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生育力隨年齡下降 高齡受孕較不易

生育力隨年齡下降 高齡受孕較不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年來,藝人高齡懷孕每每成為話題。由幾年前林青霞45歲自然懷孕起,以及去年劉德華老婆朱麗倩45歲高齡懷孕,也帶給許多高齡不孕婦女一些希望,興起「我也有機會」,想再打拼懷孕的念頭。根據歐洲更年期期刊(Maturitas)當中指出,婦女體內卵子的庫存跟品質隨著年齡遞減,婦女38歲後,卵子的庫存數快速減少,婦女在25至50歲間,會遺失掉98%的濾泡,尤其在停經前,排出的卵異常機率高,也提高產出唐氏兒(Down syndrome)的比率。由於生育力隨著年齡下降的原因,部份原因是卵子供給減少,有些研究嘗試利用口服的雌激素或排卵藥誘導排卵。然而,此類藥物對年輕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有療效,提高懷孕率約8.5至9.5%,但對於42歲以上患者藥效急速下降,對45歲以上幾乎無益。使用促性線激素針劑,如濾泡刺激素也可使年輕女性,增加個別週期的卵子數,而42歲以上就不建議使用,45歲以上更被證明不具療效。婦產科蔡鋒博醫師表示,因高齡自然受孕較不易,許多婦女選擇做試管嬰兒,但成功率其實是偏低的;根據衛生署公布全國資料,以自己的卵子,45歲以上做試管嬰兒,懷孕率只有5%,活產率(生下活嬰的機會)只有1至2%。許多高齡婦女想自然懷孕,甚至也有48歲自然懷孕的婦女,但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壓力不同、經濟能力不同,高齡當然可以做試管嬰兒,成功率也強過自然受孕,但是高齡作試管嬰兒,投資報酬率是要深思的!高齡想懷孕,接受卵子捐贈是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但卵子受贈最大的困難是,捐贈者非常稀少,受贈者等待期非常久。如果是接受35歲以下「捐贈者」的卵子懷孕的,就不需要作羊水穿刺,作唐氏症抽血篩檢時,也務必以捐贈者的年齡套入公式計算,不能以受贈者的年齡計算。

超級愛健康/家長苦惱!家有小霸王

超級愛健康/家長苦惱!家有小霸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父母也是人,也有情緒的;下了班回到家,拖著疲憊的身子、大腦,這時如果小孩又不服管教,偶爾難免也會有不當的處罰。現代父母越來越忙,小孩的功課壓力也越來越重,導致許多親子間的相處時間變得更少。你知道嗎?不同個性的孩子,管教方式大不同!小孩做錯事,不適當的處罰方式,竟會導致孩子情緒障礙,甚至謊話連篇嗎?家長對於面對不同個性的孩子,要有不同的管教、處罰方式。先判斷你的孩子屬於哪種類型?爸媽們再思考應該如何對應,因為現代孩子的思想較早熟,行為千奇百怪,一般傳統的處罰方式可能不再奏效,父母管教方式如果能更具創意,應該可以提高管教效能。而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時,其實處罰也是有分方法得,先搞懂孩子們的個性,父母們也才能用對處罰。藝術治療師邱寶慧表示,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個性,應該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些孩子屬於自尊心較強的,他們能接受的挫折能力較低,被管教時容易焦慮、因而哭鬧;建議家長們應避免,過於頻繁斥責或在公共場合大聲責罵,而他們表現得當應立即讚美。但如果孩子是屬於害羞內向、且敏感的,他們對情緒變化較容易察覺,所以也容易因他人一句無心的話而反應過度;管教時應避免誇張的形容詞,或拿其他孩童做比較。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97

狂洗手、開關門數十次 強迫症該如何治療?

狂洗手、開關門數十次 強迫症該如何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年輕有為的保險業務員,平時工作認真負責與同事相處也融洽,但是大概在一年前,開始覺得家裡以外的環境都充滿了細菌,每次出門也會覺得自己家裡門鎖沒鎖好,且這幾個月症狀越變越嚴重,每天洗手都要洗十幾次,洗到手都乾澀脫皮了;更常常利用跑業務的時候繞回家去鎖門,還要反覆開關、開關整整十次,她才放心。這些事情除了讓她心情煩躁之外,也嚴重的佔用她的時間,讓她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高雄凱旋醫院精神科醫師王智仁指出,強迫性疾患一般通稱為強迫症,它的症狀琳琅滿目,可分為強迫性意念(心中有自己不想要的重複想法或衝動﹔或是超乎尋常的將事情做得完美﹔持續害怕自己或親友會受到傷害或危險。)與強迫性行為(最常見的為檢查與清洗,其他的包括數數字、在確認、排列整齊等),共通點就是造成患者顯著的痛苦與干擾其日常正常的生活。強迫症終生盛行率約2~3%,英國足球金童貝克漢與奧斯卡影后莎麗賽隆均深受其苦。王智仁醫師表示,強迫症是個容易復發、症狀煩人的疾病,且治療需要時間和耐心。常用的「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治療強迫症所需的劑量是治療抗憂鬱症劑量的好幾倍,治療時間也比較長,再加上噁心嘔吐的副作用經常在治療前期發生,因此病患中斷藥物治療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是如果度過治療前期的不適,藥物治療強迫症的效果可達50%~70%。除了藥物治療外,合併行為治療中的「暴露」與「反應抑制」在臨床上也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總而言之,強迫症光靠意志力去控制往往是徒勞無功的,求助專業的醫療團隊,並且配合醫師的治療計畫才能控制強迫症不去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超級愛健康/3C不離眼 近視人數增

超級愛健康/3C不離眼 近視人數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現在幾乎大家都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或是一台平板電腦,但是近距離用眼睛使用科技的便利生活習慣之餘,其實已經默默對眼睛造成傷害,根據網路調查,台灣有近三百萬的人覺得視力減退,甚至已經造成生活中的困擾,在享受高科技的同時,該怎麼好好保護雙眼,否則造成嚴重傷害就來不及了!眼睛是人之神氣的集中表現,「中醫認爲五髒六腑之氣皆上注于目而爲之精」。所以,望眼神即可大概知道一個人的才智和健康狀況。體格發育弱,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挑食、偏食、微量元素缺乏、營養成份失調等均是造成近視的原因。如何用正確姿勢看書、電腦、電視及使用光源,才能避免變成近視兒童呢?潘懷宗博士指出,當你看30公分近距離時,眼睛的調節壓力是300度,萬一小孩寫功課的姿勢更近,15公分時則收縮力增加到700度;建議民眾最好每閱讀30分鐘後,就要休息5~10分鐘看看遠方,以避免用眼過度而造成近視等傷害。而學童應該避免光源刺激眼睛,造成眼睛不舒服,如用右手書寫者,檯燈應該擺放於左前方或左後方;而用左手書寫者,檯燈應該擺放於右前方或右後方。且檯燈最好和房間的燈一起使用,不要單獨使用檯燈,而平常使用電腦時,螢幕會發亮,這時候檯燈的亮度,大約只要平常一半的光線就可以。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94

醫學進步!超音波鎖定體外碎石術 準確度高更多

醫學進步!超音波鎖定體外碎石術 準確度高更多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醫學科技進步,目前尿路結石多以內視鏡治療,經由尿道將結石擊碎取出,但過去傳統的碎石機無鎖定功能,因為人體因心跳、呼吸,會造成結石上下移動,造成有許多震波發射後並未擊中結石,而是打在正常的腎臟組織上,甚至偶有擊中其他器官的現象,治療時要不時以X光透視來重新瞄準結石,增加輻射暴露量,成功率僅約七成,目前院方則引進使用具備超音波鎖定功能的碎石機,於治療中以超音波影像追蹤鎖定結石,再加以震波擊發命中結石,幾乎到達百分之百。     署立彰化醫院支援嘉義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易霆表示,一般直徑小於0.5公分的結石,先嘗試以藥物治療,約百分之八十可以自行排出,超過0.5公分結石的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為主,台灣三十年前結石手術仍是以開腹的方式處理,傷口約7~8公分,手術方式是將輸尿管剖開,將結石取出再將其縫合,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多以內視鏡治療,經由尿道將結石擊碎取出。林易霆醫師說,尿路結石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疾病,台灣地區每百位台灣男性中有十五位為經常性結石患者,女性的結石發生率略低於男性,每百位女性中約有十位為經常性結石患者,來到泌尿科接受治療的患者約有五分之一是結石患者。尿路結石發做除了腰痛難忍以外,有時也會尿血、發燒,嚴重時甚至引起無法排尿、尿毒、腎衰竭等現象。  林易霆醫師指出,體質、氣候、濕度、飲食習慣都是影響腎結石生成的主要原因,有些患者先天上尿液中抵抗結石生成的物質較不足,結石會反覆發生,夏天結石發生率則是冬天的兩倍,因為炎熱乾燥氣候,會讓大量的水分經由排汗喪失,使尿液濃縮,尿中結晶物析出,聚集生成結石;另外,喜歡大魚大肉、暴飲暴食、高鹽分食物,又不喜歡喝白開水,也會大幅增加結石的發生,只要改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減少百分之五十的發生。

婦人運動後咳血 竟是早期肺腺癌

婦人運動後咳血 竟是早期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0多歲張女士,有打太極運動的習慣,因朋友推薦使用運動器材後突然大量咳血,趕緊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在胸部電腦斷層發現一細小 (僅 0.7公分) 的毛玻璃樣陰影,但其位置並非在肺表面,而是在於深達 3.5 到4公分的肺臟深處,由於位於深處極難觸及,又接近中心肺門血管位置,在精確取樣診斷上面臨很大的挑戰。張女士詢問中部多家醫院,醫師建議繼續追蹤或是將一邊肺部的一半整個作切除。後來至新光醫院就醫,在腫瘤科、胸腔內外科醫療團隊的協力合作下,以電腦勾針合併內視鏡手術小範圍切除,病變被精確定位且順利切除,證實為極早期肺腺癌,術後恢復良好。新光醫院胸腔外科陸希平醫師表示,目前對於肺癌患者最普遍的治療方式,還是以外科手術切除方式為最多,但隨著電腦斷層掃描儀器的進步,越來越多早期肺癌病患是屬於小於2公分以下而無轉移的肺小腫瘤患者,醫師多數建議追蹤或是將大面積肺組織切除。早期肺腺癌以追蹤方式有相當可能在還沒增大時就跑到淋巴結,造成無法早期診治風險,若採傳統作肺大面積切除雖可獲得診斷,但卻可能面臨萬一是良性病變(可能性約 3-4 成)會造成肺臟呼吸功能之大量減損。 陸希平醫師指出肺腺癌早期病人毫無症狀,且無法由胸部X光發現,必須使用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能測得可能病變。但在電腦斷層所見這種毛玻璃樣的陰影並非全然是肺腺癌,故精確組織採樣與病理診斷是必要的步驟。透過組織的確認,才能決定正確的治療方針,而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是目前組織採樣兼治療的最佳選擇。陸希平醫師說,去除肺腺癌對民眾健康的威脅,重點在高風險族群,有家族病史、菸齡逾20年、55歲以上民眾,都是高危險群,可藉胸部電腦斷層篩檢,以及有效的早期診治策略。利用影像精確定位與胸腔鏡微創切除,達到早期治療效果,以提升治療品質與患者的術後療癒。

身心靈感化 盼毒癮者遠離毒害

身心靈感化 盼毒癮者遠離毒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五月,孝親月,為了讓毒品相關案件的監所收容人,能懂得感念父母恩,懺悔過往,及曾經對家人的傷害。苗栗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與苗栗慈濟功德會,將於101年5月24日上午在法務部矯正署苗栗看守所舉辦以收容人之「浴佛、沐心、念報親恩」活動。活動中為弘揚敬佛、提倡尊親及孝道深意,加入「跪恩奉茶」與「沐足」活動,以虔誠的心,為母親沐足表達孝親、養育之恩,用行動表達對母親的感恩,而且也更懂得體諒家人、感謝父母,希望透過此儀式使毒品成癮者身心靈受到感化、遠離毒害。苗栗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自99年起,除結合轄區醫療院所及各相關單位共同辦理各種反毒活動外,更協助毒品成癮者在監服刑時之心理輔導乃至復歸社會後戒毒處遇,並積極推動家屬支持服務方案。毒品成癮者之再犯率相當高,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家庭參與程度決定吸毒者是否再犯之關鍵因素,因此,藉由提昇毒品成癮者之家庭支持功能,增加戒毒意願及成效進而使其復歸社會,期能降低再犯可能性。

均衡飲食與積極治療 打敗腸癌病魔

均衡飲食與積極治療 打敗腸癌病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腸直腸癌是近年發生率快速上升的惡性腫瘤。其確切發生原因不明,但大多數人認為與飲食西化有關。文獻顯示,喜愛吃燒烤肉類與高脂食物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較高,因此國人應注意飲食要均衡,才能避免大腸癌威脅。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林育麟表示,雖然西方高脂肪及精緻化的飲食習慣與罹患大腸癌有關,但有些國人因為宗教信仰或受到一些非專業性的訊息影響,以為吃全素或生機飲食,才能對疾病有幫忙,而肉類的攝取會造成癌症惡化。這樣的觀念其實是不正確的。癌症病人不吃肉只吃素的結果常造成病人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到治療。另一方面,癌症治療最主要的項目當然是針對癌症本身的治療。以轉移性大腸癌為例,林醫師指出,目前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是主要治療,目的在延長病人生命。化學治療藥物常見為「抗癌妥」,「歐力普」及5FU這三種,通常醫師會選擇以「抗癌妥」加上5FU或「歐力普」加上5FU合併使用。這兩種合併藥物的治療效果相當。另外,在西元2011年六月一日健保局通過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第一線可健保給付標靶藥物「癌思停」。健保規定「癌思停」若要健保給付,就必須與抗癌妥加上5FU或是與5FU合併使用。這規定主要是根據西元2004年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的結果而制定。因此目前大部分第四期大腸癌病人第一線的治療應該都會是「癌思停」加上「抗癌妥」加上5FU。林醫師提醒,任何治療都可能產生副作用,若治療期間如出現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請盡速就醫。林育麟醫師最後強調,目前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都很進步,副作用愈來愈小,因此病人應要積極與您的腫瘤科醫師討論治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患者家屬應關心病人是否有獲得充足且均衡的營養,並且充分休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林醫師叮嚀,「均衡健康飲食觀念,積極爭取用藥機會,是打敗腸癌病魔的最佳策略!」

好閱讀/提早教育孩子 正確用錢觀念

好閱讀/提早教育孩子 正確用錢觀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小孩吵著買東西,說不買就不走,有時候甚至開始大哭大鬧,讓做父母的十分非常頭痛。在《請你這樣跟我過2:把孩子教好不容易》一書中,理財專家劉憶如表示,當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哭鬧耍賴時,父母不要因為愛面子而抓狂,一定要堅持不退讓、不能妥協。馬偕醫院兒科醫師黃瑽寧醫師強調,很多父母都不曉得要怎麼教育孩子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念,其實可以透過「理財溝通五部曲」,跟小孩溝通金錢觀念。活動時間:5月27日 下午2點~3點、4點30分~5點30活動地點:大潤發新竹湳雅店、家樂福台中文心旗艦店活動說明:現場舉辦簽書會,讓作者來告訴你更多把孩子教好的訊息。

小孩吵著買東西怎麼辦?專家:及早教育孩子金錢觀

小孩吵著買東西怎麼辦?專家:及早教育孩子金錢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小孩吵著買東西,不買就不走,有時候甚至開始大哭大鬧,讓做父母的十分非常頭痛。在《請你這樣跟我過2:把孩子教好不容易》一書中,理財專家劉憶如表示,當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哭鬧耍賴時,父母不要因為愛面子而抓狂,一定要堅持不退讓、不能妥協。馬偕醫院兒科醫師黃瑽寧醫師強調,很多父母都不曉得要怎麼教育孩子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念,其實可以透過「理財溝通五部曲」,跟小孩溝通金錢觀念。理財專家劉憶如指出,美國史丹佛大學曾經做過實驗,他們找來一群4歲小朋友,給每人一顆好吃的棉花糖,告訴他們15分鐘以後再吃,可以得到第2顆棉花糖,結果2/3的小孩沒多久就把棉花糖吃了。長期追蹤發現,等15分鐘的小孩,長大後成就較優秀。所以若父母沒辦法讓孩子學會等候,不但當下會給大人找麻煩,長大以後自己也會有更多的麻煩。黃瑽寧醫師建議家長可以使用「理財溝通五部曲」來教小孩。第一、共同討論多久給一次零用錢、用在哪些地方。第二、使用多少錢以上要跟父母報備並記帳。第三、自己規劃怎麼花、怎麼存,才能買到想要的東西。第四、陪小孩檢視有無亂花錢,是否照實記帳。第五、沒達到目標,零用錢不增加;表現好才加碼。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強調,教育孩子金錢價值觀可以參考以下的幾個步驟。一、要小孩看看手上有多少零用錢、夠不夠用;二、跟孩子討論這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三、引導孩子說出他認為這個東西有什麼價值;四、孩子說為什麼下次才要買給他。最後書中更建議家長,不要常說小孩子不懂事,好好唸書就好,錢的事不用他管,這會造成孩子對金錢的不負責任。更不要因為寵孩子,就不顧家庭經濟條件而打腫臉充胖子的隨意供應孩子的物質需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