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急性青光眼當高血壓 老婦人失明

急性青光眼當高血壓 老婦人失明

有一位80多歲的老婦人,因為頭痛、血壓飆高、腹瀉到急診室求診,醫師認為是高血壓,但是在急診室躺了三天卻沒有好轉,於是轉送到三軍總醫院,三總醫師發現到婦人眼壓不斷上升、視力越來越模糊,斷定婦人罹患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但是因為眼壓升高持續時間過長,最後還是造成失明。(圖片為青光眼看到的影像模擬,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為美國National Eye Institute。)三軍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可分為隅角開放性與閉鎖性青光眼;開放性屬慢性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好發在歐美人士;閉鎖性青光眼屬急性,突然發生,症狀包括眼睛脹痛、視力模糊、眼壓高及頭痛劇烈等,好發在亞洲人,治療方式以雷射為主。為什麼青光眼會出現腹瀉、頭痛、血壓高呢?呂大文醫師解釋,當青光眼發作時,眼壓會從原本正常的20,飆升至50、60,進而影響了交感神經的運作,而交感神經會連結到內臟的神經,所以會出現類似腸胃炎等症狀,因此如果病患突然頭痛、腹瀉、血壓增高,就應提高警覺,進一步檢查是否為急性青光眼。呂大文醫師提醒民眾,一般來說,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在秋冬最容易發生,高危險群多為女性、年紀大於60歲、身高小於160公分、遠視100度到400度,如果這4個條件都符合,又突然發生不明原因頭痛,就應該要注意是否為急性青光眼患者,如果疑似是急性青光眼患者,就需要趕快治療,否則就會像上述老太太一樣,造成失明的遺憾。

天氣冷燒炭取暖 母子三人險送命

天氣冷燒炭取暖 母子三人險送命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在南投鹿谷鄉就有一名越南籍配偶因為怕冷,卻因為經濟狀況不好,無法使用電暖器設備,所以睡覺的時候,與七歲、五歲大的兒女在房間內燒炭火取暖,沒想到睡到半夜身體感到不舒服,經過送醫診斷後發現是一氧化碳中毒,治療後已無大礙;但是因為這樣的行為,一度還被誤會是「燒炭自殺」,直到醫院社工介入調查,才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還好三人最後都無大礙。(圖片翻攝自新北市消防局宣導短片。)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宣導文章表示,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中毒後的症狀不易被察覺,因而成為潛藏於居家環境中的隱形殺手。一般人在吸入過多一氧化碳後,經常只有疲倦、昏眩等輕微不適症狀,往往在中毒而不自覺的狀況下,在昏睡中死亡。消防署的宣導文章表示,如果發現到使用熱水器時,有頭昏、噁心、嗜睡等身體不適情況發生,要立刻停止盥洗,打開通往室外的窗戶通風,關閉熱水器,身體嚴重不適時,請先前往通風良好的室外環境,再打119電話求助。若發現家人或朋友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時,除了趕快叫119送醫院之外,還要立即打開窗戶使空氣流通,對病患施行人工呼吸及心腹復甦術(CPR);等到救護車到場急救時,救護技術員會接手持續操作心肺復甦術(CPR)並給予氧氣治療,直到送抵醫院。※下面的影片是新北市消防局的宣導短片,分享自Youtube:

操勞佛陀紀念館過度 星雲大師二度中風

操勞佛陀紀念館過度 星雲大師二度中風

日前才主持佛陀紀念館開幕的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昨天(26)晚間因左側手腳無力,緊急送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治療。院方今天證實,經核磁共振照影檢查,發現星雲大師腦內血管硬化,且合併右側額葉缺血性的腦中風。(圖片翻攝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網站圖片。)佛光山表示,最近星雲大師因為佛陀紀念館籌建與落成,所以行程忙碌、作息不定,在昨天晚上主持會報時,覺得左側手腳無力,由弟子送往高雄長庚醫院。高雄長庚院長陳肇隆當晚即指示成立包括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神經放射診斷科及護理部的醫療團隊,給予適當醫療照護,建議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以及接受血管檢查,目前病情穩定。高雄長庚表示,星雲大師以往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及缺血性心臟病史。今年10月就曾經因為缺血性腦中風住院,接受醫療團隊治療後恢復良好,血糖 、血壓、血脂肪也都獲得良好控制。雖然星雲大師目前情況穩定,但因長期操勞,腦中風仍在急性期,所以還需要住院觀察,待病況穩定後即可出院。星雲大師也要求院方代為表達,感謝廣大信徒及各界關心。

聖誕大餐吃太撐?甜食可幫助紓緩

聖誕大餐吃太撐?甜食可幫助紓緩

聖誕節目前已經變成全球性的節日,因此免不了要與家人、朋友、情人吃一頓聖誕大餐,但當我們吃下過量的食物時,就容易有腸胃不適的狀況發生,挪威醫師布爾斯塔德(Arnold Berstad)與瓦羅爾(Jorgen Valeur)表示,吃甜食可以減輕因食物累積引起的腸胃不適,幫助紓緩胃部疼痛。挪威醫師布爾斯塔德(Arnold Berstad)與瓦羅爾(Jorgen Valeur)本月初將此研究發表在「挪威醫學協會雜誌」,研究人員發現含糖食物,似乎可以刺激迷走神經,控制消化、言語及呼吸等功能,使神經發出信號讓胃壁肌肉放鬆,當食物進入放鬆的腸胃時,也令我們感到舒緩。研究人員在醫學雜誌中也提到,透過吃甜食的方式,甜食中會釋放出一種信號,除了讓胃部放鬆,也擴大了胃部,減少胃部的飽足感及食物對胃部的壓力,因此甜食可以讓胃容納更多食物,專家也解釋,這就是為什麼甜食容易讓人放縱,一吃再吃的理由了。

新型結核病逃過卡介苗 30歲以下需注意

新型結核病逃過卡介苗 30歲以下需注意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蘇益仁昨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結核病多達一萬三千個病例,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結核病患之所以不斷增加,是因為現有卡介疫苗抑制結核菌種效果變差。蘇益仁指出,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結核菌中毒性最強的「現代北京型」菌種,已成功逃過卡介苗,成為台灣30歲以下民眾結核病主要致病菌。(圖片為接種卡介苗後皮膚的情形,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Isaac Wong。)根據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的感控雜誌表示,現代北京型(modern strain)可能在抗藥性及傳播上較佔優勢,且卡介苗預防接種(BCG vaccine)的保護力較有限,現代北京型的廣泛發生,將可能是結核病防治的一大挑戰。蘇益仁指出,根據最新研究,台灣50歲以上結核病患,約3成是北京現代型病菌株,其他7成則平均分布在「老北京型」等五型結核菌中。但曾注射過卡介苗的患者,有高達八成五都是感染現代北京型。根據2006的《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Sublineag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eijing Genotype》論文指出,雖然目前老北京型的結核菌種類比較多,但是現代北京型的結核菌也正在快速變異當中,而且抗藥性也逐漸地增加,而且原本老北京型的結核病多在東亞、南非與歐亞大陸北邊等地流行,但是現代北京型的結核病卻有可能在全世界流行,所以需要特別注意。

大廠乖乖也出包! 過期軟糖流入市場

大廠乖乖也出包! 過期軟糖流入市場

日前才爆發荷亞廠商竄改保存期限,販售過期食品,造成人心惶惶,現在居然連大廠商「乖乖」都出包,乖乖為台灣老字號品牌,餅乾等食品都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更陪伴許多人一起走過童年,成為台灣知名零食品牌,經過檢方偵辦,乖乖業務經理楊志峰、倉儲經理李尚樫、業務員郭欽豪、黃新憲四人也坦承將過期品低價賣給荷亞廠商,讓外界又震驚又失望。根據檢方表示,乖乖公司業務部員工,於今年五月間,將有效期限為今年三月份,已過有效期限的「水果盤軟糖」五百箱,搭配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水果盤軟糖」,出售給荷亞商店,荷亞將原產品包裝拆掉,並變造有效日期重新包裝後,低價轉賣給下游廠商,再轉賣到傳統市場,目前流出數量已不計其數。另外檢方到乖乖工廠搜查,發現現場除了已過期的「水果盤軟糖」外,還發現大量過期的「孔雀桶」、「玉米棒」、「泡芙」、「捲心餅」等餅乾及糖果,檢方將繼續調查,而根據衛生署健康99網站中表示,過期的商品當中可能會產生霉菌、黃菊毒素等物質,還可能會有一些細菌會開始生長,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腸胃炎,甚至還有致癌的風險,所以檢警呼籲民眾避免貪小便宜,不要購買這些黑心商品,以免傷害到自己的健康。

台灣老人照護制度不全 釘妻翁心臟衰竭逝世北所

台灣老人照護制度不全 釘妻翁心臟衰竭逝世北所

去年年底,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人間悲劇「釘妻案」,兇手是一名84歲的老翁王敬熙,因不忍79歲妻子重病纏身,每天痛苦的活著,竟讓妻子服下安眠藥後,再用鐵鎚把螺絲起子釘入妻子前額致死,過去的人養兒防老,但現在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加上人口老化,從「釘妻案」可以看到台灣老人長期照護制不健全的盲點,讓孤單老人久病不癒,無法在社會上生存。高等法院合議庭,認為王敬熙殺妻是「一件悲劇」,原訂今日宣判擬減輕刑責並讓他交保,但老翁卻在23日上午因心臟衰竭死亡。高院合議庭庭長黃瑞華指出,案發時,83歲的王敬熙有心臟病和高血壓,必須獨自負起照顧病妻的責任,因龐大壓力而犯案,值得同情,黃瑞華也表示,此案凸顯我國老人長期照護制度的不健全。現代社會型態改變,從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結構中發現,如果家中年老者缺乏照料該如何是好?尤其偏遠低區,年輕人幾乎外移,或疲於工作等,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中年老者,突顯出國人對於長期照護的需求,行政院衛生署所屬醫院有鑑於此,希望透過專業的照顧,達到促進老人生活品質與尊嚴,並建立自助人助的理念,衛生署署長邱文達也曾表示,在長期照護的政策規劃方面,衛生署將積極建立長期照護制度及致力於推動長期照護保險,以提供失能者及其家庭整合性與持續性的照護服務,減輕家庭照護負擔,另外也將強化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及原住民族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當服務的資源能夠深入這些地區,嘉惠這些族群,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才得以完全整合,台灣才能成為真正福利國家。

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五成民眾「霧煞煞」

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五成民眾「霧煞煞」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長期以來都致力於推動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宣導,希望透過宣導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代謝症候群,可以減低三高的發生率。昨天(26)由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教授與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醫師,公佈每年一度的「千禧之愛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發現到超過5成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有超過6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而其中好發縣市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圖片為代謝症候群標準,資料來源:千禧之愛基金會。)有鑒於今年國健局公佈之十大死因,其中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由去年的四成攀升至今年的「五成」,調查除了針對台灣三大都會區民眾,還特別針對十大死因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5個好發地區,包括花蓮、台東、南投、嘉義、苗栗等縣市進行其認知度與行為,結果發現超過5成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超過6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而5好發縣市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孫璐西教授表示,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一旦引發相關疾病卻會致命!※下圖是祝年豐醫師分析代謝症候群的問卷結果:祝年豐醫師表示,以臨床經驗來看,平均四分之一的患者對於代謝症候群有錯誤認知,常見狀況包括以為不吃糖就不會血糖超標、每日五蔬果卻成了五果零蔬、誤認血壓降低就可以停藥、錯覺預防代謝症候群只要減重就好等。醫師提醒,有代謝症候群之民眾未來引發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6倍以上;腰粗1公分,小中風機率亦增加2%到20%。※下圖是測量腰圍的示範:祝醫師進一步呼籲3D健康生活飲食對策,包括Do Control,確實控制自己的生理指數,包括定期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特別是「腰圍」健康不容小覷;Do Healthy Diet,選擇健康的飲食,挑選低脂高纖多蔬果的健康食物,把握少油少鹽少糖的烹調原則;Do Exercise,每天要確實地運動,運動可以分段做、累計算,每天合計滿30分鐘,讓生活動起來,就可以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

結核病死亡率下降?恐還有努力空間

結核病死亡率下降?恐還有努力空間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蘇益仁說,台灣每年新增結核病多達一萬三千個病例,根據研究發現,結核病患之所以不斷增加,是因為現有卡介疫苗抑制結核菌種效果變差。疾病管制局指出,我國結核病疫情控制成效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新加坡,排名第三。比南韓、香港均略好,但仍有待大家持續努力。疾管局表示,在全國醫療衛生人員、民眾與政府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近五年結核病死亡率下降達32.8%,每年發病人數也從一萬六千多人下降至一萬三千多人;在臨床上並未發現不同型的結核菌株有治療上困難度的差異,一般結核病病人接受政府的都治治療關懷服務,以及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接受政府指定醫療團隊的整體照護及進階都治關懷,都有很好的治療成效。新生兒全面接種卡介苗,最主要是要有效預防致死率和神經學後遺症非常高的結核性腦膜炎,我國一歲以下嬰幼兒的卡介苗接種率雖然已達97%,但是近年仍有因家長未讓新生兒接種卡介苗,而發生結核性腦炎的零星病例。依據疾管局的監測資料顯示,沒有接種卡介苗得到結核性腦膜炎的機會,是有接種卡介苗者的16倍以上,在我國目前結核病疫情處於中度疾病負擔狀況下,新生兒接種卡介苗仍有其必要性。疾管局表示,雖然全球專家正努力發展研製出更好的結核病疫苗,但在更好疫苗問世之前,我國現階段最重的結核病防治政策為:(一)推動都治計畫和多重抗藥性醫療照護,提供高品質醫療照護管理,阻絕傳染鏈。(二)進行結核病接觸者追蹤,以早期發現病人,阻斷社區傳播路徑。(三)對於年輕且有高發病風險的接觸者,提供結核菌潛伏感染檢查及投藥治療,以減低發病風險及後續傳播。

請學生喝飲料卻食物中毒 30師生送醫治療

請學生喝飲料卻食物中毒 30師生送醫治療

日前桃園縣觀音國小老師買飲料請學生,沒想到喝完茶後,老師跟29名學生突然間頭痛、頭昏、噁心及腹痛等症狀,經過送到署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治療後,目前都已無大礙。桃園衛生局已採集相關的飲料與嘔吐物等檢體,送往食品藥物管理局化驗,如果檢驗出有病原菌,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以新台幣六萬元以上,六百萬元以下罰鍰。(圖片為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導單張,翻攝自食品藥物管理局。)針對這起師生飲用茶飲後出現身體不適的事件,桃園縣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連恆榮科長表示,醫院初步診斷可能是綠茶添加糖精無法代謝所致,但坊間綠茶糖精過量情況不多見,且學生出現腹痛、嘔吐等都是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狀,極可能是食物遭細菌、病毒污染所致,正針對可能造成污染菌類,如大腸桿菌、黃金葡萄球菌等進行檢驗。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文章表示,食品中毒是指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且發生相似的症狀,就稱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通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有細菌、病毒、天然毒素與化學物質,常見的細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病毒則有諾羅病毒等。天然毒素則包括植物性毒素、麻痺性貝毒、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等;化學物質則有農藥、重金屬、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該文章表示,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都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