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可能是青光眼來襲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可能是青光眼來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到青光眼,大家都會想到眼壓高,然而有些人量到的眼壓正常,但視野缺損卻持續惡化。台大醫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清泓醫師分享,一名55歲家住南投山區的林太太,每次回診測得兩眼眼壓大約10毫米汞柱,遠低於一般所謂的正常眼壓,但是她的右眼視野卻持續惡化。確定點藥的方法、頻率與時間都遵照醫囑外,也排除腦部或其他視神經病變的可能和全身性疾病,諸如;血壓、血糖、血脂肪等因素。於是醫師建議她購買可以在家中測量的眼壓計。某天林太太吃晚飯後量得眼壓是雙眼5毫米汞柱,比平時門診測得更低,但是第二天清晨剛醒來時,測得右眼眼壓30毫米汞柱,左眼25毫米汞柱,看到結果林太太大吃一驚,所幸後來醫師找到她視野惡化可能的原因。每個人眼壓不相同,且眼壓會隨晝夜變化王清泓主任解釋,林太太的經驗告訴我們,眼壓是有晝夜變化的,在青光眼病人身上尤其顯著,一般人通常眼壓最高的時候是在清晨、剛醒來的時候,這時候通常病人不會出現在門診就診,就診時眼壓通常已經從最高點降下來。換句話說,一天當中最高的眼壓值,有三分之二的機會是發生在門診以外的時間,若不了解這生理現象,看到測得的眼壓值而自滿,不按照醫囑點藥,病情也就容易惡化。但這不意謂每個人都要緊張兮兮隨時觀察自己每分每秒的眼壓變化,只有病情惡化的人,才需要去做這特別的觀察。王清泓主任另分享,62歲的趙先生是個十分成功的經理人,就診時坦承20年前就診斷是青光眼,但他並不以為意,未曾接受治療。直到最近十個月,他發覺視力漸衰,驚覺事態嚴重,才開始進行治療。王清泓主任提醒,多數青光眼病患,長時間多自我感覺良好,等到覺得不對勁時,大概都瀕臨失明的威脅。揪出青光眼不能靠感覺,定期檢查積極治療很重要青光眼具有進行緩慢的特質,影響的視野又都從周邊先來,最後才影響中心視野和視力,這也是一般青光眼病人易輕忽,不願意好好接受醫囑治療的原因。王清泓主任分析,青光眼的病人為什麼會失明?因為多數病患沒有自覺症狀,而病情進行緩慢,所以不會主動求醫。若有醫師告知診斷,病患通常也是半信半疑,不肯好好接受治療,而延誤病情,終致視覺功能嚴重受損,無法自主生活。但是也因為青光眼緩慢進行的特質,若及早診斷,接受正確治療,絕大多數青光眼病患終其一生,都不必擔心失明,或行動乃至於生活受限。(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放射線治乳癌,增心臟病風險!智慧擋塊救心護肺

放射線治乳癌,增心臟病風險!智慧擋塊救心護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43歲的小蔓被診斷出左側乳癌,在接受乳房局部切除手術後,發現腫瘤除了局部侵犯外,也產生淋巴轉移。經外科醫師建議,小蔓接受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荷爾蒙治療及完整全區放射線治療。為避免小蔓在接受放射治療時產生過多的心肺毒性,醫師建議小蔓利用導航螺旋刀搭配電腦智慧擋塊技術,與傳統放射治療技術相比,心臟所接受放射線劑量平均降低2~3倍以上。乳癌的放射療程除了需注意皮膚照護外,更要注意心臟所接受到的放射線劑量,以控制日後發生心衰竭的風險。為抗癌照放射線 乳癌患者反「傷心」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表示,歐美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淋巴轉移的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合併全淋巴區域照射,雖可有效增加存活率和局部控制率,但同時也增加患者罹患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指出,心臟平均每接受1 Gy(劑量單位)的放射劑量,每年就相對增加7.4%心臟疾病的風險,且發生風險跟劑量呈線性正向相關。換句話說,心臟所接受的放射線劑量愈高,日後產生心臟病的風險就愈高。如何降低乳癌患者心臟放射劑量,是全世界乳癌放射治療中最困難、也是最需要解決的的議題。謝忱希指出,乳癌患者所接受的乳房合併全淋巴區域照射,因包含心臟前方的內乳淋巴區,使得患者心臟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大幅提升。亞東醫院為解決此類治療限制,特別研發「擋塊最佳化組合技術(智慧擋塊)」,深化導航螺旋刀的優勢,降低心臟與肺臟因接受放射線所帶來之毒性風險,並獲得英國放射線醫學學會官方期刊刊登報導(Br J Radiol. 2020 Apr;93(1108):20190792)。智慧擋塊屏遮放射線 降7成心臟疾病風險「智慧擋塊」主要是利用全擋塊堆疊組合技術合併器官劑量設限技術,以及弧形切面入射技術,加以數學及放射物理學優化運算模式,建構出心臟、肺臟特殊擋塊最佳化之組合及內乳淋巴區最佳化入射角度,直接減少乳癌患者心臟與肺臟接受的放射劑量,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對於肺臟功能的影響。謝忱希醫師說,接受導航螺旋刀合併「智慧擋塊」技術照射的乳癌患者,會使原來平均需接受12~18 Gy輻射劑量左右的心臟,大幅降低到5 Gy左右,約可降低60~70%日後可能產生的心臟疾病風險,讓乳癌患者放心抗癌不「傷心」。從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接受正規乳癌治療的患者,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2%,呼籲確診乳癌的女性朋友不需要太悲觀。

千斤頂微創重建手術 頂起脊樑不再彎腰駝背

千斤頂微創重建手術 頂起脊樑不再彎腰駝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社會,民眾對於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已有相當的認識;但許多中、老年人卻往往疏忽骨質疏鬆衍生出身體結構退化的嚴重性。尤其停經後婦女因荷爾蒙變化造成骨質快速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發生比例更高。根據資料顯示,世界衛生組織視骨質疏鬆症為全世界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因此必須提早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嚴重者恐失禁、下半身癱瘓骨質疏鬆症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較常見是慢性腰痠背痛。倘若患者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搬重物、跌倒、外傷,甚至打噴嚏等,較可能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輕者即可造成嚴重背痛,夜不成寐。較嚴重者則出現大小便失禁、下半身癱瘓等症狀。郭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區錦豪指出,壓迫性骨折治療方式分為保守療法及外科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包括藥物治療、穿戴背架保護及絕對臥床休息1~2個月,治療時間較長、效果恢復慢,甚至嚴重者因背痛無法緩解而不願翻身,而導致身體活動度受限、褥瘡產生等,飽受坐立難安、徹夜難眠之苦。必要時建議可採用外科手科即灌骨水泥(灌骨漿)治療,術後能有效緩解背部疼痛,使病患早日恢復活動能力,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灌骨水泥手術vs.椎體矯正支撐手術椎體成形手術(即單純灌骨水泥):此手術方式能有效緩解疼痛,但無法矯正椎體塌陷之狀況,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某一脊椎骨的壓迫性骨折(塌陷)將會改變整條脊椎骨的角度變形,導致駝背產生。同時脊椎重心不穩經常引發腰痠背痛、肩頸僵硬痠痛等不適。椎體矯正支撐手術:「千斤頂」微創重建手術是植入以醫療用鈦合金所製造的支撐系統,將塌陷的脊椎骨支撐起來,支撐力約達100公斤,能永久性提供脊椎椎體足夠的支撐性及穩定度,更可以達到矯形作用(恢復脊柱角度)。再者手術安全性高,利用千斤頂所撐開的空間能灌注更多的骨水泥,使椎體更穩固。相較於傳統灌骨水泥手術方式,骨水泥滲漏情況亦大大減少。骨質疏鬆是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兇手區錦豪提醒,骨質疏鬆症是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兇手。預防骨質疏鬆必須要從生活作息做起(避免吸菸,少飲酒),注意日常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維生素D及鈣質)、曬太陽(每天約7~10分鐘)和運動習慣,避免彎腰搬重物、預防跌倒等。建議以下高危險群應接受骨密度檢查,早日接受藥物治療。•65歲以上婦女。•65歲以下已停經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婦女,如肥胖、曾骨折或使用高風險性藥物。•70歲以上男性。

營養師教你DIY 低熱量高纖五彩元宵

營養師教你DIY 低熱量高纖五彩元宵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吃元宵是傳統的民間習俗,有團圓美滿的好兆頭。在防範新冠肺炎的疫情下,減少外出群聚,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自行在家烹煮營養的料理,如何在家烹飪低熱量又營養的元宵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改良傳統元宵,研發出「繽紛高纖五彩圓」,不僅色彩繽紛且低熱量、高纖及富含多元植化素成分。闔家團圓之際,快來試著做做看,慶元宵同時吃得均衡營養、窈窕又健康!低卡高纖好消化市售元宵多為糯米成分,黏性高且較不易消化,攝取過多易致脹氣。「繽紛高纖五彩圓」是運用不同顏色的地瓜或全穀雜糧等蒸熟製成,油脂含量低、熱量低、高纖、易消化;湯底則是運用富含膠質的白木耳,口感效果黏稠滑順,冷冷的天氣再加入老薑和少許的紅糖,熬煮成「黑糖薑汁白木耳露」,口感滑順好消化。多元營養少負擔傳統元宵成分為糯米,屬於精緻澱粉且多以白色為主,「繽紛高纖五彩圓」使用食材以熟馬鈴薯分別加入少許抹茶粉、紅色火龍果汁、紅紫地瓜等天然蔬果食材來增加色彩及風味,同時富含多元天然植化素及營養素,如多酚類、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葉黃素、花青素等,在製作過程加入無糖豆漿或牛奶取代開水拌勻,可以增加優質蛋白質的補充,也可提升營養價值。減糖提味更健康別看元宵小小一顆,熱量卻很高。一般傳統無包餡的小湯圓20顆或包餡元宵3顆,再加上甜湯,兩者熱量皆為280大卡,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五彩圓使用高纖全榖雜糧類食材增加色彩與風味,湯底可替換天然的桂花、枸杞、花草茶、薑汁等提味,保留食材原本風味、也可減少額外糖分的攝取。北市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在外選購元宵或湯圓時,建議先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每份」、「本包裝含幾份」及「每100公克」等,聰明換算並詳細比較,選購熱量、脂肪、飽和脂肪、糖與鈉含量較低的產品,同時也要搭配適量運動,減去節慶飲食時多餘攝取的熱量。

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小心血脂飆高

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小心血脂飆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網路上相傳一帖食譜,將綠皮香蕉與雞腳一起燉煮後食用,「本來拿拐杖,後來喝了一陣子這湯,然後沒再拿拐杖了」。南投一名67歲的林姓婦女覺得「骨輪」容易痛,因此按照食譜料理並且每天食用,持續兩周,但覺得成效若有似無,膝關節仍隱隱作痛,媳婦看不下去帶她就醫,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在藥物治療並避免勞動後,改善症狀。關節退化初期 運動及強化肌肉可預防退化關節退化初期常見症狀包含不靈活及僵硬感,這種早期症狀一般可以藉由適當的運動及肌肉強化等方式預防惡化。但當關節破壞至一定程度,身體無法自我修復就會造成關節疼痛,需要長期服藥才能進行一般的活動時,就建議須由醫師評估是否須接受手術治療。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表示,香蕉色香味俱全,營養價值高,綠皮香蕉含有抗性澱粉,有穩定血糖、促進大腸蠕動、降低膽固醇等好處,也含維生素C及鉀鎂磷等礦物質,但綠皮香蕉在燉煮過後,水溶性維生素易被破壞,抗性澱粉也會流失,僅剩微量鉀鎂等礦物質。營養師:雞腳中所含動物膠不等於膠原蛋白 另外,提到膠原蛋白大多數人就會聯想到雞腳、豬腳等食物,蔡秀雯表示,上述食物的膠原蛋白分子結構是由大分子組成,不過人體僅能攝取小分子的膠原蛋白。且雞腳中所含的動物膠,就是我們常見於製作果凍的明膠,並不等於膠原蛋白。不過雞腳含有蛋白質,消化吸收後會轉換成胺基酸被身體吸收,胺基酸是膠原蛋白的原料之一。不過由於雞腳也含有飽和脂肪酸,血脂肪過高的患者,需要控制攝取量,避免造成身體負擔,平常攝取的蛋、奶、豆、魚、肉類等含有蛋白質之食物,就有足夠的胺基酸來源。姑且不論綠皮香蕉燉雞腳是否美味,看起來這道料裡對於「顧筋骨」也許沒有直接的成效,民眾若身體不適應該還是要找醫師諮詢、討論專業意見,避免補骨不成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全民齊心抗疫 馬偕兒醫辦口罩設計賽

全民齊心抗疫 馬偕兒醫辦口罩設計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生活型態有了不同以往的改變。在台灣有賴全民與醫護人員齊心共同抗疫,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疫工作,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為增加兒童對於防疫的認知與重視,馬偕兒童醫院特別舉辦「我手畫我口」口罩設計比賽,希望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更能體會防疫的重要。鼓勵孩子動手創作 更能體會防疫重要新冠病毒是以飛沫傳染為主的新興傳染病,口罩的配戴顯得格外重要,出入各大場所或室內密閉空間,口罩更是人人必備的隨身小物。馬偕兒童醫院「我手畫我口」口罩設計比賽,特別分為中學組、國小組及幼兒園組,鼓勵不同年紀的孩子動腦、動手創作。經過評選後的優勝作品將於4月2日公開表揚,馬偕兒童醫院將擷取其創作元素,製為實體特色口罩,兼具「我手畫我口」的創意與實用性。即起收件至3/9止 18歲以下均可參加口罩設計比賽即日起收件至3月9日截止,18歲以下兒童均可參加,活動辦法及設計規格檔案可至馬偕兒童醫院官網首頁「最新消息」(https://www.mmh.org.tw/news_view.php?id=6562)下載。

購物狂買到剁手?一張表教你自我評估

購物狂買到剁手?一張表教你自我評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波弱」、「剁手黨」都在形容一個人容易衝動購物,偶一為之,可適度犒賞自己,但如果買到變卡奴或月光族,可能就須了解心理問題,找出改善之道。一般消費行為通常是有計畫的,偶爾買小物、吃美食或買奢侈品來自我獎勵,也常在合理範圍內。如果長期買不停,超出經濟能力,更造成自己的困擾,可能要懷疑是否有「強迫性購物」行為。強迫性購物與行為成癮類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鍾安妮指出,強迫性購物尚未納入正式的精神疾病,可歸類在衝動控制疾患,與行為成癮本質上相似。有這方面困擾的人,腦海裡經常盤旋著購物欲望,特別是出現負面情緒時,會以購物來紓壓,買的當下很開心,但後續須面對負面後果,包括自身的罪惡感、家人譴責、害怕周遭的人知情,甚至有人因而背負卡債,得面對經濟困境及法律責任。雖然一般人也會受到促銷活動影響,但屬於短暫、偶而發生,懂得踩剎車。強迫性購物是「長期且持續性」的行為模式,當一個衝動來襲,就打開了「買不停」的開關。強迫性購物的認知行為表現,會有以下兩個層面。一開始是「正增強」,也就是購物當下會有愉悅、放鬆的感覺;第二個層面則是「負增強」,開心的比例下降,反而發現自己「不買會不舒服」,一直想著購物這件事,也就是所謂成癮。就像酒精成癮個案,喝酒當下很快樂,不喝會出現戒斷症狀或不適感,演變成飲酒量愈來愈多,帶來負面後果。根據國外的小樣本統計,5%至8%民眾有強迫性購物困擾,部分研究顯示以女性、低收入較多,但並非所有研究都看到這樣的關聯性,可能存有選樣偏差。此外,近年也觀察到年輕族群盛行趨勢升高,可能與腦部衝動控制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或是缺乏其他抒發情緒的替代方式有關,再加上市場行銷手法、消費型態改變,都會影響到此類個案的表現。調整消費習慣 出門只帶足夠的現金、遠離周年慶鍾安妮表示,以下量表可供參考,但無法僅依此診斷,醫師須與個案當面會談,澄清對購物的認知、症狀對生活的影響,確認後才能一起找到解決之道。改善強迫性購物,主要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協助個案找到改變動機、刺激控制、壓力管理、尋找替代方式,並進行認知重建。此外,可考慮調整消費習慣,將信用卡交給值得信賴的人保管,出門只帶足夠的現金、遠離周年慶等高危險情境。強迫性購買常與其他情緒疾患共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成癮或其他行為成癮的患者等,也可能出現持續性購買行為;有些人會合併囤積症。另外,強迫性購買也須與其他精神科診斷鑑別,像是躁鬱症可能過度積極參與會帶來痛苦後果的活動如大量購物。上述都可能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如果親友出現異常「爆買」,很可能是求救訊號,請多關懷並適時引導就醫。強迫性質購物量表1.當我有錢時,我忍不住要花掉一些或全部。2.我經常沒計畫性地買一些看到的東西,只是因為覺得必須擁有它。3.對我而言,購物是一種面對生活壓力和放鬆的方式。4.我有時覺得內心有一股力量逼著自己去購物。5.有時候,我有著強烈的欲望想要買東西。6.有時候,我買了一件商品後會感到內疚,因為那似乎不合理。7.有些東西買了之後,我不會給任何人看,因為擔心別人會認為我浪費錢。8.我常常有一股無法解釋的衝動或是突發的欲望,就是要去買東西。9.我到購物中心時,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想進商店裡買點東西。10.我經常購買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明知自己的錢所剩無幾。11.我喜歡花錢。說明:依照你對各題的同意程度填上適合選項,A強烈同意、B有些同意、C不同意也不反對、D有些反對、E強烈反對。計分方式: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將各選項加總。量表分析:36分(含)以上,你可能有強迫購買行為。36分以下,你沒有太多強迫購買行為,但不意味毫無衝動購物和不理性消費的現象。註:本量表出自Compulsive Buying Scale © Valence. D’Astous & Fortier,本刊翻譯為中文版,在信效度上尚未經過評估,僅提供讀者參考使用。有購物行為困擾者,建議與醫師當面會談。

骨頭痠痛當骨刺復健 竟是攝護腺癌末期

骨頭痠痛當骨刺復健 竟是攝護腺癌末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0歲張姓老翁半年前右大腿骨及髖臼痠痛,他以為骨刺復發,逕行復健無效,痛到難以走路才確診為攝護腺癌四期,已擴散到骨頭,放射線治療後才止痛。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醫師吳俊玠表示,臨床上高達三分之一的攝護腺癌一發現就是末期,其中,有八成是骨頭轉移,年長男性千萬不要輕忽骨頭痠痛問題。 攝護腺癌40歲以下發生率零 60歲至85歲為好發年齡張姓老翁表示,他在8年多前曾經因為骨刺造成大腿骨及髖臼痠痛,復健後已經不再疼痛,但半年前右側再度痠痛,他以為骨刺復發,就近到復健科就診復健,拉腰2個月卻越來越痛,醫師開的止痛藥吃不夠還要自行到藥房買,但還是無法止痛,照X光才發現骨頭有異狀,轉泌尿科肛門指診發現攝護腺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攝護腺癌,轉診到彰化醫院放射線腫瘤中心治療,治療2周後疼痛就好轉。 吳俊玠指出,經核子骨骼掃描,張先生的癌細胞已從攝護腺擴散到右側大腿骨,進行攝護腺及骨頭的放射線治療2個月後,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從原本的31降到0.1(正常值小於4 ng/ml),顯示癌細胞受到控制,接下來還需要定期追蹤。 根據衛福部2018年度統計,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10大癌症第5位,人數逐年提高,20年來已增加3倍,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臨床上常因癌細胞擴散到骨頭造成疼痛才發現,而張姓老翁一開始又誤以為是骨刺發作逕行復健,如果能早期診斷,可以有效減輕痛苦。有家族史、嗜吃紅肉和高油脂食物、肥胖者 都是高危族群 吳俊玠表示,進一步從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來看,2018年攝護腺癌在40歲以下是0個,發生率隨著年齡漸增,60歲至85歲為好發年齡,從此資料來看,40歲以下幾乎不太會發生攝護腺癌,建議4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50歲以上一般男性,每年抽血做PSA檢查。 吳俊玠說,PSA是攝護腺上皮組織分泌出來的一種醣蛋白,數值高並不完全代表罹患攝護腺癌,也可能是攝護腺發炎或攝護腺肥大等狀況,但數值異常(PSA >4 ng/ml ),就必須做肛診或切片等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是哪一種情況吳俊玠指出,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嗜吃紅肉和高油脂食物、肥胖等,都是攝護腺癌高風險因子;50歲以上男性若有骨盆腔、大腿骨及髖臼疼痛,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舊疾或年紀大痠痛很正常,要警覺可能是攝護腺問題。在飲食預防方面,硒能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可以多吃含硒的食物,如海鮮類、蛋類、大蒜等,茄紅素也能抗氧化,含於番茄、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中。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肝癌為目前世界上第五常見的癌症,每年全世界約有85萬人罹患肝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肝癌為2019年全國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國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為B肝帶原者。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領導的肝癌團隊研究發現,B肝帶原的肝癌病患,若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同時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肝病毒再活化,若未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則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 免疫治療+抗病毒藥物雙管齊下 無人病毒再活化這項重大研究結果已於109年8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提供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患者更有效的治療模式,更安全的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生力軍,在肝癌的部分患者也有相當好的療效,然而此治療是否會因為免疫系統的改變,造成體內B肝病毒的再活化,進而導致急性肝炎或肝衰竭則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對於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若其體內的肝炎病毒量偏高(每毫升血漿的病毒量大於100個國際單位),在接受免疫治療時,是否更容易導致B肝活化而造成肝損傷亦未可知。黃怡翔所領導的肝癌團隊,是目前國內最多肝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的團隊,自2017年迄今,治療人數已超過150人;其中,超過60%病患皆患有B肝。為釐清上述問題,黃怡翔教授分析近年來在北榮進行免疫治療的肝癌病患資料,資料顯示,對於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病患,即使其病毒量大於每毫升血漿100個國際單位,若其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亦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則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台灣及亞太皆B肝及肝癌盛行區 助患者安心治療黃怡翔指出,反觀若病患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量偏高,卻未同時在免疫治療期間服用抗病毒藥物,便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此重大發現有助於臨床醫師為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提供更適切的治療模式。台灣及整個亞太地區皆為B肝及肝癌的盛行區,更可嘉惠於廣大的病患族群,讓患者能在更安全的前提下,安心地接受腫瘤免疫治療。

整排睫毛倒著長 宛如掃帚狂戳眼球哭不停

整排睫毛倒著長 宛如掃帚狂戳眼球哭不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0歲陳伯伯最近幾個月常覺得左眼有異物感,有時候眼睛還會充血發紅,甚至出現流淚畏光及視力模糊等狀況,原本以為是年紀大了導致眼睛老化,多休息就好,結果情況越來越嚴重,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陳伯伯左眼下方睫毛出現一整排的「睫毛倒插」,經眼瞼手術矯正,才獲得改善。年紀增長眼皮鬆弛 眼瞼結構無力而往內翻所致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年長者發生睫毛倒插的情況十分常見,根據她的觀察,門診約有1至2成的老人家會出現睫毛倒插的問題,發生原因多與年紀增長,導致眼皮鬆弛,眼瞼結構無力而往內翻,造成睫毛生長方向往內長所致。正常睫毛是向外生長,若有一根、數根甚至一整排反方向往內,末端碰觸到黑眼球或兩側的眼白,就是「睫毛倒插」。一開始,陳伯伯覺得有輕微異物感,刺刺扎扎的感覺,後來出現流眼淚、眼白充血及分泌物變多,最近更是嚴重到眼睛畏光、視力模糊等,這些都是睫毛倒插所影響。若睫毛倒插沒有及時就醫處理,這些倒插到眼球的睫毛就好像掃帚一樣,持續不停地摩擦黑眼球表面,時間一久,可能造成角膜上皮損傷,甚至形成潰瘍,讓治療時間拉得更長,也可能導致角膜混濁或是結疤的後遺症。拔除睫毛只能暫時緩解 眼瞼手術拯救崩潰翁江明璇指出,針對只有零星幾根的睫毛倒插,眼科醫師在門診可透過有放大功能的檢查儀器,拔除「不乖乖長好」的睫毛,但拔除睫毛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一般睫毛大概經過一個多月會再長出來,異物感、刺痛及流淚等症狀又會重新找上門,因此可考慮以電燒的方式治療,破壞單個倒插的毛囊。若是像陳伯伯發生一整排睫毛倒插,則會建議進行眼瞼手術矯正,將眼瞼往外翻,改變結構,讓睫毛的生長方向自然朝外,將有效改善倒插情況,且手術當日即可回家休息,經過一周回診拆線,陳伯伯開心表示,眼睛的不適困擾已完全消失。江明璇提醒,除了老化以外,造成睫毛倒插的原因很多,像是慢性眼瞼發炎、外傷結疤導致眼瞼結構改變、燒燙傷等,且不分年紀,從幼兒到年長者都有可能得到,因此民眾若眼睛有任何不適,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