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輪狀病毒肆虐 幼童住院的主要元兇

輪狀病毒肆虐 幼童住院的主要元兇

最近天氣又濕又冷,不只是流感病毒肆虐,甚至小朋友最常出現的輪狀病毒也蠢蠢欲動,根據衛生署去年住院病患人數統計,4歲以下幼童約有1萬2千人因腸胃道感染住院,醫師推測約有4成是輪狀病毒感染,而且在每年的12月至2月,通常是輪狀病毒感染高峰。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5歲以下幼童為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其中以6個月到2歲的小孩最容易被感染,因此醫師提醒家長,雖然天氣很冷,但還是要小朋友勤洗手,注意環境衛生。(圖片為輪狀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的F.P. Williams。)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指出,根據一項對4百多名家中有0到4歲嬰幼童的媽媽調查,發現到多數的媽媽對輪狀病毒的關心度最低,但是從衛生署住院資料分析來看,輪狀病毒卻是造成孩童因腸胃道感染住院的頭號元兇,估計一年約有5千名病童因此住院。呂俊毅醫師表示,有些感染輪狀病毒的小朋友,一天會拉肚子的次數多達20、30次,甚至喝了水就吐,除了有脫水的危險,更可能傷害孩子的腎功能。很多父母對於輪狀病毒的警覺性不高,常常認為只是衛生不佳引起的腸胃炎。其實輪狀病毒的感染力很強,病毒的存活期長達2個月,通常家人當中有一人感染,全家都會遭殃。其實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輪狀病毒感染,6個月以下嬰幼兒可自費選擇接種疫苗,保護力達3年根據耕莘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輪狀病毒的外觀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輪子狀,所以叫做輪狀病毒,它的傳染力極強,可在短時間造成整個家庭、幼稚園乃至於社區的流行,通常輪狀病毒好發於冬天,小孩子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小朋友在發病初期主要以嘔吐為主,經過12到24小時才轉為發燒及水瀉,輪狀病毒是小孩急性腸胃炎中最重要的原因,要避免輪狀病毒的強力傳染,只有勤洗手才是根本的預防之道。

醫學躍進 台灣成立傳染疾病研究中心

醫學躍進 台灣成立傳染疾病研究中心

有鑑於傳染病對社會大眾健康影響之大,因此,成功大學延攬數名專家學者,包括「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抗SARS專家蘇益仁、前國科會副主委張文昌院士等人組成研究團隊,成立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希望從事疫苗及藥物策略的研究,讓台灣醫學除了腸病毒及登革病毒的研究持續領先外,還能更進一步,揚名國際。成大表示,2003年SARS、2004年禽流感、2009年H1N1新流感等傳染性疾病,都對國人健康造成重大的衝擊,各國也紛紛加強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與研究,因此讓成大有了想要成立研究中心的念頭,因此特別結合國家衛生研究院、疾管局及長庚醫學院等單位的資源,合組全國第一個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進行整合研究。蘇益仁指出,成立此研究團隊是他多年的夢想,結合國內優秀研究團隊,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下成立「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蘇益仁還認為,該中心應該以解決本土流行的重要傳染性疾病為主,未來則必須著重於國際合作,並進行臨床實驗,進一步與全球重要學術機構,如巴斯德研究所及牛津大學合作。蘇益仁強調,目前大部份的新興感染症,都是突變的細菌或病毒所引發,但僅有大約三成的細菌或病毒能夠被解讀出來,成大研究中心擁有造價超過二千三百萬元、全世界僅約20台的未知病源鑑定儀,這也是全國唯一能夠解讀任何細菌或病毒的先進設備,未來必定能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成大醫學院院長林其和表示,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是國家級的單位,期待未來朝向國際級研究中心的目標邁進。

行程忙、過度操勞 星雲大師中風住院

行程忙、過度操勞 星雲大師中風住院

高齡85歲的星雲大師中風住院,佛光山指出,星雲大師最近因行程忙碌、過於操勞,26日晚主持會報時,覺得左側手腳無力,由弟子送往高雄長庚醫院,經檢查發現腦內血管硬化合併右側額葉缺血性腦中風,經治療後,病情穩定。長庚醫院表示,星雲大師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現象,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史,今年十月還曾因缺血性腦中風住院。(圖:星雲大師,擷取自佛光山網站)國民健康局於2007年委託進行的「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追蹤調查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是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國健局指出,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2010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達1萬134人。國內民眾的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佔7成左右。由於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的殘障。然而分析中風患者的到院時間發現,卻僅有28.7%的缺血性中風病患於發作後能在2小時內到院。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支氣管癌少見 久咳超過兩星期最好就醫

支氣管癌少見 久咳超過兩星期最好就醫

天氣變冷了,低溫的天氣容易讓人感冒、流鼻水、咳嗽等,不過醫師提醒,如果咳嗽超過兩星期,最好就醫,進一步以支氣管鏡或是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因為日前一名50歲黃姓婦人,久咳不止,以為只是感冒,多次照胸部X光也都無異狀,咳了一個月以後,終於去照磁振造影找出原因,結果卻發現罹患支氣管癌第3期,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因此醫師提醒咳嗽時間超過兩週,建議進一步做掃描檢查找出病因。不過50歲黃姓婦人沒有抽菸習慣,家中也無人抽菸,才會認為咳嗽只是感冒現象,且多次照胸部X光都無異狀,台中榮總磁振造影健檢中心主任醫師韋朝榮指出,支氣管癌是長在遠端氣管與支氣管的分岔處,位置剛好在胸腔中間,照胸部X光時容易與心臟、大血管影像重疊,不易被發現。根據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衛教文章表示,支氣管癌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咳血(腫瘤出血)等, 不抽菸與戒菸是預防的一個重要方法,因為香煙中有非常多種的的致癌物質,而且已證實抽菸將提高罹患癌症的機會,且戒菸後能逐漸降低患癌機率,不吸菸者亦要避免吸入二手煙。另外,在有致癌物環境(如空氣污染、放射性鈾、氡、石綿、焦油、鎳、砷等)工作的人應採取防護措施,也應盡量減少暴露。

睡覺揮拳打傷太太!多種神經退化作祟

睡覺揮拳打傷太太!多種神經退化作祟

在台南市有一位六十五歲的吳先生,幾乎每日到了深夜時分,就會突然大喊大叫,嚴重時還會拳打腳踢。但事後清醒過來時,完全記不起有這種狀況。起初家屬只是覺得吳先生常做惡夢,但最近狀況越來越嚴重,睡眠中動作越來越激烈,還打傷了枕邊的吳太太。白天時吳先生又會常發呆、表情呆滯、動作遲緩。家屬看到這種怪異表現,認為可能是招惹到了不乾淨的東西,以致引來「鬼附身」,便到處求神問卜,收驚保平安。但這些狀況在求助於神經科醫師之後得到改善。(圖:蔡宗儒醫師解釋神經退化症)台南市立醫院神經科醫師蔡宗儒表示,這種表現就是典型的「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蔡宗儒表示,人類睡眠過程分為四個時期循環,每循環約一個半小時,每夜約有4~6個循環。當中有一期是「快速動眼期」,在這時期中產生的夢境最鮮明印象深刻。正常情況下,大腦會抑制肌肉活動,讓全身處於癱軟無法動彈的狀態,此時就算夢境再怎麼精彩,一般人仍是靜止不動沉睡著。但若病人腦部功能退化,身體無法抑制住肌肉活動,就會表演出夢境的內容,如果在夢中和他人打鬥爭執,肢體也會配合劇烈揮舞。病人以老年男性為多,一般人口發生率約為0.5%。 蔡宗儒表示,這種「演出夢境」的病,常是多種神經退化症的前兆,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以巴金森氏症為例,在真正動作障礙發病前數年,約有14~33%會先產生這種睡眠行為障礙。上述吳先生經診斷後,的確患有早期的巴金森氏症,所以動作和反應都較遲鈍。睡眠行為障礙的部分,可用藥物控制,而動作障礙則使用多巴胺製劑治療,便可順利改善症狀。   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李怡萱醫師提醒,事實上不管是卡到陰、中邪、煞到等,都是民間對精神疾病的通俗形容方式,千萬別因過度迷信而錯失治療時機。

痔瘡流血、腹瀉 腸胃不好還吃辣導致

痔瘡流血、腹瀉 腸胃不好還吃辣導致

最近寒流一波波,許多人會想吃辣的食物來取暖,特別是像麻辣鍋、川菜這類的食物,常讓人一吃下去就感覺全身暖了起來,近來門診中發現有2成民眾因吃辣後出現腸胃道不適或舊疾復發。一名30歲男性本身患有胃食道逆流,經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日前與朋友一起去吃麻辣鍋,當晚便發生胃酸逆流、火燒心、胸悶等症狀,就醫檢查,胃食道逆流疾病復發,食道發炎惡化。一名35歲女性長期有腸燥症,定期治療中,與家人去吃川菜後,出現多次的腹瀉、水瀉,自以為是食物中毒,就醫診斷發現,是辛辣食物的刺激,使得腸燥症復發;另外有位25歲男性在吃完麻辣鍋後,腹瀉數次,肛門有灼熱疼痛感,且流出鮮血,就醫發現,由於排便次數變多,引發痔瘡流血。書田診所胃腸肝膽醫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過量的辛辣食物會對腸胃道造成太大的刺激,對原有胃食道逆流及消化性潰瘍的人,當食道黏膜或胃黏膜一受到強烈刺激,分泌過多的胃酸,就會感覺疼痛,加重病情惡化。有腸胃機能異常、腸燥症的人,吃過辣食物後,腸的蠕動會加速,腸液分泌增加,便會出現嚴重腹瀉、絞痛的症狀。原有肛門疾病者,會因刺激腸道,使得排便次數增加,再加上辣的刺激使得肛門紅腫、肛裂及痔瘡出血。邱展賢提醒,對於腸胃不佳的人,建議不要吃太多的辣食,以免疾病復發。若是吃辣,適量就好,同時也不要和高脂肪食物或酒精一起食用,因為脂肪跟酒精會加速辣椒素的溶出,使得症狀加劇。

走到哪頭皮屑就掉哪?原來是乾癬!

走到哪頭皮屑就掉哪?原來是乾癬!

一名四十多歲女性因為頭皮屑長達一年多久治不癒,最近季節變化造成脫屑情況異常嚴重,走到哪裡,屑就掉到哪裡,掉屑、發紅發癢這些症狀造成病患很大的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社交生活,後經新光醫院皮膚科蔡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病患頭皮處有非常厚的銀白色皮屑,實際上是頭皮乾癬,是因為冬天較冷、乾燥,且缺乏陽光紫外線照射,易使皮膚免疫力下降導致頭皮乾癬更加惡化。經使用治療頭皮乾癬用的頭皮凝膠後,兩週內病人的頭皮乾癬症狀即得到緩解。(圖:病患頭皮處有非常厚的銀白色皮屑,實際上是頭皮乾癬)蔡昌霖醫師表示,頭皮容易掉屑,一般容易被認為是有脂漏性皮膚炎,但是有些病患實際上是頭皮乾癬。有高達80%的乾癬病患有頭皮乾癬病灶,並且有許多乾癬病患一發病時最開始的表現就是頭皮處的乾癬,而許多乾癬病患在診斷出乾癬後,才恍然大誤其實自己以前頭皮的症狀並不是脂漏性皮膚炎而是乾癬。蔡昌霖說,有頭皮屑時,一般民眾常使用開架抗屑洗髮精來治療,但是效果常常不理想;其中有一部份病人因為是頭皮乾癬,所以需要特別的藥物來治療才會有明顯的療效。另外中重度乾癬病患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候群」,這可能與乾癬是種全身發炎性疾病有關,要特別注意。

術後噁心、嘔吐 增加手術前恐懼

術後噁心、嘔吐 增加手術前恐懼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李聰世醫師表示,一位準備開刀的45歲女病患於手術前向麻醉醫師提及,她之前做子宮肌瘤手術後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很擔心此次手術後也會有同樣的情形。於是醫師預防性地給予止吐藥物來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李聰世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常有手術患者提及之前手術後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尤其是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特別常見,由於之前這種不舒服的經驗常常增加患者在手術前的恐懼。事實上;這些患者也確實是易有術後噁心、嘔吐的族群。不過,如果有相關的經驗與疑慮的患者是可以透過主動告知麻醉醫師來獲得改善。造成手術後噁心嘔吐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患個人體質因素外,麻醉使用的麻醉藥物、進行的手術種類、術中血壓的波動都可能引發術後噁心、嘔吐的情形。目前研究顯示,個人體質因素如年輕、女性、肥胖、易暈車體質或是過去發生過術後噁心、嘔吐等的病患會有較高的發生率;另外,手術的種類,像是腹腔鏡手術、耳部手術、腸胃道手術或扁桃腺手術也會增加發生的機率;其他像是吸入性麻醉藥、鴉片類麻醉藥或術後傷口的疼痛,也都會導致患者術後產生症狀。

寒流襲!老人及心血管病患確實保暖

寒流襲!老人及心血管病患確實保暖

寒流一波波到來!尤其這幾天全台籠罩在攝氏9到12度的寒風刺骨中。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的發生。國民健康局更提醒全國251萬位65歲以上長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變遲鈍,在寒流來襲時,更需要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熱量,避免過多的熱散失;如發生低體溫時,要設法取暖,迅速送醫。此外,寒冷或酷寒的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以免因地面結冰,或因老人周邊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遲緩,而增加跌倒、前臂骨折及髖骨骨折的風險。建議早晨有出門運動習慣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寒流來襲期間,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國民健康局提醒運動時之注意事項,包括:1.運動前要有暖身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2.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子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選擇平整陰涼的運動場地。3.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不宜運動。4.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5.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腰肩頸酸痛、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察,接受醫師的評估,再選擇適合的運動種類與強度。

民俗調理撤出中醫診所 百名推拿師怒嗆衛署

民俗調理撤出中醫診所 百名推拿師怒嗆衛署

推拿一直是很多人喜歡的紓壓方式,有很多人喜歡到了中醫診所除了看病,還會希望給推拿師按壓一下,可以讓身體更舒服,但是未來可能沒有辦法這樣的服務,因為根據法律規定,從明年五月開始,中醫診所必須要由中醫師來做推拿的服務,沒有中醫師執照的推拿師,就不能在中醫診所當中幫病患推拿。這樣的規定讓推拿師很生氣,到了衛生署前抗議,希望衛生署可以擬定相關的配套措施,讓他們可以有工作、不要失業。昨天(25)有百餘名從事民俗推拿的調理人員昨聚集衛生署前抗議,訴求「要生活、要證照」、「沒緩衝、沒配套」,認為政府沒有為民俗調理人員設立醫療證照考試制度,但是卻以他們沒有執照為由,要求他們在明年4月30日前退出中醫診所。這些推拿師怒批衛生署「鴨霸」,存心要逼死這些推拿師,完全忽視他們的權益,剝奪他們的生存權與民眾的就醫權力。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則回應,國家醫療證照必須要經過「教、考、訓、用」等四個階段,這些推拿師所執行的業務,是屬於民俗調理,並不是醫療行為,所以不適用醫事人員的考照制度,也不可能有考照制度。黃林煌主委表示,會規定這些民俗調理人員撤出中醫診所,是希望讓醫療歸醫療、民俗調理歸民俗調理。衛生署之前已經給了兩年緩衝期,如果一延再延,那根本就是永無止期,絕對不可能再延期。推拿師自救會表示,一直以來他們都受僱中醫院所,為民眾按摩、推拿,紓解疼痛,是中醫師的好幫手;但衛生署兩年前公告傷科推拿行屬於醫療行為,推拿師沒有執照,所以推拿必須由中醫師親自執行;推拿師自救會表示,衛生署沒辦考試,哪來的推拿證照,衛生署拿不出推拿師合法證照,卻以無照為由,禁止推拿師已經執行了十餘年的推拿工作,這樣的舉措並不合理,要求衛生署可以創造一個合法管道,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