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認識食品添加物 遠離不健康因子

認識食品添加物 遠離不健康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們在講求均衡營養,健康加分之際,一連串爆發的禽流感雞隻問題、塑化劑事件、瘦肉精疑慮,衛生單位抽檢出違法使用食品添加物案例等,在在引發民眾對吃的恐慌,食品安全頓時成為大家極度關切的焦點。在衛生單位定期抽驗市售食品中,違法添加食品添加物的案例,時有所聞,對於在常溫下很容易腐敗變質的食材,廠商為增進賣相及延長保存,在加工過程中,最常不當添加是過氧化氫與防腐劑。防腐劑苯甲酸,若食入過量則會剌激腸胃道,引起胃痛、腹瀉等症狀;己二烯酸若攝取過量,會加重肝臟負擔;去水醋酸則屬於防腐劑中毒性較強的一種,長期過量食入,可能傷腎、肝,嚴重影響健康。至於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是家庭中常用的漂白劑及消毒劑。在食品工業上,常用於食品的漂白、微生物的控制及無菌包裝容器的殺菌。過氧化氫若是在製造時添加過量或煮熟後浸泡過氧化氫,常會使食品中仍殘留過氧化氫。歷年來曾驗出過氧化氫殘留的食品有魚肉煉製品(如魚丸、魚板、魚捲及魷魚絲等)、魚翅乾品、麵製品(烏龍麵、溼麵條、油麵及米苔目等)、豆類製品(干絲、豆干及麵腸等)、新鮮蓮子及鹽水雞等,此外,免洗筷、竹籤及牙籤也有過氧化氫殘留的問題。過氧化氫若食用過多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或腹脹等腸胃道症狀,甚至還會導致腸胃道潰瘍、出血、黏膜發炎等危險。提醒民眾選購食品時,勿以色澤為取向,對於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應提高警覺,並應認清完整標示,民眾若對所購食品有添加過氧化氫之疑慮,可至衛生局免費索取檢驗試劑,從顏色反應,答案便可分曉。

居家環境危機重重 幼兒事故傷害高

居家環境危機重重 幼兒事故傷害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家長往往認為,對孩子而言「家」是最安全的處所,卻忽略居家環境中潛藏的許多不安全點。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兒童事故傷害死亡率已多年高居幼兒死亡原因的第1位;而「居家環境」常常是最容易發生嬰幼兒事故傷害的場所,幼兒最常發生的事故傷害種類為跌倒;最主要發生時段為下午,晚上居次;發生地點則以家中客廳為主,其次是運動場或遊戲區、使用或離開椅子、沙發、或床以及上下樓梯。此外,大人的生活習慣和觀念,都會影響自己對「居家環境不安全點」的認知。例如室內設計的動線、家具的挑選和擺放、室內佈置的陳設,是否有注意避免相關危險;此外,物品使用完畢後是否有馬上收好?錢幣、鈕扣、螺絲釘…等小物是否有收納在小朋友拿不到、看不到的地方?其實只要平常就保持安全第一的生活習慣,自然就能降低居家事故傷害的發生率!提供民眾幾點「降低居家事故傷害發生穿的注意事項」:除地面材質濕滑或高低不平外,樓梯與夾層屋的欄杆間隙過大,家具放置的地點影響行走動線…等,都是造成跌墜、碰撞受傷的原因。廚房的爐火、熱鍋、熱油、浴室的熱水、餐廳的電鍋、微波爐、臥室的電熨斗、未使用的插座孔及電線外漏等等,都曾造成嚴重的燒燙傷及觸電案例。 家中許多小物品如硬幣、釦子、玩具的小零件、小電池等常被幼兒吞食或塞入身體各種孔道如口鼻而造成梗塞或窒息,窗簾繩及密閉的空間如烘衣機也都曾造成兒童的窒息死亡。基隆市七堵衛生所提醒所有家長,對充滿著探索環境之熱情與活力的幼兒來說,如何規劃活動空間並且預防事故傷害的發生、為幼兒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才是幼兒安全最大的保障!

颱風淹水小心病媒 記好防疫三步驟

颱風淹水小心病媒 記好防疫三步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每當颱風一來低窪地區就會傳出淹水災情,最近天秤及布拉萬颱風接踵而來。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做好個人防護,並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衛生局並於各區調度消毒藥水,供受災民眾家戶環境消毒使用,同時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查與防治,持續監視災後傳染病作業。民眾須加強的防疫工作為: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根據疫情調查資料,目前是登革熱流行季,大雨過後病媒蚊密度將大增,應徹底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垃圾及廢物,以防止疫情,民眾清理家園時,切忌赤足及穿著拖鞋打掃,避免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感染水災期間一接觸到污水、污泥,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及其他皮膚病,並且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接觸污水或淤泥,否則引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截肢。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盡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及汙水淤泥接觸史,以利醫師提供妥適的診療服務。衛生局提醒,洪災過後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民眾可自行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而餐具部分應煮沸消毒,不能煮沸者,用清水10公升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消毒。

醫訊/三餐外食族 當心你的血太油

醫訊/三餐外食族 當心你的血太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大多選擇外食,但高熱量的飲食、及生活型態不正常,以致於許多人已有高血脂及糖尿病而不自知。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百分之二十,等於平均每五個成人,就有一個人血太油,高血脂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究竟該怎麼預防血太油呢?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疾病的種類也隨之改變,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而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是目前已知為動脈硬化的加速因子,報告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因此亞東醫院希望大家藉由此場講座,讓大家了解相關飲食對策,常保健康。時    間:101年8月28日(二)上午10點至11點地    點:亞東紀念醫院一樓心臟血管內外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活動專線:02-8966-7000轉1001或2002

研究:吃核桃可以提升精子質量

研究:吃核桃可以提升精子質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國家在工業化下,男性人類的精液質量急速下降,可能的原因包括:環境汙染、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導致人越吃越胖的西式飲食方式造成的。但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75克的核桃會顯著的提高精子質量及活動力。(圖片/翻攝自Medical Daily)研究人員發現,一天吃75克的核桃可以改善21至35歲健康男性的生命力、活力和精子狀態。估計世界上目前有7,000萬對夫婦處於不孕的困境中,以這些病例來說,男性不育占了30%至50%。加州大学的Robbins博士指出,因為食用核桃當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這對精子的成熟和細胞膜功能改善是有功效的,尤其會增加男性的精子質量。其他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還包括魚類和魚油、亞麻子和胡桃,也富含豐富的亞麻酸和脂肪酸。參與實驗的包括117名年齡在21歲至35歲间的健康男性,研究人員把這些人分成兩组,一組有58人,他們不能吃堅果(核桃),另一組59人,每天需吃75克的核桃仁。此實驗持續12週,研究人員分析了男性精液的質量,因為這是預測男性生育能力的關鍵,包括精子濃度、活動力、形態和染色體是否異常。     12週後,雖然實驗的兩組人員體重無明顯變化,但吃了核桃的男性體內ω-6和ω-3脂肪酸明顯增加了,這表示精子的活力,動力和形態得到了改善。吃了核桃的男性精子染色體異常情况相對减少,而沒吃的男性的精子活動力,形態或染色體異常情况並無明顯改善。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項研究结果顯示,每天吃75克的核桃對年輕男性的精子質量會產生影響,但卻不能確定這對有生育問題的人是否適用,以及多吃核桃是否會增加生育能力。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也說,食用堅果類,不但不會增加體重又可以適量改善血脂平衡,且堅果類食物不僅可防止血管硬化、使膽固醇下降、還有抗老化等幫助。

恐慌症無預警發作 心跳快血壓升

恐慌症無預警發作 心跳快血壓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美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女性,擔任公司經理,時常需要與客戶應酬,她卻非常害怕社交場合,特別是見到新面孔時,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出汗、心跳加速,類似情形接二連三的發生,讓小美不堪其擾就診精神科,醫師診斷為「恐慌症」。恐慌的發生可能突然無故發作,例如開車、工作、運動,甚至睡覺時,也可能有畏懼的因素,例如密閉空間、空曠無人的地方,會因極端的畏懼而想逃避,當下會覺得血壓升高、出汗或呼吸困難,經醫生檢查卻沒有生理問題。面對恐慌的發生會影響生活品質,因逃避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不敢做的事和不敢去的地方愈來愈多,生活愈來愈狹窄;因此,在平常生活中,面對壓力與威脅時,學習自我抒解情緒壓力,當恐慌發生時,試著調整呼吸、轉移注意力、坐下來靠著休息,抑制負面的想法,告訴自己正面訊息:「很快就會沒事」、「很快就會放鬆」或「我沒有危險」,若還是沒辦法放鬆,仍應儘早就診身心科偕同藥物的治療。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面對現今生活壓力與經濟重擔容易使人過度焦慮,甚至演變成精神上的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裡適度的紓解焦慮、遠離恐慌,是大家共同學習的功課。

注意食品添加成分 標示看清保健康

注意食品添加成分 標示看清保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食品違規使用添加物的新聞頻頻躍上新聞版面,民眾都相當關心自己吃的食物安不安全,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食品加工製造業者在使用食品添加物時,必須根據衛生署所發布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確實依照每一食品添加物品項的使用食品範圍、限量、使用限制,並善盡產品責任,做好自主管理,以維護商譽。食品添加物係指食品的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藏等過程中為達特定目的而添加或接觸於食品之物質,添加食品添加物的目的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用途,常見的例如防腐劑、抗氧化劑、漂白劑等共十七類。而食品添加物絕對不是漫無目的使用或無限制添加,政府參考國際規範及各項評估資料,對於食品添加物使用訂有法規並進行管理,此外衛生機關也定期對各類食品進行監測,發佈布檢驗結果。另外許明倫局長也提醒民眾注意食品衛生安全需包括對食品添加物有基本的認識,選購時要看清楚產品包裝上提供的資訊,包括品名、成分(食品添加物)、有效日期、負責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原產地(國)及必要的警語等,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來源不明者不買、成分不明者不買、標示醫藥效能者不買、誇大功能者不買、標示不完整者不買,加強食品安全的概念,對本身健康較有保障。

經痛19年 原是子宮與腸「沾黏」

經痛19年 原是子宮與腸「沾黏」

文/iCare醫療網 姜盈如大多婦女有經痛的困擾,甚至嚴重發作,相當痛苦。42歲賴性女士有嚴重經痛情形已長達19年,但看遍各大醫院婦科卻一直沒有起色。賴女士曾求治於某大型醫學中心,進行手術時,主刀醫師告知賴女士的先生,病人因腸沾黏太嚴重無法繼續進行手術,故只能放棄,暫以藥物造成「假停經」狀態來舒緩症狀。治療半年停藥後,所有的症狀如經痛、脹氣、腹瀉等又再度發作。之後賴女士轉向北醫附醫求助,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醫師為她安排婦科超音波檢查和內診,發現她同時罹患卵巢上的子宮內膜瘤,和罹患子宮肌腺瘤(症),更嚴重的是,其骨盆腔底部,即子宮後壁和直腸之間已完全「黏死」無法分離。達文西腹腔鏡手術 終結19年痛苦劉偉民醫師和賴女士夫婦討論治療方針後,劉醫師建議做子宮切除手術與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摘除術。但因傳統腹腔鏡手術無法完全克服腸沾黏的問題,因此劉醫師使用「達文西立體腹腔鏡手術」,能克服「複雜性」婦科腫瘤和嚴重沾黏的病症。此外,劉醫師開全球外科手術之先例,在執行此項手術時,打破傳統邀請一位病人家屬進入手術室,實際觀看手術進行(手術室牆上有4個大螢幕),同時聆聽手術的講解。賴女士7月中接受達文西腹腔鏡手術時,其先生也在旁全程觀看,歷時1.5小時即順利結束,出血量不到50C.C.,更在手術後不到40小時即辦理出院,解除賴女士長達19年的痛苦。「達文西立體腹腔鏡手術系統」短短8個月 造福124名病患北醫附醫去年12月引進「達文西立體腹腔鏡手術系統」,並安排婦產部、一般外科、泌尿科、胸腔外科等多位主治醫師及護理師前往香港、美國受訓。劉偉民醫師個人在短短8個多月即完成124例,至今無病人需在手術中輸血,且病患家屬也可全程在手術室觀看,同步了解手術進行狀況,且案例多為複雜性沾黏、大腫瘤、癌症病患等。此外,「達文西手術系統」美國原廠Intuitive Surgical Inc.亞太區副總裁范思科(Jeroen M.M. van Heesewijk)特地來台向劉醫師致贈「達文西手術傑出醫師獎」(da Vinci Distinguished Robotic Surgeon Award),表揚他在此手術上的卓越創新貢獻,劉醫師是亞洲第一位,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三位獲此榮耀的婦科醫師。北醫附醫外科團隊的卓越表現,也受「達文西手術系統」台灣總代理信文達公司特別頒發「達文西手術傑出成就獎」,院長陳振文也致贈「達文西手術團隊醫師獎、護理獎」,以鼓勵達文西手術團隊成員的努力。

情人節危險後遺症?子宮頸癌三步驟先預防

情人節危險後遺症?子宮頸癌三步驟先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適逢七夕情人節,花前月下親密愛侶易情不自禁發生親密行為,無論是固定伴侶或危險的一夜情,都千萬不能忽視其安全性,保護自己也保護另一半。據統計,除愛滋病、性病等疾病,HPV病毒也易透過性行為接觸而傳染。長期持續感染可能導致菜花、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恐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可說是駭人的情人節禮物。婦產科醫師林正宗表示,子宮頸癌99.8%以上都是高危險病毒HPV所導致,建議除了抹片之外,同步做HPV DNA檢查及疫苗施打,避免憾事發生。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感染,其中第16、18型,是導致女性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病毒,約佔了七成;第6、11型感染則造成尖形濕疣(俗稱菜花),可同時影響女性與男性。林正宗指出,HPV病毒有潛伏期,民眾若自身免疫力低,病毒就有機會影響健康。目前政府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下有過性經驗的女性,最好也可自費進行接受抹片檢查。然而,傳統的抹片檢查雖可發現子宮頸發炎、病變、癌症等情形,但對感染掌握度只有6~7成,而HPV DNA檢查的掌握度高達九成,林正宗表示,門診曾有病患因抹片及HPV DNA同步檢查,發現了三種高危險病毒,經定時追蹤、觀察後及時控制。建議婦女可選擇二種篩檢同步進行,合併判讀。 HPV病毒主要雖為性接觸感染,但不代表沒有性行為就不會被感染,有極少數是因碰觸不潔的環境而受感染。林正宗表示,有病患在產前、產後均未發現HPV病毒,卻因參加旅遊,在公共場所泡溫泉而感染菜花。由於子宮頸癌不易透過抹片早期發現,若能在抹片檢查之外,再加上疫苗的保護,可說是做足雙重防護。林正宗呼籲,女性若經濟能力許可,只要無發燒、感染等施打禁忌,最好能依醫囑再接受疫苗施打,直接阻絕HPV病毒的感染,並降低後續得到子宮頸癌的風險,而男性亦可接種疫苗預防菜花。但和所有疫苗一樣,HPV疫苗為預防性而非治療性,無法對所有的接種者都產生保護作用,亦不能取代常規的抹片檢查功能。

七夕過後 匿名篩檢愛滋人數恐增?

七夕過後 匿名篩檢愛滋人數恐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管局表示,依據去年100年愛滋病及性病匿名篩檢醫院統計,位於都會區的篩檢醫院,在七夕情人節過後的8月及9月,篩檢的人數比平常增加43%,多數為年輕人,因擔心自己感染愛滋病或性病,急切在網路搜尋後,才主動前往篩檢。疾管局提醒,在享受浪漫七夕的同時,勿因「不安全」性行為,讓自己留下終身遺憾。目前國內愛滋疫情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例如參加轟趴、性派對、多重性伴侶或是性行為時未使用保險套等,都會將自己暴露於感染愛滋的致命風險中;若合併使用娛樂性藥物,在自制力及防衛力下降,加上情境催化狀況下,更易發生危險性行為,增加感染愛滋及其他性病的風險。依據疾病管制局2012年7月底之統計資料顯示,本國籍愛滋感染者共23,270例。若依危險因素分析,因性行為感染佔70%,顯見「不安全性行為」是傳播愛滋病的最主要途徑。感染者年齡以20至29歲最多,佔40%,其次為30至39歲,佔34%。特別要注意的是,年輕族群感染愛滋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2011年15至24歲年輕族群的新通報感染者較2010年增加了16%,該族群九成以上是透過性行為傳染。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不要與「性交往史」不清楚的對象進行性行為,並拒絕使用毒品;即使在最快樂的時候,如果性伴侶無法提供性的安全保證,又不願做好愛滋病及性病防範時,就應該拒絕與其有任何的性接觸;性行為時,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以杜絕愛滋及性病感染,才能健康歡度浪漫節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