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泡麵鈉含量高 一碗占每日所需1/2

泡麵鈉含量高 一碗占每日所需1/2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暑假期間學生在家常會選擇泡麵當作正餐,打電腦、滑手機、看電視時再隨手來包洋芋片等零食,很快就超過一天所需的鈉含量!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攝取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增加後續心臟病、中風的風險,呼籲學生暑假應注意均衡飲食,以免不小心攝入過多的鈉。還再吃重鹹  心臟病、中風恐先找上你因應暑假來臨,學生在家喜歡拿來當成主食或點心的泡麵,以及零食的鈉含量進行瞭解。察看這些食品之營養標示發現,一碗泡麵的鈉含量,已超過每日所需的2分之1;吃下一包洋芋片、玉米片,所攝入的鈉就佔每日所需的6分之1到2分之1。高血壓是造成全球死亡第一名的危險因子,造成全球約13%的死亡。衛生局指出,年輕民眾若不能改變吃重鹹的飲食習慣,後續衍生的心臟病及中風問題必定更嚴重,建議學生要吃低鈉又健康的飲食,家長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生菜、優格、水果及原味堅果等天然食物放在冰箱,讓學生可以在家方便拿來食用,取代泡麵、零食等高鈉食品。

樂閱讀/陪伴 愛的原點

樂閱讀/陪伴 愛的原點

親子登山的這些年,我們全家有幸親近台灣的高山峻嶺;可以說,我們跟孩子在山林中成長,也透過一次次的登山經驗,陪伴孩子度過難忘的童年。梭羅說:「不管有生命、無生命的,我們都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為一體。」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裡對孩子平衡情緒的發展,只會愈來愈重要。然而,時下多數的孩子們顯然欠缺這種機遇。高度文明的都市生活中,其實不少孩子與大人一樣,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若能在孩子感受性最強的時候,帶孩子到山林裡,大自然能夠提供一種新鮮的生命能量,讓我們的身、心、靈都獲得充電。這種正向能量看起來似乎細微而不明顯,卻能真正舒緩日漸累積的生活壓力,並且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從興趣出發,情感共鳴站在教育線上多年,我一直不是唱作俱佳的教育工作者,甚至面對時下的「親子科技互動」,也只能要求自家不隨之起舞,因為家中沒有線或無線的電視訊號,也不提供網路的線上遊戲,勢必得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來滿足孩子的學習成長。真實陪伴,親子尋找交集時下的父母往往提供孩子過多的物質享受,卻少了給孩子的真實陪伴。如果家庭成員雖然在家,但彼此各自關起門來上網,或顧著低頭滑手機,親子間的關係並無法更加緊密,反而產生疏離。就像是跑步,一旦跑錯了方向,愈是努力向前,距離目的地只會愈來愈遠。我聽過許多小孩抱怨一趟又一趟耗盡金錢與心力的旅行──父母精心策劃的度假行程,對他們而言,倒不如暢玩飯店設備,或最好戶外風雨交加,只要父母不打擾他們玩手機或打PSP,即使行程取消,都無所謂。父母花盡心思爭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但若沒有經由同樣興趣或生活的養成,這樣相處的質與量都會大打折扣。我們常在家庭教育裡討論親子疏離問題,其實當今造成疏離最大的原因,是藉由3C配備逃離自己;太過依賴電子產品的人,常常將自己以各種理由寄託在各式產品上。不擅長與自己相處,當然也就不擅長與別人相處;慢慢的,這不擅長就會擴大成不對應,本來該是伴隨不同時空因應產生的感情,卻常因「沒有事件」而無須共同面對、因應,交集愈少,交流愈少,沒有建築共同的回憶,自然也就缺乏深刻的情感共鳴。一個新領域或共同領域的涉獵,常可帶來知識的新鮮感,並形成對應的態度,進而建立互有共鳴與依持的情感。因此,我們選擇走向山林,去親近大自然,在山裡與孩子共同經歷、體驗和成長,這絕非虛擬的科技娛樂效果或短暫的感官刺激所能代替。奔向大自然,無形的收穫站在教育的立場,我想,若要培養小孩,首要是養成父母。父母的性格、態度與對應人事物的成熟度,都影響著親子教育的品質。也就是說,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有完整的知識、過人的膽識,還有那無須刻意表現的成熟懂事,父母就得先下功夫,跟著孩子展開機會教育,隨處學習。大自然就是親子最好的學習環境。父母若是久居都市叢林,與自然環境脫離甚久,不知如何帶領孩子接近山林,其實也沒關係,畢竟技術不如態度重要,只要父母能夠轉換念頭,願意撥出時間,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並將親子威權的觀念翻轉,跟隨著孩子的好奇心與純真性情,一起攜手走進山林,那就是好的開始!親子登山的這些年,我們全家有幸親近台灣的高山峻嶺;可以說,我們是跟著孩子在山林中成長,也透過一次次的登山經驗,陪伴孩子度過難忘的童年。雖說大自然的反饋與影響可能需要長時間發酵,但我始終相信山林滋養著孩子成長的能量,在認知、性格與意志的養成上,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山中甘苦喜樂談到帶孩子登百岳,甘苦喜樂都有。登山過程中,有時會有奇特的遭遇,我們在山裡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也有好多印象深刻的事件,每一趟旅途都有精采之處,堆疊了無數美好的回憶。(本文作者/黃義良)(摘自/我帶孩子登百岳/大好書屋)

樂閱讀/給週休二日上班族爸爸的「休-Tech」7條叮嚀

樂閱讀/給週休二日上班族爸爸的「休-Tech」7條叮嚀

叮嚀1 )不要為了陪小孩玩而玩/不應該抱持著要為了孩子犧牲週末的想法,孩子們也不希望爸爸是因為使命感才陪他們一起玩。孩子們是知道的。若爸爸是背負著責任與使命感和孩子一同玩耍,必定會帶給孩子要配合的壓力。應該要雙方一起沉浸在遊戲中,才能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日。爸爸們應該要去探索能和孩子們同樂的事物。叮嚀2 )逃離司機這個角色/與家人一起度過的休閒時光中,最輕鬆的莫過於司機這個角色了。直到抵達目的地之前,爸爸一聲不吭,握著方向盤的背影看來真的很帥氣。但如果就只是這樣的話,似乎有些空虛。能夠帶我們到目的地的,除了爸爸以外還有很多選擇。在休息的時間,還是以孩子朋友的姿態來和孩子一起過生活吧。叮嚀3 )跳脫慣有的框架/休假的真諦在於「嘗試異於日常生活的新鮮事」。生活中充滿了熟悉到無感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時間跳脫框架來思考,才能產生新的體會。能夠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來享受與眾不同的假日,是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每天都是自己開車的話,放假時就搭乘火車去旅行吧。騎乘腳踏車或步行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試試度假村或旅館以外的住宿方式,到野外紮個帳篷吧。孩子們也會覺得很有趣的。與日常生活一模一樣的假日,才不算是休假呢!叮嚀4 )擺脫時間的制約/我們一直被時間支配著自己的生活。我們不是因為肚子餓了才找東西吃,而是因為到了午餐時間所以才用餐;睡覺也不是因為睏了才去睡,而是因為到了睡覺時間才就寢,肥胖與失眠就是人們在被時間支配下的產物。在休假的時候,肚子餓了就吃點東西,累了就小憩一下,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必須傳承給下一代才是。叮嚀5 )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把那些假日老婆就必須和整個家庭綁在一起的老舊思想拋棄吧!爸爸雖然苦心計畫了很出色的家族旅遊,但對於媽媽這個不曾埋怨的角色卻總是不夠體貼。就因為老公的粗心,有時一個不小心也可能惹得媽媽火冒三丈。即使是在休假,也不要忘記站在老婆的立場想想,有時候也要放老婆幾天假,嘗試看看沒有老婆的陪伴,與孩子共度的時光。叮嚀6 )不要受限於任何角色/父親、兒子、丈夫、學長及科長……這些角色大多是別人無法取代的。我們之所以會承受許多壓力,都是因為必須在這些角色間做轉換。就算是一天也好,我們也該為自己生活。就算只是去擁有優美景色的近郊咖啡店中翻翻書再回來也好,當你在回家的路上,搔著頭思考那些毫無頭緒的詞彙,一定會發現你有了很大的改變。叮嚀7) 找回年輕時的興趣/投入自己的興趣之中,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彈彈吉他、畫畫圖、寫寫毛筆字、組合模型、打打籃球或是踢踢足球……重新拾回那被遺忘已久的興趣吧。一定會體會到創意及自信倍增的感覺。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不只是「休-Tech」而已,同時也是「老-Tech」呢。(本文作者/金鼎運)(摘自/有多會玩就有多成功/寶鼎出版)

庫欣氏病難診斷 月亮臉、腹部肥胖紫色條紋要小心!

庫欣氏病難診斷 月亮臉、腹部肥胖紫色條紋要小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7月1日開始,健保署宣布給付皮下注射針劑治療庫欣氏病患者,是病患的一大福音。高雄長庚內分泌科董石城醫師表示,庫欣氏病患者第一線為手術治療,但部分患者在腦下垂體手術後會再復發,而當無法再進行二次手術時,除了放射治療外,目前也有針劑注射可選擇。庫欣氏病為罕見的腦下垂體小腫瘤庫欣氏病是一種罕見的腦下垂體腫瘤,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再刺激腎上腺分泌過量的腎上腺皮質素所產生的疾病。臨床症狀為月亮臉、臉潮紅、水牛肩、腹部肥胖、腹部或大腿內側或臀部出現紫色條紋,或經期失調等。除了上述明顯的症狀外,董石城醫師表示,臨床經驗中也發現庫欣氏病患者會有高血壓及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骨質疏鬆等,甚至會因感染而死亡。疾病難診斷 與內分泌科醫師通力合作極為重要董石城醫師表示,庫欣氏病發病年齡多在25至60歲間,在西方國家庫欣氏病發生率每年每百萬人有0.7至2.4例。由於腦下垂體腫瘤所造成之庫欣氏病案例不多見,臨床上的診斷通常經由臨床表徵、抽血檢查發現腎上腺皮質素正常或過高,且無晝夜節律變化,使用小劑量 dexamethasone無法抑制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可能正常或過高,這時會藉由核磁共振檢查,確定腦下垂體病變部位,再進行開刀治療。庫欣氏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需由內分泌科專科醫師及多個領域醫療團隊合作,才能為病患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庫欣氏病以手術治療為主 無法手術可選用針劑注射庫欣氏病的治療目標為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過度分泌,去除或縮小腺瘤本身。第一線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不過臨床上約有2至3成患者在第一線手術治療後會復發,此時可考慮再度進行手術,若患者經評估過後不適合再次手術,則可採用放射治療、內科藥物或合併治療,另外,自今年7月起健保署已通過健保的皮下注射針劑也是另一項選擇。董石城醫師提醒,庫欣氏病在台灣仍相當罕見,當臨床症狀莫名出現月亮臉、腹部肥胖或有紫色條紋等,要有高度警覺,盡早尋找內分泌科醫師進行診斷,才不會延誤治療時機。即使已經手術的患者,例行檢查與持續監測對於病情的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

LINE的3大「特」狀 手機危害不可不知

LINE的3大「特」狀 手機危害不可不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睛老化已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隨著3C產品的發達,長時間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關燈看手機』、『走路盯著手機不放』,皆埋下了眼睛損傷的伏筆。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大家也都會用LINE等通訊軟體聊天,LINE固然方便,但趙順榮藥師在此提醒,LINE的3大「特」狀:1)電磁波「特高」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檢測發現,透過手機使用LINE後,比不使用時的電磁波,高達5 至6 萬倍,長期下來可能引發頭痛、耳鳴、失眠等症狀。2)腰手痛「特多」長期使用手機也會造成腱鞘炎、腕隧道症候群,或肩頸痠痛、麻木等症狀。3)藍光「特強」使用行動裝置應注意環境的背景光,若是晚上睡覺前,會在黑暗的房間裡滑手機,可能會使眼睛接受過多的藍光,造成眼睛的傷害。濾光值30%即可 適度的藍光是需要的!廠商紛紛推出濾藍光電腦螢幕,市面上濾藍光產品琳瑯滿目,連手機也推出濾藍光App可達70%,趙藥師提醒大家,可將濾光值調到30%就可達到濾藍光的效果,若是過度濾藍光,不僅使螢幕顏色失真,長時間下來對眼睛反而是負擔,造成近視加深。一般而言,人的水晶體即能過濾光線中30% ~ 50%的藍光,此外,人體還是需要吸收適量的藍光,透過藍光使物體顏色及視野變得更明亮,會讓人心情比較愉悅,倘若過濾太多藍光,會使人心情較為低落。趙藥師提醒,適度的藍光是需要的。同樣身為新北市藥師公會生技委員會主委的趙藥師,在剛出版的新書《家庭預防醫學保健指南—趙藥師健康小叮嚀》中,特別提出6項小叮嚀提醒長時間使用電腦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工作的族群:1)可考慮將手機Line下載至電腦再操作,或使用觸控筆,可避免接觸手機電磁波的機率。2)每30至50分鐘休息、喝水,將目光移到心愛的物品或綠色植物上,或將視線落在距離較遠的景物,以看近、看遠的方式調節眼肌睫狀肌,讓眼睛稍做休息,至少讓視線暫時離開電腦。3)熱敷、按摩眼睛周圍,可以促進眼球血液循環,幫助眼睛放鬆休息。4)外出配戴太陽眼鏡,防止紫外線及藍光傷害。5)上廁所看書或玩手機,致使排便時間延長,容易造成肛門充血,引發痔瘡。6)平常應適量攝取綠色蔬菜、黃色水果,或考慮補充有人體臨床為依據的葉黃素配方營養補充品,才能達到預防的實質效果。葉黃素只能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中獲得趙藥師說,平常應適量攝取綠色蔬菜黃色水果,因為綠色蔬菜及黃色水果內,含有很豐富的葉黃素(Lutein)及玉米黃素(Zeaxanthin)。醫學研究證明,可以提昇水晶體抵抗紫外線的能力,並且減少自由基的傷害,防止或延緩白內障的發生。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黃斑色素葉黃素,只能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中獲得。依據美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進行AREDS II老化相關眼疾研究第二階段(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2),攝取黃金比例10:2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才能達到預防保健的實質效益,且人體內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比例亦是以黃金比例10:2存在。因此,可補充含有葉黃素10mg搭配玉米黃素2mg並添加Omega-3(DHA+EPA)的保健食品,能達到預防視網膜黃斑病變。最重要的是,移除以往AREDS I研究的β--胡蘿蔔素配方,更能增進葉黃素配方補給品的安全性;研究也發現,食用高劑量β-胡蘿蔔素與吸菸、酗酒者之肺癌發病風險有顯著關聯。眼睛防曬同樣重要!另外,趙藥師提醒,長時間戶外活動及工作者應留意眼睛防曬的重要,紫外線與可見光中的藍光傷害是造成眼睛老化最主要的原因。過量的藍光及紫外線會造成水晶體老化,產生自由基影響視力,久而久之會形成白內障,特別是引起黃斑部的病變,建議民眾外出應配戴太陽眼鏡或帽子!

男孩愛吃肉拒蔬菜 腹痛送醫險引發腎毒

男孩愛吃肉拒蔬菜 腹痛送醫險引發腎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家中小孩時常便秘,一直是讓許多家長傷透腦筋的問題,而根據最新的調查指出,我國有高達四成的兒童飽受便祕之苦,換算成人數,等於有七十八萬名兒童,天天都在為蹲馬桶一事,痛苦難耐,另統計進一步指出,便祕兒童中,有將近一成三的比例,每次排便都須蹲上四十分鐘的馬桶,幾乎等於一堂課的時間,也因此便秘不但可能嚴重干擾兒童的生活作息,更可能影響成長發育,家長不可不慎。便祕兒童馬桶蹲超久 最多超過四十分鐘調查顯示,這些便祕兒童之中,六成五有糞便太硬的問題,五成六則是有便意但排不出來。針對排便時間的情況,在包含等待時間內,有六成五兒童排便最久於廁所蹲二十分鐘以上,更有一成三的兒童最久超過四十分鐘,相當於一節課的時間。與一般正常如廁的五到十分鐘相比,便秘兒童生活步調會大受影響。便祕將影響兒童發育如果兒童嚴重便秘,將會出現哪些問題?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腸胃科陳偉燾醫師指出,長期便祕的兒童,細菌會將糞便分解,進而產生氣體,堆積在腸胃之間,導致兒童出現飽脹感,而減少進食量,恐怕會影響到兒童的發育。陳偉燾也回憶,過去就有一名八歲男童,平日愛吃肉,不愛吃蔬菜,家長也未加以改變此種飲食習慣,大班後更變本加厲,導致他經常性便秘,不料某日男童發生嚴重腹痛情況,至醫院就診後,經超音波發現,右側腹有一鈣化腫塊,再透過斷層掃描確認該腫塊為大腸中的糞石,而糞石竟還壓迫右側輸尿管,使右邊腎臟已有水腎跡象,差點引發腎毒。馬偕醫院一般小兒科邱南昌醫師表示,針對小朋友的便秘問題,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也提出「便便順暢3法寶」的腸胃保健觀念,以多蔬果、多叮嚀、多好菌,包括每日攝取五份蔬果、提醒孩子每天必定養成天天排便習慣、喝優酪乳養腸胃好菌,才能避免兒童受到便必之擾。

網路盜版猖獗 我國文創產業恐慘遭滑鐵盧

網路盜版猖獗 我國文創產業恐慘遭滑鐵盧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台灣文創產業,包括影視、音樂等,都曾在華人市場中,佔有一席要角之地,但因民眾其消費習慣改變,及一直以來,為文創人椎心之痛的盜版猖獗,都一再使文創產業日漸萎縮,而當台灣民眾,正欣賞每一部或每一首免費下載來的歌曲、電影時,文創業人士紛紛提醒「免費的最貴」,進而讓我國文創產業委靡不振,產業利基逐漸消散,未來兩三後年,恐怕慘遭滑鐵盧之敗!盜版如同竊盜 全民成小偷根據台著作權保護協會的最新調查指出,我國民眾雖皆熟知下載非法音樂或於網路上觀看非法影片,都是違法行為,高達八成更認為看盜版嚴重性等於偷竊,但免費觀看,卻猶如鴉片毒藥般,讓消費者欲罷不能,雖知其有害,卻不停使用,台灣唱片基金會董事長張耕宇更痛批,民眾觀看盜版,就像到百貨公司逛街,看到喜歡的物品拿了就走,似竊盜。張耕宇語重心長表示,台灣唱片業,在華人市占率曾高達八成以上,光唱片產值每年達一百五十億元,但比照今日,產值不及過去的十分之一,僅剩十億左右,導致許多原本專心創作的專業人士,出走潮、轉行潮湧現,至今台灣華人唱片市佔,急轉直下,只剩不到七成,一大部分原因,都是非法下載所致。七成民眾知道合法管道 卻不願付費調查報告也直指,即使七成(74%)網民知道在哪裡取得合法的授權內容,還是約四分之三(73%)台灣民眾都在網路上觀看侵權影音內容,全民看盜版現象幾乎萎縮台灣電影、電視以及音樂產業前景。得利影視總經理蔡宏秀語重心長表示,民眾以為免費看沒關係,但每若個人都透過非法途徑觀看任何電影,對於文創產業衝擊極大,更會衝擊國家經濟發展,為了後代子女,她以媽媽的角度呼籲,免費的最貴,別因為一時貪便宜心態,而讓國力減弱。一名影視產業法務人士指出,無論是點閱觀看者,亦或上傳影片者,其實都能靠著網路ID追查,部分遭罰款的民眾,大多以為不是因營利而上傳影片,就不會違法,但事實上,若被電影公司追朔法律責任,罰款將都是上萬,甚至十萬以上,千萬別以身試法!

登革熱疫情不斷 高雄再添1例死亡個案

登革熱疫情不斷 高雄再添1例死亡個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公布高雄市新增3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個案,其中1例死亡,為今年第2例本土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今年截至為止共累計11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2例於一般病房住院治療中,7例已出院,2例死亡。目前新增之3例個案,其中死亡案例為苓雅區的68歲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等慢性病史,在8月12日開始出現發燒、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8月14日住院治療期間陸續出現血小板下降、腸胃道出血等症狀,8月19日因嚴重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其餘2例登革出血熱病例,一名為新興區79歲女性,8月7日出現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等症狀,8月10日住院治療並由醫院通報為登革熱,住院期間陸續出現血便及腹水等情形,目前已康復出院;另一名為苓雅區85歲男性,8月3日出現頭痛、關節痛、後眼窩痛等症狀,8月12日經醫院通報為登革熱並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陸續出現腸胃道出血及血小板下降等情形,目前住院治療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 較易受到感染風險對此疾管署表示,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且高雄地區病例持續出現,疾管署呼籲曾感染過登革熱,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或罹患癌症的民眾,應特別注意落實登革熱防治及個人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登革熱而發生較嚴重登革出血熱。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等相關資訊,此外,醫師務必提高警覺,加強登革熱疑似個案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即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持續擴大。

身體僵硬、走路變慢非老化 當心是帕金森氏症

身體僵硬、走路變慢非老化 當心是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身體僵硬、步伐變慢,你以為是正常的衰老現象嗎?錯,這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台灣神經學學會陸清松醫師表示,民眾常會把身體出現僵硬、走路步伐變慢等症狀誤以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但事實上,在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正常衰老現象,都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所造成的。此外,每當提到帕金森氏症時,民眾往往會將它與失智症連在一起,但事實上帕金森氏症是可透過治療而獲得改善的一種疾病,與失智症完全不同。藥物治療+藝術課程有助改善目前台灣帕金森病患就醫人數推估約為3萬多人,主是由於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量不足所導致的疾病,而目前的治療方式皆是以補充多巴胺為主。該疾病除了會使動作遲緩外,更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失眠、認知困難等非運動症狀。因此,醫師們建議帕金森病的治療應該多管齊下,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也鼓勵病患參與感覺統合藝術課程,增加自我表達及社交能力,而藝術治療徐葦芸老師表示,在藝術課程中民眾可藉由陶土及撕紙的動作,來體驗動作協調,而在手指畫畫的部分,有助於刺激感官,重新燃起生活的動力。透過自我10點檢測 即早發現助治療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林瑞榮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就目前的治療方展,已經從動作症狀發展為非動作症狀的早期診斷,但由於普遍民眾對於早期症狀不熟悉的關係,導致許多病患常常是從骨科、外科轉診而來,以至於延緩診斷、延誤治療,贈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病狀。因此,為提升大眾對帕金森氏症的認知,台灣動作障礙協會陳柔賢醫師特地發表了一份自我檢測表,使得民眾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指標,來檢測自己或親友是否可能為派金森氏症的危險族群,能提早發現並治療,在這份檢測表中共有10項症狀,若出現3項以上的話,提醒你應盡速就醫檢查。1)是否曾在休息放鬆的強況下,手出現顫抖的現象?或當手完全在不用力的情況下,出現顫抖現象?2)走路時有一隻彎曲且不會擺動?3)在站立或走路時,身體會向後彎曲?4)走路姿勢雜亂、不順暢,好像打結或有一隻腳拖在後面?5)步伐小且常常摔倒或跌倒?6)常常覺得懶洋洋,做事情都沒動力?7)常常覺得頸部後方或肩膀會疼痛?8)刻意避免與聊不來的家人或朋友們保持距離?9)音調變小聲或沙啞?10)寫字變慢且字體變小?

咳嗽氣喘誤以感冒 結果竟是心臟出毛病

咳嗽氣喘誤以感冒 結果竟是心臟出毛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咳嗽、鼻塞、氣喘、吸吸困難非感冒,當心是瓣膜性心臟病在作怪!一名年約50歲左右的男子,突然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曾於診所就醫拿藥服用,但症狀沒好轉,晚上甚至因為呼吸困難而無法入眠,因此到醫院求診。醫師診察發現胸前有嚴重心雜音,胸部X光片顯示有肺水腫現象,確診為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所導致的心臟衰竭,所幸尚未嚴重到需要緊急氣管插管,經住院治療後已回復正常生活。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心臟內科林廷遠醫師說明,在瓣膜性心臟病的患者當中,以二尖瓣與主動脈瓣膜發生異常的情形比較多。輕度患者症狀大多不明顯,但亦有些會出現胸悶、呼吸短促、頻繁咳嗽甚至咳血、心律不整、下肢腫脹,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腹水、全身水腫、消化不良而逐漸消瘦等症狀。林廷遠醫師指出,發生瓣膜性心臟病的原因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先天及後天的原因,先天原因包括常見的二尖瓣脫垂及先天性心瓣膜發育不全。後天原因常見有風溼性心臟病、退化性瓣膜病變、心肌梗塞過後、細菌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膜炎、心肌病變等。可透過健檢早期發現  不一定都須手術治療而在疾病初期階段,如果心臟沒有擴大、心臟收縮功能尚可的狀況下,只要定期服藥與按時追蹤即可,平日生活上則要避免菸酒及過度勞累,可適度的健走跑步,但要避免心臟過度負擔的無氧運動。但如果已經出現藥物無法控制症狀、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下降、肺動脈壓昇高,合併心律不整的情形,則要考慮瓣膜修補術或人工瓣膜的置膜手術。林廷遠醫師也說,瓣膜性心臟病是一個不難診斷出來的病,可透過定期健檢早期發現,但症狀可以從極輕微到非常嚴重,如果病患有呼吸困難合併胸前有心雜音,有可能就是瓣膜性心臟病的患者,還是找心臟內科醫師就醫作個詳細檢查才是上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