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及早大腸鏡檢查 早期預防大腸癌

及早大腸鏡檢查 早期預防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政府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尤其是男性朋友可多加利用,因為男性篩檢率相較女性低了9%,且男性陽性率又較女性高,此外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者,請儘速就醫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以達早期篩檢早期治療之成效。 依衛生署資料統計,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有13人因大腸癌死亡,99年有近100萬名民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其中陽性個案69,024人,發現大腸癌1,979人,每23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大腸癌個案;另發現瘜肉20,381人,約每2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瘜肉個案,這些個案只要切除瘜肉,即可避免進展成大腸癌。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大腸癌早期並沒有特殊之狀況,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體重減輕等情形,往往已是大腸癌後期了。因此希望民眾在沒有症狀的時候,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陽性個案,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瘜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瘜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因此陽性民眾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如果害怕疼痛,可以選擇自費無痛大腸鏡檢查。

整合偏遠山區醫療 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整合偏遠山區醫療 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自921地震後,梨山地區對外交通受阻,當地民眾要到外地就醫就得花費近6小時的車程,導致黃金治療時機延誤,當時梨山衛生所也立即成立「24小時醫療緊急醫療」服務,卻又因地形、及醫護人員的缺乏,只能提供基本的醫療救護。為了提供當地民眾多元性醫療服務,今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承辦健保局「和平區整合式醫療」計畫,共同提供眼科、牙科等專科診療、及復健居家醫療等多項服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與廣邀署豐、東勢、清海等3家醫及安康、安琦、禾康等3家診所,還會到獨居長者及行動不便老人家中進行到宅醫療服務,讓長輩不用出門也能感受到醫療團隊的用心;和平與梨山2家衛生所則定時定點到部落進行巡迴診療,提供民眾衛生保健、預防針、慢性病治療等基本的醫療服務。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合作下,將能提供偏遠山區更多醫療服務,未來更希望結合谷關當地溫泉特色,規劃一套「谷關溫泉復健醫療」,讓來訪和平區旅遊的國內外遊客都能享有最完善的觀光醫療服務。

嘉基輔具租借 減輕患者及家屬負擔

嘉基輔具租借 減輕患者及家屬負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如是一位腦性麻痺的病童,四肢僵硬,無法自行翻身與坐起,日常生活均需依賴父母親的照顧。當初剛出院時,小如的爸爸一直為照顧上的種種需求而苦惱,舉凡氣墊床、電動床、特製輪椅與氧氣筒、抽痰機等輔具,若要全額購買,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於是透過院內轉介系統,小如的爸爸來到嘉基輔具中心租借輔具,透過輔具中心的租借服務,小如能夠得到完善的輔具照顧服務,對家屬而言,更減輕不少的金錢負擔。嘉義基督教醫院自民國84年開辦輔具租借業務以來,幫助了不少身心障礙的家庭,減輕他們照顧上的負擔。民國100年6月,為建構輔具服務單一窗口化,簡化病患、家屬為尋求輔具資訊、評估與租借等服務,由醫療復健輔具中心整合院內輔具資源,提供完整的輔具租借服務。醫療復健輔具中心陳繼民物理治療師指出,從2006年到2010年,輔具租借件數逐年增加,若輔具完全由病患或家屬負擔,將是一筆龐大的費用;透過輔具中心的協助,病患或家屬僅需負擔小小的租金費用,不但減輕民眾金錢上的負擔,且配合環保政策,減少廢棄物,達到「物盡其用」的目標。因此嘉基在多年前即開辦了輔具中心服務有需要的人,並在病患的治療及減輕家屬的負擔之間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陳繼民物理治療師表示:「輔具租借的效益在於,對病人而言,除了可以減輕經濟負擔、促進功能的進步,對社會而言,減少廢棄物、節約能源,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把握黃金期 新生兒應接受聽力篩檢

把握黃金期 新生兒應接受聽力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覺是人類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重要管道,對身心的發展極為重要,研究顯示每 1000 個新生兒大約有 1 至 2 名具有兩側或永久性聽損。現今由於聽力篩檢儀器及技術的進步,出生後 24 至 36 小時即可做聽力篩檢,有助聽損兒及早接受診斷與療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每位父母在寶貝出生後,把握黃金時期,請儘早接受聽力篩檢。 自 101 年 3 月 15 日起出生的新生兒,父或母親其中一方設籍本國,均可至本市通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核定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方案」之 26 家醫療院(所),即可享有聽力篩檢服務檢查費用免費(掛號及診察費用依各醫療院所規定辦理)。 臺北市自 98 年 9 月首先辦理「新生兒聽力篩檢推廣計畫」至 100 年 12月 31 日止,共有 25,679 位新生兒接受篩檢,篩檢率達 99%,至今已篩檢出244 位疑陽個案(0.9%),經確診共發現 56 位雙耳異常、45 位單耳異常之聽損兒,並皆已進行後續追蹤及療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供更完整的服務,配合國民健康局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並針對疑陽個案建立轉介及照護療育資訊系統之監偵服務,以利早期發現聽損兒並提供完整療育服務協助,進而降低家庭及社會經濟的成本與負擔。

利用生活情境訓練 復健治療失能老人

利用生活情境訓練 復健治療失能老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六十歲的獨居女性病患,因中風而造成右邊肢體偏癱,經急性治療後再接受復健治療一段時間後,發現她有生活自理的必要,於是接受「生活情境訓練室」一個月的訓練後,已可自己穿衣、洗衣、洗澡,也能自己準備食材,出院後的獨居生活應無問題。而澄清醫院在敬德園區成立居家式的「生活情境訓練室」,已有多位失能的老人接受此訓練後,可以自己穿衣、洗衣、洗澡、打電話等生活自理能力,敬德護理之家林哲鈺醫師表示,這種家庭實境的生活功能訓練,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讓接受訓練的失能老人有家的感覺、家的溫馨,自然而然「找回」他們的生活功能,脫離失能的痛苦煎熬。本身具有老人醫學專長的林哲鈺醫師表示,傳統的復健治療較著重身體各部位在動作上的回復和控制,經過持續一段時間的療程,患者雖然在動作上可能有改善,但在實際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時,仍頻頻出現障礙。也就是說,動作的改善並不代表患者的生活功能已經回復 ,例如,上肢動作有顯著進步的患者,並不一定可以拿著蓮蓬頭自行沖澡,患者很可能會因此失去獨立洗澡的功能。因此,傳統的復健治療模式對許多老年人的實際生活需求面仍顯不足。林醫師指出,相較於傳統復健治療,敬德園區所成立的「生活情境訓練室」,是以模擬生活實際情境的方式,來重建患者所需要的日常生活功能,透過職能和物理治療師從旁教導、鼓勵,如同生活在自己家裡似的,因而產生學習的樂趣和興趣,接受訓練的患者都有長足的進步和效果。老年人的失能因素通常較為複雜,經常因為多重因素導致功能限制或失能。這些因素包含有慢性疾病,長期臥床而未運用某些肢體,以及其他醫療相關原因。當這類情況發生時,藉由復健治療和生活情境訓練的方式,來維持老年人生活功能的獨立,並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就相當重要。

淨化呼吸讓身體健康 看起來更年輕

淨化呼吸讓身體健康 看起來更年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雖然醫療科技不斷地進步,但慢性病卻不斷地增加,因此讓更多人開始尋求其他替代醫學的方法,希望能夠讓自己更健康。台灣生活的藝術協會理事長廖碧蘭表示,可以透過印度靈性上師古儒吉獨創的淨化呼吸法,可以帶領更多人重新體會呼吸的美好,幫助他們身體能夠更加健康、有活力,是一種有效的壓力管理、促進健康的技術。廖理事長表示,她開始接觸淨化呼吸的時候,其實是因為嚴重的失眠,加上身體出了些狀況,但是透過淨化呼吸的幫助,讓她可以愉快地入睡,且身體越來越好。在課堂當中也有很多的人,透過淨化呼吸協助身體更健康。她強調,印度國立心理健康與神經科學研究所(NIMHANS)長期以來針對以「淨化呼吸療法」對治憂鬱症的各項研究報告。都可以證明淨化呼吸法對於身體有極大的幫助,包括憂鬱症、心臟血管疾病等。在她的學員當中,就有很多人變得更健康、更有活力。廖理事長拿出資料表示,在2002年3月初「淨化呼吸法、調息法與意識」第一屆國際座談會中AIIM所提供的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常練習淨化呼吸法,可使身體覺得更年輕、更健康。還能提升天然殺手細胞和抗氧化酵素,表示持之以恆的練習可以預防許多疾病,包括傳染,甚至是癌症,還可以協助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以及憂鬱症的病人。因此,雖然有進一步研究的需要,但以現有的資料,足可證明淨化呼吸法促進我們身體更健康、頭腦更冷靜與機敏、情緒更平衡的功效。想要瞭解更多訊息,可以到:http://www.artofliving.org.tw/index.php/2012-03-13-01-30-49/2012-03-21-00-47-10

3歲內大腦可塑性高 聽損應及早療育

3歲內大腦可塑性高 聽損應及早療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健局統計,在台灣每1千名新生兒約有1位有重度雙耳聽障問題,3~4位會有單耳聽損問題,和罕見疾病相較,聽力損失應屬常見異常。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聽力損失的新生兒,如能在六個月大以前被診斷,並配戴適合的輔具以及接受聽能創建課程,就能在三歲時發展出相當於同齡孩童的聽語能力,可見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期療育的重要性。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覺口語師邱鳳儀解釋,一般嬰兒從出生至6個月大的這段時間,聽力發展對日後學習語言極為重要,因此如果能及早在6個月大時,甚至更早發現聽損問題,給予適當的療育,便有可能改善至和同齡孩童相仿的語言、溝通能力。聽覺口語師邱鳳儀說,一般來說,0~6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因此把握這段時間,即使有先天性聽力損失,只要早期發現、早期療育,還是有機會發展出和同齡孩童相仿的聽說能力。邱鳳儀聽覺口語師也強調,3歲以內的孩童大腦聽覺中樞可塑性高,且3歲以內的孩童大多仰賴聽覺來刺激大腦,進而發展出語言等能力,此時孩童的學習力也最強,因此聽損兒若能在0~3歲時接受聽損療育,可有效學習聽和說,才不致於影響到未來的溝通、學習與人際關係等。相對的,如果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期,療育的效果較為緩慢且較不顯著,將造成學習和溝通困難,邱鳳儀聽覺口語師表示,3歲半後,大腦可塑性變差,學習的速度也相對變慢,此時才開始起步療育,大腦接受的刺激程度若不足,便會造成孩童在學習、溝通上的不易,甚至未來就業上都會發生極大的困難,因此越早發現並且開始介入療育,越能幫助聽損孩童建立正常語言能力,避免阻礙日後的學習。

有散光不能戴隱形眼鏡?專家:配戴規格要正確

有散光不能戴隱形眼鏡?專家:配戴規格要正確

隱形眼鏡配戴成趨勢,但近日不少網路謠言誤導民眾,就有不少散光民眾認為只能戴眼鏡矯正視力。大安双眼明眼科何一滔院長表示,過去散光隱形眼鏡的技術較為複雜,不管是散光度數或是散光軸度選擇都有限,不過現在隱形眼鏡技術越來越成熟,散光民眾想要配戴隱形眼鏡,只要確定規格正確即可。散光族配戴隱形眼鏡矯正視力,不能再只顧近視度數,散光度數及散光軸度都要挑選正確規格才行。若將就度數不符合或是散光軸度不正確的鏡片,在錯誤規格的配戴狀況下,不僅無法達到矯正散光的目的,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不清。張鈞凱醫師也提醒,散光族挑選隱形眼鏡應掌握兩個要點:首先,選擇規格正確且規格齊全的廠牌,過去的散光隱形眼鏡大多為4-5個散光軸度, 現在已有廠商推出多達12個散光軸度讓散光族選擇,也讓散光族比較容易挑選到符合視力需求的鏡片,此外,有鑑於散光隱形眼鏡的好壞關鍵在定位技術,因此挑選自然眨眼啟動鏡片自動對焦穩定性較佳的隱形眼鏡,才能確保視力正確矯正。網路謠言百百種,民眾還得靠自己多聽、多問專業人士,才能避免誤信謠言。影響外表美觀事小,若是傷及眼睛健康則得不償失。

提前打提升保護力 疫苗滿五歲即可打

提前打提升保護力 疫苗滿五歲即可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讓幼兒及早獲得保護力,兒童「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二劑及「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提前於入小學前於各地衛生所與合約醫療院所完成病管制局表示,基於社會型態之轉變與家長對於疫苗接種審慎之需求,為提升接種品質與效能,並讓幼童及早獲得保護力,依據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決議,將原先於國小一年級全面接種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提前於滿5歲至入小學前於衛生所或醫療院所完成。 接種作業自今年4月開始,先行針對即將於今年9月進入國小就讀之兒童實施,請家長於兒童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前,攜帶其兒童健康手冊之「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健保卡,就近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MMR疫苗第二劑與Tdap-IPV疫苗(兩針可同時接種)。疾管局提醒家長,除上述原小一應接種疫苗外,若兒童尚未完成學齡前應接種之各項疫苗,請依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安排之時程,儘速完成補接種及前述提前施打之疫苗接種,並於國小入學時將「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繳交學校查核。

六旬腎細胞癌患者病危 標靶治療後可下床

六旬腎細胞癌患者病危 標靶治療後可下床

腎臟,台語又稱「腰子」,是人體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器官,以往腎臟腫瘤相較於肺癌、肝癌等男性常見癌症,易受忽略。但近期民眾接受健康檢查含影像學檢查的比例越來越高,目前每年約有近800位患者被診斷出罹患腎臟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科黃國埕醫師指出,在分子醫學的進步下,找出兩種能阻斷腎細胞癌增生的機制,目前健保第一線給付的紓癌特;另一類為mTOR信號通路抑制劑,有今年元旦剛過健保給付的新藥特癌適或是用在第二線的癌伏妥。根據臨床研究資料顯示,紓癌特應用在晚期腎細胞癌患者較傳統使用干擾素治療的反應率提高至四到五成,而無病存活期也由5個月提升至11個月以上,整體存活時間達2年以上,再加上藥物可以口服方式給藥,無疑是患者一大福音。黃國埕醫師分享臨床上有一位年約六旬的男性腎細胞癌患者,於去年開始出現胸腔肋膜積水惡化現象甚至需住院接受氧氣支持治療,經建議嘗試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目前已不需再使用氧氣面罩,甚至可以下床活動,恢復情況大為良好。此外,2010年於美國癌症協會發表一項新的小型研究發現,若第一線使用紓癌特無效,經轉用另一類的標靶藥物後,如再惡化可轉回使用第一線藥物,仍有2成的有效率,約7成的病人可以維持穩定。黃醫師說明,目前解釋這個現象的可能機轉,是當服用第一線藥物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有關的癌細胞會被抑制,而另一類經由mTOR信號通路的就會活躍,此時就須換藥使用;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有關的癌細胞再度活躍時,即可再回來使用第一線藥物。黃醫師表示,口服標靶藥物雖方便使用,但仍有其副作用,例如疲勞、噁心、腹瀉、高血壓、手足症候群、血球下降等狀況,如在病人可以承受的狀況下,醫師亦會給予藥物來緩解症狀。但如果副作用太過嚴重,醫師可能會考慮調減劑量或暫停治療,至症狀改善時再開始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