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防治自殺重視警訊 1問2應3轉介

防治自殺重視警訊 1問2應3轉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阿祥的鄰居吳叔叔可能是自殺高危險個案,不斷藉酒消愁,鬱卒,失去興趣,不願與他人互動,暗自哭泣,阿翔因此向台南市衛生局尋求協助,據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這些症狀都是自殺危險因子。具100年度統計共有316人死於自殺,代表造成316個破碎家庭,而每1位自殺死亡者至少影響6-8位親友,且自殺未遂者是自殺死亡者的10-20倍,可見自殺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自殺行為是受到疾病因素、經濟景氣、社會環境、家庭及個人等多重因素之影響。衛生局連續幾年積極推廣市民主動擔任珍愛生命守門人,而什麼是珍愛生命守門人?指有意願並有機會協助與關懷他人,以預防自殺事件發生之,守門人扮演著「關懷、支持」的角色,能夠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看到、覺察到所發出求救的訊息,而能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鼓勵並提供資源協助,陪伴當事人度過想死的低潮期。衛生局呼籲民眾應認識「自殺警訊」及「自殺危險因子」來共同關心周遭的親友,「自殺警訊」有:藉由話語、文章、書信、日記等,表現出想死的念頭;情緒憂鬱或激躁,覺得絕望、孤寂、無助;認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沒有用、我的存在無意義、沒有人會在乎我、只要我消失,所有問題就會結束…等;突然的行為改變,如立遺囑、分送喜愛的東西等。而「自殺危險因子」就如最近經歷親人死亡、重大疾病、失業、離婚、過去曾有自殺行為等。衛生局再次鼓勵市民朋友們當心理有打不開的結及遇到人生難關時,應積極尋求親友及社會資源等援助。根據統計自殺行為高達95%是一時衝動,如能對身處困境的人及時伸出援手,您就是珍愛生命守門人,您可以簡單的3個步驟「1問、2應、3轉介」來助人,「1問」是主動關心與積極傾聽,關心我們周遭的親友,順口問候一聲『您最近好嗎?』、『您看起來心情不好,是怎麼了?』懂得辨認自殺徵兆,並透過簡易的評估工具(簡氏健康量表)共有6題,瞭解當事人最近一週來的身心適應狀況。簡氏健康量表有6題分別是:感覺緊張不安、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感覺憂鬱、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或有自殺的想法;「2應」是給予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對自殺高危險群做適當回應,包括提供傾聽與支持回應,說服當事人積極地延續生命;「3轉介」是指懂得尋求適當資源協助及轉介,根據居住地轉介醫療單位或心理諮商等資源。

外食族應補充維生素 貴不一定好!

外食族應補充維生素 貴不一定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補充適當的維生素相當重要,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維生素主要可從飲食中攝取。只要日常飲食均衡且生活作息正常,不一定需要額外補充。衛生局長鄭鴻藝表示,在購買維生素類營養補充品時,有幾個重點需要先注意,包括價格不是唯一標準,只要價錢合理,選擇信譽良好製造商的產品較有保障。坊間有些產品會標榜天然製造,在價格上也會貴上許多,其實臺灣的產品不一定比國外的差,如果產品沒有證據證明其效果比較好,最好不要花冤枉錢購買。由於部分維生素的效用較容易消退,要注意產品的有效期限,一次不要購買太多的量,先以小瓶包裝試試,若覺得適合再繼續購買,至於來路不明的產品,最好還是不要貿然購買服用。 鄭鴻藝局長指出,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尤其對於生病的患者而言,維生素並不是仙丹妙藥,有病還是要去醫療院所就診,對自身安全較有保障。有許多民眾誤把維生素當作治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營養補充品,但是長年累月過量服用的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其實不同食物中都有各種維生素,均衡飲食就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每天攝取適量、多種類的食物,均衡供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不需要過度仰賴營養補充品來維持身體健康。 鄭鴻藝局長強調,不同的人會因為性別、年齡、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於維生素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衛生署訂定了「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供各界參考。而為避免食用過量營養素造成健康危害,衛生署亦就部分可能造成過量危害之營養素訂出「上限攝取量」。但最好的方式是購買時請教醫師、藥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並主動告知目前已使用之藥品、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等,避免重複食用含有相關成份或功能之產品,造成不良影響。

夏天到肥胖現形! 別做大腹男女

夏天到肥胖現形! 別做大腹男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也到了肥胖身材現形的季節,台灣平均每五個人中,就約有一個人屬於中廣身材。別小看腹部肥胖的情況,不僅影響體態美觀、造成活動不方便,若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條件,將增加罹患心血管、糖尿病等的危險性。台灣成年男性腰圍以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為準,超過就屬於腹部肥胖。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表示,男性腰圍每增加1公分,代謝症候群機率上升14%;女生腰圍每增加1公分,代謝症候群機率增加5%。張雅芳營養師說,除了腰圍以外,也可進一步計算腰與臀圍比例來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若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5,則為上身肥胖,比較有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危險。現代人壓力過大、生活飲食型態不正常。張雅芳指出,包括,吃的多、動的少。或是有飲酒及抽煙的習慣,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熱量攝取過多、腹部脂肪囤積,腰圍變粗,進而使身體中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血糖偏高、血壓上升、血脂異常,加上一般普遍缺乏運動,都使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提高。想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威脅,張雅芳建議,採用低脂高纖維之健康飲食型態,像是油脂方面,盡量以植物油取代動物性油脂,減少五花肉、肥肉的攝取,糖類選擇上,則盡量選用含纖維質多,如燕麥、糙米、全麥,並減少精製糖類攝取,另外建議每日最好攝取5份以上之蔬果,肥胖與血糖高者,建議增加蔬菜而水果以2份為原則,飲食上也要減少調味料的攝取。張雅芳營養師也提醒大家,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零食,要戒菸、戒酒,多運動來維持健康體重,這樣可預防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記得要定期檢測血壓、血糖及血脂肪。

補充身體的維他命D 曬10分鐘就行

補充身體的維他命D 曬10分鐘就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維他命D與鈣一直被認為是癌症、心臟病及其他疾病可能的解藥,美國與加拿大醫師組成的小組研究也指出,這兩種物質確定對人體的好處,就只有強化骨質,苗栗醫院林順良藥師表示,大部分民眾可能都沒有維他命D不足的情況,只要均衡飲食,冬季時可能需要補充一顆維他命就足夠,因為曬太陽可以就增加體內維他命D的量,只需一周兩次,曬太陽10分鐘,就能使維生素D供應身體所需。鈣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份之一,而維他命D 又稱為「鈣質的搬運工」,最主要的功能是幫助鈣質被人體吸收。當我們充分攝取維他命D 時,將可以促進小腸壁吸收鈣質,達到強化骨骼的目的。由於國人普遍有補充維他命的習慣,同時也有報導民眾因過度補充維他命D 及鈣而造成腎結石等相關副作用,所以就讓我們來一起關心這個問題。依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建議,國人每人每天維生素D攝取量,未滿一歲幼兒和五十歲年長者建議攝取10 微克(400 國際單位),一歲以上到五十歲是5微克;鈣含量依年齡區分,成人1000毫克,生長發育中的小孩500 到1200 毫克,但這個標準已近十年未修訂,衛生署最快於明年中旬推出新標準,但事實上,曬太陽只需短短10分鐘,便可以得到3000國際單位(IU)的維他命D,建議每星期曬兩次,足供身體所需,但記得不要用防曬劑,以免白費心機。還有一些特別注意的事情,碳酸飲料與可樂中添加的磷酸,以及吃太鹹、吃太多動物性蛋白,也就是肉吃太多、吃高脂肪飲食,也都會使得尿中鈣質的排泄增加、影響鈣質吸收,所以,替孩子補鈣的同時,也要調整飲食;另外,想要讓孩子鈣質吸收好,一定要讓他們充分運動, 尤其是戶外運動。曬太陽促進維他命D產生,又能讓身體發出想要鈣質的訊號;還有,鈣的種類有很多,吃法不同,吸收率也不同,如碳酸鈣吸收效果差,但若與飯一起吃,則可以增加吸收率,而維他命D需經過肝及腎臟代謝才可發揮作用,若肝腎功能不佳,記得要買活性維他命D吃才有用。下次別人介紹你吃什麼藥,可千萬別亂吃。

夏天出外郊遊登山 注意防毒蛇咬傷

夏天出外郊遊登山 注意防毒蛇咬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潮濕,野生動植物生長茂盛,地形上有多山、丘陵及溪流,很適合蛇類的生長繁殖,夏天天氣熱及多雨的氣候,毒蛇如赤尾鮐、龜殼花、百步蛇、雨傘節、飯匙倩、鎖鏈蛇等毒蛇開始活動。宜蘭縣衛生局劉局長呼籲民眾登山、郊遊時宜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勿移動受傷部位,儘可能辨別毒蛇的種類(形狀、顏色及特徵),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處,使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不可太緊,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阻斷血流擴散,且每10分鐘應鬆開1-2分鐘,以免肢端缺血壞死,並使之低於心臟位置;不應切開傷口,避免以口吸吮傷口,可用手或吸血器將污血擠出,不要冰敷更不要喝酒,因患肢會腫脹,應儘速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束縛物品,給予精神支持,儘速將病患送醫院醫治。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要自我防護外,目前縣內各醫院、衛生局包括偏遠地區衛生所皆有充足蛇毒血清,包括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及抗百步蛇毒血清。衛生局提醒民眾,因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醫療院所才可購買,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若民眾有相關問題請洽防疫專線9357011。

勇敢接納自己 突破自卑感障礙

勇敢接納自己 突破自卑感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工作地位等,都有不同的期許,大多數的人都希望在工作上能有穩定的收入與地位,在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身體健康,多才多藝、博學多聞,不過人生不會事事完美,因此當自己表現不如預期時,往往會感到自卑慚愧,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鼓勵大家,不需生活在畫地自限的框框裡,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勇敢發揮長才。小王從小懂事乖巧、成績優異、人緣佳,畢業後順利地在某知名科技公司上班,上進勤奮的工作表現,屢受上司青睞,很快成為單位主管,同事間亦能融洽相處,但近數個月,小王開始容易感到疲憊、工作表現失常、心事重重、情緒易怒、食慾變差;經精神科醫師診斷為憂鬱症,對於醫師的診斷讓小王難以接受,辭去工作,並想盡辦法要隱藏自己患病的事實。面對自卑的情緒,其實可以一同探索隱藏內心自責與自卑的原因,勇敢地去感覺、紓解隱藏在羞愧背後的情緒,接納自己,自卑常源於無法接受自己,對於自卑的原因予以澄清,並給予肯定的信念,找到重新出發、提昇自我的方法,勇敢突破自卑的阻礙。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人人平等,在陽光照耀下,每個人都有陰影,不需貶低自己,也不用羨慕他人,勇敢擁抱自己的長短,發揮所長,補己所短,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昂首邁向不完美中的完美人生!

小心美白添加禁藥 注意標示與成分

小心美白添加禁藥 注意標示與成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市面上的美白保養品百百種,但是許多業者為了能盡快見效或是吸引消費者購買,添加了過量的苯二酚,使得消退漂白的效果更佳,不過卻容易讓皮膚受傷或皮膚不規律的去色素化,衛生署公告添加苯二酚(hydroquinone)限量為7%,衛生署公告可使用於化粧品之美白成分只有十三種,用途多為美白肌膚、抑制黑色素斑形成、防止色素斑的形成等,愛美女性在選購時須特別注意。常用的美白成分有:熊果素(arbutin)、維他命C磷酸鎂(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維他命C葡萄糖(ascorbyl glucoside)、麴酸(kojic acid)等,其中熊果素,為近年來十分流行的美白成分,可由越橘科植物熊果葉中萃取而來,熊果素從化學結構來說是葡萄糖與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構成的化合物,自79年起行政院衛生署將對苯二酚列為藥品管理,化粧品不得添加,是常被檢出禁用之美白成分,民眾需特別注意。基隆市衛生局提醒,在愛美之餘,也要注意化粧品的品質與衛生安全,建議消費者選購美白化粧品時,應多加注意化粧品之標示,選擇完整標示之產品,包括「產品名稱」、「製造廠名、廠址」、「進口商名稱、地址」、「進口者」、「內容物淨重或容量」、「成分」、「用途」、「出廠日期或批號」、「保存期限」及是否含公告可使用於化粧品之美白成分的製品。另外也提醒您,不宜購買來路不明、成分標示不清、誇大不實之產品,以保障化粧品之使用安全。另外DIY風氣盛行,到化工行購買化粧品原料自行調配時,更應注意美白成分的濃度需適當並非越多越好,需謹慎使用避免過量,小心美白不成反而對健康有害。

糖尿病患別怕 1天2份水果助營養均衡

糖尿病患別怕 1天2份水果助營養均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生產各式各樣的水果,香甜又多汁,不過糖尿病友們常會因擔心血糖高而不敢吃水果,面對香甜的水果,到底該不該吃呢?其實擔心水果的糖分而不吃是不對的,想要穩定血糖就該以均衡飲食為主,不過病友們還是可以每日吃水果,因為水果含有天然糖類、纖維質,且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的維生素C和身體免疫力、抗氧化、防癌都相當有益。。但須注意水果若吃過量對血糖控制也會造成影響,所以每日吃的水果種類及份數與食用的方法就很重要了。糖尿病友一般建議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1份的水果量,大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如小蘋果一個、小水梨一個、荔枝5個,若大型的水果,如西瓜、芒果以切成飯碗的一平碗為一份。另外請注意每日2份水果建議分開吃,若一次吃2份,糖分會太多。另外,攝取新鮮水果,盡量避免打成果汁,一旦打成果汁,纖維質和維生素會流失,且一杯果汁通常需要超過2份以上的水果,如1杯240C.C.柳丁汁,通常也要4、5個柳丁才擠得出來。而新鮮水果又可吃到纖維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牙齒不佳的病友,仍可按水果份量打成果汁,但最好不要過濾,不然會減少纖維質的攝取。糖尿病友是可以攝取新鮮多樣的水果,但需要注意攝取的份量,才能穩定血糖。

幼兒啃玩具要小心 毒性物質恐超標

幼兒啃玩具要小心 毒性物質恐超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好奇的幼兒總會把玩具或小東西往嘴巴裡塞,讓許多家長相當頭大,環保署表示,我國兒童玩具、商品等含塑化劑之管制,已有完整部會分工機制,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規定14歲以下兒童及嬰兒玩具,8種塑化劑含量總和不得超過0.1%(w/w)近日針對「綠色和平」所公布兒童玩具檢測結果及民生商品含塑化劑檢測超標。 我國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對塑化劑源頭管制,自100年7月20日業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等26種,公告為毒性化學物質,運作人必須依法取得許可、登記、核可始能運作環保署表示,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規定14歲以下兒童及嬰兒玩具,8種塑化劑含量總和不得超過0.1 %(w/w),係參採歐盟及美國加州要求6種塑化劑總含量不得超過0.1%(w/w),顯見我國管理強度與歐美相當。去年標準檢驗局針對進口及內銷之玩具商品共計檢驗11727批,不合格293批,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含量不合格者計192批,合格率約97.5%。對品質不符合規定之商品已依據商品檢驗法令業者退運、銷毀、拆解至不堪使用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業者後續報驗同貨品分類號列之產品並將加強查驗,請民眾及家長安心。 環保署強調,像塑化劑之類的環境荷爾蒙,因存在不同產品、生活用品、玩具及食品等,無法以單一法令及單一政府機關來管理,我國已於99年4月6日完成訂定「環境荷爾蒙管理計畫」,確立各部會分工。例如:食品、食品容器、醫療器材由衛生署主管;農藥、飼料、農產品由農委會主管;商品、玩具由經濟部主管;環藥、飲用水、室內空氣品質由環保署主管;為即時且迅速監測並管理市面上相關商品、產品,保障國人生活環境與民眾健康。

環署:有毒物管制同國際 民眾免驚慌

環署:有毒物管制同國際 民眾免驚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日媒體報導標準檢驗局官員表示歐盟列管一萬多種化學品,台灣目前卻只列管不到300項,跟不上國際腳步,環保署特別澄清,經環保署查證歐盟REACH之高度關注物質(SVHC)目前只有84種,但已開始分年逐步全面要求化學品申報。我國化學品已有完整部會分工機制,目前管制物質已超過2000項,非媒體所報導的不到300項。 環保署強調,經濟部權管之商品,係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針對高風險性之消費商品納入強制檢驗,該局對於風險性較高之商品,則定期進行市購檢測,並發布新聞稿,而對於檢測不合格之商品則分別依商品檢驗法及消費者保護法查處,目前已對玩具、兒童用品及事務文具用品分別訂定國家標準。商品端則經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依建立之市場監測機制執行管理,各部會間共同合作有效保障消費者安全。 標準檢驗局所訂國家標準已規定14歲以下兒童及嬰兒玩具,8種塑化劑含量總和不得超過0.1%(w/w),環保署並無另外管制標準。而環保署掌理之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對塑化劑之源頭管制,已是世界最嚴格管制,自100年7月20日已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等26種,公告為毒性化學物質,運作人必須依法取得許可、登記、核可始能運作。 環保署強調,像塑化劑之類的環境荷爾蒙等化學物質可能存在不同產品、生活用品、玩具及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材用品、農藥、動物用藥,國際先進國家為降低化學物質暴露風險,均無法以單一法令及單一政府機關來管理。我國則透過「環境荷爾蒙管理計畫」,確立各部會分工。如此才可即時且迅速監測並管理市面上相關商品、產品,以保障國人生活環境及民眾健康作為首要推動目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