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流汗總比流血好 慎選安全帽保護自己

流汗總比流血好 慎選安全帽保護自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十九歲男學生騎機車,僅戴半罩式安全帽,因車速過快閃避不及撞上路邊的野狗而跌倒,造成下巴兩公分的撕裂傷。緊急送至成大斗六分院急診室,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騎士腦內左側有輕微硬腦膜下出血,須轉至加護病房進行後續治療與追蹤。成大斗六分院急診室黃乃勤主任表示許多民眾為了貪圖一時方便或美觀而不願意戴安全帽、或是帶保護性較低的半罩式安全帽與不合規格的安全帽,當意外發生時輕者擦傷、骨挫;嚴重者則是造成半身不遂,甚至是死亡。 黃乃勤主任更指出,因未戴安全帽或是戴不合規格的安全帽受傷而至成大斗六分院急診求診的人數,約占急診業務量八到九成。因此黃乃勤主任呼籲民眾為了自身的安全,不論騎機車或腳踏車應戴有國家認證合格的全罩式安全帽,以降低意外發生時所帶來的傷害。市面上往往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安全帽,許多民眾都會選擇便宜、無國家認證的安全帽,甚至使用半罩式安全帽。根據美國NHTSA在2009年的研究顯示:戴上有認證的安全帽機車騎士比例是67%、不合格安全帽比例是9%、未戴安全帽之比例是24%,NHTSA認為騎士若戴上沒有經過安全認證或不當認證的安全帽,在車禍發生時無法達到實際的防護能力是造成腦部嚴重受損甚至喪失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一般民眾較少使用符合標章品質規定的全罩式安全帽;或是雖然使用符合規定之安全帽,但也是防護效果較差的西瓜皮半罩式安全帽。此外,民眾也很容易忽略安全帽之使用年限,一般安全帽使用之年限是一至三年,因此增加了日常行車安全上的危機。黃乃勤主任談到全罩式安全帽雖然有視野受限及悶熱的缺點,但是有合格認證之全罩性安全帽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因此提醒各位機車、腳踏車族們需配備有合格認證的全罩式安全帽,並且在規定的時速下行駛,才是行車永保平安之道!

校園腸病毒升溫 比去年多8倍

校園腸病毒升溫 比去年多8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氣溫逐漸上升,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發現近3週(3/18~4/7)校園腸病毒通報數分別為291例、307例及216例,為去年同期的8倍以上,停課班級累計81班次,為去(100)年同期(4班次)的20.25倍;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今(101)截至4月9日止,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全國已確診24例、臺北市確診2例。衛生局與教育局為防治腸病毒,邀請卡通人偶以輕鬆愉快的洗手歌帶動唱方式,教導幼稚園小朋友正確洗手5步驟「溼、搓、沖、捧、擦」。(圖片翻攝自疾管局影音專區。)因正確洗手是防範腸病毒的基本功,可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機會,台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及台北市教育局何雅娟主秘共同向小朋友呼籲勤洗手,同時也藉機宣導洗手5時機「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如廁後」、「擤鼻涕後」、及「吃東西前」。近期國內陸續有重症個案發生,且專家學者也預估腸病毒71型之活躍度會較前兩年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除了針對轄內全數1,097家教托育機構完成查核工作,並對47處孩童喜歡出入遊玩的大型公共場所進行環境消毒、洗手設備等查核與輔導,未來亦將持續不定期進行抽查,衛生局也提醒家長,若幼童出現發燒、嘔吐、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出現小紅疹或水泡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若有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如:「嗜睡」、「肌躍型抽搐(突然間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任一症狀時,應儘速至大醫院就醫,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老年族群福音 微創手術救大腸癌

老年族群福音 微創手術救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口老化是世界各先進國家所共同面對的重大社會變遷,而我國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之比率也逐年遞增,隨著老年人口快速成長,隨之而來的便是慢性病盛行率的上升,而癌症便是和老化有高度相關的人類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國內所有癌症中,大腸癌從2009年起已躍居為發生率最高之癌症,每年可多達一萬例,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隨著人口急遽老化,因大腸癌而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之老年族群也勢必增加。微創手術在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治療上已逐漸取代傳統剖腹手術,成為未來大腸直腸癌手術的趨勢。隨著技術的成熟與器械設備的進步,微創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署南外科許凱熙主任表示,署立台南醫院近年來積極發展大腸癌微創手術,包括了傳統腹腔鏡手術以及較新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其中在大於65歲,包括最高齡達83歲之老年族群大腸癌病人接受大腸癌微創手術之比例,更是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其共通特性皆是術後傷口疼痛減少,老年易產生之併發症也同時下降,最後能迅速復原出院,成效良好。許凱熙主任表示,在經過適當心肺功能評估篩選下,透過有豐富經驗及優良之醫護團隊,即使是高齡的大腸癌病人也有機會接受更進步更新穎的微創手術及其所帶來的好處與價值。

醫訊/中醫胃食道逆流座談會

醫訊/中醫胃食道逆流座談會

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衛教文章表示,中醫將食道歸屬於胃的消化系統,胃腸本身具有消化、轉運與水分潤澤的功能,正常在胃中的食物經由胃的調降功能,應該進入小腸進一步消化,若失去正常調節功能,胃中的內容物則會產生逆流的現象。在中醫理論中肝的作用類似自律神經的功能,影響到腸胃的蠕動功能,所以影響到肝、胃,都會產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例如情緒不佳、飲食失調、勞累過度或久病損傷脾胃都有可能誘發疾病的發生。胃食道逆流屬於中醫「噎嗝」、「胸痛」、「吐酸」等病症範疇。通常飯後一小時左右會有胸骨後灼熱感發生,餐後反流至口咽部,夜間臥床睡覺時會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反流至咽部,或是有慢性咳嗽、氣喘、聲音沙啞、喉部異物感、胸悶等非心因性胸痛等症狀,若想更進一步了解胃食道逆流的中醫療法等,長庚醫院邀請中醫科許珮毓醫師主講『胃食道逆流之中醫治療』。時  間:4/19(四)上午10:30~11:30地   點:台北長庚醫院前棟1樓大廳聯絡方式:台北長庚社會服務組 范幼鈴小姐(02)27135211轉3620

罕病童的早療之路 樂觀面對未來

罕病童的早療之路 樂觀面對未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嘉,今年三歲,是患有染色體異常多重障礙的小孩,上面還有一個就讀國中且患有智能障礙的姐姐。目前家中經濟大多靠媽媽一個人支撐。但媽媽除了忙著打工賺錢,對小嘉的早期療育卻不因而有所疏忽。其實,早在小嘉一歲多時,就曾到心路接受早期療育,但因身體抵抗力較弱,媽媽只好將他帶回家中休息達半年之久。不過,期間也接受心路的時段療育課程不曾間斷,直到小嘉三歲了,才又正式回到心路進行日托班的早療課程。這二年之間,小嘉的進步,有目共睹。社工員惠茜描述,一歲多的小嘉一方是年紀尚小,二方面因為患有罕見疾病多重障礙,所以目前語言能力比起一般的兒童發展較為不足。但在接受早期療育的這段期間,即便語言及動作能力尚欠佳,但我看到他理解能力進步很多,已經可以聽懂很多句子,也會用點頭或肢體動作來表示意見,這都是過去的他做不到的。偶爾,若有志工到萬芳中心來幫忙,熱情的小嘉就會慢慢走過去,不管這些陌生的志工是年輕哥哥、姐姐,或是慈祥阿公、阿嬤,小嘉都會對著人家笑咪咪,口中還發出唉啊的聲音,然後挨在志工身邊撒驕。因為他想要人家陪著吃飯、刷牙或是穿鞋子。對小嘉來說,能得到志工的單獨陪伴,就如同享有特別待遇一般地開心!所以,在教室裡,有別於多數孩子看到陌生人會閃躲的情形,小嘉對陌生人極為友善和熱情,更會和人進行互動呢!有鑑於小嘉的家境並不優渥,在政府的補助及心路的幫助下,減免小嘉每個月近一萬五千元的托育養護費。加上媽媽努力打工賺錢養育姐弟倆,日子雖然辛苦,但看到小嘉在老師的教導下,每天都留下進步的軌跡,令全家人非常開心,更積極配合心路社工及老師協助小嘉進行早療,也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每一天;如果您的一點點幫助,將帶給小嘉希望好天天。

醫訊/癌症病友用藥安全知多少講座

醫訊/癌症病友用藥安全知多少講座

用藥安全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重視,甚至只是感冒,診所所開立的藥單上亦註明了適應症、警語、劑量、日期章等,也有越來越多民眾關心起自己所吃下的藥物為何,而不再只是盲目的使用藥物,癌症病友的化療藥物口服藥、標靶藥物等適應症、服用劑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癌症病友都不能掉以輕心,因此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提升對於藥物上的知識,邀請鄭吉元藥師主講『癌症化療藥物及標靶藥物介紹』,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時  間:4/18(三)下午2:00~3: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聯絡方式: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張文庠小姐(03)3281200轉3563、5176

醫訊/青少年抽菸問題

醫訊/青少年抽菸問題

國民健康局辦理100年「青少年學生吸菸行為調查」發現,國中學生和高中職學生在過去30天曾吸菸的比率各為7.3%和14.7%;此外 ,13歲、14歲、15歲、16歲及17歲學生吸菸率分別為5.8%、6.2%、9.2%、12.2%、13.0%及15.7%,但在超過19歲以上的學生吸菸率卻大跳躍為36.1%,顯示隨著學生的年齡或年級越高,吸菸盛行也隨之上升之趨勢。青少年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會影響學習,因為吸菸會損害大腦神經,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菸煙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阻礙呼吸系統發育及降低體力,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之潛在風險,台大醫院特邀廖碧媚護理師,為大家講解青少年抽菸的相關問題。時間:4月17日(週二)下午3:00~3:30地點:台大醫院二東健康教育中心

伊甸、遠東推公益APP 紀錄孩子成長進度

伊甸、遠東推公益APP 紀錄孩子成長進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伊甸基金會與遠東商銀於昨日,舉行「孩子第一哩路」公益APP開發記者會。該APP由遠東銀與同仁共同集資,贊助伊甸基金會投入開發,希望推動國人對於遲緩兒早期療育的認知,讓每個孩子都能穩健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第一哩路」APP於開發完成後,將免費提供準媽媽與新生兒父母下載,父母可隨時隨地利用手機,詳實記錄寶寶的成長進度,並同步進行0至6歲發展檢測。該APP同時附有增進認知能力的遊戲,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得適當的學習刺激。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日益普及,推動APP的爆發成長,目前多作為商業運用或娛樂、社交用途。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表示,「孩子第一哩路」很大的意義在於為公益事業導入科技的力量,讓創新科技為公益服務。他樂見未來台灣出現更多的公益APP,讓愛心加對科技的翅膀,可以照顧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伊甸基金會推廣遲緩兒早期療育觀念不餘遺力,執行長黃琢嵩表示,每15個孩子中,平均有1個在成長發展上出現遲緩現象,全台灣約有十萬名發展遲緩兒,但因為社會對於早療概念的缺乏,根據估計,只有近六成被發現、進入通報系統,其餘四萬名孩子,只能眼睜睜地錯過黃金成長期。他希望今年內「孩子第一哩路」APP推出後,可以加速推廣新生兒父母對早期療育的認識,藉由詳實的記錄與手機上的簡易檢測,及早發現孩子的遲緩狀況、及早進行療育。於該APP平台上,遠東百貨總經理徐雪芳表示,也將提供嬰幼兒用品安全採購知識,讓媽媽們買得安心、使用放心。

防腸病毒的第一步 「正確洗手」

防腸病毒的第一步 「正確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病毒流行期 正確洗手是防疫第一步!新竹市衛生局除了宣導親子「一起洗手趣」、「落實五時機」外,也聯合教育局深入校園,辦理5場腸病毒防治洗手運動校園巡迴衛教宣導活動,具體傳遞出「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耍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必須洗手的5個重要時機點,搭配精采的洗手歌律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小朋友充分了解正確洗手的步驟及時機。根據疾管局資料統計,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4月進入流行季,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另一波流行,另外還有秋冬容易流行的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都是透過飛沫傳染,學校老師、家庭成員及小朋友們都應該要隨時提高警覺,注意手部清潔、衛生及咳嗽禮節,衛生局表示,腸病毒對幼童的傳染性極強,尤其感染的兒童多為五歲以下的幼兒,因此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便是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守護自己與他人健康。根據新竹市衛生局監測轄內小學及幼托教機構腸病毒感染人數通報及停課家數資料顯示,今(101)年計有31所學校(32班)85名學童受通報,且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監測資料顯示,急診病人中腸病毒之病例呈現連續4週上升情形,近日氣溫日漸升高,衛生局提醒民眾應重視此波腸病毒的來襲。

老翁誤吞魚骨刺卡喉 食道破裂險喪命

老翁誤吞魚骨刺卡喉 食道破裂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位八十歲老翁,雖然一向不喜歡吃魚,但家人將打包回家的砂鍋魚頭加入青菜燙來吃,卻因青菜中夾帶著魚下巴骨頭,老翁不慎一起吞入,不僅造成食道破裂,因為刺穿卡住的部位位於胸腔食道,所以看過耳鼻喉科、照X光、做完喉頭鏡檢查,都未發現異狀。等到三、四天後,老翁吞嚥困難發高燒,才由電腦斷層診斷發現,食道破裂造成縱膈腔發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鄭秀玲說,從去年至今接獲多起因誤食造成異物刺穿食道合併縱膈腔發炎的案例,異物內容包括魚刺、蝦殼皆有,因為食道破裂不易早期診斷,病人轉至該院區時,多已高燒出現敗血症。醫師先由胃腸內科以胃鏡取出卡住的魚骨頭,再由胸腔外科以胸腔鏡手術清除縱膈腔發炎形成的膿瘍,加上抗生素治療,老翁得以順利康復回家,恢復正常吞嚥功能。鄭秀玲醫師提醒,因老年人感覺較不敏銳,誤食異物不易察覺,反而容易將異物卡在更深處的食道,所以喉頭鏡和X光無法看到,必須以電腦斷層才能發現,而胸腔食道破裂越晚診斷,因發炎引發敗血症死亡率越高,民眾不可不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