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供正確用藥知識 新竹台大設用藥中心

供正確用藥知識 新竹台大設用藥中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孫瑞昇院長指出,衛生署為提供民眾正確用藥知識及加強民眾健康自我照護能力,97年起即在全國北、中、南、東及離島的優質大型醫院設立「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的功能在於培訓社區的種子師資及受理「社區用藥諮詢站」的認證申請;此外,也可以讓民眾查詢正確用藥知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自92年起即有5位藥師成為新竹市社區大學的「正確用藥課程」講師,除了分別在新竹市的五家社區大學中講課,所有藥師也持續配合衛生主管機關的用藥宣導政策而經常於新竹市社區發展協會、教學機構及宗教團體中開辦用藥安全自我照護課程,今年則希望能照顧到更多的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新移民、弱勢團體及偏遠地區民眾。真正結合醫院、社區及學校的資源,深入民間團體宣導用藥安全。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壽偉瑾主任強調,新竹縣、市地區今年共有台大新竹分院及馬偕新竹分院二家「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為避免資源重覆及浪費,二家醫院的藥劑部主任已達成共識,將凝集彼此的力量並密切合作,共同維護新竹縣、市地區民眾的用藥安全。壽偉瑾主任表示,為了擴大正確用藥宣導的範圍及層次,希望新竹縣、市的社區團體及機關行號能和該資源中心結盟,除了協助擺置文宣品外,並提供場地以舉辦「正確用藥宣導」活動,資源中心將指派培訓過的優良藥師前往授課,以幫助更多的民眾獲得正確用藥知識及提升自我健康照護能力,一起為促進民眾健康而努力。

戒菸吧!慢性阻塞性肺病恐併發敗血症

戒菸吧!慢性阻塞性肺病恐併發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英文名稱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顧名思義為呼吸道阻塞所引起的慢性肺部病變,大部分的病人都有長期抽菸病史,好發於男性、老年人、反覆肺炎及有慢性疾病的病患,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嘉宏更指出,若急性發作嚴重時,會併發氣胸、肺炎、敗血症和呼吸衰竭等,最後造成肺功能損傷。孫嘉宏醫師表示,此病的症狀為慢性咳嗽、痰多、發燒及呼吸困難,可由肺功能檢查,將嚴重度分級。肺外的表現包括;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症、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引起急性發作的因素,最常見為呼吸道感染,病人會咳嗽併有濃痰和呼吸喘鳴。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戒菸,另外還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至於治療方法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和類固醇藥物,若合併有肺部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更嚴重時,須要長期使用氧氣治療和肺部復健或手術治療,甚至長期依賴呼吸器使用。孫嘉宏醫師最後強調,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個可預防和可治療的疾病,經由戒菸和定期追蹤治療,可以減緩疾病的進展和惡化,更可以進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母子手術減重 共甩60kg找回自信

母子手術減重 共甩60kg找回自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5歲從事進出口業的慧伶,中年過後體重不斷上升,身材大走樣,高血壓和糖尿病也隨之而來,家庭醫師建議她要盡快控制體重,疾病才能獲得改善和治療,但她因工作須經常往返國內外,加上應酬多無法控制飲食,嘗試過各種減肥方法,體重仍居高不下。經親友介紹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診治,經中心王偉醫師評估後接受減重手術,1年9個月體重由85公斤減至66公斤,高血壓與糖尿病也不藥而癒。術後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不狼吞虎嚥反而能享受食物美味,瘦下來後變得更健康、年輕有活力。慧伶因減重成功,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也鼓勵有著大猩猩、巨人等綽號的兒子接受減重治療,術前身高191公分、體重150公斤的兒子冠廷,術後10個月減了40公斤,搖身一變成英挺陽光型男,不雅綽號便不再跟著他,而且每當他騎車運動時,路人總是投以羨慕的眼光。王偉醫師表示,目前減重手術可分成限制食量及減少吸收兩大類型。限制型手術中以胃束帶、袖狀胃切除為主;而吸收減少型的手術則以胃繞道為主,各式手術的短期效果雖有優劣,但平均而言,不論何種減重手術,五年的長期結果都約莫在減去超重體重的百分之六十。王偉醫師提醒,無論何種減重手術皆須經過營養師的飲食評估、胃鏡檢查、精神科醫師分析及外科醫師的詳盡評估後,再選出最適合的術式才安全。

反覆泌尿道感染 中醫持續調理可改善

反覆泌尿道感染 中醫持續調理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52歲林小姐,因經常泌尿道感染發炎,發作時非常痛苦,想尿又尿不出來,頻頻上廁所,且非常疼痛,半夜無法入眠,近半年已發作3~4次,每次都要吃抗生素1~2週,吃到連胃也不舒服,因此前往中醫科尋求協助,希望能藉著調理身體,改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指出,若能有耐心的持續調理,等更年期過了便可以海闊天空,身心自在。徐維偵中醫師指出,其實像林小姐這樣的婦女並不少,女性在45歲以後大部分開始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如:失眠、潮熱、盜汗、心悸、憂鬱或易怒、陰道乾澀疼痛、尿頻或失禁。為什麼更年期會容易泌尿道感染呢?徐維偵中醫師解釋,因為更年期時,女性動情素分泌減少,造成陰道摺皺扁平,陰道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道搔癢及白帶分泌,即所謂老年陰道炎(senile vaginitis)。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入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dyspareunia)。而泌尿道因為膀胱、尿道、陰道在胚胎上,都是由泌尿生殖腔(Urogenital sinus)演化而來。因此動情素對於維持膀胱三角及尿道上皮細胞,有重要影響。停經造成這些細胞萎縮,臨床上會有尿急、頻尿、失禁,也容易受陰道或肛門的細菌感染而發炎。徐維偵中醫師說,泌尿道發炎患者常見於腎陰虛或腎陰陽兩虛型,給予中藥六位地黃丸、或知柏八味丸或濟生腎氣丸,酌加菟絲子、女貞子、車前子、淫洋藿等單味藥,輕微感染時可給予八正散、導赤散、蒲公英、金銀花、連翹、梔子等清熱解毒抗菌的中藥方。她也建議婦女朋友,平時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火熱耗傷陰液、更竭腎陰,多食用黃豆類製品,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排便後或房事前後盡可能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穿著棉質透氣寬鬆的內褲,以避免細菌滋生,如此則可以平安快樂度過更年期。

留住白衣天使!衛生署推護理改革

留住白衣天使!衛生署推護理改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醫療體系及全民健保的成就備受世界各國推崇。但這些掌聲與榮耀的背後,是廣大第一線醫護同仁犠牲奉獻的成果。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已有數十年,目前也是世界性問題。最近幾年,由於人口老化及急重症增加,醫療照護需求日殷,民眾需要也日益提升,再加上對醫療品質的要求,造成原已人力短缺的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重。衛生署在過去這一年間,已執行了多項基礎改革工作,包括:修訂醫院機構設置標準、修訂醫院評鑑護病比、健保提撥20億元專款用於增聘護理人員、提高夜班及加班費用、推動磁力醫院及護理人員回流計畫,並配合勞委會依勞基法工時規範,確實執行醫院勞動條件的檢查。行政院衛生署署長邱文達也表示,為使護理改革計畫更為周全,邀請十七位具實務經驗的護理專家組成工作小組,針對護理的現況及問題深入分析,在確保病人醫療照護品質及安全的前提下,提出改善護理制度,創造具吸引力護理職場的具體策略。這10大策略包括:1.減少評鑑、督考和訪查的作業及其項目,回歸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2.訂定工作規範,將非專業事務交由其他輔助人力協助,讓護理人員從事專業服務。3.減少護理人員不必要及繁瑣的文書作業,發展更有效率的工作流程。4.改善護理勞動條件,至103年全部回歸正常工時。5.提高健保給付之護理費,新增健保護理費給付項目專章,以彰顯護理的貢獻。6.明訂三班合理護病比。7.鼓勵醫療院所提升護理人員薪資待遇與福利,改善公立醫院高資低用及約用比率。8.研議護理人員國考及格率及執業率過低之解決方案,並強化護理人員養成教育的品質。9.獎勵教學醫院對於新進護理人員於受訓期間,減少照護病人數。10.強化專業護理的社會形象。邱文達署長也說,將積極推動完成整體的護理改革,務使護理同仁負荷過重的問題得以改善,並使護理人員重拾對工作的熱情與信心。

子宮肌瘤手術更安全 聯醫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

子宮肌瘤手術更安全 聯醫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

(優和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平均每四位婦女就有一位會有子宮肌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說,子宮肌瘤必要時必須接受手術治療,目前大部份的醫師都採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但因受限於腹腔鏡使用的限制(極限),手術時的縫合不如傳統剖腹手術來得好,因此在懷孕或生產時,子宮破裂的個案時有所聞,因此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達文西機械手臂有腹腔鏡傷口小、恢復快,以及比傳統開腹手術縫合完全的優點。詹景全醫師表示,子宮肌瘤通常是沒有症狀,只需定期(每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但也有部份婦女因腹痛、腹脹、痛經、經血過多及頻尿等,臨床上的狀況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而傳統的剖腹手術因傷口大,較疼痛及容易發生腸沾黏,她也曾在臨床上遇到一位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的病患,在懷孕24週突然子宮破裂,導致大出血,緊急接受手術治療才保住性命, 而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用於婦科手術已有三個成功案例,未來也將全面使用於婦科手術,以提升婦女朋友們手術安全程度。

不是媽媽!施力不當也會有「媽媽手」

不是媽媽!施力不當也會有「媽媽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手」常見於30至50歲婦女,尤其是很重視清潔經常整理家務者,例如:經常手洗衣物、手擰抹布四處擦拭等,成因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而懷孕後期孕婦、產後新手媽媽因懷孕末期賀爾蒙改變,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若施力不當則易引發「媽媽手」,例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及伸展等。新手爸爸照顧嬰兒,若施力不當,一樣也容易得「媽媽手」。此外,一些長時間必須用大拇指做張、握、壓、扣、捏等動作者,也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例如:電腦族、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常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收銀員等。署立台南醫院曾惠瑜主任表示,主要的症狀是手腕橈側疼痛及腫脹,有時疼痛會輻射到近端的前臂或者大拇指;尤其是大拇指做主動或有阻力的外展及伸展動作時,更會誘發疼痛,嚴重時甚至大拇指無法使力;一旦肌腱和滑膜發生粘黏,會出現緊繃的感覺,大拇指活動時會被「卡住」,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媽媽手」急性發作時,最重要的治療就是讓手作適當的休息,減少進一步的傷害,建議穿戴由職能治療師依患者手型所塑造的「拇指長型對掌副木」,每次2小時,固定至少3週。同時口服抗發炎藥物以止痛消腫,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包括冷/熱療、電療等,以縮短病程。急性期過後,可於患部做按摩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療。如果以上治療效果不彰,可局部注射抗發炎藥物,少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下肢無力易跌倒 防跌操運動可改善

下肢無力易跌倒 防跌操運動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面對高齡社會,醫院「預防跌倒」對象的年齡層越來越老,身體機能老化,外加上疾病衰弱,更加重跌倒的危險性,臨床上,往往怕病人發生跌倒意外,而要求盡量臥床勿下床活動,其實人只要活著,就有至少每30分鐘活動一下的需求,讓病人在床上固定不動,除違反人類正常的需求,因此讓醫院反思到底還有什麼更積極正向的方法來防範跌倒。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陳玉枝表示,跌倒病人共通特性都是下肢無力,因此與高齡醫學、復健科醫師設計一套「防跌操」,著重於增進下肢肌力的簡單復健體操,對於病情較穩定的老年病人,則於住院期間恢復期開始學習,期望帶回家中繼續做運動成習慣,更甚至推展到社區中期照護,以降低所有老人家的跌倒發生機會,此外在住院的老人家都很喜歡「防跌操」,認為住院時可以做運動感覺很健康,也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及愛心。另外還有一種較為新穎的工具─「離床報知機」,文獻指出可明顯改善病人跌倒情形。且醫院目前使用壓力型警報器,已使用一年多;在使用上,確認工具正常運作及放置位置正確,的確可感應許多病人離床的問題,配合行動護師鈴使用下,更可提醒護理人員在最短的時間抵達病人單位。相同的病人在想下床的情況下,發現護理人員都會捷足至眼前,竟也漸漸減少下床的動機,此壓力型警報器帶給我們的便利性與貢獻很多。

醫訊/慶祝母親節 四癌三高篩檢

醫訊/慶祝母親節 四癌三高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母親節將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4個院區(仁愛、和平婦幼【婦幼】、中興、松德院區)及2個院外門診部(內湖及中山門診部)舉辦「母親節 免費四癌三高篩檢」活動,提供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腔黏膜檢查、糞便潛血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採預約制)等四大癌症篩檢及血壓、血糖、血膽固醇三合一篩檢,當日無需禁食,檢查時請攜帶健保IC卡,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衛生署公布99年國人10大死亡原因,癌症連續29年蟬聯第一名,死亡人數4萬1,046人,再創新高!99年臺北市民癌症死亡人數為4,632人,平均約每1小時53分鐘就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除惡性腫瘤外,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均為99年臺北市之十大死因。但這些慢性疾病可透過定期癌症及三高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在這母親節前夕,衛生局提醒婦女朋友平日除攝取均衡飲食、每週至少150分鐘規律運動外,也不要忘了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乳房攝影等健康篩檢。活動日期:101年5月11日(星期五)上午8:00至11:00活動地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院外門診部(詳細地點請至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

勿餵食嬰兒蜂蜜 嬰兒中毒危險性高

勿餵食嬰兒蜂蜜 嬰兒中毒危險性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嘉義市政府指出,因蜂蜜偶含肉毒桿菌芽孢,而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發展健全,且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如嬰兒食用含肉毒桿菌芽孢之蜂蜜,肉毒桿菌孢子就有可能於腸道中生長,產生毒素而造成中毒。早期發病症狀包括疲倦、眩暈、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及嘔吐等症狀。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36小時間出現,但亦有數天後才發生,會造成視力模糊或複視、眼皮下垂、瞳孔放大或無光反射、顏面神經麻痺、唾液分泌障礙、口乾、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及四肢麻痺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給予適當的呼吸系統照護及抗毒素治療,死亡率可降低至7%以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要給予支持性之照顧,不可注射抗毒素以免造成過敏之危險,故相對於成人,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應避免餵食蜂蜜,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危險性較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