充血,只要一碰到就可能發生難以挽回的大出血,還要在不傷及腦組織的情況下,將周邊腦組織剝離,才能順利把畸形的血管摘除,對醫師是非常艱鉅的挑戰。

精神病患去汙名 廚藝競賽很精彩

精神病患去汙名 廚藝競賽很精彩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推廣精神病人去汙名化運動,加強民眾對於病人有正確的認識,並促進康復病人之社會參與,將於11月26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30分與臺北市康復之友協會於中華職訓中心辦理「2011年臺北市精神康復病友廚藝競賽活動」。活動現場舉辦「創意美味水餃」競賽,廣邀本市精神醫療、精神復健機構、權益促進團體組隊挑戰創意美味水餃王的寶座,並邀請代言人─知名主廚柯俊年先生擔任評審。除了各顯身手的廚藝競賽,現場亦安排芳香紓壓教室透過精油按摩活動讓參與者舒展及放「鬆」一下,以及臺北市各精神復健相關機構進行特色展示,現場預計將有500名病友、家屬及相關工作人員共襄盛舉,一同展現康復病友的熱情、活力與復健成果,歡迎各界朋友一起來逗熱鬧。「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這句紅遍大街小巷的電影台詞,不再只存在虛幻的電影,而是即將在臺北市真實上演,時間就在26日。洗手作羹湯對於習慣外食的現代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人更可能誤解以為曾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下廚做菜的表現必有所限制,然而接受復健後,病人究竟能呈現出怎樣的創意美味?臺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劉越萍處長表示,因為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不了解,看待病人好比是披著一層恐懼的面紗,也使病人及其家屬常活在社區的誤解與不友善之中;精神疾病時常被迫與「人格不健全」、「抗壓力低」等負向概念連在一起,而真正的狀況是-精神疾病只要接受適當的醫療協助以及社區復健,多數人的症狀獲得改善,仍得以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期盼藉由本次活動,建立大眾對康復病友「正確、正面、正向」的認識及態度,並鼓勵退縮的康復病友勇於步出家門、走入人群,本次活動或許只是「去汙名化」的一小步,卻也是讓社會環境朝向包容與尊重邁出的一大步

關節痛、四肢痠麻 骨頭出問題?

關節痛、四肢痠麻 骨頭出問題?

從事會計管理工作的陳小姐是一位成功的職業婦女,忙碌繁重的工作幾乎佔據她全部的心力與時間,近幾年來常感到關節疼痛,接著甚至感到四肢痠麻無力,以為是骨科問題,找過骨科、復健科,都說沒問題,最後找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對症下藥,終於她讓能夠回到職場工作。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光永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侵犯手腳的關節,產生滑膜發炎、軟骨和硬骨的侵蝕,以及關節週邊組織發炎,最後造成關節破壞變形,導致殘廢。他強調,變形的肢體關節很容易從外觀上察覺,但當疾病靜悄悄地侵蝕脊椎的關節時,卻難以從外觀上發現,往往需等到有神經壓迫的症狀時,才驚覺到病情的嚴重。黃光永醫師表示,這類病人的治療,主要是以解除神經壓迫及脊柱復位為主。至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還是以藥物為主,再輔以物理治療,尤其近年來已發展出治療的標靶藥物,患者配合醫囑,一定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他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民眾一旦出現關節炎症狀,應盡快尋求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以免延誤病情。 

愛運動、身體無異樣 竟有先天心臟病

愛運動、身體無異樣 竟有先天心臟病

從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直到三十幾歲才意外被醫師診斷出「開放性動脈導管合併主動脈狹窄」,卻始終未接受治療,到了四十幾歲才因走路會喘,到童綜合醫院小兒心臟科接受治療。高崇智醫師說,一般而言,此類患者須在一歲之前接受開刀矯正,不然無法存活,但這位婦女的情形看來,不但很幸運,還是個奇蹟。43歲的婦人小時候曾是運動選手,身體並無任何異樣,直到了10年前感冒至診所看病,醫師聽診發現心臟有雜音,建議她到醫院檢查,檢查發現有「開放性動脈導管合併主動脈狹窄」,醫師建議開刀治療,因患者擔心開心手術之高風險而未接受治療。加上她自覺並無特別的不舒服,因此未追蹤治療。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高崇智表示,患者直到走路會喘,且心跳加速,經朋友介紹於七月初來本院檢查,安排「心導管檢查」發現除了開放性導管及主動脈狹窄之外,尚且合併肺高壓,必須將動脈導管儘早關閉,以免持續肺高壓造成肺部病變,於是幫患者安排經心導管安普拉茲關閉器封堵開放性動脈導管手術,解決了患者恐懼開刀的問題。

高市對抗登革熱 防疫大掃蕩

高市對抗登革熱 防疫大掃蕩

高雄市政府繼上週辦理「全市家戶積水容器大掃除」透過全民力量清除全市26萬餘個積水容器後,考量本市連日降雨,加上孳生源乃動態不斷產生,為反轉「追著疫情跑」的情況發生,高雄市政府責成三民區級防疫指揮中心於24日動員三民區社區民眾、志工及後備軍人,再次深入灣字及寶字輩25里,執行積水容器清除工作,下午由清潔隊賡續執行戶外殘效水噴滅蚊作業。高雄市政府李永得24日親臨現場率領市府環保、衛生、民政、警政以及後備軍人、里鄰志工、里幹事等300餘人假三民區義民廟前廣場集合誓師,期勉所有防疫人員戮力貫徹防治工作,並感謝現場志工朋友積極投入社區環境維護工作。李副市長在帶領誓師後,立即進入寶德里社區視察,實地抽查可能產生積水孳生病媒蚊的水溝,指示本府相關局處除應維持水溝流暢外,亦應研究防止病蟲孳生於水溝的相關創新產品,以杜絕水溝孳生病媒蚊。副市長帶領里民清除積水容器,同時指示本府各局處務必動員最大量能的人力及資源,全力清除積水容器,遏止病媒蚊孳生,並且再度懇切呼籲從公務部門到每位里民,戶內、戶外同步並進,積極清除家中積水容器,徹底打擊殘存的病媒蚊,遏止疫情持續向北蔓延,終結疫情跨冬流行。寶字、灣字及部分本字輩25里環境大掃蕩由社區里、鄰長、里幹事每里劃編每里3小隊,深入社區清除積水容器,並針對閒置空屋強制開鎖檢查,地毯式清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孳生源。透過24日動員,總計清除積水容器37,624個、發放家戶衛教宣導單張2,725張,再次強化社區民眾清除積水容器之重要性。最末呼籲全體市民,本市登革熱仍處高峰階段,市民不可掉以輕心,仍需持續落實環境自我管理,以確保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愛心天使捐髮傳愛 幫助癌症病友

愛心天使捐髮傳愛 幫助癌症病友

罹癌後,病友除了承受身體治療的痛苦外,因治療而產生外表的改變,更讓許多癌友無法適應,有的甚至會萌生放棄的意念,因而影響治療成效,因此,為建立癌友自信,減少化療時落髮的沮喪,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金華國小特別舉辦「捐髮傳愛 美麗無礙」活動,並在金華國小活動中心,由林薇琪、林芝羽、何芷葳及金華國中游維暄同學,在師長、同學及家長的見證下,率先剪下長達30公分的秀髮,希望透過拋磚引玉,讓更多人能一起加入愛心行列,幫助更多癌症病友順利走過抗癌路!阿嬤也是癌症病友的芷葳,在捐髮前還很猶豫,是否應該把頭髮留給自己的阿嬤,而阿嬤的一句「把頭髮送給更需要幫助的人」,讓年僅10歲的芷葳,勇敢的在全校同學的見證下,剪下自己從出生留到現在的頭髮,就是希望能把這份愛心,傳遞給更多人,希望他們都能像阿嬤一樣,積極治療並邁向康復!為了幫助癌症希望基金會製作更多造型多變的假髮,金華國小除了募集健康髮束外,11月起更發動發票募集及零錢捐活動,瞿德淵校長除了自己率先捐出發票及零錢撲滿外,更鼓勵全校師生一起共襄盛舉,希望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髮捐髮,匯集更多人的力量,一起幫助癌症希望基金會製作假髮。癌症希望基金會公關王主任表示:「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假髮租借服務,就是希望幫助癌友不因外表改變而拒絕治療,同時也可以降低癌友因為治療副作用而不敢出門的社交隔離,歡迎癌症病友來電洽詢(02)3322-6286。」

頭皮軟的像果凍、布丁!到底怎麼了?

頭皮軟的像果凍、布丁!到底怎麼了?

18歲的小玲因最近6個月出現掉髮而就醫,在檢查小玲的掉髮狀況時,發現它是屬於瀰漫性脫髮,而頭皮檢查並無發現異樣或疤痕,只是觸診時頭皮很軟,有點像「果凍」或是「布丁」,可以用手指把整個頭皮捏起來。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許仲瑤醫師表示,在追問下,小玲有果凍狀的頭皮已有10年了,其他家人並無類似情形。起初,我們以為小玲有內分泌異常而導致黏液堆積,因而進行一系列甲狀腺功能、賀爾蒙及自體免疫的檢查,但皆無異常發現。在進一步頭皮切片檢查下,發現小玲的皮下脂肪層有增加的現象,在真皮和皮下組織中有粘蛋白沉積。為進一步確定診斷及排除血液骨髓疾病,我們利用超音波及核磁共振(MRI)檢查證實小玲的頭皮皮下脂肪層(17mm)比同齡女生(4~8mm)厚2倍以上。最後判斷是「脂腫性脫髮」。脂腫性頭皮及脂腫性脫髮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良性罕見疾病,文獻報告主要為非洲裔及埃及婦女,國內對此疾病了解不多。臨床表現為頭皮增厚,觸之似吸水海綿。在脂腫性增厚的頭皮區有時可見脫髮或短髮。頭皮組織病理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均可見皮下脂肪組織增生。若被診斷為此疾病毋須恐慌,大都不會持續惡化,所以也無須治療。主要鑑別診斷為腦迴狀頭皮,其發生原因可能是發育異常或繼發於其他皮膚病,此時需治療原發疾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