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標靶搭配化療治乳癌 降低副作用產生

標靶搭配化療治乳癌 降低副作用產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50歲的張女士正值熟女魅力年齡,擁有傲人的身材,一年前她在左側乳房摸到一顆小硬塊,但因健康觀念不足,以為是更年期的表現;今年三月張女士接受乳房篩檢,發現竟有一個12公分的腫瘤,台中醫院吳嘉隆主任更進一步確診為乳房惡性腫瘤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肺、肝等器官。張女士先接受目前最新的「雙重標靶」與傳統化學治療的搭配,三個月之後檢查全身的腫瘤竟然消失了九成五以上,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吳嘉隆表示,目前患者已接受乳房腫瘤切除以及乳房重建手術;這種醫療團隊的密切合作再搭配高科技醫療的治療模式,讓張女士有如獲得重生。標靶治療藥物的問世,確實造福了許多癌症的病友。近代分子醫學的突飛猛進,讓醫學界於現今治療癌症的架構之下,更能妥善整合利用這種新穎的武器,然而,縱使現今治療癌症武器日新月異,如果醫院沒有以病患病情為中心的各專科整合治療,勢必沒有辦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台灣女性很多較於保守,有些婦女問題許多女性同胞都害羞不敢到醫院檢查,甚至已經發生疾病了,也一直拖到疼痛難耐才去就醫,這時往往已經延誤病情,如此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在此大聲呼籲,摸到乳房不明腫塊,務必要及早就醫。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幸罹患了乳癌第四期,千萬不要放棄希望,道聽途說去尋求偏方,只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團隊,積極配合治療,妳可能也是第二個幸運的張女士。

勤洗手打擊腸病毒 洗手5時機要注意

勤洗手打擊腸病毒 洗手5時機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腸病毒未因秋季到來而退燒,衛生局表示,到了開學季,容易發生群聚感染,因此7日上午,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在烏日區僑仁國小舉辦「戰勝腸病毒 時時勤洗手 健康紅不讓」校園宣導活動,由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與衛生局主秘張瑞麟變身為打擊手,教小朋友正確「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象徵趕走腸病毒的決心。根據衛生局資料: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143例,臺中市有23例,其中22例為0~5歲幼兒,開學後,如果沒有落實學生洗手觀念,學童間的互動將可能助長傳播,甚至還容易產生學童群聚感染。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腸病毒好發在5歲以下幼童,如果出現手足口症感染者,應立即就醫休息。副市長蔡炳坤還和速食業者一起活潑、生動的洗手歌,帶領小朋友唱唱跳跳,並以行動劇演出「用餐前、和小寶寶玩前、如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的洗手5時機,讓小朋友透過逗趣的演出,灌輸學習如何防止腸病毒找上門的方法。小朋友有不尋常的嗜睡、肌躍型抽緒與持續嘔吐、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呼吸急促等等症狀,則必須馬上送大醫院治療。

選購及使用美甲產品 記住五要點

選購及使用美甲產品 記住五要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愛美的女性消費者,為了美感常會粧點彩繪指甲,且目前彩繪指甲日益風行,消費者選購相關產品時亦須注意產品使用安全,除讓指甲粧點漂亮,安心使用相關產品也很重要。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選購及使用美甲產品」時應注意:1標示-看清楚產品包裝是否刊載完整衛生署公告應標示項目。2.清潔-注意指甲清潔並使用酒精消毒。3.彩繪-彩繪指甲時注意不要擦到手指皮膚,指甲有異狀時不要彩繪。4.通風-使用指甲油時務必在通風的環境下使用,以確保使用安全。5.卸除-彩繪或配戴人工指甲時間不宜時間過久。另外基隆市衛生局也呼籲民眾不要選購來路不明及標示不完整的指甲產品,在購用指甲產品發現有不良品或不良反應發生時,可通報衛生署所建置「全國化粧品不良品通報系統」,如有相關問題可洽衛生局藥政服務專線,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遠離代謝症候群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遠離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者是息息相關的。根據衛生署國健局調查指出:約20至60%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的機會也有50%左右;而血膽固醇值愈高,得到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愈高;40歲以上的中年人罹患此三高的比例相對提高。因此只要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中的任一高,就必須同時留意罹患其他二高的可能性。而這三者代表現今最熱門的罹患代謝症候群。除應定期就醫,應定期監測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值之變化,以避免病情惡化,造成日後併發症之發生或死亡,針對一般民眾,更需養成定期運動和均衡飲食習慣。高糖、高鹽、高脂、低纖維的飲食往往與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密不可分,故飲食應注意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的攝取技巧,為了獲得最大的健康助益,人們應該運動、不要抽菸、有健康的飲食習慣,身體質量指數小於25;一個人有越多這些健康特點,其發生慢性疾病的機會將會越低;有益健康的體能活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且每星期至少3次以上運動,則可達到預防慢性病的目的。「預防重於治療」,預防慢性病,建議從日常生活做起,秉持健康飲食多運動的習慣,即可輕鬆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同時鼓勵民眾多利用政府每2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早期發現三高,早期療癒。

飯後要刷牙!否則半小時將形成牙菌斑

飯後要刷牙!否則半小時將形成牙菌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管長得多美,因為蛀牙或是缺牙,連微笑都不自然,如果是因為牙齒引起口氣不佳,與人交談時,都得保持距離,免得尷尬。其實每個人的口腔裡,都有許多無害的細菌,但當人們吃進食物時,有些細菌就會把這些食物當成養分,經過半小時,便形成牙菌斑,而在牙科門診中,「牙菌斑」是導致口腔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的人都有經驗,用手指或是取一段牙線,摳摳牙齒和牙齦交界處,會清出一些黃白的污垢,這就是牙菌斑。根據國民健康局100年統計,5歲兒童齲齒盛行率為79.32%,即20.68%沒有齲齒。可見國人口腔保健觀念仍待加強。到底要如何正確刷牙呢?刷牙時一定要照鏡子,將牙刷以45~60度角,擺在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使刷毛進入牙齦溝。以2顆牙齒唯一個單位,左右來回(幅度不宜過大,幾乎在原地)輕輕地刷10次,以此方法刷完所有牙齒內外面。後方牙齒的咬合面,也是2顆來回地刷,全口牙齒刷完大約需要4~5分鐘。力道要輕,刷太用力會傷到牙齦, 如果聽到「刷刷」的聲音,表示太用力,刷牙的方式也不對,因為來回2顆地刷,幾乎不會發出什麼聲音,當刷牙出現分岔或彎曲時,就要換牙刷。正常情況下,一隻牙刷應該可以用2~3個月,如果在這之前刷毛就分岔或彎曲,表示刷牙的方法不對,力道太大。正常情況下,刷牙時牙齦不會出血,如果經常流血,就應懷疑是否得到牙周病,應儘速就醫。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主任謝鈴琴呼籲:潔牙的正確觀念,應該從小開始培養起。如果嬰幼兒或孩童可以接受刷牙,可要求至少3次,即3餐之後甚至是睡前再刷1次,每次至少3分鐘。但如果嬰幼兒無法配合時,每天2次,早餐後與睡前即可。

全人醫療創造病人、醫師、醫院三贏

全人醫療創造病人、醫師、醫院三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奇美醫院內科部於今年8月成立「全人醫療科」,促成「全人醫療科」的想法,有「Hospitalist」的全人照護概念的啟發、國內近年來醫療生態的改變及健保給付、醫院評鑑衍生出內外科與緊急醫療的困境、內科部資深住院醫師增多必需小幅度調整內科部組織以適應目前及未來可能的變化。分析實施Hospitalist 照護後的數據資料也肯定Hospitalist造成病人、醫師、醫院的三贏局面。好的醫學中心各級照護醫師及跨專科的團隊整合做得很好,因此Hospitalist 因應而生,將病人的primary care提升到「駐院主治醫師」級,以全人照護的理念,一次處理病人的相關問題以免曠日廢時浪費醫療資源。我們的醫療制度不同於美國,台灣醫院主治醫師幾乎都是attending physician 加specialist,住院醫師在一位主治醫師指導下做病人的primary care 及學習診療技巧,可是住院醫師不足,由護理師轉任的醫師助理(現今比較正式的名稱是專科護理師)因應而生。在沒有住院醫師,只有專科護理師協助下的地區醫院及區域醫院的主治醫師事實上已有Hospitalist 的味道了,只是近三十年來強調次專科的訓練使大多數內科主治醫師忽略了「全人醫療」的重要性也失去了全人照護的基本功夫。「全人醫療科」以接受過完整且紮實內科專科及次專科基礎訓練的主治醫師在摒除診治「生病的器官」,而改以診治「生病的人」的觀念來執行醫療。建立合理的「主治醫師」工作時數,希望工作時全心投入,休息時能完全放鬆,並能有合理的報酬約略等於本院年輕主治醫師的平均薪資。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仍能夠繼續各種診療技巧的精進。內科部一般內科也是強調「全人醫療」的觀念,不過重點放在教育端,目標是教育PGY 學員如何全人照護,全人醫療科診治的病人與一般內科大致無異,但目標會放在病人端,病人是否因接受全人照護而受益。(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第51期)

寶貝害怕跟父母分開 這是分離焦慮現象

寶貝害怕跟父母分開 這是分離焦慮現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要上學了!這意味著他們要暫時與父母親分開,到一個新奇又陌生的地方探險。總是用盡全力苦喊著拒絕與家長分開,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現象;根據國外研究資料統計,學齡兒童的分離焦慮症,每一百位中約有三到五位兒童罹患分離焦慮症,並常伴隨著拒學或懼學的情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蔡盈盈指出,面對可能的分離焦慮,父母們還是有些方式可以降低這些現象發生的強度,並幫助孩子好好度過人生中的第一次分離。有些時候,父母們可能聽從長輩或他人說法,要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溜走,避免他們遭遇難過場景。然而,孩子仍會發現父母突然離開,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全感,無法預料父母何時會消失或再出現,此負向分離經驗若重複出現,可能對其日後的人格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好好的跟孩子道別,給一個溫暖擁抱,讓他知道何時會來接他回家,讓孩子安心地跨出第一步。上學的固定儀式也很有幫助,例如:和孩子手牽手走到班級門口,放好書包,擁抱一下,交給老師並道別。儀式會幫助孩子了解分離時刻是可預測的,減輕其焦慮與不安,有時孩子會自己跟你要求想要的儀式呢!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因此他們需要的適應時間也各異,與其之前與外界接觸的經驗,以及天生氣質有關。蔡盈盈說,多數孩子在1-3周內可以逐漸適應,有些需要更長時間,也許3個月。成長曲線通常是波浪狀的,當孩子適應後,如果偶爾又因要上學而輕微哭泣,是沒有關係的,觀察可能的原因再決定是否需要協助他。

芳香療法夯 療癒紓壓讓你擁有好心情

芳香療法夯 療癒紓壓讓你擁有好心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精油療法、芳療等氣味性的療癒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其實,藥草療法可說是人類最古老的治病方式,希臘人也發現到某些花的氣味會振奮精神,而某些花則會讓人昏昏欲睡,最為人所知的是,這些療法能達到紓壓、放鬆的作用。台南市衛生局特於心理健康週期間,於9月5日辦理「想“香”一下,放鬆心情好味道~芳香療法」活動,提供民眾紓壓的體驗。芳香療法這個名詞則是在1937年由一位法國的化妝品科學家所創,他發現由蒸餾法所萃取出的植物精油,能透過皮膚吸收至血液裡,並參予全身的生化反應,進而改善身體器官的問題,於是芳香療法漸漸廣為人知,且深受世界各地許多人的喜愛。精油中的化學成分,經鼻吸入嗅蕾或從神經刺激傳達到大腦皮質的下視丘時,則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作用,雖然每個人對不同香氣的喜好,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改變,臨床應用上,薰衣草、依蘭、佛手柑等精油,具有降低血壓,降低心跳速率,平衡焦慮壓力,也能提高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達到放鬆效果。如果長期的憂慮造成經常性失眠介紹可選用薰衣草、白檀香、香水樹精油緩解;若因操勞過度或壓力產生緊張性頭痛,而頭痛會引起肌肉緊張,尤其是肩與頸部,適合選用薰衣草、薄荷、滇香蕾、甘菊精油;而血液循環差易導致腦部缺氧,選購鼠尾草精油也有不錯效果。想要身心放鬆、紓緩壓力的朋友們,提供舒適芳香療法居家紓壓運用課程,藉由精油的芳香能量轉化之旅,透過按摩、冥想、音樂、靜心,將累積在身心的情緒能量釋放並轉化,提升身心靈的能量,讓我們回到放鬆寧靜的狀態。衛生局特於心理健康週期間,於9月5日辦理「想“香”一下,放鬆心情好味道~芳香療法」活動,透過活動讓身處緊張壓力的民眾,得到放鬆與紓壓。

職業病使手腕酸痛 當心腕隧道症上身

職業病使手腕酸痛 當心腕隧道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人電腦打太久、職業需求等,都可能讓手腕痠痛,但要小心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子旻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多發於長期使用電腦者、鋼琴師、木匠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女性發生此疾病的比例為男性的3到10倍,病患時常夜間時痛醒,但初期甩一甩就可以減輕症狀,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壓迫手腕,而延誤就醫。正中神經(Median Nerve)是主要控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神經。手部的正中神經在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當遭受到外來的壓迫時,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可能原因包含:腕骨骨折,退化,變形與關節炎可能導致腕隧道狹窄造成壓迫正中神經,以及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酒精濫用等等。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症狀會在夜間時加劇,常夜間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且如扣釦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麻木、疼痛症狀會延伸至手肘或肩膀;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伸展困難,手部感覺喪失,如懷孕後期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及手腕骨折或脫位等,都容易好發腕隧道症候群。。日常生活中減少腕部不當的姿勢及重複性動作,當症狀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時,治療的重點只需注意避免腕部過度勞累即可;手腕護具可用特製的手腕護具(豎腕副木),避免腕部過度的伸展或屈曲並減少腕部活動量,以降低局部的發炎與疾病的惡化。白天使用時需注意每兩個小時需休息半個小時,以免造成末端肢體循環不好以及腕關節活動度的減少。 

長時間打電腦 當心網球肘找上你

長時間打電腦 當心網球肘找上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網球肘乍聽之下,很多人以為是運動傷害,但網球肘其實是指肘關節外側的肌肉過度使用而造成發炎疼痛,也稱肱骨外上髁炎,不一定打網球才會有網球肘,事實上約85%網球肘病人不曾打過網球,反而是整理花園、打電腦、用力一扭、或拿公事包等重複動作引起。網球肘醫學上稱為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慢性損傷。一般來說,網球肘會有的症狀:包括手握緊東西,或加阻力測驗,伸肌阻力時,手肘更加痛。長時間寫字或打電腦,過度使用,造成手腕伸肌負荷過重,導致發炎、退化,或疼痛,使手部動作範圍受限,嚴重時拿筷子都無力,筆都握不住。衛生局提醒民眾當網球肘發生疼痛時,24小時內用冰塊包一條毛巾冰敷在手肘關節上,冰敷15至20分鐘,每天2次。第2天後,用溫熱敷,每次15至20分鐘,每天2到3次,如兩週後症狀仍無改善建議至復健科或骨科診治。若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影響日常工作,如開門,撿起一本書,都會成為最痛苦的事,千萬記得多休息,配合藥物、物理治療或戴網球肘護套保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