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巧克力內含類黃酮 能避免中風危險

巧克力內含類黃酮 能避免中風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編譯)巧克力不僅小朋友喜歡,許多人更相信吃巧克力也可以變健康,現在不只純黑巧克力有健康益處。一項瑞典研究結果顯示,吃巧克力可以降低罹患中風的風險。有趣的是,有許多研究提出黑巧克力對心臟健康有許多好處,但在此研究中,在瑞典約90%的試驗對象,吃的是牛奶巧克力。研究顯示,在10年的期間內,每週食用適量的巧克力的男性跟完全不吃巧克力的人比起來,較不易罹患中風。發表在英國神經學期刊,一項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最新研究顯示,巧克力中的類黃酮似乎具有抗氧化,抗凝血和抗發炎的特性,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也可能是類黃酮可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的濃度,所以能夠降低血壓。蘇珊娜拉爾森博士說:「巧克力對中風影響可能與巧克力中的類黃酮的有益作用有關。」 這項研究進行約10年,在此期間,研究人員記錄的1995個第一次中風的案例,為3萬7103名49至75歲的瑞典男性。研究內容針對他們的飲食進行評估,並調查他們吃巧克力的習慣。過去某些研究顯示,吃巧克力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控制血壓,預防心臟疾病。健康的抗氧化植物化學物質的類黃酮能解釋其對健康的好處。這項研究由歐洲和美國所合作的研究,分析了4260例中風病例,顯示19%愛吃巧克力的人不太可能有中風,而每週多攝取約50克的巧克力,中風的風險約可下降14%。但科學家們說,這項研究仍需進一步的探討,另外,他們也補充說明:「因為巧克力富含高糖、飽和脂肪和高熱量,仍應適量攝取。」

北市推免費癌篩 顧健康抽3C大獎

北市推免費癌篩 顧健康抽3C大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抗癌是全民議題,每個人都擔心罹患癌症,但其實癌症篩檢可以免除民眾的疑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1年9月2日(星期日)上午8時在臺北市政治大學環山步道舉辦抗癌健走活動,並抽出臺北市「免費癌症篩檢 連四月抽大獎」7月份得獎名單,將產生3名幸運民眾可以得到智慧型手機、2名平板電腦及30名知名品牌美髮組得主。衛生局在現場設有篩檢服務,今年尚未接受篩檢的民眾,可持健保IC卡完成採檢。免費癌症篩檢有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採檢服務,建立良好健康促進行為。101年7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凡設籍臺北市且符合免費四癌篩檢資格市民,至臺北市醫療院所(含診所)或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接受癌症篩檢,北市衛生局會從癌症篩檢資料庫中以電腦隨機公開抽出幸運得主,每接受1項癌症篩檢可參加1次抽獎,參加者可每個月連續抽獎。根據衛生署癌症登記相關資料顯示,臺北市民癌症死亡佔十大死因首位達39年,平均約每1小時51分鐘就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研究證實具成本效益的四項癌症篩檢工具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及子宮頸抹片檢查。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癌症的初段預防至少可以減少30﹪的癌症個案。衛生局再次呼籲市民,符合四項癌症篩檢資格(糞便潛血檢查50-69歲、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抽菸或嚼食檳榔(含已戒檳)及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每2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以上每年1次),不要忘記自身權益,為了您的健康及家人的幸福,多加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癌症篩檢。得獎名單將公告於衛生局網站。越早參加並完成篩檢者,中獎機會越高。

陸老翁遊台竟腦中風 治療3個月返鄉

陸老翁遊台竟腦中風 治療3個月返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大陸77歲的李老先生,來台灣旅遊竟然第一天就腦幹中風了,被緊急送醫後所幸救回,不過在台灣治療三個月他很想家,醫生為了安全,就跟一位護士陪他一起搭飛機去瀋陽,讓家屬非常感動。李老先生在大陸瀋陽是有名中醫師,到台灣旅遊,突然腦幹中風,5月8日住進台中慈濟醫院,經過藥物及手術治療了三個月下來,一直靠呼吸器才能維持生命。老先生表達想回家的念頭,但醫生擔心安危,決定和一名護士一起陪他搭飛機,飛機上老先生非常虛弱,但終於撐到家裡保住性命,他非常感激,一家人都感受到台灣濃厚的人情味。老先生的女兒滿懷感激,不斷感謝台灣醫療團隊,對父親的病情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全力搶救;她表示,她父親長途飛行近3000公里,終於抵達故鄉;目前老先生病情穩定,已脫離呼吸器,轉到呼吸照護中心治療。

登革熱疫情拉警報 苓雅區新增12例

登革熱疫情拉警報 苓雅區新增12例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夏日登革熱高峰仍持續攀升,高雄市苓雅區近兩週內增加12例本土登革熱個案,病例多數集中於苓雅區青年路以南、三多路以北、中山路以東及和平路以西區塊內,為全面防堵疫情,高雄市政府即時全面動員市府跨局處人力資源、社區里鄰志工,加強地毯式孳生源清除、緊急噴藥等防治工作, 希望能遏止疫情擴大。苓雅區級指揮中心亦規劃於明(8/30)日上午8時20分由嚴區長文彬率領環保、衛生、民政、警政及社區里、鄰長、志工等單位約400人(假苓雅國中校門口集合),全力執行苓雅區7里(廣澤、仁政、華堂、日中、美田、和煦、晴朗)環境大掃蕩、家戶容器減量,並由環保局支援劃定區塊內的戶外巷弄、水溝、屋簷溝等熱煙、水噴預防性化學防治等防疫作業,期能有效防堵疫情持續擴散。今(101)年截至8月28日止,高雄市境外移入病例20例、本土型登革熱確診病例45例(入夏後36例),含4例登革出血熱個案(其中3例為本土感染、1例為菲律賓境外移入感染;4例患者中1例已於本月25日死亡、1例持續於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治療、2例康復出院)。入夏後病例分布於苓雅區13例、楠梓區11例、前鎮區10例、左營區1例、燕巢區1例。呼籲民眾於颱風大雨過後主動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及積水處(包括地下室、排水溝槽、盆栽底盤、廢輪胎、頂樓及防火巷雜物等),隨時作好防蚊滅蚊措施,保障自己及家人健康。有發燒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時,請儘速就醫,並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及防蚊措施,嚴防疫情隨人的移動輻射擴散。高雄市衛生局每日將最新疫情訊息公布於衛生局網站,民眾皆可上網流覽最新疫情動態。

天氣悶熱須注意 食物易滋生沙門氏菌

天氣悶熱須注意 食物易滋生沙門氏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沙門氏菌」是造成腸胃道疾病常見的致病菌,好發於每年5至8月炎熱季節。由於天氣潮溼酷熱,而給予沙門氏菌繁殖的最佳機會。其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傳染、食用遭污染的水質或腐壞的牛奶、乳酪製品、肉類或海鮮等食物。在臨床上依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可簡單分為兩型:第一型為傷寒及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傷寒型,潛伏期較長約1至2週,近年來因醫療衛生進步,在台灣已較少見;第二型是常見的腸胃炎型,潛伏期較短約5到72小時,通常為12至36小時。症狀輕則噁心、嘔吐、發燒、腹痛、水便;重則血便、腹脹、劇烈腹痛、高燒不退,還可能引起腸炎或局部感染,發生在老人及幼兒時其症狀會較為嚴重。沙門氏菌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5至37℃,最適合生長的PH值約為6.5至7.5。因為其生長條件範圍廣泛,食物一旦遭到汙染,就可能在貯放過程中大量繁殖菌體,而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因此其最好的預防方法如下:徹底將食物煮熟,特別是肉類、家禽及蛋類(通常60℃、20分鐘或65℃、3分鐘可有效殺死沙門氏菌)。生熟食要分開處理,且應儲存於4℃以下或63℃以上,以防止二次汙染。食用蛋品時要特別注意,因蛋殼上約含有3萬個細菌,其中可能含有沙門氏菌,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在碰觸蛋殼後一定要洗手,不要直接泡牛奶、餵奶或接觸嬰幼兒,以免將手上的細菌,直接傳染給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孕婦及嬰幼兒等,應避免食用未經煮熟的蛋,有些民眾喜歡在吃火鍋時,加入生雞蛋調拌沾醬,也要注意把蛋殼洗乾淨,以免感染沙門氏菌。

倡導確實消毒 防範腸病毒、登革熱

倡導確實消毒 防範腸病毒、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各國中小、高中9月將全面開學,腸病毒群聚感染、登革熱疫情和流感容易在此時大肆流行,為有效防制各種疾病流行,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31日召開跨局處會議,會中決議每月第一個周六為全市登革熱孳生源清除日,交通局更承諾加強台中市各公共運輸車站、轉運站洗手間的設備督察。九月為宣導期,但屢勸不聽者可開罰1200至1萬5000元;另國小學童流感疫苗接種率目標八成,校方推動有功者將給予獎勵。 今日會議由蔡副市長主持,台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及台中市府各局處主管都列席與會,疾病管制局第三分局長林明誠也出席提供建議。根據衛生局資料,至今年八月,全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142例,臺中市有22例,其中21例為0至5歲幼兒,顯示這年齡層為重點防治對象。九月開學後極易產生學童群聚感染,會中決議由社會局、教育局鼓勵勤洗手,各機關外包清潔廠商應確實消毒門把、水龍頭等,以免成為腸病毒傳染源。 登革熱疫情高峰在十到十一月,會中決議定每月的第一個周六為登革熱孳生源清除日,副市長強調,腸病毒每三至四年有一波高峰,臺中市人口約占全國的11.6%,但今年臺中市腸病毒重症22例就占全國142例的15%,「是有點高!」蔡副市長指示要謹慎應對,絕不能掉以輕心!衛生局長黃美娜指出,許多車站及公共場所洗手間沒有肥皂,林分局長也表示,最有效的預防還是傳統的肥皂洗手,甚至是清水洗手。九月定為宣導期,針對積水容器未清且屢勸未改正的對象,環保局與衛生局將可依「廢棄物處理法」、「傳染病防治法」開罰1,200元至15,000元罰鍰。十月全面施打的流感疫苗,林分局長指出,國小學童活動力強,是防治流感的主要對象,今年將免費施打的國小學童年齡層擴大為一至六年級,接種率目標訂在八成,推動有功學校予以敘獎。學齡前兒童接種疫苗,則由社會局鼓勵托嬰、托育機構向家長宣導,由家長帶至衛生所或各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杜絕腸病毒流行 中市衛生局加強查核

杜絕腸病毒流行 中市衛生局加強查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各學校於本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互動接觸助長腸病毒傳播,中市衛生局於今(31)日召開跨局處會議,請各局處就權責分工落實防治,並加強查核教托育機構洗手設備及各項防疫措施。根據衛生局資料,至今年8月,全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142例,中市有22例,其中21例為0至5歲幼兒。9月開學後極易產生學童群聚感染,應加強宣導,鼓勵勤洗手,另外各機關外包清潔廠商必須確實消毒門把、水龍頭等,以免成為腸病毒傳染源。局長黃美娜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父母別太宅!陪孩子動一動能增進感情

父母別太宅!陪孩子動一動能增進感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做父母的你,常常抱怨孩子老是待在電腦前,「宅」在家裡不出門嗎?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宅在家,那自己也該以身作則,增加自己的活動量才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孩子的活動量和父母的活動量有顯著的關聯性,若想要增加孩子的活動量,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如此一來還能增進親子情感。這項研究被發表在七月號的《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中。董氏基金會指出,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猶太健康醫院醫學助理教授Kristen Holm主持,此研究方案囊括了八十三個家庭,目的是協助年齡介於七到十四歲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孩子控制體重。這項方案鼓勵父母和孩子透過每天走路超過兩千步來增加運動量,整個過程皆以計步器追蹤。結果發現,當某些日子母親們走路達到或超過兩千步時,孩子們平均走路超過兩千一百一十七步;當母親沒有達到目標時,孩子則僅多走一千一百七十五步。而在方案開始後,先前活動量較低的孩子反而走得比先前活動量較高的孩子來得多。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父親和孩子之間,這項研究證實了當父母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變強,且這樣的影響在週末更是明顯。    而國內的學者也認為,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動,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情感!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長董旭英建議,父母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孩子多運動,不如就陪他一起,運動不管對我們的身體或心理都會有幫助。不管是慢跑或游泳,親子共同設定一個目標讓兩人一起達成,甚至鼓勵孩子去超越自己,那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覺,其實就是增進親子間情感的好方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則指出,諸多研究證實運動會幫助產生好心情。而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進行的「台灣五大都市國、高中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得知,當受訪學生的父母常運動者,受訪學生有運動習慣的比例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這也呼應了上述的研究。此外,發現有17.3%的國高中生會因情緒不佳而運動,運動後有84.2%覺得心情會變好,也証實運動會產生腦內啡,幫助人們產生愉悅感。

受災戶淹水達半公尺 行政院額外加發救助金

受災戶淹水達半公尺 行政院額外加發救助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行政院今(31)日表示,核定本次天秤颱風淹水50公分以上的受災戶,每戶將額外發給2萬元的淹水救助金。行政院長陳冲表示,這筆經費將儘速由財政部撥付縣市政府,估計大約有3000戶淹水受災戶可領取這筆中央額外發放的淹水救助金。 行政院指出,天秤颱風的超大豪雨造成南部地區嚴重災情,其中以台東蘭嶼、綠島及屏東縣恆春、車城、滿州地區最為嚴重。總統馬英九於30日颱風過境後視察台東蘭嶼地區時,指示中央對受災縣市予以協助。因此,除受災縣市政府依規定自行發放淹水救助金外,行政院也將比照莫拉克、凡那比、梅姬及南瑪都颱風發放淹水救助金的方式,凡是因水災淹水達50公分以上,且有居住事實的現住戶,每戶將由中央額外加發2萬元淹水救助金。 經濟部於日前主動聯繫屏東縣、台東縣、高雄市等相關縣市,經查報符合淹水救助標準的受災戶約3000戶,所需經費約6000萬元,行政院已於今日核定本案,並將儘速撥付各縣市政府協助發放,協助受災戶早日重建家園。

強化醫藥產業輔導 十件產品成功研發

強化醫藥產業輔導 十件產品成功研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自99年1月1日成立後,在行政院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下,強化醫藥產業輔導,針對國內研發新藥及醫療器材,建立藥品及醫材專案諮詢輔導機制及鑽石早收清單。目前在藥品方面已輔導10件產品成功達到研發里程碑,其中2件完成上市申請,5件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1件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2件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在醫材方面成果則包括10件完成上市,3件完成臨床試驗申請。 衛生署表示,專案諮詢輔導機制在藥品方面以「創新程度」、「貢獻程度」、「早收程度」與「滿足法規程度」等4項評估指標,在醫材則以「國產第一件」、「同類產品最優」、「新醫療適應症」或「國家型計畫重點支持產業」等四項評估指標篩選品項,並以協助專案達到臨床前進入臨床試驗階段(First in human);進入下一期臨床試驗;申請查驗登記;取得許可證等里程碑為目標。 衛生署指出,自食品藥物管理局成立以來,在藥品方面已輔導10件產品成功地達到研發里程碑,其中2件完成上市申請,5件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1件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2件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在醫材方面成果則包括10件完成上市,3件完成臨床試驗申請。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召開8件以上專案之廠商諮詢輔導起始會議,透過與廠商面對面的溝通,了解產品研發規劃與現況,並提出明確且有利之建議,以加速新藥及新醫材審查上市,使國人及早使用到國人自行研發之新產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