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洗腎男吃生魚片 竟引發嚴重腹膜炎險喪命

洗腎男吃生魚片 竟引發嚴重腹膜炎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洗腎患者在飲食方面,可要多加注意衛生!台中近期出現兩名洗腎吃下不潔淨的食物,進而引發腹膜炎。一名王姓男子,日前吃生魚片壽司,與一名林姓女子,吃下臭酸的西瓜,紛紛出現腹痛、發燒的情況,就醫後發現是腹膜炎,前者為大腸桿菌感染,後者則為黃金葡萄球菌感染,醫師表示,嚴重的腹膜炎可能致死,提醒洗腎患者或慢性疾病患者,勿吃生食或腐敗的食物,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男吃迴轉壽司 染大腸桿菌33歲的王先生是腎絲球腎炎的病人,以腹膜透析方式洗腎已5年,肚子痛就醫,查看腹水變成混濁,正是腹膜炎的典型症狀。細菌培養結果是大腸桿菌,推斷是包了生魚片的迴轉壽司正惹禍,足足治了一個月才恢復健康。47歲的林女士長期以腹膜透析洗腎6年,平時遵守操作步驟,嚴守指導換液過程,控制也很好,也是突然腹痛發燒、透析液出現混濁,細菌培養出來是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推斷是前幾日冰箱壞了,感覺西瓜有微微怪味,抱著惜福的心態,想說只是水果,最多拉拉肚子而已,想不到這麼嚴重。 慢性疾病患者 勿吃生食與腐敗食物 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一心醫師指出,慢性病、身體較弱與年長的病患,抵抗力較低,應避免生食、腐壞的食物。他解釋,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食物中毒常見的菌,常見於生猛海鮮與肉類,其實,蔬菜、水果中也會出現,一般來說,這些菌經煮熟之後問題不大。但洗腎患者或抵抗力較低的慢性病患、老年人等等,這些壞菌就容易進入腸道快速生長,從腸壁穿透到腹腔,甚至穿過更深的腹膜去,導致更嚴重的腹膜發炎,腹膜炎是可能致死的疾病,不得不慎。他提醒,慢性疾病患者務必注意飲食,以免發生嚴重疾病,難以挽救。

新鮮人快崩潰!工作找不到 6成畢業生仍失業

新鮮人快崩潰!工作找不到 6成畢業生仍失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關心老闆加不加薪、基本工資該不該調漲的同時,請注意,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新鮮人,目前正處在愁雲慘霧,水深火熱之中!根據數據顯示,目前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三,另有人力求職網做出的最新調查數據指出,目前已畢業或剛退伍的大學生,竟有六成以上仍處於待業,其中,過去的22k的低薪風暴,似乎也還尚未解除,達三成四的新鮮人,月薪仍在22k以下,年輕人生活依舊,苦不堪言。第一份工作難找 百封履歷才求一職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今年剛畢業或退伍,而且曾求職過的新鮮人,現階段有38.6%「已經找到或正在從事正職工作」,代表其餘的61.4%仍處於待業、沒有正職工作的狀態。其中,43.6%屬於「尚未找到任何正職工作」,17.8%屬於「曾找到正職工作,但目前離職」。更糟糕的是,還不曾找到過正職工作的人當中,甚至有26.2%透露,自己到目前為止,沒有得到任何面試機會。至於新鮮人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找到第一份正職工作?答案是每天須花大約兩小時尋尋覓覓,求到一次面試機會,須投十九封履歷,面試五至六家企業,才能獲得第一份工作,換算下來,第一份工作須投108封履歷表,才有望領到人生的第一份正職薪水。找工作猶如闖天關 低薪魔咒仍纏身然而,初踏職場,簡直猶如勇闖天險難關,有了第一份工作後,還得面臨超低薪魔咒,資料指出,新鮮人平均預期月薪,大約落在28,803元,但結果實際領到的月薪,平均是25,576元,這中間落差有3,227元,差距幅度達11.2%,同時比較糟糕的是,合計只領22K以下的新鮮人,就佔了34%!深究低起薪的背後原因,高達半數以上的新鮮人學非所用,顯見政府在揮旗大喊企業要加薪的同時,須從大學教育,從頭改革,解決學非所用,產學落差大的問題,才能釜底抽薪,解決悶世代的低薪窘境。

素食水餃大賽 節能減碳多蔬食

素食水餃大賽 節能減碳多蔬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為了健康養身、提倡環保等因素,開始食用素食的民眾日益增加,因此,花蓮慈濟醫院特地舉辦素食水餃大賽,用最誘人的健康美味,宣導低碳飲食、減碳救地球的觀念。素食除可維持體內環保外 也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花蓮慈院許文林副院長表示,素食飲食不僅能維持體內環保,更能為地球環境的永續與健康付出一份心力,所以,讓慈濟醫院同仁們發揮專業與創意,以低碳低油的調味方式,加入各自的獨家配方,製作出具有獨特口味的美味素食水餃,與所有人分享。高麗菜、紅蘿蔔、木耳等水餃常用的内餡備料通通擺上桌,為了嚴格管控食品衛生及營養美味,材料通通由營養組準備,再由參加素食水餃大賽的參賽隊伍,使出渾身解數,一展私藏的內餡功力,再加入素蠔油、香油等調味。除了醬油、鹽、糖、胡椒等常見調味料,營養組更用心安排多道健康飲食有獎徵答題目,讓參賽隊伍有機會贏得香椿醬、泡菜、猴頭菇等特選食材,增加水餃餡料的香氣與風味,為這熱鬧好玩的包水餃活動增添以一股趣味。健康新選擇 掌握當季食材、多選用植物性蛋白營養師張慧芳表示,許多人對素食的印象就是許多加工品,但是其實素食可以吃得很簡單又美味,所以,這次比賽的水餃內餡材料,是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頒布的素食飲食指標條件的食材,以天然蔬食為主,選用當令、當地、低碳的高麗菜、紅蘿蔔、木耳等高纖、低油、低鹽、低糖的蔬食食材,另外,還準備了富含多糖體,具有抗氧化、抗癌功效的鴻喜菇、杏鮑菇、猴頭菇等菇類,當作今日的秘密武器。且隨著國人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多以外食為主,簡易方便的水餃,是外食族的另一項健康新選擇,只要掌握當季食材、少加工多原味、購買適當份量、多選植物性蛋白等低碳飲食原則,人人都能成為體能環保的高手。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舞台上,身穿白色上衣,卡其色褲子,個頭嬌小的謝明瑤,拿著女兒送她的一束花,舉起右手,握緊拳頭,擺出加油,向前行的姿勢,嘴巴笑得比誰都還開朗,誰都沒想過,她的胃早已因胃癌而切除,與癌症搏鬥十年的謝明瑤,今日站在台上,告訴全台數十萬癌症病患,「癌症不可怕,我反而要感謝它,它讓我生活過得更加幸福。」謝明瑤的樣子,猶如戰勝敵軍的將帥,揮舞勝利的旗子,凱旋歸來,告訴其他癌症病患,你也可以如此風光過日子。與好友露營胃不舒服 經檢查確診胃癌原本擔任幼稚園園長的謝明瑤,在十年前,與好友出外露營時,突然覺得胃悶,到醫院做胃鏡與切片後,醫師希望她能與家人一同前去聽檢驗報告,於是,她與先生一起到門診面對醫師,「醫師說我罹胃癌時,我先生比我還驚慌,」謝明瑤指出,癌症不僅僅自己受到打擊,家人可能比自己更不敢接受事實。平日飲食明明都很清淡,為什麼還會罹患胃癌?這是她的家人,最無法接受的事實,突如其來的噩耗,差點讓他們潰堤,但謝明瑤選擇相信醫師,積極投入治療,治療的第一周,即刻切除三分之一的胰臟,二十九顆的淋巴結,還有,全胃切除,她堅毅地說:『即便身體的器官變得這麼少,我還是活得很好。』即便,她現在進食過程較常人繁複,一天需少量多餐,須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連喝水都須用吸管慢慢喝,謝明瑤依然認為,她過得很好,與一般人無差別,反而還讓她認識了用心照顧她的醫護人員;換來整個家,在一同相互扶持,度過癌症黑暗時期後,更相知相惜的情感。近兩成癌症病患 確診初期不願治療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調查指出,每年約九萬個家庭,須遭受癌症的打擊,一人罹病,整個屋簷下的家人,頓時陷入愁雲慘霧,值得警戒與關注的是,統計驚人指出,罹癌患者,高達百分之十八,在第一時間得知罹癌時,不願接受正規治療,反而選擇放棄亦或尋求偏方、食療的方法,好乞求癌症能不藥而癒。資料顯示,這百分之十八的癌症病患,一年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為立即接受治療病患的三倍以上,「看到數據的公布,我也嚇了一大跳,」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驚訝的表示。癌症病患不願於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究其原因,無非是害怕化療、手術等副作用與外觀的影響,其中,這些患者,害怕的主因無非是來自「對於疾病的不瞭解」又更怕與醫療團隊面對面溝通,一解對治療的恐懼與疑惑。也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倡,「4  GOOD」觀念,包括,認識癌症,認識期別、癌症種類、癌症基因型;正視癌症,尋求正確的照護知識;了解癌症,與醫師共同瞭解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在蒐集所有資料後,緊接著,抱著正向信念,將之擊敗。在台灣,因政府政策所推動,醫院普遍成立癌症整合醫療團隊,並且有相關癌症社團與資源中心,更有個案管理師從旁協助病患了解治療過程,治癌已趨向個人化,「碰到癌症就是面對,我相信醫師,」五十一歲的謝明瑤,她面對癌症,正視癌症,風光站在台上,如此說著。

北市中秋月餅稽查 1成5不符合規定

北市中秋月餅稽查 1成5不符合規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中秋佳節將屆,臺北市衛生局、法務局消保官及商業處組成聯合稽查小組,8月中旬針對臺北市20家連鎖或知名烘焙業者場所進行中秋節專案稽查,當中有3家不符合規定,初查不合格率約15%,經複查後皆已改善完成。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邱秀儀表示,此次查獲丹麥之屋自製「蓮蓉蛋黃」及「棗泥核桃」2件產品未標示廠商名稱、地址、電話及完整內容物成分,另1件白木屋士林門市架上展示用「摘月禮盒逾有效日期2天,不合格產品均要求業者立即下架,並依法處辦。蛋黃酥、鳳梨酥漲價1成內臺北市商業處徐玉娜專門委員也表示,針對大眾常選購之相關月餅進行訪價,僅有少數業者表示蛋黃酥及鳳梨酥因原物料上漲,價格調漲在1成以內。商業處也將關注月餅價格,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洗腎病患易鈣磷不平衡 嚴重恐致截肢

洗腎病患易鈣磷不平衡 嚴重恐致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台灣洗腎率名列世界前茅,其中又以糖尿病為主要病因。糖尿病的併發症很多,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視力及腎功能減退,糖尿病洗腎患者的足部尤其容易受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劉文勝醫師說,糖尿病的腳部潰瘍,起因於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下肢病變,洗腎患者還常因為體內鈣磷不平衡,形成動脈血管鈣化而加重缺血症狀,因而形成周邊神經病變或動脈血管阻塞疾病。這些都會造成足部多重的病變,影響感覺、運動、循環功能與結構,所以病患的腳更容易產生傷口與感染,合併吸菸則會更嚴重。傷口若持續惡化,將演變成感染、潰瘍與壞死,甚至必須要截肢。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不可少因此醫師呼籲,尤其在溼熱的夏天,台灣多雨和潮濕氣候下,更需注意腳部皮膚保健,以免小的傷口或感染日益擴大,導致嚴重併發症。建議糖尿病足部潰瘍的預防,著重於長期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與衛教。此外,控制鈣磷平衡,減少血管鈣化,也是重要課題。劉文勝說,糖尿病足部潰瘍的治療,需評估傷口與感染程度,選擇有效的治療方式,依照病患足部形狀與病況,可以考慮早期適時的鞋具輔助,以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定期篩檢和自我照顧檢查仍是最重要的。

新北抽驗應景食品 3件餅餡檢出防腐劑

新北抽驗應景食品 3件餅餡檢出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近,新北市衛生局針對烘焙坊(工廠)、食品行、超市賣場及傳統市場,抽驗中秋節應景食品包括月餅、月餅餡料、甜不辣、蔬菜、烤肉醬等122件,其中有1件月餅檢出去水醋酸,不得用於月餅;另2件餡料檢出己二烯酸均超過標準,不符規定產品均已要求業者下架。衛生局說明,不合格產品分別為板橋新滋城藝術蛋糕「烏豆沙餅」食品檢出去水醋酸0.54g/kg;瑞芳張師傅餅店的鳳梨餡檢出己二烯酸0.59g/kg;瑞芳老珍香餅店的地瓜餡己二烯酸0.13 g/kg,與規定不符。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去水醋酸為一種廣效性防腐劑,但超量食入可能會危害人體之肝、腎及神經系統;另己二烯酸又名山梨酸,也是一種防腐劑,常應用於調味醬料、水果製品、豆製品及乳製品的食品加工業。

本土登革出血熱 高市又添2例

本土登革出血熱 高市又添2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雄市今年8月26日接獲疾管署檢驗報告,高雄市再現2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分別位於苓雅區民主里及三民區安寧里,市府防疫團隊已於第一時間完成個案居住地區及活動點必要的防治措施。苓雅區個案為77歲女性,有高血壓病史,8月1日開始出現肌肉痠痛、關節痛、發燒等症狀,8月8日就醫後住院,因有血小板低下、下肢點狀出血、肋膜積水、腹水等情形,8月20日由醫院通報為登革出血熱,目前個案已康復出院。三民區個案為73歲女性,有糖尿病病史,8月8日開始出現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發燒等症狀,8月12日就醫後住院,因有血小板低下、牙齦出血、血漿滲漏等症狀,當日由醫院通報為登革出血熱,目前個案已康復出院。 今年高市登革出血熱發生率及死亡率已攀升高雄市今年截至8月25日止,計有944例本土登革熱個案「入夏後943例,含13例登革出血熱(2例死亡)」。為遏止登革熱疫情,請市民朋友主動清除室內外、頂樓、騎樓、空地、防火巷的堆積物及積水容器,並全力配合市府執行孳生源檢查、緊急噴藥等防疫措施,高雄市政府對未配合清除的公、私場所及住宅所有人將持續開單告發,處以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累犯者加重處分。

植牙清潔沒做好 當心發炎引發菌血症

植牙清潔沒做好 當心發炎引發菌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缺牙患者選擇用來取代傳統假牙,人工植牙病患越來越多,醫師提醒,植牙後,每天口腔清潔未確實做到,加上沒定期檢查,可能會引發「植體周圍炎」,尤其抽菸與血糖控制不良的牙周病朋友風險更高。如果植體周圍炎未加以治療,也可能併發菌血症。為保固植牙的使用壽命,植牙後首重保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醫師宋博達說,如果植牙後每天口腔清潔沒有到位,又缺乏定期回診檢查、調整,可能會引發支持骨的流失及類似牙周病的植體周圍炎,例如:植體周圍牙肉紅腫、蓄膿、口臭、牙肉退縮等,若未加以治療,持續進行蝕骨作用,終將造成人工植體牙根部缺乏支撐而搖動鬆脫宋博達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許多銀髮族可能有全身性慢性疾病,特別是有腦中風、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疾病、血液疾病、器官移植或自體免疫疾患的朋友,植牙前更要謹慎請醫師評估。一些持續服用中的藥物務必告知醫師,比如會引起傷口出血的抗凝血劑及銀杏當歸等中藥、造成抵抗力降低增加感染風險的免疫抑制劑、某些易造成顎骨壞死的抗骨質疏鬆藥物、化療藥物等。過硬的食物別碰 當心植牙報銷醫師也提醒,飲食咀嚼太過用力或喜好吃較硬的食物,如螃蟹、芭樂,當心會使植體上的假牙陶瓷崩毀,或中軸螺絲鬆脫、斷折,造成假牙鬆動。雖然只要暫時更換套件即可繼續使用,但若不改用力啃咬的習慣,下方人工牙根與上方假牙部的接面,將產生永久磨損,讓人工牙根提早報銷。

樂閱讀/趕走拖延病:別對未來的自己抱持期待

樂閱讀/趕走拖延病:別對未來的自己抱持期待

無法馬上行動的人,很常把「我待會兒再做」這句話掛嘴邊。「我待會兒再做」這種想法背後,帶有「我覺得待會兒我就做得到」、「待會兒做應該會做得比較快」的一種心情。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就算待會兒再做,也只是你的才能和狀況都完全沒變的「現在」又重來一遍而已。明明待會兒做不會有任何不同,我們人為何會要拖延呢?未來的自己,往往比現在的自己更有才能,也更優秀心理學家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有一本名為《幸福總在不久的未來》(Stumbling on Happiness)的著作,內容如書名所示,對我們而言,幸福往往不在「現在」,而是在「不久的未來」。人們的「想像」常是以「現狀」彩繪而成,所以未來總是比現在好,未來的自己,往往比現在的自己更有才能、更優秀,人們心裡通常會這麼想。但很遺憾,這不過是一種「錯覺」。當「未來」變成「現在」時,存在於眼前的不過是「沒有多大改變的現實」,始終想不出答案的事,以及無法專心處理的工作,幾乎都會原封不動的出現。明明現狀沒什麼改變,但為什麼會對未來的自己抱持期待呢?這是因為「想保護自己的正常心理作用」在作祟。「未來的狀況會比現在好。」正因為這麼想,人才能活下去。基本上來說,人是樂觀的動物,人因希望而生,也是因為「想過得更好」,所以才工作。再比如,我們有時將白天的工作挪至晚上做,是因為「我是夜貓子」、「比較不會有電話干擾」,但大部分是出於「未來的我應該會有辦法」的心理作用。要讓未來的自己更方便行動會產生這種拖延的心態,或許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重要的是先設法讓「未來的狀況」變得更好。也就是說,只要事先做好準備,讓未來的自己可以馬上著手進行,這樣就行了。讓未來的自己可以方便進行,這樣就真的能讓「幸福總在不久的未來」這種狀態實現。(本文作者/佐佐木正悟)(摘自/再見,拖延病/春光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