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響應減重 澎湖縣早餐業者推健康早餐

響應減重 澎湖縣早餐業者推健康早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將至,許多人擔心自己的肥肉無所遁形,為打擊肥胖,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今年國民健康局再度發布「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減重召集令,而澎湖縣一間早餐店為主動響應此活動,與當地保健科諮詢後推出健康全麥早餐。 在澎湖縣朝陽路附近的某間連鎖早餐業者,對於國健局辦理的健康減重十分有興趣,在店家的立場上,想辦理優質的早餐,前往保健科詢問,是否可以提供協助,經過多方協調下,業者提出一份蔬菜三明治作為主要推動的早餐,於5/24至5/26期間將提供30份全麥蔬菜三明治搭配飲品合購優惠價,歡迎澎湖縣民前往選購,林恭正營養師表示在早餐類中這樣的全麥蔬菜三明治,不僅蔬果量多有健康趨向,且熱量大約在290大卡(一般市售的豬肉漢堡可要400大卡的熱量),除此之外,營養師建議吃一份全麥蔬菜三明治可別忘記補充240-480ml的鮮奶,因為奶類是六大類食物中容易被疏忽。 為讓民眾在吃的同時也能配合健康減重的觀念,澎湖縣衛生局鄭鴻藝局長表示,感謝早餐店業者的主動出擊外,衛生局歡迎有興趣的餐飲業者都可以向保健科詢問,歡迎餐飲業者一起加入優質早餐或健康盒餐的行列,提供民眾不同的新選擇,讓縣民在健康減重中有更多選擇。

鼓勵環保愛地球 環保署辦「節能減碳行動標章」

鼓勵環保愛地球 環保署辦「節能減碳行動標章」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環保署為鼓勵並表揚企業、民間團體與社區落實節能減碳;自即日起至101年 7月13日止,舉辦「節能減碳行動標章」活動,凡有意參加本活動之申請單位,均可至環保署「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酷樂平台報名參加,並完成報名程序,後經書審並由環保署邀請專家擔任評審委員進行現場查核工作,經審核評分達80分以上者,將頒發「節能減碳行動標章」獎牌一座,環保署希望能以此能鼓勵大家,努力及用心得實踐節能減碳,並建立良好社會形象。環保署表示,「節能減碳行動標章」活動自98年開始辦理至今,已有137家企業、民間團體及社區單位獲頒此標章,也成功引起社會企業及民眾的關注與回響,今年度環保署亦持續辦理本標章申請認證活動,審核項目包括「綠網參與程度」、「節能減碳自主管理措施」、「節能減碳宣傳教育推動成果」、「特殊事蹟」及「未來改善推動目標及措施」等五大項目作為評分依據,由電力、照明、綠建築、節能管理與減碳規劃等領域之專家組成審查小組,評估申請單位落實節能減碳行動實踐程度,經現場審查評分總計達80分以上者,即可獲頒「節能減碳行動標章」。另外,環保署將分別於北、中、南各舉辦1場次之節能減碳行動標章申請及審查辦法說明會,有興趣申請節能減碳行動標章之企業、社區、商家,可至環保署「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酷樂平台查詢「節能減碳行動標章」申請、評選辦法及審查作業說明會之相關地點時間。

骨質大量流失 竟是副甲狀腺腫瘤惹禍

骨質大量流失 竟是副甲狀腺腫瘤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8歲的賴女士,一年多前出現左大腿痠痛及無力症狀,嚴重時需要用拐杖才能走路,到醫院檢查卻找不出原因,只好每天忍痛繼續過日子。直到去年十月,胸痛加上大腿痠痛實在讓她受不了,才到台北中山醫院骨科求診,照X光後發現賴女士嚴重骨質流失,醫師建議她要特別注意且持續治療。沒想到一週後,賴女士起床一出力竟聽到左大腿「喀」一聲,她驚覺不妙,原來是左大腿骨頭斷掉。台北中山醫院骨科施俊雄醫師表示,賴女士除了左大腿骨折外,也發現胸腔肋骨有三處骨折,另外脊椎第十節也出現壓迫性骨折,初步判斷為骨質疏鬆症引起的全身性骨折。經抽血檢查,發現賴女士體內的鹼性磷酸酶比正常值高出12倍,而副甲狀腺素更高出正常值的28倍!安排做完超音波後,檢查出患有副甲狀腺腫瘤,經切片化驗終於找出賴女士骨質流失特別快的原因。施俊雄醫師說,人體有四個副甲狀腺,位於頸部甲狀腺後方,分泌副甲狀腺素調節體內磷、鈣的代謝平衡,是調節血鈣最重要的荷爾蒙之一。副甲狀腺腫瘤會分泌太多副甲狀腺素,造成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將骨頭內的鈣質排出到血液,造成骨頭缺鈣,引起骨質疏鬆。幸好賴女士罹患的是良性腫瘤,手術後副甲狀腺未恢復功能,會出現短暫性低鈣情況,在補充鈣質及雙磷酸鹽之後,目前賴女士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已經可以使用柺杖走路。施俊雄醫師說,台灣65歲以上民眾罹患骨質疏鬆症之盛行率估計為9.24%,由於缺乏運動,國內更有高達20%的年輕女性上班族有骨質疏鬆現象。一般而言,四十歲之後兩種細胞的功用均會衰退,而造骨細胞的衰退速度遠大於破骨細胞,於是骨質開始流失,因而造成骨骼結構鬆脆,即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施俊雄醫師提醒,由於骨質疏鬆症沒有症狀,若出現背痛或變矮等狀況,應該就要有所警覺,千萬不要強忍或只吃止痛藥。另外,台灣婦女約有1/3、男性約有1/5在一生當中有發生過至少一次骨折,尤其是出現脊椎及髖部骨折,可能都是骨質疏鬆症的前兆。建議平常應養成補充鈣質及運動習慣,尤其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可以有助鈣質與維生素D正常運作,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心理衛生中心即時發現 搶救欲燒炭者

心理衛生中心即時發現 搶救欲燒炭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宜蘭縣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前天接獲,有民眾訴及經濟困境且有自殺意念,昨日該名個案因感人生絕望所以吃了安眠藥,雖表示經生命線關懷後要取消自殺念頭,但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仍覺有所疑慮,因此將該個案視為緊急通報事件處理,個管師蘇小姐於第一時間了解該個案可能停留地點,並聯繫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就近到場,同時協同生命線啟動119緊急救護支援,相關人員急馳現場,個案正在車內燒炭,經訪員協助帶個案至車外,並由警察及消防人員協助個案緊急送醫,及時化解一樁可能的自殺危機。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 13年來自殺死亡在99年首度退出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但宜蘭縣自殺排名仍列入十大死因第10位,因此加強推動自殺防治為刻不容緩之重要任務。根據宜蘭縣資料分析,自殺死亡年齡以65歲以上居多,常見原因為疾病及家庭因素,因此衛生局特別呼籲社會大眾多關心周遭長者身心健康,「每週一通電話問候」、「每月一次探訪聚餐」,大家共同強化長者心理健康,並善用自殺防治守門人1問2應3轉介;1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的簡單步驟,來協助心情受困的親友。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自殺是可以預防的」,若發現親朋好友告訴您有壓力或心理問題時,甚至出現自殺想法時,可以提供的協助方法有:1.多關懷、傾聽,避免刺激其情緒2.減少獨處機會,隨時注意其行蹤及行為3.刀械、藥物、木炭、繩索等危險物品應妥善保管,勿讓其輕易取得4.若無法自行照顧,應求助社會工作者或強制就醫5.發現異狀立即通報,或撥打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等專線諮商、協談。 

「肺結核」並不可怕 規則服藥便能治好

「肺結核」並不可怕 規則服藥便能治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小名」從事服務業年約40歲,因感冒發燒至醫療院所門診治療,但2個多星期以來症狀都沒有改善,經醫師進一步檢查後為結核病,其實「肺結核」並不可怕,只要規則服藥6個月以上,就可以把病治好,在防治肺結核上,除了平時應規律運動、營養均衡,增強免疫力與抵抗力外,同時也要定期做健康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起初在開始治療肺結核期間,小名因害怕被鄰居、同事知道,所以衛生所護理人員家訪時必須先電話聯絡約在哪裡或晚上到家裡以避免被鄰居發現,衛生局呼籲民眾,不要歧視結核病人,不要把結核病人標籤化、污名化,家人及親友的關心支持陪伴是病人的最佳良方,經過治療後「小名」也恢復健康的身體。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建議民眾平日應多關心自己與週遭朋友,可先藉由「肺結核的簡易篩檢方法─7分篩檢法」簡單測試來達到早期發現,簡易篩檢方法如下,咳嗽兩週( 2分 ),有痰( 2 分),體重減輕( 1分),沒有食慾( 1分),胸痛(1分 ),如果上述症狀達5分者,請先戴上口罩,並儘速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健康才有保障。

常穿高跟鞋 當心足底筋膜炎找上身

常穿高跟鞋 當心足底筋膜炎找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足底筋膜炎」所引起得足跟疼痛與不適是復健科與骨科門診相當常見的問題。其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兩腳都有可能發生。症狀為早晨下床時、久坐或久站後開始行走的前兩三步足跟會疼痛,疼痛的位置在足跟和地面接觸面的內側,壓下去會有一個明顯的壓痛點,坐下休息、行走或站立一段時間後,疼痛會漸漸減輕。常見發炎原因為使用過度,例如體重過重、站立太久、走太多的路、使用方式不對(如穿著高跟鞋)或是結構上有導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過短等。足底筋膜炎的治療可運用物理治療方式,如超音波治療及冰敷、電療來減輕疼痛及發炎症狀,也可以在小腿後側的肌肉以及腳底的筋膜做適度的按摩與拉筋伸展運動,此外也可使用腳弓支撐墊來輔助治療,腳弓支撐墊可以維持腳弓成一弓箭狀而減緩重覆牽張的刺激以減輕足底筋膜的張力,同時應選擇柔軟、寬鬆的鞋,避免高跟、太緊或太硬的鞋。基隆市立醫院復健科謝昉竹物理治療師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需要足部承擔體重的機會非常多,所以足部的保養非常重要。避免持續的長途步行,運動計畫要循序漸進,不可隨意增加運動量,維持適當的體重。當足部感到不適時,應儘早就醫診治,並且要耐心和醫師、治療師合作,以獲得最大療效。

吸菸有害身體 菸害防治教育從小做起

吸菸有害身體 菸害防治教育從小做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因應世界禁菸日(5月31日)及禁菸節(6月3日),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特別於5月17日在南榮國小,針對學童演出「拒絕菸害 勇敢說不」宣導劇場,運用活潑生動的卡通人物表演方式,帶入菸品的危害、拒菸的技巧,並以有獎徵答方式寓教於樂,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主任曾舜玲提醒民眾,菸害防制教育應從小做起。此外發育中的青少年腦部對於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除了會影響學習外,且愈早吸菸者成年後愈容易成為重度菸癮者,且吸菸會損害大腦,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阻礙呼吸系統發育及降低體力,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之潛在風險。「吸菸」是人類健康的殺手,亦會影響個人外觀與人際關係,如尼古丁促使血管末梢收縮而破壞維生素C的吸收,加速膠原蛋白流失,使皮膚缺乏水份皺紋增加,產生黑斑。菸焦油的沉積,造成手指及牙齒變黃,全身滿口菸臭。在體能方面,吸菸會讓體力降低,吸菸也會損害大腦,使思維變得遲鈍,記憶力減退。曾舜玲主任表示,吸菸者應了解到吸菸對身體之殺傷力,所以戒菸對身體而言,只有百利而無一害。未來的日子,只要有堅強的毅力及恆心,正確的飲食觀念,戒菸成功就不遠了!

別讓權益睡著 哪些預防保健可使用?

別讓權益睡著 哪些預防保健可使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全民健康保險」所提供的免費「預防保健」已行之有年,包括:7歲以下幼童7次兒童發展檢核、成人預防保健(40至65歲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及四大癌症篩檢(30歲以上婦女三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45至69歲婦女兩年一次乳房攝影、30歲以上抽菸嚼檳榔者兩年一次口腔癌篩檢、50至69歲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雖然這些免費檢查項目在衛生單位宣導及政府政令廣告中被強力放送,但仍然有許多符合資格的民眾未享受到該有的權益。以「大腸癌篩檢」在基隆市中正區的統計為例,101年度符合篩檢資格的人數為12,214人,截至101年4月接受篩檢的人數只有775人,其中的9,153人甚至從未接受過該項預防保健,曾經篩檢過的民眾有1/2是至大醫院就醫同時篩檢的,而主動至中小型醫院或診所篩檢的數量可說是非常的少。從數據不難發現,大部分的民眾是在生病至醫院求診時才享受到該項免費的預防保健服務;因為許多人認為沒病不須去診所醫院,但沒去診所、醫院又怎能獲得全民健康保險所的免費預防保健服務,預防保健的用意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達到減降死亡風險、減少治療花費及提昇治療成效的目的,若民眾在生病就醫時才做這些預防保健篩檢,那預防保健的功效勢必會大打折扣。健康不容許遲疑及猶豫,預防保健篩檢項目大都簡單快速又方便,不一定要在大型醫院才可以做,也幾乎可以不用考慮時間點的問題,常有人以要工作沒時間為藉口不去做,建議有類似情形的民眾可利用下班時間,或者是週休二日至住家附近的診所做上述預防保健服務。利用健康的時間得到更多健康的日子,因此今年有哪些預防保健項目可以做,又有哪些項目還沒做,趕快檢查一下,別讓自己的權益浪費了。

超級愛健康/食物以形補形,真可行?

超級愛健康/食物以形補形,真可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許多人常常講說以形補形,似乎是說吃什麼補什麼,比方說吃肝補肝,吃心補心,到底以形補形這個方式真的行得通嗎?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蔬菜水果從某個角度看,是不是跟我們身體的一些器官非常相像,而更有趣的是,這些蔬菜水果剛好是這些相似人體器官補充營養的極佳選擇。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表示,像番茄的剖面(如圖),番茄有腔室,並且是紅色的,這與我們的心臟一樣。而實驗證實,番茄中的番茄紅素還能預防心臟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血管疾病。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哈林醫學中心報告指出,血中茄紅素太低的人罹患肺癌的機會是吸煙而多攝取茄紅素者的四倍。研究人員也發現,所有罹患肺癌而繼續吸煙的自願受試者,他們血中的茄紅素都非常的少。營養學博士吳映蓉也提到,番茄除了含有茄紅素,還有其他好處,包括降血糖、美白、防紫外線、抗氧化等。而另一樣食物則是核桃,王建宇醫師說到,核桃外形酷似一個微型的腦子,有左半腦、右半腦、上部大腦和下部小腦,甚至其褶皺或折疊都像大腦皮層。而核桃含36種以上的神經傳遞素,可以幫助開發腦功能。當您有以下徵兆,如健忘、語言能力下降、反應變慢、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要注意是否有腦老化?為什麼要強調大腦這一塊呢,因為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國內有99成7的上班族出現腦老化現象,平均的腦年齡高達60.5歲,比起上班族平均的實際年齡多出了26.9歲,容易造成記憶力和專注力下降的問題。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98

超級愛健康/聲音沙啞 背後恐隱藏嚴重疾病

超級愛健康/聲音沙啞 背後恐隱藏嚴重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聲音沙啞雖是生活中常見問題之一,不過卻經常被許多人忽略,高雄就曾有一名男子幾個月以來聲音越來越沙啞,喉嚨也覺得卡卡的,後就醫檢查竟發現已是下咽癌第三期,其實現代人夜生活精彩,經常和三五好友夜唱到天亮,或是平常講話很大聲,有些人甚至經常應酬、抽菸等,在種種因素下,常會造成聲音沙啞等情形,不過千萬別小看聲音沙啞,因為背後可能是隱藏了相當嚴重的疾病!潘懷宗博士解釋,造成聲音沙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聲音使用過度,像是老師、業務、播音員、歌手等、唱KTV大聲嘶吼、抽煙喝酒、愛吃剌激性的食物(辣椒、咖啡、濃茶)、感冒喉嚨發炎、咳嗽都可能會造成聲音沙啞,此外聲音沙啞背後也有一些潛在疾病,像是慢性聲帶炎、聲帶長繭、聲帶息肉、聲帶肉芽腫、癌症(喉癌、聲門癌、下咽癌、氣管癌、食道癌、肺癌)。至於平時許多人喉嚨不舒服時,常會選擇吃喉糖,雖然喉嚨痛戰時獲得舒緩,可是聲音卻可能越吃越沙啞,這是因為部分喉糖中含有「薄荷」成份,可能增加胃酸逆流傷害聲帶的機率,也會使濕潤的聲帶過於乾燥,讓原本已經受傷的聲帶,病情雪上加霜。因此潘懷宗博士指出,含食橄欖、吃楊桃、喝檸檬汁等方式才是正確的保樣之道,像是橄欖在中醫上被認為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楊桃則具有,生津止咳,治咽喉炎,若用鮮果榨汁,慢慢嚥服,亦能開音。另外富含豐富維他命C的檸檬汁或是羅漢果等,也具滋潤喉嚨、緩解發炎的功效,總而言之,潘懷宗博士表示,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多吃對聲帶有利的水果、蔬菜,少吃過冷和過熱的食物,切忌吃刺激性太大的食物。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9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