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是否要做攝護腺癌篩檢?評估優缺點

是否要做攝護腺癌篩檢?評估優缺點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臨床上,某些篩檢發現的攝護腺癌,終其一生也不會出現臨床症狀,而攝護腺癌治療常發生性功能降低、泌尿問題及其他副作用,反造成患者極大困擾。且現有證據尚不足以確定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檢查對提供攝護腺癌篩檢是否利大於弊。所以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特別呼籲,民眾在做檢查前需充分瞭解PSA篩檢的優缺點以及攝護腺癌治療後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再決定是否要做攝護腺癌篩檢。目前主要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為攝護腺特異抗原及肛門指診二種。PSA數值愈高表示攝護腺愈可能有問題,但PSA數值會受到年齡、種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感染、某些醫療程序的因素影響數值。而肛門指診為僅能碰觸到局部的攝護腺是否有硬塊或結節的現象,容易遺漏較小的腫瘤病灶。針對PSA廣泛篩檢攝護腺癌是否能降低死亡率的議題,2009年美國追蹤1993至2001年76,693位55~74歲男性發現,篩檢組每年每萬人有2人死於攝護腺癌,而控制組則是每年每萬人有1.7人,結果發現PSA檢查並無法降低攝護腺癌死亡率,且兩組總死亡率也沒有差距。而2009年歐洲研究針對90年代182,000位50~74歲男性的研究結果則顯示,追蹤8年後,攝護腺癌死亡率在有做PSA這組下降20%,不過總死亡率並沒有差異,但發現有伴隨過度診斷及過度治療的問題,其中在篩檢組估計約有50%有過度診斷情形。2011年瑞典針對1987年9,026位50~69歲男性之臨床試驗研究,追蹤20年後結果亦發現篩檢組及控制組的死亡率沒有差異。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目前尚未有充分證據說明執行攝護腺癌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且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治療經篩檢發現的攝護腺癌,會引起中等至重度的傷害,如陽萎、尿失禁、腸功能損傷或死亡,因此,建議民眾在做檢查前需充分瞭解PSA篩檢的優缺點以及攝護腺癌治療後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再決定是否要做PSA篩檢。

壓力持續過久 會有絕望及消極感

壓力持續過久 會有絕望及消極感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南勢精神分院精神科何仁琦醫師指出,其實壓力無所不在,只是程度上不同,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對壓力做出不同的調適,壓力對於個別差異是非常大的。一般而言可以衡量壓力如何影響:(1)壓力負荷量:人們對於不同事件所感受到壓力的大小,在於如何看待此事件的重要性及其同時面對多少事件而定。(2)壓力持續時間:每個人對壓力的負荷量有限,超過此限度便會承擔不起。一但壓力持續過久,抵抗力便會下降,同時會有絕望及消極的感覺。何仁琦醫師表示,適度的壓力是有益處的,不但能夠提升工作效能,也能增加生活的挑戰與樂趣;但是當壓力過大時,不但會妨礙工作與生活,甚至會導致疾病。因此我們必須透過方法策略適切地處理壓力。

想治青春痘 竟發現罹結節性硬化症

想治青春痘 竟發現罹結節性硬化症

臉上惱人的痘痘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的病症!媒體報導指出,近日一名12歲少女到醫院本來想治療臉上的青春痘,沒想到卻被醫師檢測出基因疾病「結節性硬化症」,根據精密檢測後更發現有腦瘤,病況嚴重。成大醫院一般兒科主任黃朝慶表示,少女的腦瘤造成嚴重的水腦,肝臟和腎臟也都有血管肌脂肪瘤,後來這名少女已到北部接受腦瘤移除手術。(圖片來源: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根據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疾病Q&A衛教文章指出,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簡稱 TSC),為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造成患者神經組織細胞和髓鞘形成不良,產生結節硬化症,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多系統疾病,涉及腦、腎、心臟、肺及其他器官,它由遺傳性細胞自發變異引起,具有不同的穿透力和高度增殖併發性(50-60%),其症狀主要表現為癲癇、智能障礙、發育遲緩、精神及行為問題,約有三分之二患者有弱智的情形,主要因為受到腦部的結節腫瘤所影響。黃朝慶主任指出,結節性硬化症隨著年齡不同而出現不同病症,基本上是隨年齡長大而惡化的疾病,但有藥物可以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是因應這種疾病的方法。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表示,結節性硬化症可藉由斷層掃描、超音波、核磁共振造影、基因檢測等方式,檢查患者罹病的程度、結節腫瘤所生長的位置及大小,再視其狀況予以適當的治療。膝蓋不斷發炎腫大,小心關節罕見疾病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4551壯漢一動就喘? 「洗肺」治療罕見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059專為兒童設置的罕見疾病收治醫學中心 正式在台大醫院揭幕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8975

醫訊/腹式呼吸法與自我暗示放鬆法

醫訊/腹式呼吸法與自我暗示放鬆法

林口長庚醫院表示,為提供癌症病友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有一個情緒抒發的場域,並讓病友對情緒壓力有更多的認識,特別邀請心理師設計舒壓團體活動,本次主題為「腹式呼吸法與自我暗示放鬆法」,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活動時間:11月25日(星期五)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活動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活動訊息由林口長庚醫院提供;圖片取自優活資料庫影音/隱形眼鏡戴太久... 眼睛爛了!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96&HN_Yr=0&HN_Mon=0職業復健 精神病患復原路重要一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11&HN_Yr=0&HN_Mon=0作息不正常體重突然下降 小心糖尿病上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10&HN_Yr=0&HN_Mon=0

侵犯多個器官 結節性硬化症難纏

侵犯多個器官 結節性硬化症難纏

結節性硬化症出生發生率為1/6000,雖為一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男女均可罹病,但只30%的結節性硬化症病人是遺傳而來,另外70%的病人為偶發性突變所致。 成大醫院一般兒科主任黃朝慶表示,雖大部份的器官都會受影響(腫瘤表現),但大多的病人以侵犯心臟、皮膚(90%)、腎臟(60~80%) 、及腦部(90%)的症狀為主。結節性硬化症為一種基因的疾病,但在不同的器官會產生缺陷瘤(hamartomas),故病人有多樣性及變化頗大的臨床表現,而且隨著年齡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有一直只有皮膚症狀,正常心智的表現,有頑固性痙攣,重度智障的症狀,甚至也有出生時就心臟衰竭,全身水腫而死亡的表現。此疾病基本上也是一個隨年齡長大而進行惡化的疾病。黃朝慶主任指出,其他器官腫瘤的表現有,肺部淋巴管肌瘤增生、視網膜粒狀缺陷瘤(retinal modular hamartomas)、骨囊腫(bone cyst)、牙齦纖維瘤(gingival fibroma)、直腸缺陷瘤(hamartomous rectal polyps)等。 當小孩確診結節性硬化症後,每一個均要做詳細的神經心智發展檢查,眼睛檢查,心電圖,腦波檢查,腎臟超音波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掃描(MRI)。然後根據其檢查發現及曰後的臨床症狀來決定往後定期追縱檢查的項目及時間,特別是腦部及腎臟要有後續檢查的必要(由每半年到每三年一次)。最重要的是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疾病仍在進行中的疾病,且目前是有藥物可治療的時代,醫療團隊的定期追蹤檢查,早發現其併發症早治療是當前對此疾病的趨勢。 黃朝慶主任表示,另外,除了基因及臨床身體檢查以及採取有效的治療外,面對此顯性遺傳疾病其家庭份子的遺傳諮詢及心理支持也頗為重要,對醫界而言,結節性硬化症其實是一個全人治療的經典病例。多科整合的診治就極為重要,除了遺傳科的診斷諮詢外,產科在產前;心臟科在新生兒,幼兒期;小皃神經科及神經科分別在幼兒,兒童,青少年及成年期;皮膚科在兒童,青少年期;眼科在兒童期;小兒腎臟科及腎臟科在兒童,青少年及成年期;以及胸腔科在成年期的連續醫療照顧就極為重要。

「媽媽,我Hold不住了..」 台灣學童1成2過勞!

「媽媽,我Hold不住了..」 台灣學童1成2過勞!

大人會工作過勞,就連小朋友也可能「學習過勞」!兒福聯盟發表一份「2011台灣學童學習過勞情形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12.7%學童疲勞程度是過量的,且國中較國小嚴重,每六個就有一個學習過勞。調查報告指出,有近35.9%的學童在上完一天課後,經常「感到累垮了」、21.9%的學童「感到課業是沉重負擔」、19.4%「超出自己身心負荷」,甚至還有一成的學生出現了頭痛、胃痛及失眠等身心症狀。進一步了解孩子過勞的原因,主要來自三多的課業負擔─學校考試多、放學作業多及補習學才藝多。調查發現,32.1%的學生表示近兩個月內每天都有考試、39.3%的學生曾有過因為書唸不完或功課做不完而熬夜超過11點的經驗。最誇張的是,有高達61.9%的學生在課後補習、38.4%的學生學習其他才藝,平均每週補習3.41天、上才藝2.23天,逾半數甚至連周末假日都安排了學習的課程,毫無喘息的機會。此外,家長過度的期待、不確定的升學制度也成為當今孩子學習過勞的壓力源。調查發現有63.3%的學童認為自己的壓力來源來自「家長的要求和期待」、另外有88%的七年級(國一)生認為十二年國教實行後,並不會減輕甚至加重課業壓力。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父母都希望兒女每天能有活力的去上學、快快樂樂的回家,但近年來常常一大早在路上會看到睡眼惺忪的孩子被爸媽趕著上學、然後夜色昏暗時又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而在過去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四成以上的孩子不喜歡上學,且非常喜歡上學的比率又逐年下降,受訪學童甚至還在問卷上寫出「學習壓力曾經讓我想一死了之」等情緒性字眼,讓人非常心疼。兒盟呼籲,家長、學校應思考「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來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並呼籲一起進行學習減壓,還給孩子一個快樂學習的環境。※圖為記者會時,國小學童現身說明自己學習的過程、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希望家長、學校多給予鼓勵代替壓力。圖片/兒福聯盟提供。戴隱形眼鏡美觀卻傷眼 該如何保養和配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15&HN_Yr=0&HN_Mon=0受大腸癌折磨 法醫楊日松傳病逝!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05&HN_Yr=0&HN_Mon=0腎細胞癌患者不用擔心口腔潰爛 新藥副作用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04&HN_Yr=0&HN_Mon=0

登革熱警訊解除 北市仍不敢掉以輕心

登革熱警訊解除 北市仍不敢掉以輕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22日郝龍斌市長宣布北市本波本土登革熱群聚警訊解除,但面對全球暖化、鄰近東南亞國家及南部仍有登革流行疫情等威脅,市府團隊對於登革熱防治工作從不敢掉以輕心,自98年起即全國首創推行「傳染病高危點管理計畫」,由12區區公所提報之空屋、空地等社區髒亂點,由民政、衛生、環保、里鄰組成聯合稽查隊定期稽核,以有效防治登革熱,如不幸發生疫情時,亦能緩解疫情嚴重度。衛生局表示本波本土登革熱疫情主要先發生於士林山區,因山區幅員廣、天然積水容器多,擴大孳生源清除及淨山工作,需透過環保及衛生、志工、里鄰長等單位共同執行,執行過程發現山區有多處私人未管理之空屋、空地及平日無人進入之山區(谷),當工作人員到達現場時發現多所狀況時,基於防疫時效考量,當下即親力親為排除困難,清除各式孳生源。臺北市政府為防治登革熱於10月份啟動全市社區清潔日,鼓勵市民大家一起來動手清除家戶內外孳生病媒的積水容。經全體市民一致的努力,於髒亂列管點共清除了6萬5000餘公斤的垃圾及廢棄物。臺北市9月發生首例本土登革熱疫情時,北市衛生局為防堵疫情擴散,即不斷追蹤疫情源頭與可能擴散點,並快速進行相關防治作為。市府團隊於臺北市傳染病疫情災害應變中心每日召開應變會議,共同研商各項防治策略,不斷進行內部檢討及修訂相關工作流程。未來北市府將持續加強社區高危點列管及積水容器等孳生源清除工作,並落實每月一日社區清潔日的防治工作,以降低日後發生本土登革熱個案之風險。

美沙冬治療及愛滋預防講座 鼓勵藥癮者

美沙冬治療及愛滋預防講座 鼓勵藥癮者

根據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南投縣境內列管之愛滋病患者共計322人,其中200人為藥癮患,即高達62%的比例是經由共用針具所感染愛滋病。而行政院衛生署南投醫院為呼籲藥癮患者能「愛護自己.珍惜生命」將於11月24日下午2:00在南投看守所,舉辦「美沙冬治療及愛滋預防」之講座,由該院身心科陳致遠主任以深入淺出的講座,介紹美沙冬替代療法的優點並提供情緒管理及面對壓力的調適方式,鼓勵有潛在藥癮的受刑人能早日戒斷,回到正常的生活。南投醫院身心科陳致遠主任表示,藥癮的戒斷往往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路,戒斷時造成的身心不適常使患者想要放棄,而藥癮患者又常因共用針具而提高了如B、C型肝炎甚至愛滋病等血液傳染病的感染率。然而替代療法是以口服低危害替代品(如美沙冬)取代高危險的靜脈施打,除改變藥癮者注射毒品行為之外,更希望藉由此一介面,不斷提供藥癮者教育諮商,及其所需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系統的相關協助,給予藥癮者完整且持續性的專業服務。目前南投醫院每週二、四上午於南投院區有提供減害療法特別門診,民眾如有相關需求,不妨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諮詢專線為(049)-2231150轉分機1216。

影音/半世紀破案無數 法醫楊日松病逝

影音/半世紀破案無數 法醫楊日松病逝

楊日松的身影,過去常常出現在各個重大刑案裡,不少民眾都不陌生。民國72年,台北市合江街一名自助餐店離職廚師,向前老闆借錢不成,竟然就把他砍死,就連出來查看的老闆娘及一對兒女也慘遭殺害,法醫楊日松勾勒出殺手的樣貌,最後因為一件沾血的長褲,而揭開重重的謎團。民國16年出生於台灣苗栗縣公館鄉的楊日松,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專修科,畢生投入法醫的工作。民國65年間刑事局成立後,擔任法醫室主任。楊日松在驗屍時不戴口罩及手套,為的是聞到氣味和觸摸真相,也因為這樣的敬業精神,曾讓他染上屍毒。他超過半世紀的法醫生涯,參與過數萬件遺體解剖,破過許多重大疑案,替不少人洗刷冤屈。楊日松生前從事法醫工作近50年,被譽為台灣福爾摩斯,由於法醫工作繁重,數度申請退休,也一直被慰留,1990年12月因為過勞,輕微腦中風,休息一個多月後,重返工作崗位,2010年11月14號,傳出罹患大腸癌,23號凌晨病逝於台北,享壽84歲,也留給警界和司法界無限哀思和遺憾。※新聞內容由公視新聞提供戴隱形眼鏡美觀卻傷眼 該如何保養和配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15&HN_Yr=0&HN_Mon=0受大腸癌折磨 法醫楊日松傳病逝!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05&HN_Yr=0&HN_Mon=0腦傷男神智不清 高壓氧治療恢復意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7&HN_Yr=0&HN_Mon=0

影音/疑兒虐! 9月嬰顱內出血未脫險

影音/疑兒虐! 9月嬰顱內出血未脫險

監視器畫面中,男嬰的爸爸抱著孩子,媽媽站在一旁,焦急的等待救護車。隨後爸爸上了救護車,媽媽則是騎摩托車跟在後面。男嬰母親不相信丈夫會虐待孩子。 九個月大的男嬰,前天被父母親緊急送醫,到院時已經昏迷,急救後發現顱骨骨折,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到現在都還沒脫離險境。男童左嘴角、臉和胸部都有淤青,頸部有抓痕,社工懷疑受虐通報警方,男嬰父親承認臉上舊傷是他捏的,但是堅持兒子頭部傷,是從五十公分高沙發,跌落地面撞傷,但檢方認為這樣的說法太不合理,法官最後裁定收押禁見。男嬰父親是台中工業區送貨員,目前正在請育嬰假,母親則是在科技公司擔任作業員,由於這對夫妻五年前長子兩個月大時,曾因為噎奶窒息死亡,兩案有沒有關聯,整起案件真相如何,檢警要查個清楚。※新聞內容由公視新聞提供戴隱形眼鏡美觀卻傷眼 該如何保養和配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15&HN_Yr=0&HN_Mon=0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56&HN_Yr=0&HN_Mon=0愛吃生魚片、活蝦 小心染沙門氏桿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8&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