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心臟支架大阻塞 老翁胸悶、呼吸困難

心臟支架大阻塞 老翁胸悶、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有位74歲的老先生,生活習慣良好,卻長年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所擾,已前後共放置4根血管支架,但月前因胸悶、呼吸困難求診,才發現原來他的冠狀動脈嚴重阻塞,且連之前置放的支架也不能倖免,還合併主動脈瓣膜逆流,好在透過冠狀動脈繞道併行瓣膜置換的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已成功出院。冠狀動脈心臟病為退化性疾病 與吸菸、高血脂有關雙和醫院心臟外科翁啟峰醫師表示,患者的三條主要冠狀動脈均有阻塞、狹窄的情形,且曾放置的支架仍再度堵塞,是少數對支架適應性不良者,因此,該手術透過摘取其他身體部位替代血管,例如:胸骨後、前臂及腿部的血管,為比較可行的做法。此外醫師也提到,冠狀動脈心臟病是一種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遺傳、吸菸、高血脂及生活習慣不良,導致血脂肪堆積過多所引起,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及高血脂的藥物控制,幫助民眾預防勝於治療,降低所有危險因子的產生。 

樂閱讀/檳榔菸酒樣樣來 口腔癌死亡率高出5倍

樂閱讀/檳榔菸酒樣樣來 口腔癌死亡率高出5倍

謝天渝教授是台灣口腔癌的專家,任教於高雄醫學大學,曾任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暨亞太卓越口腔醫學與發展中心主任。他曾發表多篇與嚼食檳榔和口腔癌有關的研究論文。謝天渝教授表示:口咽癌是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尤其在嚼檳榔盛行的台灣。最近我們檢定口咽癌的時間趨勢,利用年齡—時間—世代分析方法(age-period-cohort analysis)來瞭解年齡、時間、世代效益對口腔癌及咽癌的影響。結果發現就時間效應而言,口腔癌發生率增加的速度較咽癌快,特別在年輕族群中,口腔癌和咽癌發生率的差距尤其明顯。另外,比較口咽癌歷年發生率和菸、酒、檳榔歷年消費量之趨勢,發現口咽癌──尤其是口腔癌──發生率之增加趨勢,和酒及檳榔消費量上升趨勢有平行關係存在。我們也曾分析703位被高醫診斷為口腔癌的病人,發現82.7%的病人有嚼檳榔習慣。當檳榔、菸、酒三種習慣都有時,得病年齡約為48歲,只有檳榔加菸,或檳榔加酒,或僅嚼檳榔得病年齡約為50歲。而沒有檳榔、菸、酒三種習慣而得口腔癌時則約60歲。換句話說,只要有嚼檳榔習慣,就可能讓你提前十年得口腔癌。此外,有檳榔、菸、酒三種習慣而得口腔癌病人的死亡相對危險率,比無此三種習慣而得口腔癌者高出五倍左右。 我們分析口腔癌和檳榔種類、數量、嚼食時間之相關性後,發現得口腔癌者皆有嚼檳榔20年以上,每天吃超過30顆之經驗。僅嚼荖花檳榔而得口腔癌者約占28%,而僅嚼荖葉檳榔為24%,荖花、荖葉混著吃為48%,顯示不管吃哪一種檳榔,只要是長期又大量,就是得口腔癌的高危險群。因嚼檳榔而得口腔癌的病人,血中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的量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而同樣得口腔癌但不嚼檳榔者,這種因數則高出正常人或高出因檳榔而得口腔癌者甚多,表示其功能正常。此外,正常人的免疫細胞如果加上檳榔的主要成分檳榔素時,腫瘤壞死因子及一些免疫促進激素皆下降。由此可知,檳榔成分的確會使免疫力下降。我們也曾作過檳榔及其添加物致突變性之研究,發現到檳榔塊(檳榔加紅灰加荖花)的致突變性最強、其次是荖花、再次是純檳榔。這表示檳榔本身即使不加任何添加物,也仍然有致突變性。從這些研究可知,檳榔塊成分不但有致癌及促癌作用,更會使免疫力下降,長期大量嚼檳榔者即使無任何病狀,體內的免疫力都受影響。(本文作者/陳立川)(摘自/健康,從齒開始/大於創意出版)

樂閱讀/勤打掃 享受無毒居家生活

樂閱讀/勤打掃 享受無毒居家生活

在室內要經常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可以適度去除室內的過敏原,所以在購屋或租屋時,一定要清楚每一間房間是否都有活動式窗戶,才能有效防止過敏原的形成。進行室內裝潢時,要避免使用地毯、榻榻米、塑膠地板,儘量採用木頭材質、瓷磚地板、竹子製成的家具及用品,以免塵蟎孳生,特別是地毯與榻榻米很容易受潮,能不用就不要用,免得黴菌也跟著塵蟎在屋裡起鬨。窗簾能夠阻擋強烈的陽光照射,所以房間窗戶有必要加裝窗簾,但厚重的窗簾布容易孳生塵蟎與沾滿灰塵,最好的作法是改用百頁式的窗簾或塑膠遮板代替,倘若要使用布質窗簾,宜選擇輕便式材質,可經常拆卸清洗。會孳生塵蟎的絨毛玩具最好別買,若家裡擺設了許多絨毛玩具,最好定期清洗。倘若家中有中國製造的玩具,一定要小心,鉛、鎘的含量都相當高,前一陣子檢驗出珠寶玩具的鎘含量高達91%,也就是一公克重的小玩具,就含有0.9公克的鎘,對人體的毒害令人擔憂。鎘是致癌物,會囤積在腎臟,還會讓孩童出現學習障礙及阻礙孩童智商發展。有過敏體質者最好不要飼養貓、狗等動物,因為牠們的皮毛及排泄物,也是過敏原之一。如果家中的寵物喜歡四處嬉戲,很容易感染到寄生蟲,連帶飼主也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所以要養成經常清洗寵物及打掃居住環境的良好習慣。浴室的潮濕環境很容易長黴菌,一定要加裝抽風機、除濕機,定時運轉抽風,保持室內乾爽、通風。有關浴缸及瓷磚壁間的接縫處、洗臉槽的內外側、浴室天花板、抽風機及冷氣機送風口等處,一定要經常擦拭,避免塵埃堆積或黴菌孳生。我在台灣住過的幾間公寓,浴室都設計成無窗戶或窗戶小,完全不通風的隔間,的確很不習慣,而這也是我經常要換屋的原因之一。(本文作者/陳立川)(摘自/一生無病絕對有機會/大於創意出版)

肺腺癌新標靶藥問世 存活期再度拉長

肺腺癌新標靶藥問世 存活期再度拉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在大環境的改變,我國罹癌人數持續上升,年齡層更隨之下降,面對這一波波癌症海嘯,各界正日以繼夜翻找各種癌症的基因密碼,盼能讓各種癌症的存活率上揚,其中,近幾年來肺腺癌,再度被科學家攻下一城,確認第二種致癌基因「惡客(ALK)」讓肺癌患者存活時間拉長。肺腺癌第二基因型現蹤 新標靶藥問世肺癌依照不同癌細胞的表現,共分為二大類,第一為小細胞癌,佔肺癌比例約1.5成左右;第二則為非小細胞癌,將其細分則可分為鱗狀細胞癌、肺腺癌等等,而近期所發現的新致癌基因「惡客(ALK)」就屬於肺腺癌中的一種。「肺腺癌再細分,則有兩種基因型,第一種為EGFR,第二種就是ALK,」和信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主任褚乃銘指出,EGFR共佔肺腺癌60%左右,ALK則落在5%上下,過去3年,因ALK基因型無任何標靶藥物治療,使得此類病患的存活期偏短。ALK標靶藥 有效延長存活期以治療來說,根據《新英格蘭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針對三百餘位的ALK基因型表現肺癌病患進行大規模的研究,標靶藥物尚未問世前,病患僅能藉由化學治療期盼控制腫瘤,然而,化療對於ALK的有效反應僅有2成,且倘若有效,癌細胞平均在3.3個月,又會復燃惡化,副作用往往也常讓病患難以忍受。「但近3年來,治療ALK的標靶藥物上市,情況就有所改變」,褚乃銘進一步說,研究指出專治ALK標靶藥「Xalkori」經研究證實,對癌細胞有效反應提高至5至6成以上,且平均復發時間延後至7.7個月,對於肺腺癌患者為一大福音。至於如何確認肺腺癌細胞基因型表現為EGFR或是ALK,褚乃銘說,一般的流程,會先做EGFR基因檢測,若反應為陽性,則會進行標靶治療,反之陰性,就會進行ALK染色來確定癌細胞是否具第二種基因突變。雖根據統計,因肺腺癌初期症狀表現往往不明,病患經確診時, 大部分已至晚期無法開刀,僅能利用化療亦或標靶藥物治療,加上癌細胞易產生抗藥性,導致5年存活率最高僅至10%左右,然而,雖肺癌來勢洶洶,讓醫界頗為苦惱,但隨著各種新標靶藥物的問世,頹勢均逐漸扭轉,病患可別放棄任何希望。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福音 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給付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福音 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發生率高居血液癌症排名的首位,在治療上,除採用放療、化療等傳統療法外,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裴松南醫師表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亦可改善患者的存活期,其中,移植的成功關鍵就在於患者需先收集足量造血幹細胞。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據研究指出,能提高患者收集造血幹細胞成功率,為患者帶來另一個治療希望。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發生率逐年升高裴松南醫師指出,據台大醫院統計,近30年來,國內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約成長3倍,日前衛福部公佈的最新癌症登記資料中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在民國100年新增案例已突破2000例;此外,由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分類眾多,治療方式會因腫瘤惡性度、型態多樣性和期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目前雖仍以傳統治療為主,但若患者在治療後產生癌症復發情形,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即成為患者重要的治療選擇。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收集足量造血幹細胞是關鍵裴松南醫師說明,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患者必須先收集足量的造血幹細胞(200萬個造血幹細胞/每公斤),後續才能搭配高劑量化療藥物進行移植手術。但由於幹細胞黏貼在骨髓中,須將連結的分子打斷,幹細胞才能釋放至周邊血液,進而被收集起來,故患者是否能順利進行移植的成功關鍵,即在於前端有無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使用。根據研究文獻顯示,在接受自體移植造血幹細胞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中,約有1/4採用傳統驅動劑後,無法順利收集足夠的造血幹細胞,而再次驅動的失敗率也高達7成。對此,裴松南醫師表示,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幫助高達6成以上患者,成功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此外,不同於傳統第一線驅動劑,第二線機轉驅動劑利用高度專一性藥物阻斷趨化因子受體(CXCR4),再搭配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更能有效使足量的造血幹細胞,釋放至周邊血液中進行收集,因此讓治療成效大幅提升,而自體移植手術目前在高雄長庚等幾家大型醫院都有相當的成績。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健保給付 助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裴松南醫師表示,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不僅可讓收集幹細胞的成功機率提高到6~9成,對於患者來說,以往治療須自行負擔龐大的醫藥費用,對醫師和患者而言都是沉重壓力,如今第二線機轉驅動劑通過健保給付(但需第一線造血藥物效果不佳者,才能申請使用),更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可望造福更多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

自製精力湯4配方大公開 補體力、健胃一次搞定

自製精力湯4配方大公開 補體力、健胃一次搞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現代社會裡,經常聽到一些關於養生、排毒、淨化身體等名詞,也因為如此,逐漸掀起一股養生風氣,包括,素食、精力湯等等養生之道浮出檯面,引起注重健康的民眾,大力關注。精力湯是什麼?精力湯雖然一種將蔬果與堅果打在一起的濃稠汁液,若仔細挑選食材,每種搭配出來的效果及成果將會有所不同,所以關於精力湯的做法及食材內容,根據不同訴求,有著許多版本及說法,不管如何搭配只要謹記以不超過6種食材為原則,勿將柑橘與瓜類共同加入,且澱粉類蔬果與非澱粉類蔬果應分開食用。基本3類食材好處多 幫助人體補充營養中醫師胡心瀕表示,精力湯主要是由蔬菜、水果及堅果,搭配液體(如豆漿、優酪乳或白開水)所製自而成的一杯營養品,而它是一種能快速攝取到多樣飲食種類的最佳辦法,因為在現代的社會裡,普遍來說都無法攝取一天所需的足夠營養,所以,可透過這3類的基本食材,幫助民眾補充每日所需的營養素。1)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及維他命,纖維質可幫助吸收大量水分,有益排便,而維他命有助於補充每日飲食攝取不足的量。2)水果/含有豐富纖維質、抗氧化劑及維他命,水果中的纖維質屬於果膠,可幫助吸收水分,有助於排便,而許多水果中皆含有豐富維他命C、E等,是最天然的抗氧化劑。3)堅果/含有植物油及不飽和脂肪酸的成份,有助於保護心血管。精力湯的食材搭配 將影響功效隨著精力湯的食材搭配,所攝取到的營養價值也不同,胡心瀕提供4種精力湯的做法,不管是熱還是冷,都有不同的價值存在,此外,也建議民眾在製作過程中,應先將食材連皮一同仔細洗淨後,再連籽一起打成汁,有助於攝取到更多的營養,且需在半小時內連渣一同飲用完畢,以避免它變質。1)高纖淨腸精力湯/鳳梨200g、小黃瓜50g、胡蘿蔔100g、亞麻仁籽2茶匙、冷開水300C.C.,將食材切塊後放入果汁機,倒入冷開水攪打40秒即可,富含食物纖維、水果酵素,可清除腸道廢物。2)補血護眼優格/桑葚30g、藍莓30g、蘋果1顆(200g)、去籽紅棗8顆、核桃20g、無糖優酪乳100C.C.、冷開水200C.C.,將食材切塊後放入果汁機,攪打40秒即可,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及Vit.C可補肝血、保護眼睛,而優酪乳幫助整腸健胃。3)增強腦力豆漿濃湯(熱)/蒸熟南瓜150g、生腰果20g、熱豆漿400C.C.,將食材切塊後放入果汁機,攪打40秒即可,富含B-胡蘿蔔素及鋅,增強體力,促進大腦機能運作。4)補氣紫米漿(熱)/去籽紅棗8顆、桂圓20g、煮熟紫米飯1米杯、煮熟糙米飯1米杯、冰糖1大匙、熱開水400C.C.,將所有食材放入果汁機,攪打一分半鐘即可,幫助補氣補血,特別適合長期疲勞、貧血、生理期及產後體虛使用。

早餐一杯精力湯 攝取足夠維他命、抗氧化劑

早餐一杯精力湯 攝取足夠維他命、抗氧化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健康對於每個人而言,是一個無可取代的珍寶,不過隨著工作忙碌、飲食習慣不正常等因素,開始漸漸忽略健康,導致身體出現了警訊。但近年來,民眾的養生意識逐漸抬頭,以致紛紛開始在飲食方面下苦功,為的就是希望能營養均衡,來使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康,因此,《優活》觀察,精力湯近期就成了許多養生人士捧在手心的新寵兒,話題也持續發酵從未間斷,但精力湯到底是什麼?對於開啟人們一天的充沛精力,有哪些關聯性?精力湯不是蔬果汁 營養價值較高中醫師胡心瀕表示,精力湯主要是由蔬菜、水果及堅果,搭配豆漿、優酪乳或水所製自而成的一杯營養品,而它是一種能快速攝取到多種飲食種類的最佳辦法,在現代的社會裡,普遍來說都無法攝取一天所需的足夠營養,且透過精力湯裡頭的蔬果,可幫助民眾補充每日所需的纖維、抗氧化劑及維他命,而堅果中的植物油及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對於健康來說,是另一種補充的方式。食材種類以6種為原則 並連皮帶籽一同飲用雖然精力湯與蔬果一樣是將它打成汁,但唯一不同的是在將這些食材打成汁前,必須先將蔬果仔細清洗乾淨,且連皮帶籽一起打,才能真正攝取到其中的營養素,因某部分蔬果精華並不在果肉裡,所以,建議民眾在製作精力湯時,連皮帶籽豪邁喝下,才夠能不違製作苦心製作精力湯的精神,不讓一絲營養流失,胡心瀕也表示,在製作精力湯時,所使用的食材以不超過6種為原則,以避免太過複雜。勿選用柑橘及瓜類 避免產生發酵作用在挑選食材的過程中,第一柑橘與瓜類這2類食材最好單獨打果汁食用,不適合與其他食材攪打成精力湯,以免產生發酵作用;第二,則是食材成熟前不宜做成精力湯,如青香蕉、青蘋果、青梨等皆不適合,另富含澱粉質的蔬果,如地瓜、山藥、南瓜等應蒸熟後再作成精力湯。施打時,建議將澱粉類蔬果一起打,例如,地瓜、馬鈴薯、芋頭、香蕉、酪梨、南瓜、菱角、玉米、胡蘿蔔、牛蒡、苦瓜、蓮子等,因為若與非澱粉類的葉菜、水果一起打,可能會增加排氣、脹氣的發生率。早餐飲用精力湯 腸胃較易充分吸收精力湯好處多,但對於腸胃不好、容易胃酸的人,或是癌症、病後的人而來說,是不適合飲用冰及使用生菜做為選擇的精力湯,而對女性朋友而言,則是要在經期前一周及生理期間避免飲用含有生冷食材的精力湯,例如,苜蓿芽、瓜類等。胡心瀕提醒,雖然飲用精力湯沒有分時段,但可建議民眾在早餐時間飲用為佳,因為此時的腸胃吸收狀況最好,有利於幫助營養吸收。

入秋乾咳皮膚癢 秋梨湯可解燥潤肺

入秋乾咳皮膚癢 秋梨湯可解燥潤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時序入秋,氣候相對乾燥,此時人的汗液蒸發快,會出現鼻腔乾燥不適、流鼻血、咽喉乾燥、喉嚨癢、乾咳不適、皮膚乾燥脫屑、搔癢不止。中醫師說,秋冬天氣轉乾冷,容易因乾燥而使原本的過敏性症狀加重,易出現皮膚乾燥脫屑、乾咳等問題,這時最適合的養生方式就是「養肺陰」,把肺顧好了就能潤燥止癢。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謝明憲醫師說,冬季外寒肅殺,更應注重陽氣固護,避免外寒傷人,所以不宜於冬季選擇甘寒潤澤的藥物來潤燥。所以提早在秋天滋潤養陰是最適宜的時令,此時若做好護養,等到入冬,再著重護陽,就可以減輕上述症狀的發生。口乾舌燥、皮膚乾燥脫屑 燥邪傷肺謝明憲醫師表示,秋天如果不注意養生,秋燥最易傷肺。民眾常在秋天會有這種經驗,就是口乾舌燥,喝再多水也無法解渴,皮膚乾燥脫屑,乳液再怎樣勤勞的擦還是一樣乾燥,這就是肺受到燥邪的傷害了。而養肺陰的中藥及食材都很多,其中梨子是解秋燥潤肺的聖品,但梨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或者腸胃虛寒、幼童及長者不建議生吃。可以將梨子(粗梨大者一顆為佳)切丁後,搭配西洋參6g、麥門冬6g、沙參6g、玉竹6g、川貝6g、枸杞5g、紅棗4顆。加二公升水,隔水加熱後燉成秋梨湯,因為燉煮後可去除梨子的寒性,一家老小皆可飲用。另外,也可用銀耳3朵、蓮子20g、乾百合20g、冰糖100g、枸杞10g,加清水燉煮成百合蓮子銀耳湯,這也是一道養陰潤肺的好甜點。謝明憲醫師仍強調,秋季養生始終要從生活習慣著手。平時除了足夠的水分補充之外,還需要早睡早起勤運動。從中醫觀點,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因溫差劇烈,故仍須適度的選擇適當衣服穿著,尤其以「洋蔥式」服裝為宜。

每日減少攝取一百卡 一年將甩5公斤

每日減少攝取一百卡 一年將甩5公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數正漸增加中,根據統計顯示,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其中男性比率為51%、女性比率為36%,而兒童每4個就有一個為體重過重或肥胖。肥胖除了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痛風、骨性關節炎、冠心病、不孕症、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疾病,而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一天所攝取的總熱量,若大於消耗的熱量時,就會累積轉成脂肪存在體內,當身體累積了多餘的7700大卡熱量,就會增加約1公斤體重。注意熱量標示 幫助民眾輕鬆減重臺南市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熱量標示的認知率,特地邀請知名水煎包,進行標示熱量,經由營養師計算得知一顆水煎包約105大卡,假設民眾原定下午點心要吃一個甜甜圈約250大卡,只要將一個甜甜圈換成一顆水煎包,熱量就少了約100多大卡,每天多留意一下熱量標示,精打細算將飲食換換看,每天減少攝取100大卡,一年下來就能輕鬆減少約5公斤。飲食控制+運動 不僅能減肥也能促進身體健康減重除了飲食控制外,也需要搭配規律運動,假設在公園內慢走一圈,約0.5公里,約758步,連續運動30分鐘,可消耗100大卡,一年下來也可減少5公斤,此外,健走後若有做伸展運動的話,可加速乳酸代謝、幫助血液回流至心臟,如此一來,不僅幫助民眾減重外,也能促進身體健康。

「鹽」重了! 吃太鹹胃癌風險增4倍

「鹽」重了! 吃太鹹胃癌風險增4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年來威脅國人健康的幾項重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這些疾病與國人飲食習慣,鹽分攝取過量有相當大的關係。但你知道自己吃的東西,到底加了多少鹽嗎?醫師建議,在食品包裝上會有營養成分標示,大多都是標示「鈉」含量,只要將「鈉」的量乘以2.54即可換算出食品中的鹽含量。目前國際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日鹽分攝取量是5克,台灣衛生福利部是6克(鈉2400毫克),但調查顯示,台灣人每日攝取量經常高達15g,是建議量的2倍以上。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家醫科鄭玠豪醫師說,目前台灣人的過量鹽攝取來自兩大因素:一是外食,另一個因素則是各類食物加工製品,如:零食、肉乾、醃製品、滷味,這些鹽分用量通常是自家烹煮的4、5倍以上。吃太鹹多喝水就好?當心鈣流失骨鬆而鄭玠豪醫師也表示,鹽份攝取過量可能招致的疾病有以下幾種:1) 慢性腎臟病、尿路結石、骨質疏鬆症/長期過多的鹽分會造成腎臟過度負擔,腎臟功能逐漸低下,甚至需要洗腎。另外,常聽說:「吃太鹹,多喝水就沒事!」但因腎臟在排除鹽分過程中,鈣離子也一同排出,除了會增加尿路結石發生機率,而過量的鈣離子流失,恐造成骨質疏鬆症。2)胃癌/每日攝取超過10g以上的鹽,會使胃黏膜受損,導致胃發炎,長期會造成罹患胃癌的風險性上升3到4倍。從小習慣清淡飲食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而在日常生活飲食中,鹽分該如何分配較適當?鄭玠豪醫師建議, 平時的食物習慣清淡口味。外食時,減少沾料使用,麵湯、火鍋高湯喝少許,勿全部喝完。 兒童最好從小就習慣清淡口味,若是從小就習慣攝取高鹽分食物,日後要減鹽將會更加困難。每日未調味食物中約含1g的鹽,因此可再額外添加的鹽量為5g,建議分配為早餐1g、午餐2g、晚餐2g。他強調,能在生活中逐步養成減鹽習慣,可以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改善高血壓狀況,防止動脈硬化的進一步惡化,和減少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發生的危險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