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翁急性心肌梗塞 冒汗、胸口痛險送命

翁急性心肌梗塞 冒汗、胸口痛險送命

嘉義一名67歲陳姓老翁某日上午9點時分,早餐後,看著電視的他,突然全身冒汗、胸口悶痛,但因一個月前也曾經這樣,以為是感冒造成而不以為意。不料,此次症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直到當天下午4點多,媳婦回家發現不對勁,趕緊將陳姓老翁送醫,到院時,陳姓老翁已呈現休克狀態。嘉義基督教醫院緊急啟動AMI(急性心肌梗塞)小組,心臟內科張瑞月醫師表示,陳姓老翁為左主冠狀動脈主幹阻塞合併休克,在為他進行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以打通冠狀動脈後,並以主動脈氣球幫浦維持心臟功能,成功救回陳姓老翁寶貴的性命。(圖:老翁的血管攝影圖,經緊急施予冠狀動脈擴張術後,左側兩條冠狀動脈清晰可見)心臟內科張瑞月醫師表示,陳姓老翁一個月前的不適症狀即為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前兆-心絞痛,很多人會因為休息後症狀即緩解而誤以為是感冒或過度疲勞。患者阻塞的位置屬左側冠狀動脈的上游,加上延誤就醫,患者的心臟功能因此受損。為了救命,除了打通冠狀動脈外,還須加裝主動脈氣球幫浦來維持患者的心臟功能。張瑞月醫師提醒,但這只是為搶救性命治標的方法,未來一年內再狹窄的機率高達兩成。因此,陳先生必須戒菸並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及心臟藥物保護心臟,並持續至門診接受追蹤,必要時,需再作冠狀動脈攝影,檢查有無再狹窄。

轉移性胃癌 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

轉移性胃癌 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

臺灣為胃癌的高罹患率地區之一,根據我國97年度癌登資料顯示,胃癌的發生率佔第7位,是國人主要的好發癌症之一。胃癌的症狀包括上腹部脹痛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故較難僅由症狀來斷定胃癌,容易被輕忽,導致許多患者被確診時已形成轉移性胃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陳明晃醫師表示,確診時已為轉移性胃癌比例約占5成,因為已形成遠端轉移而無法手術,在治療上多以化學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發現約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具有HER2基因呈陽性反應的特性,研究顯示,若在治療這些患者時能將化療合併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患者的預後狀況與整體存活期,都較單純化療來的好。陳醫師提到其自身在臨床上,以標靶藥物治療轉移性胃癌的經驗,曾有一位患者的胃癌再度復發,且轉移至肝臟,經檢測後發現其HER2基因為陽性,故在化療外輔以標靶治療,經過6個月的多次療程,竟發現患者的腫瘤消失,且原本有的腸阻塞現象也得到舒緩,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陳醫師也表示,轉移性胃癌在整體存活期與生活品質提升後,患者的生命延長,預後照護更顯重要,特別是應如何補充營養,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課題。台灣癌症基金會近來也針對胃癌飲食推出「胃癌飲食呵護手冊」,免費提供給民眾參考,請向全省各大醫院癌症資源窗口,或電洽(02)8787-9907索取。

衛署推「磁吸醫院」 盼留住護理人員

衛署推「磁吸醫院」 盼留住護理人員

行政院衛生署表示,為建構正向護理執業工作環境,讓護理人員願意走入並留任於臨床工作,參考美國磁吸醫院理念及過去推動護理人員留任經驗,委託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辦理「推動磁吸醫院─優質護理職場標竿學習暨表揚大會」,並邀集醫院護理主管共同訂定指標,期望透過正面激勵的方式協助改善護理執業環境。衛生署指出,護理人力短缺與移動是國際護理共同面臨的議題,為改善此國際性議題及吸引護理人員留任於醫院,美國首推「磁吸醫院」(magnet hospital)及1990年美國護理認證中心辦理磁吸醫院認證計畫(magnet recognition program)。且2005年國際護理協會指出磁吸醫院是留任護理人員的有效策略,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年報亦提到磁吸醫院可改善護理人員留任的成效。本次活動共計83家醫院提出申請,其中最高殊榮獲─金磁獎分別由台南奇美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行政院衛生署雙和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及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等6家醫院獲獎。此外,有 31家醫院分別獲得銀磁獎、銅磁獎、特色獎及潛力獎。本活動於昨(19)日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辦理表揚大會,邀請金磁獎獲獎醫院進行經驗分享,並彙整各醫院得獎特色供各醫院標竿學習及互相觀摩交流,以建構具正面及有磁吸的護理執業環境及條件。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表示,未來也將輔導各醫院朝向磁吸醫院的行列中,共同為建構護理人員良好的工作環境把關。※圖為護理人員在診間工作的情形(優活資料照片)

「一條根」非中藥! 衛署未核准

「一條根」非中藥! 衛署未核准

媒體報導,金門有名的「一條根」藥膏、貼布,被民眾檢舉外包裝的成分標示中,根本不含「一條根」這種成分。而且,衛生署表示,其實「一條根」屬於民間常用的青草藥膏,並非《本草綱目》收載的中藥材。此外,衛生署也沒有核准含有「一條根」成份的外用製劑在市面上販售。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稱作「一條根」的植物大概有七種,只要長的像的,都可以叫作一條根。此外,一條根並不是一種中藥材,是民間常用的植物,不被認為有療效。衛生署目前並未核准含「一條根」成分的藥膠布、油膏、外用液等外用製劑販售,呼籲民眾購買藥品前,仔細看看產品成分標示內容。衛生署表示,將請金門縣衛生局加強稽查金門市售藥品外觀標示,是否有未經核准擅自變更藥品外盒或標籤,而有誤導民眾以為所購買之藥品含「一條根」成分的產品。若經衛生署核准製造之藥品,未經核准擅自變更原登記事項,則依違反藥事法第46條規定,可處分新台幣3至15萬元罰鍰。此外,衛生署也呼籲民眾,有病痛應找合格中醫師診療,買藥應至藥局、中藥房購買,勿隨意購買來路不明產品,以維護自身健康。※圖片翻攝自100年12月19日公視中晝新聞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198614

影音/腸病毒疫情升溫 注意幼童健康

影音/腸病毒疫情升溫 注意幼童健康

氣象局表示,到了本周四,又會有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到時候,天氣又變得濕冷。而就在天氣越來越冷的同時,疾管局也提醒民眾,國內外的腸病毒疫情還是沒有趨緩,尤其是中國大陸跟香港,病例越來越多,民眾過年期間出國旅遊,一定要提高警覺。儘管已經入冬,但最近民眾如果要到香港、大陸和東南亞地區一定要特別注意,根據國際監測資料,今年國內腸病毒疫情入冬後也未見趨緩,今年截至目前,已有46例腸病毒71型重症,其中3人不幸死亡。在越南今年也出現腸病毒71型大流行,截至10月中已累計通報8萬例手足口病病例,有137例死亡,而且多數為兒童。此外,大陸今年至11月共報告150多萬例,其中有470例死亡,香港今年截至12月8日共累計234件手足口病群聚感染,有68例腸病毒71型病例,其中4例重症,並有1例死亡。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中、學校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其中又以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疾管局提醒家長,孩子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出國旅遊也要勤洗手,以免感染。※公視新聞提供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198586

癌思停治療乳癌 日本仍核准使用

癌思停治療乳癌 日本仍核准使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11月18日宣布撤銷癌思停治療轉移性乳癌的適應症,為這場漫長的爭執暫時畫下一個句點。這個與世界其他重要藥物審核機構大相逕庭的決定,引起各界的關注,因為包括負責制定美國乳癌治療準則的組織NCCN和歐盟藥物管理局皆持續認同癌思停做為轉移性乳癌的治療選擇,同時日本厚生署也於不久前的9月26日開放癌思停治療晚期轉移性乳癌,這些重要乳癌研究及國家藥物審核單位對癌思停的看法,似乎都在對FDA的判斷表達疑惑。光田綜合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郭集慶醫師表示,針對日本厚生省核准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癌思停治療晚期轉移性乳癌的決定,其核准是基於承認之前三個癌思停治療乳癌的大型第三期跨國研究,並且加上在日本國內進行的一項第二期的實驗,綜合結果證實在化療外合併使用癌思停治療乳癌,在腫瘤反應率與無疾病進展存活期都可增加約兩倍,且造成的副作用亦可使用藥物加以控制,故核准癌思停使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乳癌。郭集慶醫師說,癌思停不僅可搭配化療做為第一線治療,根據11月10日最新發表在美國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一項名為RIBBON-2的第三期大型研究,證實以癌思停合併化療做為第二線治療,腫瘤反應率可由29.6%提升至39.5%,無疾病進展存活期則由5.1個月增加到7.2個月,結果顯示癌思停亦可做為第二線治療使用。針對美國FDA將癌思停由乳癌治療適應症中移除的爭議,郭集慶醫師指出,過去美國FDA也曾做出獨立於世界各國的決議,其中有些是受制於人為的因素,這次是否還有醫療成本的考量就不得而知,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目前美國已有部分保險公司開始不提供癌思停保險給付,未來患者將背負沉重的藥價,恐有損其用藥權益。參考紐約時報外電請見:http://www.nytimes.com/2011/11/19/business/fda-revokes-approval-of-avastin-as-breast-cancer-drug.html?_r=2

影音/巴金森症難發現 早治療預後好

影音/巴金森症難發現 早治療預後好

53歲的陳先生,原本連走路都無法走,因為手腳會不停顫抖,雖然看過中醫,以為是腦中風,也嘗試過針灸治療,但病情一直沒有起色。後來到大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是罹患了巴金森症。幸好陳先生及早接受開刀手術治療,隔年他還和朋友一同去登玉山,完成他的夢想,現在的他,已經可以和一般人一樣、過正常生活。醫師說,巴金森症是一種老化疾病,好發年齡在60歲左右,因為中腦組織的多巴胺細胞大量減少,而造成動作障礙,很多人會初期誤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或中風症狀,而延誤治療。根據健保局資料庫顯示,台灣已有八萬多人因巴金森症、及相關疾病接受治療,因此醫師提醒民眾,若家中老人家動作變慢,走路出現小碎步或腳拖地,莫名其妙跌倒等症狀,就很可能是巴金森症的前兆,最好儘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公視新聞提供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198668

兒童發展遲緩怎麼辦?把握黃金治療期

兒童發展遲緩怎麼辦?把握黃金治療期

大千綜合醫院院長徐千剛說,根據世界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盛行率為6~8%之間,而台灣地區通報出來的發展遲緩兒童大約是17,304人,佔全國人該年齡層人口約0.87%,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許多家長難免會有大雞晚啼的想法,等到小孩長大的自然就會好,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傳統觀念,反而耽誤了孩子最重要的黃金治療期。家長的態度很重要,當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勇敢面對,主動尋求協助,才可以讓孩子成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承辦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蔡建宗主任表示,所謂「發展遲緩」,是指兒童在動作、感覺、認知、溝通表達、生活自理、人際社會性、概念理解等任一發展領域明顯落後應有年齡的能力。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8%,事實上如果放寬標準,甚至可達12%。發展遲緩的原因大多可能是因為生理、缺乏刺激、隔代教養、家庭功能薄弱等因素造成發展遲緩。因此,如果可以在孩子發展最快速在6歲前(也就是黃金療育期)給予適當的引導及協助,效果會相當卓越。根據研究統計早期療育預的成效是:「六歲以前接受治療,效果可以加倍。如果可以三歲以前接受治療的話,則效果可增加十倍。」呼籲家長們,不要拒絕接受家中的孩童有發展遲緩的狀況,這樣只會耽誤到治療黃金期。請家長們不要排斥、不要拒絕承認,我們應該要更積極面對與處理,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影音/乳癌二線藥月九萬 患者難負擔

影音/乳癌二線藥月九萬 患者難負擔

拿著救命的藥品,五十歲的葉女士,不知道自己還能依賴它多久。九年前罹患乳癌,後來癌細胞移轉,不得不使用這種自費的二線藥物,但家裡有三個小孩得養,還要負擔龐大的藥費、讓她心力交瘁。一個月至少九萬塊,負擔得起的人真的不多,像這位許小姐就因為經濟壓力、擅自停藥,使得病情越來越嚴重。乳癌病友協會呼籲,健保局應該給付二線藥物,讓國內超過一千名乳癌患者安心治療,但健保局似乎有不同看法。不過目前這種藥物在醫界普遍使用是事實,健保局表示已經請廠商提供更明確的報告、重新提出申請,照程序最快三個月內可以核准。※公視新聞提供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198658

影音/火鍋「加料」 當心吃進防腐劑

影音/火鍋「加料」 當心吃進防腐劑

位在台北市信義路六段的火鍋店「和式一番鍋」,被衛生局抽驗出來,火鍋料的「凍豆腐」,違法添加防腐劑「苯甲酸」,吃多了恐怕對人體有害。火鍋店老闆表示,所有不合格產品都已下架退回,也已更換來源廠商,現在店內產品都是符合規定。而除了「和式一番鍋」之外,其他像是吉林路上的「新都涮涮鍋」,以及羅斯福路3段的「錢瑾小吃店」,這三家火鍋店的凍豆腐也不合格。此外,還有內湖民善街的「家樂福」,士林福國路的「上督小吃店」,以及林森北路的「林森大道涮涮鍋」,則是米血糕被驗出含有防腐劑。衛生局強調,對於這些違法添加防腐劑的製造業者及責任廠商,將處3到15萬元罰鍰,並限期改善,同時也提醒消費者,要到有信譽的店家食用,若自行選購火鍋料,也應注意低溫保存,以確保食用安全。※公視新聞提供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19865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