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月餅致血糖飆高 糖尿病患半個為限

月餅致血糖飆高 糖尿病患半個為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節少不了應景的月餅、烤肉等,但若有三高問題的民眾,飲食可能要節制了。中秋節前後,糖尿病患就診量常會暴增,不僅月餅、烤肉紛紛出籠,導致血糖飆升,不當用藥與過量飲食更會讓糖尿病患體重增加,提升併發症發生率。中秋節應景食物中最容易造成血糖飆高的食物就是月餅。由於月餅含有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高蛋白質,因此糖尿病患應該控制每次只吃半個月餅,並且要同時減少半碗飯量;或是將月餅與家人分享,以減少卡路里的攝取。中秋烤肉把握3原則  血糖不飆升中秋節享受美食的同時,又不希望對健康造成負擔,切勿因貪圖美味而攝取過量,以免血糖變化過大,而中秋烤肉對於糖尿病患來說則是另一個血糖夢靨,以下為糖尿病患的烤肉飲食3原則:●烤肉時要避免攝取過量的肉類,大概二塊肉片或一隻雞腿左右的份量就足夠,並且以白肉為佳。●至於加工食品如香腸等,常添加過多調味料,則應盡量避免。建議可以多增加蔬菜類(如香菇、青椒)來代替肉類;而烤澱粉類食物如玉米、甜不辣時,則應和主食代換。●體重上升是糖尿病患在中秋期間的一大健康危機,除了大魚大肉以及過量飲食外,許多糖尿病的用藥也會讓體重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若是合併有體重問題,應該諮詢醫師,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及種類。

骨鬆不輕忽 預防首重保「密」防「跌」

骨鬆不輕忽 預防首重保「密」防「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跌倒引發骨折,在骨質疏鬆患者經常較為嚴重。骨質疏鬆也是老化過程的一個現象,但是生活的保養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停經後流失鈣質快  每年約3%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吳重慶醫師表示,女性大約在20至25歲左右到達高峰,往後每年大約以1%的速率發生鈣質流失,停經後流失更快,若不適當處理,每年約流失3%,直到65歲以後,才會趨緩。而男性大約在25至40歲時達到高峰,以後大約以1%的鈣流失速率,逐漸老化。以活到90歲為例,男性終其一生約有六分之一會發生髖骨跌倒骨折的情形,女性則約為2倍。骨質密度測定不可少骨質疏鬆是老化的必然過程,女性更甚於男性,停經後的老年期會更加明顯。停經後女性約4分之3,願意免費接受骨質密度測定。不願意的原因,包含不介意、不方便接受長期的追蹤治療、花錢、怕荷爾蒙的副作用等。骨科顏大千醫師也說,骨質疏鬆症平常沒有感覺,一旦發生骨折,症狀的出現,讓人行動困難。提醒骨質疏鬆的預防包含3項:適度的日曬,鈣與氨基酸的補充與充分的運動。吳醫師也建議停經後的女性應定期接受詳細的骨質密度測定,以求及早發現,防止骨折。

晚婚又晚孕 高危險妊娠增3成

晚婚又晚孕 高危險妊娠增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近年來晚婚率提高,高齡產婦也相對增加,這也讓「高危險妊娠」的人數越來越多,據內政部資料顯示,隨著初婚年齡延後,生育第1胎的生母平均年齡由91年之26.9歲,逐年增加至101年之30.1歲,10年間提高3.2歲;30歲以上才生第1胎者占45.9%,顯示生母超過30歲才生育第1胎者增加迅速,已快達半數。新光醫院婦產科蔡育倫醫師表示,新光醫院於民國102年照護之懷孕婦女超過30%的孕婦為高危險妊娠,由於晚婚、生育年齡逐年上升及人工生殖科技介入,懷孕婦女需面對母親及胎兒潛在的危險逐漸增加,包括: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妊娠糖尿病、高血壓、懷孕時合併有感染疾病、高齡產婦、胎兒生長遲緩、胎兒過大、妊娠過期等,及懷孕期間因母體或胎兒的先天性因素導致增加胎兒、嬰兒的死亡或缺陷,都稱為高危險妊娠,同時對母親也有危險性。最佳生育年齡:23至30歲新光醫院小兒科陳怡伶醫師說,處理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胎兒,需要產科及兒科醫療團隊的相互合作並隨時提供胎兒健康情況第一線諮詢,並於安胎過程提供心理支持以降低母親焦慮。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表示,受婚育年齡延後的影響,30至34歲、35至39歲者之育齡婦女生育率有成長之趨勢,尤其30至34歲近年已躍居第一,高齡懷孕婦女需面對母親及胎兒潛在的危險逐漸增加,呼籲除提高生育率外更要早點生,23至30歲為最佳生育年齡。

慢性肺阻塞病患染肺炎鏈球菌 急性惡化恐奪命

慢性肺阻塞病患染肺炎鏈球菌 急性惡化恐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新台灣十大死因出爐,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穩居死因第7名,其中主要死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OPD的盛行率為6.7%,推估台灣約有157萬人患有COPD!病情的急性惡化為常見致命因,而肺炎鏈球菌為引發急性惡化最常見的細菌之一,肺部疾病患者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4倍,國際治療指引建議COPD患者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有效減少急性惡化。3大保健原則:戒菸、運動、打疫苗林口長庚呼吸胸腔科系肺感染及免疫性肺疾科主治醫師張志豪表示,除了規則使用藥物治療外,都會建議病友一定要戒菸,亦要培養每日運動習慣,如散步20分鐘、騎腳踏車;若腳不方便,則可改丟飛盤。平時站著或坐著,建議讓身體稍微前傾,較為輕鬆,應避免彎腰、搬重物。另外,重點就是要施打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COPD患者肺部功能差,比較難阻擋細菌入侵,尤其是受到未曾接觸過的細菌侵襲時,將使病情急性惡化,加速COPD患者肺功能衰退,更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肺炎鏈球菌是肺部感染的重點病菌,感染後會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COPD患者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張志豪醫師表示,臨床上觀察導致病患住院最常見原因,就是病毒或細菌引發的肺炎感染,一旦感染住院後,即使康復,患者肺功能都會惡化,較難恢復到感染前的水準,重點建議應要施打疫苗預防。目前國際權威GOLD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指引建議COPD患者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提升免疫力。張志豪醫師也提醒,立秋已過,天氣漸漸轉涼,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定要施打。流感疫苗每年施打;而肺炎鏈球菌疫苗,若民眾沒有金錢上考量,建議可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目前僅須施打一劑即可,不用反覆施打。

肝癌年奪7千命 保肝3撇步不可少

肝癌年奪7千命 保肝3撇步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是國人健康大敵,據統計,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每年約有4、5千人因此病故,而長年高居全國十大癌症死亡原因榜首的肝癌,每年也奪走約七千人,其中約9成是慢性肝炎的後遺症。長期反覆發炎  恐形成肝硬化肝病是國病,而肝炎病毒可以算是罪魁禍首!我國B型肝炎帶原者有將近三百萬人。長期反覆發炎的結果,會在肝臟留下許多結節,結節如果太多,原本柔軟的肝臟就慢慢變硬,形成肝硬化。每年約有2成的慢性B型肝炎會演變成肝硬化,而慢性C型肝炎在十至二十年之間也有2到4成會演變為肝硬化,這些肝硬化患者當中每年又有約5成會長出肝癌。因此愛肝、保肝尤其重要:保肝第1步/定期抽血檢驗是否有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保肝第2步/已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需定期檢查,因為感染B、C型肝炎,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的機率會產生肝硬化及肝癌,而定期檢查才能及時發現,並於病灶尚輕時進行積極的治療。保肝第3步/慢性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應注意均衡的營養、正常的生活起居、不熬夜、少喝酒、謹慎使用藥物、避免食入含黃麴毒素來源之食物例如花生製品、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

沒症狀!百萬人不自知罹患高血壓

沒症狀!百萬人不自知罹患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粗估,我國四十歲以上成年人,高達七成血壓有過高症狀,須每周或每日做血壓管理,才能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然而,調查指出,這些已知或未知的高血壓族群,僅兩成有每周量血壓的習慣,天天量血壓的人,更是僅有百分之七,恐怕深陷中風危機之中。高血壓患者 血壓大多控制不良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詹鼎正指出,從此次超商隨機抽查三百位中壯年人士的血壓認知行為發現,自認為血壓狀況良好的中壯年中,現場休息五分鐘後量測血壓,竟有37%血壓值偏高!此外,已自知血壓偏高卻未進一步檢查的民眾中,更是高達七成血壓持續偏高。進一步詢問,血壓偏高卻未就醫的原因,四成民眾認為只是一時偏高,不會真有高血壓、二成一認為沒有不舒服不需要看、二成一怕看醫師要吃藥、一成六太忙沒空看。根據英國研究顯示,在眾多可控制疾病之因子導致全球殘障及死亡人數的排名中,高膽固醇、不安全性行為等在過去十年排名已下降,但血壓控制不佳仍高居第一名,因此千萬不能放任血壓不管、持續惡化。醫師就提醒,無論是否有出現高血壓不適症狀,應先檢視自身是否符合高血壓風險族群;若符合,則應時時留心自身血壓狀況,主動每日正確量測血壓,並加以記錄一至二周;最後,若平均血壓值偏高,則應立即就醫向醫師諮詢,提早了解身體狀況,加強預防高血壓。

長盯電腦螢幕 17歲高中生罹退化性關節炎

長盯電腦螢幕 17歲高中生罹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有位17歲高中生,在半年內發生數次的肩頸僵硬與疼痛,近期更經常在早上起床時,感覺脖子肩膀特別僵痛,甚至頭無法轉動而來求診,結果發現他有熬夜使用電腦的習慣及熱愛打籃球,通常一打就是數小時。此外,他的頸部在活動時會感到疼痛,且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被動後仰轉動時,活動受限,尤其早上起床時,頸部僵痛特別明顯,大約會持續10分鐘,有過度使用及數次發作的病史,經診斷這位17歲的高中生,已經有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了。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好發於頸椎書田診所復健科潘筱萍醫師表示,以往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軟骨磨損所致,且大部分是50~60歲以上的年長者較易罹患,但近年來卻有年輕化的趨勢,40歲以下罹病的族群急速增加,好發部位以頸椎最多,其次為腰椎、膝部。而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的因素為的為不正常的姿勢、頸肩固定同一姿勢太久或某一動作太頻繁、缺乏適度運動、忽略平日保健及受傷黃金期,因此提醒各位民眾,若出現肩頸僵硬等不適症狀時,應多留意自己是否在早上起床時,肩頸特別僵硬或痛感明顯,如果有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建議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期。嚴重恐暫時失聰潘筱萍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在發炎時,會造成局部疼痛,後腦杓、肩、頸的僵痛,甚至酸疼;若已形成骨刺,造成神經根壓迫,會引起肩膀、上肢的酸麻、疼痛及無力;脊椎動脈壓迫時,可能出現姿勢性頭暈、目眩、耳鳴等,甚至暫時性失明失聰;頸脊髓壓迫時,則可能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和下半身麻木無力、行動不穩等情況。2招助減緩不適在治療方面,若越早接受藥物及物理治療,除了可減緩不適症狀外,更能有助於預防惡化,此外,醫師也提供頸部加強運動及調整枕頭當成保養,幫助民眾在日常生活能避免及舒緩肩頸不適:1)頸部加強運動/第一先坐正,收下巴,將右手放在左耳上方斜側拉頸部肌肉致出現緊繃感,持續5秒;第二維持牽拉的姿勢下,用脖子與手同時反方向施力,停留5秒;第三則是回覆原本直立姿勢,休息5秒。建議左右各5~6次,至少早晚做一次。2)調整枕頭/將浴巾捲起約1個拳頭厚,在睡覺時作為輔助,讓頸椎有支撐,肌肉能放鬆休息,方式有兩種,第一是將浴巾捲稍固定,平放於脖子後方;第二則是將浴巾捲由脖子後方往耳前方繞過,於額頭處固定,平側躺時頸椎皆可獲得支撐。

幼童坐不住、不停講話 當心罹患過動症

幼童坐不住、不停講話 當心罹患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當孩子出現好動、不專心或衝動等行為時,不僅會被貼上頑皮或過動兒的標籤,且對於家長們而言,完全一個頭兩個大,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只能透過打罵的方式,希望孩子們能乖乖聽話,但你知道嗎?有多數家長正對於過動症存在著許多迷思,以至於常常延誤診斷治療,錯過黃金的治療時間。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多萬名過動症兒童受到此疾病的困擾,且男女生發生比例約為4:1但真正尋求管道就醫的人數僅約1萬多人而已,由此可見,民眾對於過動症的認知明顯不足。過動症的孩童 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表現台安醫院身心科暨精神科許正典醫師表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精神生理疾病,有7成來自於遺傳,3成則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有接觸菸酒、鉛及早產的關係所致。當注意力失調時,對於表現腦部執行功能就會變得困難,以至於出現情緒控制不良、容易衝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佳等症狀產生, 此外,症狀多開始於國小時期,且在不同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學齡前的孩子最典型的症狀是容易跌倒受傷,進入學齡期後的轉變最常出現的就是坐不住、不停講話等狀況,而進入青少年期後則會出現嚴重的學習、行為、情緒及人際關係障礙。ADHD治療多管齊下 7成個案可獲得控制目前ADHD在治療方面,採用藥物、心理及行為治療多管齊下,許正典醫師表示,經過適當的藥物搭配行為治療,例如:繪畫、閱讀、運動等,約有7成的個案可獲得控制、改善,但若是不用藥物治療,不僅症狀會維持到成年,更會因此而延伸出許多問題,例如受到學校退學、吸毒,酗酒等。雖然服用藥物會有噁心、想吐、心悸等症狀,但對於ADHD患者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治療之一,因為它除了可幫助穩定,建立正向行為外,在青春期後,隨著大腦的發展,神經傳導更迅速,思考與情緒皆穩定後,有三分之一的人可停止用藥,目前是由健保所給付。多吃用豆類、堅果食物 有助於提升注意力最後,醫師提醒各位民眾,家中的孩童若到小學時,有明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發生時,應盡速就醫檢查治療,以避免錯失10歲前的黃金治療時機,此外,家中若有ADHD患者時,建議可多食用豆類、堅果、低GI食物,可幫助體內分泌多巴胺,進而提升注意力。

愛吃甜食喝汽水 當心使過動症惡化

愛吃甜食喝汽水 當心使過動症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近年來,過動症成為家長教養方面首要關注的事項之一,每當孩童出現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時,往往會被歸咎於是過動症(ADHD),但在台灣患有過動症的孩童當中,僅有5%的人有尋求正確管道治療,有鑑於此,民眾對於過動症的認知明顯不足,且有許多迷思,因此,台安醫院身心科暨精神科許正典醫師要為大家釐清6大錯誤觀念。解開過動症6迷思 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期迷思1/孩童調皮好動就是ADHD?過動症是一種神經認知功能受到損傷所引起的疾病,並不是所有好動的孩子就是罹患了ADHD,若是單純調皮好動的孩子,在必須安靜的環境下,是可自我控制行為的,但對於過動症的孩子而言,則是在衝動調節能力上,無法自我達到控制的要求。迷思2/ADHD孩子智商較低,導致成年後成就也低?過動症與智商高低沒有正面關係,但因為ADHD症狀會使孩子上課不專心、缺乏耐心學習,影響學業成績、成就感低,進而導致成年後容易表現不穩定,所以,提醒各位家長,應及早發現治療,才可避免問題更加嚴重。迷思3/愛吃甜食喝汽水的孩子會有ADHD?錯,這兩者間並無接關聯性,但過度攝取甜食,會導致升糖激素和胰島素的相互作用,造成血糖不穩,進而影響注意力,所以,建議患有ADHD的孩童應避免過度攝取甜食。迷思4/ADHD是小孩子才會有,長大就會好?過動症隨的年紀的增長,情況會好轉或趨於不明顯,但注意力不足及衝動行事的問題,則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甚至一直到成人,因此,早期介入治療是必要的,以避免造成更多問題。迷思5/ADHD不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不是每個 ADHD 孩子都必須吃藥,師會視個案給予建議,就臨床上而言,6歲以上的孩子,有7成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症狀可獲改善,則6歲以下的孩子,醫師會建議先以行為治療、心理輔導、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進行治療,若行為不如預期,才會建議吃藥。迷思6/ADHD患者需要吃一輩子的藥?研究顯示,曾持續服藥治療的患者後來就算停藥,症狀都會比服藥前改善許多,在臨床上所見過的患者,在18 歲後應該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不少的ADHD成人還有分心及衝動的症狀,因此,配合醫師進行追蹤是必要的。 

孕婦大腹「便便」 吃奇異果助排便順暢

孕婦大腹「便便」 吃奇異果助排便順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懷孕禁忌一堆,那個不能吃,這些不能碰,都讓孕婦剖為苦惱,其中,懷孕時最大的困擾,無非就是便秘,幾乎超過五成的孕婦,在懷孕中後期,都受便秘所苦,一但排便用力過度,恐怕還會有早產的風險,中醫師就提醒,孕婦要特別注意便秘問題,若特別嚴重,應趕緊尋求醫師解決,平時也能藉由各種水果來避免便秘問題。五成孕婦受便秘所苦中醫師吳明珠指出,便祕經常在懷孕中後期出現,比例超過五成,讓許多孕婦為此叫苦連天,特別是常緊張、壓力大、生活忙碌的孕婦,因腸道缺乏津液潤滑或氣機不暢,若平日就有排便不順、糞便含水量少、羊屎便或硬便等情況,到了夏季更加速消耗體內水分,導致便祕情況更嚴重。她說,一旦排便用勁增大,可能引發流產、早產和痔瘡的惡化,因此孕期更應及早預防這些不適症狀的發生。奇異果非寒性 可用來預防便祕如何在平常預防便祕發生?許多孕婦都會誤認奇異果屬於寒性水果,對身體不好,吳明珠指出,奇異果並不寒,綠色奇異果屬於酸涼,適合熱性和燥性體質的孕婦,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病症。另黃色奇異果屬於「甘溫」,適合寒性、虛性和一般體質的孕婦;整體來說,奇異果對孕期水腫、維生素缺乏等現象都正面的輔助作用。根據中醫論證,奇異果性味「甘溫酸」,入腎胃膀胱經,有清熱生津、和胃消食、健脾胃、利尿的作用;也能調中下氣,具有止咳健胃、潤燥通便、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一般說來,奇異果並無限制的食用時機,但若是腸胃虛弱、容易胃酸多、脹氣者,或因胎兒較大壓迫腸道的孕婦,則建議於飯後食用較佳。吳明珠中醫師提醒,大部分水果都有保健效用,但切勿聽信坊間迷思亂吃一通,搭配體質吃進對的水果,才能有效改善身體困擾。也要注意不論哪種性味的水果都不宜大量食用,重點是「均衡、適量」攝取,才能有益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