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拒絕多糖、太油 降低消化疾病的發生

拒絕多糖、太油 降低消化疾病的發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症都歸因於生活習慣的不正常,這些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習慣會造成腸胃功能的紊亂,刺激性的飲食會影響胃酸分泌及括約肌收縮力,營養師程涵宇舉例,像是咖啡因會讓括約肌不易密合,香菸裡的尼古丁和咖啡鹼會改變胃腸黏膜的血液循環,並刺激胃酸分泌。而過度的肥胖會讓胃受到壓迫,讓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中。營養師程涵宇建議,可請營養師調製量身訂作之健腸胃的食物,能降低罹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機率。常見胃食道逆流飲食治療如:睡前4小時不進食;拒絕拒絕油炸、糕點、麵包等太油的食物,拒絕果汁、餅乾、甜食、飲料、零食等太甜的食品,只要做好以上原則,就能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此外,程涵宇補充,要降低消化疾病的發生,最重要還是要養成清淡飲食;正常作息的生活習慣才是治本的方法。趕緊學習如何用飲食治療胃食道逆流,免去吃藥的痛苦及時常復發!

40歲起每年一次乳篩 每次10分鐘

40歲起每年一次乳篩 每次10分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佔全國女性罹癌排名第一名!因此定期做乳房篩檢對女性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有鑑於此,台北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署立雙和醫院,與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為了宣導及推廣乳篩的重要性,邀請到護胸大使丁國琳一起拍攝了一支「乳癌篩檢活動─知識宣導影片」,共同呼籲全國婦女定期乳篩。這支公益短片內容提醒婦女平時飲食注意事項、如何自我察覺胸部有異狀、並點出乳癌高危險因子有哪些?透過這兩分多鐘的影片,讓一般民眾對乳癌有最基本的認識,女性朋友更是一定不能忽視自己健康!

輕鬆賞月、健康飲食 改良月餅正夯!

輕鬆賞月、健康飲食 改良月餅正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中秋節將至,業者紛紛推出各式口味、造型的月餅,不過小小一顆月餅,可能含有過多的油脂、糖分以及熱量,吃多了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因此,國民健康局在今年推動的「臺灣101躍動躍健康」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中,特地於中秋節前夕號召各縣市衛生局輔導地方烘培業者,設計減熱量、減糖、減油、水果入餅、採用在地食材的改良月餅,讓民眾在過節的同時,能夠健康飲食無負擔。國健局表示,市售約60克的小月餅,約含有230至300大卡熱量;而一個185克的港式月餅熱量更高達800大卡,等於一個便當的熱量,相當驚人。而各縣市衛生局共同推薦16款改良月餅,各式月餅熱量密度皆小於每100公克370大卡,其中重量小於70公克的小月餅共有九款,熱量介於102至229大卡,平均熱量157大卡;重量為70至100公克的大月餅共有七款,熱量介於189至322大卡,平均熱量244大卡。其中各家業者藉由減少油脂及糖的使用量,並使用如柿子、文旦、地瓜、香菇等天然食材,將月餅熱量大幅降低且提高營養價值。除了選擇改良過的低卡、營養價值高的月餅外,國健局也提出飲食的搭配方法,讓民眾能吃得更健康。國健局建議,民眾可將月餅切成小塊,和家人、朋友一同分享,並只拿出適當份量的月餅,這樣就不會一次吃進太多的熱量,也可品嘗到較多的口味。此外,月餅無法取代正餐中各類食物,但食用月餅後應適量減少正餐中的飯麵主食,並以降低油脂的烹調方式,來降低當天油脂及熱量的攝取。在食用月餅時,也可以搭配無糖茶飲或新鮮水果,讓口味更多元;吃飽之後也別忘了起身動一動,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步行90分鐘約可消耗300大卡的熱量。最後,國健局也提醒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病友,應特別注意月餅的攝取量,以免吃下過多的糖分、納、鉀、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造成身體負擔。國健局表示,各縣市所推薦的改良月餅相關資訊,將放置於國民健康局肥胖防治網,及「健康體重管理App」中供民眾參考。此外,國民健康局亦提供免費市話健康體重管理電話諮詢服務,諮詢專線0800-367-100,民眾也可利用國民健康局網頁或肥胖防治網問題諮詢專區的網路電話撥入功能,向客服人員諮詢關於健康飲食、運動生活化及健康體重等相關疑問。

避免毒物吃下肚!美耐皿破損、刮傷應更換

避免毒物吃下肚!美耐皿破損、刮傷應更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關19日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發布市售美耐皿容器品質檢測及標示查核結果,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美耐皿材質雖屬耐熱硬化性樹脂,耐熱溫度約為攝氏110至130度,具有耐酸、耐鹼等特性,民眾及業者購買時仍應選擇標示明確之產品,並正確使用,如產品發生破損或裂痕,應立即更換。食品藥物管理局進一步解釋,美耐皿材質之食品容器具為廣泛使用之餐器具,然而,產品如有品質不良或使用時產生破損、刮痕等,極有可能造成三聚氰胺、甲醛或重金屬等物質溶出,進而透過食物進入人體。為有效管理美耐皿材質容器具,衛生署已於101年1月18日發布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增加以「以甲醛 ─ 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之塑膠」為管制項目,並訂定三聚氰胺、甲醛等項目之試驗標準,其限量標準分別為2.5ppm及陰性。相關資訊可至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查詢。

小孩偏食好苦惱 跟體質有關嗎?

小孩偏食好苦惱 跟體質有關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孩偏食應該是每個爸媽都會面對到的問題,為了孩子健康,每頓飯吃下來就跟拉鋸戰一樣,根據營養師的說法,如果不吃的食物超過10根手指頭的數量,就已經是偏食。當然我們知道偏食一定對孩子不好,所以每個媽媽也都想盡辦法讓孩子營養均衡。根據兒福聯盟的「台灣兒童偏食情形」調查,有4成7的小學生沒有天天吃水果、3成6沒有天天吃蔬菜,還有約2成的孩子,5天沒吃任何蔬菜或水果!同時調查也公布了小學生不愛吃的排行榜前五名,1到5名依序是「苦瓜、茄子、山藥、南瓜、青椒」。不吃蔬菜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醫科陳文彬表示,會導致便秘及肥胖;現在的家長很聰明,都會給孩子補充綜合維他命,所以孩子不至於營養不均衡,但畢竟是化學成分、含防腐劑、對孩子的吸收也差,不建議使用!且不吃青菜,缺乏維生素對視力的影響也很大,而且因為肉、澱粉攝取偏多,還容易有皮膚問題。而到底為什麼小孩會偏食?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包括口味不符、接受度低:不喜歡某類食物的味道;或對不熟的味道抗拒。還有經驗導致、感覺統合:被某種食物燙過所以不敢吃;或誤會肉太硬沒力氣咬。及時間安排、錯誤身教:正餐前吃了零食;父母偏食的身教示範等原因。那孩子偏食會跟體質有關嗎?對此,中醫師吳明珠說,中醫的觀點認為「脾主運化」,指身體藉由脾的消化吸收機能的功能,將營養輸佈全身,如果脾不好,小孩消化吸收的狀況不好,就會不想吃東西,或是吃了不舒服、脹氣,變得對吃反感;有些孩子天生的視覺、味覺、嗅覺敏銳,就容易對食物的顏色有偏好,或對味道不好食物排斥。

勤洗手、不生食 避免腸道傳染病發生

勤洗手、不生食 避免腸道傳染病發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多元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有逐漸升高趨勢,因時序入秋,即將進入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呼籲民眾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防範群聚疫情發生。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經由攝食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於校園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感染。另外,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也容易感染諾羅病毒等腸道傳染病而造成腹瀉。台東縣衛生局呼籲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腹瀉最重要的措施。此外,在照護病人或清理病患嘔吐物及污染的環境時,建議配戴手套及口罩等防護措施,並於清潔環境後確實洗手,以防止因接觸或吸入污染物而造成感染。中秋佳節將近,國人喜歡以烤肉活動歡慶。衛生局也呼籲民眾選用新鮮衛生的烤肉食材,並且澈底烤熟再食用,尤其貝類水產品(如蠔類及文蛤等),避免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發生。

久咳不癒 試試中醫的食療

久咳不癒 試試中醫的食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久咳不癒,但又無法找出確定原因,在古代醫學沒有現在這樣進步,古人生病時究竟是吃了哪些食材讓自己逐漸恢復體力與健康呢?作者朱曉平中醫師在書中提到一種偏方取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研成細末後調蜜服用,可以改善屬於咳嗽變異型哮喘的久咳不癒。方法是取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研成細末後調蜜服用,每日早晨服用1次。或將3味藥用紗布裝起,加水煮沸後飲用,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他說這個偏方叫做「三子養親方」。三子,是指蘇子、白芥子、萊菔子,「養親」是指此方主要適用老人家。這個偏方出自明代的<韓氏醫通>。方中的白芥子祛痰,蘇子行氣,萊菔子消食,都屬於行氣豁痰之藥,氣行則火降而痰消,進而達到治療效果。但是書中也表示,使用此方時,要注意「養親」二字的含義,換句話說,此方主要用於老年人。古書並沒有詳加解釋,只說其「性主疏泄,能耗氣傷正」。現代藥理學研究則有另一發現,此方的副作用,會抑制人體胸腺的發育。胸腺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在出生後不斷發育,到了青春期達到最高峰,之後便開始慢慢退化、萎縮,到60歲左右就大致全部退化。因此,60歲的老年人可以放心使用此方,但對小孩、年輕人就另當別論。如果要使用,建議療程應在3週內,不要過長,也不要頻繁服用,以免副作用過大。此外,由於三子養親湯「性主疏泄,能耗氣傷正」,也就是人體正氣尚旺時,服用最適合。倘若患者體質過虛,此偏方就不太合適了。

奇特「毛毛病」 小朋友也會中風?

奇特「毛毛病」 小朋友也會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9歲小女童去年10月因為突然神智不清、左側肢體無力且有無法說話的中風症狀,到署立豐原醫院求診,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女童罹患罕見俗稱「毛毛病」的先天性腦血管畸型,經過二次顱內血管重建手術,目前復原情況良好。豐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正一表示,這名女病童去年10月因為突然神智不清、無法說話、左側體無力等中風現象而送醫入院治療,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難道小朋友也會中風?經由臨床理學檢查及顱內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小女童罹患先天性腦血管畸型,去年10月接受左側顱內血管重建手術 於今年8月再次接受右側顱內血管重建,肢體及語言功能已大幅進步。張正一說,此類腦血管畸型在疾病分類上,屬於一種特殊罕見的血管疾病,醫療上的診斷名稱為moyamoya disease,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由於顱內大血管閉塞不全,導致小血管代償性的雜亂成長,異常成長的雜亂毛細血管形成一種煙霧的形狀。此外,血管攝影可看見內頸動脈的血管有多出來的側支循環,X光片看起來很像毛玻璃,所以又稱為「毛毛病」。moyamoya disease是一種先天性雙側腦血管疾病,發病年齡多為15歲以下兒童或30~40歲之間的成年人。診斷方式除了臨床理學檢查,經由顱內血管攝影檢查可以確立診斷,通常需要進行顱內外血管重建手術治療,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可能會反覆不斷中風、意識不清、肢體無力,嚴重時會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張正一也呼籲,生長期的兒童,腦組織受損後的神經組織重建及代償能力都比成人好,如果兒童不幸罹患此類先天性腦血管疾病,建議仍應接受醫師評估,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

購買生前契約陷阱多 自保十大事項要注意

購買生前契約陷阱多 自保十大事項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法務局及臺北市殯葬管理處本(20)日召開聯合記者會,會中發布臺北市近日針對轄區內殯葬業者進行生前契約之查核結果,並提出近日不肖業者銷售生前契約之消費陷阱,提醒消費者多加防範。此外,法務局也提出購買生前契約之注意事項,供消費者參考。  法務局長蔡立文表示,據統計目前全國得銷售生前契約之業者共計25家,其中臺北市即占10家,占百分之四十。因生前契約之銷售手法五花八門,為強化對生前契約之管理、提高殯葬服務業的素質,臺北市定期針對合法販售生前殯葬服務契約之業者進行查核,本次經查發現有公司違法銷售生前契約,經殯葬管理處限期改善後,目前已完成改善。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楊薏霖說明,經查某公司發行含百年禮儀服務之會員卡,經殯葬管理處查證,該公司並非合法得銷售生前契約業者,亦非屬合法業者之通路商,其招募會員文宣資料提及百年禮儀服務項目,已涉及違法銷售生前契約。經殯葬管理處限期改善後,該公司業與合法生前契約業者簽約成為通路商,並已將原與該公司簽訂之會員重新換約,相關程序均已完成備查。法務局局長蔡立文進一步指出,市府近來發現數起不肖業者銷售生前契約之消費陷阱,例如通路商看準納骨塔轉賣脫手不易,故先取得各投資納骨塔位權狀所有人資料,再以公司名義打電話給消費者,佯稱公司可協助轉售閒置已久之塔位,取得信任後即偽稱還需購買生前契約、功德牌位、琉璃骨灰罈等產品,致使消費者出資購足產品數量及提昇產品等級,陸續再巧立仲介費、過戶費、服務費等名目,消費者損失少者數萬元多則高達數百萬元。臺北市政府法務局主任消保官陳信誠提醒,民眾購買生前契約前,首先應查證是否為合法登記的合法經營者,有關台北市合格之業者、通路商及優良業者名單均公告於本市殯葬處網站,消費者如就殯葬服務有任何消費疑義,可逕洽殯葬處殯儀管理課,或撥打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1950,以尋求協助。鑑於此類消費陷阱層出不窮,臺北市殯葬管理處提出「購買生前契約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供民眾作為簽訂契約時的參考,並呼籲民眾購買時務必詳讀契約內容,多加比較詢問,勿以投資心態購買,並應提高警覺,避免因小失大。合法生前契約業者必須具備一定規模(可至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查詢是否為合法業者)。業者應將75%的預收費用交付信託。注意5天的契約審閱期。契約應以書面明訂總價與付款方式。熟讀契約的服務項目、規格與實施程序。廣告與文宣是契約內容的一部分。簽約日14天內可無條件解約。定期檢視與調整契約內容。不宜以投資心態購買。民國92年6月30日前簽訂之生前契約,不受殯葬管理條例規範之拘束,業者不需依法將75%的預收費用交付信託。

見「疫」勇為!47組團體個人獲頒防疫獎勵

見「疫」勇為!47組團體個人獲頒防疫獎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局19日上午舉辦2012年「見『疫』勇為」防疫獎勵頒獎典禮,今年共有47個團體及個人獲獎,由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親自頒發獎座,勉勵及感謝得獎者在防疫工作上的付出。林奏延指出,國家的公共衛生要做得好,除了政府專業人士的投入,更需要全民的參與及配合,才能真正建構出緊密的防疫網絡及安全健康的社會。每一位得獎者都是防疫種子,因為他們的見「疫」勇為,才能在各處開花結果,做好疾病的防範工作。疾管局表示,今年共有135個參選者,頗具競爭性,評審們也費盡心思,最後選出47個獲獎者。在評審過程,看到大家在防疫上的付出,甚至發揮創意巧思,像是衛生所成立防疫表演坊巡迴演出、民間企業為讓員工好好休養及避免疫情傳播,推出「全薪」的防疫假;而在登革熱清除環境孳生源上,更看到了社區志工的力量;此外,在偏鄉、校園、收容所及監所等,有一群關懷員、醫師、護理人員等堅守自己崗位,使命必達。雖然每個人都默默的付出,但是匯集的力量,卻是無窮遠大。非公務類團體獲獎單位中,台南市麻豆區大埕里防疫滅蚊志工隊致力於社區服務,其中82歲的志工林水德及81歲的妻子林吳寶珠,志工隊成立之初,夫妻倆即一起加入,成為隊上二位最年長的夫妻志工檔。十多年來不論是社區內淨街、資源回收、滅蚊、防疫等,每項活動都站在第一線服務,是志工隊的模範。                                     台大醫院李慶玟護理長在20多年前,社會對愛滋病仍陌生的時候,即盡心盡力照顧愛滋病友,雖擔任單位主管,但對於沒有家屬照顧或監所送來的愛滋病患,仍是悉心協助清潔衛生,讓其有乾淨的儀表及環境,提供完善的臨床照護。此外,她亦協助愛滋病患返家及出院後的後續照護,自己利用公餘休假期間,一一走訪中途之家,瞭解安養機構品質、環境及照護狀況,腳印從台北至屏東,再將資訊提供病友參考,以確保出院後可得到完善的照顧。疾管局指出,為鼓勵對防疫業務的研究、策劃、推行具有重大貢獻者,或執行傳染病防治工作著有績效人員及團體,疾管局每年辦理防疫績優獎勵,希望透過公開表揚有功人員及團體,來激勵防疫人員工作士氣,並鼓勵各界積極協助推動傳染病防治。今年「見『疫』勇為」獎座,象徵每一位得獎者,對防疫秉持熱誠並願意挺身而出,這種執著的精神,令人感佩,也是打造健康社會的楷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