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出現血便要注意 直腸癌、痔瘡易混淆

出現血便要注意 直腸癌、痔瘡易混淆

日前一名63歲王姓婦人,大便帶血已一段日子,經診斷為痔瘡,經過治療後血便問題依舊,近期腹瀉、便秘、糞便形狀開始變細小,再度就醫時,經轉診至高醫就診,診察後確定肛門口6公分處有腫瘤,病理切片檢查證實為直腸腺癌第3期,由於腫瘤距離肛門的位置近,王姓婦人擔心術後無法保留肛門,一度拒絕治療,直到醫師告知可先合併化學與放射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施予外科腫瘤切除手術,後王姓婦人採納醫師建議,如願保留了肛門。根據高醫放射腫瘤科醫師黃旼儀表示說,一般人出現血便狀況,第一直覺就是痔瘡,甚至直腸癌初期也很容易被誤診為痔瘡,主要是因為直腸癌與痔瘡臨床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大腸直腸癌篩檢之最簡單、最經濟而且有效的方法,民眾可透過即時檢查來保障自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衛教文章表示,一般發生直腸癌的原因大多是飲食習慣、家族遺傳所致,飲食習慣與大腸直腸癌有密切的關係,常大魚大肉、常吃高蛋白、高脂肪及精緻食物的人,根據統計調查有大腸息肉、憩室、結腸炎及大腸癌的發生率較高,而若家屬(第一近親)罹患大腸直腸癌,罹患大腸癌的機會也會高於一般人。根據台中聯安醫院衛教文章表示,避免直腸癌的方式可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油膩食品,至少能減少25%~50%得到大腸癌機會,另外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減少40﹪得到大腸癌的機會,最後是定期到醫院做篩檢,早期大腸直腸癌存活率可以達90%以上。

腰酸背痛如萬蟲鑽 癌症末期骨轉移

腰酸背痛如萬蟲鑽 癌症末期骨轉移

1名67歲的陳姓男子連續3個月腰痠背痛,另外也覺得食慾不振、容易疲憊等,後來甚至出現骨痛情況,輕輕一碰都痛到受不了,他自己形容像骨頭裡有千萬隻螞蟻在鑽」,在這段期間裡,曾因食慾不振、不明原因腰痠背痛多次到醫院就醫,皆被告知正常,直到最近因疼痛難耐,至北市聯醫急診,經過詳細檢查才發現,竟是腎臟癌骨轉移,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骨科醫師郭忠和指出,若癌症骨轉移通常代表已是末期,這位病患於就診一個月後過世。當病患轉診至北市聯醫時,醫師先安排X光攝影檢查,後搭配詳細的核醫掃描、電腦斷層及穿刺病理切片,最後證實病患罹患腎臟惡性腫瘤且全身多處骨骼轉移癌,當這位病患骨頭痛起來時,甚至連一般止痛藥都無法止痛,院方以嗎啡止痛,後來病患後來藉由安寧療護減輕痛苦,醫師提醒民眾,惡性腫瘤引起的腰痠背痛與一般的腰痠背痛最大的不同是,疼痛感不會因為休息而改善。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中文章說到,通常癌患者若有骨轉移,預後大多不佳,骨轉移主要症狀是疼痛,尤其是休息時或夜間更為明顯,骨轉移無法治癒,只能盡量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以目前來說放射治療是一簡便迅速且有效的療法,雖然大部份病人的存活期並不會因放射治療而延長,但卻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疼痛及生活品質。

婦女莫名哭泣、發怒 過年到壓力大?

婦女莫名哭泣、發怒 過年到壓力大?

一位中年婦女於診間抱怨長期睡不著,睡眠易中斷而且常做惡夢,最近快要過年了,想到過去過年期間回婆家要負責所有人的餐點,不由得覺得壓力倍增,因此最近要增加安眠藥的劑量才能入睡,再加上總是會莫名的哭泣、容易生氣、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突然爆發的脾氣讓自己都覺得很內咎,非常怕吵,甚至無法忍受稍微大聲的講話聲,常常會有莫名的心悸、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情形,因過去也有被家暴過,目前也負擔家中所有經濟支出,管教小孩的責任,讓個案心力交瘁。凱旋醫院身心科吳俞萱醫師表示,農曆年節將近,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過節是次於夫妻關係的壓力源,許多職業婦女或是專職的家庭主婦,常出現面對長假反而覺得更容易疲累的情形,甚至有適應上的障礙。吳俞萱醫師說,像上述這樣的個案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尤其生病或正接受治療時面對壓力(如過年),可能會讓原有的症狀更加惡化,婦女面對壓力平常要注意:1.充足的睡眠、2.均衡的營養、3.適當的運動、4.適時的休閒放鬆,保持假日亦有日常活動,相信更能走出陰霾,活出人生的色彩。

年節飲食豐富 腸胃保健怎麼做?

年節飲食豐富 腸胃保健怎麼做?

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邱垂澤醫師說,年節飲食與腸胃保健方面,大要可簡為:三餐飲食,需要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飲食以六、七分飽為宜。注意零食勿過量。細嚼慢嚥的進食方式,有助減少過食、過飽。餐後注意勿久坐,或立即睡、臥。減少刺激性食物。勿長時間熬夜,造成身體過度勞倦與耗損。早晚溫差大,需注意保暖,尤其是幼兒與年長者,以免引發慢性疾患的急性發作與相關併發症。邱垂澤醫師建議,就冬季藥食膳補來說,常見為溫補、燥補一類。台灣地區氣候偏濕,一般民眾體質較易偏濕熱,所以寒冬以適當的溫補較宜。民俗多燥補、峻補,對於腸胃道、肝腎方面,有慢性痼疾者,應加以注意,以免補出問題。 邱垂澤醫師表示,年節飲食大原則如下:一、不宜多食用的食物:糖份或熱量高的零食與食品、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高鹽分、高湯、火鍋料、高普林、高味素、注意零食與飲料隱含著高熱量、燒烤、控肉、滷肉。飲酒有節、酒後不開車。  二、欲調理腸胃功能時:低脂、少糖、少鹽、高植物性纖維、新鮮季節蔬果、天然且少加工過的食材。三、輔助消化的食品:烏梅(或汁)、山楂、麥芽、雞內金、茶等可助消化。必要時可停止進食一至二餐,以緩和腸胃道的消化負擔。胃潰瘍或腸胃虛弱患者則需注意使用。四、平時腸胃較虛弱者:注意勿過食瓜果、核仁、糯米製品、茶、咖啡飲品,可利用此一時節,以溫或平和且不燥熱的食物,調護腸胃機能。五、萬一感冒時,飲食盡量清淡,容易消化食物。發酵食物不宜,熱燥食物不宜。應多休息,服藥物後不宜開車或操作機具。減少進出公共場所,注意保暖。

消防節系列/番王重生 感謝救護人員

消防節系列/番王重生 感謝救護人員

知名演奏家綽號「番王」的王吉宣,去年12月初在陳立夫先生紀念音樂會上表演時,突然心臟病發,沒有生命徵象,幸好現場有多名醫師和消防隊救護人員接力急救,幸運的回復呼吸心跳。而王吉宣也特地選在消防節前夕,到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感謝救護人員的幫助,消防局也在現場展示了一台具無線傳輸的心電圖儀器,這台機器也是幫助王吉宣順利就醫的關鍵角色。原本就有心臟病史的王吉宣,心臟還裝有二支支架,去年12月表演時又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當眾昏倒,好在有醫師和救護人員接力急救,現場就回復呼吸心跳及意識。王吉宣昨(18)日特地到台北市消防局感謝救命恩人,接受訪問時表示,多虧現在的醫學很進步、發達,才能讓自己在70歲的時候重獲新生,未來將積極從事公益活動,把自己曾受到的幫助傳遞給其他人。消防局在現場也展示了一套心電圖設備,這套設備具有無線傳輸的功能,能讓救護人員在到院前就對患者先進行心電圖的檢查,再透過無線傳輸的功能,將資訊傳到醫院,加速醫師診斷治療的時間。※圖為番王在記者會上與消防隊的救護人員合影。(翻攝自壹電視)

迎新春 慈濟醫院大師揮毫送春聯

迎新春 慈濟醫院大師揮毫送春聯

迎接農曆新年到來,臺北慈濟醫院昨(18)日邀請到國內外知名書畫家施春茂、陶晴山、張炳煌、杜忠誥等人,與院長趙有誠及慈濟書畫會的成員們一起揮毫迎春,吸引民眾前往參觀。 臺北慈濟醫院表示,在醫院裡不僅沒有濃濃的藥水味,取而代之的是茶香、樂音,與墨香。最近慈濟書畫會不僅在臺北慈濟醫院舉行書畫作品展出,同時更與施春茂、陶晴山、張炳煌、杜忠誥等享譽國內外的書畫家一同揮毫寫春聯,並且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贈送現場民眾墨寶,現場洋溢過年的溫馨氣氛。 慈濟醫院表示,這幾位名家都是當代書畫界的有名人物,他們的作品為博物館及收藏家珍貴收藏,這次到臺北慈濟醫院除了提前和民眾一起過新年外,現場也書寫靜思語,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贈送給民眾。 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表示,非常榮幸能邀請到這些書畫名家蒞臨,為展覽增添無限光彩。「慈濟書畫聯誼會作品展」自即日起至2月28日在臺北慈濟醫院二樓展出,一共有130幅作品參展,每天有許多書畫志工現場揮毫,贈送給所有民眾。 ※圖為臺北慈濟醫院邀請享譽國內外的書畫家揮毫迎新春,由左至右為施春茂、杜忠誥、慈濟北區書畫聯誼會合心幹事游孟堅老師、趙有誠院長、陶晴山、張炳煌。(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綠化醫療從醫療產品採購開始

綠化醫療從醫療產品採購開始

美國「綠色醫療」(Practice Greenhealth)組織於2011年10月發表一份「醫療產品的標準化環境評量問卷」(Standardized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for Medical Products),幫助醫院辨識、要求與採購對環境友善的醫療產品。目前簽署認同這份文件的共有五個醫療產品團購組織,包括Amerinet、HealthTrust Purchasing Group、MedAssets、Novation LLC、Premier。由於這幾個團購組織所採購的醫療用品,金額高達每年1,350億美元,因此預期這份問卷將能促進醫療產品供應鏈的綠化。這份問卷包含了採購醫療產品時應重視的環境考量,比如是否包含再生材質、產品是否可回收、是否可多次使用、是否不含有害成份(PS、PVC、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雙酚A、汞、鹵化有機阻燃劑、乳膠)、產品廢棄後是否會被歸類為有害廢棄物、所含致癌物與生殖毒素是否低於加州第65號法案所定標準。由於國內醫療院所在採購醫療用品時,大多仍以成本為考量,而環保醫療產品售價普遍較高,因此一直未能打開市場,價格也就降不下來。因此我們邀請讀者一起來寫信給衛生署(主旨或可訂為:煩請訂定醫療產品環境評量問卷,供各醫療院所採購評估時使用),要求其參考這份問卷,制定一份國內版本,提供國內各醫療院所採購評估時使用,同時強制規定署立醫院與其他公營醫院聯合採購醫療產品時必須優先考量這些環境面問題,並透過其採購評估結果了解各項醫療產品是否環保,不環保者是否有安全替代品存在,有安全替代品存在者則衛生署或環保署應透過法制手段,限用或禁用那些可被替代的不環保產品,如此方能有效減少醫療事業廢棄物的產生及其危害。(資料來源:http: //noharm.org/us_canada/news_hcwh/2011/oct/hcwh2011-10-13.php)(資料提供:看守台灣協會《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

從環境觀點 看公共設施建設的公益性

從環境觀點 看公共設施建設的公益性

在政府的施政中,公共建設是很重要的一環,花用國家很大的預算。其中如交通建設,一年預算可達數千億元。如何做好公共建設,應是生活品質、環境保護很重要的課題,也涉及到人民的健康、安全、節能減碳及省錢。試舉一些淺顯的例子來思考、討論。 比如道路工程的興建:像台北、桃園的五股到楊梅段之五楊高速公路高架工程,是否真有必要興建?這段道路所要疏導的交通流量,已有北二高、濱海快速道,以及橫向的國八號高速道、興建中的捷運機場線、南北便捷的高鐵等。若不興建,我們可省下數百億的工程經費、減少大量的碳排放。 又如台北市政府誇誇自擂的「路平專案」,也花了不少錢,但有效嗎?因為道路鋪面的高程,經一次一次的加鋪瀝青層,路面加厚升高。若路面無法控制在一定的高度水平,那麼今天把人/手孔蓋升高扯平,有甚麼用呢(再鋪一層瀝青層,路面又不平了)?當然有時也會刨掉舊路面,但大多沒有這樣做。在工程施工方面,道路鋪面要保持向兩側有適當的傾斜面、以利排水。但常見道路並不符此施工、設計規範的。於是,一下大雨,路面就積水數吋,路過的行人鞋子全濕了。 我們也可檢視路邊排水溝的工程品質,如其溝底高度水平要控制得符合工程規範(需要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才可把污水排洩出去(不致積水),水溝底的淤泥要定期清除,但我們的都市內的水溝、大排,有良好的工程品質、良好的維護(每年清淤泥、疏通水溝)嗎?我們所看到的水溝、大排,大多是積水、積滿淤泥及發臭的。如何讓鋪面具有透水性,應是重要的綠色設施作法,但常被忽視的。 我們也可觀察道路上的路燈,在台北市道路邊高懸的路燈型式,千奇百怪,式樣萬千,各具姿態(在台北市的讀者可自己去看、去比較、去發現探索)。這在先進的城市,不會是這樣的,路燈是城市街景的重要元素。 道路邊的行道樹、路樹,更是城市街景非常重要的元素。以台北市而論,行道樹、路樹一概要讓位給工程(道路施工、建物興建等),可看到很多大樹、老樹被砍、被移除。常被人相信的是:我把這些樹移走,還會把他們移回來;這真是安慰人的語言、騙人的話。近年台北市區內,為捷運、為松山煙廠等興建開發,很多樹木又不見了。 政府所為的公共設施建設之公益性,常是虛懸的,或是說:是無效的、不發揮功能的、浪費的、沒有品質的、不符生態永續或綠色原則的;或更通俗的說法,類似蚊子館、蚊子甚麼的,這不只浪費很多金錢,更對生活品質、環境保護造成損害。 (資料提供:看守台灣協會《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

離譜! 又有素食摻葷、標示不實

離譜! 又有素食摻葷、標示不實

素食逐漸受到民眾歡迎,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素食產品,發現有2件不符規定,1件攙葷、1件標示不實,已令業者下架並依法查處。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此次共抽驗20件市售素食產品,檢測出2件不合格的產品中,1件素蝦丸被檢出含魚成分,也就是被攙了葷。衛生局除令業者立即下架外,對製造業者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1項第7款「攙偽或假冒」及第31條的規定處分6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罰款。另一件香雞排外包裝標示為「奶素」,卻被衛生局檢驗出微量牛、雞成分,推測有可能是添加牛奶、雞蛋所造成,涉嫌標示不實,已移請製造地的桃園縣衛生局接手調查,可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及32條規定處以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衛生局表示,凡宣稱為素食的包裝食品,應標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等字樣。由於素食的外觀難以辨識是否攙葷,業者應秉持職業道德良知,添加動物性成分之食材應標示清楚,以免損害素食者之權益。也呼籲民眾消選購時,最好選擇信用良好的廠商,以確保食品的品質安全。※圖為稽查不合格的素食商品。(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國產腸病毒試劑 檢驗時間大幅縮短

國產腸病毒試劑 檢驗時間大幅縮短

疾管局表示,為預防腸病毒引發重症,國內腸病毒檢驗試劑技術獲突破,由疾管局研發「腸病毒71型抗體IgM檢驗試劑技術」,大幅縮短檢驗時間,過去動輒耗時1至2周,未來30分鐘即可完成。而疾管局也已將檢驗技術技轉國內廠商,近期就可量產上市。為促進腸病毒71型快速檢驗試劑儘早開發上市,疾管局於去年12月與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技術授權合約,預計近期內即能商品化,協助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有助於整體疫情之防治。疾管局指出,台灣腸病毒疫情於民國87年爆發大流行以來,每年皆有不少腸病毒疫情發生,其中重症個案多由腸病毒71型所引發,故為早期篩檢可能發展為重症之個案,以有效控制腸病毒疫情。疾管局表示,國內自行研發「腸病毒71型抗體IgM檢驗試劑技術」,採用免疫色層分析法,不需特殊儀器設備、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且於30分鐘內即可取得檢驗結果。有別於目前RT-PCR分子生物學核酸快速檢測、IgM酵素免疫分析快速檢驗及實驗室診斷等方法,鑑定時間需耗時6小時至14天,該技術對於腸病毒71型之快速診斷將有所助益。為促進腸病毒71型快速檢驗試劑儘早開發上市,目前該技術已技轉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望於近期內開發更為準確、便利、適用臨床及量產的成熟產品,協助醫師迅速診斷與治療,以保障國民生命安全,有效控制腸病毒疫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