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激瘦食物是各種飲食的神隊友

激瘦食物是各種飲食的神隊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概括來說,原始人飮食提倡的就是我們應該要吃遠古祖先吃的那些食物,當時既沒有現代化的農業,也沒有工業化的加工食品。基本上,我們說的就是那些還住在洞穴,靠著打獵和採集維生的人類祖先的飮食方式。這種飮食由肉類、魚類、貝類、蔬菜、水果和堅果組成,乳製品、穀類、糖和所有加工食物都會被驅逐在外。 面對崇尙原始人飮食的人,我們會向他們提出這個問題:「有什麼食物會比這些與我 們一起演化,能開啟我們古老乙酰化酶基因的植物性食物還要原始?」前面我們說過,植物和動物為了應付環境中常見的壓力(例如缺水、日曬、養分不足,以及侵略者的襲擊), 都發展出一套應對壓力的機制。不過由於植物只能站在原地,所以它們發展出的壓力反應系統格外複雜,能靠著生成多種多酚類物質,來對抗環境中的威脅。幾千年來,人類靠著 攝取這些植物為了對抗壓力生成的多酚,獲得了龐大的好處,因為它們可以活化我們的乙酰化酶基因。 你說,還有什麼比攝取這些滋養我們祖先千百年的營養素更符合原始人飮食的原則?激瘦食物絕對是原始人飮食忘了強調的重點。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自從低碳水化合物飮食之父阿特金斯提出了頗具爭議的「阿特金斯飮食」,低碳水化 合物飮食就成了減重界的一大里程碑。爾後又陸續出現了「杜肯飮食」之類的同類型飮食,讓低碳水化合物飮食在飮食界的熱度始終不減。光是在飮食書這方面,它們就創造了高達數千萬美元的商機。雖然這類低碳水化合物飮食可能相當極端,早期曾有人還把所有的碳水化合物視為敵人,不過這個現象也反映出大家對糖,甚至是碳水化合物的反感漸增。慢 慢的,越來越多人棄守「反油脂」陣營,轉移到了「反碳水化合物」陣營。 激瘦食物飮食法最令人著迷的一點就是,它不會造成這種選邊站的對立局面;它是一 種囊括法飮食,所以你完全不需要為了達到理想的體態,去將某一類食物徹底排除在外。話雖如此,但我們明白有很多人對低碳水化合物的飮食方式情有獨鍾,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激瘦食物能怎樣融入其中呢?如果低碳水化合物就是你的飮食信念,那麼我們會力勸你千萬不要排擠激瘦食物,而 是要敞開雙臂歡迎它們。就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的情況,我們發現很多低碳水化合物飮食者, 在飮食上都會有一個大的弊病,那就是他們不太吃植物性食物。他們的主食是肉類(而且 常常是加工肉品)、魚類、蛋品、乳酪和其他的乳製品,而植物性食物則成了他們飮食中最卑微的小角色。不過在他們的觀念裡,只要整份餐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它就是一份很棒的餐點,所以這一點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但從飮食和健康的角度來看,植物性食物在飮食中的地位怎麼可以如此卑微。已有大 量研究指出,植物性食物藴含大量有益健康的化合物,能幫助人體抵禦各種慢性疾病的侵襲,例如失智症、心臟疾病和癌症。可想而知,缺乏這些食物的飮食,自然會令人難以招架各種慢性疾病。坦白說,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飮食,與大量攝取激瘦食物這件事並不牴觸。就拿最棒的二十種激瘦食物來說吧,你會發現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本來就很低。它們包辦了綠葉或低碳水化合物蔬菜(芝麻葉、芹菜、菊苣、羽衣甘藍和洋蔥)、料理用 香草植物(大蒜、巴西里)、辛香料(辣椒、薑黃)、酸豆、核桃、可可、特級初榨橄欖油, 還有飮品(咖啡和綠茶)。在低碳水化合物飮食的框架下,水果也常是眾人攻擊的目標,但草莓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很低;每份重達三又二分之一盎司(一百公克)的草莓,才僅 含有一茶匙的碳水化合物。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任何一份低碳水化合物飮食都應該含有豐富的激瘦食物。搭配 激瘦食物不只能強化低碳水化合物飮食的減重功效,還能大幅提升它對健康的益處。 間歇性斷食「 輕斷食」 過去這幾年來,間歇性斷食已成為飮食界的一大風潮,這當中又以「 輕斷食」的表現最為突出。「 輕斷食」通常會要執行者在一週任選兩天,只能攝取五百到六百大卡的熱量,其他的五天則可以隨意進食。 雖然能證實間歇性斷食好處的可靠研究還相當有限,但它似乎確實對減重和改善某些 疾病的風險因素有所幫助。話雖如此,可是也誠如我們前面所說的,有很多族群都不適合執行這類飮食。再者,這類飮食會導致肌肉量下降,而且只要你沒辦法貫徹這項飮食的原則,它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這項顯而易見,卻常被忽略的事實,也是我們為什麼不太推薦間歇性斷食的原因。我們在臨床上看到,大部分的人都無法長時間執行間歇性斷食。飢餓感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折磨人,這也難怪大家對餓肚子多半沒什麼好感。 雖然還沒研究成果證明間歇性斷食是治百病的萬靈丹,但基於某些原因,還是有不少 人對它很死忠,深信它對健康非常有益。當然我們完全尊重這個想法,只不過你何不把你的斷食「激瘦化」,讓它提升到一個更好的境界? 在激瘦食物的幫助下,許多斷食的負面影響都可獲得改善,因為激瘦食物可緩解飢餓 感和保存肌肉量。但是囊括激瘦食物還可以帶來另一個很大的好處。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就會知道斷食的好處就是靠活化我們的乙酰化酶基因而來,這一點恰好也是激瘦食物發揮功能的方式。這意味著,激瘦食物可以分擔斷食的「工作量」,讓你在比較不難熬的熱量 攝取量下,獲得相同的斷食好處。 這項假設正好與我們在臨床上發現的結果不謀而合。我們發現,單單是在一般的間歇 性斷食菜單裡加入一杯富含激瘦食物的蔬果汁(與本書的配方相同),就能讓執行者在斷食日的熱量攝取量,限制從嚴格的五百六百大卡,拉升到執行上輕鬆許多的八百 一千大卡。 因此如果你熱愛間歇性斷食,卻沒將激瘦食物納為飮食的一部分,你就會錯失一個好 幫手,讓自己在斷食日過得非常辛苦。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激 瘦食物對間歇性斷食的好處。原則上,所有的間歇性斷食飮食都不太在乎食物的「品質」, 它們在乎的只有斷食日能讓你少攝取多少熱量。所以間歇性斷食的支持者都會大力鼓吹這個概念,主張在非斷食日的時候,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吃任何你想吃的東西。也就是說,不論你吃的東西是好是壞,或者是根本超級糟糕,似乎通通無關緊要。但是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持續補給必需的營養素,好讓身體的一切保持在最佳的狀態。試想,即便我們一週斷食了兩天,躱過了阿茲海默症或心臟疾病之類的慢性疾病,但平常只吃一大堆毫無營養 可言的加工食品,的能讓我們健健康康的活著嗎? 另一方面,假如在非斷食日也攝取營養豐富的激瘦食物會怎樣?你會不再只有斷食的那兩天能燃脂和增進健康。毫無疑問,這必定會讓間歇性斷食的成果大躍進,這種感覺就像一次把黑白電視升級到彩色高畫質電視。 (本文摘自/激瘦食物燃脂飲食法:揭開「激瘦食物」的祕密,2大階段×14天飲食計畫,啟動瘦子基因,高效減掉體脂肪/采實文化)

失眠者注意!8大睡眠衛生習慣學起來

失眠者注意!8大睡眠衛生習慣學起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9年的最新調查,全台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0.7%,可見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現象。食藥署提醒,如有失眠問題,應尋求醫師診治,若評估需服藥治療,民眾可依醫師開立的處方箋,領取鎮靜安眠藥,並需看清楚藥袋標示、仿單(說明書)及用藥指導,並遵照用藥劑量與服用時間,勿自行增減藥量。改善失眠 藥品與非藥品治療同樣重要失眠除了用藥品治療外,還可透過非藥品治療方式,亦即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改善睡眠品質,常見的睡眠衛生習慣包括:1.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包括燈光柔和、溫度適中、隔絕噪音等。2.定時作息,準時上床、準時起床,無論幾點入睡,皆準時起床。3.避免午睡或午睡不超過半小時。4.避免晚餐後喝咖啡、茶、可樂、酒及抽菸。但睡前吃些小點心有助睡眠,可在睡前喝一小杯溫牛奶或麥片,不要空腹入睡,也不宜吃太飽。5.避免於用床上做其他非睡眠的活動,如看電視、看書報、打電話、寫作、討論事情。6.躺在床上30分鐘後未能入睡,先起身做些不耗神之事,等有睡意再上床。7.平時規律運動,但避免於睡前3~4小時內做劇烈運動。8.自我調適壓力,包括從事戶外活動、睡前靜坐、冥想、瑜伽。食藥署叮嚀,改善失眠沒有速成,惟有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才是治療失眠的根本之道。

防跌5撇步 避免長輩跌倒就醫增染疫風險

防跌5撇步 避免長輩跌倒就醫增染疫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人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15.5%),而依衛福部歷年死因統計,跌倒也是導致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跌倒會造成頭部受傷、骨折等,嚴重跌倒則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曾經跌倒的長者常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在生活中更依賴家人,使健康照護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並花費更多人力及金錢,國健署呼籲,防跌要從生活細節做起,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常見室內跌傷地點前三名:臥室、客廳、浴室長者因身體功能下降(視力、聽力、肌力、平衡感),行動較不方便,容易跌倒,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大部分的長者都宅在家中,然而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分析長者跌傷地點,室內最常發生在臥室、客廳及浴室;長者跌傷的主因依序為滑倒或絆倒、失去平衡或頭昏及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 由於長輩長時間待在家中,國民健康署提供居家防跌五撇步,呼籲民眾平時多注意居家環境安全,減少跌倒風險,也避免於疫情期間因跌倒就醫而須進出醫院,減少感染風險。撇步1:維持居住環境整潔1.地板保持乾燥,避免滑倒。2.家具遠離走道,雜物收納整齊,電線靠牆收好,避免絆倒。3.去除地毯及踏墊皺褶及捲起的邊緣,腳踏墊底下可加上防滑墊。撇步2:保持居家照明充足1.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2.電燈開關應接近門口,並且能輕易觸按。     撇步3:注意樓梯安全1.樓梯應有穩固的扶手,並收拾整潔。2.樓梯邊緣需能辨識清楚,最好與樓梯面不同顏色並加裝夜光防滑條。3.樓梯上方及底部應各有一個電燈開關。撇步4:浴廁加裝防跌措施1.於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2.浴室放置防滑墊。3.沐浴用品及毛巾放置在合適高度,避免彎腰或踮腳拿取。撇步5:注意臥房環境規劃1.床的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要容易上下床。2.床邊應有放置助行器或拐杖的地方,以便長輩上下床時拿取。3.從床上要能輕易開關燈,黑暗中需能清楚辨識開關。 4. 可加裝沙發椅或床邊起身扶手,讓長者起身及坐下、躺下時更安全。 

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 新一代口服藥可延壽

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 新一代口服藥可延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5歲的老伯伯因為解尿困難而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就診,醫師做肛門指診時摸到攝護腺有硬塊,切片檢查確定是攝護腺癌。後續的檢查發現,攝護腺癌有多處骨頭轉移,雖然已經痠痛好一段時間,但老伯伯都以為是年紀大造成的痠痛,而不以為意。在得知攝護腺癌已是第四期時,老伯伯感到很沮喪,不過醫師鼓勵他說,現在有新一代的口服藥物,可以先不用做化療。經過討論,老伯伯開始接受荷爾蒙治療與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治療,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醫護團隊全面且完善的照護下,不到幾個月的時間,症狀便改善很多,生活品質也提升了,讓老伯伯十分開心。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科主任黃士維醫師指出,近年來攝護腺癌的治療進步很多,臨床上會根據PSA指數、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等將侷限性攝護腺癌分為「非常低風險」、「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非常高風險」。不同風險的攝護腺癌生長速度差很多,非常低風險的攝護腺癌可能要一、二十年才會危及患者性命,非常高風險的攝護腺癌病程進展就很快。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科袁倫祥醫師說明,攝護腺癌的治療包括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是針對位於攝護腺的腫瘤,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冷凍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是針對轉移到身體各處的癌細胞,治療方式有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攝護腺癌手術已從傳統手術進展到微創的腹腔鏡手術以及機械手臂手術,袁倫祥醫師說,「我們能夠在相對狹小的空間中進行精準的手術,可以有效保留病患的性功能且減少併發症。」依據攝護腺癌的期別、風險與預期壽命,醫師會與患者、家屬詳細討論,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怎麼辦?由於攝護腺癌的生長與男性荷爾蒙有關,所以荷爾蒙治療對攝護腺癌相當重要,然而在使用荷爾蒙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能漸漸產生抗藥性,讓癌細胞復發、擴散。「高風險型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可能在2年之內就會變成所謂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導致荷爾蒙治療失效。化療大約只能增加3個月的存活,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較低。」袁倫祥醫師說,「現在有開發出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幫助解決過去的治療困境。利用口服,不用打針,便利性高,患者的接受度較高,相較於化療副作用較少,對心臟、肝臟的負擔也比較少。以前是用於比較晚期的患者,現在的觀念是提前使用,甚至還沒有轉移或者是剛轉移,尚未變成去勢抗性的攝護腺癌,就開始使用新一代的藥物,有助延緩癌症的轉移,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如果是剛轉移的患者,有機會讓患者壽命延長大概2到3年以上。另外,有將近八成的比率可以讓患者的PSA指數降低50%以上。疾病惡化的速度變慢,可以減輕癌症轉移所造成的疼痛、骨折的比率也會下降,有助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且延後後續接受化學治療的時間。攝護腺癌常出現轉移、病情較複雜,且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從局部治療到全身性治療需要不同專科來共同照護,黃士維醫師說,「我們結合泌尿科、腫瘤科、放射診斷、放射腫瘤科、病理科等不同專科的醫師,組成攝護腺癌多專科團隊。多專科團隊成員皆共同討論,為患者擬定最佳治療策略,從診斷、治療、追蹤、復發,都能提供周延的照護。台大雲林分院提供完善的就醫資源,同步引進總醫院治療方式,雲林鄉親不需要捨近求遠到都市就診,就近即可擁有高品質治療照護。」袁倫祥醫師說,「面對攝護腺癌時,網路也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利用臉書、LINE建立與家屬、病患聯繫溝通的管道,並能提供衛教資訊,讓患者與家人能對攝護腺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掌握病情。」貼心小提醒黃士維醫師叮嚀,攝護腺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隨著治療的進步,已可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建議患者保持平常心,要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不要抽菸。攝護腺癌的治療與慢性病類似,患者務必按時服藥、定期追蹤,與醫師好好配合喔!(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疫苗接種現場實習 醫學生上了寶貴一課

疫苗接種現場實習 醫學生上了寶貴一課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疫情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高雄醫學大學一群實習醫學生,日前到高雄巨蛋新冠肺炎疫苗注射站學習,看到很多老人家、孕婦擔心疫苗副作用,經同學的傾聽、解說及安撫下,一個個神情轉憂為喜,順利完成這世紀之針。一名醫學生有感而發說:「我們不見得需要成為最厲害的醫師,但一定要成為病患『最需要』的醫師!」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實習課程,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楊仁宏說,「體驗學習」對醫學生是很寶貴的經驗,但疫情期間醫療降載,教學及會議也多改為視訊,醫學生因此少了很多與師長及病人互動的學習機會。加上疫情嚴峻,可能一輩子才碰上一次,不希望醫學生只當個旁觀者,因此發起招募實習醫學生至參與疫苗施打的現場體驗,透過服務是一個非常難的觀摩學習機會。「不見得要最厲害,要成為病患最需要的醫師」短短4天即招募到25名6年級實習醫學生踴躍參與,行前幾位老師除了教學生認識各種疫苗的保護力、副作用及禁忌外,並指導如何與醫療團隊合作。醫學生周秉叡說,他感受最深的是與民眾互動,從解釋填單、問診、注射到衛教,每次都有不一樣的問題,有些人甚至質疑疫苗的保護力,需要他們一一解釋,對他而言,正是磨練醫病溝通的好機會。大開眼界的黃馨誼同學說,她很佩服醫療人員在這麼短時間內,將流程規劃得井然有序、施打快速,不致造成病患群聚。莊宜安同學說,面臨如此嚴峻的疫情危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將來正式成為醫師時,有可能面臨更加難以應付的新興的傳染病,期望自己小小的努力能夠減輕大家的負擔。施朝貴同學原本擔心疫苗知識準備不足會被民眾問倒,後來發現多數時間花在教民眾如何填寫資料、解釋資料;疫苗問題則多由醫師問診時解答,他很佩服醫師不斷更新新知,還要注意注射順序政策,讓他在面對群眾衛教時更有自信。體認對識字不多、認知功能較差者應更耐心協助李敏榕同學曾遇到外籍移工、配偶及孕婦等特殊族群,在填寫同意書上,花更多的耐心與解釋;而孕婦要注意與其他疫苗錯開,讓她對於疫苗更多了幾分瞭解。廖丞同學對於識字不多、或認知功能較差的民眾,也多花多時間協助填寫小黃卡及評估意願書;對於打針焦慮的民眾則給予不斷安撫。工作結束後,同學們拆下面罩與口罩發現耳朵和額頭都痛了一陣子。但比起病房中使用呼吸器面罩的病人,這點小傷算什麼?謝怡徹同學說,這場世紀之疫,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醫學生從問診填單到注射衛教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熟悉,面對民眾各種疑慮也要能臨機應變,經由這場震撼教育,讓同學們有了更寶貴的收穫。大家共同的心聲是,「同島一命,期盼疫情及早退去!」

室內也會中暑 未及早治療死亡率達5成

室內也會中暑 未及早治療死亡率達5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天愈來愈熱!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2020年全台持續高溫,年均溫24.6℃,打破歷年紀錄。不只台灣,全球都面臨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未來平均溫度將持續上升,因此和「熱」有關的疾病發生率也會增加。過去一年多以來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家口罩都戴緊緊的,我們的生活習慣都受到很大影響和改變,但氣候悶熱是不變的,在悶熱的口罩之下,嚴重中暑的個案一樣會發生。醫師提醒,在家防疫小心室內潮濕悶熱,易造成慢性病老人中暑;在高溫環境工作者,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遠離熱傷害。案例一:工作暴露環境高溫造成中暑33歲阿榮從事地下工程的工作,環境悶熱無風,某日阿榮身體感覺不適,不久後被同事發現失去意識倒在地上,緊急送醫急診時,體溫高達41.6℃,昏迷指數3分,急救後轉入加護病房,但因中暑造成肺部、心臟、腎臟、肝臟、肌肉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重器官衰竭, 10天後死亡。案例二:室內悶熱造成慢性病者中暑65歲阿芬有高血壓和中風病史,行動不便,某日於家中被家屬發現意識不清,且有抽搐情形,急診時體溫高達43℃,因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後,阿芬順利移除氣管內管,腎功能也恢復正常, 9天後順利出院。中暑是熱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若未能早辨識和治療,死亡率可達五成以上。中暑比熱衰竭嚴重,中暑會有中心體溫大於40℃,合併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症狀,像是意識不清、躁動、行為異常、抽搐或昏迷。高溫環境隨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遠離熱傷害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郭婉吟統計,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因中暑至該院急診且住院的個案,共計20人,平均年齡為63歲。其中男性占6成,有慢性病者占8成。當發現有疑似中暑個案時,除了打119儘速送醫外,現場先將個案移至陰涼處,遠離高溫的暴露,並可利用在全身灑水加上風扇或使用浸過冷水或的毛巾放置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的方式來降溫。郭婉吟表示,中暑雖會致命,但卻是可以預防的。除了提高警覺外,若工作會暴露高溫的環境,要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增加休息的時間和次數。在高溫的季節,若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需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因悶熱潮濕造成中暑。

吃生酮飲食減肥2年 她腎功能不妙了

吃生酮飲食減肥2年 她腎功能不妙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身材姣好、臉色黯沉的患者來看診,她因為想減肥,就學網路上寫的生酮飲食,一開始是瘦了,真的很厲害,連續吃了大約2年,後來總覺得身體很累,於是去健身大量運動,大家都稱讚她身材越練越好,沒想到幾個月前的健康檢查,發現腎臟不好了,肌酸酐指數Cr是2.4,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7,她嚇死了,「腎臟不知道還有沒有救?」刻意少吃碳水化合物 違反人體正常生理代謝最適合一般人的飲食,就是均衡營養飲食,其他像是生酮飲食、高蛋白飲食都要小心,不適合長時間使用。生酮飲食和高蛋白飲食,都是刻意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主食類)食物,但是這是違反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低醣、高蛋白、高脂肪的生酮飲食,身體的醣類不足以維持熱量消耗,在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的情形下,人體會轉而燃燒脂肪及蛋白質當熱量來源,蛋白質代謝過多會產生的過多的含氮廢物,造成體內的磷鉀、尿酸增加;而且在熱量不足的情形下,人體會把脂肪酸燃燒來當熱量,這時會產生酮酸,這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嚴重可能造成腎衰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生酮飲食,在中醫是屬於膏粱厚味的飲食,這些膏粱厚味會阻滯氣機升降,氣化功能失常,肺氣失於通調水道,脾氣失於轉輸津液,腎氣失於蒸騰水液,膀胱氣化不利,三焦決瀆不行,以致水濕聚而產生各種病症,例如常見的脾腎陽虛,升清降濁功能失司,濕濁內蘊,日久必化濁毒,進一步血絡瘀阻為患,甚氣損傷日益嚴重,腎失封藏、精氣下瀉,就會造成腎功能受損。腎絲球過濾率從27 回升至62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所著的《景岳全書‧水腫論》提到「凡水腫等證,乃脾肺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入於脾而肌肉浮腫,傳入於肺則氣息喘急。雖分而言之,而三臟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則總由陰勝之害,而病本皆歸於腎。」為後代開啟了治療方針。中醫認為疾病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所以治療上必須要注意標本兼顧,會依照每個人體質的不同,加上臨床症狀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像是散風宣肺利水消腫,益氣固表補腎利水,健脾益氣滋腎利水,健脾溫腎利水消腫,滋腎清熱利水消腫,滋陰清熱固腎消腫,扶正固本化瘀瀉濁等,臨床正行加上體質分類的調理,可以治標兼治本,減少腎臟的破壞,改善受損的腎機能。調養了一段時間之後,她回診時臉色明顯改善,拿出檢驗單時更是面露喜色,肌酸酐從2.4降到2.1又降到1.4,腎絲球過濾率也已經回升到62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國外買醫療用血氧機免申請 年底前每人限1台

國外買醫療用血氧機免申請 年底前每人限1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COVID-19恐造成「快樂缺氧」,讓國內血氧機大缺貨,有民眾因為買不到,直接從國外訂購或請親友寄送來台,入關時被海關扣留。食藥署表示,為防疫便民,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民眾輸入或攜帶「醫療用血氧機」供防疫自用,每人以一台為限,無須向食藥署提出專案輸入申請,得由海關逕予放行。需切結「僅供個人防疫使用」市售之血氧機並非均屬醫療器材,許多運動用血氧機,非屬醫療器材管理,民眾從國外購買「運動用血氧機」,海關可依權責逕予放行,無須向食藥署提出申請。倘血氧機產品說明書或產品功能用途標示,符合《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條醫療器材定義,為醫療用途之血氧機,才須以醫療器材管理。民眾如欲輸入或攜帶超過一台醫療用血氧機,且該產品為無需由專業人員操作,可由民眾自行使用,可依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及第17條相關規定,繳納審查費並填具申請書,檢附申請人身分證明文件、醫療器材使用說明書、載有不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意旨之切結書,以及國內、外就診醫療機構出具載有醫療器材名稱之診斷證明或處方提出申請。倘因疫情期間不便出入醫院或為居家隔離,得以敘明「僅供個人防疫使用」切結書,取代醫師診斷證明。如須由醫事人員操作 不得自行攜入食藥署提醒,民眾自行購買國外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因產品安全及有效性未經審查,且考量醫療用血氧機,後續有維修校正需求,建議民眾於國內實體通路購買領有醫療器材許可證或專案核准的產品,以保障使用安全。如須由醫師或專業人員操作醫療器材(如說明書載明須於醫院使用之血氧機),則不符合民眾得申請輸入專供個人自用醫療器材規定。

想體驗被偷窺?心理師揭裸拍族人格特質

想體驗被偷窺?心理師揭裸拍族人格特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媒體報導,日前高雄一名女子凌晨2點在派出所旁,打開外套拍攝三點全露裸照,事後更將裸照張貼在自己Twitter上炫耀,掀起網友熱議。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習慣洞察人心》提到,人們喜歡玩自拍,從用手機自拍清涼照片、到風景區快拍裸露照、花錢請專業攝影師拍情侶親密裸照,甚至用攝影機或手機自拍性愛過程,然而不管是僅供自己欣賞,還是放到網站歡迎大家下載,她對自拍者的動機和心理狀態都深感興趣,除了自拍行為顛覆了傳統對「身體意念」的看法外,若往內探索,還可以觀察到訊息豐富的人格訊息。熱愛自拍的人,常會給人自戀的感覺,怎麼看自己都好看,怎麼拍自己都不嫌多,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獲得各方的讚美掌聲。自拍其實是一種「印象管理」的行為,一方面,試圖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另一方面,依照社會美的標準來修飾自己,為了贏得正向回饋。愛在風景區快拍裸露照片的人很多著名的風景區和地標都曾留下「裸體快拍族」的身影,令人好奇的是,暴露身體隱私的樂趣究竟是什麼?從心理需求的角度來看,除了以自己的身材為傲,渴望被別人欣賞外,「裸體快拍族」多少也想體驗被偷窺的刺激感,主動操控別人來觀看自己精心設計的演出。若依據「裸體快拍族」的行為模式來分析其個性,大都有衝動傾向,做事也比較極端,不是極好就是極壞,常會忍不住想要顛覆傳統,不喜歡按規矩行事,偏向追求「情緒的戰慄感」,持續渴望更新鮮的刺激感,甚至有裸體快拍族寧可冒著被公司開除的風險,依然堅持要捍衛裸露身體的自由。喜歡自拍性愛親密照片的人有些情侶在熱戀階段會渴望拍下對方裸露的樣子,一方面是種自我擴張的舉動,想要將內心的親密感受,擴張到外在的具體照片;另方面則是藉由照片見證雙方的愛情,同時宣示「你屬於我的」,我們的感情有照片為證。一般來說,會自拍性愛親密照片的人,個性比較叛逆,不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所以看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反而會讓自拍族覺得自己很與眾不同,滿足其自戀的欲望。也因此,自拍族的戀愛歷程多半有點戲劇性,常會誇大自我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引起別人的關心和注意。可想而知,愛得轟轟烈烈的自拍情侶,一旦對方提出分手的要求,就可能會做出驚世駭俗的事情,將照片當成控制對方的武器,「如果你離開我,這些裸露照片就會給全世界人欣賞」。即便雙方曾經立下誓言,「無論什麼狀況都不得流出性愛照片」,可是當自尊受損、理智失控,一心一意只想報復對方,根本忘了過往的承諾。甚至被迫分手的一方會認為,「你都不信守愛情的承諾,我幹麻還要信守保密的承諾;是你先對不起我,我才會這樣對你。」為了降低愛情的風險,不管愛得多麼刻骨銘心,還是保有一點隱私,以免未來後患無窮。

中華開發金控導入微軟雲端方案 搶占市場數位轉型商機

中華開發金控導入微軟雲端方案 搶占市場數位轉型商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微軟與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共同宣布,開發金控領先金融同業導入微軟雲端解決方案,將以雲端創新技術,強化員工競爭力,提供客戶一致性的金融服務體驗,為台灣金融產業創下全新里程碑。開發金控不僅是台灣首家運用微軟雲端數位轉型的上市民營金融機構,藉由此次強強聯手,更將協助開發金控有效整合各子公司資訊系統,強化雲端基礎架構,加速數位轉型腳步。對此,開發金控總經理龐德明(Steve Bertamini)表示:「開發金控與微軟的策略合作,將有助於開發金控執行公司所制訂的 ABCDE 發展策略,當中即涵蓋加速數位躍升(accelerate digital),並以客戶為中心,創造更佳的客戶體驗。」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表示:「疫情期間,許多金融業者運用雲端平台達到創新轉型,強化企業的彈性與敏捷,以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開發金控為台灣微軟首位採用雲端基礎建設部署完整數位化架構的金融夥伴,啟動多元數位轉型策略。我們期待與開發金控以雲端科技,共同開啟金融產業轉型全新篇章。」資料中心落地成強大後盾,微軟助力中華開發金控實踐數位化決心針對數位轉型課題,開發金控資訊長楊偉強解釋,金融服務邁向數位轉型,與客戶及外部生態圈提供全數位線上服務,必須仰賴雲端架構及軟體支援,開發金控旗下有銀行、證券、壽險、私募股權投資和資產管理等多元系統與金融產品,複雜度極高,而各子公司又有不同的客戶資料保護及資安需求,標準較其他行業為高;開發金控需要像微軟 Azure 既優質及安全的雲端平台和技術,協助集團各子公司建構私有雲的基礎架構,安全地進行系統整合與資料運用管理,加速數位轉型,讓集團綜效最大化。台灣微軟大型企業商務事業群總經理卞志祥說明:「隨著消費者與企業對金融服務需求的改變,金融業者需要更積極構思全新商業模式,而上雲便成為在金融創新的關鍵。微軟宣布在台灣設立 Azure 資料中心,展現我們支援台灣產業在本地雲端部署的決心,並完全符合政府及產業的相關法規遵循。開發金控以 Azure 規劃短、中、長期雲端架構,對內提升員工數位技能,對外強化客戶服務與夥伴業務開發,以超前部署的前瞻思維,創造金融產業數位轉型新標竿。」Azure 多元雲端解決方案,全面協助中華開發金控擁抱數位轉型浪潮根據微軟與經濟學人合作的《The transformation imperative:Financial services》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加速推動了金融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的重視與需求,顯示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將顯著提升金融產業之數位轉型需求。為讓消費者擁有更完整、一致性且便利的使用體驗,中華開發金控不斷地規劃創新的客戶服務與企業環境,同時達到提升客戶忠誠度,以及同仁對企業的向心力。為此,中華開發金控導入多項 Azure 雲端方案,包括以 Azure 混合式及多重雲端解決方案最大化內部部署的投資效益。考量客戶資料安全性,金融法規禁止相關金融單位的敏感資料全面上雲,中華開發金控透過 Azure 混合式及多重雲端解決方案執行跨單位的資料串接,將微軟的雲端技術與功能延伸到集團內部的地端資料中心,以安全、合規的方式推動數位創新。Azure DevOps 解決方案與 API 管理可幫助開發金依據市場需求及顧客意見調整服務,整合內部的服務及產品,甚而結合生態系夥伴的資源。另一方面,中華開發金控的資訊團隊也能以更輕鬆方式進行應用程式開發,同時兼具開發效率與品質。Azure Virtual Desktop(舊稱 Windows Virtual Desktop)讓中華開發金控同仁得以在疫情期間以遠距辦公的模式,創造高效的生產力。疫情顛覆傳統營運模式,更加凸顯數位科技的價值,唯有將「轉型思維」納入企業 DNA 的組織,才能在外部風險發生時,即時並靈活應對變動。微軟持續攜手極具轉型思維的中華開發金控,以雲端創新技術面對各式挑戰,開拓金融產業數位改革新浪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