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如何預防子宮頸癌

醫訊/如何預防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會呈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等症狀,該症是國人女性罹癌的第1位,堪稱為我國女性的健康大敵,因此現在很多健檢都有提供這項服務。所以,中國醫大附醫院特規劃「談子宮頸癌預防」講座,由該單位婦產部婦科(室)主任刻葉聯舜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談子宮頸癌預防時間:102年6月29日(六)上午10:00~11:20地點:中國醫大附醫院(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兒醫大樓11樓會議室洽詢:04-2205 2121轉2269

冰凍肩,讓你「舉手之勞」好困難!

冰凍肩,讓你「舉手之勞」好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我又還沒五十歲,怎麼會有五十肩?」李小姐右手舉不高已經有好幾個月,連內衣釦子都沒辦法扣,睡覺也不能側睡。 衛生署台南醫院王瀅瑄醫師表示,李小姐的狀況正是典型的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或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因為關節囊發炎後的沾黏現象,導致肩膀像被冷凍一樣硬梆梆地動不了。好發族群是40-60歲之間的中年人,平均約五十歲,所以台灣民眾俗稱它為「五十肩」。對於這樣的患者來說,大家眼中再簡單不過的動作「舉手」,成了一個困難的任務,肩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動作都要靠肩關節的活動來完成,包括穿脫衣服、晾衣、取物等等,因此,肩膀一旦被「冰凍」往往會造成生活中莫大的不便。冰凍肩治療 藥物+復健運動通常這個狀況不是突然出現,一開始患者只覺肩膀在做某些動作時會有疼痛的感覺,這個階段會持續1-9個月的時間;之後進入「結冰期」,意即肩膀的活動圍開始縮小,不論是向前舉手,側邊舉手或是摸背部的動作都會受到影響,經過了3-9個月之後,肩膀的疼痛逐漸消失,只留下活動受限的問題,此為「冰凍期」,可能持續9-15個月;到了最後的「融冰期」肩關節會逐漸恢復活動功能,但需耗時15-24個月的時間。王瀅瑄醫師也表示,冰凍肩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在進入冰凍期之前,注射類固醇至肩關節內,搭配口服抗發炎藥物以求盡快解除肩關節囊的發炎狀態,同時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肩關節運動,包括各個方向的伸展運動及肩關節肌肉強化運動,若是藥物與復健運動配合得宜,能在十四個月內完全恢復肩關節原有的功能。          

醫訊/腦傷後痙攣如何處理

醫訊/腦傷後痙攣如何處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車禍或跌倒後,即使被診斷為輕微腦震盪,也要後續觀察是否有腦傷後遺症。因為輕度頭外傷患者,少數會有腦震盪症候群的後遺症,導致頭昏眼花、無法集中精神,甚至記憶力退步,無法工作等。所以在第3周後有頭痛、頭暈等狀態出現,最好去中、大型醫院檢查。為了幫助腦傷病友,桃園長庚醫院特舉辦「腦傷病患痙攣之處理」講座,邀請該單位復健科陳靖倫醫師主講,並有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談腦傷後痙攣處理時間:102年6月29日(六)上午9:20~10:50地點:桃園長庚(桃園縣龜山鄉舊路村頂湖路 123 號)1樓中央大廳洽詢:03-319 6200轉3419社服組

國人罹子宮頸癌率降 篩檢成效佳

國人罹子宮頸癌率降 篩檢成效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子宮頸癌每年約造成50萬婦女死亡,堪稱女性健康大敵!據國健局資料統計,目前女性癌症榜首為乳癌,罹患者已增加至7500多人,但子宮頸癌卻有逐年下降趨勢,萬芳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吳姿宜表示,現今推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很多婦女都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子宮頸癌仍排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子宮頸癌主要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子宮頸所造成,有過性行為的婦女一生中遭HPV病毒感染機率高達八成,大多數感染並不致癌,但部分感染者會在病毒入侵後,免疫系統無法自行清除,加上環境及體質等因素,就會轉變成子宮頸癌,媽媽族群們往往因為害羞,又認為自己是停經期族群、久無性行為而疏於檢查。子宮頸癌發展慢 早期發現治癒高吳姿宜醫師指出,子宮頸癌是發展較慢的疾病,若能早期發現異常,治癒機會相當高,目前子宮頸癌有三種治療方式,分別為手術、化療以及放射性治療。子宮頸癌在第二期的第一小期前建議以手術為主、放射治療為輔,若病患年紀太大、肥胖及麻醉風險高者,在癌症前期也可用放射性治療達到同等治癒效果。至於第二期之第二小期後期,因侵襲範圍較深較廣,手術已不適合,通常建議以化療和放射性治療為主。

聰明養「眼」 勿將近視弄假成真

聰明養「眼」 勿將近視弄假成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暑假將至,你為孩子準備好「護眼計畫」了嗎?根據統計,暑假雖是學童遠離課業壓力的放鬆好時機,卻同時是國小學童近視高峰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從7月起開設「學童護眼門診」,利用暑假好好孩子的靈魂之窗。國小低年級 護眼關鍵期臺北市聯合醫院眼科醫師蔡景耀表示,暑假學生雖然在家放鬆休息,但眼睛往往更加疲勞,因為看電視、使用平板電腦的時間反而比平時更長。尤其國小低年級學童,用眼習慣從遠距轉為觀看書本的近距離,若這階段不好好保養眼睛,很容易成為近視眼。近視時間越早,眼軸長度容易隨身高發展,長大之後有高度近視的風險,因此孩子的眼睛保健要趁早。真正近視比例低 追蹤治療最保險蔡景耀表示,當小孩抱怨視力模糊時,很多時候並非真正近視,而是眼睛睫狀肌聚焦疲乏所造成的假性近視,經由醫師處方散瞳劑放鬆睫狀肌,點用之後便會改善。國小學童的視力不良率約3到6成,但真正近視50度以上的只有約10%。其餘視力不良原因可能是散光、遠視、不等視的問題,須經醫師追蹤觀察才能診斷。若將視力不良輕率當作近視問題處理,容易「弄假成真」,賠上孩子雙眼健康。臺北市政府為了維護學童眼睛健康,降低近視率,今年暑假在聯合醫院五個院區開辦「學童護眼門診」,只要學籍在台北市的學童都可在中興、仁愛、忠孝、和平、陽明等院區掛號看診。每週一、三、五提供夜間門診,雙薪父母可多加利用。

真假近視分不清? 散瞳劑一滴現原形

真假近視分不清? 散瞳劑一滴現原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假性近視」怎麼辦?孩子有視力不良問題時,眼科醫師常會診斷為「假性近視」,並處方「散瞳劑」,讓孩子在睡前點用。「假性近視」不是真的近視,通常是用眼過度,睫狀肌緊繃,散瞳劑能夠過度使用的肌肉適度放鬆,改善視力模糊的狀況。假性近視比例高 追蹤治療不誤診臺北市小學生近視比例年年攀升,幼時近視容易產生高度近視,罹患白內障、青光眼的機率也較高。然而,國小學童「假性近視」機率高,真正近視的人數並不多,若無妥善治療,恐弄假成真。臺北市聯合醫院蔡景耀醫師表示,兒童視力檢查必須長期追蹤觀察。因為兒童睫狀肌靈活,視力檢查結果會因前一天的用眼程度而產生極大誤差。藥師陳偉立表示,為避免誤診,兒童檢查視力前會使用散瞳劑,將睫狀肌放鬆並放大,才能更準確地測量近視度數。若確診為近視,也會利用散瞳劑減緩近視度數增加。散瞳劑有副作用 小心使用可避免散瞳劑在台灣眼科使用普遍,但它並不是毫無副作用的萬靈丹。陳偉立表示,在滴點散瞳劑時,眼睛可能會出現刺痛感,隔夜醒來,眼睛也可能出現無法近距離聚焦、畏光以及眼壓上升等反應。此外,散瞳劑也有全身性副作用產生,如心悸、便秘、口乾等,但陳偉立表示全身性副作用比例極低,不及1%。陳偉立藥師列舉點散瞳劑須注意事項:1. 在點散瞳劑的前後,應將雙手洗淨,避免感染。2. 點藥時,每次1滴即可。3. 點完藥水,用手指緊壓內側眼角2-3分鐘,避免藥水流入鼻腔。4. 點完藥水,閉眼5分鐘,不眨眼,讓眼睛休息也讓藥水作用陳偉立提醒學童父母,使用散瞳劑抑制近視度數增加只是治標之道,若要全面性地保護孩子眼睛,妥善的休息及眼部運動才是最好的方法。

K毒橫行 10年爆增45倍!

K毒橫行 10年爆增45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他們都說拉K無害?也說拉一點點不會成癮?當你相信並且開始嘗試時,就將會開啟一段難以抹滅的不歸路。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管制藥品濫用通報系統」資料,91年通報首例的愷他命就診個案後,病例數呈逐年增加趨勢,101年達901人次,較91年20人次,增加約45倍。另,過去認為藥物濫用者多為男性,但101年的資料顯示,每4位愷他命濫用者就有1位是女性。一直以來,愷他命被認為是低成癮性,也較無傷害的藥物,但事實上,愷他命的副作用很多,包括產生心搏過速、血壓上升、震顫、肌肉緊張而呈強直性、陣攣性運動等,有些人會出現不愉快的夢、意識模糊、幻覺、無理行為及胡言亂語等;長期拉K,使用量就會越來越多,產生心理依賴,也有可能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有頻尿、尿急、小便疼痛、血尿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等腎功能不全的症狀。暑假將近,為了紓解課業壓力,年輕朋友常出入PUB、KTV等娛樂場所;調查報告顯示,這些娛樂場所通常是毒販販售非法藥物的地方;由毒品鑑驗案件,除常見的錠劑、膠囊、粉劑等型態,也發現了摻有毒品的泡麵、咖啡包、花草及無色液體飲料等新興型態。因此,特別提醒青年朋友於歡樂之餘,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餽贈,並小心自己隨身的飲料。

中東呼吸症持續燒 欲前往朝覲多注意

中東呼吸症持續燒 欲前往朝覲多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持續發生,全球迄今累計77名病例,病例多發生於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其他非中東國家透過至中東旅遊移入,亦有零星病例發生。疾病管制局已將中東地區納入旅遊疫情建議之第一級:注意(Watch)範圍,提醒赴中東朝覲信徒及旅客注意手部清潔及呼吸道防護等自身防護。麥加朝覲(Hajj)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宗教聚會,每年在朝覲期間(回曆12月8日至12日,約西曆10月中旬),吸引數百萬名信徒前往;副朝覲(Umrah)則可在任何時間前往,但齋戒月(Ramadan),約本年7月9日至8月8日)前往朝覲的信徒明顯增加。朝覲、副朝覲時,因人潮聚集,朝覲者可能暴露於相關傳染病風險之下。提醒預定前往中東地區的信徒,提早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返國14日內,如出現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作為醫師診治參考。

培養孩子自主性 1-3歲為發展獨立時期

培養孩子自主性 1-3歲為發展獨立時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培養孩子獨立性,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能力所及的事和機會,比如吃飯要孩子自己拿湯匙吃、上廁所鼓勵孩子動手擦屁股、睡覺時讓他們自己動手蓋被子、洗澡時讓他們自己洗。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表示,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的學習了獨立思考,學會了獨立完成。曾經有個幼稚園老師分享,上個星期因為天氣變化大,班級很多孩子都感冒了,整天打噴嚏、流鼻涕,經常會聽到孩子說:「老師,我有鼻涕!」。每一次這位幼稚園老師都回答:「衛生紙在桌上,自己拿,擦完了丟到垃圾桶裡!」剛開始,有的孩子會將擦完的衛生紙遞還給老師,要老師幫她扔,但這位老師總是要求孩子自己丟到垃圾桶裡。慢慢的,跑來找老師丟垃圾的孩子變少了,自行擦鼻涕的孩子越來越多,且多數能自己丟進垃圾桶。許皓宜進一步指出,孩子1~3歲是發展獨立自主的時期,孩子獨立性應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因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孩子能力所及的,所以家長應該提供這樣的機會。建議三個小技巧培養孩子獨立性,一、給孩子選擇和負責的機會;二、手足替代,學習相互合作;三、相信孩子比你強,讓孩子充分了解事情可能發生的危險,只有相信孩子比自己強,才能讓孩子跨出舒適圈,從中學習獨立的特質。想知道如何處理孩子情緒表達的訣竅嗎?快來報名「許皓宜博士~小英雄領袖情緒表達夏令營」,http://sun324.smartweb.tw/index.php?module=course&mn=1&f=register&id=19

樂閱讀/寵物有運動才健康

樂閱讀/寵物有運動才健康

狗的長期健康和適當的活動量有絕對關係,尤其過了8 歲之後,全身的問題就會慢慢浮現。適度的活動量,長期對狗狗來說,可活絡全身肌肉、韌帶、關節與骨頭,也能刺激消化道的血液循環,維持消化道比較正常穩定的運作,避免脹氣、消化不良、便祕等問題。在年輕、壯年、老年各階段,有適度的活動量,心血管功能會安全很多。如果狗狗大部分的生活範圍是在室外,足夠空間運動,主人就不用憂心狗狗的運動量不足。如同這幾年人們所推行的「每日健走一萬步」,狗每日在室內或室外如有起身走動近二個小時,應該就有足夠的活動量了。小提醒/帶狗散步、跑步或與狗玩丟球遊戲,足夠的活動讓人與狗都健康。(本文作者/楊清容)(摘自/家有健狗/本事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