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50歲起大腦每年萎縮 健康吃可凍齡

50歲起大腦每年萎縮 健康吃可凍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覺得「老化」離你還很遠嗎?董氏基金會引用統計數字指出,國內平均壽命雖達80.7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3歲,晚年平均有8.4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因此不只要長壽,更要延長健康餘命及提高生活品質,而人一過50歲後,不只體力逐漸流失,大腦也會隨著年紀逐漸萎縮、變小,得靠「吃、動、睡」幫助大腦凍齡。嚴重退化恐惡化為失智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表示,大腦會隨著年紀逐漸萎縮、變小,根據研究,50歲過後,大約以每年0.2到0.3%的速率萎縮;60到91歲會加速至0.5%,腦容量較小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包括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等。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的話,有可能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失智症。而過去亦有許多研究顯示,腦容量較大其認知能力也較佳,腦部也較健康。大腦早衰,可以怪罪於飲食、生活型態、睡眠品質不佳。多項研究已經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許惠玉表示,飲食品質不佳會促進氧化壓力並導致發炎,降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影響腦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進而使大腦不健康,認知功能也較差。不佳的飲食包括含糖飲料、油炸、加工紅肉、精製穀物、甜食等高糖、高脂肪、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多動預防肌少症 睡好認知功能也較佳許惠玉強調,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良好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而大腦健康是由整體飲食內容而影響,並非單一種食物或單一營養素,因此,營養素來源應要來自於食物而非膠囊、錠狀等補充劑,建議每日在六大類食物中,至少攝取15種食物(不含零食、糖果、飲料)。劉建良表示,日常生活增加運動量,除了可以預防肥胖、衰弱症和肌少症,對於腦部健康也有益處。根據2019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每天輕度的身體活動(如走路、做家事)就能延緩大腦退化;而每天運動1小時,持之以恆就能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執行力;多篇研究亦建議,最佳的睡眠時間為每晚7到8小時,且睡得好的人較健康、體位較正常,認知功能也較佳。

吃虧不是占便宜 這三種虧更不能吃

吃虧不是占便宜 這三種虧更不能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常常催眠自己「吃虧就是占便宜」,當與外界發生摩擦或者利益糾紛時,為了維持表面上的和諧及平衡,吃虧就成為一種比較溫和有效的處世手段。清朝畫家鄭板橋說:「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直是算盡自家耳。」他還提出一個「難得糊塗」的觀點,認為做人不妨糊塗一點,偶爾吃點虧也沒關係,不需要什麼事都跟人斤斤計較。吃虧文化成為成功人士一大重要的哲學思維,也成了許多人處理人際關係的一項準則,但是吃虧文化的流行並不意味著大家就喜歡吃虧,或是可以把吃虧當成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更不代表我們處處都要主動吃虧。吃虧是一種策略,有一個基本底線,簡單來說,就是吃虧的人應該明確知道什麼虧可以吃,什麼虧不能吃,而不是單純做一個事事都吃虧的濫好人。那麼,一般來說,什麼樣的虧不能吃呢?第一種,涉及核心利益的虧不能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取向,雖然在某些時候,我們會願意迎合他人的想法,但這並不代表就可以漠視自己的權益。在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上做出讓步,是贏得和諧關係的一種方法,但是在涉及核心利益時,就必須放棄吃虧的想法,因為這些權益可能事關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或是對大局產生重大影響,一旦做出讓步,就會讓自己陷入絕境。在過去,濫好人們常常會無原則的迎合別人,或者無底線的保持退讓姿態,當對方想要得到A時,就慷慨的把A送出去,當對方想要獲得B時,又大方的將B讓出去。對於這些濫好人來說,似乎什麼東西都可以讓給別人,也沒有什麼虧吃不起,這種態度往往會讓他們在關鍵時刻失去主導權,喪失競爭優勢,一旦核心利益受損,便會徹底陷入被動局面。第二種,明顯針對自己的虧不要吃任何一個群體或者團隊都有其最基本的遊戲規則,這些規則有時會出現分配上的不均衡,就像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薪資及獎金都會比員工高,這是公司內部的基本制度,很少有人會對這樣的分配提出質疑。但是如果分配結果是,管理者獲得了大部分的利益,其他同事也拿到可觀的分紅,只有你拿最少,考慮到自己在工作中做出的貢獻並不比其他人低,卻拿到最少比例的獎金,這樣的分配很明顯是針對你一個人而來。一旦群體或者團隊開始出現針對個人的事件,內部分配體系就會崩塌,並且很可能表明這個人已經成了團隊內部的箭靶,或是人人都可以欺負的出氣筒。此時如果還保持著吃虧讓步的態度,就可能會淪為可有可無的邊緣人,自身的權益也會不斷受損。第三種,被人利用的虧不要吃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行為或想法上的交流,這時候有人可能會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有的人可能會吃虧,這種吃虧有時是為了社交或生存,但有時是被人利用,變成他人手上的一枚棋子,那麼此時的退讓就顯得毫無必要,也完全不值得。A和B是好朋友,兩人一起競爭主管職位,並且成為最終的兩位候選人。在公司對兩人進行最後的考核之前,A言辭懇切的對B說:「我不希望我們之間的關係因為工作受到影響,所以我準備退出。我會直接寫信給老闆,說明自己不適合擔任這個職務,因此沒有必要再競爭下去。」B聽了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於是當天晚上就先寫了一封信給老闆,說明自己因為健康原因不適合參與競爭,就這樣,主管職位最後落入A的手裡。之後的某一天,B無意中得知其實A當初對於主管的職位志在必得,為了消除最後一個競爭對手,才想出一招苦肉計誘導B主動放棄。聽到這件事之後的B憤恨不已,但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後悔也來不及了。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好心做出讓步成全別人,卻不知道可能已經中了圈套,落入對方事先挖好的陷阱,因此,面對類似情況時,一定要堅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益,果斷的提出抗議。一般而言,以上幾種情況的吃虧都要盡量避免,不能表現得太過寬容大度,任由他人排擠或打擊自己,在必要的時候必須勇敢站出來說「不」,並主動維護自己的權益。(本文摘自/別讓好脾氣害了你/發光體文化)

黑豹大腸癌逝 患者年輕化注意警訊

黑豹大腸癌逝 患者年輕化注意警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飾演漫威超級英雄「黑豹」的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上月29日驚傳因大腸癌逝世,享年43歲。根據106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已連續蟬聯12年十大癌症首位,全台每年有1.5萬人確診為大腸癌,平均37分鐘就有1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高雄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陳鴻華說,罹患者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有家族史需提前10年追蹤檢查以往大腸癌患者多為60至70歲,近年明顯出現年輕化的趨勢,40、50歲的患者增加,陳鴻華醫師表示,因年輕人相較於長者較少定期健康檢查,即使有症狀也很容易被忽略,使得因症狀嚴重時發現多已是晚期,治療也較不易。這跟長期生活型態不良也有關聯,如抽菸、飲酒、高油低纖的飲食、長期吃燒烤等致癌物、體重過重等。陳鴻華醫師提醒,若是有不明原因的長期貧血、腹痛,都一定要就診,至少要做大腸鏡的檢查確認沒事;有家族史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若是父親在50歲時罹患大腸癌,兒子則必須提前10年,也就是40歲時開始檢查追蹤,才能在早期發現治療。癌前病變、0至1期的大腸癌,經由大腸鏡就能切除病灶,5年存活期高達90%。糞便帶鮮血多為痔瘡 深色代表腸內出血國健署宣導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可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讓民眾已經有糞便帶血為大腸癌的觀念。陳鴻華醫師說,大便帶血其實大部分都是痔瘡,若糞便跟血液沒有混在一起,且是絲狀鮮紅色血液,是因為大便排出時壓迫痔瘡出血;反之若糞便中混有深紅色血液,就代表腸子內出血,有可能是腫瘤,不過他也提醒,真正能看到深色血液時多半也已是晚期。現代人生活習慣不良,壓力又大,若是沒辦法改善工作環境,也一定要盡量少吃過度烹調的食物,降低攝取致癌物,也要定期檢查,才能遠離大腸癌的死亡威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夏日酒糟肌膚真困擾?加強修護是關鍵

夏日酒糟肌膚真困擾?加強修護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炎夏為酒糟皮膚炎好發的季節,尤其今年高溫屢破百年紀錄, 不少患者為之所苦,滿臉紅通通不僅紅熱刺癢,也大大影響美觀。劉家麟皮膚專科診所副院長 陳彥達醫師表示患者在夏日應更加注意肌膚保養,才能避免酒糟狀況的惡化。酒糟皮膚炎新型治療方式 誘發酒糟皮膚炎的因素很多,例如:壓力大、睡眠、情緒、過度日曬等等,但近期發現,臉部的「蠕形蟎蟲數量增加」也可能是誘發酒糟皮膚炎的一個重要因素。陳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現今酒糟治療分成兩種方式: 一、針對非蠕形蟎蟲相關的酒糟病患,使用傳統口服藥物(例如四環黴素)、外用藥膏(例如:亞硝唑、短期低強度類固醇藥膏、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膏等等)並配合生活作息的改善,避開酒糟誘發因子,就可以降低皮膚發炎症狀,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二、針對蠕形蟎蟲相關的酒糟病患,在治療中加入近期引進台灣的的新型外用藥膏 ivermectin 來殺蟲則可達到更進一步的治療效果。 針對臉上有蠕形蟎蟲的病患,若單純使用傳統藥物降低發炎(例如:病患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可能反而使酒糟更加嚴重;若合併傳統及新型治療,則可有效緩解體質及蟎蟲造成的酒糟皮膚炎。正確修護受損肌膚 縮短酒糟治療期 殺蠕形蟎蟲是一個抗戰過程,平均時間大概需要2-4 個月。陳醫師表示在治療的初期(大約是開始使用ivermectin藥膏的一到二週)臉上會有許多蠕形蟎蟲屍體堆積,可能會引起臉部皮膚過敏發炎,所以千萬不能不洗臉。陳醫師建議早晚盡量使用適合酒糟肌膚的溫和洗面乳清洗,加速蠕形蟎蟲屍體的排除。另外,蠕形蟎蟲會咬傷皮膚,同樣也會造成肌膚發炎、喪失皮膚保護保濕屏障,因此需加強肌膚保濕、舒緩及修復。陳醫師建議挑選乳液最好兼顧保濕、鎮定舒緩(例如:尿囊素、甘草次酸)、角質修復(例如:神經醯胺、菸鹼醯胺、維生素 B5等)成分,加速肌膚保濕屏障的修護。若維持每日臉部清洗、保濕及修護,加上積極配合治療,就可以緩解臉部的發炎症狀,縮短酒糟肌膚的治療期並避免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惡化期。平日維持好習慣 降低酒糟復發機率 陳醫師表示蠕形蟎蟲只是酒糟眾多誘發因素裡的一項,所以並非將蠕形蟎蟲數量降回正常數量後即可高枕無憂。其他酒糟誘發因子,像是生活習慣、曝曬、熬夜、壓力、刺激性食物等,仍需要避免跟排除,才能真正穩定酒糟皮膚炎。所以,第一:盡量避免可能會誘發酒糟肌的因子。第二:每日洗臉、保濕是基本。第三:降低與蟲的接觸,避免用手接觸別人及自己的臉或共用毛巾,導致蠕型蟎蟲傳播。第四:每週清潔寢具,寢具洗完要陽光曝曬或烘乾,讓殘存蠕形蟎蟲因乾燥缺水而死亡。第五、盡量不要化濃妝及塗太厚的保養品,以免造成潮濕悶熱的環境,增加蠕形蟎蟲量。 陳醫師提醒酒糟肌患者,在炎熱的夏天最重要的是注意防曬、維持清淡妝感即可(例如:潤色防曬),並且避免過度保養,以免臉上油脂過多造成臉部悶熱潮濕,成為培養蠕形蟎蟲增生的溫床。 Ivermectin, 酒糟肌膚治療新曙光 陳醫師以擁有多年豐富的經驗分享,有一位 50 多歲的女性患者,患有酒糟皮膚炎多年,並且長期追蹤治療。在ivermectin藥膏尚未引進台灣前,她主要是使用傳統口服及外用藥物治療,雖然臉紅症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半夜都會被癢醒。後來有加上了口服止癢藥物,但效果依然不顯著。直到兩年多前台灣引進了 ivermectin治療後, 癢感完全消失,且臉部發紅也有更進一步的改善。這是因為酒糟患者的肌膚比較敏感,所以可能會因為臉上蠕形蟎蟲爬行活動造成明顯的搔癢症狀,因此需使用殺蟲藥物才能改善此症狀。另一位 30 歲男性患者,鼻子的皮膚常會有反覆發炎、脫皮、癢的現象,原本以為是壓力造成皮膚發炎症狀,但使用口服止癢藥及外用類固醇後狀況反而更加惡化。後來驗蟲發現臉上蠕形蟎蟲過量,最後使用 ivermectin 治療,皮膚的改善狀況良好。陳醫師表示若臉部肌膚出現狀況,而且治療遇到瓶頸時,不妨幫病患檢查臉上是否有蠕型蟎蟲的增生,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夏日酒糟肌膚狀況問題多,民眾需要注意防曬、及加強肌膚修護,若出現復發狀況,務必尋求皮膚專科醫師,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改善肌膚問題。

願賭服輸 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願賭服輸 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聽從別人的安排,遇到問題也總是直接從別人那裡獲得幫助。可是,別人的建議只屬於友情提示;只有你,才是自己人生的真正導演。別當沒有原則的牆頭草一位年輕的文學愛好者苦心撰寫了一篇小說,請一位作家點評。因為作家的眼疾發作,年輕人便將作品讀給作家聽。讀到最後一個字時,年輕人停了一下。作家問他:「結束了嗎?」年輕人聽了,閃電般的揣摩起這句話:聽作家的語氣,似乎是意猶未盡,還在渴望下文?於是,他的熱情瞬間被煽起,靈感噴發,說道:「沒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之後,他以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構思敘述下去。當年輕人又讀到另一個段落時,作家又問:「結束了嗎?」年輕人心裡琢磨著:作家一定覺得這部小說實在是太勾人魂魄,簡直叫人欲罷不能了。於是,他的創作熱情再次被點燃,一而再,再而三的接續、接續……最後,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打斷了年輕人的思緒。這通電話是找作家的,看來非常急迫,作家匆匆準備出門,並對年輕人說:「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果斷可是當作家的根本,否則拖泥帶水,怎麼打動讀者呢?」聽了這番話,年輕人後悔莫及,覺得自己的個性就是太容易受外界左右,恐怕不是當作家的料。不久後,這位年輕人又遇到另一位作家,當他羞愧的談及這段往事時,誰知這位作家驚呼道:「你的反應如此敏捷,思維如此敏銳,編造故事的能力又如此強,這些正是成為作家的天賦呀!我相信,你的作品一定會脫穎而出。」人的一生,有很多不同的機會,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言行難免會影響到我們的自我判斷。而遇事沒有主見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會幹什麼,就像牆頭草,沒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雖然說,凡事都很難有一個定論,可以多參考不同人的意見,但是這些意見永遠也不能代替你自己的主見。更何況我們在聽從他人的同時,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的喪失。問別人的答案都不靠譜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都是帶著人類與生俱來的、最偉大的智慧而來,慢慢長大後,種種「社會化」卻讓我們忘卻了那些智慧,反倒學會了用所學的「知識」否定自己看到的事實。久而久之,外界的規則、他人的標準取代了我們的本能,成為衡量自己的新標準,遇到問題時,也不習慣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其實,只有你能對自己的命運負責,自己的命運需要自己抉擇。如果去問別人,這麼做好、還是那麼做好,所得到的答案都是不靠譜,也沒有意義的。因為「主見」就像是一位導師,可以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和關鍵時刻的你指點迷津。當然,你覺得選擇這個好,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就叫「願賭服輸」。學會獨立思考比獲得知識重要生活中,很多人總是一味的從眾,不能看清自己的狀況,不去考慮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正確,缺乏自己的判斷和主見,結果讓別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事實上,一個人要有主見,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才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愛因斯坦曾說過:「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人的一生,總有一些事情必須自己做,甚至連至親的人都無法替代,更不能替代。所以,追隨你的熱情、你的心靈,不要活在外界的輿論中,靠自己的腳走路、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總有一天,這將打開你心靈的枷鎖,讓你重新做回真正的自己,那個簡單而強大的自己。(本文摘自/你這一生要努力的,就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發光體文化)

想獲得友誼?向狗狗學做人

想獲得友誼?向狗狗學做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獲得友誼?為什麼不向全世界最善於交友的人學習?他是誰?明天上街走一圈,你一定會遇見他。在十英尺遠的地方,他就開始向你搖尾巴。你停下來,輕輕撫摸他,他會歡快地跳起來,向你示愛。這種表現是如此單純,他不會向你推銷房產,也不想和你結婚。你是否靜心想過:母雞要下蛋,奶牛要產奶,金絲雀要歌唱,為什麼狗是唯一不為生計而發愁的動物?狗只要向你示愛就夠了。我五歲時,父親花了五十美分,給我買了一隻黃毛小狗蒂皮。牠給我的童年時代帶來無窮歡樂。每天下午四點三十左右,牠端坐在院子前,可愛的眼睛注視著小路遠處。一聽到我的聲響,或看見我在樹叢後晃動食物,牠就咻的一下,大口喘氣跑過來,又蹦又叫地迎接我。不用讀心理學 只要真心付出關愛蒂皮和我相伴了五年。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令人傷心的夜晚,在離我十英尺的地方牠觸電而亡,蒂皮的死是我童年最大的傷痛。蒂皮沒有讀過什麼心理學,也無須如此,牠的天性裡就擁有這些知識。假如你能像蒂皮那樣真心付出關愛,我敢肯定你在兩個月裡獲得的友誼會很多,而只想得到關愛的人,他們花兩年所培養的友誼還遠不如你。我重複一次:假如你能像蒂皮那樣,真心付出關愛,我敢肯定,你在兩個月裡獲得的友誼,將遠遠多於他人兩年才能培養的友誼,而後者只想得到關愛而已。(本文摘自/人性的弱點/時報出版)

不性福竟是腦瘤惹禍 3D定位免開腦

不性福竟是腦瘤惹禍 3D定位免開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視力突然模糊、走路不穩竟是腫瘤作祟!一名65歲男子因劇烈頭痛、左眼視力模糊,走路不穩,甚至影響性生活,到醫院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下垂體腫瘤大約2.3公分,腫瘤內部出血壓迫腦神經和視神經,醫師緊急開刀治療,恢復狀況良好,也重振雄風。腦下垂體不到1公分 掌管內分泌系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表示,腦下垂體在腦的最中央,不到1公分,掌管人體內分泌系統,前葉可分泌生長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催乳素、濾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激素。腦下垂體腫瘤分為功能性跟非功能性腫瘤,其中功能性腫瘤若導致泌乳激素升高會造成女性月經周期不正常,異常乳汁分泌、不孕等,男性發生性慾降低、性功能障礙、不孕等症狀;若成長激素異常升高,則會造成肢端肥大或巨人症。非功能性腫瘤以壓迫腦部及顱神經為主,造成視力模糊,頭痛,腦積水等症狀。傳統開顱術須切多大多深 全靠醫師經驗巫智穎指出,一般人腦下垂體的泌乳激素正常值為2.64到13.13 ng/mL,該患者卻高達21.38,腦下垂體泌乳激素瘤合併腦下垂體腫瘤出血,必須緊急開刀。傳統腦瘤開刀必須開顱,且手術的切口比較大,醫師只能看到暴露在外的器官表面,須切多大、多深,皆仰賴醫師的經驗,透過「3D立體定位導航內視鏡腦下垂體腫瘤切除術」,顯微器械及內視鏡鏡頭經由鼻孔到腦下垂體,透過3D立體定位導航內視鏡,醫師可清楚看到血管神經和器官,微創手術精準又安全。患者當天開完刀就拔管,意識清楚,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就轉到普通病房,術後第4天出院,3個月術後追蹤,經核磁共振檢查,腫瘤已清除、視神經無壓迫、泌乳激素數值正常,也重振雄風,目前恢復良好無後遺症。

水果罐頭大解密 專家教你安心挑選

水果罐頭大解密 專家教你安心挑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論蛋糕上裝飾的水蜜桃,或是台菜「鳳梨蝦球」裡的鳳梨片,都會用到罐頭水果,但有許多民眾對罐頭的製作方式、食用安全性及如何挑選罐頭仍有誤解,對此,食藥署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蔡敏郎教授,為大家解說罐頭水果的安全性與挑選原則。水果罐頭存放期限長 與防腐劑無關許多民眾以為,罐頭食品可以長期保存是因為含有防腐劑,事實上在製作罐頭食品時,會利用商業滅菌,殺死造成疾病與腐敗的微生物,達到可以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結果。金屬罐、玻璃罐、殺菌軟袋包裝都屬於罐頭食品,不同材質是否安全性不同?蔡敏郎教授表示,不同材質的罐頭食品都具安全性,可安心食用。常見的金屬罐有鍍錫馬口鐵罐和鋁罐,應用在腐蝕性強的食品,且罐內多會使用環氧樹脂等塗層做為保護,將食品與金屬罐身隔開,因此,不必擔心吃罐頭食品的同時也吃下重金屬。罐頭碰撞變凹 儘速食用完別再儲放蔡敏郎教授提醒,購買水果罐頭時,務必選擇外觀完整良好的罐頭,若有膨罐、生鏽、變形或腐蝕的情形,表示罐內食品可能已變質或腐敗。消費者可透過敲擊罐身確認罐頭的內部情況,若內部變質而有產氣現象,敲擊聲會較為空洞;開罐後,可再觀察罐頭內的水果、湯汁是否有變色或不正常的沉澱現象?若有則不建議食用。食藥署提醒,罐頭若受到撞擊,可能會破壞罐身內部塗層的完整性,造成罐身腐蝕等變質情形,購買後若不慎碰撞造成凹罐,建議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持續儲放。雖然罐頭的保存期限比較長,但絕對不是「萬年食品」,購買後最好儘早食用,以免不慎放到過期。

吃零食好紓壓 13歲男童胖出脂肪肝

吃零食好紓壓 13歲男童胖出脂肪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3歲國一男生原本體重就過重,過去一年來,因升學壓力又遇上疫情,幾乎整天待在室內不動,三不五時就藉由吃零食放鬆,體重在短短一年半內增加近13公斤,身高168公分的他,體重破89公斤、BMI值為31.5,即使每天睡8到10小時還是經常喊累,家長擔心有異,就醫檢查竟已呈現嚴重脂肪肝。小時候胖不是胖?爸媽別相信錯誤觀念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指出,小男生就醫時,一看身上,頸部及腋下皆有明顯的黑色棘皮症,腹部有肥胖紋;進一步抽血顯示肝臟指數ALT(GPT)上升至81U/L(正常為40以下),超音波更呈現嚴重脂肪肝。戴季珊說,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肥胖息息相關,肥胖又是最常見的兒童肝病成因,像該名國一生,除了正餐之外,父母完全掌握不到他平常在外的飲食情況,甚至在姊姊告密之下,才發現他連在家都常偷吃洋芋片、巧克力棒等零食。該名國一生經飲食衛教、增加體能活動以及規律的門診追蹤後,肝指數於半年後逐漸恢復正常,但脂肪肝仍很嚴重,目前持續於門診超音波追蹤,觀察脂肪肝是否有好轉。戴季珊強調,家長千萬不要有小時候胖不是胖、胖才好抽高等錯誤觀念,尤其小時候有脂肪肝,當心長大換肝風險大增,因研究指出,單純脂肪肝的預期壽命與一般正常人無異,但是脂肪肝合併肝細胞發炎損傷者,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進展為纖維化或肝硬化,後續也有可能引起肝癌的發生,因此當孩童體重過重且有脂肪肝時,應儘早就醫治療,定期追蹤,否則長期脂肪肝可能會引起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提高未來肝臟衰竭、肝癌、換肝的風險。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 控制體重是唯一方式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戴季珊強調,體重控制是唯一實證的治療方式,治本得要從生活型態改變與飲食控制來達成,研究顯示生活型態介入與飲食控制持續3至12個月,能有效改善肝功能與脂肪肝嚴重程度;包括降低看電視或使用3C產品時間,日常生活可增加步行、爬樓梯機會,減少高糖、高熱量、油炸食物。

捲進水泥車大腿見骨 12次手術免截肢

捲進水泥車大腿見骨 12次手術免截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2歲王女士年初騎機車時,與水泥預拌車發生擦撞,連人帶車捲進車底,大難不死,急診醫師穩固生命徵象後會診整形外科。由於她除骨盆骨折外,更有右側會陰部至右腳的大範圍嚴重撕脫傷,大腿骨外露、皮開肉綻,面臨截肢風險,醫師為保住其右腳,透過抗生素治療、12次清創及植皮手術,3個月後王女士順利出院,復健養傷,半年後恢復正常行走能力。撕脫傷造成血流被阻斷 會導致組織壞死台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京軒指出,「撕脫傷」是指人體受到外力的劇烈摩擦,造成上層皮膚與脂肪層、骨骼脫離,多是工傷或交通事故等意外導致,另因老年或嬰幼兒皮膚較脆弱,撕脫傷發生率也較高,他表示,皮膚的血液供應可不同角度通過肌肉、筋膜、皮下脂肪,最後注入到表皮,當撕脫傷造成血流行徑被阻斷,使皮膚缺乏血液時,便會導致組織壞死,極可能面臨截肢。李京軒表示,治療皮膚撕脫傷首要原則為保留皮瓣及保持周邊組織健康,盡可能減少任何感染風險與併發症,以王女士為例,因傷口橫跨會陰部到整個大腿前側,受創面大加上年紀體力受限,他先從感染較嚴重的部位處理,如會陰部、大腿內側及後側等人體易藏污納垢之處,再觀察傷口有無感染或壞死徵狀,增加清創次數。歷經清創及植皮 半年後恢復行走能力王女士是以自體左側大腿、小腿和背部為提供植皮區,以減少傷口面積為目標,從大腿下端、接近膝蓋位置等相對乾淨的部分先行處理,避免植上去的皮膚再次受到感染,歷經低血容性休克及敗血性休克,執行清創、皮瓣重建及植皮總共十二次的手術後,王女士終於順利出院,免於截肢危機,半年後恢復正常行走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