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乳癌腦轉移標靶藥獲給付 每月可省七萬多元

乳癌腦轉移標靶藥獲給付 每月可省七萬多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過去,乳癌患者,若出現遠端腦轉移,治療狀況往往不太樂觀,因腦部轉移為目前乳癌最難治療的難題,儘管放療、化療雙管齊下,其平均壽命延長也僅僅4~6個月,所幸,健保署於九月一日,開始給付標靶藥lapatinib,每月藥費將省七萬五千餘元,有助腦轉移患者延長壽命且提升生活品質。腦轉移難治療 平均存活期短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的第二位,乳癌除了侵犯局部乳房組織,更可能轉移到遠處器官,如肺、肝、骨骼、腦部等,而危害生命,而發生腦部轉移比例約為15~25%,是目前轉移性乳癌最困難治療的部分,病患若以化療結合手術切除及腦部放射治療,平均存活期約4~6個月。目前健保給付治療乳癌藥品除傳統化療藥物外,尚包括荷爾蒙藥物及標靶藥物,其中注射用的標靶藥物於91年就納入健保給付,該藥品可用於HER2陽性反應的早期乳癌,或是乳癌發生遠端部位轉移的患者,然而,因該標靶藥物分子比較大,無法穿透血腦障壁(BBB),對於不幸發生腦部轉移的患者,其療效有限。有鑒於此,健保將自103年9月1日起給付第一個口服的標靶藥lapatinib(如Tykerb,泰嘉錠),幫助罹患轉移性乳癌併有腦部轉移乳癌病人,健保支付價每粒502元,每位病人每日服用5粒估算,可減輕每位病人每個月約7萬5千餘元之藥費負擔。

青少年睡不飽壞處多 美:應延後上課時間

青少年睡不飽壞處多 美:應延後上課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及時間,不僅可以提升白天的學習力、工作力 等,但反之若長期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況下,就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影響,包括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學習力不佳等,因此,對於所有家長們而言,讓孩子多睡點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發表的聲明中指出,長期睡眠不足,對美國青少年的健康來說,會影響健康以及學業的表現,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且依調查研究顯示,青少年一天至少睡滿8個半小時,因此,建議中學及高中應延後到校時間,引發各界的討論。青少年因多重原因所致 無法在晚上11點前就寢聲明中表示,青少年因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課業壓力、打工等因素,使得他們要在晚上11點前就寢變得非常困難,但隔天又必須一大早起床上學,以致美國的國、高中生們普遍無法獲得充足的睡眠。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為幫維護青少年們的身心健康,建議應延後到校時間,讓他們每晚睡足8個半小時至9個半小時,有助於改善問題。

研究:胰島素增敏劑與膀胱癌無關

研究:胰島素增敏劑與膀胱癌無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目前粗估全球約有3億8,200萬人患有第2型糖尿病,在台灣,數字似乎也好看不到哪去,達一百六十萬人至兩百萬人左右,逼近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十,且數字仍在攀高。糖尿病患,每日首要工作,無非是好好控制血糖,乖乖服藥,但控制血糖的藥物,事實上種類繁多,要如何搭配最好的用藥方案,須醫師與病患間,積極的相互溝通。老鼠服胰島素增敏劑 膀胱腫瘤變大過去,因老鼠實驗發現,胰島素增敏劑Pioglitazone,會使老鼠的膀胱腫瘤變大,也因此美國FDA建議標示警語,長期服用該藥物,可能使病患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增加,但近期由賓州大學與北加州凱撒醫療中心(KPNC)研究部執行統計證實,胰島素增敏劑與膀胱癌,並無任何相關,讓醫界對於糖尿病用藥方針將洗牌。台灣糖尿病學會前理事長莊立民教授指出,此項試驗統計結果證明了胰島素增敏劑的使用與膀胱癌風險無關,胰島素增敏劑自1999年上市開始,陸續獲得世界100多國核准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此次研究,納入超過27,000名的試驗者參與臨床試驗,也進一步澄清此藥物與膀胱癌之間的關聯。莊立民說,目前多數的糖尿病藥物主要以刺激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而「胰島素增敏劑」除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來達到改善胰島素的阻抗性,提高體內葡萄糖利用率,並可持續穩定控制血糖值,顯著降低相關併發症風險。糖尿病患第一大死因為心血管疾病此外,根據國外人體試驗,在5,238名第二型糖尿病人中,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治療,可顯著降低心臟病所有致死率、非致死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風險高達16%;針對高危險且曾經發生心肌梗塞的2,445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試驗,更可顯著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高達28%,極其有效地使得第二型糖尿病患更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未來,有關於此份研究資料也上呈各國主管機關,包括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歐洲藥物管理局(EMA)與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和機構(PMDA)。

腎臟惡化無症狀 定期檢查不可少

腎臟惡化無症狀 定期檢查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是引起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但大部分民眾沒有接受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的觀念,尤其腎臟的惡化往往沒有症狀,呼籲糖尿病患除了控制血糖並應每年進行尿液以及眼睛檢查,飲食要少油、少鹽、少糖以及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有明顯症狀恐已惡化腎臟是由許多的小血管連接著腎絲球來做過濾的功能,但當腎絲球開始有病變時,腎絲球無法清理有害物質時,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氮、肌酸酐的上升,是腎功能明顯變壞的指標。一般腎病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時,腎功能已經是持續惡化無法恢復,如果沒有早期發現及早控制好血糖,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衰退,並面臨長期洗腎的困境。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約5成的洗腎病人有糖尿病腎病變及高血壓,糖尿病病人每年至少接受1次的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並留意自己是否有「泡泡尿」的蛋白尿症狀,早期發現診斷可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以延緩腎臟併發症發生。

樂閱讀/逃離的藝術

樂閱讀/逃離的藝術

一談起「逃離」這件事,似乎就和「不負責任」或「遁世」劃上等號,但我卻不以為然。記得曾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和尚背女子過河的禪宗公案。大和尚在河邊遇到妙齡女子求助,於是背她過江。過了一陣,跟在身旁的小和尚禁不住問:「師父,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嗎?和尚怎可以背女人?」大和尚回答:「有這件事嗎?」過江之後背人的已放下,但看的人還放不下呢!世間之事亦復如此。該做的事情少不了,但是做完之後就應放下。現代人的工作忙碌,壓力大、業績高;但是,下班後心頭仍放不下工作的人,尤其不健康。老是背著東西,想不累也難!近來,大家頗羨壯遊,我卻認為這是大逃避,並不可取。放下手邊的一切,為了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固然令人神往;但是,芸芸眾生之中,能有幾人得此條件與勇氣?於是,對壯遊讚揚愈多,勢必引來更多渴望逃離現狀者的妄想,豈不是罪孽深重、害人不淺?在日常生活中,偶而當個逃離者應當沒那麼難,只要積少成多、湊小成大即可。每個人都可以設法抽空,從原來的處境逃離片刻。打算單車環島,卻無法請十二天假?每個月完成一段不就成了!希望登上聖母峰卻苦無機會?先爬幾座鄰近國家的積雪高山,不也是一樁成就!逃離或壯遊的關鍵,在於是不是有放下的決心與行動力,而不是一味編織根本無法達成的妄想。其實,每天中午都是逃避的良機,每個週末更是小型壯遊的起點。自怨自艾是大多數人的行為,起心動念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大逃離固為超凡入聖之道,其實,小逃離更有利眾生。諸位在世修行之人,明白了嗎?(本文作者/沈方正)(摘自/非比尋常的一天/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沒有貧血症狀也要注意! 3大高危險族群

樂閱讀/沒有貧血症狀也要注意! 3大高危險族群

雖然目前沒有貧血狀況,但你知道你可能是貧血高危險群嗎?注意你有沒有下列三種情況:1)你是長期吃素的人/吃素的人常常會缺乏維他命B12、鐵質、維他命D及Omega3,因為長期都只食用黃豆類及蔬菜類,所以建議吃素的人可以另外攝取如亞麻仁油或芥花油,不一定要魚油,這些油裡都有Omega3。另外,多攝取海菜類,像紫菜、海帶及菇類,可增加維他命B12。鐵質的話則可從綠色蔬菜,或從櫻桃中攝取。由於蔬菜水果偏寒涼,容易讓身體變得比較虛寒,像是容易手腳冰冷、拉肚子,有些女生白帶會變得比較多,或是比較容易經痛。但這可以從烹調上做調整,如在料理中加一點薑、蔥、蒜,或是使用肉桂、八角、茴香、香菜等辛溫的辛香料,來中和蔬菜的寒性。2)你是愛喝茶的人/茶有單寧酸的成分,若是一邊吃東西一邊喝茶,單寧酸會跟鐵結合,這樣鐵質是不會被人體吸收的!茶最適合是在兩餐中飲用,而且最好不要飲用市面上販售的茶,也不要飲用生茶,對人體較會有不良影響。其實茶內還有一種成分叫茶多酚,它有收斂的作用,對胃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你會發現,空腹喝茶時胃也會不舒服。但紅茶會好一點,因為紅茶是發酵茶,性乾溫,它茶多酚的成分因為氧化鎂的作用會比較降低,相對對於胃的刺激就會比較少。不過,若是用餐時真的想喝茶解油膩,建議可以喝山楂茶、陳皮茶,或是你想幫助排便,也可以喝決明子茶;想要利水,可以喝玉米鬚茶。若是本身貧血不能喝茶,就用其他花草茶或藥茶去取代,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3)你是常吃止痛藥的人/其實消炎止痛藥的刺激性很強,很多止痛藥會傷胃,產生很厲害的胃炎,甚至會滲血。所以常吃止痛藥的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慢慢滲血。而且事實上,天天吃止痛藥的人容易引發腎病變,而且通常會因為不知名原因的貧血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腎臟出問題。所以消炎止痛藥不要天天吃,真的痛的時候偶爾吃就好。而且在此要特別強調一點,在臨床上遇到貧血,假如不是生育年齡的,要很小心檢查看有沒有「腸胃道癌症」,因為這種不知名的貧血一定是有大原因的。(本文作者/超級電視台)(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2:順著生理黃金週期養子宮,氣色好、膚質透,纖瘦美一輩子/三采文化)

乾癬合併乾癬性關節炎要小心!20歲女性關節病變生活能力受限

乾癬合併乾癬性關節炎要小心!20歲女性關節病變生活能力受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年前求診步行進醫院,現在居然是坐著輪椅看病!」一名20歲罹患乾癬的女性,多年前一直在皮膚科門診治療,中途有2年的時間,因誤信偏方並沒有循正規治療,再回到醫院就診時,乾癬症狀嚴重惡化且關節已破壞變形,甚至到無法自由行走,只能坐著輪椅行動。台中榮總皮膚科閻忠揚醫師表示,該名患者原先僅有皮膚症狀,但輕忽乾癬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嚴重會使生活能力受限,造成不能抹滅的傷害。2/3乾癬患者竟不知自己罹患乾癬 典型的乾癬症狀剛開始皮膚會有疹子,多半在頭皮、背後、四肢關節等,有些患者皮膚會有紅色斑塊跟銀白色皮屑脫落、厚重的頭皮屑及皮膚搔癢等症狀。閻忠揚醫師表示,臨床經驗中約有2/3的患者有上述症狀,但卻不知自己是乾癬患者,也有許多患者在小醫院治療或試過各種偏方不滿意,因病情加重才求診於大醫院。閻忠揚醫師指出,大多數患者對於乾癬衛教資訊及治療觀念普遍缺乏,尤其是乾癬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當發生關節病變要再回覆原先的關節狀況是不可能,因此,及早治療能保存尚未破壞的關節功能及改善生活品質,且避免損壞的關節再度惡化。生物製劑幫助控制病灶 提升生活品質乾癬病情時緩時急,學習與它共處是一門重要的課題,閻忠揚醫師表示,對抗乾癬要有長期計畫的準備,應與主治醫師擬定治療策略,忠實記錄並觀察病情發展。目前治療乾癬的方法有口服或外用藥物、照光療法與生物製劑等,通常會依照病人個別狀況給予最合適的治療組合,特別是近來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針對乾癬或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也可選擇不同的生物製劑做治療。閻醫師表示,臨床曾遇到一位乾癬患者,打了生物製劑後,經由每2週持續回診追蹤治療,乾癬症狀獲得明顯控制,該名患者在治療後曾說:「因為生物製劑控制皮膚病灶,不僅減輕身心理壓力,更開心的是讓我完成帶小孩去游泳的夢想。」閻忠揚醫師提醒患者,雖然目前乾癬治療並無根治的藥物,雖然乾癬治療就如同「感冒」一樣是不會根除的,但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就可有效控制、減輕症狀,在治療的路上,唯有病患的堅持努力及找對醫師治療雙管齊下,就能戰勝「癬」境,與病共存。

偏好含糖飲料、速食 糖尿病年輕層下降

偏好含糖飲料、速食 糖尿病年輕層下降

(優活健康網自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據衛生署統計,在2012年國人前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5位,顯示因糖尿病而死亡的比率居高不下。但國人一直將糖尿病的印象停留在只有老年人才會發生,殊不知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卻逐漸下降。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沈峰志醫師表示,據糖尿病學會透過健保資料庫的統計發現,2000年小於40歲的患者約為4.9%,但到了2009年已增加至5.5%,顯示糖尿病患者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過去糖尿病患年齡多發病為40歲以上,但現在愈來愈多20多歲年輕人也患糖尿病,主要是肥胖所致。血糖控制不佳  恐提早10年有併發症近年來受飲食西化影響,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喜好攝取速食、含糖飲料,提醒身體質量指數BMI若大於24就代表過重,應要小心。除了肥胖,其他像是有家族史、高血壓、膽固醇偏高、三酸甘油酯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缺乏運動者等,只要符合2項危險因子都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醫:高危險族群應定時測量血糖沈峰志醫師表示,據糖尿病衛教學會2011年針對糖尿病患的自我管理控制統計發現,只有約3成的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低於7%的標準,顯示有在積極控制血糖的病患仍不高;而血糖若控制不佳,較容易提早產生併發症,如眼睛、腎臟等病變,恐會提早10年發生。因此,定期的自我測定血糖可做為糖尿病藥物調整及食物控制的依據,並可預防併發症的出現。但是要在何時測量血糖值呢?測量後的標準值又是如何?正確血糖測量●血糖濃度:1)空腹8小時血糖介於100mg/dL,飯後2小時介於140mg/dL,即為標準。2)若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飯後超過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6.5%以上,連續兩、三天以上出現異常數值,且伴隨有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就要當心為糖尿病,其中糖化血色素是一個可知道過去3個月血糖的指標。●血糖測量時間:1)空腹血糖:次日早餐前即空腹8小時的檢測。2)飯後2小時血糖:每一餐吞下最第一口飯後2小時檢測。 血糖控制+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成為糖尿病患研究發現,血糖高的人透過減重及飲食控制,3成5的人在10年內可避免進展成為糖尿病,但若完全沒控制血糖,約4成的高危險群會發展成糖尿病。沈峰志醫師也呼籲民眾,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攝取均衡飲食,最好少鹽、少油、少糖、高纖,養成運動習慣、保持正常體重,早睡早起不熬夜、避免抽菸喝酒,才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婦在家突然昏迷 竟是「腦炸彈」破裂

婦在家突然昏迷 竟是「腦炸彈」破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如果突發噁心、頭痛、肩膀僵硬的情況,就得須多加當心!台中一名五十一歲劉姓婦人,近期在家裡突然昏迷,緊急送醫後,竟發現劉女左前腦與右後腦各有一顆動脈瘤,而此次是左腦動脈瘤破裂,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所幸經治療後目前已無大礙。婦人緊急送醫 所幸經急救無大礙 劉女送醫後,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柯宗伯,立即進行2階段動脈瘤夾除手術,先將左腦破裂的動脈瘤夾除手術。一星期過後,等病患者身體狀況穩定,再進行右腦動脈瘤夾除手術;兩階段手術順利完成後,病人神智逐漸清醒並且順利拔管。術後病患意識清楚,但病人卻出現無法講話的情形。 因臨床上出現失語症這種神經功能障礙情形,大多因為腦血管痙攣造成,因此柯宗伯初步研判失語症應為血管攣縮造成語言神經受損導致,先讓患者進行2個月的高壓氧和語言復健治療之後,患者失語情形沒有獲得明顯改善。因此再進行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患者腦部有積水(水腦症)情形,柯宗伯和家屬進行討論後,幫病患施行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分流手術,使用引流管來改善積水情形。分流手術三日後,病患即可開口說話了。腦動脈瘤宛如腦中炸彈 破裂恐致死柯宗伯表示,動脈瘤是潛藏在顱內的不定時炸彈,通常若無明顯症狀出現,是無法自我察覺的,往往都是因動脈瘤破裂出血,出現頭部劇烈疼痛、視力模糊或喪失、低血壓、頸部僵硬或疼痛、昏迷等情形時,到醫院就醫檢查才發覺,情況嚴重恐怕致死。柯宗伯呼籲,雖然動脈瘤很難自我察覺,但若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等情形時,要盡速就醫;尤其有家族史、高血壓、頭部受過外傷者更需特別警覺注意,可定時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動脈瘤突然破裂導致猝死。

S腰大作戰 腰贅肉最難瘦

S腰大作戰 腰贅肉最難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想抓住夏天尾巴去海邊一展身材,但小腹、腰間肉脂肪卻讓你的比基尼美夢破碎了嗎?醫學美容診所楊佳信醫師表示,許多女性身形看起來雖然瘦瘦的,但仔細一瞧,會發現在腹部、腰部、手臂、臀部或大腿內外側仍然有脂肪堆積的問題,這樣局部的肥胖,多半是因長時間坐辦公室,或無法適當運動所致;其他像是女性生產後,所產生的皮紋擴張症,都是單靠節食也無法有效改善。想穿比基尼 腰贅肉、蝴蝶袖卻好難瘦!事實上,脂肪堆積及老化樣貌,是指因膠原蛋白、彈力纖維流失,或筋膜結締組織造成支撐力量不夠所產生的問題。當脂肪增生而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便會下垂或位移,如:眼袋、嘴邊肉或法令紋等;而身體多半出現在運動不足的部位,比如最難雕塑的腹部、腰贅肉、蝴蝶袖、臀部及大腿內外側,因此光是脂肪組織減少並無法改善橘皮組織和老化的狀況。脂肪位移堆積及老化光靠飲食根本無法改善「要改善上述情形,光靠飲食的調整無法根本改善。」楊佳信醫師表示,目前以侵入性抽脂手術及非侵入性的療程為主。抽脂手術存在麻醉、出血與肌膚凹凸不平的風險,治療前仍要謹慎考量;而非侵入性的療程所運用的科技,多是藉由真皮層刺激、筋膜纖維彈力回復及脂肪儲藏的破壞,達到體態修飾的目的,因此大多數的民眾還是以非侵入性的療程做為選擇。楊醫師分享,目前非侵入性的體雕療程有很多,臨床文獻上也發現,若電波達到皮下深層脂肪的破壞,體型修飾的效果會較好,比如Viora Reaction System(俗稱緊塑S腰電波),就是採用多頻率電波與多段式負壓系統,針對深層脂肪進行電波熱能效應,幫助脂肪細胞的新陳代謝,縮小脂肪細胞;同時因電波熱能可達到表皮溫度39~42度,使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更新,進而改善脂肪堆積與皮膚鬆弛的問題。人人都喜歡展現好身材,但維持好身材前提是「健康」。楊醫師指出,藉由局部的體雕治療,雖然短期內可以讓身材變得更緊緻,但療程後的保養也是維持身材不可或缺的關鍵,像是保持規律運動,同時搭配正確的飲食控制,才是維持身材的長久之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