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節食又少日曬紙片人恐成骨鬆高危險群

節食又少日曬紙片人恐成骨鬆高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什麼?減肥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美國研究發現女性節食18個月後,體重雖減少7磅,但體內的骨密度更是急遽下降,恐引起骨質疏鬆,萬芳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許惠晴也表示,體重過輕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8.5 kg/m2的民眾更要提高警覺。許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是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且台灣約有1/3的婦女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的骨折;因此建議停經後的婦女要特別留意骨鬆的問題,因荷爾蒙中的雌激素能保護骨質,停經後荷爾蒙失去作用,容易增加風險,又因骨鬆不易發現,常待老年人骨折後才會發覺,因此如果民眾發現身高有變矮的傾向且本身體重過輕者,都不能輕忽。停經婦女、骨感美人  恐增骨鬆風險骨鬆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流行骨感風,許多少男、少女紛紛節食減肥,又為了維持皮膚白皙、日曬不足且多從事靜態運動,容易使得鈣質吸收不足,骨量密度不高,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而身材瘦小的民眾,相對的,肌肉與骨骼本身的承受力就較弱,容易因為小碰撞、跌傷而引起骨折。許惠晴醫師說明,目前可藉由儀器來測量骨質密度,正常骨密度(T值)應為正值,而T值介於-1~-2.5則為骨質缺乏,應立即前往就醫,以免提高骨折風險;統計指出,引發髖部骨折者一年內致死率女性達15%,男性則高達22%,不可不慎。陽光、運動、維生素三者缺一不可  養成好骨本醫師建議,平時要多注意活性維生素D3的攝取,並適度曬太陽、保持規律運動、維持適當體重以及不抽菸、酗酒,來幫助養足骨本;鈣質和維生素D的補充可由飲食著手,多攝取奶類、優格、穀類等製品;若需食用補給品來補充時,也要遵從醫師指定劑量,確保健康。維生素D需要經過日曬,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3,日曬幫助鈣質代謝、骨質形成,因此陽光、維生素、規律運動三者皆不能少。

樂閱讀/壓力創傷會影響孩子的認知活動與情緒

樂閱讀/壓力創傷會影響孩子的認知活動與情緒

無法控制衝動、容易因為負面情緒而分心的小孩,在學校中也就更難把字母學好。事實上,一份針對幼稚園老師的調查顯示,老師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那些看不懂字母、不認識數字的小孩,而是不知道如何控制脾氣,或是吵架打鬧後無法安靜下來的孩子。一項全國調查的結果也顯示,46% 的幼稚園老師說,他們班上一半以上的孩子有不聽話的問題。1960 年代中期,美國政府的「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為了增進低收入家庭兒童的認知、社交技能,推出了「啟蒙計畫」(Head Start),但不久前一項針對參加「啟蒙計畫」的老師所進行的調查顯示,老師們發現,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學生出現與自我控制相關的嚴重負面行為,例如用腳踢同學、威脅同學,這種情形每週至少發生一次。壓力施加給前額葉皮質的影響中,有一種可以歸類為情緒或心理的影響:焦慮、各種形式的憂鬱。我認識孟妮莎以後,連續好幾月都和她保持聯繫。在這一段期間裡我看到她出現大量的情緒問題徵狀。其中一個一直困擾她的問題是自我懷疑,例如擔心體重、能不能養好小孩、前途茫茫等。例如有一晚她為了排遣孤單,一時昏了頭,於是邀請前任男友到她家,那男人本來就有問題,最後侵犯了她。她的情緒問題就像潮水來襲一樣,似乎隨時都會讓她沒頂,她也不斷的掙扎著應付。她有一天告訴我,「有時候壓力實在大到受不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對孟妮莎來說,前額葉皮質的壓力超過了負載能力,造成的結果是她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對很多青少年來說,壓力帶來的主要影響,則是控制思考的能力受到損害,這與位於前額葉皮質一組稱為「管控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的特定認知能力有關。在經濟狀況富裕的學區裡,「管控功能」已經成為最新的熱門教育名詞,孩子們常被帶去診斷、評估管控功能的狀況。但對於研究低收入兒童的科學家來說,「管控功能」之所以成為一門新的、有吸引力的學術領域,有另一個原因:「管控功能」似乎是個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縮小貧窮與中產階級兒童的成就差距。(本文作者/保羅.塔夫)(摘自/孩子如何成功?/遠流出版)

樂閱讀/室內昏暗容易導致眼疾

樂閱讀/室內昏暗容易導致眼疾

現代人儼然成了一隻隻終身窩在地洞裡、永遠不見天日的鼴鼠;討厭陽光,一天24小時不斷面對著電腦的螢幕,一面工作,一面接受著人工照明的侵蝕。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命都需要太陽,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才可能自然地成長、茁壯。然而,唯獨當今的人類,成天活在不自然的燈光下,結果當然就無法活得健康、活出自信。美國一份研究論文指出,日光燈的螢光物質容易引發老年黃斑部病變。另外一份研究報告則證實了,整天暴露在日光燈下的男性,精子的數量低於正常值。換句話說,人們之所以使用日光燈,根本只考量到經濟的效益,從未思考過它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傷害。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可能擺脫從早到晚與日光燈為伍的生活方式,拒絕不斷地接受電腦、電視、電影、智慧型手機、電視遊樂器所發射出來的人工光線,走向大自然,接受陽光的洗禮。適度的照明與不合適的光線/可是在相對昏暗的室內,我們又不能不開日光燈。所以我對中、老年人的建議是這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會逐漸衰退,對於光線的明暗適應力也會每況愈下,比較不容易感受到色彩的對比和差異。所以,年紀越大,需要的光線也越亮。假設20歲的年輕人需要的光線平均值是1,40歲中年人需要的光線平均值大約是1.8,60歲的壯年則會加倍至3.2。所以當你感覺到在室內看不清楚東西或報章文字的時候,請務必加強室內的照明,增加室內的「亮度」,譬如可以增設一盞檯燈之類的燈光。瞳孔會自然對「亮度」有所反應,這種反應是由人體的自律神經所控制。當亮度不足的時候,我們的瞳孔會自動用力打開,交感神經也會隨之緊張起來。眼睛一旦緊張,就很容易造成眼球內的房水液(aqueous humor)流動變差,導致眼壓過高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在昏暗的室內容易導致眼疾的原因。(本文作者/中川和宏)(摘自/最新的老眼回復法/橡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經驗就是我們的財富

樂閱讀/經驗就是我們的財富

當我們開始脫下那層阻撓我們跟自己的內在連結的雜亂裝甲後,我們便能放輕鬆,開始注意以及領悟到人生即將煥然一新的事實。一旦這層裝甲開始剝落,生活就會像是將全新的體驗直接注入我們的生命管線。每一天都會有新事物與直接的洞見湧出,將我們轉化成更好的存在。我們開始去注意生命中那些不斷發生的事件中所透露出的微妙信息:日光照射在桌子上的角度、我們在每個瞬間對事物的感受、我們身邊的人是如何改變與成長以及我們呼吸時所發出的聲音。於是乎人生變得越來越讓人目眩神迷,因為我們跟環繞在我們四周的所有人都成功建立起某種關係。我們不再活的像是一個為了自己的理想跟這個毫不妥協的世界對抗的孤單之人。我們是整體的一部分,而不是自栩為特立獨行的知識份子或新潮派;我們並非要強迫自己跟所有的事物產生連結,而是去感受因我們而觸發的所有體驗。當我們擺脫那些雜亂之後,這種開闊的思想以及連結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那是一種自然且確切的歸屬感。去除那個不斷讓我們分心的雜亂後,我們發現正是自己珍視的那份體驗在提供我們養分,而非過去的記憶或是對未來的期望。我們對獲取那些身外之物的興趣變低了,因為無論那些東西的價值有多高,我們都可以從生活中所得到或付出的情感上得到更大的滿足。我們現在體會到了一件事,就是一直以來大家都被訓練成認為那些身外之物比自身的體驗更加重要。當我們學到了如何珍視自己的體驗後,這種興奮的感覺超越了獲取並持有那些身外之物所能帶給你的滿足感,原本堅持要得到那些有形之物的慾望也會慢慢的消退。我還記得有個客戶,他在擺脫雜亂的過程進行到一半時對我說:「這能幫我省下一大把鈔票,因為我永遠不會再買這些爛東西了!」當我們開始注意自己的體驗,我們便開始跟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產生連結,這讓我們變得更開心。你不會看到這種連結跟你推銷或宣傳什麼產品,而且它也不能買賣,更不需要行銷。我們的體驗之中存在著一份固有的魅力,因為那就是我們本身散發出來的魅力。我們的體驗就跟我們一樣,美麗的令人吃驚;那是我們內在的財富,而且沒人可以奪走它。(本文作者/布魯克斯.帕瑪)(摘自/再見,向你的雜亂人生告別/商周出版)

樂閱讀/針灸減肥應注意的5件事

樂閱讀/針灸減肥應注意的5件事

評估自己是不是能做針灸減肥/醫師建議,有幾種人不適合做針灸減肥:久病或虛弱的人,怕痛或怕針的人,有出血傾向或流血不止的人。此外,孕婦也不宜,因為懷孕時需要營養,也不適合隨便扎針。10歲以下的小孩也不宜,因為他們會懼怕針頭,也容易好動不止,亂動會影響進針的角度與深度,當然也會影響療效,造成疼痛。尋找合格的中醫師/受過完整訓練、並領有執照的中醫師,才能不會扎錯針、造成傷害。扎錯針會造成氣胸、呼吸困難,而且愈來愈嚴重。若是扎到器官如腎臟,則會出現血尿。若是扎到肌腱或神經,則會有疼痛的感覺。此外,也要尋找熟悉針灸減肥的中醫生,經驗豐富的醫生會有更純熟的扎針手法與取穴經驗,發揮較好的療效。合理的收費與療程/一個療程通常是一個月,一個星期兩次,共10 次左右,兩、三個療程之後,通常要暫停一、兩個月,讓穴位休息。健保並不給付這種美容式醫療,因此需要自費。假如已經滿意所減下的體重,可以隨時停止,而不需要「收針」。所謂收針是指從一次5 針變為4 針、3 針、2 針、1 針,最後不需要再扎任何的針。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出,這是巧立名目要求病人回診,其實是不需要的。不要期待速減速效,避免復胖才是關鍵/針灸減肥和其他減肥方法一樣,要持續、緩慢且穩定的進行。不是特別肥胖的人,一個月瘦2~4 公斤是正常的,在減輕10%的體重之後,要休息一、兩個月,讓腦袋瓜記憶新的體重,否則體重掉得太快,大腦來不及調整和記憶,很容易又復胖。保持正常飲食或定食定量/有些中醫師建議,在針灸期間保持正常的飲食,這樣才能確定是不是由針灸所減下的體重,否則在恢復正常飲食時,會很快的復胖。「定食定量、細嚼慢嚥」則是另一個關鍵,慢慢的吃,讓血糖上揚,來得及通知腦部的飽覺中樞,才不會一直吃,等到有飽足感時已經過量。 (本文作者/黃惠如、林貞岑、 楊心怡)(摘自/代謝好,加倍瘦/天下雜誌出版)

活下去!腎細胞癌晚期患者積極用藥保命

活下去!腎細胞癌晚期患者積極用藥保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公布資料顯示,癌症是近30年來國人死因第一名,其中腎臟癌雖然不在十大癌症內,但因為早期難以發現,晚期發現後又幾乎無法治愈,被醫師們認為是不容忽視的疾病之一,且近年罹患人數有向上攀升的趨勢,病患年紀也越來越年輕。超過9成的腎臟癌為腎細胞癌!嘉義長庚醫院腫瘤內科醫師李冠德表示,腎細胞癌較常發生在飲食西化者身上,好發年紀平均約為60歲左右,以男性居多,另外像吸煙、體重過重也都有可能是因素之一,患者以都會區居民較多,以台灣來說則是北部多於南部,主要還是飲食習慣的差別。飲食西化難預妨 定期健檢最重要腎細胞癌早期病症較少,難以發現,李冠德指出,腎細胞癌若想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唯一方法就是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到了晚期時,病患就會出現血尿、腰痛等症狀,通常有病徵時,都已經是第三期,甚至第四期,要治療都為時已晚。李冠德透露,大部份腎細胞癌病患都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就跟多數癌症患者一樣,且因為現代人飲食普遍西化,吃下肚的多是高油脂食物,較難預防腎細胞癌的發生。晚期腎細胞癌有可會轉移至淋巴、骨頭、肺臟、肝臟等部位,李冠德表示,只要病患早期發現,而癌細胞又沒有擴散,一般只要開刀切除就可痊癒,除非是心臟功能較弱者才考慮採取冷凍治療。口服標靶藥物納健保 延長一年壽命若是晚期的腎細胞癌多較難治癒,李冠德指出,晚期病患過去多採取化療醫治,但效果不佳,現在的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效果就較好,但因無法根治,只能控治病情,僅適用於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的病患,可用來延長性命。李冠德說明,自從口服標靶藥物「紓癌特」開始有健保給付後,造福許多癌末病患,過去腎細胞癌晚期病患平均壽命僅一年多,透過紓癌特控制病情的效用,可延長病患壽命至兩年半左右。李冠德建議,「紓癌特」平均有效期可達一年,雖說口服標靶藥物僅能控制病情,但它可抑制基因異常現象,減緩病患的身體不適,過去口服標靶藥物每個月光藥費就要15-16萬元,現在健保給付後人人都吃得起,且只要口服就好,患者還是應積極接受治療。

醫訊/減重班

醫訊/減重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天氣逐漸炎熱, 輕薄的衣物再也遮不住冬季囤積的肥肉。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舉辦減重班,邀請專業的團隊來幫您減重,該單位獲得國健署補助,102年將持續辦理6梯次的減重班,每梯次為期6週,一週一次2小時的課程,由亞東醫院醫師、營養師專業指導以及物理治療師帶領健康減重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地點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減重班時間:102年9月24日~10月29日每周二下午18:00或19:00(2選1)地點:亞東醫院(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1樓思源廳洽詢:02-7728 1403

輪狀病毒大傳小 兄弟輪流住院達10天!

輪狀病毒大傳小 兄弟輪流住院達10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不出門真的就可以預防病毒感染嗎?台北市萬芳醫院吳文豪醫師指出,許多家長認為「不帶小孩子出門就不會遭到病毒感染」是錯誤的觀念,以傳染力高的輪狀病毒來說,診間常出現上幼稚園的哥哥姐姐在學校感染後,進一步傳染給家裡襁緥中嬰幼兒的情況,家長不得不慎。吳文豪醫師表示,上月就有感染輪狀病毒的兄弟檔,5歲的哥哥先出現嘔吐腹瀉症狀,一開始被誤以為腸胃炎,但因症狀持續,至醫院檢查時才確診感染輪狀病毒而住院,兩天後,4個月大的弟弟嚴重燒、吐、拉,一天甚至水瀉超過十次以上,兩人輪流住院長達10天。吳醫師解釋,幼稚園的孩子因年紀較大,所以輪狀病毒感染的症狀較輕微,會出現食慾不振、嘔吐、發燒及腹瀉的狀況;而家中抵抗力更弱的嬰幼兒,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臨床上就曾出現一天腹瀉二十幾次的小寶寶,最後造成急性脫水、體內電解質失衡,出現雙眼上吊、口吐白沫的症狀。玩具、門把、桌面等地方都是最常窩藏輪狀病毒的地方近期幼稚園、托兒所陸續開學,其中,小朋友的生活作息都在封閉的空間更是病毒傳散的溫床。吳醫師說明,輪狀病毒可透過糞便與飛沫傳染,並存活在物體表面長達10天,尤其是小朋友常接觸的活動地點像是玩具、門把、桌面等地方都是最常窩藏輪狀病毒的地方,當小朋友觸摸到受汙染的物品,只要10顆病毒就會造成感染。此外,放學後輪狀病毒也跟著小朋友帶回家中,進一步感染家中嬰幼兒,造成嬰幼兒即使不出門也會感染輪狀病毒的情形。提醒家長,除了小朋友為傳染媒介外,大人接觸的環境較為複雜,雙手以及衣服都可能會有輪狀病毒蹤跡,任何方式都是病毒傳染途徑,家長可千萬不能大意!目前已有七種輪狀病毒型別正在全世界各地流行輪狀病毒已出現變異型別,家長在選擇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應注意可以保護的型別。吳文豪醫師解釋,過去常見的輪狀病毒一共有五種,分別為G1、G2、G3、G4、G9等血清型,但因輪狀病毒基因會重新組合,產生變異型別,現在已出現G8、G12兩種變異型別。從國際研究中也發現,G8、G12等型別在歐洲、美洲、澳洲等地出現大規模的感染,且由於是新變異的病毒,造成的住院率也較以往高。以G12為例,感染後的住院率可達16.2%,約6個感染G12的小朋友就有1人須住院觀察,目前嬰幼兒對新興病毒普遍沒有抗體,一旦感染情況就會更加嚴重。而這幾年在台灣也曾出現過感染G8、G12的案例,家長應多加注意。寶寶不出門仍感染 可用疫苗先預防許多家長認為把嬰幼兒留在家中,並做好居家環境整潔就可以避免輪狀病毒感染,是一種錯誤的迷思概念,提醒家長切勿存僥倖心態。預防輪狀病毒感染,建議大人與小朋友回家後都要勤洗手並換下外出衣物,同時也可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呼籲家長,在寶寶出生2個月時,可同時接種五合一疫苗與輪狀病毒疫苗,為寶寶建立免疫防線。而目前市面上已有可預防七種輪狀病毒型別的輪狀病毒疫苗,其中包含G8、G12兩種新型別,在家中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之前,即進行疫苗的預防,才能夠給家中嬰幼兒最完善的防護。

限塑政策成效不彰?環保署:誤會!

限塑政策成效不彰?環保署:誤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限塑政策實施以來,台灣民眾到底有沒有變環保呢?對此,許多媒體都指出,限塑政策實施後,成效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好,反而因為店家所提供的塑膠袋厚度太厚,讓環保的效果大打折扣,對此,環保署澄清,限塑政策實施以來,管制對象官方統計民眾塑膠袋用量減少了整整一半以上!取消塑膠袋厚度規定 是因民眾有自備購物袋習慣環保署表示,實施限塑政策以來,管制對象塑膠袋使用量由每年34.35億個減少至14.3 億個,減少20.05億個塑膠袋使用量。依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77.1%的受訪民眾在塑膠袋限用政策實施後,有減少購物用塑膠袋的使用。自備購物袋的比率方面,在量販店或超級市場的消費者有71.7%自備購物袋;在連鎖便利商店的消費者有43.4%會自備購物袋。 另外,有關研擬取消塑膠袋厚度0.06mm的原因,歷年民調顯示皆有約7成以上民眾有自備購物袋或徒手帶走購物商品習慣,因民眾自備購物袋比率提高,重複使用購得之塑膠袋比率降低,為進一步降低塑膠袋製造時之塑膠使用量,因此乃研議取消厚度規定,且民眾需用時仍需付費取得,將有助於減少塑膠袋使用個數及重量。 而有關研議麵包店、洗衣店及書店等納管,環保署指出,限塑政策的成效,管制對象是重要的因素,因此,除目前列為管制對象的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外,其他對象亦得持續檢討納管,但是一定會在與各界充分溝通,且慎密完成配套規劃後,才會公布實施。

長庚為下決心保護病人隱私 邀selina一起宣誓

長庚為下決心保護病人隱私 邀selina一起宣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提醒全院同仁,對病人隱私權尊重及病情資訊保密,彰顯醫事人員執業倫理道德,營造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良善就醫環境,林口長庚醫院舉辦「封」信子活動,邀請到藝人selina代言與張慧朗副院長及各職類醫事主管代表帶領宣誓簽署,強化醫護同仁落實維護病患隱私的決心。病人隱私重要 長庚決心捍衛 長庚醫院指出,長庚紀念醫院用專業守護病人隱私,使病人得以安心就醫,因此取風(封)信子之諧音及花語,傳達令人信賴的訊息。風信子的花語為「生命」,醫療照護產業本就與「生命」息息相關,病人須將個人資料、身體的不適、甚至於生命等隱私給醫療團隊,因此,「封、守」病人的個人資訊尤為重要。 而近年來長庚紀念醫院積極推動「封」信子活動,舉辦系列活動積極宣導,包括,系列一「保護病人隱私」LOGO、海報、標語設計;系列二,病人隱私宣誓及有獎徵答活動;系列三,病人隱私宣導闖關活動,由病人、家屬、民眾說出本院維護病人隱私的具體作為,達到參與維護病人隱私之目的;以及本次系列四,邀請藝人selina代言與帶領宣誓簽署。 長庚紀念醫院表示,在醫療決策或醫療護理處置過程中,護理人員均有維護病人隱私的義務,具有自主能力的病人,應有權決定其個人資訊被使用範圍以及告知的時機。病歷隱私保護介於法律與醫學倫理之間,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心力來維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