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婦女癌篩顧健康 還可摸彩得好禮

婦女癌篩顧健康 還可摸彩得好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鼓勵婦女朋友踴躍接受定期癌症篩檢,花蓮縣衛生局特別在三個月前推出「篩健康、送好康」的活動,有一萬一千多人參加。這項抽獎活動昨天透過電腦亂碼篩選,有人獲得洗衣機、也有人獲得iPad等好禮。衛生局「篩健康.送好康」婦女癌症篩檢抽獎活動,自六月推出以來,獲得全縣婦女朋友廣大回嚮,許多姊妹揪團作伴至醫療院所、衛生所或透過預約乳房攝影及子宮頸抹片篩檢車至社區進行檢查,也鼓勵了害羞及平常忙碌的婦女朋友,一同出來接受這項婦女癌症的服務。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雖然第一波抽獎活動已結束,但尚未檢查的民眾仍然要利用時間接受檢查,把握機會參加十一月的第二波抽獎活動,頭獎還有液晶電視。

老翁腹痛嘔吐 檢查竟是「腸中風」

老翁腹痛嘔吐 檢查竟是「腸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聽說腦中風,但你可知道還有「腸中風」!一名70歲吳老先生,8月中旬因腳部撕裂傷至急診就醫,住院期間吃東西卻有肚子脹、腹痛、嘔吐的狀況,緊急做了腹部電腦斷層掃瞄發現腸子有阻塞的現象,醫院為他安排心臟外科進行會診。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心臟外科陳偉華主任,發現患者是罕見的「急性上腔腸繫膜動脈阻塞」,這類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因為診斷困難,且若超過12小時以上未進行正確處置患者的腸子就會變黑壞死。陳醫師立即進行血管栓塞手術,把塞住的血管打通,將病人從鬼門關前救回,且這種微創手術讓患者免受傳統的開腸剖肚方式,傷口也僅有一個針孔小洞,術後恢復快,民眾接受度高。陳偉華指出,俗稱「腸中風」的上腔腸繫膜動脈阻塞症,容易發生在50歲以上,有心血管病史的族群,若是發生突然性的嚴重腹痛就必須儘快就醫,假如延誤了,這類疾病的死亡率高達七成,千萬不可輕忽。 

高血壓患者運動挑著做 血壓不亂升

高血壓患者運動挑著做 血壓不亂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定期且規律的運動可以改善高血壓!但你知道嗎,其實剛運動完後血壓是會上升的,尤其是負重過重或劇烈運動後,血壓上升更加明顯!因此高血壓患者要特別留意運動的強度和形式,以免發生危險。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運動對血壓的影響,主要是運動時要供應肌肉足夠的血流,所以全身的血管會收縮、增加血壓,讓血流能運送到肌肉中、提供氧氣和養分,此時心臟收縮頻率與力量增加,讓血壓升高,因此運動後測量血壓,往往會看到血壓偏高的情形。運動挑著做!高血壓患者留意運動強度和形式因此,高血壓患者要特別留意運動的強度和形式,避免血壓變化程度過大,應採取適當的運動,過度強烈(走路或跑步的速度超8km/hr)或負重過重(10公斤以上)的運動都會造成血壓飆高(180-210mmHg)而容易產生危險。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的運動項目,如中等強度(心跳在110-130下,走路、跑步速度維持在2-4km/hr為佳)或低等程度的有氧運動、步行、體操、慢跑、游泳或登山等,切勿速度過快且避免衝刺情形;運動次數可維持每天運動30-50分鐘,可以分次來作,每次10分鐘1天3次,盡量不要超過50分鐘,有效改善高血壓症狀。何醫師說明,高血壓患者運動前可先暖身、且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先請醫師評估心臟、血管的情形適不適合運動,以免運動時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問題,若有不適的情形,如胸悶、頭暈、頭痛,也要立即停止並就醫。適當運動改善高血壓 並放鬆心情高血壓患者養成規律運動,可以使自律神經變得比較放鬆,血管正常舒張、通暢,長期下來對血壓會有益處。除此之外,遺傳、飲食習慣、生活壓力都是造成高血壓的因素,且早期高血壓並無特別症狀,建議可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盡早預防或治療。

守護「事業線」 才能延長妳的生命線

守護「事業線」 才能延長妳的生命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房是上帝給女性最美的禮物,自青春期開始,乳房會受到荷爾蒙的刺激而長大,隨著陪伴女人開始有月經,之後懷孕、生產、哺乳、一直到停經,乳房也會產生許多不同的生理變化。衛生福利部陳瑞玲醫師表示絕大多數的女性在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有許多程度不一的乳房疾患;例如乳房疼痛、良性的乳房腫瘤、乳頭分泌物、皮膚的溼疹潰瘍、或皮脂腺瘤等等。然而由於就醫的恐懼、資訊的缺乏、或甚至是不必要的害羞與焦慮,都增加了乳房疾患對女性的困擾。乳癌在台灣女性癌症的十大死因中一直居於首位,而改善乳癌預後最重要的工作,即是落實乳癌篩檢。專科醫師的理學檢查、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即是乳癌篩檢最重要的三大防線;目前國民健康局以乳房攝影做為推廣的主要工具。陳瑞玲醫師提醒對於45歲以上的一般女性來說,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是非常必要而且也十分值得的健康投資,並且建議乳癌的高危險族群︰乳癌家族史、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的患者、有卵巢或子宮內膜癌病史、未曾生育或未曾哺乳、第一胎生育在30歲以後、及初經早停經者,提早於40歲以上接受乳房攝影檢查。 

孩子也有生存權 微電影倡導愛與權利

孩子也有生存權 微電影倡導愛與權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父母帶著子女共赴黃泉的新聞屢見不鮮,但小孩並不是家長的財產!為了守護和呼籲外界重視兒童生存權,家扶基金會於今日舉辦《愛不走,愛不放手》微電影首映會,邀請喬喬(于卉喬)、賈靜雯、吳朋奉及于婕等一同出席,希望藉由電影的播放傳遞正面愛的力量,並為兒童生存權利發聲。何時孩子的生命成為大人手中報復的工具?又曾幾何時大人以為的愛孩子,就是用激烈的手段,帶著小孩一起成為陪葬品?根據家扶101年兒虐致死及殺子後自殺新聞報導統計顯示,受虐致死案35名、疏忽致死案27名,共計62起;其中殺子後自殺占了9案11童,而未遂者亦有11案15童;今年也已發生10起重大攜子自殺事件,受害兒童16名,並有10名小孩因而喪失生命,來不及長大!倡議微電影 家扶一小步 兒童保護的一大步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孩子無法選擇他的家庭,現在連基本的生存權也由父母決定,實在令人心痛與不捨,因此為了倡導保護兒童和兒童生存權的議題,透過家扶所協助的真實個案故事改編,將其拍攝成微電影作為社會教育和達到宣導目的,從去年開始籌畫、歷經一年的時間,很幸運能在籌備過程中獲得外界各方支持。家扶基金會自民國76年開始著力於兒童保護工作,根據近5年的統計,每100名兒童中就有3-4名遭受虐待、6-10名陷於高風險家庭中;每個月就有1名兒童受虐死亡、1名兒童被父母剝奪基本的生存權利。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 愛可以改變一切何執行長最後說明,本片改編的真實個案經家扶幫助後,已勇敢走過低谷,期待《愛不走,愛不放手》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鼓舞正面臨人生絕境、無助的家庭不要放棄,勇於求助,為孩子找到希望的未來;並傳達小孩其實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命,喚醒社會對兒童生命權利的重視。

路跑色粉滿天飛 恐觸消基法?

路跑色粉滿天飛 恐觸消基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color run彩色路跑色粉滿天飛,好瘋狂!參加者紅紅綠綠造型、值得紀念!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被噴得全身都是,而這個瘋狂有趣、增添高潮的舉動,更可能違反消基法。路跑業者舉辦彩粉轟炸的路跑活動,將五顏六色的彩粉或太白粉,隨意大量地直接朝參加活動的消費者噴灑,雖激起活動的高潮,但同時損害路跑者身體健康;新北市政府消費者保護官,日前接獲民眾電話反映業者將粉末直接噴向參加者的頭部,並不令人感到愉快。色粉進脆弱眼鼻 危害參加者健康消保官審視當天路跑活動的新聞影片時,發現業者確實持有大型管狀容器,將所盛的彩粉直接噴灑消費者,路跑者無可避免,只能以眼、鼻直接面對,弄得一臉彩繪同時,也忙不迭搓揉眼鼻,不勝狼狽;雖然業者表示,色粉是食物等級的玉米粉或太白粉,不小心吃下肚也沒關係,但跑友接觸太白粉不是經由嘴巴,而是脆弱的眼鼻。對過敏兒、肺功能較差或粉塵過敏的參加者而言,在戲劇性誇張的狂噴粉末之下,難免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身體容易產生不適。消基法規定 危害消費者健康可依法懲處新北市政府已要求主辦業者,改善噴灑粉末的方式與工具,不可以將粉末直接朝消費者頭部,或靠近頭部的位置施放,更不能使用無法控制噴灑方向的器具。不當施放噴灑粉末的行為,已違反消費者保護法第36條規定,有損害消費者身體與健康之虞,應在限期內改善,若未盡改善之責,將依消保法第58條之規定處罰。

重陽九九健康久久 讓銀髮族動起來

重陽九九健康久久 讓銀髮族動起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了長者的健康幸福,衛生福利部一直致力於營造高齡友善的環境,來提高銀髮族的社會參與度,讓長輩們喜歡出外走動、保持身心健康;重陽節即將到來,衛福部也特別推出一系列敬老親老活動,希望與各界攜手共創高齡友善社會,讓長者樂於出門且健康動起來。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年長者的社會參與率僅有4成(有做志工或義工、參加宗教活動或社區團體活動者),且男性(38.1%)比女性(43.9%)低,且較年輕的長者(65-74歲)的社會參與率大約5成,85歲以上的社會參與率不到2成,明顯看到,隨著年紀增加,社會參與下降。「健康活力秀」 7萬5千位長者動起來因此為鼓勵及呼籲長者走出來、動起來,積極參與社會,國民健康署連年舉辦「老人活力健康競賽」,往年紀錄共有7萬4605位65歲以上長者參與,讓爺爺奶奶一整年都能充滿戰鬥的健康活力,今年各縣市的決賽和4場分區複賽都已完成,總決賽將於7日盛大舉行,讓敬愛的長輩們都能歡度一個熱情、活力又健康的重陽節。「老少童心尬擂台」 展現長者智慧與才藝社會及家庭署也表示,自民國99年開始,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規劃辦理老人才藝競賽,讓長者展現活力與才藝,全國各地皆踴躍參與、活動大受好評;今年除了展現長輩們個人的才藝外,每一組長輩都與組團的年輕人、社區友人或全家大小共同表演,希望透過大會表演,發揮社會示範功能,讓更多老人見賢思齊,進而多運動學習、維持身心健康。拋磚引玉!老中青三代循線共創旅遊美好回憶為鼓勵一家三代溫馨出遊,國民健康署今年辦理「高齡友善三代一條路徵文」活動,先透過名人帶路方式,如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柴松林董事長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沈珮君營運長撰寫三代同遊文章及出遊照片,刊登於報上,隨後辦理民眾稿件徵求。透過分享旅遊經驗,讓全國老中青三代都能循路線共創闔家出遊的美好經驗,藉此提高老者參與度。

個別化用藥清單 讓老年用藥更安全

個別化用藥清單 讓老年用藥更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老年人因老化身體結構改變、器官功能退化,身體平衡較脆弱,比年輕人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的反應,65歲以上的長者,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約15%,是年輕人的4倍,75歲以上發生率更高達30%;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在正常用藥劑量下,病人出現非預期與不想要的藥物反應,因此必須特別針對老人家的需求來用藥,最好的方式是整理藥物清單,觀察藥物反應,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進而調整。量身訂做老年用藥服務 治療更安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建良表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個別差異很大,服用同種藥物,帶來的治療效果與副作用也不同,為了讓治療更適合個人,病患或家屬可以跟醫師討論如何觀察藥物反應,記錄身體狀況,並整理藥物清單,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藥物不良反應盡快調整。藥物清單能幫助病患及其家屬建立服用藥物的概念,也能學習如何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更重要的是,若病患出現新的不適症狀時,家屬會先檢視是否為藥物副作用,回診時再拿藥物清單跟醫師討論,讓用藥更安全。劉建良醫師提醒,唯有醫病雙方攜手合作,才能讓治療量身訂做,用藥更精準安全有效。老年人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可參考老年藥物使用建議「依肝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從年輕就開始服用的藥物,劑量需依照現在的肝腎功能做調整;「重視非醫師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食品或中草藥也可能造成不良藥物反應,這些藥物也要紀錄,並在就診時跟醫生討論;「確保藥物遵從性」:藥物遵從性不佳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就診時應跟醫師討論對藥物的疑慮和需求,之後按照醫囑服藥。「定期整理藥物清單」:病人或家屬應定期整理藥物清單,並請醫師回顧現有治療藥物的適合性,盡可能減少藥物種類與劑量;「規則紀錄治療效果」:詢問醫師每個藥物的治療目標為何,回家記錄相關症狀的改善狀況(如:血壓、血糖是否有降低);「定期回診確認療效」:如有多重慢性疾病,應定期回診請醫師確定藥物治療的效果。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從事服務業的黃先生,不菸不酒生活規律,但成人健康檢查發現了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意外的發現了大腸癌,黃先生及早發現並接受了妥善的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每年台灣有「一萬多人」被診斷出為大腸癌,大腸癌是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而且死亡人數更是癌症的前三名。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他的嚴重性,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每天有13人」因大腸癌而死亡。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君豪指出,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症狀,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情形,往往可能是大腸癌的晚期了。因此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在沒有任何症狀下,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有問題的個案,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更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的機會。

懷孕跟哺乳可不可以打疫苗?依種類判斷

懷孕跟哺乳可不可以打疫苗?依種類判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婦女共同的疑慮!懷孕期間或哺乳婦女是否能在孕期和哺乳期間施打疫苗?如果不知懷孕,施打後才發現懷孕,會不會對腹中胚胎造成影響?藥師表示,懷孕期間若非必要,就不要接種疫苗,除非是以下情況考量,如孕婦得到感染機率很大、萬一感染對於孕婦或胎兒,會產生很大傷害、且疫苗對於孕婦與胎兒不會造成危險,即可注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江嘉翎表示,季節流感疫苗、H5N1疫苗、A型肝炎及肺結核菌皮膚測試皆可在計畫懷孕或妊娠期間接種,不會造成畸胎的風險;但子宮頸癌疫苗在接種後2個月內應避孕,以免畸胎發生;MMR則需避免接種後3個月內懷孕,以免流產。水痘疫苗是絕對禁止在懷孕期間施打的疫苗,也需避免在接種後3個月內懷孕,否則將增加畸胎及流產機率。疫苗不可亂打!與醫師和藥師充分討論再進行哺乳期間的婦女擔憂接種疫苗後,藥物會經由乳汁分泌而讓嬰幼兒喝到摻有藥物的母乳,但目前研究證據顯示,哺乳並不會影響疫苗效力,也不會影響嬰幼兒。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季節流感疫苗、MMR及結核菌皮膚測試,皆可讓哺乳婦女接種,但仍有許多疫苗沒有進行臨床試驗,所以在施打前仍需與醫師或藥師討論後再接種較為恰當。用藥安全 是懷孕和哺乳母親持續重視的問題至於狂犬病疫苗懷孕及哺乳婦女是否可以接種?感染狂犬病病毒後,其致死率高,所以依照疾病管制署狂犬病防疫措施,仍建議懷孕婦女若遭野外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需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降低感染狂犬病風險;狂犬病疫苗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證據資料顯示,哺乳期間婦女施打此疫苗並不會造成嬰兒危險。江嘉翎藥師最後強調,懷孕前、後及哺乳期間的用藥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媽媽擔憂且重視的問題,與醫師及藥師詳細討論,小心慎選接種疫苗種類,才能為妊娠及哺乳期間做好完全準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