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愛滋易感性族群 應主動篩檢守護健康

愛滋易感性族群 應主動篩檢守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由於社會風氣日趨開放,網際網路發達及方便,各年齡群透過各種管道及活動做不安全性行為。截至101年2月29日止,國內累計通報愛滋病毒感染人數高達22,296人(基隆市感染人數為472人)。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20~55歲性活躍年齡層的市民朋友,尤其是有不安全性行為及吸毒等危險因子的民眾,都屬於「愛滋易感性族群」,應該接受篩檢,不過愛滋病毒感染的易感族群並不認為自己處於高風險,或被感染後擔心歧視、隱私被侵犯和工作權被剝奪等等因素,都是造成延遲就醫的原因。鑑於社會對愛滋病仍普遍存在刻板印象,國人主動進行愛滋病毒檢測率偏低,且愛滋個案延遲診斷時常發生,其實愛滋病毒感染者,若能接受篩檢、早期診斷,適時予以介入治療及衛教,均可延長其存活時間。藉由接受篩檢後的衛教宣導,不但能提升易感族群之愛滋風險意識,並有機會對自身的風險評估,採取預防保護措施,降低感染愛滋的可能,因此提升民眾之愛滋病毒篩檢率,對民眾之守護自身健康以及國內整體疫情防治,均有相當大之助益。最後許明倫衛生局長也再次呼籲愛滋易感性族群,最好能應趕緊接受篩檢,另外衛生局方面也免費提供民眾進行愛滋病毒及梅毒篩檢時間,衛生局長也希望民眾能多加利用。

動一動、跑一跑 運動讓你健康快樂

動一動、跑一跑 運動讓你健康快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是一句你我都可琅琅上口的健康宣導短語,用來鼓勵現代人多動少坐,國內相關研究顯示,國人自述具規律運動習慣者(每週至少運動 3 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的中高強度健身運動者)約在 15% 上下,目前臺灣地區民眾中,超過1/3的男性及超過2/5的女性,並無參與運動的動機或習慣,顯示要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運動健康的概念,仍是一項艱鉅的挑戰。越來越多的科學實證告訴我們,身體活動程度與範圍已成為個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影響個體健康四大因子分別為,「生活型態因素」、「生物因素」、 「環境因素」及「醫療照護因素」的比例上,生活型態的影響程度達 51%,超過其他三項的總和。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常以電梯 取代樓梯、以自動門取代手推門等和我們的祖先相比,可說是典型的坐式生活。董氏基金會100年的五都國、高中職學生運動與憂鬱情緒相關性調查發現,因情緒不佳而運動的學生中,有84.2%認為運動過後心情會變好。美國哈佛醫學院精神科John Ratey教授強調運動可改變人們的3Q:一是讓人更聰明的IQ,二是消除壓力與焦慮、讓人情緒穩定、心情變好的EQ,第三是增加體力或體能的HQ。中、老年婦女每天快走累積超過90分鐘,可有效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平日看電視時間過長者,可能因為少動,有略高的憂鬱症風險;少躺沙發、多活動,的確有助於發展自信和自我控制感,也會增加血中腦內啡。佩戴計步器就可以知道每日的步行步數,那麼一天到底要走幾步才夠呢?美國政府健康部門提出對國民每日步行步數的建議量:成人每日應至少步行 8 千 5 百步、7 ~ 16 歲的男孩是 1 萬 3 千步、女孩是 1 萬 1 千步以上,方能達到動態生活的基本要求。臺灣也提出「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的口號。不論是每日 8 千 5 百步或1萬步,甚至是 1 萬 3 千步,七堵衛生所鼓勵民眾「動」起來,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麻疹好發季節 出國前先接種MMR疫苗

麻疹好發季節 出國前先接種MMR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近期國際間如歐美地區麻疹疫情頻傳,疾管局指出,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常發生於春季,因逐漸進入麻疹好發季節,疾管局呼籲,若民眾計畫前往國外旅遊、探親或從事經貿活動,於出發前2-4週先至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接種需求,做好自我保護,同時避免將病毒帶回國內。麻疹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藉由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含有病毒之鼻咽腔分泌物而感染,容易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但可透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疾管局指出,近年來國內每年約有10至數10例麻疹個案,並曾發生數起由境外移入個案引發之醫院群聚事件;依歷年監視資料顯示,未接種麻疹疫苗之嬰幼兒、少數未按時施打疫苗者,或未曾感染者,均是感染高危險族群,且國際間麻疹流行疫情時有所聞,麻疹病毒極容易藉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對高危險族群造成威脅。疾管局呼籲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請勿自行服藥,應儘速戴上口罩並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有接種麻疹疫苗需求之出國民眾,可至疾管局合約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

彰化縣推樂活 馬總統齊籲顧健康

彰化縣推樂活 馬總統齊籲顧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00年度健康減重推廣計畫,彰化縣共有40,820人參與,總減重70,467公斤,減重達成率達190% 狂勝五都,減重五公斤以上共3283人更是全國第一。今年度持續推動全縣減重42公噸的目標,新挑戰也包括幫助成功減重者不再胖回去。彰化縣衛生局上月31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健康促進中心辦理「時時顧健康 樂活就要動」推廣活動,馬總統親臨現場參與並體驗各項運動設施。活動一開始由鹿基健康促進中心運動教練帶領院內學員及與會貴賓進行活力有氧健康操,以健康活力秀歡迎總統蒞臨,接續簡介健康促進中心並實地參訪,現場馬總統及卓縣長親自體驗立式腳踏車展現體能、小試身手舉啞鈴秀體魄。最後,由馬總統將鹿基提供之健康券贈與鹿港在地基層醫師代表,希望醫師們拼工作也要顧健康,撥空至鹿基健康促進中心體驗運動器材,並鼓勵所有醫療院所皆能加入健康促進的行列。希望市民能更健康,未來衛生局將結合醫療機構,持續推動各項健康促進活動,鼓勵民眾養成「時時顧健康、天天量體重」的良好習慣,透過健康自主管理,達到健康減重的成效,也希望彰化縣醫界大團結,為縣民健康而努力,讓彰化更好。

衛署再次聲明 萊克多巴胺不具毒性

衛署再次聲明 萊克多巴胺不具毒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在上月30日針對有媒體報導曾任歐盟動物福利科學委員會主席指出「萊克多巴胺雖然不會致癌,但卻有基因毒性」,衛生署作出說明表示,化學物質是否具基因毒性,需有科學實驗的基礎審慎評估,目前的科學證據顯示萊克多巴胺在細菌體外試驗與動物活體的致突變性均呈現陰性反應,且在動物試驗亦證明萊克多巴胺不會有致癌性。雖然有篇研究以體外細胞培養的人體淋巴細胞有觀察到使染色體變異的反應,但該研究所觀察到的陽性毒性反應是在高劑量的情形下且該試驗結果不會在活體內發生。綜而言之,萊克多巴胺是不具有基因毒性。在萊克多巴胺的基因毒性研究中發現(1)萊克多巴胺對於引發細菌突變之體外基因毒性研究:給予萊克多巴胺312.5到5,000 微克/盤的濃度,不論有無S9代謝酵素的存在,都不會引發對於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的突變。(2)萊克多巴胺對於引發人體淋巴細胞染色體變異之體外基因毒性研究:在沒有S9代謝酵素存在下給予萊克多巴胺25、100與200 微克/毫升的濃度,或是在有S9代謝酵素的存在下給予萊克多巴胺75、150與300 微克/毫升的濃度,作用18小時,結果顯示僅在高劑量(200ppm以上)對培養的人體淋巴細胞會產生明顯的染色體變異。(3)萊克多巴胺對於引發鼷鼠骨髓細胞染色體變異之活體基因毒性研究:連續14天給予鼷鼠口服萊克多巴胺200、400與800 毫克/公斤體重的劑量,結果顯示所有劑量都不會產生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上述(2)染色體變異結果,是由萊克多巴胺代謝氧化產生的活性中間體-鄰苯二酚所引起,但此代謝反應在動物活體內可被抗氧化機制所消除,因此不會在活體內發生此一毒性反應。綜而言之,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體內不具有基因毒性。另,前歐盟動物福利科學委員會主席亦指出萊克多巴胺只有對動物之毒性試驗結果,目前仍無任何對人體有影響健康之報導。有關萊克多巴胺之各國評估報告及相關資訊,可參考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萊克多巴胺專區」之各國風險評估報告專欄。

吃爆米花延緩老化、抗癌 還能減肥

吃爆米花延緩老化、抗癌 還能減肥

吃爆米花也能抗氧化!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爆米花的抗氧化成分比一般蔬果來得更多,一份原味爆米花約含300毫克的抗氧化劑,是一般蔬果2倍,能達到延緩老化、防癌的好處,且原味爆米花本身是未加工的穀類,熱量低,因此也成為時下最夯的減肥零食,不過專家提醒,爆米花中不含維生素,並不能完全取代蔬果。美國賓州斯克蘭頓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爆米花具有很高的抗氧化劑成分,因為成分中只有4%是水,而蔬果成分中,水含量可高達九成,抗氧化劑濃度因水的稀釋而變得沒那麼高。1份爆米花約含300毫克的抗氧化物,是1份水果(160毫克)的2倍;另外,抗氧化劑與纖維濃度最高的部分是爆米花的香脆外殼。該項研究的研究人員文森(Joe Vinson)表示,爆米花因為是未加工的全穀物零食,吃多了也不必太過擔心,所以目前被很多人拿來當零食吃。但他仍然認為,爆米花缺少人體所需的的主要維他命和營養素,因此,不能因為爆米花有益處,就把爆米花當主食。適量攝取爆米花再搭配每日5種蔬果,才會對健康有幫助。

睡得過多過少都不行 睡6~8小時最佳

睡得過多過少都不行 睡6~8小時最佳

根據美國全國健康營養研究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報告指出,每日睡眠時間介於6到8小時最佳,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項針對3000名45歲以上的成人所做的研究顯示,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或多於8小時的人則易罹患中風、心臟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專家表示,睡眠情況可能會影響心臟健康,必須優先列入心臟疾患的照護及預防。這項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的調查,分析了3000名45歲以上的心血管疾患病史,旨在了解病人的睡眠時間與心臟健康。研究結果顯示,睡得太少的人(睡眠時間低6小時),其中造成中風或心臟病發的機會增加2倍,心衰竭的機會則高出1.6倍。而每晚睡眠超過8小時者,發生心絞痛的機率亦高2倍;罹患冠心病風險也增加1.1倍。芝加哥醫學院(Chicago Medical School)心臟科主任艾若拉(Rohit Arora)表示,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多於8小時,對心臟會有不良影響,過去的研究也表示睡眠不足對神經系統、糖尿病、炎症等都有不良影響,甚至會造成血壓不穩、影響心跳等。至於研究中睡眠過多造成的影響,醫學界並未完全證實,艾若拉建議,醫護人員也可藉由病人的睡眠情況,了解其心血管的健康狀況。

遺傳性禿頭免煩惱 可做植髮規劃

遺傳性禿頭免煩惱 可做植髮規劃

陳男滿三十歲的這一天,起床看著鏡子,看到的不是意氣風發的青年,而是一個看似四十多歲的中年外表,心中滿是怨懟,卻無處發洩。因為若不是從頂上無毛的父親遺傳而來,他怎會年紀輕輕卻已有地中海禿頭?也因此,他老是被朋友的年幼孩子叫著「阿伯、阿伯」。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黃裕文主任表示,其實有雄性禿不用怕,只要有正確的觀念,聽從醫師的治療建議循序治療,以現代的醫學技術,都可獲得不錯的效果。遺傳性雄性禿是男性最常見的異常落髮現象,大多數人大約在三十到四十歲左右,就出現大量落髮的症狀,最早甚至二十幾歲就有徵兆,因人而異。早在青壯年就出現雄性禿的大有人在,面對嚴重落髮導致髮型形成中空半屏山的窘境,第一要務是先控制落髮狀況。面對這類人求診,醫師多會先嚴格控制掉髮狀況,並了解家族遺傳的掉髮情況,才能給予治療上的建議,進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雄性禿依照嚴重程度分為七級,第一級最輕,第七級最重,一旦發現有大量落髮現象,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等到第三、四級才想改善,而是要在第一、二級就開始預防。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只要察覺落髮量增加、前額髮線上移、髮漩處稀薄等現象,就要提高警覺,求教具備毛髮醫學專長的皮膚科醫師。事實上,對付落髮並非不可行,首先要從生活習慣改變做起,戒菸之外並要調整飲食與作息,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熬夜。治療上,如果是未成年,可先使用外用生髮水。若已經滿十八歲以上,如有必要可經醫師處方口服藥。生髮水抹在頭皮上,有助患者停止掉髮及新髮再生,但臨床上口服藥除可讓毛髮增加外,還會變粗,改善整體外觀。至於現在相當流行的植髮手術,利用的原理是搬有運無,將沒有受到雄性禿影響區塊的毛髮,移植到需要植髮的部位,以整體髮量來說,並沒有實質增加,只是將健康毛髮重新分布,以改善外觀視覺效果。接受植髮手術的區域,正常來說在三個月後會逐漸長出細毛。但並不是每個雄性禿的人進行植髮手術,都可以獲得相同效果。效果好壞視天生的條件而定,包括自身可利用移植的毛囊多寡、天生頭髮粗細、雄性禿面積等等都有關,在供需比例的調整下,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植髮規劃。

懷孕前需做檢查 可做遺傳諮詢與篩檢

懷孕前需做檢查 可做遺傳諮詢與篩檢

人類的懷孕有一半的機會會自然流產,或許妳也聽說過很多醫師輕描淡寫的安慰流產婦女,阮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李永全主任表示,小於12週的自然流產65%與染色體或基因異常有關,不過懷孕前,到底有那些項目可以先檢查先預防呢?排除先天或後天造成的解剖組織結構異常因素:考慮接受超音波,子宮輸卵管攝影,腎臟超音波檢查(有些發育異常會同時合併腎臟及子宮卵巢發育異常)。1.免疫學篩檢:可能要檢驗狼瘡抗凝劑,抗心磷脂抗體,還有特定糖蛋白抗體。免疫問題可以用低劑量阿斯匹靈,肝素等藥物預防。2.容易栓塞的體質要驗:凝血  原基因突變、活化 蛋白質C阻抗、同半胱胺酸、蛋白質C、蛋白質S、抗凝血。3.內分泌方面要注意:甲狀腺功能篩檢,糖尿病篩檢(血糖、糖化血色素),泌乳激素篩檢。調整月經黃體期時間長短。4.排除環境汙染輻射或極端溫度影響因子,作息規律化。李永全說首先應考慮夫妻雙方染色體檢查(建議流產3次以上的人要做),若有異常先接受基因遺傳諮詢。卵巢儲備功能篩檢(例如:濾泡刺激素及抗穆勒氏荷爾蒙之類的檢查),若是排出卵子品質不佳,年齡又在45歲以上要考慮使用別人捐贈的卵子。若是懷疑特定家族遺傳的疾病,單一基因疾病,或是「微小片段缺失症候群」,可以使用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晶片式全基因體定量分析技術(aCGH)。

「骨骼銀行」保存骨骼 修復骨骼缺陷

「骨骼銀行」保存骨骼 修復骨骼缺陷

2009年行政院衛生署公佈人體器官保存庫管理辦法,通過許可之單位才能保存並進行人體器官移植作業,讓器官移植品質更有保障。何謂保存庫?阮綜合醫院細胞培養處理中心保存庫醫學主管黃泰元醫師表示,以移植為目的,從事人體器官(含人體組織、細胞)及其衍生物之處理或保存,應依人體器官保存庫管理辦法申請設置人體器官保存庫(簡稱保存庫)。阮綜合醫院於今年四月通過行政院衛生署人體器官保存庫許可,保存庫項目為硬骨,為高雄地區五家通過許可之醫療院所其中之一。藉此提升醫院人體器官保存與移植之品質,並保障捐贈者及受贈者之醫療安全。保存庫用於捐贈者篩檢及器官之採集、處理、檢驗、貯存、標示、包裝、配送程序之流程均嚴密控管,其中包含硬體設備、骨骼檢測流程與紀錄,並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保存庫規範之空間、結構,並配置充足照明、通風、衛生設備,確保骨骼組織未受污染,避免散布傳染病。骨科醫師會在捐贈者同意下,將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所剩餘的骨骼保存,做為骨骼捐贈的來源。在取得組織後,會做捐贈者合適性篩檢,包含梅毒、B型肝炎、C型肝炎、愛滋病的篩檢,同時進行細菌培養檢測,並進行無菌包裝程序。之後將骨骼組織存入醫院細胞培養處理中心保存庫的超低溫冷凍櫃中。當有病患需要使用保存庫中異體骨骼組織時,骨科醫師依據「骨骼組織庫標準作業程序」提出申請,保存庫醫檢師核對檢測合格之骨骼,通知品質主管及醫學主管,經過骨科醫師、醫檢師、品質主管、及醫學主管確認後放行手術所需要的合格骨骼組織。有了這個「骨骼銀行」的機制,造福了不少骨骼缺損的病患,希望藉由此篇文章能夠減少民眾對此相關的疑慮與擔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