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舌頭的外觀 真的跟健康有關?

舌頭的外觀 真的跟健康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總會在你身體上的各種器官上體現出來,如此,就能通過從你身上各種器官的特徵,了解身體健康情況。舌頭是我們身體很重要的器官,吃美食就都全靠它。但是舌頭的形狀跟健康有關,真的可以從舌頭看疾病嗎?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說,舌頭確實可以反映部分身體疾病,例如罹患慢性萎縮性舌炎的患者不僅舌頭光溜溜,部分患者可能胃部也同時罹患有萎縮性胃炎。聽說從舌頭胖或瘦,都可以看出健康問題,中醫師羅明宇也表示,肥大是因為體內水份排除困難,身體腫脹,舌頭即出現腫脹。而舌體瘦小,主要為營養不良,舌肌及舌上皮萎縮所致。常見於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王建宇醫師也說:現代醫學認為舌之腫脹,主要是舌之結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礙等因子有關。身體是否出現問題,真可從舌頭外觀窺知嗎?例如,牛肉舌表現為舌頭腫脹、疼痛,舌面絳紅如生牛肉,對熱、鹹、酸的食物特別敏感,經常出現舌部潰瘍、牙周炎、唇炎,這是煙酸缺乏的典型症狀。長期缺乏可致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以及,羅明宇醫師也說,當看到舌苔剝脫如地圖狀,剝脫片大小不等,邊緣隆起,剝脫面為紅色,與舌質有別,多屬於脾胃陰虛,醫學上將這稱為「地圖舌」。過敏體質的人容易發生,春、秋兩季比較常見,預示你的抵抗力正在下降,有地圖舌者大多是與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關係,所以治療地圖舌,要在治療、調理脾胃消化功能時,結合治療地圖舌。而且,舌頭的背面也暗藏玄機,王醫師說,舌頭背面的血管如果曲張、顏色很紅、很暗,可能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而舌下靜脈曲張是血瘀的表現。除了可觀察心血管風險,也有中醫師發現舌頭背面的靜脈曲張也可能與經痛,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相關。

醫訊/「職」得快樂 輕鬆趕跑壓力

醫訊/「職」得快樂 輕鬆趕跑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調查,憂鬱症在21世紀已成為職場疾病的主流,員工沮喪、失能,帶給企業的成本損失,比關廠或罷工還嚴重,為讓民眾了解心理健康與適時紓壓的重要性,董氏基金會和台中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共同舉辦「職得快樂」壓力調適工作坊,幫助民眾趕跑壓力。根據2010年董氏基金會調查民眾憂鬱現況資料顯示,受訪者壓力已到臨界點者佔44.9%,而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者佔11.8%,董氏基金會表示,若正處於工作壓力大且想學習趕跑壓力的必殺技的民眾,歡迎來參加壓力紓解工作坊-「職得快樂」,讓團體成員互相加油打氣,給你正面好活力 !活動時間: 8月18日(六)上午09:30~17:30活動地點:臺中市生命線協會團體室活動洽詢:(02)2776-6133#209,許小姐

誤吞魚刺掉以輕心 老婦胃穿孔險喪命

誤吞魚刺掉以輕心 老婦胃穿孔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齡73歲的郭老太太有膝蓋關節炎的病史,孝順的兒子媳婦給她喝鮮魚湯進補,想不到老太太竟然不小心吞下魚刺,她咳了幾下,吞了幾口白飯後,喉嚨不痛了,她也就不以為意。第二天因為上腹痛及背痛而來到醫院急診就醫,急診醫師發現她有上腹部壓痛,尿液檢查有輕微膿尿,初步懷疑是泌尿道感染。住院後,檢查結果竟然發現有一根三公分長的魚刺,刺穿胃壁,同時有腹腔內游離氣體及疑似腹膜炎,於是緊急聯絡外科醫師,安排緊急手術,確認為魚刺刺穿胃壁,將魚刺取出,縫合胃壁,老太太也於一星期後康復出院。大多數被吞下的異物在一星期內都可自行由腸道排出體外,但如果是有尖銳端的異物卻有15%至35%造成胃腸道穿孔。常見造成胃腸道穿孔的異物,以魚刺佔大多數,而雞骨頭則佔第二位。至於容易誤吞異物的族群,包括老年人、幼兒、咀嚼功能不佳及心智功能低下等;如果家中有這些族群,家人要特別加以注意。要診斷消化道異物,最基本的是從詢問病史開始,但是大多數異物吞入的病史不易追問,醫師一定要有高度警覺之心態。其次為病人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發燒、白血球增加、敗血症,可是這些表現和其他疾病的表現可能類似,例如:泌尿道感染、腸阻塞、胃腸發炎、盲腸炎、胰臟炎等等,也因此造成醫師診斷上的困難。電腦斷層攝影是檢查的利器,除了可以確認異物的存在,若有刺穿或阻塞消化道,或是周圍組織發炎之情形,也能一併發現。胃鏡檢查可發現大部分的上消化道異物,甚至可以將異物夾出來,在操作上卻需要醫師特別小心,一方面有時異物埋在消化道壁中,不易發現;另一方面若是尖銳的異物,夾出時不慎有可能造成二度傷害。郭綜合醫院放射診斷科黃正強主任說,胃腸道穿孔的原因很多,消化道潰瘍是最常見的,其他如:腸阻塞、腸缺血壞死、胃腸腫瘤、異物穿刺、外傷或是內視鏡檢查的併發症,都是可能的原因。胃腸道穿孔的死亡率,依據國外文獻統計,如果是超過70歲的老年人可高達41%;而發生後超過24個小時才診斷出來,同時病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死亡率亦高達33 ~ 38%。如果能及早診斷,可以降低死亡率至6 ~ 14%。總而言之,老年人或咀嚼功能不佳的人,喝湯進食要小心魚刺或雞骨;萬一不慎誤吞,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尤其如果伴隨發燒腹痛之症狀,儘速就醫,才不會危及生命。

桃園縣免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即日開打

桃園縣免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即日開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過去5年造成國內幼兒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之細菌血清型別以19A、6A、14及23F型等血清型別為主,尤以19A對幼兒威脅最大,故桃園縣衛生局於101年選擇對19A血清型具保護力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提供幼兒接種,期能有效降低幼兒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機率。衛生局表示,肺炎鏈球菌是造成人類嚴重呼吸道重要疾病源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於2005年估計,每年約有160萬人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死亡,其中有1百萬人是小於5歲的幼童,由於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會藉由呼吸道分泌物或飛沫伺機侵入,輕微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嚴重則會導致肺炎、敗血症及腦膜炎等,而最佳的預防方法就是施打疫苗。桃園縣縣長吳志揚表示,為照顧幼兒健康,桃園縣政府今年獲縣議會支持編列新臺幣1,650萬元,提供設籍本縣年滿2歲至未滿3歲,且從未接種過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之幼兒,免費接種1劑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預計受惠近1萬名幼兒。因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並未納入幼兒常規預防接種,自費接種一劑市價約新臺幣3千多元,桃園縣自籌縣預算為小朋友施打,期望藉由免費疫苗施打,提升幼兒免疫力及減輕家長負擔。由於疫苗數量有限,如家中有符合接種資格之幼兒,可攜帶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正本、兒童健康手冊、健保IC卡等證件,至各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於衛生所接種免費,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則酌收掛號費。

抗氧化遠離癌症 多攝取彩虹蔬果

抗氧化遠離癌症 多攝取彩虹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人講究健康,營養均衡更是每個人每天都應重視的問題,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不但可以增進腸胃蠕動,還可以平衡體內的酸鹼值、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近年來的研究更發現蔬果中含有抗氧化的物質,能降低癌症的發生機率,因此每天攝取適當份量的新鮮蔬果,可以促進健康並且預防慢性病。基隆市衛生局提供簡單的「彩虹原則」讓民眾參考。蔬果的顏色就像彩虹一般,有藍、紫、綠、白、黃、橙及紅等七色,而各種顏色蔬果之營養價值皆不盡相同,應該均衡食用,這就是所謂飲食的「彩虹原則」。如藍色及紫色的水果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尿道系統之健康、增強記憶力。而白色的食物,可以促進心臟健康、降低膽固醇。黃色及橘色食物可以抗氧化、紅色食物可以促進尿道健康。藍色及紫色:如藍莓、葡萄、黑莓、茄子、梅子、梅乾、黑豆、黑木耳等,綠色:如花椰菜、青江菜、四季豆、黃瓜、青椒、菠菜、蘆筍、酪梨、奇異果、綠色西洋梨等,可以抗氧化、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視覺健康、強健骨骼及牙齒。白色:如洋蔥、大蒜、韭黃、大豆、靈芝、菇類、杏仁、馬鈴薯、香蕉、梨子、甜桃等黃色及橘色:如胡蘿蔔、南瓜、地瓜、黃玉米、芒果、橘子、柳橙、木瓜、鳳梨、哈密瓜、葡萄柚等,紅色:如甜菜根、紅甜椒、番茄、草莓、蔓越莓、櫻桃、紅葡萄、蘋果、紅西瓜等,多數在平常都吃得到,吃越多顏色,越能預防疾病找上門。民眾若不知道該吃什麼食物,基隆市立醫院內科高韓中醫師建議,可以將「彩虹原則」的概念融入日常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在吃得好的同時也能吃得健康,並且達到促進健康及預防慢性病的目的。

登山客迷途體力透支 警消協尋平安歸

登山客迷途體力透支 警消協尋平安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四救災救護大隊指出,8日下午約14時30分,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接獲新北市消防局轉來民眾手機報案,有2名男性赴陽明山登山,但因草叢過高導致迷路,受困於「大屯溪古道第5防迷指標」附近,又因體力透支無法自行下山,致電119求救。消防局派遣陽明山分隊搜救人員前往山區搜救,約在一個鐘頭後找到兩人,雖然毫髮無傷但飽受驚嚇,在警消人員護送下,16時45分返抵陽明山分隊。(圖片/翻攝自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網站) 消防局指出,大屯溪古道大多為高過人頭的箭竹林區,行走時需用低姿勢行走,且途中路徑不明顯,高低落差甚大,再加上岔路錯綜複雜,容易發生失足受傷或摔落山谷之危險。受困民眾也會因受困時間過長發生恐慌緊張,失去判斷力而試圖自行下山,導致遠離主要登山小徑,增加搜救困難度。 當日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遣陽明山分隊搜救人員,由陽明山鞍部驛站警察電臺出發進行搜救;共出動消防車輛1部及警消5人前往。由於消防人員對該區環境相當熟悉,初步研判後決定由警察電臺下切開路,往大屯溪古道第7防迷指標開始依序前進,再往第6防迷指標方向,最後到達第5防迷指標,終於在15時30分找到2名登山客。這2位登山客表示,並沒有受傷,只是迷路及害怕;在搜救人員帶領下,終於在下午16時45分左右平安抵達陽明山分隊。 有鑑於歷年來登山客走失事件頻傳,消防局再次呼籲民眾,登山時切勿單獨行動,尤其是長者更須結伴同行。除應有熟悉山路者當嚮導外,也要備妥乾糧、水、雨衣、手電筒、保暖衣物、地圖、哨子、個人隨身藥品等,以應不時之需。登山之前也要做好規劃及告知家人,萬一在途中迷失方向,切勿驚慌,並尋找明顯易見的標的物,以手機通報110或119,同時應保持冷靜在原地等待,勿貿然前進,方能有助於搜救人員協尋工作。

怪異天氣成常態?減少碳排放量救地球

怪異天氣成常態?減少碳排放量救地球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節能減碳目前已是全球性的問題,過去10多年來,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成長速率上幾乎是世界之冠,儼然成為惡化全球暖化的元兇,尤其台灣暖冬頻繁、暴雨增加、颱風增強、旱象頻傳,種種怪異的天氣似乎慢慢成為常態。其實,不只台灣,全球氣候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基隆市政府呼籲從個人生活開始節能減碳,可以減少碳足跡、過度消費或多走路,就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指出,而溫室效應加劇,肇因於人為活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結果,人們對於節能減碳的環保意識也日漸抬頭,環保運動已成為地球公民的共同責任。而基隆市政府也積極響應政府的節能減碳措施,要求相關部門持續推動節能減碳,目標為每年用油用電量以較前一年減少1%為原則、每年用水量以較前一年減少2%為原則、並配合政策實施公文電子化處理以減少用紙量。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更呼籲民眾,從個人生活做節能減碳,諸如餵母乳以減少從遠處運來的牛奶、奶粉的需求;多攝取蔬果,少吃肉類減少對消耗大量穀物的需求;購買在地食材,減少千里迢迢運輸而來的舶來食品需求,在節能方面,多運動以步行或大眾運輸工具替代開車,且省水省電省紙張多用腳踏車;在檢樸生活方面,不追求流行,減少消費,不使用一次即丟的商品,均是節能減碳的方法。

北市消防局慶 頒十二獎肯定救護勇消

北市消防局慶 頒十二獎肯定救護勇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於今(10)日下午舉行成立17週年局慶,由臺北市長郝龍斌親自主持。其中,根據雜誌調查發現,台北市政府在「公共安全與消防」及「醫療衛生」兩項指標排名為全國第一,而這兩項指標也屬於消防局的重要業務範圍。消防局表示,在消防勤務中,比例最大、勤務量最重的莫過於「緊急救護服務」,為表揚長期投身緊急救護服務的英勇消防人員,消防局準備了「救護十二之最」獎項,由市長郝龍斌親自頒獎。 消防局指出,目前「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等消防三大任務中,比例最大、勤務量最重的首推「緊急救護」。臺北市每萬人口救護次數為全國最多,救護出勤次數近年來都是以每年10%的比率在成長,去年出勤次數更是超過13萬次。所以這次慶祝大會有別於以往,針對12位救護有功人員,首度不以出勤次數為惟一指標,特別選出「最久專責」、「最牛承辦」、「最有品質」、「最夯示範」、「無中生有之最具創意」、「最高紀錄」、「最好給氧」、「最擅打包」、「最常壓胸」、「最會電人」、「最佳給力」及「最神通報」等「救護十二之最」獎項來表揚默默付出的消防救護英雄。 獲頒「最夯示範獎」的建國高級救護分隊隊員謝金明,擔任專責救護人員5年,已成功救活了3名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的病患康復出院,其中包含了去年在表演時心臟病發倒在舞臺上的知名音樂家「番王」王吉宣。謝金明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當時在現場為「番王」急救,之所以能夠成功全仰賴現場第一反應施行CPR的民眾,呼籲民眾都應學習心肺復甦術等急救技能,並勇於在現場為患者施救,以利在救護人員接手後能盡快施行高級救命術,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及預後。 而獲頒「最神通報獎」的內湖分隊隊員王隆濱,在沒有電腦斷層掃瞄等精密儀器輔助下,只透過量測血糖、詢問及評估,便能研判病患為急性腦中風並通報,最後確診為急性腦中風者高達9位,辨識正確率超過9成,而其中還有2位病患因為及早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而完全康復出院。獲頒「最有品質獎」的建國高級救護分隊小隊長楊文碩,是編印全國第一本「中級救護技術員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標準作業流程指引」手冊、建立標準化程序的幕後功臣;目前除了臺北市以外,其他縣市都還未能訂定出類似的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標準作業流程。 其他的「救護十二之最」,還有100年執行緊急救護次數高達1187次的「最高紀錄獎」,是每位救護人員平均數的2倍;而執行氣管插管第一名的「最好給氧獎」,一年內在救護現場或趴或跪,執行了12次急救插管;還有擔任救護人員長達16年之久的「最久專責獎」、執行頸圈及長背板固定之冠「最擅打包獎」、執行CPR之「最常壓胸獎」、操作心臟電擊器「最會電人獎」及急產接生「最佳給力獎」。 除了頒獎表揚「救護十二之最」之外,24位救災有功的消防及義消人員、7個義消婦女宣導業務評核全國績優團體、100年服勤超過140小時以上的4位績優鳳凰志工,以及100年服勤超過170小時以上的4位獨居長者求救系統績優懇談志工,也都獲市長頒獎表揚。(照片/陳茂軒攝)

運動持之以恆 有助控制糖尿病

運動持之以恆 有助控制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糖尿病」是一種特別需要健康管理的疾病,48歲的林先生今(100)年參加基隆市社區闔家歡健康檢查,空腹血糖值為108mg/dl,五年前被診斷為糖尿病患,5年來除飲食控制外,並要求自己每週爬山或慢走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絕對不能間斷,身體的狀況也好很多」。由此可知「持之以恆」的運動對健康是有幫助的!但林先生則表示「95年參加社區闔家歡健康檢查空腹血糖值155mg/dl,當時衛生所護士已予說明並轉介,由林先生的例子可以看出,運動不僅可以控制體重、穩定血糖,促進心肺功能的健全,也需消耗皮下脂肪以及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同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有助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在臨床上醫師在診治糖尿病患者時,也必會告誡糖尿病患者除要按時服藥外,也需要養成持久適宜的運動。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表示,「適宜的運動」是指每星期運動三至四天,每次15至30分鐘之間;其所採取的運動型式最好是有氧運動如爬山、慢走、跳舞、游泳、有氧體操、太極拳,而每個月需評估一次運動的效率,並逐漸的增加其運動量。許明倫提醒民眾,「糖尿病」目前雖仍是一種不能根治的疾病,但只要按時服藥定期回診依循醫護人員的指導,維持適當的運動及控制飲食,可使病情穩定並預防及延緩併發症發生且擁有愉快的生活品質。

英國百日咳流行 嬰幼兒需完成接種

英國百日咳流行 嬰幼兒需完成接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在7月27日揭開序幕,不過也正好遇上英國每3~4年流行一次的百日咳高峰,疾病管制局呼籲計畫前往共襄盛舉的民眾,尤其是嬰幼兒,出國前應事先完成疫苗的前3劑基礎接種,由於百日咳疫苗並不能提供終生免疫的保護,計畫前往英國的民眾,可視需要再追加接種一劑,若民眾返抵國門前。發現有百日咳症狀應事先通報。英國英格蘭及威爾斯百日咳確定病例數自2011年第2季起持續上升,部分地區發生學校及醫療機構群聚,今年截至5月底共報告1781例確定病例(去年全年1118例,2008-2011年同期為137~322例),明顯較往年同期高。其中3個月以下嬰兒佔138例,已有5例死亡;15歲以上病例佔1324例(前次高峰的2008年同期有157例)如國人發現百日咳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時診斷及接受治療。百日咳為百日咳桿菌引起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飛沫傳染,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層亦可能發生,黏膜早期陣發性咳嗽未出現之前即具有高度傳染性,潛伏期一般為9~10天,典型症狀為持續1~2個月或更長的痙攣性咳嗽或吸入性哮聲,初期給予抗生素可減輕症狀。疾管局提醒,民眾如計畫至流行地區經商、旅遊,建議行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尤其嬰幼兒出國前,至少應先完成前3劑疫苗的基礎接種。台灣現行之疫苗接種政策即包含常規的百日咳疫苗,接種時程包括出生滿2、4、6、18個月時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國小一年級時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另可至疾病管制局網站的「國際旅遊資訊」專區取得國際最新疫情與旅遊傳染病資訊,或下載「帶著口袋醫師去旅行」、「健康走天涯」等衛教宣導手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