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食安衛生問卷 37位早餐業者沒人滿分

食安衛生問卷 37位早餐業者沒人滿分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現在越來越多家長礙於工作忙碌,無法親自幫小孩準備早餐,有的甚至拿50、100元叫小孩自己到早餐店買早餐吃,不少業者也看準這塊早餐市場,租下店面或是以發財車賣各式餐點,讓小孩子不用擔心早餐問題。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近日舉辦「102年度早餐店衛生自主管理輔導計劃」衛生講習,進行食品安全衛生認知問前測問卷,發現到場參與的37位業者,15題的是非題竟無人全對。由於去年首次針對150家早餐業者進行輔導及講習課程,輔導前抽驗產品不合格率為40.7%,兩次輔導後不合格率下降至4.1%,主要是業者容易忽略衛生環境的小細節,像「冷凍食品之中心溫度應保持在攝氏-18度以下;冷藏食品之中心溫度應保持在攝氏7度以下」,儲藏溫度如果差一度,食材就容易變質,食用後也增加感染風險。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為了加強早餐業者自主管理,提供安心早餐給消費者,期盼今年能有160家業者供同加入「102年度早餐店衛生自主管理輔導計劃」,共同維護民眾食品安全。

避免狂犬病 盡量別接觸野生動物

避免狂犬病 盡量別接觸野生動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前傳出有國內學者自死亡的野生動物發現疑似狂犬病病毒事件,經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於7月16日邀集相關單位與學者專家進行討論,確認自南投縣魚池鄉、鹿谷鄉及雲林縣古坑鄉拾獲的3隻鼬獾感染狂犬病。台灣近五十年 無人類染狂犬病本土病例疾管局表示,國內已有50年未曾發生人類狂犬病本土病例,已針對相關接觸者進行調查,包括撿拾民眾、獸醫師與照護員等,依其暴露狀況建議接種狂犬疫苗,並將持續針對風險地區進行人類疫情監測。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指出,為因應國內發生野生動物罹患狂犬病的事件,降低人類感染狂犬病的風險,呼籲民眾應注意幾點事項:一、避免接觸或豢養來源不明的野生動物;遇罹病野生動物,勿以手觸碰及撿拾。二、於國內動物狂犬病發生的三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狗或野貓抓咬傷,或皮膚傷口、黏膜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建議立即就醫並自費接種疫苗。三、於國內動物狂犬病發生的三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如有家犬或家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應立即向當地鄉鎮市公所及衛生單位通報,建議飼主自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四、遭受國內家貓或家犬抓咬傷,感染狂犬病的風險極低,惟家中飼養的犬、貓務必定期接受動物狂犬病疫苗接種。衛生局提醒,如民眾不慎遭動物抓咬傷,應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就醫,由醫師評估並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置,以降低感染風險。

想遠離COPD 先戒菸吧!

想遠離COPD 先戒菸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70歲的老伯伯是個老菸槍,因為呼吸困難而至醫院求診,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嘉宏診療,安排肺功能和胸部X光檢查,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併肺炎,經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及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得以改善。孫嘉宏並建議施打流感疫苗,好在整個病情在冬天從未發作。孫嘉宏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英文名稱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可以簡單分為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大部分病人都有長期抽菸病史,好發於老年人、男性、反覆肺炎及有慢性疾病的病患,由於感冒或空氣污染等刺激引起急性發作。孫嘉宏說,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戒菸。另外還可以接種流感疫苗,避免因為感染而引起急性發作。至於治療方法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和類固醇藥物,若合併有肺部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更嚴重則須要長期氧氣治療或進行手術,甚至長期依賴呼吸器治療和肺部復健。由於颱風季節天氣變化,冷熱不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時常因此而急性發作,因此日常保養更加重要。他強調,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個可預防和可治療的疾病,經由戒菸和定期追蹤治療,可以減緩疾病的惡化進展,降低醫療支出,更可以進一步改善病人生活品質。孫嘉宏呼籲,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之病患,宜定期接種流感疫苗。

東南亞登革熱疫情燒 前往旅遊多注意

東南亞登革熱疫情燒 前往旅遊多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疾管局國際疫情監測資料,東南亞國家今年登革熱疫情高於往年,其中泰國、新加坡疫情為近幾年來最嚴重。泰國目前累計通報67,889例;新加坡累計通報12,382例登革熱,約為去年同期的6倍。國內目前共有107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亦創十年同時期最高。東南亞為國人旅遊熱門地點,且為我國歷年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主要國家,疾病管制局將東南亞納入旅遊疫情建議為第一級:注意(Watch)範圍,提醒國人前往東南亞登革熱流行地區應採取相關防蚊措施,以免感染。彰化縣衛生局呼籲,計畫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探親、旅遊或工作的民眾,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防蚊劑。此外,多數感染登革病毒個案雖無症狀,但仍可能藉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染給他人,提醒返國民眾仍應落實居家戶內外病媒蚊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外,亦可保護同住親人及朋友們的健康。

一到洗澡時間 孩子就哭鬧不休?

一到洗澡時間 孩子就哭鬧不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不要洗澡,我不要洗澡…對一些孩子來説,洗澡簡直就是一種受罪。想讓孩子不排斥洗澡,就先要讓孩子「喜歡」這件事情。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阿鎧老師)表示,孩子七個月大以前,因為肢體動作和表達能力皆還沒成熟,所以爸媽在幫孩子洗澡時通常會小心翼翼,備受呵護,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排斥洗澡。但當孩子慢慢長大,從原本只要舒服的躺著洗澡,到學會坐著、站著,甚至到自己洗這段期間,洗澡漸漸不有趣了,變成一種儀式性行為,只是一項每天都要做的例行公事,很常見到的畫面是,當孩子玩得正開心時,突然被叫去洗澡,久而久之,孩子就漸漸不喜歡洗澡了。阿鎧老師說,他要大家試想:為什麼我們會對一件事情有執行的動力?最重要的是因素就是「樂趣」,也就是要先喜歡做,才能持續一直做,所以,想讓孩子不排斥洗澡,就先要讓孩子喜歡洗澡這件事情。比如家長在幫孩子洗澡時,可以讓孩子在水中玩遊戲,比如:可以發出聲音的可愛動物游泳玩具等,或者是讓孩子自己挑選今天想要用的毛巾、沐浴乳等用品,增加孩子對洗澡的期待,這樣一來,孩子才會覺得洗澡是一件快樂又有趣的事情。其實,洗澡除了幫或協助孩子清洗身體外,也是一個很好親子共處的時光,藉著爸媽的手在孩子身上輕柔的觸摸,或者分享彼此心中的點滴,阿鎧老師說,家長們應把握這段時光,讓孩子與你之間的身體及心靈更加親密,這樣一來,孩子洗澡的頭痛問題,就能變成溫馨的親子同樂時光喔!想知道更多有關親子教育的問題嗎?歡迎報名「阿鎧老師~彈珠超人專注力夏令營」 http://sun324.smartweb.tw/index.php?module=course&mn=1&f=register&id=18

樂閱讀/睡前10分鐘!就寢前的輕按摩

樂閱讀/睡前10分鐘!就寢前的輕按摩

身體疲勞、氣血積滯的話,連入睡都很困難。如果無法熟睡就是多累積了一天的疲勞,早上起來也不會覺得輕鬆,那麼累積疲勞就成了惡性循環。就寢前只要按壓幾個重要的部位,就能在恢復疲勞和健康管理上發揮效果。想讓自己有良好睡眠品質,以下列穴點為重心揉按,可紓解一天的疲勞並幫助入睡,如此就可感受到沉重無力的身體變舒服了。消除堆積在臉上的疲勞感1)百會• 位置/頭頂正中央。• 刺激方法及效果/以中指按壓使能量湧出。2)頰車• 位置/耳垂正下方,下顎骨後方邊緣。• 刺激方法及效果/以食指按壓可消除下巴與臉部的疲勞。3)太陽• 位置/眉尾與眼尾兩端中間點再稍微往外之凹陷處。• 刺激方法及效果/用拇指或食指輕輕按壓以消除眼部疲勞。4)印堂• 位置/兩眉之正中間。• 刺激方法與效果/用拇指輕輕按壓以清醒沉重的腦袋。5)風池• 位置/位於後頸部,後腦勺下方頸窩兩側,由頸窩往外約2個拇指的左右即是。• 刺激方法及效果/以食指大力按壓以消除壓力。(本文作者/金昭亨)(摘自/每日30分鐘經絡按摩/凱特文化出版)

樂閱讀/你有述情障礙嗎?

樂閱讀/你有述情障礙嗎?

「述情障礙」(Alexythymia)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精神治療家彼得‧希弗紐斯(Peter Sifneos)博士使用,試圖描述極大比例深受各種與壓力相關疾病之苦的患者共同的問題。從這個詞的希臘字根,我們發現,alexy的意思是「無語」,thymia的意思是「對情緒」。這是個相當危險的狀態。如果我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便與自身的內部的狀態失去聯繫,一直到細微的低語轉變成我們體內和身邊的痛苦尖叫。述情障礙的程度越嚴重,我們便越失去平衡,直到我們意識到有些事不大對勁為止。出於這個原因,述情障礙幾乎被視為每一個與壓力相關疾病的危險前兆。此外,當我們與自己失去聯繫,我們更容易在遭受壓力時感到抑鬱,或在擔心時感到焦慮,同時從只有一點不平衡升級,失控成重大危機。我們失去平衡後,更容易在別人的生活中,掀起一連串的問題,而且很可能會影響到後代子孫也重複這樣的模式。對於很多人來說,第一次得知述情障礙的概念,宛如敲響了一記激烈的警鐘。他們會立即在自己的生活中辨認出一些人符合這個描述,他們也常常默默在懷疑自己:「這是在說我嗎?」述情障礙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性疾病,最常由與自己的感覺失聯的父母傳給孩子。它可能從我們童年時期發展出來的,比方說,小時候你去找爸爸說:我們現在肚子餓了。而他卻否定我們的經驗說,「你不可能餓了!你剛吃了一個三明治!」或者當我們感覺冷了,去找媽媽的時候,她回應我們,「你不可能會冷,寶貝。這裡有26.7度,而且你還穿了毛衣。」當我們的權威人物習慣性地忽視或否定我們自己深刻感覺的經驗,當他們缺乏耐心、技巧或關注,去幫助我們弄清楚到底怎麼回事時,他們就已經置我們於述情障礙的危險中了。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得越早,我們會開始越忽略自己的情緒,混淆我們的需求,不信任我們對自己深刻的體驗所做的詮釋;這也同時阻礙我們發展自我平衡能力的技巧,而這些技巧對於知道自身感受和描述自我真實是必要的。雖然我們肉體可能成熟了,並且承擔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中「成熟」的成年人的地位,但除非我們療癒自己這方面的問題,否則我們很容易與心中的感受分離,失去與別人的聯繫,並在不知不覺間,把這種情況傳給我們自己的孩子,讓我們生活在不穩定、不平衡的情況中。雖然在許多情況下,人們會看不順眼別人「親暱」的行為表達,但有相當確鑿的證據表明,與自己情緒失去聯繫的人,其實情感特別脆弱,在面對壓力大的轉變時,風險特別高。不管我們跟自己的情緒如何脫節,我們溫暖、感受豐富的身體,會繼續深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繼續泵出療癒或傷害我們的生化物質,同時繼續大聲而清楚地廣播我們強烈的感受和需求,縱使我們選擇忽略它們。(本文作者/喬爾.勒費博士、米雪.勒費)(摘自/平衡生活:讓你的生活少費一點力/新星球出版)

樂閱讀/認真刷牙就不會有蛀牙?

樂閱讀/認真刷牙就不會有蛀牙?

很多病患問我:「明明很認真刷牙了,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其實,並不是只靠刷牙就可以預防蛀牙。蛀牙指的是引起蛀牙的細菌在適當的酸性環境下,有充足的時間使牙齒脫鈣並蛀蝕,所以牙齒清潔與否、細菌滋生、口內酸鹼值與時間長短都是造成蛀牙的因子!以下是容易造成蛀牙的狀況:1)有喝飲料、吃零食的習慣/甜食及汽水、果汁等高酸性飲料會對牙齒直接造成酸化,且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不僅嚴重影響腸胃,逆流到口腔的胃酸更是造成牙齒蛀牙的原因。2)喝水方式不正確/現代人有兩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第一個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第二個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3)吃太多慢性過敏原/身體過敏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反應,通常會侵襲身體最弱的部分。每個人的過敏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是皮膚癢、關節痛,有些可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久了習慣之後,許多人就不以為意了,殊不知發炎久了,往往會形成嚴重的病灶,而且可能影響全身健康。4)父母親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蛀牙是傳染病。研究指出,蛀牙細菌主要是從一個人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傳染過來的,可見刷不刷牙跟有沒有蛀牙細菌是兩回事。如果小時候主要是由父母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父母親口中來的;如果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爺爺奶奶口中傳染來的;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保母,當然也可能是小寶寶未來一輩子蛀牙細菌的傳染來源!我常常跟病人說,要預防小朋友蛀牙,最重要的是父母親口中不要有蛀牙,父母親嘴巴裡面蛀牙細菌比較少,小朋友蛀牙的機會自然也少。所以,到牙科檢查牙齒絕對是全家人都必須一起參與的保健工作,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才能讓蛀牙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5)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食道逆流/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差,腸胃負擔加重,常常造成胃食道逆流,即使睡前認真刷牙,但躺在床上後,逆流的胃酸等於讓口腔整晚不定時的泡在pH4以下的高酸性之中,不僅造成牙齒嚴重的酸蝕,也大大提高了蛀牙的機會。(本文作者/趙哲暘)(摘自/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時報出版)

寶寶「一肚子氣」 醫:和飲食可能有關

寶寶「一肚子氣」 醫:和飲食可能有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肚子看起來總是鼓鼓的、拍起來還有「咚咚咚」的聲音,特別是吃完東西後更是鼓得像西瓜,難道身體出了什麼問題?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寶寶腸胃道發育尚未成熟所造成脹氣的狀況,除了會使寶寶不舒服,還會伴隨打嗝及排氣的情況。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且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會漸漸變平坦,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同時也建議可以選擇低乳糖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臨床上也證實低於2g/L的乳糖含量可避免乳糖敏感所造成脹氣或腹部不適的問題。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朱世明指出,新生兒的胃腸發育、消化功能都還不成熟,不僅各段腸道蠕動不協調,也因腸道未能產生足夠的酵素來幫助食物分解,比成人更容易產生脹氣狀況,超過八成的寶寶都曾發生過脹氣問題,且可能合併腸絞痛出現。一般來說,0至6個月較會有脹氣的狀況,但隨著寶寶的成長,腸胃道功能發展較成熟後狀況也會漸趨穩定。寶寶易脹氣 跟「飲食」有很大的關聯朱世明表示,會造成寶寶脹氣與飲食也有很大的關聯,因此在嬰兒的飲食上可以母乳來降低對寶寶的腸胃道刺激,除了可避免脹氣之外,也可避免像是腸絞痛問題的發生。但對於無法哺育母乳的媽媽們,則建議應該要注意牛奶中牛奶蛋白分子和乳糖的含量,給寶寶更溫和無負擔的營養。臨床上遇到寶寶脹氣時,也常伴隨溢吐奶或其他腸胃不耐的狀況,這都可能是因牛奶蛋白以及乳糖消化不良引起。朱世明解釋,因牛奶蛋白的分子較大,對寶寶來說較不易吸收,而乳糖則是因寶寶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使消化酵素不足,進而引起脹氣、腹瀉、溢吐奶及腹痛等症狀的因素。建議家長們可選擇水解蛋白同時兼具低乳糖的配方奶粉,以全面舒緩寶寶所有腸胃不適問題,幫助家長在寶寶的帶養上更順利。除了透過飲食的注意或更換奶粉來解決脹氣問題外,醫師也提醒家長應需注意奶嘴開口的大小,若是奶嘴開口過大會因吞進過多空氣而導致脹氣。建議家長,每次喝完奶後,都應該幫寶寶拍打嗝,且勿馬上將嬰兒平放,可讓寶寶坐起約15分鐘以利於胃中多餘的氣體排出;也可在餵奶前塗抹嬰兒油於寶寶肚子上,並順時針按摩約60圈加強寶寶的腸胃蠕動,以防脹氣。寶寶脹氣合併哭鬧、嘔吐 應先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朱醫師提醒,如果寶寶出現腹脹合併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肛門排氣排便不暢,甚至有發燒、便血,或是肚子脹鼓有繃緊感、呼吸急促等狀況,甚至在腹部能摸到類似腫塊的東西,這些現像都可能引起疾病,家長應立刻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醫訊/如何飲食才健康

醫訊/如何飲食才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病從口入,飲食錯誤容易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健康要靠自我,從飲食開始改變身體及體質,進而使身體健康。緣起於此,人間福報(社)特舉辦「2013春夏保健 健康樂活講座」,此次主題為「食物可以改變健康的力量」,將邀請健康飲食輔導機構「廖叔叔健康屋」健康教學中心負責人廖建民主講。內容為:食物好壞因人而異、食物為何變成致癌物、了解個人體質才能吃出健康。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前50名報到者送禮品。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2013春夏保健 健康樂活講座時間:102年7月20日(六)上午10:00~11:30地點:台北信義區松隆路327號13樓;近台鐵松山站南出口與捷運藍線後山埤站出口1洽詢:02-8787 7828轉36 徐小姐報名:http://www.merit-times.com/edm/1020715/edm.aspx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