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重「心」開始不要怕 心臟復健來幫助

重「心」開始不要怕 心臟復健來幫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疾病的患者,常常會因為恐懼而不敢做許多日常生活,常常會抱怨自己好像廢人一樣;的確,病患的這些想法不是沒有理由的,急性期及大病初癒時,確實會有較多活動的限制,但是隨著病情的穩定,是可以慢慢恢復日常生活、工作或運動的習慣。對於心臟疾病患者的全方位照護,恢復生活品質,提升心肺功能,減少疾病的再發率,就是心臟復健的宗旨。 適合做心臟復健的病患包含心肌梗塞患者、經支架或繞道手術者、植入節律器前後的患者、心衰竭患者、心臟移植的患者,瓣膜疾病手術患者;或是具有許多心臟疾病危險因子的患者,醫師建議預防性心臟復健。 心臟病患所做的復健就叫做心臟復健,在歐美日本等等先進國家是非常普遍的醫療,大規模的研究顯示心臟復健訓練可以安全有效的提升運動心肺耐力,改善血脂肪、血糖、血壓等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危險因子;參加心臟復健訓練者於長期追蹤時有較低的死亡率。醫師會參考運動心肺功能測試的結果,對於個別患者可開立運動處方。門診復健的內容以有氧運動為主,全程有治療師監督,無線心電圖,血壓,血氧計監測。若病患於平地行走速度可達每分鐘100公尺,大約等於獨立執行日常生活的心肺功能,亦可爬1~2層樓梯。平時自我監控下運動時若出現胸悶、頭暈、噁心、冒冷汗等不適症狀,請立刻停止運動並就醫。

蘋果可軟化膽結石 食療法真有用?

蘋果可軟化膽結石 食療法真有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傳,近年坊間流行以蘋果軟化結石,並以橄欖油排出等食療課程,不少民眾體驗後肝腫瘤消失,連肝硬化也變軟,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醫師張智翔表示,本食療雖皆天然食物,但仍對此療法採保留態度,依個人行醫經驗來說效果不佳,且大顆的結石若卡在膽管中無法排出、在不就醫又堅持此療法的情況下反而引起急性發炎,直接切除膽囊才是治療膽結石一勞永逸的方法。 張智翔說明,膽結石包括膽囊結石與膽管結石。大多數的膽囊結石,除非有發炎或膽管阻塞,否則並不會疼痛,膽結石主要是膽汁中的成份由於某些因素不平衡時所產生,依結石成分可分為三大類,包括膽固醇結石、色素結石以及混合石等,其中都與高熱量、高脂肪飲食關係最大,近年因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從小就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食品,因此膽固醇結石有逐年升高趨勢。 大多數膽結石並不會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的飯後飽脹感,少部份患者在飲食較油膩、或暴飲暴食後會有右上腹痛情形,嚴重時甚至有膽痙攣及疼痛反射背部或右肩。張智翔建議有膽結石的病人因腹痛或者發燒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膽結石相關病史,才可加快診斷時間,以利及時治療。

醫訊/如何防治BC肝炎及肝癌

醫訊/如何防治BC肝炎及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B肝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該病毒導致肝臟病變;B肝主要在亞洲流行。如中國有十分之一人是帶原者。B肝是全球最常見的傳染病其一。B肝在世界死亡原因中排行第10,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B肝;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常在變成肝癌末期時才發現發現,其感染途徑是輸血或注射。所以血友病病患及以針頭注射成癮的人感染機率比較高;肝癌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每年因為肝癌奪走的生命不在少數。對於肝癌,最好把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透過正確的治療與保健方式,與其他病友們相互鼓勵,以戰勝肝癌。有鑑於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癌症資源中心特規劃「肝病防治講座」,主題為「B、C型肝炎的防治」、「肝癌的防治」,由該單位內科部陳健弘主治醫師、內科部梁嘉德主治醫師主講。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肝病防治時間:102年7月28日(日)上午9:00~12:0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B1視聽講堂洽詢:02-2356 2098

樂閱讀/養成自我肯定的習慣

樂閱讀/養成自我肯定的習慣

每個人衡量事情的標準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有差異,所以會有各種認知和看法的差距。因此,同樣一件事,十個人有十個人的做法,很難達到一致的目標。雖然如此,但有一點是所有人都一樣的,就是每個人不應以自己的喜好為取捨標準,必須懂得將心比心,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作家臺維說:「人生並非全是偉大的犧牲或義務,而是一些瑣碎的事物編織而成,其中有微笑、善意和常施於別人的小惠,它們讓你保有童心,帶給你快樂。」可是,很多人認為生活是件苦差事,甚至討厭自己。因為喜歡和別人做不必要的比較,認為自己沒有才能,處處比不上別人,所以帶給自己沉重的壓力。進一步肯定自我的價值/一個人如果不能肯定自己,做起事來便猶豫不決,不但喜歡到處跟人比較,而且做什麼事都舉棋不定,做與不做都覺得後悔。想改掉這個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比較,雖然有比較才有進步,但無謂的比較只會怨天尤人,毀掉自己的信心。另外,除了找出缺點改正外,應該不斷充實知識,開闊視野與擴大心胸,自我肯定可以說是奠定信心的基石,有了自信做基礎,等於向成功的目標邁出一大步。俄國偉大的醫學家米契克夫總是自信滿滿,從小就養成自我肯定的習慣,不喜歡和別人比較。尤其青年時代的他,經常對自己或別人宣示:「我的才能出眾,對事物熱衷的程度無人能比,並能專心一致,我將成為著名學者,這是指日可待的事。」事實證明,米契克夫憑著自我肯定的信念,努力把自己推向目標,最後成為一位偉大的醫學家。為自己而活/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升官發財,以奉承別人為樂;有人為了得到眾人的注目,工作與興趣都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讚賞。 結果這些人都不得不戴上一頂面具,表面上卑恭屈膝,私底下卻活得很辛苦。 雖然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或擁有很好的天賦才能,但好勝心過強,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反而無法做真正的自我。仔細探究這種人的內在本質,不外乎想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凡事比別人厲害。在這種自尊心及不服輸的心態作祟下,就算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也會很辛苦去迎合或接觸,搞到最後即使贏得面子,卻失去底子,怎麼算都不值得。一旦發現自己有這種傾向,最好立即回頭是岸。如果想取得他人注意,光是一味取悅別人,對自己本身沒有任何幫助的話,倒不如斬釘截鐵告訴自己,別在意他人的眼光,多依著自己的想法去做,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因為不管做任何事,絕對不能看輕自己,如果不能肯定自己,如何期望別人來肯定你。平心靜氣,好好問自己:到底是要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而活,如果能想清楚這層道理,自然會活得快樂。從心,再出發/1)不應以自己的喜好為取捨標準,必須將心比心,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2)雖然有比較才有進步,但無謂的比較只會怨天尤人,毀掉自己的信心。3)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肯定自己,如何期待別人的肯定呢?4)堅定的信念,是透過心靈的活動,在潛意識下發揮作用的一種精神狀態。5)下定決心去做,多給自己嘗試的機會,人生必將充滿無限的希望與樂趣。(本文作者/林慶昭)(摘自/30歲,再出發/哈林文化出版)

樂閱讀/血壓之禍 為害甚烈

樂閱讀/血壓之禍 為害甚烈

撥開歷史的迷霧,高血壓病(hypertension)的診斷慢慢浮現在高宗的病歷上。所謂「血壓」就是指體內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壓力適中,人就神清氣爽;壓力過高,人則頭昏眼花,甚至舉步維艱。所謂的「高」,無獨有偶,也指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現代社會,「高血壓」之名已深入人心,心血管病專家認為成人血壓低於120/80mmHg視為理想,高於140/90mmHg則稱為高血壓,當然必須以在平靜狀態下多次測出的平均值為準。高血壓可分為兩種:一種叫原發性高血壓,一種叫繼發性高血壓(只占所有高血壓約5%),前者具有某種程度的家族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患病,子女得病的機率相對較高;後者有明確的基礎病因,如腫瘤、慢性腎病、內分泌異常或嚴重的大動脈病變等。患病初期,高血壓病人大多無明顯不適,能照常工作和生活,這是容易被忽視的主要原因;中期,病人可能出現頭暈等症狀。不知不覺中,高血壓已悄悄損害著人體的重要器官,平時無聲無息,一有機會便誘發眼底出血(失明)、心肌梗死、中風或高血壓腦病,可謂一鳴驚人,甚至一舉奪命。高血壓腦病指的是動脈壓力突發急驟升高,導致腦小動脈痙攣或腦血管調節功能失控,從而產生嚴重腦水腫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時有頭痛、噁心、嘔吐、抽搐、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視力模糊、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死亡。高宗經常頭暈,最後更發展到頭痛、失明,比較符合高血壓的診斷,他最後可能死於高血壓腦病。或許有人會問,高血壓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高宗患病時才30歲左右,可能嗎?從現代臨床資料來看,高血壓的確會出現在中青年身上,且患者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對於具備家族史或高危險因素的病人來說,年齡已不是他們抵禦高血壓的法寶了。【遠離病榻】如何防治高血壓?請保持平和、豁達的心態和規律、有序的作息;睡眠充足;注意飲食的清淡(比如,每天攝鹽量應低於5公克;勿過多食用肉類和攝取油脂;保持飲食均衡;多吃含纖維質高的食物);戒菸限酒;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比如,達到一定速度的步行、騎車或練習氣功、游泳等,避免過度劇烈的體力活動),最後才是訴諸藥物。同時,建議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的朋友每週測量一次血壓。(本文作者/譚健鍬)(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樂閱讀/孩子如何偷走婚姻?

樂閱讀/孩子如何偷走婚姻?

婚姻必須繁衍後代的時代已經結束,只要採取負責的做法和奉獻的精神,我們可以選擇生孩子但不結婚,這個選擇被很多社群所接受。相反地,我們也可以結婚但不生小孩。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記錄,全美約有1億500萬家戶,其中僅5500百萬戶由已婚夫妻組成,只有2500百萬戶是有子女的小家庭。浪漫生命週期──戀愛、結婚、性交和生子,不再按法令或習俗循序漸進。自願成為單親媽媽的人,可能前後顛倒走完整個生命週期,可能用捐贈精子和人工受孕方式生下孩子,然後有一段激情的性關係,然後墜入愛河,然後在年紀較大時才結婚。我們不再受過去那種似乎被強迫做父母的傳統觀念束縛,認為所有婚姻應該多子多孫,此乃妻子應盡的義務。這種較開放的觀念,肯定解放我們,使我們在婚姻中更滿足。由於女權運動、避孕方法進步及女性身分的進展,無子或少子不再被社會判死刑,更有甚之,在選擇性親職的時代,我們對這些決定多少有一些自主權。奇怪的是,儘管生孩子的必要性已消退,對很多人來說,生兒育女現在卻感覺是唯一必須結婚和維繫婚姻的理由,因為親職是我們唯一無法誠實想像能獨力輕鬆為之的事情。克里斯是一位熟人,知道我對丈夫未經刪節、原汁原味的婚姻觀有興趣。基於這個精神,他告訴我他參加一個由十一名丈夫組成、「只限男生」的週末滑雪旅行團。那天深夜,他們聊起婚姻,不尋常地說出肺腑之言。他的團友是憂鬱但忠誠的丈夫,其中一人問,如果沒有小孩,這團有多少人仍會維持婚姻,只有兩人說會。近期研究推斷,雖然孩子是很多人結婚的理由,但也可能使婚姻不幸福,甚至將夫妻推往離婚一途。這是以育兒為中心的婚姻弔詭之處,親職既是激勵婚姻的動力,也是它表面上的崩垮原因。插句題外話,我不確定關於離婚、幸福和親職的研究,是否衡量了相干的感情因素。我認為孩子為人生和婚姻帶來某種比幸福更安慰、充實的感覺,你願意為之犧牲性命,在紛擾世界中那是唯一不變的存在,像是一種私人宗教,賦予你心碎和復原的能力。孩子並非總是令我們更快樂,但在我的經驗裡,他們使我們更有活力,依我之見,感覺更有活力勝過感覺更快樂。(本文作者/潘蜜拉.海格)(摘自/半幸福婚姻/天下雜誌出版)

女性要愛自己 子宮頸抹片應定期做

女性要愛自己 子宮頸抹片應定期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女性不去做抹片檢查的迷思一大籮筐!例如:有不少女性認為子宮頸抹片檢查會很尷尬,等候時間久、工作忙、檢查地點太遠、會痛、害怕面對報告等,都是不想做抹片檢查的理由;甚至還會以為未滿30歲、還沒結婚生小孩、很久沒有性生活、年紀大、只有固定單一性伴侶、子宮已經拿掉等原因而不用做。其實只要有過性行為的女性,就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因為子宮頸癌發生是緩慢進行,現在沒有,難保將來不會出現。尤其是當初子宮切除者,強烈建議要定期做抹片檢查,目前實施每年免費抹片政策是針對30歲以上的女性,但未滿30歲又已有性經驗的女性仍然可以以自費或健保方式來執行,每年一次,連續三年如果都正常,則可以每三年一次。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提醒:「子宮頸癌是少數能早期篩檢的癌症,透過抹片檢查,便能檢測出子宮頸上皮細胞是否發生病變,年輕女性若有過性行為,即使未滿30歲,也應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及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接種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子宮頸癌的治癒率是很高的。 

高中生角膜塑型片用自來水沖洗 戴上後失明!

高中生角膜塑型片用自來水沖洗 戴上後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晚上戴,白天就可以不用戴眼鏡,你有聽一種可以矯正視力的「角膜塑型片」嗎?台北市出現了一名十七歲的男高中生,配戴角膜塑型片長達一年之久,但有一天偷懶,沒有使用專用的清潔液清潔,卻用一般自來水沖洗,沒想到這一個偷懶的動作,讓他的角膜嚴重潰爛,達到了失明的慘況,所幸進行角膜移植後,才讓他眼睛恢復視力!隱眼、角膜塑型片 清潔不當戴上恐失明你也時常偷懶,隱形眼鏡不用專用清潔液沖洗,而用自來水隨意清潔嗎?內湖三總眼科主任呂大文就說,如果隱形眼鏡或是角膜塑型片利用自來水沖洗,眼睛很有可能會遭到阿米巴原蟲感染,一感染之後,角膜白斑化,就很可能失明。另外,這種角膜塑型片,也不是都適合每一個人配戴,台北市衛生局就指出,太大的大人戴了沒用,太小的小孩帶了可能會有危險。醫師解釋,這種角膜塑型片是藉由晚間配戴之後,壓平眼球中央角膜,達到控制度數的效果,但是角膜有受損的人,也不適合戴。對此,醫生強調,角膜塑型片,不是治療近視的正規方法,如果使用不當,甚至會導致失明,提醒民眾多加注意。

醫訊/每日5蔬果~降低罹癌風險

醫訊/每日5蔬果~降低罹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93至97年「國人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蔬果與奶類的每日攝取次數/份數都不及飲食指南建議份數,其中僅有20.7%的國人之蔬果攝取總次數\份數達建議量的5份。研究發現,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除可平衡體內酸鹼值外,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腸道中益菌生長、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可預防腦血管疾病;近年來科學家更發現,蔬果中的植化素具有抗癌效果,可降低癌症發生的機會,天天攝取適當蔬果的份量,可促進身體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蔬果攝取不足是罹患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許多先進國家的國人健康飲食指引,都鼓勵民眾能吃到足量蔬果,並以吃新鮮蔬果為目標。(國健局官網)對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健康教育中心特規劃衛教講座:「每日5蔬果~降低罹癌風險」,由該單位孫萍營養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每日5蔬果~降低罹癌風險時間:102年7月24日(三)下午14:00~15:0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台北常德街1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1東第7講堂洽詢:02- 2312 3456轉62114

扯!北京羊肉串攤販拿吃老鼠藥死老鼠肉代替烤來賣

扯!北京羊肉串攤販拿吃老鼠藥死老鼠肉代替烤來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台灣食安危機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刻,許多民眾都在關注,哪些廠商加了哪一些化學添加物,可以使冰淇淋完全不溶化,或是可以使食物完全凍齡,放整年不壞,但是,放眼看看中國的黑心食品,可能台灣的食安危機,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免驚免驚!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北京一名男子吃完烤羊肉串之後,出現腹絞痛,且身體出現血斑症狀,研判是攤販利用吃過老鼠藥的老鼠代替羊肉而導致!男子間接吃下老鼠藥 身上血斑跟A4一樣大!吃過老鼠藥的死老鼠,竟然被拿來當作羊肉偽裝,讓中國一名二十多歲的男子,吃了立即腹絞痛,且身體出現跟一張A4紙張大小一樣的血斑,嚇得男子趕快就醫。而這名男子到當地醫院之後,醫生進行抽血,竟發現血液中竟含有大量的老鼠藥原料「溴敵隆」。而當地醫師則研判,可能是王男食用的羊肉串用了來路不明的鼠肉代替,這些老鼠可能是被老鼠藥毒死的,因此王男等於間接吃下了老鼠藥。此件事件,也為中國黑心食品再添一樁扯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