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愛吃甜食喝汽水 當心使過動症惡化

愛吃甜食喝汽水 當心使過動症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近年來,過動症成為家長教養方面首要關注的事項之一,每當孩童出現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時,往往會被歸咎於是過動症(ADHD),但在台灣患有過動症的孩童當中,僅有5%的人有尋求正確管道治療,有鑑於此,民眾對於過動症的認知明顯不足,且有許多迷思,因此,台安醫院身心科暨精神科許正典醫師要為大家釐清6大錯誤觀念。解開過動症6迷思 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期迷思1/孩童調皮好動就是ADHD?過動症是一種神經認知功能受到損傷所引起的疾病,並不是所有好動的孩子就是罹患了ADHD,若是單純調皮好動的孩子,在必須安靜的環境下,是可自我控制行為的,但對於過動症的孩子而言,則是在衝動調節能力上,無法自我達到控制的要求。迷思2/ADHD孩子智商較低,導致成年後成就也低?過動症與智商高低沒有正面關係,但因為ADHD症狀會使孩子上課不專心、缺乏耐心學習,影響學業成績、成就感低,進而導致成年後容易表現不穩定,所以,提醒各位家長,應及早發現治療,才可避免問題更加嚴重。迷思3/愛吃甜食喝汽水的孩子會有ADHD?錯,這兩者間並無接關聯性,但過度攝取甜食,會導致升糖激素和胰島素的相互作用,造成血糖不穩,進而影響注意力,所以,建議患有ADHD的孩童應避免過度攝取甜食。迷思4/ADHD是小孩子才會有,長大就會好?過動症隨的年紀的增長,情況會好轉或趨於不明顯,但注意力不足及衝動行事的問題,則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甚至一直到成人,因此,早期介入治療是必要的,以避免造成更多問題。迷思5/ADHD不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不是每個 ADHD 孩子都必須吃藥,師會視個案給予建議,就臨床上而言,6歲以上的孩子,有7成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症狀可獲改善,則6歲以下的孩子,醫師會建議先以行為治療、心理輔導、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進行治療,若行為不如預期,才會建議吃藥。迷思6/ADHD患者需要吃一輩子的藥?研究顯示,曾持續服藥治療的患者後來就算停藥,症狀都會比服藥前改善許多,在臨床上所見過的患者,在18 歲後應該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不少的ADHD成人還有分心及衝動的症狀,因此,配合醫師進行追蹤是必要的。 

孕婦大腹「便便」 吃奇異果助排便順暢

孕婦大腹「便便」 吃奇異果助排便順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懷孕禁忌一堆,那個不能吃,這些不能碰,都讓孕婦剖為苦惱,其中,懷孕時最大的困擾,無非就是便秘,幾乎超過五成的孕婦,在懷孕中後期,都受便秘所苦,一但排便用力過度,恐怕還會有早產的風險,中醫師就提醒,孕婦要特別注意便秘問題,若特別嚴重,應趕緊尋求醫師解決,平時也能藉由各種水果來避免便秘問題。五成孕婦受便秘所苦中醫師吳明珠指出,便祕經常在懷孕中後期出現,比例超過五成,讓許多孕婦為此叫苦連天,特別是常緊張、壓力大、生活忙碌的孕婦,因腸道缺乏津液潤滑或氣機不暢,若平日就有排便不順、糞便含水量少、羊屎便或硬便等情況,到了夏季更加速消耗體內水分,導致便祕情況更嚴重。她說,一旦排便用勁增大,可能引發流產、早產和痔瘡的惡化,因此孕期更應及早預防這些不適症狀的發生。奇異果非寒性 可用來預防便祕如何在平常預防便祕發生?許多孕婦都會誤認奇異果屬於寒性水果,對身體不好,吳明珠指出,奇異果並不寒,綠色奇異果屬於酸涼,適合熱性和燥性體質的孕婦,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病症。另黃色奇異果屬於「甘溫」,適合寒性、虛性和一般體質的孕婦;整體來說,奇異果對孕期水腫、維生素缺乏等現象都正面的輔助作用。根據中醫論證,奇異果性味「甘溫酸」,入腎胃膀胱經,有清熱生津、和胃消食、健脾胃、利尿的作用;也能調中下氣,具有止咳健胃、潤燥通便、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一般說來,奇異果並無限制的食用時機,但若是腸胃虛弱、容易胃酸多、脹氣者,或因胎兒較大壓迫腸道的孕婦,則建議於飯後食用較佳。吳明珠中醫師提醒,大部分水果都有保健效用,但切勿聽信坊間迷思亂吃一通,搭配體質吃進對的水果,才能有效改善身體困擾。也要注意不論哪種性味的水果都不宜大量食用,重點是「均衡、適量」攝取,才能有益健康。

避免孩子收假症候群 收心六式報你知

避免孩子收假症候群 收心六式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再過沒幾天,暑假將結束,學期將開始,但你家的孩子,在度過漫漫長的暑假之後,已有收假心理準備了嗎?醫師指出,每年開學前後,門診上因收假症候群的孩子,將會暴增許多,呼籲家長在暑假的最後一個禮拜,能夠未雨綢繆,漸漸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才能避免懶散、睡不好、脾氣變暴躁等現象出現。暑假生活亂 孩子開學調整不易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指出,暑假孩子的生活作息絮亂,常常晚上兩三點才就寢,中午或下午才起床活動,等到孩子開學時,生理時鐘來不及調整回來,孩子就會容易出現賴床、精神不濟、學習態度與狀況不佳的情形。孩子不想上學 可別輕易請假其中,有些家長看孩子成天懶洋洋,甚至排斥上學,就讓孩子輕易請假,但蕭亦伶強調,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想、不能上學就請假,讓他在家休息,生活作息不及早調整,結果是白天很睏,課堂上沒精神,晚上該睡的時間又睡不著,功課愈落愈多,焦慮感愈來愈大,心情愈來愈不好,就會愈不想上學。她建議,開學後生理時鐘還沒有調整好,想馬上挪回來確實並不容易,但就算再睏也要上學,晚上回家,即使累了也不要立刻補眠,睡前一小時放下所有三C產品,讓腦部休息,固定時間上床,以提升睡眠品質,或許開始時,前段不易入睡,但白天固定時間起床 ,中午小睡半小時到一小時,生理時鐘調過來之後,整個睡眠的時間和品質才會改善。蕭亦伶醫師提醒,開學前如果沒調好作息,開學後會很辛苦,開學前應未雨綢繆展開收心6式,才能避免孩子收假症候群的產生:1   )生活作息盡量跟學校一致。2   )準備預習新學期的功課。3   )容易緊張的小孩,父母前兩三天可以帶著到校園走走,讓他們熟悉回到校園的情境。4   )安排同班同學聊聊天,講講開學後的計畫、暑假的活動。5   )如常上學,不輕易請假。6   )中午小睡片刻、固定時間上床。

天氣熱辣 6大族群當心遭熱傷害襲擊

天氣熱辣 6大族群當心遭熱傷害襲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雖時序入秋,但外頭的高溫熱浪,卻一次比一次還熱辣,根據氣象局的資料顯示,近幾日戶外中午高溫,都將落在三十三至三十五度左右,提醒民眾平日應補足水分,多吃蔬果,並且在中午時分避免長期在戶外逗留,國民健康署也列出以下六大熱傷害危險族群:1) 嬰幼童/因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2) 65歲以上的長者/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3) 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4) 服用藥物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5)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6) 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國健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一顆月餅熱量等同雞腿便當 6招避免中秋肥

一顆月餅熱量等同雞腿便當 6招避免中秋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中秋節將至,月餅,就成了應景小點,但若民眾肆無忌憚,毫無任何熱量觀念,一顆月餅一口氣全吞下,恐怕會後悔莫及。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指出,1顆約185克的傳統式雙蛋黃月餅,熱量約為790大卡,幾乎等於一個雞腿便當的熱量,值得注意的是,因月餅並不容易產生飽足感,若民眾吃完月餅,又再度吃下大量烤肉,中秋節過後,體重恐怕不忍觀!為讓民眾健康過中秋,國民健康署提供六種吃月餅注意事項,希望民眾能避免攝取過多的高熱量,也能輕盈過中秋:1) 挑低熱量/選擇熱量較低的月餅,可以比較包裝上之食品標示,並盡量挑選每100公克熱量低於400大卡、或是單顆熱量低於250大卡的月餅。另外,也可以選購份量較小的月餅,例如1顆少於50公克的一口月餅或水果酥,以避免一次吃下過多的熱量。2) 挑低膽固醇/蛋黃酥、鳳黃酥以及廣式月餅內餡常含有鹹蛋黃,鹹蛋黃膽固醇含量高,建議民眾挑選不含鹹蛋黃、膽固醇含量較低的月餅。3) 挑高纖/許多健康月餅使用堅果種子、棗子、柿子、土鳳梨、柚子等高纖食材入餅,並利用食材本身的甜味來減少糖的使用。4) 減量與分享/可將月餅切分為小塊與親友共享,也建議勿把月餅當正餐。5) 搭配時令水果/搭配白柚等時令水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幫助腸胃道蠕動、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力,促進健康。6) 搭配無糖茶水/ 吃月餅時,建議以無糖茶飲或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避免過多的熱量攝取。

總鋪師不菸不酒生活正常 腹痛竟罹大腸癌

總鋪師不菸不酒生活正常 腹痛竟罹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大腸直腸癌,一連好幾年蟬聯癌症每年新增個案的榜首,若民眾出現肚子不明原因的劇痛,可要多加當心!台中就有一名六十三歲的總鋪師,平日不菸不酒,生活作息也極為規律正常,除了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之外,身體大致上還算健朗,不料某日連續五天上腹劇痛,且無法進食,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病患半年須做十二次化療 這名病患得知自身罹患大腸癌後,半年內須進行12次的輔助性化學治療療程,目前已接受9次,雖剛開始有腹瀉的副作用,但經由藥物調整,不適的症狀已獲得控制,現在仍繼續回診接受治療。總鋪師在得知罹患大腸直腸癌後,卻快速調整心態,並且乖乖配合治療,他說,「遇到了就想辦法解決,日子還是要過。」因為有這樣的心態及醫院醫療團隊的協助,目前疾病控制穩定。積極配合醫囑治療 癌症病患也能重拾新生 臺中醫院血液腫瘤科林俊良醫師表示,許多人一聽到罹患大腸癌,便覺得像被判了死刑,生命走到了絕境,但其實癌症並不可怕,可以透過治療來控制,只要發現的時間早且願意配合醫師的治療,大部分是得以獲得完好的控制。他舉例,例如癌症若為第四期,晚期且合併轉移,如果為單一器官或少量癌細胞轉移,或許可以利用手術方式讓期別下降,再接受術後化學與標靶治療,目前健保有給付兩種標靶藥物可以合併化學藥物使用,兩種藥物於使用上都有不錯成效。林俊良主任也呼籲,若身體有異狀,例如排便習慣改變、突然變瘦或常覺得疲憊等,不要輕忽,透過國民健康署的補助,免費大腸癌篩檢,便可檢查是否有糞便潛血反應,且一旦確定罹癌,不要過度憂慮或逃避,透過醫師專業的評估與治療,還是可以恢復原本生活,重獲新生。

「畫中有話」 過動兒的他畫出「心」世界

「畫中有話」 過動兒的他畫出「心」世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ADHD孩子雖然是大人眼中的麻煩製造者,卻也可能是小小藝術家。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許正典主任表示,繪畫、拼圖、積木等活動是注意力的靜態訓練,對ADHD孩子有相當大的幫助。而輔導ADHD兒童最重要的是發掘他們有「興趣」的活動,不僅能穩定情緒還能幫助他們發揮長處,獲得成就感。這次「異想世界,發現明星」畫展中主視覺之一「彩虹腕龍」的作者阿煒就是一例。阿煒今年十歲,小一開學第三天起開始出現上課不專心、情緒暴怒甚至和同學衝突爭執的行為,不僅影響班上秩序,被同學和家長貼上不聽話小孩的標籤,阿煒媽媽說,他寫功課從來無法持續10分鐘,但從他四歲時就發現他很愛畫圖,可以連畫2小時。阿煒的爸媽從他就學的反常現象,察覺有異便帶阿煒就醫診斷為ADHD,開始接受藥物、認知心理、學校教育、及家長效能訓練的整合多重矯治,目前已有兩年多,媽媽欣慰的說,阿煒最明顯的改善就是情緒問題,以前往往坐不住且會有暴怒失控的情形;幸好在家長的陪伴接受治療下,阿煒提升了專注力與各項學習功能,更改善在校的人際關係,在團體生活中找回認同感。透過繪畫找回自信與笑容阿煒出席畫展開幕儀式分享他最滿意的創作「彩虹腕龍」,這幅畫的主角是色彩豐富、栩栩如生的大恐龍,在所有畫作中相當搶眼。阿煒說,創作當時的他非常喜歡恐龍,五分鐘就一氣呵成完成構圖,恐龍後方的車子則是結合他最愛的家人和他喜歡的車子,透過不同的車型和每位家人不同生日月份的數字,將所有家人一起融入在畫作中。阿煒的媽媽表示,孩子的創意潛能徹底發揮在圖畫的創作上,只要給他空白的紙張,就可以專注地投入在繪畫中。透過繪畫,她看見孩子的成就感,以及重新在同儕之間建立起的笑容和自信心。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在22日於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展開為期6天的ADHD兒童畫展,盼社會大眾透過畫作看見ADHD孩子的正向異想世界,發現畫壇明日之星。

新北328家瑞智診所 共同守護失智者

新北328家瑞智診所 共同守護失智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北市衛生局瑞齡學堂學員中,有一位88歲的阿里阿嬤,幾年前失智。兒子張先生說,今年7月17日,阿嬤第一次不告而別,但一關上公寓大門就迷路走進另一個世界了。ㄧ位熱心的民眾,帶她到臺北車站後才趕去上班。所幸最後靠著阿嬤包包內的衛星定位,張先生才得以將呆坐在火車站附近的阿嬤順利帶回家。7月27日,阿嬤又獨自出門,竟然又被同一位民眾遇到。有了經驗的這位民眾懷疑阿嬤失智,哄著老人家說要帶她去搭車回宜蘭而直接帶到警察局。阿嬤回家了,張先生在自己的臉書上寫下:一切都感謝社會上的溫馨,透過社會上溫馨的幫助,使得阿嬤能順利回家。全國首創成立「瑞智友善診所」為避免憾事發生,新北市衛生局全國首創成立「瑞智友善診所」,號召新北市中、西、牙醫師公會,與臺灣失智症協會合作成立瑞智友善診所,得到熱烈響應共328家診所加入行列,建立社區互助照護網,幫助失智者找到回家的路並提供專業衛教諮詢。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瑞智友善診所的四大任務為「看、問、留、撥」,一「看到」疑似失智症患者,就主動「詢問」對方的去處,將其「留住」並協助「撥電話」報警或聯繫家屬。此外,診所也可以提供相關的健康篩檢、諮詢與衛教服務,一同守護社區長者。

泡麵鈉含量高 一碗占每日所需1/2

泡麵鈉含量高 一碗占每日所需1/2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暑假期間學生在家常會選擇泡麵當作正餐,打電腦、滑手機、看電視時再隨手來包洋芋片等零食,很快就超過一天所需的鈉含量!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攝取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增加後續心臟病、中風的風險,呼籲學生暑假應注意均衡飲食,以免不小心攝入過多的鈉。還再吃重鹹  心臟病、中風恐先找上你因應暑假來臨,學生在家喜歡拿來當成主食或點心的泡麵,以及零食的鈉含量進行瞭解。察看這些食品之營養標示發現,一碗泡麵的鈉含量,已超過每日所需的2分之1;吃下一包洋芋片、玉米片,所攝入的鈉就佔每日所需的6分之1到2分之1。高血壓是造成全球死亡第一名的危險因子,造成全球約13%的死亡。衛生局指出,年輕民眾若不能改變吃重鹹的飲食習慣,後續衍生的心臟病及中風問題必定更嚴重,建議學生要吃低鈉又健康的飲食,家長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生菜、優格、水果及原味堅果等天然食物放在冰箱,讓學生可以在家方便拿來食用,取代泡麵、零食等高鈉食品。

樂閱讀/陪伴 愛的原點

樂閱讀/陪伴 愛的原點

親子登山的這些年,我們全家有幸親近台灣的高山峻嶺;可以說,我們跟孩子在山林中成長,也透過一次次的登山經驗,陪伴孩子度過難忘的童年。梭羅說:「不管有生命、無生命的,我們都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為一體。」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裡對孩子平衡情緒的發展,只會愈來愈重要。然而,時下多數的孩子們顯然欠缺這種機遇。高度文明的都市生活中,其實不少孩子與大人一樣,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若能在孩子感受性最強的時候,帶孩子到山林裡,大自然能夠提供一種新鮮的生命能量,讓我們的身、心、靈都獲得充電。這種正向能量看起來似乎細微而不明顯,卻能真正舒緩日漸累積的生活壓力,並且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從興趣出發,情感共鳴站在教育線上多年,我一直不是唱作俱佳的教育工作者,甚至面對時下的「親子科技互動」,也只能要求自家不隨之起舞,因為家中沒有線或無線的電視訊號,也不提供網路的線上遊戲,勢必得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來滿足孩子的學習成長。真實陪伴,親子尋找交集時下的父母往往提供孩子過多的物質享受,卻少了給孩子的真實陪伴。如果家庭成員雖然在家,但彼此各自關起門來上網,或顧著低頭滑手機,親子間的關係並無法更加緊密,反而產生疏離。就像是跑步,一旦跑錯了方向,愈是努力向前,距離目的地只會愈來愈遠。我聽過許多小孩抱怨一趟又一趟耗盡金錢與心力的旅行──父母精心策劃的度假行程,對他們而言,倒不如暢玩飯店設備,或最好戶外風雨交加,只要父母不打擾他們玩手機或打PSP,即使行程取消,都無所謂。父母花盡心思爭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但若沒有經由同樣興趣或生活的養成,這樣相處的質與量都會大打折扣。我們常在家庭教育裡討論親子疏離問題,其實當今造成疏離最大的原因,是藉由3C配備逃離自己;太過依賴電子產品的人,常常將自己以各種理由寄託在各式產品上。不擅長與自己相處,當然也就不擅長與別人相處;慢慢的,這不擅長就會擴大成不對應,本來該是伴隨不同時空因應產生的感情,卻常因「沒有事件」而無須共同面對、因應,交集愈少,交流愈少,沒有建築共同的回憶,自然也就缺乏深刻的情感共鳴。一個新領域或共同領域的涉獵,常可帶來知識的新鮮感,並形成對應的態度,進而建立互有共鳴與依持的情感。因此,我們選擇走向山林,去親近大自然,在山裡與孩子共同經歷、體驗和成長,這絕非虛擬的科技娛樂效果或短暫的感官刺激所能代替。奔向大自然,無形的收穫站在教育的立場,我想,若要培養小孩,首要是養成父母。父母的性格、態度與對應人事物的成熟度,都影響著親子教育的品質。也就是說,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有完整的知識、過人的膽識,還有那無須刻意表現的成熟懂事,父母就得先下功夫,跟著孩子展開機會教育,隨處學習。大自然就是親子最好的學習環境。父母若是久居都市叢林,與自然環境脫離甚久,不知如何帶領孩子接近山林,其實也沒關係,畢竟技術不如態度重要,只要父母能夠轉換念頭,願意撥出時間,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並將親子威權的觀念翻轉,跟隨著孩子的好奇心與純真性情,一起攜手走進山林,那就是好的開始!親子登山的這些年,我們全家有幸親近台灣的高山峻嶺;可以說,我們是跟著孩子在山林中成長,也透過一次次的登山經驗,陪伴孩子度過難忘的童年。雖說大自然的反饋與影響可能需要長時間發酵,但我始終相信山林滋養著孩子成長的能量,在認知、性格與意志的養成上,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山中甘苦喜樂談到帶孩子登百岳,甘苦喜樂都有。登山過程中,有時會有奇特的遭遇,我們在山裡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也有好多印象深刻的事件,每一趟旅途都有精采之處,堆疊了無數美好的回憶。(本文作者/黃義良)(摘自/我帶孩子登百岳/大好書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