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專題/網路世界多陷阱 孩童難辨是非

專題/網路世界多陷阱 孩童難辨是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無可避免地,網路已經成為現代孩子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根據兒盟調查發現,有八成三的孩子平常會上網,孩子平均一週上網4.24天,其中兩成一會天天上網;但在週休期間,有高達七成一的孩子兩天都會上網,一成孩子上網時間甚至超過6個小時。調查亦發現至少有3.6%的孩子每週上網時數超過40小時,已達到判定網路成癮的程度,而網路上陷阱多,孩子有沒有能力辨別網路上的是非善惡呢?這個問題也值得大人們深入探討。兒盟調查發現,逾半數孩童都是使用自己的電腦,若大人疏於規範,往往容易讓孩子過度沉溺於網路世界。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也讓一些孩子使用手機上網,進而產生許多小小「低頭族」。進一步觀察孩童上網最常做的事前三名,分別為聽音樂或觀看電影、經營社群網站及玩線上遊戲,顯見孩子上網娛樂性質高於學習動機。此外,照2011年調查放學後有上網習慣的孩子中,使用社群網站或部落格的比例今年明顯增加了一成七,孩子的網路世界也進入社群時代。孩子網路上容易取得大量影片或音樂的相關資訊,只要動一動手指頭,就能輕易觀看或收聽喜愛偶像的最新力作,也成為孩子上網時的首選。但調查發現,有四成五的孩子曾在網路上大量下載電影或音樂,卻不知這樣的行為已侵害著作權,實在需要師長加強宣導與提醒,以免觸法。打線上遊戲位居孩子上網最常做的事第三名,高達八成六的孩子有玩線上遊戲。但逾半數孩子玩遊戲卻未遵守分級規定,產生玩「超齡遊戲」的問題,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會玩限制級遊戲,47%的孩子會玩輔導級遊戲,這兩類遊戲內容通常充斥著暴力、威脅或色情的劇情和畫面,並不適合未滿十二歲的孩子,長期接觸恐嚴重影響孩子自我人格、價值觀的發展。為具體落實網路管理辦法,經濟部工業局於今年5月29日發布修訂的「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除了將原有的分級制度依兒少年齡和學制改為五級制外(新增輔十五),也不分載具將所有遊戲軟體納入分級規範,期盼透過業者的配合以及家長的參與監督,有效建構良好遊戲環境。另外,兒盟指出,線上遊戲的商機龐大,許多業者為吸引客群,以免收月費、點數的方式吸引更多玩家,但「永久免費玩」的背後,卻要付出代價。兒盟觀察線上遊戲平台上的交易現象,有四成二的孩子坦承曾拿零用錢購買線上遊戲點數或虛擬寶物,甚至有7.6%的孩子曾鋌而走險用別人帳號盜取虛擬錢幣、寶物或裝備,令人擔憂。50.5%的孩子也表示在玩線上遊戲時,曾被別人欺負或辱罵,網路霸凌防不勝防。隨著網路工具的演進,社群網站成為現代人維繫關係的重要媒介,大人如此、孩子世界亦然。調查指出,有高達九成五的孩子有臉書帳號、四成七有部落格帳號;使用社群網站的原因前三名分別為和朋友保持聯繫、可以分享心情或資訊以及有小遊戲可以玩。使用社群網站雖然可以拓展交友圈或增加生活樂趣,但對身心發展未成熟的孩子來說,也暗藏許多危機,大人們應適時從旁給予協助。圖:兒盟指出,在資訊未分級的狀態下,48.4%孩子曾在臉書上看過色情廣告。(圖片/兒盟提供)

雙腿好忙難入眠!不寧腿症候群作怪?

雙腿好忙難入眠!不寧腿症候群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日一名60歲婦人夜晚頻頻失眠,經過醫師進一步詢問後發現,干擾睡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當該名婦人正要入睡時,雙腿常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需要動一動雙腿才會感覺好一點,使得婦人睡眠斷斷續續,難以維持完整的睡眠一覺到天亮,疑似患有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 RLS)。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洪惠芳指出,不寧腿症候群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可能是因基因與環境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有關,貧血、懷孕、末期腎病變、藥物作用及菸酒使用可能都會引發及惡化此一狀況。在臨床診斷上,洪惠芳醫師說,有一些診斷準則,像是肢體感覺異常,一直有想要移動肢體的衝動,有時除了腳部以外也合併身體其他部位,這種感覺異常,經常被患者描述為爬行感、蟲爬感、疼痛感、搔癢感、針刺感或無法辨認的不舒服的感覺。或是活動後不舒服的感覺可部分或全部緩解,為了緩解感覺異常,患者通常會起床踏步或在床上輾轉反側,屈張小腿,洗熱水澡等。另外,一定要動一動才能紓緩腿部不舒服的的症狀,通常在晚上時會比白天嚴重。且若雙腿靜止時,感覺異常或想移動的衝動會變得更嚴重,例如躺在床上或靜坐等。洪惠芳醫師說,必須完全符合這四項準則才能診斷。洪惠芳醫師表示,不寧腿症候群的治療,應該要先尋找相關影響因子給予治療,如矯正貧血給予鐵劑治療等。若找不到特定原因,則為原性不寧腿症候群(idiopathic RLS),有一部分患者症狀發生數月後會自然消失,可指導病患在上床前做後小腿的伸展運動。若症狀還是無法改善,可能需要藥物的幫忙。依照病情選擇可選擇藥物多巴胺類等藥物;另外抗癲癇藥物等藥物也有報告對不寧腿症候群有幫忙;鴉片類藥物則為治療最後一線用藥。

「寶貝機」顧偏鄉 建立長期健康監測

「寶貝機」顧偏鄉 建立長期健康監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新北市的石碇區雖位處大台北地區,不過醫療資源卻相當不足,為了守護偏遠地區民眾的健康,特別在石碇地區設置「寶貝機」,民眾只要放入手指,就可以監測血壓、心跳、心電圖、血氧濃度、體重、身體質量指數等生理數值,透過雲端技術傳送到雙和醫院,由個管師隨時關心民眾健康。守護偏遠地區民眾健康!為了落實雙和醫院守護社區健康的承諾,雙和醫院在四週年院慶提出寶貝機守護偏遠地區民眾健康的計畫,並且規劃整合「婦癌整合門診」,提供「病人不動,服務動」的整合門診,石碇區民眾利用雲端科技,由雙和醫院提供監測,實現遠距離療的第一步,讓病患免受院內奔波之苦。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自3月起,每週日安排醫師前往駐診,及護理人員到宅關懷關心弱勢與偏遠地區民眾。雙和醫院院長吳志雄宣布,成立遠距照護中心,推出具有健康概念的寶貝機。石碇的民眾只要藉由置放於衛生所的寶貝機,即可量測血壓、體重、血氧濃度、血糖等,相關數值直接傳輸到雙和醫院,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個管師從石碇民眾的長期監測資料察覺有異時,會主動通知患者就醫,並由個案管理師提供相關服務,藉由長期的健康監測,徹底落實預防保健的觀念。

南市第16起登革熱!交叉感染恐喪命

南市第16起登革熱!交叉感染恐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今年登革熱疫情提早在5月達高峰,台南市入夏後已第15、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與96年6月發生的大流行相比,更提前1個月,加上正處於梅雨季節,若環境積水持續成為登革熱溫床,登革熱疫情一觸即發。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下雨過後應儘速清除戶內外孳生源,民眾及社區加強動員,落實孳生源清除等登革熱相關防治工作以降低登革熱疫情爆發的風險。臺南市安南區於6月22、25日確認二例本土登革熱,該二例為台南市入夏後第15、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居住於安富里及幸福里。該2例病例之病毒型別與中西區病例同為第一型,因安南區安富里於99年曾有第四型的確認病例,衛生局呼籲安南區民眾提高警覺,因不同型別交叉感染容易導致出血性登革熱,且死亡率達50%。經衛生局疫調發現,安南區病例皆未至中西區活動,感染源皆於住家環境,所以判斷在此2例病例之前,已有民眾在中西區感染因症狀不明顯而未通報,衛生局請全市市民提高警覺,有發燒、感冒症狀、噁心、嘔吐、腹瀉、頭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症狀,且活動地有至中西區民主里、民生里、保安里、安南區安富里、幸福里等里時,請告知醫師提醒通報或至衛生所採血。衛生局再度呼籲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為降低登革熱大流行,落實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容器,並進行社區容器減量等防治工作。此外,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等相關資訊;另籲請醫師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登革熱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避免疫情擴大。

腸毒重症發展迅速 注意衛生勤洗手

腸毒重症發展迅速 注意衛生勤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最讓小朋友開心的暑假已經到來,但腸病毒也跟著流行,截至6月28日止,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全國已出現8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其中新北市佔12例,且上週出現本年第一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應與其他幼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及疫情擴大,提醒民眾千萬不可以因為假期而鬆懈,仍要記得勤洗手,預防感染腸病毒。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團體活動之環境易因成員間相互接觸而感染,鑑於暑假期間各機關團體多會辦理學幼童相關活動(如夏令營、觀摩會或研習營等),建議辦理場地如位於室內,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重點消毒(以500PPM之含氯漂白水擦拭)及保持通風,以降低參與之學幼童罹病及傳播機會。此外,請持續落實好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習慣及「生病在家休息」的觀念,可降低罹患疾病之風險。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也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也歡迎民眾至衛生局網站查詢。或電洽新北市衛生局與各區衛生所,都有專人為您服務。

新北市抽驗市售滷味 16%不合格

新北市抽驗市售滷味 16%不合格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滷味是台灣常見的國民美食之一,商家料理好的滷味更是方便,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此前往抽驗餐飲店、超市、大賣場及攤商等熟食滷味,共抽驗25件,有4件不符衛生標準,除已通知來源廠商所在地的衛生局追辦外,同時要求業者加強環境衛生,若複抽不合格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規定處3萬至15萬元罰鍰,並列管追蹤至合格為止。衛生局說明,此次滷味抽驗的項目包含「大腸桿菌(標準:陰性)、大腸桿菌群(標準:小於1000 MPN/g)」是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生菌數、大腸桿菌群雖不致影響身體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製程或販售中受到環境及人為汙染等。衛生局呼籲民眾享用可口滷味前,應選購現場有附蓋或加透明罩的熟食及選擇小包裝、外包裝完整之產品為宜,此外亦選擇衣著清潔、配戴口罩的工作人員及明亮、乾淨、設備良好的販賣場所。另外購買後應儘早食用,避免滋生病原菌,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仍持續加強抽檢即食熟食,以確保市民食品衛生安全。

超級愛健康/五穀雜糧真養生 補錯了沒功效?

超級愛健康/五穀雜糧真養生 補錯了沒功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注重養生,首先就要從健康的飲食做起,但是什麼才叫健康飲食,又是一門學問啦。很多人對於健康飲食的觀念常常一知半解,當有人說某樣食物是好東西,就拼命去吃,最後養生不成反而更傷身!最常見的五穀雜糧,舉凡超市、大賣場、有機店的架上,除了糙米、薏仁、小米、麥片、燕麥,還推出五穀米、十穀米,甚至混二十多種雜糧,產品琳瑯滿目。營養學博士吳映蓉表示,吃五穀雜糧好處多,不只是減肥,還可預防大腸癌、降血壓、防便祕等。其他例如:小朋友想維護眼力、抗過敏,可適量吃蕎麥;而女性朋友,吃薏仁、黑芝麻、松子,對皮膚是有養顏美容、抗衰老的功效,老人家適量食用豆類,黑芝麻,核桃等,也可避免失智、強化骨骼、降血脂。雖然,五穀雜量本身是好的,但是一但吃錯,可是無法發揮它的功效。聽說,五穀飯不能跟牛奶一起食用,可能會互相干擾?中醫師羅明宇回應:穀物的植酸、草酸含量高,會抑制鈣質,尤其抑制鐵質的吸收,所以缺鈣、貧血的人,更要聰明吃。例如,牛奶不能跟五穀飯一起吃,才不會吸收不了鈣質。除了不能和某些食物一起吃之外,五穀雜糧好像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天天都可以隨便吃的?長庚醫院腎臟科林杰樑醫師也說:五穀雜糧,不是人人適合,包括:消化能力不佳者、貧血,少鈣者、腎臟病患、痛風病患、某些特定癌症病患皆不建議食用!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55

防腸毒重症 留意潛在傳染源徵兆

防腸毒重症 留意潛在傳染源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學校都已經放暑假,學生們都把握暑期參加安親班、夏令營等活動,不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高峰期,今年已有一例感染腸病毒71型的重症死亡個案,暑期團體活動需特別留意,其中感染腸病毒的機會仍不比在學校少,疾管局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暑假期間大人小孩都應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機會。疾管局表示,腸病毒71型之活躍度仍未緩減,重症個案持續發生,疾管局公布新增6例腸病毒71型及1例克沙奇A2型重症個案,其中2例為居住於北部的1歲8個月女童及4歲2個月男童,2例為居住於中部的1歲及3歲9個月女童,另3例為居住於南部的5及6個月及5歲9個月男童,7例個案皆已康復出院。本年截至7月2日止,累計共有89例重症個案,其中1例死亡,8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由於許多腸病毒感染者不會發病,出現類似輕微感冒症狀,若成為潛在傳染源,恐怕傳染給家中嬰幼兒。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家中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肌抽躍」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動物用藥「殘」害人體 抽檢9件NG

動物用藥「殘」害人體 抽檢9件NG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肉類、海鮮是人體所需蛋白質主要的來源,若其中含有藥品或添加物,長期下來將對人體造成危害,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及衛生局聯合分工檢驗體系負責動物用藥檢驗之實驗室共同合作,執行101年度市售食品殘留動物用藥監測計畫。5月份共抽驗67件市售水產品,檢驗結果58件符合規定,9件不符規定。檢體包括田雞或牛蛙6件、香魚10件、?魚2件、鰻魚2件、吳郭魚10件、午仔魚16件、虱目魚10件及九孔11件,檢驗項目包括:氯黴素類、四環黴素類、孔雀綠及還原型孔雀綠、硝基?喃代謝物、?諾酮類及磺胺劑類等共51項動物用藥。檢驗結果有1件九孔、8件午仔魚不符合行政院衛生署公告「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之規定。依行政院衛生署「動物用藥殘留標準」,貝類不得檢出硝基?喃代謝物,魚類不得檢出還原型孔雀綠、Sulfathiazole等殘留。不合格之檢驗結果已立即傳真通知農業單位及抽樣衛生局。地方衛生局聯合農業機關追查漁貨供應來源、殘留原因及其養殖環境是否遭汙染,如為養殖業者違法使用以致殘留,將移請農政單位加強生產端源頭管理並依法處辦。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消費者選購畜禽水產品時,最好選擇來源明確,認明有產銷履歷驗證標章者。並呼籲飼養農戶應確實遵守動物用藥品管理法之規定及避免養殖環境遭污染,農業機關及衛生機關將會持續監測上市前及上市後畜禽水產品之動物用藥品或化學品殘留,衛署署將為民眾把關,保障民眾食的健康。

我怎麼了?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

我怎麼了?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

在臨床上,病患常常有許多說不出來的症狀,這裡痛,那裡痛。而這些疼痛長期困擾著病患,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與生活作息。但是往往做了各種檢查,耗費了許多寶貴的醫療資源卻找不出病因,也無法提供滿意的治療,這些絕大部分的症狀都是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所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一個確切的病症,也不是什麼現代新興文明病,而是一種身心失調障礙的統稱。要了解這些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顧名思義是一種不受意志操控,獨立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藉以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狀態。它們掌控了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包括內分泌系統。當自律神經系統失調(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時便會出現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症狀,心理上會焦慮、暴躁;身體上可能從頭到腳都不舒服,病人會因胸悶、喘不過氣去看胸腔科;因為心悸、高血壓去看心臟科;因為拉肚子、脹氣而跑腸胃科;頭痛、頭暈、手腳發麻求助神經科;耳鳴、頭暈、喉嚨有異物感,經常看耳鼻喉科;頻尿看泌尿科,或是肩頸僵硬每星期去指壓按摩等等,總之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狀況,但卻又找不到生理上的病灶。殊不知,出問題的不是器官本身,而是支配它的神經或大腦。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的病人開始時常以為是某些器官發生了問題,而只針對各種症狀來治療,但是效果都不佳。「星狀神經節阻斷術」一種治療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有效的方法,但很可惜只有少數人知道的方法。「星狀神經節」是位在第七頸椎及第一胸椎橫突位置的交感神經節。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則是在星狀神經節附近注射局部麻醉藥,暫時性的阻斷交感神經的做法。阻斷了過度緊張的交感神經後,除了可以使自律神經系統慢慢的回到平衡狀態,也可以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症狀,這就是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以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症的原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