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長者中斷運動腸胃不適 疫情期最特殊病號

長者中斷運動腸胃不適 疫情期最特殊病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中升溫為三級警戒之後,很多習慣出門運動的退休長者變成宅家老人,中醫表示,很多這類長者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並非吃壞肚子,而是因為中斷運動後消化變慢、腸胃機能變差而求診,成了疫情期最特殊的病號,對此,在家踏步運動配合自我按摩,症狀通常可以改善,最好還是恢復運動習慣。 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指出,6、7月間,出現很多老年人到門診就醫,原因是腸胃功能變差、消化慢、胃口不佳,甚至便祕,這些60、70歲的長者有一個共通點,都是有運動習慣的退休者,有的習慣每天坐車到溪頭爬山、有的習慣晨泳、有的習慣到社區打太極拳,在疫情三級警戒後,原有的運動休閒習慣突然中止,對於生理適應力比較差的老年人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腸胃機能上。飯後於室內踏步行走 配合按摩腹部促進消化張煒東表示,運動可以活動全身的肌肉,促進循環,進而幫助腸胃蠕動,甚或有些運動本身就集中在腹部,自然可以直接幫助腸胃蠕動。對於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中斷運動,最先出現不習慣的器官通常是腸胃,因為腸胃蠕動變慢使得消化變慢,有的會出現便祕、有的吃不下、有的腹漲。也有少數年輕人在疫情初期還會在家運動,時間一長就懶得動了,也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 67歲的曾女士表示,她以前習慣清晨到社區跳舞,傍晚到登山步道走路,因疫情而中斷,不到兩周就出現便祕,腹漲影響胃口,持續幾周後才看醫師,解決大便不順等問題。70歲的邱先生說,外出一群朋友打屁爬山,自己在家就不想動,沒想到這也有會影響到腸胃。 張煒東說,對於這些疫情期的特殊病號,開一些幫助消化的藥,通常短時間就能好轉。其實最簡單的方式是飯後於室內踏步行走,配合按摩腹部來促進消化,按摩的方向要配合大便的運行方向,從升結腸到橫結腸,再到降結腸與直腸的方向按摩,以右手按摩而言,以順時針的方向按摩,一邊走路一邊按摩,幫助消化。山楂、酸梅改善消化功能 五穀飯、南瓜等可增強胃腸蠕動 如果上述效果不明顯,想要讓腸胃蠕動更好的話,可以按摩小腿的胃經與脾經路線,脛骨的外側是胃經路線,內側是脾經路線,雙手的大拇指從膝蓋下方開始,沿著脛骨兩側從上往下按摩,若是不懂經絡的人,可以從小腿上方開始,用指腹按摩到腳踝,外側上到下,中間及內側也是上至下,雖然和實際經絡會有些微差異,但是有按摩就會有幫助。 在食物方面,山楂、酸梅、麥芽等食物可以改善消化功能與食欲不佳,五穀飯、燕麥、芹菜、南瓜、花椰菜等纖維較多的食物可增強胃腸蠕動,是疫情期較好的食物。

助22名東奧國手奪牌 長庚隊醫前線作戰

助22名東奧國手奪牌 長庚隊醫前線作戰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拉開序幕,台灣東奧代表團選手共68名選手取得參賽資格。其中共有22名代表團選手,橫跨10種競技項目,由長庚運動醫學團隊提供醫療整合照護,更有許多項目被全體國民寄予厚望,包含羽球球后戴資穎、桌球混雙林昀儒/鄭怡靜、拳擊林郁婷等,都以世界排名第一的姿態出征東奧,奪牌希望濃厚!隨著超級英雄電影《神力女超人》及《黑寡婦》等女英雄躍上大螢幕,台灣體育界近年來也同樣吹起一陣女力旋風。拳擊 堅苦卓絕的世界冠軍 拳后林郁婷、女王陳念琴最初只是因為對日本漫畫《第一神拳》的著迷,讓郁婷接觸拳擊,起初抱著可以保護家人的初心,經過12年來的征伐洗禮,最終登上世界冠軍。郁婷和教練曾自強不斷鑽研與突破,改拳擊傳統站架為左右開弓的侵略性打法,並且將參賽量級提升,免去減重負擔的同時依然維持敏捷性,擂臺上的她展現出強大的宰制力。因為疫情的關係,國訓中心進行嚴格的防疫管制,林郁婷和高雄長庚中醫部擔任本屆奧運隊醫的郭純恩醫師,相隔兩個月未見;兩人在東京重逢,以平時在國訓中心看診培養的默契快速溝通治療需求,郁婷表示:「跟郭醫師說勾拳或是閃躲等,她都能快速聯想我們的訓練內容。」曾自強教練更用心準備了來自鶯歌(郁婷的啟蒙地),以柿子跟花生象徵「好事會發生」的陶瓷小吊飾給郭純恩,希望醫療團之任務也圓滿順利。也參加本屆醫療團的骨科醫師周文毅說:「拳擊是必須讓專注力、技術、體能、戰術執行等要素,都要在短時間內達到最高檔的一項競技,疲勞的累積是非常難以想像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醫師們透過體外震波、針灸等方式,在選手們的疲勞回復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羽球 球后戴資穎領銜出征東京奧運是羽球球后戴資穎生涯第三度叩關奧運最高殿堂,前兩次最終都止步16強。經歷2016年里約奧運的失利之後,小戴積極訓練讓技術打磨得更加細膩,並且開始統治賽場,一路衝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寫下連續衛冕172周的史上最長紀錄,豎立「戴資穎障礙」。這次抱著勢在必得的決心,劍指冠軍金盃。長庚運動醫學團隊自2014年和小戴首次相遇,並且一路陪伴至今,本屆東奧代表團醫療長、復健科醫師林瀛洲長期協助小戴賽後調整,不時可於小戴臉書看到彼此間可愛互動。 空手道 連外媒都看好文姿云我國空手道好手文姿云是亞運史上空手道二連霸第一人,亞錦賽三度封后,目前排名世界第二,也曾站上世界第一。國外運動網站「BEST sports」近期公布東奧最新獎牌預測排行榜,預測文姿云有望摘下空手道女子55公斤量級金牌,被國際媒體視為強勁競爭者。協助姿云備戰的長庚運動防護師辜羿璇說:「姿云對自己很嚴格,讓她從精疲力竭的狀態得到舒緩是我的工作,她享受訓練,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鐘。」長庚運動醫學團隊成軍以來,致力投身於台灣體育運動員的照護,讓照護選手可以在長庚各院區接受頂尖的治療,也提供照護選手們在訓練及比賽時的運動防護等資源。長庚運動醫學團隊也收到本屆東京奧運代表團的邀請,派出3名醫師及1名運動防護師,組成奧運代表團的醫療團隊,負責選手們幕後的守護工作。

二級警戒試辦兩周 可辦婚宴、室內活動上限50人

二級警戒試辦兩周 可辦婚宴、室內活動上限50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考量國內疫情及參酌其他國家之防疫調整經驗,並經與各地方政府進行溝通討論後,指揮中心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各部會得依指揮中心所發布之通案性原則另訂指引,而各地方政府亦得在此原則下,視疫情需要而有調整空間,惟相關指引必須規範明確以利民眾遵循。說明如下:一、通案性原則1.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2.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3.保持社交安全距離。4.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5.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6.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二、婚宴、公祭可開放1.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2.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三、仍須關閉之場所1.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2.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全球3億人氣喘 空污嚴重盛行率會更高

全球3億人氣喘 空污嚴重盛行率會更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許久不見的患者來看診,他無精打采地說,前陣子空氣污染嚴重,氣喘發作,嚴重到要住院,他稍微喘了幾下後,繼續說,「好不容易出院了,雖然持續用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控制,但是症狀還是時好時壞,好像沒完沒了,該怎麼辦?」氣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也是慢性咳嗽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全球超過3億人患有氣喘,隨著空污越來越嚴重,盛行率只會越高。氣喘的成因是來自於免疫反應所引發的呼吸道慢性發炎,這些發炎反應造成了一連串的症狀,從最輕微的癢癢咳,到嚴重的呼吸困難都有可能,其他像是喘鳴呼吸聲、咳痰、胸悶、疲倦等都很常見。治療方式依發作期及緩解期區分中醫方面,氣喘在歷代醫籍中名稱很多。在被稱為中醫聖經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了許多和氣喘相關的紀載,像是「喘滿」、「喘呼」、「上氣」、「極息」、「肩息」等名稱都可是常見的名稱。《黃帝內經‧靈樞‧五邪》中提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喘動肩背」,更是清楚表現出急性發作時的症狀。另外,中醫對於氣喘的辨證,首先在於鑒別虛實,明朝的醫學名著《景岳全書.喘促》提到「氣喘之病,最為危候,治失其要,鮮不誤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證而已。所謂二證者,一曰實喘,一曰虛喘也」,明確指出了氣喘辨別虛實之重要。實喘的特點是病勢急,呼吸深長有餘,呼出為快,氣粗聲高,脈數有力;虛喘的共同特點是病勢緩,呼吸短促難續,深吸為快,動則喘息更甚,氣怯聲低,脈微弱或浮大無力。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方面,可依發作期及緩解期來區分。發作期:以症狀來分寒熱治療。1.寒喘:喘憋氣逆,呼吸急促,喉中有喘鳴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稀薄白色有泡沫,面色黯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初起多兼惡寒發熱。治療:溫肺散寒,化痰平喘。2.熱喘:咳嗆陣作,氣粗息涌,喉中如痰鳴吼,咳痰黃黏,咳吐不利,胸膈煩悶,汗出口渴,面紅口苦,不惡寒而口渴喜飲。治療:清熱軒肺,化痰降逆。緩解期:以體質不同來調理。1.肺氣虛:喘促短氣,語音低微,自汗出,怕風怕冷,痰清稀色白,面色白。治療:補肺固衛,益氣平喘。2.脾氣虛:喘咳痰多黏稠、咳吐不順、痰鳴,胸脘滿悶、噁心納呆、大便軟糊。治療:健脾化痰,降逆平喘。3.腎氣虛:喘促日久,呼長吸短,動則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痠、畏寒、自汗、面色青。治療:補益腎氣,納氣平喘。中醫除了發作期的症狀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加上緩解期的調理,依照肺、脾、腎等臟器的寒熱虛實,用來減少復發,並能鞏固療效,更可以根本治療。(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支援中華奧運代表團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守護選手

支援中華奧運代表團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守護選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萬眾矚目的2020東京奧運即將舉行,儘管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華東奧代表團選手共計68人超越上屆里約奧運,並成立完整醫護團隊,除了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並聘請防疫協調官及4名專業隨隊醫師,其中3名醫師是長庚醫院的主治醫師,同時也是上屆里約奧運醫療團隊骨幹,具有相當豐富的國際賽事經歷,將共同伴隨中華代表團的選手們出征,協助選手們安心備戰,勇奪佳績。 「我們當然希望每一位選手都能以百分之百的狀態去和頂尖高手競技,並且在體育的最高殿堂兌現天賦,不辜負他們的汗水,是我們的使命。」復健科林瀛洲醫師感性表示。整合院內各專科人才 選手們摘金奪牌後盾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副主席林瀛洲醫師同時也是本屆東京奧運醫療團的召集人,負責奧運期間召開隊醫會議及統籌代表團醫療事務,他擁有極豐富的國際大賽隨隊經歷,專精於運動員狀態的調整及運動傷害的治療,協助許多國內好手重返賽場。 長庚有感於專業運動員在國內體育環境中,取得各項資源相對不易,為了讓國內體育選手更能無後顧之憂,自2014年起整合院內各專科對於運動領域有熱情的醫師、防護師、心理師、營養師、藥師等不同領域人才,組成國內首屈一指的運動醫學整合團隊,照護運動員的身心健康。 擁有多次大型國際賽事經驗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副主席周文毅醫師堅定說到,「奪牌是選手也是國人的夢想,健康是夢想的前提,我們會為選手的健康做最嚴謹的把關。」因為多次在國外協助選手做急性狀況處置,包含傷口縫合、脫臼復位、骨折固定等,隨隊醫師會盡全力去了解選手狀況,並協助選手保持最佳競技狀態。醫師的角色除了針對傷病的治療之外,同時給予選手心理的支持也是影響選手表現非常關鍵的一環。最年輕中醫隨行 以針灸幫助選手修復疲勞2016年即成為史上最年輕之奧運隨隊醫師出征里約,亦是史上首名中醫師擔任奧運隨隊醫師,高雄長庚中醫部郭純恩醫師表示,「疫情之下,我們的任務是保護選手及工作人員,我的角色在於以針灸、雷射針灸幫助選手的疲勞修復。」長期在國家訓練中心駐診,郭純恩深受國內體育運動員的好評及信任,對於如何拿捏賽前跟賽間治療的劑量,有相當準確的概念,也跟頂尖選手們有良好的默契。「當選手知道來治療後不會痠軟無力,而是減少疼痛、更加快速地進入備戰狀況,他們自然就會更放心去準備跟發揮,因為累了、痠了,有我們在。」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對於這次的工作深感榮幸,同時會以最嚴謹的準備成為中華代表團選手們摘金奪銀的後盾,讓選手們可以毫無保留地在奧運場上全力以赴。

巨砲陳金鋒攜手頭頸癌友 延長9局後半人生賽局

巨砲陳金鋒攜手頭頸癌友 延長9局後半人生賽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現年53歲的夏先生罹患口腔癌四期,經歷7次手術,嘗試多次化療、放療與標靶治療,皆未抑制腫瘤生長,甚至侵犯到頸動脈,一度被宣判只剩1個月生命而入住安寧病房。經醫師評估後,以既有治療搭配免疫治療,已穩定持續治療2年,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皆維持良好,陪伴最愛的太太與家人進入人生延長賽!台灣巨砲英雄陳金鋒今年首度擔任年度頭頸癌衛教大使,身經百戰的他表示,人生與抗癌就像面對一場比賽,不可能永遠順勢,許多困難與抉擇,都可能在9局後半才開始,面對頭頸癌,我們不要怕!一如球來,我們就打!陳金鋒首支衛教影片,振奮激勵癌友「不要放棄!我挺你」新冠疫情全球延燒,也讓台灣十大好發癌症第六名的頭頸癌拉警報!根據國際醫學期刊回溯性研究報告顯示,針對頭頸癌確診方面,疫情影響下就診量降低,病患確診時的原發腫瘤體積卻明顯較大。對於已確診病患而言,因疫情而延遲治療,也恐增加3~9%的死亡風險。以國外觀察為借鏡,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是不等人的,相較頭頸癌第一、二期確診的五年存活率達60~90%,晚期確診卻僅剩40%,同時復發率與死亡率皆相當高。鑑於頭頸癌治療刻不容緩,同時病友因罹癌後的明顯外觀變化、說話與吞嚥功能損害,早在口罩防疫前就長期生活於口罩遮掩下,失去自信、回歸職場與社會困難重重,今年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與富邦悍將棒球隊首度攜手,邀請台灣巨砲陳金鋒擔任頭頸癌年度衛教大使,共同拍攝並發布首支頭頸癌關懷衛教影片《免驚,頭頸癌戰役!》記錄46歲頭頸鬥士奮力對抗復發戰役,經歷7次手術、37次化放療、被宣判只剩1個月生命,卻展現永不放棄精神,以既有療法搭配免疫治療,助力癌友延長人生賽局!富邦悍將不畏疫情響應公益,號召國人網路串連,鼓勵民眾共同關懷頭頸癌病患、激勵病友勇於面對頭頸癌戰役,一起相挺7月27日世界抗頭頸癌日。最不想拿的世界第1:口腔癌!6成晚期病患高達半數恐復發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婁培人教授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排名,口腔癌高居第六位。因為成因複雜、多數病患缺乏健康意識、畏懼治療副作用而拖延治療,導致近6成患者確診已屬於局部晚期或遠端轉移,使得治療更為棘手。台灣頭頸癌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是59歲,而國人男性平均餘命為77.3歲,也就是說,一旦罹患頭頸癌,其平均餘命與男性國人平均餘命相比更是相差約18.3歲,是最短命的癌症之一。婁培人指出,罹患頭頸癌影響外觀、說話、吞嚥、呼吸等身體機能,療程副作用大,如牙齒受損、口腔黏膜損害、白血球低下、噁心嘔吐、掉髮,甚至接受淋巴切除區域的手術後遺症導致無法提取重物,生活品質改變與疫情擔憂更容易讓病患治療服從率降低。現今受到疫情影響,部分癌友擔憂就醫安全性,而自行延緩治療,卻忽略癌症侵害從未停歇。據英國醫學期刊研究,頭頸癌手術治療若耽延4周,死亡風險將增加6%;若為輔助性治療延遲,則提升近3%死亡風險。7成5頭頸癌為中壯年!罹癌不到2年陷復發困境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楊政杰理事長表示,頭頸癌病患近7成5為中壯年藍領,因社經地位及工作性質,多數接觸檳榔、菸、酒等致癌危險物質時間較早,導致好發年齡層低,病患大多正值生產力最高的時期。又因疾病特性,一旦進入復發或轉移情況,病患與家屬陷入焦慮與治療選擇困境,臨床上,常見病友與家屬不抱希望;甚至近期受到疫情影響病患就醫意願,錯失治療黃金期。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教授楊慕華表示,過去十年間,在許多癌症因標靶治療問世而有新的進展時,台灣嚴重頭頸癌治療始終選擇有限。近年免疫新藥出現後,透過免疫節控點抑制劑再度活化被腫瘤細胞限制的免疫反應,得以持續並長期對癌細胞進行免疫T細胞攻擊作用,為病患提升生活品質,且具長尾效應。根據國際臨床試驗研究顯示,與傳統第一線使用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相比,不論是第一線單獨使用免疫新藥或使用化療合併免疫新藥,可有機會延長「整體存活期」,使病患看見更多希望。影片網址:https://youtu.be/yuh4JbTeM6s

新冠肺炎新藥研發傳佳音!新型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病毒

新冠肺炎新藥研發傳佳音!新型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突破20%,全國三級警戒有望鬆綁之際,首個由台灣生技公司自行研發的抗生素在抑制新冠病毒試驗傳出喜訊,在治療新冠肺炎新藥研發上邁進一步!元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元樟生技)公布其所研發的新型抗生素YUAN-03,委託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張淑媛教授團隊進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體外抗病毒試驗,結果證實YUAN-03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率,令人驚豔!元樟生技董事長蔡宜儒表示,YUAN-03是由本土藥用食用真菌萃取製成的新型抗生素,也是台灣自行研發的第一支抗生素。今年四月YUAN-03已經在國衛院進行的抗人類流感冠狀病毒hCoV-OC43試驗中,取得幾近100%抑制病毒的效果。現在又在台大實驗團隊的新冠病毒SARS-CoV-2體外抗病毒試驗中,抑制50%病毒感染的劑量濃度51.63微克/毫升、濃度達75微克/毫升的劑量下獲得高病毒抑制率的肯定,讓團隊感到非常振奮,象徵著對元樟生技以獨特、創新、領先技術開發新藥的策略的肯定。。他強調,透過這兩個國際級實驗室的試驗,YUAN-03能對不同冠狀病毒產生一樣高效的病毒抑制率,證實這支由台灣人自己研發的第一支抗生素,不但是治療新冠肺炎新藥的希望,也可能對其他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產生相當療效。張淑媛教授為國內第一位分離出新冠病毒株的學者專家,其所率領的團隊在此次台灣防疫過程中,負責許多檢測、研究的艱辛任務,是對新冠病毒最了解的研究團隊。YUAN-03透過張教授團隊以病毒溶斑減少試驗、收率減低試驗、酸性磷酸酶分析等方式進行此次體外抗病毒試驗。結果顯示,YUAN-03抑制50%病毒感染劑量濃度51.63微克/毫升,以濃度達75微克/毫升劑量進行測試,證實其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率有效性的表現幾乎可達100%的效果。讓人對這支新藥在未來治療新冠病毐新藥的療效上更具信心。蔡宜儒表示,YUAN-03將持續進行抑制Alpha、Delta變種病毒有效性的測試;如果測試成功的話,將再進行動物試驗,並預計將與國外知名藥廠結盟,希望在今年底前能夠在新冠肺炎新藥研發上獲致具體進展,讓台灣和全球在有更有效的新藥積極治療下,對抗COVID-19變種病毒的侵襲,消除疫情的威脅。

一年最熱的「大暑」來了 這樣養生秋天不生病

一年最熱的「大暑」來了 這樣養生秋天不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進入到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這是北半球頂點熱的時候。而台灣往年最高溫的日子,也多從這時候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個節氣「立秋」前後。這段時間,濕暑鬱蒸、大雨時行,午後雷陣雨下起來是特別猛烈。又濕又熱又疲又困能幹嘛?難道要在大暑時節怒吃大薯?沒用的,炸薯條吃多了容易上火,更無益於消暑。 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大暑暴虐如惡酒」濕熱到讓人身心都不痛快,預防肝火大動急躁誤事,我們格外需要來做一件很重要、很有難度的事:「穩固中軸」。意思是你不要被高溫給擊敗,原本該如何優雅就如何優雅。不因陽氣旺盛就過嗨,不因空氣燠熱而亂了分寸。這是一個考驗靜心功力的年中期中考,越能把持住的人,越能拿高分。養生攻略重點提示,依序從身心靈三方面來說:調身體,把握最後的夏日時光夏天裡,無論是實行排毒、排寒、排濕、排除多餘脂肪,還是淨化血液、淨化皮膚,都有天公伯打著大太陽幫我們加持,全光譜日光照一照,寢食難安的、體內濕氣重的、新陳代謝遲緩的、正從疾病中復原的,通通受益。 大暑過後下一個節氣就是立秋了,趁夏天這最後半個月,別老躲在冷氣房裡穿著輕薄衣物、大喝冰涼手搖飲料、三更半夜不肯睡、淋到雨又不好好吹乾,以上這些都於陽氣有傷。夏天最重要的養生,就是養陽,只要避開正中午的毒辣日頭,利用其他陽光明媚的時候多出門走走路、流流汗,便能收活血助陽之效。趁自然陽氣旺盛時養身體的陽,順勢把體質調好,屬於聰明人,入秋之後比較不會感冒,亦可避免秋冬疾病反覆發作。不過要提醒一點,除非你是要出國比賽、為國爭光,否則運動訓練應依個人體能適度增減強度,一般來說,最熱的時候不宜太劇烈或時間拉太長。若要拚個人最佳成績,可等秋天的時候再來拚。 測驗心,能多靜就能有多涼西藏出家師父修習拙火定法的,因為要測試自己運氣發熱的功力,所以選在極冷的時候到冰川旁驗收,看看能不能利用體熱,把吸滿冰水的布反覆烘乾。同樣的道理,練習靜心練了一段時間後,不妨趁此極熱之時,來檢視自己「心靜自然涼」的能耐,平常能氣定神閒不稀奇,這麼熱這麼悶這麼濕,心仍一片清涼的,才算是真正功夫到家。 洛桑加參醫師認為,大詩人白居易是懂靜心的,他很好地闡述了靜心如何運用,「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從這段文字中來看,白居易同時也是斷捨離界的高手,物欲不多,家裡沒有被雜七雜八的東西堵滿,涼風才吹得進來啊!唯有「空」,才能生出一切,包含涼意。詩人的境界已經很高,一般人很難跟他一樣。然而一山還有一山高。白居易挑了個熱盛的日子,外出拜訪出家師父,驚訝發現「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大詩人自己還要在院子裡才能納涼,沒想到禪師更厲害,坐在蒸籠一般的禪房中,照樣不熱。看到這,要不你也把冷氣關了?節能減碳,順便試試自己功力如何。我有朋友喜歡夏天去看恐怖片消暑,這太刺激了我不敢,不過,找些有冰、有雪的極地片子來看,倒是感覺挺涼快的。 實現善,推動好事繼續發展就靈性修持而言,心已能靜的人,除了自己心靜自然涼之外,更好能順手拉一把即將被酷暑擊敗的有緣人。俗話說「大暑小暑無君子」平常人模人樣的,等到真的熱起來,形象也顧不上了。大暑熱極,多數人自顧不暇,溫度高、又濕又熱又悶,多數人容易煩躁失去耐心、起衝突起爭執的狀況會特別頻繁。這時候尤其需要有智者,就是你!以清涼智慧來化解惱熱苦痛,讓你身邊的好事情,不要變調、不要受到阻礙,能繼續順利地進展下去。能力,總在最壞的狀況下,有最大的發揮空間。有能者、有智者,請讓大家一同共好。

想創個人PB?短鏈脂肪酸、腸道菌群與纖維可能有幫助

想創個人PB?短鏈脂肪酸、腸道菌群與纖維可能有幫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這一年多來,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關係,像是馬拉松、自行車這類戶外活動、賽事,取消的取消、延期的延期,相信大家都悶很久了吧!不過沒關係,疫情終究會平息下來,大家的生活型態或許會有些許的變化,但那個能自由參加賽事的生活會再回歸,當然,我們還是期許自己有好的運動表現與成績,持續的超越自我。 為了讓自己有好的表現,遵循良好的訓練規劃是基本功,同時搭配良好的營養設計,更是能達到更好的成效;只是說到運動的營養補充,目前的潮流趨勢,大多還是在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維生素與礦物質等主題上;然而近些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腸子裡的微生物菌組成也可能影響我們的運動表現,特別是耐力型運動。 腸道菌群組成平衡,好菌多,不僅有助於肌膚健康,也有減少青春痘的好處,原因在於好菌會釋放一些成分來調節皮膚的發炎反應;類似的好處,在負責運動的骨骼肌上也有,其中,關鍵成分就是腸道菌代謝出來的短鏈脂肪酸,英文是ShortChainFattyacids(SCFAs)。 什麼是短鏈脂肪酸(SCFAs)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裡面,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還可以再分成,人有辦法消化跟沒辦法消化兩大類型;而那些沒辦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會跳過消化分解,這不代表它們是沒用的東西,會就這麼直接被我們給大出來,事實上,有相當部分會由大腸裡的細菌發酵,並生成許多對身體有幫助的代謝產物喔! 這些人類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也稱作膳食纖維,經過細菌使用後,會轉變成三種常見的SCFAs,分別是乙酸(acetate)、丙酸(propionate)及丁酸(butyrate),之所以稱作「短」的理由在於,它們碳鏈的碳數很少,就以這三個常見的SCFAs,碳數分別是2、3與4個,相對的,橄欖油含最多的油酸,則是一個18個碳的長鏈脂肪酸。 SCFAs不只是出現在腸道裡,在全身血液、胰臟、大腦裡,也找得到,它們能在人體不同部位發揮調節新陳代謝的反應,也因此對身體健康的促進有諸多的好處,當中就包含骨骼肌,它與全身能量代謝習習相關;接下來文章裡,凡事提到的肌肉,指的全都是骨骼肌。 短鏈脂肪酸為什麼對馬拉松等耐力運動有幫助? 肌肉獲取的SCFAs有兩個主要來源,分別是腸道微生物發酵纖維後生成,以及肝臟合成;前者生成後,腸壁能夠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並送到全身,當SCFAs送到肌肉時,會引起一連串的訊息與相對的反應,大致有以下的作用: 促進肌肉胰島素敏感度:SCFAs能增加肌肉細胞的胰島素敏感度,進而增加肌肉獲取血糖的能力。 促進肝糖合成:吸收進入細胞的葡萄糖,會優先用來合成肝糖,同時,抑制葡萄糖的分解作用,以確保既有與合成的肝糖不會馬上被用掉。對運動員來說,肌肉的肝糖量多,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決定性的效用。 增加粒線體的量:粒線體是細胞內的發電廠,細胞內數量多,表示該細胞產能的能力較好。 促進肌肉獲取脂肪酸與燃燒:增加肌肉細胞獲取細胞外的脂肪酸,並提供粒線體燃燒產能,並同時抑制脂肪合成作用。 SCFAs能直接進入粒線體利用產能 在細胞裡面,脂肪酸要進到粒線體裡面,才能進行脂質氧化作用產生成量;正常來說,細胞裡的長鏈脂肪酸無法直接進入粒線體用,需要有肉鹼的協助,不過,短鏈脂肪酸倒是不需要,能夠直接通過粒線體的膜,能快速利用來產生能量。 總得來看,我們可以知道SCFAs能讓肌肉細胞更能獲取葡萄糖與脂肪酸等能量來源,而促進葡萄糖轉換成肝糖與多燃燒脂肪酸的特性,或許值得用在耐力運動的營養計畫裡。 看到這裡,如果你對糖尿病或血糖控制議題有所關注的話,應該會想到SCFAs對胰島素敏感度增加的作用,或許能應用在血糖管理上;這個思路是對的,也確實有相關的研究,不過跟這篇的主題離得有點遠,之後再另外分享探討。 增加腸道SCFAs的三個生活提案 看到這,你已經知道SCFAs能幫助肌肉有更好的能量利用能力,那麼,在日常的生活中,該怎麼做才能增加腸道SCFAs的生成量呢?這裡提供幫助你培養耐力運動表現的三個生活提案: 提案1 天天五蔬果 每天至少吃五蔬果,顏色不要單一,請儘量涵蓋不同的顏色蔬菜與水果,除了纖維,我們也能從這些食物獲取一些天然的乳酸菌。 提案2 主食加入全穀 糙米、全麥、五穀雜糧等,增加來自主食的纖維攝取量。 提案3 每天吃發酵食物 優格、優酪乳、韓式泡菜、納豆、味噌等各種發酵食物,都是益生菌的來源。 除了上面這些增加短鏈脂肪酸的建議,吃足夠的蛋白質也不要忽略,因為,要長肌肉還是要提供充分的必需胺基酸才行。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

今增30例本土病例 雙北重回兩位數

今增30例本土病例 雙北重回兩位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0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今天本土個案增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4例已知感染源,疫情在控制中。今新增30例本土病例,為1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7日至21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各11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7例、新竹市1例;其中24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1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新增4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27日,確診日介於6月4日至6月29日,死亡日介於7月19日至21日。屏東Delta病毒感染 傳出第一起死亡個案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0日累計公布1萬4255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45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4%。此外,屏東Delta病毒感染事件,傳出不幸死亡的第一起確診個案,死者是陪確診果農到枋寮醫院開刀的太太,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表示,上月29日確診的72歲枋寮鄉果農婦,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住院後一直在負壓隔離病房插管治療,病況一直沒有好轉,昨天下午不幸病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