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沒有牢籠束縛 樂活雞產下健康幸福雞蛋

沒有牢籠束縛 樂活雞產下健康幸福雞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有業者推出福利籠人道飼養雞蛋,一顆約10~12元,而現在居然還有更貴的頂級雞蛋,一顆要價16~18元,業者符合歐盟最高等級的自然放牧飼養標準,讓雞隻幸福成長,每天可以在牧場裡奔跑、吃昆蟲、吃綠草、做沙浴,天熱在果樹下乘涼,天暗時就回雞舍歇息,完全依照雞隻的本能作息,快樂成長自然產出「幸福雞蛋」。100%自然放牧雞蛋,跟消費者平常吃的籠養雞蛋究竟有何差別?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院主任陳玉敏指出,福利籠只是歐盟人道飼養的第一級入門款,第二級是平面飼養,最高等級則是自然放牧。即使雞隻住的空間大小從A4大小的格子籠變成榻榻米大小的福利籠,從小籠住4隻雞,到大籠住40隻雞,若以這種籠養方式,蛋雞充其一生仍然擺脫不了牢籠的束縛,註定這一輩子都要在籠子裡日復一日地執行下蛋任務,在這樣飼養方式之下生產的憂鬱蛋,雞蛋的品質及營養價值自然有差。在營養價值上,訴求歐盟自然放牧飼養標準的幸福牧場指出,自然放牧雞蛋因為雞活得健康快樂,需要用藥的機率近乎零,因此可以保證不含任何藥物或抗生素殘留,而經公正單位檢測結果,自然放牧的幸福雞蛋葉黃素含量比一般雞蛋高五倍,維生素A的含量更達一般雞蛋的六倍以上,Omega3脂肪酸含量也超越一般雞蛋,是最天然也最營養的保健食品,適合需要大量補充營養的孕婦、兒童及長輩經常食用。但自然放牧的雞蛋為什麼產量少又那麼高貴?國內蛋品專家古榮海說明,因為自然放牧比籠養需要更大面積的土地空間,產蛋率不到70%,無法獲得比籠養更高的產能效益,加上飼料為純天然的穀物,更添加多種營養配方,且雞隻在廣闊的飼養環境中長大,成本高,售價當然不便宜,目前通路在頂級超市、有機店及網路才能買到。蛋品專家古榮海表示,雞蛋是國人每天營養補充不可或缺的來源,現代人已學會吃得好、吃得巧、吃得健康,也逐漸具有動物福利的人道意識,相信未來消費者力量將會促使台灣養雞場進行人道革命,自然放牧雞蛋也將成為營養健康的首選。

二成性病暑假發生!年輕人要自保

二成性病暑假發生!年輕人要自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依疾管局資料顯示,15至24歲年輕族群罹患梅毒和淋病的情形約有20%是發生於暑假期間,而不安全性行為造成性病感染的同時,也伴隨感染愛滋病之風險。林惠生教授研究發現台灣高中職及五專學生,近四至五成曾因上網而結交異性朋友;而柯乃熒教授針對男男間性行為者調查發現有71%曾與網路上尋找性伴侶,進而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因此疾管局呼籲家長多花心思與家中青少年溝通,也呼籲青少年朋友,暑假多從事健康休閒活動,懂得自我保護,避免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圖片翻攝自疾管局)經調查發現,目前新通報之愛滋感染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而2011年15至24歲淋病通報數共計551人,其中7至8月計有112例(20%);梅毒通報人數共計738人,其中7至8月共計142例(19%)。淋病及梅毒因潛伏期短(淋病約2至3天;梅毒約3週),且病徵明顯,容易及早發現而就醫。但愛滋病的潛伏期快者半年至5年,慢者7年至10年或更久,且發病症狀有時如一般感冒,不容易讓人及早發現,故易造成延遲診斷,往往必須藉由篩檢,才能及早發覺感染。依據疫情資料顯示,截至101年6月底,本國籍累計通報4376位15至24歲之愛滋感染者,主要感染途徑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共計3711人,佔85%。疾管局呼籲青少年朋友謹慎交友,並提供自我保護方法,如避免參加轟趴、性派對等危險性行為;不要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為;若發生性行為時,一定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若與不明對象發生未使用「保險套」的不安全性行為,應於3個月後或每半年進行愛滋病毒篩檢;有任何不適症狀,請立刻就醫。同時疾病管制局委託民間團體成立的同志健康中心亦舉辦多項活動,可前往參加,且若有任何健康問題也可在現場獲得協助,相關訊息提供民眾參考。民眾如有愛滋病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查詢,亦可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或同志健康社區服務中心專線0800-010-569洽詢。

阿伯頭頂撞出大窟窿 竟是肺部腫瘤在作祟

阿伯頭頂撞出大窟窿 竟是肺部腫瘤在作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人家頭暈昏倒的例子時有所聞,通常病因可能和中風或神經系統的問題有關,但光田醫院最近治療一個特殊的罕見病例,有名阿伯出現暈眩症狀,經詳細檢查竟然是一顆神不知鬼不覺藏在左肺葉的巨大腫瘤所造成,這種罕見的情況連醫療群都十分驚訝。家住大甲的60歲郭伯伯3個月前突然感到頭昏眼花,倒地時不慎在頭頂撞出了個大窟窿,當場血流不止。家人緊急將阿伯送到光田大甲院區急診室就醫,經過緊急的處置後,醫師為阿伯安排腦部斷層掃描,以確定暈眩的症狀是否來自中風等腦血管疾病,檢查後沒有任何異常。沒想到後來在胸腔的X光片中,意外發現阿伯的左上肺葉居然藏有一個11×8cm的巨大惡性腫瘤,幾乎占滿肺葉的上半部。光田胸腔內科潘信宏醫師表示,這顆腫瘤大到壓迫了心臟週邊的重要血管,包括主動脈以及鎖骨下動脈,以至於阻礙血液的正常輸送,導致郭伯伯暈眩頭昏。經進一步檢查,郭伯伯是罹患了惡性程度較高,治療比較棘手的「小細胞肺癌」。潘醫師解釋,肺癌大致上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中大部分以肺腺癌及鱗狀細胞癌居多,而小細胞肺癌較少見,只佔所有肺癌的10%~15%左右。其中小細胞肺癌和鱗狀細胞癌的發生與抽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郭伯伯是40多年的老菸槍,加上已多年沒做過健康檢查,因此才會任由腫瘤變得如此巨大。奇怪的是,郭伯伯的腫瘤長到這麼巨大,但卻未出現一般常見的咳嗽、咳血、呼吸困難、體重減輕等症狀,反而是因血管壓迫影響血液循環造成暈眩,才讓這顆默默潛伏的惡性腫瘤見了光。由於小細胞肺癌長得快,手術切除不比化療合併放射線電療的結果佳,因此建議患者採用化療合併局部放射線電療,經過1個多月的療程,郭伯伯左肺葉的腫瘤明顯縮小,暈眩的症狀也有明顯改善,目前仍積極來院追蹤治療。潘醫師提醒,6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接受胸部X光檢查,而抽菸是造成小細胞肺癌及鱗狀細胞癌的最大元凶,建議民眾最好不要抽菸,有抽菸的民眾45歲以上就應每年接受X光檢查。一旦發現有咳嗽、呼吸困難、咳血等症狀時,請儘快至醫院接受檢查。

卜學亮金士傑挺漸凍人!籲捐發票送暖

卜學亮金士傑挺漸凍人!籲捐發票送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俗稱「漸凍人」協會)原定在6月21日全球漸凍人日時舉辦「始舞─看見漸凍生命力」記者會,但因颱風延期至今(6)日於台北市長官邸表演廳舉行。會中,除台北市長郝龍斌到場關懷漸凍病友外,知名舞台劇《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演員卜學亮、金士傑也到場(見圖,攝影/陳茂軒),呼籲社會大眾可以踴躍以電子發票條碼,捐出手中的發票,造福漸凍人病友。「漸凍人協會」成立於民國86年,至今屆滿15年,從剛成立之初僅服務十餘位病友,到今日一年服務約350個漸凍家庭。今年三月間,漸凍人協會為了解社會認識漸凍人的狀況,以促進社會宣導,做了一項全國性的電話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大眾對「漸凍人」一詞的認識甚低,百人當中只有三位認識,這連帶影響大眾支持漸凍人協會的程度,使被社會大眾看見的機會低,募款不易。此外,社會大眾對「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疾病認知也不清楚,常誤解為肌肉萎縮、脊髓損傷、中風或小腦萎縮。會中,漸凍人協會向民眾推廣透過智慧型手機APP應用程式,能將手機上的條碼與漸凍人協會專屬的愛心發票捐贈條碼「621」結合,只要在結帳時請便利商店店員刷一下條碼,即可捐贈該筆發票給漸凍人協會,既能響應政府推動電子發票的環保政策,又能做愛心!漸凍人協會理事長劉學慧指出,漸凍人協會持續服務病友家庭,並依據病程的變化給予專案「全人照護」的服務,但近日發現收到民眾的愛心發票銳減,協會收入大幅減少三分之一,希望民眾發揮愛心,除了以方便的電子條碼捐贈發票外,亦可向協會捐款或擔任志工,造福漸凍人家庭。影片為漸凍人協會理事長劉學慧呼籲社會大眾可以踴躍以電子發票條碼,捐出手中的發票,造福漸凍人病友。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V2D2uESzX40

樂公益/傳遞愛的音符 幫助小腦萎縮症病友

樂公益/傳遞愛的音符 幫助小腦萎縮症病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腦萎縮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病患大腦意識清楚,但小腦不斷萎縮,終如有知覺的植物人,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式。為幫助需要的病友,中華小腦萎縮病友協會主辦「聽見.愛」慈善音樂會,希望透過音符的傳遞來感謝一路走來給予本協會支持與協助的朋友們,以及藉此籌募資金,實現小腦萎縮症病友「人性化安養計劃」。疾病分有遺傳型及散發型,家族性遺傳基因造成「一家多殘」的窘境,集體發病率超過50%;多發生在30~50歲間之青壯年,影响家庭經濟甚鉅,台灣估計有超過2000位病患,醫療資源嚴重缺乏,也是罕見疾病的最大宗。國人傳統觀念導致病友被隱藏在角落,也失去親情,嚴重缺乏安養及照護,需急迫推動「人性化安養計劃」。「人性化安養計劃」所需資金龐大,目前尚需社會各界的資源投入,有了您的「施」予「捨」能讓生命的傳承,不再是悲劇延伸,讓病友在漫長安養歲月中,可以更有尊嚴的活著!歡迎各界認購本場慈善音樂會票券,聆聽美妙的音樂洗滌心靈,同時幫助病友。本場音樂會募得善款,將捐予「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作為「人性化安養計劃」的運用。活動時間:7月27日(五) 晚上7:00活動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活動洽詢:(02)2314-7035,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企劃曾小姐

菇類萃取物 降低飲食中脂肪的吸收?

菇類萃取物 降低飲食中脂肪的吸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菇蕈類是常出現在餐桌上的一種食材,因為含有多種的營養素,而有蔬菜牛排美名,也常與「養生」有著關聯。菇類除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外,還含有許多珍貴的健康成份,主要成份為多醣體,並富含蛋白質、纖維質、胺基酸,更蘊含維生素B群,包括:B1、B2、B6、B12,及胡蘿蔔素、鉀、鐵等營養成分。(圖片取自維基百科,作者J.F.Gaffard Jeffdelonge)根據學者的研究分析發現,菇類主要的成份為多醣體,多醣體是由多個單醣體連接而成,而單醣是由5或6個的碳水化合物結構。自1960年代開始,科學家即發現多醣體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而每種多醣體各自擁有獨特功效及對某種癌症的療效。不同的菇蕈類,其多醣體亦有不大相同,例如:香菇中有香菇多醣、草菇與金針菇中有冬菇素,這些具高分子量的多醣體有強的抗癌作用。其中有關靈芝多醣體抗腫瘤的研究較多,實驗結果發現,高分子多醣體主要是藉著增強體內細胞的防衛能力,而達到防癌的功能。家醫科洛桑加參醫師表示,根據國內調查發現,國人外食比例已超過七成,由於外食普遍有肉類、油脂過多及蔬果太少的問題,造成熱量、油脂、鈉攝取偏高、維生素不足及膳食纖維過少等飲食不均衡現象;再加上長期活動量少、壓力大,體重過重的問題日益嚴重,根據今年5月的一項心臟基金會血脂檢測調查顯示,都會區自願受檢的女性每2人、男性每3人,就有1人血脂偏高,因此若能降低飲食中的油脂量,不僅能降低血脂肪,還能輔助控制體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洛桑加參醫師說,菇類萃取物是從金針菇所萃取出的幾丁質,與動物性甲殼素結構相似。幾丁質可抑制飲食中脂肪吸收過程,而達到不易形成體脂肪之效果。植物性甲殼素由所構成的膳食纖維,不會被哺乳類動物所消化吸收,而可抑制脂肪之吸收過程。在國人中95%以上肥胖者皆屬於單純性肥胖(脂肪細胞增大所引起),而菇類萃取物可降低飲食中脂肪的吸收,因此有減少體脂肪形成及調節體重之功效。正在減重、節食的人可以選擇低熱量的菇類,而且,纖維質易有飽足感,進而減少食物的攝取量,建議每餐的蔬菜量可攝取半碗至一碗的食用量。菇類除了以上的優點及味道鮮美、易於烹調外,還有一項特點,便是非常耐煮,其營養成份甚至加熱到攝氏180℃也不會分解,並可保持其他合煮物的成份。建議您,煮過的菇類,口感和營養都會比生食來得好。因為在烹調的過程中,菇類的營養會釋出,易於被人體吸收。台灣蕈菇類資產相當豐富,十分符合現代人健康取向的飲食潮流,在日常飲食中可選擇不同菇類烹調,為您和家人增添不同的營養與健康,洛桑加餐醫師也叮嚀,家中如有痛風病患,因菇類普林含量偏高,切記適量攝取。

追捕大腸瘜肉 癌症篩檢不可少

追捕大腸瘜肉 癌症篩檢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98年癌症發生率大腸癌居國人10大癌症首位,全國有12488人確診為大腸癌較97年增加1484人,平均每42分鐘就會產生1位大腸癌新個案,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今年舉辦「四癌篩檢抽獎活動」及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南投縣98年新發現個案數為249人雖較97年254人下降5人,但大腸癌的威脅仍不容忽視。 大腸癌初期並沒有很明顯的症狀,等到出現疼痛、貧血、疲倦等症狀時大都是晚期,所以千萬別忽略了要定期接受篩檢重要性,「目前政府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希望透過篩檢,協助民眾早期發現儘早接受治療,提醒符合受檢資格的民眾,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之醫療院所可接受免費癌症篩檢服務。為鼓勵南投縣民接受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篩檢,今年舉辦「四癌篩檢抽獎活動」,南投縣縣民於7月31日前接受四癌篩檢填寫並寄回抽獎聯就能參加,衛生局將於9月抽獎。 此外今年於11月30日前完成大腸癌篩檢或大腸鏡檢查的民眾還可參加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呼籲民眾注意飲食、避免高油炸高熱量食物,這樣才能遠癌症保住健康。

大學生深入偏鄉社區 傳遞正確醫療觀

大學生深入偏鄉社區 傳遞正確醫療觀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漫長的暑假即將來臨,大學生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參加行政院衛生署每年寒、暑假補助大專院校辦理的健康服務營隊活動,101年暑假來自各大專院校共有1600位學生參與,共同前往偏遠的原住民部落及離島地區推廣社區健康服務,讓大專生在團體活動中也能培養奉獻、服務的精神,期盼深入台灣各偏遠部落,傳達民眾正確的醫療保健知識。行政院衛生署自93年開始補助大專院校暑期健康服務營,97年起更擴大至寒期服務營之補助,93至101年度共補助266個營隊,其中今年寒、暑期補助40個團隊,參與學生總計近1600名。衛生署為激勵團隊士氣,並為這些青春洋溢、愛心滿分的大專青年們加油打氣,期勉各營隊隊員能在參與過程中,不忘充實自我與傳遞正確的健康觀念至偏遠地區的居民與學童,將關懷和希望的種子傳播至社區部落,並從中體會服務的真諦。今年暑期服務獲選補助的團隊有國立台灣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慈濟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17所學校計25個營隊,將前往宜蘭、花東、南投、嘉義、屏東、綠島、蘭嶼、金門、澎湖等偏遠地區及原住民部落服務,衛生署所辦的大專青年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健康服務營隊,不但活絡了偏遠部落,也提供大專青年一個健康、正向的活動,透過社會服務的過程從中體驗不同文化差異,也改變了這些年輕人的人生思維。衛生署補助辦理偏遠地區健康服務營隊主要的目的在關懷及照顧原住民及離島部落。未來期望透過這些衛生保健新生力軍的加入,為偏遠地區帶來年輕的朝氣與活力;更期盼能將觸角深入台灣各個偏遠部落,提供民眾正確的醫療保健知識,協助指導及落實個人健康管理,逐步減少醫療支出,來達到縮短城鄉健康差距之目標。

嘉基長青站成果展 銀髮族自信有活力

嘉基長青站成果展 銀髮族自信有活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隨著醫療的進步、現代人普遍都能活到老年,老年人的生活也需更完整的規劃,嘉義縣政府委託嘉義基督教醫院成立長青活力站,多年來透過地方組織的協助與長輩們踴躍學習。為增加阿公阿嬤與鄉內的其他關懷據點有更多交流,嘉義基督教醫院29日上午於溪北村舉辦「新港長青活力同樂會」,他們細心的準備,認真的程度可不輸年輕人。 嘉義基督教醫院縣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月娥表示,長青活力站與關懷據點都是透過地方組織的推動而能順利發展,近幾年長青活力站的發展已經成熟,也希望長輩們能藉著與其他社區的互動與交流,有個不同的社區交流平台,並希望能激發長輩對於課程有不同的想法,並邀請30名長輩們一同舉辦成果展,除有靜態的作品展出外,嘉基也安排闖關遊戲、帶動唱等活動,透過實質的互動讓不同社區的長輩有更多交流。 北崙社區關懷據點30位長輩今日在村長陳素卿的帶領下至溪北村參與活動,陳素卿表示,北崙關懷據點成立至今已六年多,除了有近30位長輩每週一次固定來學習外,社區也有20多位志工主動輪流至據點陪伴長輩、帶活動,許多課程都是藉由免費的材料、資源再利用加上志工的創意而來,長輩們也相當樂於參加課程。 活動中,安排長青活力站長輩上台演出你是我的花朵與森林傳說兩首帶動唱作為開場暖身。在靜態作品區,三個據點的長輩分別拿出了累積了許多年的壓箱寶來展覽,北崙社區關懷據點則設計長輩投擲復古造型的木屐來闖關,結合了長輩生活背景設計的小遊戲,也讓現場長輩們玩的不亦樂乎。嘉義縣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月娥表示,對一向害羞的長輩們來說,願意這樣交流相當不容易,也代表著長輩們更認同自己、更有自信了!

每7分鐘1人得胃癌 腹腔鏡切除恢復快

每7分鐘1人得胃癌 腹腔鏡切除恢復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根據我國國民健康局2010年最新的癌症報告顯示,目前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且人數持續攀升中。一般認為胃癌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鹽份及醃漬食品、低纖低蔬果飲食、第一等親親屬罹患胃癌有。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指出,2010年國人因癌症而死亡已經超過4萬人,其中胃癌位居癌症死亡原因排名第六位,每年約有3600位胃癌新增案例,而且罹患胃癌的男女比是1.5比1,大都發生在60至70歲。  早期的胃癌並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的表現,無法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加上民眾普遍對於做胃鏡的不舒服有恐懼感,常常胃癌被診斷出來時,已經是比較嚴重狀況,治療的預後並不好。一般認為胃癌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鹽份及醃漬食品、低纖低蔬果飲食、黃麴毒素、抽煙、肥胖、有第一等親親屬罹患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多發性瘜肉、以及胃曾經開過刀等。  「腹腔鏡輔助遠端胃切除術」可針對無法排除有淋巴轉移早期胃癌,一般仍會建議患者接受部分胃切除及淋巴結廓清術,和傳統胃癌手術比較,腹腔鏡輔助遠端胃切除術可以達到一樣的淋巴結廓清程度,不影響整體胃癌治療的存活率,雖有稍長手術時間,但可以讓病人術後有較美觀的傷口、較少的疼痛、較快的恢復、較短的住院日數及較快的消化道功能恢復。到目前為止,開刀仍然為胃癌治療的主要方法。手術後會建議是否合併施與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雖說內視鏡及腹腔鏡手術進步,提供了許多新的選項,但並不是每一個病人都適合。胃癌的治療還是需要根據癌症分期來決定,當然也要考慮每個病人年紀及本身疾病。如果您有身體不適或是治療上的疑問時,應與專科醫師一起討論,決定檢查與治療的方向,切勿病急亂投醫或是隱忍不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