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首支「藥品防偽App」 讓你遠離「藥」命危機

首支「藥品防偽App」 讓你遠離「藥」命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925是用藥安全日,為了保護民眾免於掉入偽藥圈套,打擊不法藥物行動聯盟趁勢推出台灣首支「藥品防偽App」,只要簡單的步驟就能隨時確認藥品真偽(第一階段主要針對勃起功能障礙藥物),避免吃入假藥、危害身體健康。偽藥陷阱隨處可見 成分、療效均不明恐傷身 根據食藥署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9年4月至100年8月間,共查獲2208件偽藥案件,年破千件,平均每天就高達4起,其中又以暢銷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藥物,為不肖業者偽造的目標;社團法人台灣打擊不法藥物聯盟針對民眾用藥安全進行調查,發現7成的民眾害怕買到假藥,但卻有6成的人購藥時沒有落實防偽動作,甚至4成男性曾在網路上點選偽藥廣告,偽藥陷阱隨處可見,不可不防。打擊不法藥物行動聯盟李炳鈺理事長表示,偽藥的製程不公開且無主管機關審核把關,成分來源更是不明、療效也未經證實,民眾若使用無疑是為健康埋下未爆彈;同樣是「假貨」,購入假名牌只是浪費金錢,但吃到假藥,不只花錢,輕則無療效、重則傷肝、腎,甚至會要人命,相當危險。「真、防、偽、辨、原」五字訣 +藥品防偽App 共同打擊偽藥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購藥、用藥安全,除了熟記打擊偽藥五步驟外:「真」藥外觀、「防」偽標籤、「偽」藥外觀、「辨」識重點、「原」廠資訊,更可利用「藥品防偽App」,幫助民眾遠離買到偽藥的機會;民眾只要下載此款App,就能透過掃描條碼、輸入序號方式來確認藥品真偽,幫自己的用藥安全初步把關,目前第一階段開放勃起功能障礙藥物查詢,後續將納入更多的藥品,App讓辨認偽藥的方式更智慧、更便民。打擊不法藥物行動聯盟李建瑩祕書長也說明,市面上藥品種類眾多,各藥廠建立的防偽機制也不盡相同,此次我們率先打造「行動防偽」機制,目前可有效確認大宗偽藥目標—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威而鋼」的真偽,未來希望藥界同業能共同響應,將更多藥品資訊納入App,建置更完整的偽藥防護網,提升全民的用藥環境安全。

國民年金繳費率跌破5成 衛福部予回應

國民年金繳費率跌破5成 衛福部予回應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報載國民年金繳費率今年首度跌破5成一事,衛福部給予回應說明。衛福部表示,由於國民年金被保險人主要以未就業與經濟弱勢者居多,依國民年金法規定被保險人之保險費10年內皆可補繳,且國保被保險人繳費率因受開單繳費期限(1個月)與10年補繳期間之影響,通常被保險人第1年的繳費率會比較低,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補繳,收繳率會明顯提升。國民年金保險收入仍大於支出另報載有關國民年金被保險人繳費率低造成虧損一事,衛福部澄清,自97年10月國保開辦迄今,被保險人保險費之累計收繳率均維持57%以上,加上政府補助至少4成的保險費收入,目前國民年金每月保費收入約27億元,保險給付支出約3.9億元,所以國民年金保險收入仍大於支出,並無虧損的情形。確保民眾權益,儘速繳納保險費因國民年金採社會保險方式辦理,基於權益義務對等原則,民眾需先盡繳納保險費義務後,始能享有保險給付之權益,由於國保開辦迄今將屆5年,而補繳保費之10年期間屆滿後,民眾將無法補繳保險費,恐影響其未來領取給付之權益及老年的經濟生活保障,因此,衛生福利部再次提醒,希望有欠費之被保險人均能儘速繳納保險費。

心臟病患病族群?! 護心教學告訴你

心臟病患病族群?! 護心教學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2007年調查台灣地區5895位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民眾,發現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5倍、1.8倍及1.9倍。調查結果也顯示,BMI大於24的民眾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是BMI小於24的人的1.4倍,腰圍超標(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的民眾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是腰圍正常民眾的1.5倍,因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維持標準體重、血糖、血脂、血壓維持正常,能進一步守護心臟健康。從小習慣影響一生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指出每一個年齡層及每一族群都會罹患心臟病,而從小的生活習慣就會影響心臟病的發生。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軸特別提出預防及控制心血管疾病,並對5-17歲的小朋友提供護心訣竅,鼓勵小朋友從小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而18歲以上民眾也應該遵循護心之道,並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遠離三高及肥胖,以降低心臟病的威脅! 5-17歲-健康習慣從小培養1. 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WHO建議小孩每天應該至少有60分鐘中等到費力的身體活動。2. 定時、共餐、少零食:多陪孩子吃飯或共餐,並培養孩子定時吃三餐的習慣,避免孩子在非正餐時間食用過多零食及點心。3. 無菸家庭:在家裡創造無菸的環境,並且避免小孩暴露於2手菸。18-64歲-維持健康習慣,定期測量檢視1. 每週5次30分鐘運動: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可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身體活動包括運動、做家事、陪小孩玩及跳舞等。2. 注意鈉鹽及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攝取:過量攝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鈉鹽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因過量攝取脂肪會造成血管堵塞,鈉鹽過量攝取會造成血壓升高,應注意飲食減鹽。3. 戒菸、拒菸:戒菸並避免二手菸。4. 了解健康數值:護心從關心自己的幾個健康數值做起,應該要了解自己身體的五大密碼:BMI、血壓、血糖、血脂肪及腰圍,透過定期檢查及紀錄這些重要數值,使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65歲以上-減少熱量,漸進運動,注意身體變化1. 減少熱量攝取: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所需的熱量也會變少,除了持續保持攝取富含蔬果的飲食外,也要降低熱量的攝取,以維持健康。2. 漸進運動:從短時間的身體活動開始,並漸漸增加活動時間、頻率及強度,並在身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的活動。3. 戒菸、拒菸:長者也應該和18-64歲的族群一樣,戒菸並避免二手菸的暴露。4. 了解健康數值:隨著年齡增加,血壓、血糖及血脂的數值也有增加的傾向,長者應更加注意自己的數值,並遵循醫師的治療處方,包括用藥及生活型態改變等。

抽查農藥殘留 青椒甜椒不符規定?

抽查農藥殘留 青椒甜椒不符規定?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為維護市民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按月前往各蔬果零售業者、超市、大賣場及批發市場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情形,8月共抽驗59件產品,檢驗結果2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3.39%。本次抽驗59件生鮮蔬果中,有20件檢出殘留農藥,其中18件檢出量在「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限量範圍內,符合規定; 2件(青椒、甜椒)不符規定產品,檢出含有殘留農藥,為殺菌劑待克利和嘉寶信,針對不合格產品,因來源皆屬外縣市,已移請所轄衛生局進行查辦。衛生局表示,食品安全首重源頭把關,市面抽檢屬於末端管理,惟有落實源頭田間監測和加強產地輔導農民,在耕種時能正確使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的問題。小心農藥殘留 清洗、煮菜皆有方法減少!提醒民眾為減少攝入蔬菜可能的殘留農藥,建議清洗時,可去除外葉,先用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泥沙清除,並將根部摘除,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可有助於去除殘餘的農藥。此外,一般消費大眾亦可用烹煮、選擇當季蔬果等方法,來減低農藥的殘留;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也能幫助農藥隨蒸氣而揮散。

跑步後疼痛感久久不退?骨架不夠「正」!

跑步後疼痛感久久不退?骨架不夠「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隨著國人健康意識逐漸抬頭,各種路跑運動更是頻仍興起,但小心!若跑步過後出現肌肉疼痛感久久不退者,可能要好好檢視自己的骨架是否已經歪斜了!中醫師卓益璋表示,人體骨架歪斜、不正,會導致周邊的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所以疼痛感才會久久不退;建議民眾若有長期的肌肉疼痛感無法治癒,應該好好檢查自己是否已成為「骨架不正」一族了。骨架不正恐引起諸多毛病 不能輕忽至於哪些因素會導致骨架不正?卓益璋醫師說明,如果民眾曾經發生車禍、跌倒,或是長時間坐姿不正確,都會導致骨盆歪斜,進一步引起脊椎不正常,以及諸多的毛病;他指出,就曾有病患頻尿了逾十年都未好,經過詳細診斷後發現原來是骨架不正導致脊神經壓迫,而出現頻尿情形。脊神經不是只有和體表有關,也會影響內部臟器,如腰神經就會影響骨盆腔內的臟器,包含子宮、卵巢、膀胱、直腸等,因此若出現骨架不正、骨盆歪斜情形,應就醫診斷,確保健康。 舒緩骨盆周圍肌肉 以求達到身體平衡效果 身體更健康知名主持人Janet也說,主持旅遊外景節目近8年,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常常必須長時間的乘坐交通工具及走路,因此對於下半身的保養特別重視,也常仰賴舒壓美容來舒緩身體上長時間的勞累;剛從美國返台的她,來回二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加上美國步行的時間多,透過下半身服務的舒壓沙龍,讓她很快地放鬆舒緩、解骨除疲勞。透過專業舒壓的過程中,也能了解骨盆調整對女性身體平衡的重要性,她表示以後可以利用工作的短時間空檔來放鬆一下,不僅能讓身體狀態維持平衡,更能提升工作效率。上班族女性經常面臨下半身緊繃、腰痠背痛等身體不適,可透過骨盆肌肉伸展、下半身深層放鬆來紓解;透過伸展骨盤周圍的肌肉,解除肌肉緊張,進而達到身體平衡的效果;透過調整、讓身體回復到平衡位置,不僅可以使血液循環順暢、幫助疲勞物質排出體外,也能讓身體狀態更健康。

內視鏡手術切除食道腫瘤 傷口小、減少併發症

內視鏡手術切除食道腫瘤 傷口小、減少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年近50歲男性近期吃飯時總覺得吞嚥不順、喉嚨有異物感,以及體重減輕,前往醫院診斷,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喉嚨並無異狀、轉介到腸胃內科門診,透過胃鏡及病理切片檢查後,確診為食道癌。食道癌年輕化 不吸菸、酗酒 避免禍從口入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食道癌居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且為男性癌症死亡第6位,且食道癌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通常發生於中老年人身上,如今50歲以下病患日益增多;新竹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文科表示,早期食道癌以手術切除為主,而中、晚期食道癌則需接受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合併治療,先以放射併化療、縮小腫瘤後再進行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是以高能量的游離輻射來破壞癌細胞、防止癌細胞生長,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目前放射治療已由傳統的鈷60進展至以直線加速器為基礎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影像導引及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可以精確的腫瘤定位和保護周邊器官,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和腫瘤控制率;而化學併放射治療,是利用化療藥物強化放射治療腫瘤控制的效果。食道癌合併治療 身體最小負擔方式力抗食道癌手術治療方面,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百璽說明,傳統食道癌手術必須在胸腔及腹部分別劃開約20公分的傷口,以利手術進行食道切除及食道重建,但因傷口較大,病患術後需忍受疼痛之苦、且因疼痛也容易產生併發症。由於內視鏡器械及技術的進步,已可將傳統手術的操作方式,改為純粹使用內視鏡來完成;患者若以「胸、腹全內視鏡手術」進行食道腫瘤切除及食道重建手術,術後第10天即可順利出院,不但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且因傷口較小、不會產生劇痛、更能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產生。食道癌惡化速度快,目前治療以合併性治療為主,利用影像導引放射治療配合正子掃描的腫瘤定位,再用化療使腫瘤縮小後,以微創內視鏡手術切除腫瘤,希望能提供病人用最小負擔的方式,治療食道癌。

憂鬱≠憂鬱症 每次運動10分鐘不「憂」心

憂鬱≠憂鬱症 每次運動10分鐘不「憂」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每個人紓壓的方式各有不同、有效的程度也大異其趣,常見的甩憂鬱法除了透過心理諮詢、藥物、畫畫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和日記療法外,運動可說是最簡易、立即可行、且成效頗佳的紓壓抗鬱方式,因此董氏基金會希望透過推廣憂鬱的正確認知,讓大家隨時留意親友與自己的情緒狀況,並能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讓自己免於憂鬱困擾。運動抗憂鬱 10分鐘即有效 董氏基金會進行「全國民眾憂鬱認知與紓壓方式之相關性調查」,結果發現11.0%的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尋求進一步的專業協助,換算下來,全台約有209萬人有明顯憂鬱情緒;且調查也發現有定期運動習慣者,憂鬱情緒比例低於無此習慣者,但定期定時運動習慣者,每5人中僅有1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徐錦興教授表示,運動可改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因為運動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使人產生快樂的感覺,若是從事運動的場所為戶外活動時,環境的轉換也有助於暫時轉移注意力;且運動強度會影響快樂情緒的持續性,因此建議每次運動至少維持10分鐘以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也表示,每一個人的紓壓方式不同,找到適合和有效的紓壓方法就能幫助自己度過憂鬱低潮,且當自己或親友對情緒狀況有疑慮時,可以利用各種資源來幫助自己,如網站提供的憂鬱量表線上篩檢、或是憂鬱情緒檢測APP來檢視自己情緒狀態,若指數過高、加上憂鬱症狀持續2周以上未緩解,可再進一步尋求醫師專業評估與診斷。正確認知 憂鬱並不等於憂鬱症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說明,民眾容易將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搞混,認為有憂鬱情緒就是憂鬱症,其實憂鬱和快樂、悲傷一樣,都是正常情緒反應,只要能正常、適當、適時的紓解,就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但若是出現以下症狀,如情緒持續低落,過去感興趣事物、現在提不起勁,失眠或睡臥不起,對未來感到絕望,容易感到疲倦、甚至是出現自殺念頭時,就需特別注意。若上述症狀已持續兩個星期,且幾乎天天出現至少五種以上症狀,且對自己的生活喪失調節功能或無法處理調整自我情緒,就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需要尋求專業診斷。若是民眾平時有情緒上的困擾,其實可在家透過憂鬱量表檢測,如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台灣人憂鬱症量表和董氏憂鬱量表等,隨時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必要時立即尋求協助。

醫訊/醫學、人文、藝術的遇合~講座及工作坊

醫訊/醫學、人文、藝術的遇合~講座及工作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倫敦衛爾康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資深策展人與展示設計師來台,透過衛爾康博物館的特展案例,講授由醫學出發,結合人文與藝術的跨領域策展與設計。目前,輔大醫學院及民生學院博研所、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及醫學院寄生蟲學科特聯合規劃「醫學、人文、藝術的遇合:衛爾康博物館跨領域策展設計講座及工作坊」,由本地學者講授台灣醫學與人文兩者的交融與發展。講座期望透過衛爾康博物館策展設計的經驗傳遞,以及專業人員的相互交流,精進本地的跨領域策展設計專業,並且擴展本地醫學類博物館、相關史料館在展示設計上的廣度。參加對象:藝術、設計、博物館、醫學、其他相關系所學生、博物館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社會大眾該活動另有10月2日(二)工作坊,參加對象:藝術、設計、博物館學、醫學或相關系所學生、博物館展覽策劃與設計相關從業人員,並具備英語溝通能力者。報名即日起至9月16日17:00止。於博研所網站公告錄取名單。凡全程參加本講座課程者,核發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額滿即截止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醫學、人文、藝術的遇合:衛爾康博物館跨領域策展設計時間:102年9月30日(一)上午10:00~下午17:00講座;10月2日(三)下午13:00~下午17:00工作坊地點:台大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台北羅斯福路4段1號校總區內,近捷運科技大樓站,自復興南路後門抵達,約步行10分)及醫人博館(台北仁愛路1段1號,近捷運台大醫院站出口2)1F視聽室洽詢:0 2-2905 2157 民生學院博研所報名:http://www.museumstudies.fju.edu.tw/Wellcome%20Collection.htm

醫訊/是老化還是疾病

醫訊/是老化還是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家身邊有很多的老年人,所以總以為自己知道老化是怎麼一回事,漸漸地都習慣了些異常的言行或生活習慣的改變,因而忽略了「疾病徵兆」,反被當成了「老化」的必然現象之一。為老年人設計的醫療評估,可以讓病人和家屬,了解哪些症狀有機會借助藥物治療舒緩;哪些功能衰退,老人家的生活需要調整因應。最重要的是:盡可能找出對器官的猶存功能,傷害最小,卻仍有治療效果的藥物處方。而不是讓舊病未癒,卻因藥物的副作用或交替作用,新病又上身。因此,新北市立圖書館特舉辦「健康生活講座」,此次主題為「是老化還是疾病」,由劉建良醫師主講,劉醫師將分享門診所見,老人家說不出口的話寫出來,讓子女藉由觀察,找出最適合家中長輩健康的照顧方式。免報名自由入座,提供公務人員及教師研習時數。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是老化還是疾病時間:102年10月5日(六)下午14:00~16:30地點:板橋四維分館(新北板橋區陽明街168號)B1星空劇場洽詢:02-2252-1933

樂閱讀/植物具有淨化空氣的效果

樂閱讀/植物具有淨化空氣的效果

研究發現,植物可以有效吸收室內有毒物質!很多人在新居落成或商家開店時,都會送盆栽當作賀禮。其實盆栽的好處很多,除了能增添環境綠意,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許多植物都能有效吸收室內的有毒物質,絕對是淨化空氣的好幫手!待越久的室內環境,越需要擺放植物/有些人會有疑問,植物在晚上行呼吸作用時會與人類競爭氧氣,甚至認為在就寢時需要把植物移走,其實這樣的疑慮是多餘的,如果這項假設成立,那在山村中生活的人豈不都缺氧了?室內擺放植物的優點非常多,當空氣進入植物體內時,植物根部的共生菌可以分解裝潢材料或是家具散發出來的有毒化合物分子,進而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所以一天之中,待越久的環境越需要擺放植物。研究還發現,不同植物可以去除的有毒物質也不相同,像是波士頓腎蕨、羅比親王海棗,對於去除甲醛有很好的效果;觀音棕竹、麥門冬,去除氨有很好的效果;其他像是常春藤、白鶴芋、福祿桐等等,也都是淨化空氣很好的植物。(本文作者/陳坤燦)(摘自/新手種花100問/貝果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