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陸商以「地溝油」煉藥 我國未有進口紀錄

陸商以「地溝油」煉藥 我國未有進口紀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有關近日新聞報導大陸廠商以「地溝油」提煉頭孢子菌素(cephalosporin)原料藥中間體7-ACA(7-amino cephalosporanic acid)一事,經查國內核發之藥品許可證,並未核准大陸以「地溝油」生產之7-ACA,也未核准其製造原料藥及藥品製劑,同時已透過與中國大陸建立的兩岸醫藥衛生協議立即通報管道持續瞭解追蹤,以確保民眾用藥品質及安全。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時發函給製藥公會與輸入公協會,請其轉所屬會員立即清查藥品所用原料情形,如有來自可疑來源,須立即通報。    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我國對於原料藥的管理,已建置有三道把關機制,分別為書面文件審查,定期對製藥工廠查廠,以及上市後藥品的抽驗,藉由三道把關機制,以確保原料藥及製劑藥品的安全與品質。此外,衛生署也已建立上市後藥品品質防護網,藉由強化醫療人員自主性通報系統及政府主動監控機制,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食品藥物管理局建立藥物安全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應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而有關媒體報導大陸廣東深圳「健康元藥業集團」旗下公司生產之太太口服液、靜心助眠口服液、鷹牌花旗蔘膠囊、鷹牌花旗蔘茶等相關產品,未有以食品向該局辦理輸入查驗進口紀錄,呼籲國人赴大陸地區時,購買當地食品應慎選,儘量避免購買與使用非生活必需之產品。

強化飲食安全!國家食品安全教育中心成立

強化飲食安全!國家食品安全教育中心成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表示,為全面推廣食品安全教育,以提升社會大眾對食品的認知,並強化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研究、製造、物流與銷售等各領域人員對食品衛生之使命與責任,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共同籌設「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於31日下午由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衛生署長邱文達共同揭牌成立。衛生署表示,該中心之工作項目主要有建立媒體民眾風險溝通機制,提供政府處理緊急重大事件之諮詢;建立風險分析資料庫,提供業者諮詢;培訓食品安全推廣講師及設計與建立推廣教材;開設食品安全教育課程培訓專業人才;執行食品安全相關風險分析及檢驗技術研究;辦理中心內外部溝通協調性行政事務;及其他食品藥物管理局與生農學院雙方同意事項。該中心主任將由台灣大學生農學院專任教授擔任,並設置行政組、公關組、教育組、研發組、管理科學組及風險溝通組,各組組長由中心主任就校內外相關專長之專家學者中選任。並視實際需要置專案研究人員與教師,並得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為特約研究人員。衛生署指出,由於食品貿易之全球化,加上食品供應系統之日益複雜,不僅是台灣,所有先進及發展中國家也都不斷在面臨食品安全問題的困難與挑戰。台灣的食品界在產官學研彼此之間,向來有良好的互動關係與合作基礎,衛生署期盼藉由「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之運作,建立跨領域之長期合作平台,並充分結合國內產官學研的資源與人才,逐步整合各項食品安全議題,讓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有正確認知及充分信賴,並使「美食臺灣」的形象持續加值,「食品安全」的成效持續深化。

牙線沾血 牙醫師:小心牙周病感染

牙線沾血 牙醫師:小心牙周病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正確的潔牙步驟為「一漱二刷三牙線」,也就是先漱口沖掉口腔殘留物,接著刷牙,刷掉牙齒大表面的牙菌斑,最後再利用牙線,清潔齒縫中的牙菌斑,如此潔牙三步驟,才能確保口腔的健康。然而,利用牙線清潔齒縫時,若發現牙線上有血,就要小心了!牙醫師陳世岳說明:「若牙線沾血,很有可能是罹患牙周病的前兆!」為什麼牙線會有血呢?牙醫師陳世岳解釋,牙齦出血原因主要為罹患牙周病,而主要致病原因是「牙菌斑」造成。一般人進食後約10小時就會生成牙菌斑,當這些牙菌斑沒有被有效清除,就會聚集附在牙齒上,進而形成牙結石。若沒有定期給牙醫師清理,牙結石就會持續侵蝕破壞牙齦、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等牙周組織,剛開始出現牙齦紅腫,使用牙線或刷牙時會出血,慢慢造成口臭、牙齒移位或搖動,嚴重甚至會導致牙齒的脫落。事實上,台灣大約90%的人都有牙周或牙齦發炎的困擾!也就是說每10個人,有九個人患有牙齦問題。民眾如何自行檢測是否罹患牙周病呢?陳世岳表示,只要發現使用牙線或刷牙時會流血、牙齦紅腫伴隨口臭、牙齒經常對冷熱食物敏感、牙齦萎縮、咀嚼無力感、牙齒縫隙越來越大、牙齒搖動幅度變大等,就可能罹患牙周病。要預防牙周病生成,陳世岳建議民眾要養成正確刷牙的習慣,三餐飯後一定要記得刷牙,以免牙菌斑聚集附在牙齒上,千萬不要怕牙齦流血就畏懼刷牙,「牙齦流血更要刷牙!」此外,也可以選擇添加抑制細菌在口腔孳生的牙膏,消滅口腔的細菌,維持口腔環境的衛生。陳世岳表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其實牙周病不易根治且會對牙周、骨頭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有些牙周病患做完基礎治療後就以為痊癒了,沒有持續追蹤檢查很容易引起牙周病的再度復發,呼籲民眾要特別注意,一旦牙周出現問題一定要把握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確實做好口腔保健的工作,將傷害降到最低。

突出的祝福──談椎間盤突出症

突出的祝福──談椎間盤突出症

文/吳方芳一般人不願意接受脊椎手術,因為害怕手術失敗而致終生傷殘。透過小切口、藉由顯微鏡、內視鏡進行的最新療法――微創脊椎外科手術,不但療效大、手術時間短、肌肉損傷小,復原也比較快。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吳忠哲在三軍總醫院完成嚴格的神經外科訓練,之後到台北醫學院服務了四年。2011年,吳忠哲應台東基督教醫院邀請到台東服務,短短幾個月已救人無數。吳忠哲有一個由衷的心願:「希望偏鄉的醫療水準能夠提升,希望自己的專業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台東,正是吳忠哲所說的「最需要」的地方。話題來到吳忠哲擅長的神經外科。吳忠哲原先要與讀者分享和衛教的主題是「微創脊椎手術」,幾經思考,還是決定以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症」為主,再針對微創脊椎手術為讀者詳細說明。提及「椎間盤突出症」,中年的我正是其中病號。2011年六月二日清晨,我突然感到下背部脹痛麻痺,並且舉步維艱、無法動彈,就醫之後得知罹患的是「椎間盤突出症」。當時我正準備次日啟程飛往多倫多,參加兒子大學畢業典禮,焦急中只有不斷禱告呼求上帝幫助。醫師雖再三忠告:「不宜長程飛行,坐姿會使病況加劇,嚴重的話必須開刀。」然而,我哪裡聽得下醫師的叮嚀?最後還是決定即使硬撐也要奔赴加拿大。寸步難行,我能順利飛過千山萬水,與兒子團聚嗎?上帝會回應我的呼求嗎?欲知後事如何,暫且賣個關子,先回到惱人的「椎間盤突出症」。惱人的突出什麼是椎間盤突出症呢?人體的脊椎骨與椎骨之間,有一種軟骨般的組織,稱做「椎間盤」,椎間盤除了可以維持整條脊髓的穩定,更有「避震」效果,就好像氣墊鞋的氣墊,可以緩衝身體在動作或運動時的壓力,也可避免脊椎因過度使用而受傷。當椎間盤遭受不正常擠壓,突出的現象就可能發生,就好像用力擠壓一片夾心餅乾,裡面的餡自然會被擠壓出來。椎間盤突出會造成何種傷害呢?吳忠哲表示,突出的椎間盤可能會因為壓迫神經而產生嚴重後遺症。不同部位發生的椎間盤突出,衍生的症狀也不相同,例如:頸椎處的椎間盤突出會導致肩頸酸痛、手臂手指疼痛或麻痺、無力甚至肌肉萎縮。椎間盤突出於腰椎處,患者可能會發生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或無力行走、大小便障礙等症狀。椎間盤為什麼會突出呢?吳忠哲表示,椎間盤突出症大都肇因於身體老化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姿勢或動作不正確、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等。另外,車禍、跌倒、運動傷害也會導致椎間盤突出。什麼人較易罹患椎間盤突出症?長期負重者:搬家工人、家具業、百貨業、建築業、電子業的從業人員。工作上需要久坐或久站,姿勢不良又缺乏運動者:例如護士、老師、專櫃小姐、客服人員,以及長期窩在電腦前的廣大上班族。運動員:常要彎腰出力的舉重選手,或籃球、足球、橄欖球運動員。老人。懷孕後期的孕婦。除了服藥緩解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復健也能針對病症有效治療。復健方式以牽引為主,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就要「拉脖子」,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則是「拉腰」。患者只要接受循序漸進的牽引治療,兩三週後就會有顯著改善。藥物及復健之外,手術治療是另一個選擇什麼狀況會促使醫師建議患者開刀呢?當藥物、復健都無果效、有肌肉萎縮無力現象、大小便受到影響時,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採取手術治療。吳忠哲鼓勵患者不要亂吃「運功散」、「筋骨丸」等坊間祕方,也不要胡亂推拿,以免發生其他後遺症。留著小山羊鬍,流露著西方獨立自主和東方謙和溫良的吳忠哲提醒民眾,椎間盤突出很容易復發,打個噴嚏、轉個身子、閃到腰,都會導致宿疾復發。如何避免椎間盤突出呢?吳忠哲的叮嚀是:保持正確的姿勢,勿久坐或久站。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均衡飲食。配合醫囑並積極治療。大題小做的微創手術一般人不願意接受脊椎手術,因為害怕手術失敗而致終生傷殘,吳忠哲為民眾提供另項有別於傳統手術的微創脊椎外科手術。什麼是微創脊椎外科手術呢?微創外科手術是透過小切口、藉由顯微鏡、內視鏡進行的現代新療法,療效大、手術時間短、肌肉損傷小、復原快的,舉凡神經壓迫所產生的神經病症、椎間滑落、脊椎側彎、駝背、脊椎感染、脊椎腫瘤等都適用。擅長微創脊椎手術的吳忠哲表示,傳統脊椎手術的手術傷口大、肌肉損傷的風險多、復原時間長,「大題小作」的微創脊椎手術卻能減少手術併發症、減少失血量、減少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減少住院期,對許多脊椎病灶患者而言,是較安全的選擇。本文摘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12年二月號第88~93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兒童喝豆漿增強記憶?專家:每天一杯豆漿活化腦部

兒童喝豆漿增強記憶?專家:每天一杯豆漿活化腦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豆漿,又有東方牛奶之稱,從過去父母親常常教育小孩每天一杯牛奶,幫助成長健康,到現在,有更多的父母選擇豆漿作為孩童的營養補充品。奧林匹亞數學台灣區選手中,一位年僅八歲的小男孩陳奕銓,不但是全年級成績總排名第一,也是奧林匹亞的第34屆冠軍、35屆一等獎得主。陳媽媽表示,除了讓小孩從小在沒有壓力下學習,對於小孩的營養攝取,她也認為每天早上一杯豆漿補充孩童腦部營養,可以幫助小孩在學習上發展更好。陳媽媽強調,奕銓從小記憶力就很好,像是四歲就能將家裡電話號碼背起來,對於數理邏輯也很有興趣,過去在國內外獲得不少獎項,有相當亮眼的成績。到底如何照顧小孩?陳媽媽進一步表示,無壓力學習及飲食均衡是兩大教養原則。她說:「從小我們也沒有規定他要考第幾名,像他很喜歡數學,一整天可以埋在書裡解題,我們就鼓勵他去做,讓小孩從興趣中學習。此外,我都會準備雜糧饅頭夾生菜、搭配每天一杯豆漿,提供小孩成長所需的營養攝取。」針對孩童成長所需的營養,營養師林武忠表示,像雜糧饅頭夾美生菜、番茄片、小黃瓜片、水煮鮪魚這類的餐點,不但吃的食材比較多元,也顧慮到纖維、非精糙食物及熱量,達到營養均衡。此外,林武忠表示蛋白質攝取也很重要,像是許多媽媽會準備豆漿給小朋友喝,因優質蛋白可提供大腦營養素攝取,幫助腦部運作讓思路更清晰;而且豆漿中的卵磷脂可增加注意力和記憶力,在學習上也較有幫助,建議可以每天一杯豆漿,有助活化大腦、補充小朋友腦中所需營養。不過最近天氣熱、食材容易壞掉,因此需避免原料來源不明、標示不明確,或是製造過程不乾淨的食物。陳媽媽補充說明:「外面的有些豆漿有添加豆粉,我都直接到大賣場買家庭號的包裝豆漿回家擺,確保是好的豆子、衛生安全我也比較放心。」目前,長期食用基因改造黃豆對人體所帶來的影響仍不明,林武忠呼籲,盡量挑選非基因改造黃豆、注意保存及營養標示,消費者購買之於也兼顧安全與健康。

不知眼已過勞醫師:135萬人恐陷眼睛健康危機

不知眼已過勞醫師:135萬人恐陷眼睛健康危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張姓保險業務因工作需求,每天配戴隱形眼鏡12小時,導致眼睛長期發炎、充血疼痛,最嚴重的時候,眼淚直流致視力一片模糊,嚴重影響工作。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葉威毅表示,每日超時配戴隱形眼鏡易造成鏡片缺乏保濕效果,進而導致眼睛缺氧,建議民眾可選擇高透氧矽水膠材質,讓雙眼自由呼吸。為了讓患者更容易了解自身病情,葉威毅將眼睛缺氧乾澀依程度分為四級。 1-2級患者,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會感到不適,建議此級數的患者,改戴高透氧高保濕矽水膠日拋;另外,3-4級患者短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即有明顯不適感,建議應及早就醫,否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害,配戴年限成真! 分析健檢統計發現,每日超時工作的行業為高危險族,最嚴重的前三行業分別為生技醫事、金融保險和行銷企劃。目前已有六成隱形眼鏡族有一級以上缺氧乾澀症狀,葉威毅表示,依資料推算,可能已有135萬人達一級以上缺氧乾澀,更有近6萬人可能達三級以上缺氧乾澀,為視力受損高危險群。  葉威毅解釋,其實眼睛缺氧造成的球結膜及輪部紅血絲、角膜水腫等症狀皆很常見,但因不會有明顯不舒服感覺所以常被輕忽,如不及早改善恐造成永久性的新生血管,影響視力。眼睛若過度乾澀則會刺激球結膜引起紅血絲及角膜表皮破損,形成乾眼症甚至角膜潰瘍、結疤。如狀況持續,每日可耐受的配戴時間也將縮短,最後導致終生無法使用隱形眼鏡。葉威毅建議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的民眾,可以選擇高透氧矽水膠材質,讓雙眼自由呼吸。但不是所有矽水膠鏡片都水潤,還要有保濕因子鎖在鏡片中,才能夠有效保濕。另外,隱形眼鏡選擇上應要有不同基弧,民眾可依專業醫師驗配結果,挑選適合自己眼睛的弧度才能夠舒適服貼。

現代人病從口入!當心身體內外都失調

現代人病從口入!當心身體內外都失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現代人飲食選擇越來越多元,不過在享受美食之際,也要當心病從口入!營養師趙函穎指出,食物吃進身體後,會被消化利用,如果吃太多精緻糖類、油炸食品或大分子的蛋白質,會使腸道系統功能受損,進而影響到皮膚、口腔等黏膜器官,這就是有人說吃油炸食品容易長青春痘、吃太多糖類容易酸性體質的原因。因此,民眾要當心,吃進不好的食物除了讓你的體內環保失調外,更會展現到外在,讓你的身體「內憂外患」,裡外都失調。現代人病從口入的案例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食物過敏。趙函穎營養師表示,食物過敏分成立即反應與延遲反應兩種,立即反應會出現腸胃症狀如腹瀉、嘔吐、皮膚起紅疹發癢,甚至是引起氣喘;延遲反應則是身體的慢性發炎,引起失眠、口臭等症狀。一般而言,最常造成過敏的蛋白質食物如牛奶、海鮮等,會破壞腸道的免疫細胞,大分子從腸道縫隙中流出,形成腸漏症,消化機能受損。趙函穎營養師解釋,腸道是身體最重要的免疫系統,體內百分之七十的免疫細胞都在此,若腸道機能不佳,就會連帶影響到全身循環。舉例來說,如果吃進太多的精緻食品或是加工過的糖類食品,容易形成酸性體質,導致疲倦、易怒、失眠、便秘、口臭及肥胖等情形。若是吃太多油炸食品,產生的自由基會讓腸道不蠕動、食物不消化,就會造成脹氣、皮膚問題。但在飲食選擇相當多元的今日,只要在生活上做一些改變,就能杜絕「病從口入」,進而改善身體機能。趙函穎營養師建議,民眾平常可以多補充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材,並少吃精緻糖類、油炸物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多喝水可以幫助身體代謝不好的物質,促進體內環保,另外保持心情愉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也相當重要。究竟現代人要如何擁有健康的生活呢?據了解,「2012健康月─第五屆健康產業博覽會」將於9月7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一館開展,提供民眾多元的健康資訊,有需要的民眾可前往參觀。

二代健保元旦上路!陳揆指示加速修法

二代健保元旦上路!陳揆指示加速修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行政院長陳冲昨(29)日在政務會談中聽取衛生署「二代健保籌備及辦理情形」報告後表示,二代健保將於102年1月1日實施,指示儘速完成二代健保施行日期的公告程序,衛生署則適時發布各項法規命令,以利各界瞭解相關細節及執行規定。此外,陳冲也請衛生署辦理各項整備作業,協助民間完成準備工作,同時加強宣導,以利健保新制順利上路。行政院表示,有關組織整併籌備情形,由於二代健保上路後,現行的監理委員會與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合併為全民健康保險會,衛生署目前業已完成健保會組成方式及議事辦法的研擬,不過又因為政府組織改造案規劃的衛生福利部尚未成立。對此,陳冲請衛生署研究兩會合一的整併作業是否可以提早實施,以利基本費率審定或補充保費等後續作業進行。陳冲表示,二代健保上路後,相關的資訊系統建置更形龐大,例如醫事機構財務公開、醫療品質資訊公開與各項補充保險費收繳流程等作業,都與全體國人的健康與隱私等資料相關,衛生署務必加強定期資訊安全維護。此外,有關特定群體補充保費之補助,是否對未滿18歲、中低收入戶、及符合健保法所定經濟困難為弱勢者,其兼職之所得,改以基本工資作為扣費下限?而矯正機關收容人納保新制規劃,針對收容人納保及醫療服務提供事宜,以及有爭議性的停保制度是否該廢除,這些都是仍待尋求共識的重要事項。對此,陳冲則指示儘速召開全民健保法施行細則審查會議,相關單位也應充份提供資料以作為討論參考。圖:二代健保將於102年元旦上路。(照片/資料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加強學校查核 杜絕開學後腸病毒流行

加強學校查核 杜絕開學後腸病毒流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期,且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仍存在感染與併發重症的風險。各級學校將於本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互動接觸助長腸病毒傳播,衛生局訂於8月31日召開跨局處會議,請各局處就權責分工落實防治,並加強查核教托育機構洗手設備及各項防疫措施。今年截至8月27日止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全國累計共139例重症個案,其中132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兒童健康誰把關?偏遠區衛教宣導不落後

兒童健康誰把關?偏遠區衛教宣導不落後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漫長的暑假即將進入尾聲,花蓮慈濟醫院利用開學前夕舉辦「學童健檢研討會」,分享兒童「體態健康」與「口腔保健」,今(2012)年花蓮慈院還結合小兒科與社區醫學部,深入校園辦理體適能與健康衛教講座宣導,已進行了十四場次,參與學童人數達一千三百人。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表示,身為花東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除了提供急重症的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與研究外,走入社區提供醫療服務與預防醫學衛教,成為社區的好鄰居更是花蓮慈院的使命與責任。花蓮慈濟醫院負責花蓮縣國中、小學的一、四、七年級健康檢查,今年將邁入第八個年頭。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表示,在學童健檢過程中發現,縣內中小學生除了口腔齟齒的問題之外,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體態不良,大約有四成的學童有過胖或過瘦的問題,為了讓學童們從小就能保持健康體態,未來預計全縣走透透舉辦巡迴衛教講座,將體態健康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們。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會長張素連也表示,學童的健康檢查對偏鄉的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她說,曾經花蓮南區有位學童就是在一年一度的學校健康檢查中,發現尿液檢查報告異常,進一步到花蓮慈院檢查後發現罹患了幼年型糖尿病,這就是讓孩子能早期發現疾病並接受良好控制的例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