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樂閱讀/預防肌膚老化 飲食非常重要

樂閱讀/預防肌膚老化 飲食非常重要

為了預防肌膚老化,飲食非常重要。你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嗎?人體裡有許多器官,而作為「防禦袋」的皮膚也是器官之一,不僅可以抵擋外在刺激,還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流失。肌膚本身沒有吸收物質的能力,一些塗抹或擦拭在肌膚表層的保養品,頂多只能滲透到表面的角質層,不會吸收至深層。所以,一般的肌膚保養,最多只能做到「守護」肌膚原有的防禦功能而已。換句話說,想要「製造」美肌,不能一昧地光靠表面塗抹,最重要的,是必須從體內加以改善,而這就必須藉助「飲食」了。試想,如果沒有每天從飲食中均衡攝取營養,又該如何提高血液循環?一旦血液循環不順,養分及氧氣自然無法送抵身體各部。這種情況下,不管再怎麼費心塗抹,肌膚還是會從體內開始老化。肌膚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維持肌膚彈性與潤澤的膠原蛋白也是蛋白質之一,但如果想將這些成分轉換成肌膚組織、使之正常運作的話,就要靠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所以,為了製造美肌,必須積極攝取蛋白質含量豐富的蛋、魚、肉、豆類,以及富含微量營養素的黃綠葉蔬菜。此外,為了讓攝取的養分能經由充分吸收後再送到肌膚,還必須保持腸胃健康,才能讓全身循環順暢。冰冷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盡可能不要讓身體變冷。早期人們雖然沒有經過特意學習,卻也知道這樣的飲食原則,所以吃套餐時,很自然地會在主食前,先喝熱湯;喝啤酒前,會先吃點東西暖胃。另一方面,肌膚也是保護體內臟器的城牆,一旦狀況不佳,肌膚就會出面幫忙。比方說,如果因為便祕導致體內堆積老廢物質時,就會以痘痘的形式從肌膚排出。所以,想要擁有健康、美麗的肌膚,就必須從調整體內做起。我看過各種有著肌膚困擾的人,發現只要腸胃健康,問題就能獲得改善,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讓肌膚充滿彈性,對抗一些輕微的乾燥與刺激。想要一生擁有美肌,不能只注重表面保養,體內保養更是奠定「美肌」的重要基礎。(本文作者/平田雅子)(摘自/清水洗臉,一生美肌/商周出版)

樂閱讀/在年歲增長的同時變得清明

樂閱讀/在年歲增長的同時變得清明

各位是否擬定了生涯計畫?如果有,大概是將抵達終點的年齡設為幾歲?因為現在人們都說「人生80年」,所以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80歲,或者是100歲左右。以此為前提,思考在這年限之前想做什麼、想獲得什麼樣的成功、想要怎麼幸福地生活。不過,心裡也有許多不安。還在工作時,比較容易設定目標,但退休後要靠什麼生活?上了年紀之後,和社會的接觸變少,還能有「在社會中生活」的實際感受嗎?周圍其他人會不會對自己不客氣?一想到將來的事,心情可能就變得很灰暗。在思考人生的成功時,「想成為什麼樣的老人」,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迴避的問題。關於這點,我常說「要向江戶時代的人學習」。江戶時代的老人在社會上非常受到尊敬、尊重,開朗豁達地過著生活。為什麼他們能做到這點?這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有天會成為老年人」這個理所當然的前提下,為了「成為讓年輕人和社會尊重的人物」,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漸漸增長年紀。「學習是一生的喜悅」,江戶時代的人應該是將這儒家思想內化為己有,所以才能博學多識,具有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智慧,並且善於人際關係。這樣的老者即使不說什麼,也會受到眾人的倚賴。大家如果有什麼不知道的事,就會來借助他的智慧。而老者若因此對社會有所幫助,自己也會更有活力。在江戶時代的社會,就是有這種年長者受到尊重,因而活得更有朝氣的良好循環。那麼,江戶時代的人是怎麼學習的?答案就在「晦日」這個詞裡。• 從晦日到朔日/「晦日」指的是農曆每個月最後一天,有「陰暗」之意。本來的意思是,因為每個月最後一天沒有月光、天色陰暗,但這個詞也用來表現「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未知的領域」。從這個意思再引申出去,晦日就是回顧一個月中自己能力不足之處的日子,亦即盤點自己能力的日子。比方,「我是不是惹惱那個人了」、「因為不擅長數字而吃虧」,或是「不了解敵情而導致失敗」等,會發現自己許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將這些不足之處當作課題,從下個月的第一天起改正缺點、努力學習,自己陰暗的部分也會變得清明。再者,就如同在每個月晦日所做的事一樣,年底最後一天,也要回顧這年的所做所為,可不能悠哉度過。一年轉瞬而過,非常忙碌。在說著「新年快樂」、迎接新年的同時,也要用嶄新的心情展開讓自己變得清明的作業。如果能年復一年持續這個過程,自然就能累積各種知識、智慧。年紀愈大,愈是變得清明。這個「清明」既有「精通事物」之意,也包含「感受學習喜悅,個性變得開朗豁達」的意思。就像這樣,所謂的「學習」,就是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察覺自己過去未曾察覺到的事。一言以蔽之,就是「讓自己的陰暗部分變得明亮」的一連串作業。在有生之年,要持續這個作業,以使自己成為讓社會倚賴的老者。在變老後,也能過著開朗幸福的生活。記住這一點,持續學習吧,這是取得「人生的成功」的一個大提。(本文作者/田口佳史)(摘自/讀論語不必多,懂一句就夠了!/如果出版)

樂閱讀/四要安定人心

樂閱讀/四要安定人心

雖然《心經》中已經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但是當前人類由於物質文明過度蓬勃、社會結構變化太快,造成人們價值觀念混淆,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貪求的想要,什麼是實至名歸的能要,什麼是責任所在的應該要。因為無法釐清這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的分際,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跟著社會風氣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別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現代人「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不應該要的也要,不能夠要的也要。如果想要的得不到,便會導致內心不安定,社會問題叢生。1)需要VS.想要/生命與生存密不可分,確定了生命的目的,生活才有價值;而生活的價值是由主觀的自我中心,以及客觀的社會環境所共同建構而成的。在這個價值之中,有一些最基本「需要」的東西,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條件,包括物質、精神兩方面。物質的生存條件可以非常簡單,舉凡生活上最基本的吃、穿,以及居住的生活空間、環境等,這是連原始人也可以很容易擁有的。到了現代社會,一些現代化的設施,如交通工具、電腦、電話等,也成為社會大眾的必需品。「想要」是指除了必需品之外的額外需求,往往是為了滿足內心的虛榮,或是裝點外在場面的奢侈品、裝飾品等。不過,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分地位,需要有適度的莊嚴,所以也可以算是一種需要,但分寸一定要掌握得宜。精神生存條件就不一樣了,如果是主觀的精神需求,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快樂、更自在、更富裕、更滿足,這也是需要,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沒有了它就覺得生活沒有意思;但其實這是一種欲望,是為了滿足內心的空虛,所以也是自私的「想要」,因為站在大環境的客觀立場來看,沒有它,還是能生存,還是能發揮生命的價值。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只是從主觀的立場看,才覺得沒有了它生命很空虛,覺得沒有了它活得沒有意義,這純粹是個人的價值判斷。所以,如果只是講「需要」,定義非常模糊,在衡量與「想要」間的差異時,應該分別從自我觀點,以及總體客觀的立場同時來考量。其實,在面對一些抉擇時,很容易混淆「需要」與「想要」,尤其當有錢、收入好時,自然會去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例如鞋子還可以穿,但有新款上市後,因為害怕落伍而去買,在那個時候會認為跟得上流行,對個人生活是絕對「需要」的。可是,當經濟拮据時,就不會覺得跟得上流行是這麼的「需要」了。2)能要VS.該要/「能要」的意思是說,在個人能力範圍許可下,以努力付出而獲得所需要的東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該讓賢,不應強求。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包括名、利、權、位、感情等,著實引人欣羨與渴求,但是在想得到它時,必須仔細想想: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是否實至名歸?是否已經水到渠成,而不是過度強求?如果付出不夠多,能力、因緣皆不具足,卻還希望能得到它,這便是貪圖非分,只會增加痛苦與傷害。至於「該要」、「不該要」,若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言,便是沒有分清楚該要、不該要的分際。許多人的欲望無窮,喜歡的、想要的事物太多了,這時候就應該自問:該不該喜歡?該不該取得?例如名位財勢,人人都喜歡,可是非分之名,是虛名;非分之財,是橫財、不義之財;非分之位是虛位,這些都不應該要。當然,如果是實至名歸,自是受之無愧,甚且是一種鼓勵。3)心靈環保/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想要的東西卻非常多;需要的東西應該要,想要的東西不重要。但是在這紛雜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平衡這「四要」?又該如何取得內心的安定呢?我們應該從「心靈環保」的角度出發,一方面保護我們的心不受環境的污染,增強對環境的「免疫系統」;一方面內心不要有妒嫉、忿怒、猜忌、自私等種種不好的心念,以免使得環境變得更糟糕;練習著時時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個人欲望的「想要」。在人生的過程中,若能清楚明白這「四要」,便能有明確的方向感,而且也會過得很平安。(本文作者/聖嚴法師)(摘自/得心自在: 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法鼓文化出版)

醫訊/心靈電影賞析

醫訊/心靈電影賞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電影《當櫻花盛開》(Cherry Blossoms-Hanami)前幾年轟動一時,是德國知名女導演多莉絲朵莉(Doris Dörrie)2007年的作品,本片取材以日本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為骨幹,再接枝一段喪偶老父遠從德國飄洋過海赴日本為亡妻圓夢的動人情節,讓東西方文化於本片巧妙的交會與融合,使我們的心靈中綻放出一片絢爛動人的櫻花海域。緣此,四諦學會特舉辦「書影會」,此次探討及觀賞的電影為《當櫻花盛開》,將邀請鄭彩仁老師帶領及賞析,鄭老師曾任教明道中學數十年,並擔任「明道文藝」編輯,長期擔任過該校輔導處「電影賞析」講座講師,對教學及電影教學很有經驗及心得。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書影會時間:102年4月14日(日)下午13:30~16:30地點:學會(台北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59巷5號;近捷運雙連站1號出口與國賓飯店公車站牌)4樓洽詢: 02- 2531 5300

中國H7N9頻傳 雲林加強疫情監控

中國H7N9頻傳 雲林加強疫情監控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自3月底陸續公布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包含上海市2例、安徽省1例、江蘇省4例、以及浙江省2例。國內因應H7N9流感疫情,雲林縣衛生局起動「因應流感大流行工作小組」,由雲林縣衛生局局長吳昭軍指揮,加強疫情監視及各項整備工作。 中國此9例年齡27~87歲,已知1人為豬肉攤販(已死亡),1人發病前有禽鳥接觸史,1人從事活家禽宰殺工作,1人為廚師;病例臨床表現多為早期出現發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而後發展為嚴重肺炎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病徵,共計有438名密切接觸者目前尚未出現相關感染病徵。 雲林衛生局提醒醫師對於不明原因嚴重肺炎病例、肺炎群聚等事件,應通報衛生機關,並加強醫院之感染管制措施。並特別呼籲國人,前往中國大陸,應避免接觸禽鳥類,尤其切勿撿拾禽鳥屍體;食用雞、鴨、鵝(含蛋類)需注意完全熟食;並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以避免感染。雲林縣配合中央將公費抗病毒藥劑擴大使用條件適用期間延長至今年4月30日,目前公費克流感(流感抗病毒藥劑)有近4萬,由雲林縣合約院所46家(醫院9家、衛生所7家、診所30家),可即時提供給民眾治療之用藥需求。負壓隔離病床數共21床等多項設備,並已建立通報與感染控制流程,所以不用過度恐慌,落實自我健康管理,以即時掌握疫情。

防治H7N9 馬總統親上指揮線

防治H7N9 馬總統親上指揮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馬英九總統視察H7N9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面對中國大陸H7N9流感疫情,指示政府各機關對H7N9流感防治要全力以赴,並呼籲國人提高警覺、注意個人衛生,可保持正常生活,不必過於恐慌。H7N9流感造成國人健康上的威脅,馬總統表示十分關心疫情資訊,今日特別至指揮中心視察運作情形,肯定指揮中心進駐同仁之辛勞及努力。目前兩岸交流頻繁,總統指示應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之態度,做好邊境檢疫措施,並透過各機關間相互合作,防堵疫病入侵國內。總統並指示不排除與各國及國際組織合作,共同防治H7N9流感。指揮中心於4月6日派往上海的兩位防疫專家,已於9日返台。兩位防疫專家表示,據陸方提供資料,現階段H7N9流感仍以禽傳人為主,尚無明確人傳人的案例發生。上海市H7N9流感確定病例約一半有禽畜接觸史,另一半多為50歲以上、有慢性病的長者,傳染來源仍待釐清。兩位專家在上海期間與陸方衛生部主管、上海市衛生局官員、疾控中心病毒學家會面收集疫情監測及調查資訊,實地參訪兩家傳染病定點醫院,及交流H7N9流感病患照顧經驗及感染管制措施。

赴陸防H7N9禽流感 避免接觸禽鳥

赴陸防H7N9禽流感 避免接觸禽鳥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H7N9禽流感近來病例增加。這也是全球首見人類感染新的禽流感病毒病例。目前兩岸經濟、旅遊等各方面皆交流頻繁,呼籲需前往中國旅遊或探親的民眾,除避免接觸野外禽鳥及走私動物,仍應落實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等個人衛生好習慣。宜蘭縣為有效防範國外禽流感入侵與傳播及維護縣內家禽健康,已針對各養禽場周邊及公共區域展開消毒工作,102年迄今已完成200場次督導與消毒工作,防疫輔導訪視及疫情調查達370場次,主動監測總計採樣5場次/100份檢體,禽流感病毒檢驗結果皆為陰性,目前各養禽場家禽健康無虞。另持續對縣內各濕地野鳥排遺進行採樣及監測,目前禽流感病毒檢測結果皆為陰性。另請本縣各養禽業者務必配合禽場自主健康管理及家禽建康觀測,切勿使用非法疫苗,如發現飼養家禽出現異常時,應即時通報在地公所或本縣動植物防疫所。因應人類H7N9禽流感疫情,疾病管制局將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使用條件之適用截止期限至4月30日。另季節性流感疫苗幼兒及成人劑型疫苗僅剩22劑、678劑,仍未接種民眾盡速至本縣各衛生所接種疫苗。如有流感疫苗接種或相關防治措施疑問,請撥打防疫諮詢專線或撥打國內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洽詢。

H7N9疫情勿輕忽 嘉縣醫療車宣導

H7N9疫情勿輕忽 嘉縣醫療車宣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疾管局國際流感疫情監測顯示,大陸爆發近年來最嚴重的流感疫情,病例臨床表現多為早期出現發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而後發展為嚴重肺炎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病徵。嘉義縣衛生局提醒,雖目前國內流感疫情仍處於低點,但不可掉以輕心,嘉義縣更結合社區3+1醫療服務列車加強H7N9禽流感防治宣導。因應本次中國大陸H7N9禽流感之人類疫情,嘉義縣因應整備情形並確認各小組分工業務,做好各項防疫整備工作。流感病毒常藉由接觸、糞口、飛沫途徑傳染,故落實養成正確洗手習慣是預防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為防範流感傳播,嘉義縣秉持流感大流行防治「四大策略、五道防線」主軸, 嘉義縣將加強陸團及來至疫區發燒入境旅客之監控管理,有異常或相關流感症狀,則立即後送就醫。儲備抗病毒藥劑分布於18鄉鎮(共53家醫療院所)及防疫物資口罩之整備,以利疫情高峰期之運用。並請轄區隔離醫院完成收治,結合社區3+1醫療服務列車加強H7N9禽流感防治宣導。並提供全年無休24小時疫情通報專線解答相關疫情之疑慮。 衛生局局長鍾明昌呼籲國人如前往中國大陸,應避免接觸禽鳥類,尤其切勿撿拾禽鳥屍體;食用禽肉(含蛋類)需完全熟食;並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訴醫師旅遊史,以利診斷治療。

醫訊/小兒疫苗知多少 如何照顧新生兒

醫訊/小兒疫苗知多少 如何照顧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誕生的小寶寶,既甜蜜又深感壓力,究竟該如何照顧他(她)才能長的好? 聽說寶寶出生後要打好多疫苗……到底要打哪些疫苗?它們又是如何保護寶寶呢? 希望有讓專業的醫護人員來教導。緣此,成大醫院特舉辦「親子教室」這次主題為「甜蜜的負荷-如何照顧新生命?」與「小兒疫苗知多少?」,分別邀請到林永傑醫師與陳琪護理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地點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親子教室時間:102年4月13日(六)下午14:30~16:20地點:成大醫院(台南北區勝利路138號)門診大樓3樓第1會議室洽詢:06-235 3535轉2335或2333

巴金森症致動作障礙 打太極可改善

巴金森症致動作障礙 打太極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臺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與臺灣動作障礙學會舉辦「2013世界巴金森日活動」,近五十位來自臺灣各地的巴金森病病友與家屬齊聚花蓮慈院,除了向詹姆士‧巴金森醫師致敬之外,病友們也親手彩繪屬於自己的鬱金香花。西元1817年英國詹姆士‧巴金森醫師研究特定症狀的動作障礙,發現了巴金森病,使後人得以了解病因與開創治療方法,因此就以巴金森來作疾病名稱,也以詹姆士‧巴金森的生日(4月10日)定為「世界巴金森之日」。罹患巴金森症常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其中以跌倒在統計中被認為最嚴重,花蓮慈院神經外科蔡昇宗醫師表示,巴金森的治療方式長久以來沒有很大的突破。直至去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成果,將195名巴金森病患者分成「太極」、「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三組,結果無論是在方向的控制或是動作協調上,「太極」的效果都最好。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源醫師表示,「太極」是一種緩和、穩定的運動方式,目前也有研究指出,練習太極可以顯著減少患者跌倒的次數,這對巴金森病友的生活品質來說,是很大的幫助。雖然目前巴金森病還是一種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現行的治療方式都是針對症狀的改善,但陳新源呼籲,病人還是得勇敢接受治療,不論是吃藥、手術或輔助的運動,需要病友及家屬的全力配合,透過這次的活動,也希望能讓社會大眾對巴金森病有更正確的認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