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樂閱讀/少子化 是機會也是隱憂

樂閱讀/少子化 是機會也是隱憂

年輕即是生命,如同早晨代表陽光。── 17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根據統計,2011 年時,全世界低於15 歲的孩童占世界總人口數的27%,但是這樣的數據背後卻隱藏了許多重要的問題與差距。事實上,目前世界上青年人口最多的區域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的國家。另外,依照人口統計學家的預測,在許多國家由於重男輕女的觀念或是根本不想生育的想法,造成女性數量減少或少子化,預估未來世界青年人口總數將會越來越少。如今,由於醫療發達造成貧窮國家生育率提高、死亡率降低,使得這些地方成為世界上最多青年人口分布的地區。而這些統計出來的數據卻也衍生出很多問題或障礙:因為這些國家為了確保未來人口正常發展,就必須投注大量的資金在國家建設、醫療設備、以及教育領域上。但是,對於這些貧窮國家而言,經濟上的困難或是政府在資金政策上的運用及分配不佳,常常造成國家即使盡力投入資金,還是依舊無法擺脫貧窮、改善整個社會問題。因此有些國家開始施行節育政策,限制家庭出生人口,希望藉由降低生育率來減輕國家的經濟負擔。即便如此,世界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並非我們想像中這麼簡單,因為無論如何,青年人口和其比例在人口發展中,依舊是關係到未來世界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知,世界青年人口集中於貧窮國家,造成的分布不均問題,比起世上任何財產資源分配不均還嚴重,因為這問題將會影響一個國家在學校或教育機構的發展,並間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經濟體系和未來的發展。(本文作者/尚.克里斯朵夫.維克多、凱薩琳.芭里妮可夫、多明尼克.富夏)(摘自/通往世界的大地圖/大是文化出版)

樂閱讀/白蘆筍完成的革命

樂閱讀/白蘆筍完成的革命

對我們這一輩的人來說,白蘆筍都是罐裝產品,幾乎與「不好吃」同義。罐頭裡的白蘆筍軟軟爛爛的,充滿罐頭味,還帶點微酸,令人不了解它的存在意義何在。當然,一定有人喜歡那種軟軟爛爛的口感吧。但大部分人應該都會無意識地覺得:「這什麼玩意兒!」立場與罐裝櫻桃相同。反正,對我來說,它就只是單純的裝飾品。在餐廳點菜,白蘆筍作為菜餚配飾端出時,我也不會夾來吃。由於這樣的緣由,我想我們這一輩在各自成長之後,都親臨過白蘆筍的革命。白蘆筍革命,指的是對非罐裝白蘆筍的驚奇感動落淚,清楚意識到「我已今非昔比」的瞬間。我忘了地點在哪了。只記得是六、七年前的義大利餐廳。朋友幫所有人合點了白蘆筍作為前菜。認為罐裝白蘆筍等於不好吃等於不懂其存在意義的我,還小雞肚腸地想「果然有這種人物啊」,隨即默默決定「愛幫人點菜的人……算了,我的那一份給別人吃好了」。我真是無知,真是蠢啊。上菜時,服務生給每個人一支煮到熟透再用奶油(Butter)略炒過的白蘆筍。數量少得可憐,本應該讓給別人的白蘆筍,結果卻被我秒殺,並且讓我大為驚駭。這是什麼東西呀?白蘆筍不都軟爛不堪嗎?然而這種帶著微甜,與奶油十分搭配的濃郁口感是怎麼回事?如果這是白蘆筍,肯定隱藏著什麼跨世代的白蘆筍陰謀吧。比如說有個白蘆筍大王之類的人物認為,若是讓太多人知道它的美味,白蘆筍會絕種,所以決定把它當成祕密。他一定是有大小眼的分別,義大利人可以知道,法國人可以知道,但是不能告訴日本人。由於這個陰謀,我們只吃得到罐裝白蘆筍。直到近年,那位大王因為世代交替或其他原因,由一位博愛寬宏的大王繼任,他認為「這麼好吃的東西,應該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於是改弦更張,讓日本也知道生鮮的白蘆筍。一定是這樣的。……呃,其實一定有更合理的原因,但是,即使沒去那家義大利餐廳,現在初春時節也都能在蔬果鋪的攤位上看到生鮮的白蘆筍了。這種光景在二十年前,真的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啊。白蘆筍的事前準備很麻煩,像是用加了醋的滾水煮過,或是浸在煮水中直到冷卻等,所以我甚少買它,幾乎都是在餐廳才吃。但有一次,一位朋友來我家,簡單兩三下就用它做成了一道菜,給了我莫大鼓勵。她沒做任何事前準備,用了極尋常的手法烹調。而她所做的白蘆筍料理,是義大利麵。先將義式培根(Pancetta)快炒,然後將在義大利麵鍋中稍微滾開的白蘆筍丟進炒鍋,最後加入煮好的義大利麵和鮮奶油,就完成了。做法十分簡單,但非常好吃。從此之後,我不再考慮繁複的準備工作,也學著買白蘆筍回來做菜。而其中水煮後用奶油快炒還是最好吃的一道。可以撒點起司,與鮮奶油的口味也很搭。就新食材來說,平常大概只能想得出這種做法,不太能活用。不過,這樣就夠好了。畢竟這時節不吃的話,又得等到明年才吃得到。另外,白蘆筍其實是隔絕陽光的蘆筍,不知大家是否都知道這個常識。我知道的時候,心裡還想:「哪有這種事!」簡直像開玩笑嘛,不曬太陽所以才變白嗎!我有幾個北海道的女性朋友,肌膚大多白皙美麗。所以我常會覺得她們是「非故意地占便宜」。大體上,這兩者應該是同樣的道理吧?綠蘆筍會不會覺得白蘆筍的白也是「非故意占便宜」呢。哎,我說笑啦。(本文作者/角田光代)(摘自/今天也謝謝招待了/遠足文化出版)

預約一口好牙 寶寶勿邊睡邊餵食

預約一口好牙 寶寶勿邊睡邊餵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牙若沒有照顧好,乳牙蛀牙嚴重時會侵蝕恆牙牙冠,可能導致恆牙長出時就有蛀牙情形。一般人在出生後8個月左右會開始生長乳齒,快慢因人而異,而2-3歲乳齒便可長齊,合計乳齒只有20顆。從上小學開始,乳齒便會開始脫落長出恆齒,大約到了10-11歲左右,乳齒都會換為恆齒,恆齒比乳齒堅固,合計恆齒只有32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護理科護理師陳雅芳說,牙齒的功能包括:咀嚼功能、輔助發音功能、協調顏面美觀、促進顎骨正常發育、恆牙生長前的「空間維持」等功能。長第一顆牙開始就要開始清潔陳雅芳指出,口腔保健是從小就應養成的習慣,想為寶寶預約一口好牙,可從幾個方面著手:盡量不要養成含著奶瓶入睡、邊餵食邊睡覺的習慣,也應避免含飯、食物停留在嘴巴中太長的時間。零食建議是在正餐完後食用,吃完之後刷牙。從寶寶長第一顆牙開始就要清潔,可用紗布或毛巾擦拭牙齒及牙齦,等臼齒長出來後,就必須使用牙刷。每天至少二次使用適量的含氟牙膏刷牙。蛀牙率較高的小朋友,建議至少每六個月到醫療院所接受高濃度專業塗氟,做可減少百分之四十至六十以上的平滑面蛀牙。定期看牙醫,從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開始,就可以每3~6月定期看牙醫。

肺炎鏈球菌好發於幼兒 2-5歲為最多

肺炎鏈球菌好發於幼兒 2-5歲為最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序入秋,即將進入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期,而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2-5歲幼童公費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接種,接種率約53%,顯示尚有一半的幼童未接種,因此,衛生局呼籲家有民國97-100年出生滿2歲尚未接種PCV13的幼童家長,請儘速完成接種,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  肺炎鏈球菌感染常造成幼兒嚴重的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症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其可透過接種疫苗加以預防,但依據我國監測資料顯示,肺炎鏈球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其中又以2-5歲為最多,感染的血清型以19A為主,也是造成疾病嚴重性及致死率較高,目前適用於幼兒接種的疫苗僅有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含括19A血清型。由於PCV13是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家中幼兒如逢其他常規疫苗的接種年齡,也可與PCV13同時接種。接種後少數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在接種2-3天內恢復;而發燒、倦怠等全身性副作用則極少發生。

辛苦!十六位熱情牙醫奔山區 只為替偏鄉民看牙

辛苦!十六位熱情牙醫奔山區 只為替偏鄉民看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台灣的許多山區偏鄉地區,醫療資源還是非常缺乏,例如,過去的台中石岡,在未有一群熱心的牙醫師,前往設立牙醫醫療站前,有多達九千多位民眾,連一個牙醫師都沒有,必須開一個小時的車程,才能到市區看牙醫。有鑑於此,台中市政府與台中牙醫公會,也將在谷關地區設立牙醫醫療站,期望偏鄉地區和平、梨山等地共好幾千位的民眾,都能夠不再為牙痛而苦惱!偏鄉地區民眾 光看牙就要開車一小時當地居民表示,自921地震後,梨山地區對外交通受阻,當地民眾要到外地就醫就得花費近6小時的車程,如果只是要看一個牙齒,還要花45分鐘的車程跑到東勢就診,雖然石崗有設置牙醫醫療站,但還是期望能就地看診。對此,臺中市大台中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蔡松柏表示,公會與衛生局考量當地居民需求,多次和公會會員及支援偏遠醫師們協商,終於達成協定,暫定每週一、二的上午及下午與六、日下午及晚上開設牙醫們診,替當地居民服務,一解牙痛之苦。十六位熱情牙醫 奔山區替民眾看牙而蔡松柏也指出,在與公會牙醫師協調的過程中,其實還滿困難的,因為要讓牙醫師們,也要開長途的車,奔波山區替民眾看牙,必須要很有熱情,幸好,石岡的牙醫醫療站成果很好,有了好典範能夠說服牙醫師,目前共有十六位醫師進駐谷關醫療站,門診已經排到了年底。而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也指出,牙醫進軍谷關,民眾除了能向牙痛說掰掰,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合作下,將能提供偏遠山區更多醫療服務,未來更希望結合谷關當地溫泉特色,規劃一套「谷關溫泉復健醫療」,讓來訪和平區旅遊的國內外遊客都能享有最完善的觀光醫療服務。

醫訊/什麼飲食防癌又減重

醫訊/什麼飲食防癌又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病從口入,飲食錯誤容易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健康要靠自我,從飲食開始改變身體及體質,進而使身體健康。因此,台大醫院總院健康教育中心特規劃「健康飲食與癌症~肥胖與癌症」講座,由林京美營養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健康飲食與癌症~肥胖與癌症時間:102年9月26日(四)下午14:00~15:0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台北中正區常德街1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1東第7講堂洽詢:02- 2312 3456轉62114

醫訊/大自然郊外踏青健走運動

醫訊/大自然郊外踏青健走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會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的賀爾蒙,使身體獲得舒適與愉快的感覺,提高對疼痛的忍受力;規律的運動與正確呼吸方式,也可以紓緩緊張壓力,保持體態、促進心肺功能、幫助睡眠品質、增進免疫力等好處。緣此,法青會(D.D.Y.P.)特舉辦大自然郊外踏青健走運動,邀請大家來到郊外接觸大自然,享受清新空氣與單純健走的感覺。路線為台北北投貴子坑親山步道,行前會做簡單的柔軟放鬆有氧體操運動。活動對象:年齡:16~35歲。活動請聽工作人員的指示,未經同意請勿私自離隊,請勿踩踏農作物,或任意摘取水果、隨時注意環境乾淨,果皮紙屑自行攜帶下山。小心火苗,保護山林安全,防止森林火災。請自備個人物品(如飲食、水、雨具、寬鬆衣物、毛巾、慣用醫藥、帽子、防滑鞋、防滑拐杖、自行投保、健保卡)。線上報名活動詳見:http://ddyp.ddm.org.tw/index.php?cmsid=27&event_id=55#.Uja8nNKBnmR,報名資料完整方受理,名額有限,額滿截止。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貴子坑親山步道時間:102年9月28日(六)上午12:30~下午17:30(12:30集合)地點:台北捷運紅線復興崗站集合洽詢: 02-8978 2081轉3009

爆肝不是「熬夜」的錯 「熬夜」是無辜的!

爆肝不是「熬夜」的錯 「熬夜」是無辜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喔!天啊,我又要爆肝了,連續好幾天熬夜趕案子,趕都趕不完。相信這是許多上班族的爆肝心聲,但是,熬夜真的會傷肝嗎?其實,熬夜與肝臟病不完全相關,若民眾把肝功能不好或肝炎歸咎在長期熬夜上,那可就大錯特錯!熬夜等於肝不好?大錯特錯!預防醫學陳皇光醫師指出,就現代醫學的觀點,肝臟24小時都在執行消化、解毒及排除廢物的工作,並不只有特定在半夜運作。長期勞累或熬夜並不會直接影響肝臟功能,將肝功能不好歸因為過度疲憊或熬夜工作是倒因為果的錯誤觀念。一般常見的肝炎,主要原因可分為4種,酗酒、肥胖、藥物 (止痛藥、降膽固醇藥物、抗結核藥物等)、病毒 (B、C型肝炎)。他解釋,若是GOT、GPT值異常的話,代表當時肝臟有發炎現象,但不能完全歸諸於熬夜、工作勞累、壓力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只做肝功能抽血檢查,並無法得知是否有B或C肝帶原、肝硬化及癌症等狀況。檢查肝好不好 只需做GOT、GPT檢測?而肝炎的病因中,危害最大的是B、C型肝炎帶原,根據健保局統計,肝癌患者有八成以上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無B型肝炎帶原之肝癌患者,一半以上則有C型肝炎感染者,也就是說台灣的肝癌患者九成與B、C 型肝炎有關,自然演變成所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對此,陳皇光建議初次健康檢查,一定要檢查肝炎病毒指標,若沒有B 、C 型肝炎帶原,又沒有酗酒、肥胖及服藥問題,原則上肝臟幾乎不太可能出現大問題。若想預防肝癌上身,應該先作B 、C 型肝炎的篩檢,了解自己是否有帶原,若沒有B 型肝炎抗體者,應考慮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以避免被傳染。若為40歲以上的慢性肝炎帶原者、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病史等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甲種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以便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培養孩子午睡習慣 有助提升學習力

培養孩子午睡習慣 有助提升學習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的小孩子有睡午覺的習慣嗎?如果有的話,那孩子可能在無形之中,學習力會比其他沒睡午覺習慣的孩童來的好!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幼童如有午睡習慣,學習能力將會比沒有午睡習慣的幼童多出百分之十。幼童午睡 能提升學習力且效果持久根據美國麻州大學安模斯特分校對四十名三到五歲的幼童進行實驗,發現,這些幼童在午餐後午睡一個小時,有助提升學習力,效果甚至能夠維持兩天以上。而為何幼童有午睡習慣有助提升學習力?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對孩童進行午睡睡眠研究,發現午睡時,他們連結學習與整合新資訊的腦部區域會更為活耀。

豆漿能補鈣?國小師竟以為能取代牛奶補鈣

豆漿能補鈣?國小師竟以為能取代牛奶補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喝豆漿能夠補鈣,只因為閩南語「豆奶」裏頭有一個奶字?!根據董氏基金會做的調查指出,發現許多國小的老師,或是職員,尤其年紀大的老師會認為,豆漿的閩南語裡有個奶字,就能夠取代牛奶,替學童補鈣,簡直錯很大!豆漿閩南語有奶字 不代表可取代牛奶!董氏基金會一年內問卷調查全台50所國小1萬2851位一到四年級小學生,探究學童乳品及飲料攝取習慣,這次調查看到8成8學童有喝牛奶的習慣,雖然喝牛奶的小學生比以前多,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在校園衛教活動中,不時發現家長、老師、校園午餐秘書人員、老師等,以為豆漿(閩南語為豆奶)、米漿(閩南語為米奶),都有「奶」可以補鈣,年紀大愈是如此,如果餐費預算有限,會直接以豆漿、米漿取代牛奶。別再誤會豆漿能補鈣!而成長中的孩子可以每天喝2份奶,做為鈣質來源,如果常喝含糖飲品,鈣質又吃不夠,容易太胖或太瘦、長不高,增加蛀牙、骨折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率,加拿大和美國研究也發現,常吃高油糖鹽飲食,易導致體內鈣質流失,並阻礙身體對鈣的吸收率,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 雖然只有4%的小朋友平日喝豆漿或米漿,許惠玉提醒,這兩種飲料的鈣質含量遠遠不如傳統的板豆腐,也不如盒裝豆漿,家長別再誤會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