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大腸癌篩檢明信片 竟救了他一命

大腸癌篩檢明信片 竟救了他一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癌症篩檢中心,為了提醒民眾每兩年做一次大腸癌篩檢,辦理「明信片篩檢活動」。一位55歲的林先生,20多年前曾大腸瘜肉切除術,未再追蹤,在年初收到醫院寄發的明信片,隨即放在抽屜內,過了一陣子,接到癌症篩檢中心的電話訪問,他想到半年前曾血便、最近也因為腰痛不適,在醫院持續復健中,就順便檢查一下!於是到了癌症篩檢中心索取糞便潛血的檢查盒,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應,個管師電話聯繫,他才想起20多年前曾接受大腸瘜肉切除術,但是未再追蹤了。個管師依照此次檢查結果建議須接受大腸鏡確診,一週後確診為直腸癌。 過了一段時間,林先生與太太回到癌症篩檢中心,表示已經完成手術了,確定是大腸癌第3期,須接受化療,林先生也很感謝癌症篩檢中心這一路的鼓勵與協助。早期發現治療  存活率高接受篩檢之後,接到報告通知為異常結果時,常會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異樣的地方,認為不需要再複檢,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但其實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

樂閱讀/尊重的重要性

樂閱讀/尊重的重要性

我們正身處在一個充滿個人暴力的社會。所謂「個人暴力」指的是對他人權益、獨立意見及隱私的輕視與侵犯。這種行為不只體現在精神上、言語上,也發生在空間上、時間上。近年來,台灣口口聲聲自稱進入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卻不見多元的包容與尊重,而是更加異元化的個體橫撞及歧視。生活在島上的人們應如何改善這種現象?也許,國人應多補充一些服務業的思維。以下謹就三方面來討論,從服務業的眼光如何處理尊重他人的問題。首先,是對他人隱私及情感的尊重。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電子媒體的記者,大剌剌的拿著麥克風對著親人亡故的家屬或是遭逢巨變的受害人問道:「你現在感覺怎麼樣?」這些受訪者真應反問記者:「如果你是我,你感覺怎麼樣?」如果以服務業的角度出發,我們不該去侵犯他人的情感及隱私,如果真有不得不為之的理由,也應先感同身受、從心出發,對受訪者略表心意,再從對方的立場提問,才不致讓人感到如此嗜血及冷酷。再者,是對他人空間及時間的尊重。當我們坐車時,鄰人把腳翹在你的旁邊;看電影時,前面的人坐的很高;坐飛機時,某人遲到卻氣定神閒;大家約好出遊總是有人跟不上……似乎很少人會去特別注意,自己對別人空間及時間的侵犯。那麼,服務業是怎麼考慮這些問題呢?當我們在打掃住客房間時,會去考量他們所移動的家具及物品,私人物品只能協助排列整齊,不能隨意移動位置;家具調整可觀察客人的使用習慣來配合操作。餐廳的服務方面,無論在上菜方向、打斷客人談話、座位的安排上,都有為對方著想的思量及設計在其中。最後,是對他人感覺的尊重。當我們在家中習慣了兒童的哭鬧及不守秩序時,似乎也假設了其他人和自己的感覺相同;當某人在公共場合大量使用香水或是在飛機上要求吃泡麵時,也鮮少考量他人共處同一時空的感受。對他人感覺的尊重,是我們教育中最差的一部分。大多數人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也經常忽略別人的感受。依照服務業的精神,任何服務流程的設計皆植根於增加對方便利性、提升客人感受為出發點。對別人感覺的尊重、維護一個良好氛圍空間的規範,正是服務業不斷努力的目標。下次,當自己或他人不自重時,請發揮服務業的精神,設法維護及勸導這些不當的做法及想法。孩子在接受他人服務時,請教他們說聲「謝謝!」相信回家後小孩會比較好帶,長大後也會成為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紳士淑女。(本文作者/沈方正)(摘自/非比尋常的一天/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2款免疫力果汁 增加腸內好菌

樂閱讀/2款免疫力果汁 增加腸內好菌

腸道中主要負責免疫功能的是小腸,小腸內聚集了全身50~60%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存在於小腸黏膜無數的皺摺中。免疫細胞的作用會受到腸內環境的好壞影響,若是腸內環境惡劣,則免疫功能也會下降,因此為什麼好菌能提升免疫力?因為調整好腸內環境的話,就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動力。黏滑食材富含豐富的腸內好菌平常的飲食中,要攝取哪些食材,才能增加腸內好菌呢?建議可以多攝取秋葵、台灣黃麻等黏黏滑滑的食材。這些食材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果膠、海藻酸,能成為腸內好菌的養分,塑造出令壞菌不易繁殖的優質腸內環境。例如打成果汁的可爾必思、豆漿、白芝麻,可以讓較硬的糞便容易排出,改善便祕問題,多飲用還能提升免疫力喔!秋葵+可爾必思(245kacl)材料/秋葵2條、可爾必思(原液)2大匙、核桃 2顆(10g)、牛奶 150ml。作法/將秋葵切成一口大小,然後將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打勻。倒入杯中後,可以再依喜好放入橫切後的秋葵。黃麻+白芝麻(109kacl)材料/黃麻葉5片(10g)、白芝麻1大匙、豆漿150ml。作法/將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打勻。(本文作者/岡田明子)(摘自/自然瘦/瑞麗美人出版)

乳癌細分各不同 對症下藥兼顧生活品質

乳癌細分各不同 對症下藥兼顧生活品質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乳癌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更是台灣女性罹癌之首,但隨著醫療、藥物的進步,初期乳癌的治癒率、存活率已大幅提升,未來可能有望將末期乳癌視為慢性病治療,有效緩解病症之外、並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曾令民醫師解釋,乳癌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0期、1~4期,評估的依據主要由腫瘤大小、淋巴腺點轉移、是否合併遠處器官轉移來區分時期;0期是指腫瘤生長侷限在乳管內增生、未穿越出基底膜至乳房基質,因此腫瘤不會進入至循環系統,而不具轉移侵犯的能力,又稱之為原位癌,此階段治癒機率大。 早期乳癌發現不易 乳房硬塊為表徵若腫瘤大小<2cm、且淋巴腺未轉移,為第1期;腫瘤>2cm、則可能為第2~3期,且還需評估淋巴腺轉移狀態,來作進一步判定;乳癌第4期,則是併發其他器官轉移之狀態;許多早期乳癌在臨床上常無任何自覺症狀,甚至只是影像發現密集的鈣化點乳癌為最常見臨床症狀,以硬塊表現,僅有乳房疼痛甚少是乳癌的表徵,小於2cm以下的早期乳癌,自行摸出的機率不高,除非硬塊生成位置較為表淺,才有發現的機會。曾令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因早期乳癌不易發現,隨著硬塊逐漸變大,會陸續伴隨其他症狀,如皮膚破損、乳頭凹陷、疼痛、淋巴結腫大、出血、癌細胞轉移等嚴重病況。藥物有望縮小腫瘤 乳房免切除乳癌患者最擔憂手術大範圍切除乳房,但隨著醫療的進步,目前已可透過藥物縮小腫瘤的方式,減少切除範圍,對病患而言可是一大福音;曾令民醫師表示,以往乳癌治療會先開刀,解析病理報告後區分出乳癌型態,再進行後續藥物治療;現今許多患者則是確定乳癌型態後,先施行術前藥物治療,讓腫瘤縮小、腫瘤組織減少後,再進行手術,如此一來,切除的腫瘤範圍、和淋巴組織皆可望變小,病患生活品質將更好。末期乳癌不可怕 將其視為一種慢性病治療確診為第4期乳癌的患者,因癌細胞轉移,此時不建議施行手術,可先透過藥物控制,讓病情穩定後,將其視為慢性病一樣維持治療,若僅是近端淋巴腺侵犯,且無其他器官轉移,治癒的機會仍高,患者應積極治療,切勿拖延、以免錯失治療時機。曾醫師也呼籲,隨著醫療的進步,病患求診時無須過度擔憂,且透過藥物的服用,患者不只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還大幅減輕症狀的不適,更有機會能延長存活的時間。他也說明,乳癌藥物的治療又分為荷爾蒙藥物、化療藥物和標靶藥物,目前治療乳癌的藥物眾多,患者可先確診乳癌型態後,據自身病況,找出最合適病情與生理狀況的用藥,並特別提醒乳癌患者,服用荷爾蒙藥物治療時需常長期使用。偏方不可信 正統醫學保命最後提醒民眾,有些罹患乳癌的患者,會誤信偏方,呼籲大家應先尋求具有實證醫學的治療方式,至於偏方的使用,可和醫師詳細討論、判斷後,再輔以治療,千萬不要反客為主,拿偏方取代正統,以免錯失良好的治療機會與時機;此外,目前藥物使用和處理藥物副作用已相當成熟,癌症治療對身體傷害也已大為減少,患者無須過度緊張或聽信化療藥物不可打等傳言,而延誤治療。乳癌患者切勿因罹病而心情低落,在生活作息上應保持規律的形態,曾醫師也提供以下3個建議給患者做參考:1、在積極抗癌治療過程中,日常保養也要留意,如何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最重要的守則。2、飲食上,以均衡為重,多吃五穀雜糧、蔬果、適量攝取肉類,避免高熱量、高脂肪、油膩食物,並遠離菸酒,培養每天運動習慣,健康生活才能有好體力對抗疾病。3、切勿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心情盡量輕鬆愉快、避免發胖、並按時服藥。

假日運動族 膝蓋關節更容易發炎?

假日運動族 膝蓋關節更容易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由於國人缺乏運動、姿勢不正確,退化性關節炎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雙和醫院骨科邱彥碩醫師表示,臨床發現,國人大約從30歲起,膝蓋就開始逐漸退化,再加上現代人多為「假日運動族」,平時不運動,假日一到就突然大幅運動,當大腿肌力強度不夠時,就很容易造成膝蓋的損傷,使得退化性關節炎提早找上門。假日運動族最傷膝蓋邱彥碩醫師進一步提到,現代人往往都是假日運動族,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一到假日就長時間打籃球、爬山、跑步等,這樣的生活習慣其實非常傷膝蓋。主要就是因為當大腿肌肉強度不夠時,無法適當地支撐膝蓋關節,當負重的壓力全落在關節上,就很容易造成膝蓋的疼痛,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3症狀 檢測自己有沒有退化性關節炎檢測自己有沒有退化性關節炎很簡單,只要有以下3種症狀出現,就很有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建議趁早就醫。1)上下樓梯膝蓋無力、痠痛。2)膝蓋活動角度變差,難以大幅伸展。3)膝蓋常常僵硬,伴隨痠痛感。膝蓋關節的保養其實很簡單!邱彥碩醫師表示,首先,可透過適當的運動增強膝蓋周圍肌肉的強度,建議民眾平時可做大腿等部位的肌力訓練;第二是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做增加膝蓋壓力的運動,如:蹲坐、跪坐、上下樓梯等;第三則是補充保健食品,如:鈣質、維生素D3,以增加膝蓋軟骨及骨頭的強度。若真的確定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治療的方式則依病症分為初期的藥物治療(如:消炎藥物、硫酸鹽葡萄糖胺)、中期可能施打玻尿酸或類固醇,晚期則可能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起身來運動!揮別膝蓋痠痛感醫師提醒,若民眾有蹲下、上下樓梯困難、大腿或下肢肌入無力等問題,不妨可做以下2種運動訓練,早中晚努力做150下,幫助強化大腿的肌肉,約兩周的時間,膝蓋無力痠痛感會有明顯改善,一至三個月後可改善大部份不舒服的症狀。一、坐姿訓練1)坐有靠背的椅子,讓腰貼滿椅背,可減少腰部懸空產生的腰酸背痛。2)單腳伸直平抬,腳底板盡量回勾、腳背朝向自己,讓大腿肌肉繃緊用力,維持5秒後放下,換另一腳(如此重覆訓練30至50次)。二、臥姿訓練1)平躺床上,單腳伸直抬高腳跟30~40公分,腳底板盡量回勾,維持5秒後放下,換另一腳,如此重覆訓練30次。2)早中晚有空就做,每天努力做滿150~200下。

子宮頸癌登新北市婦女死亡率第7名 篩檢最要頸!

子宮頸癌登新北市婦女死亡率第7名 篩檢最要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4歲、家住平溪的陳媽媽,5個小孩都是產婆接生,因此大半輩子沒做過抹片檢查,哪怕衛生所護士叮嚀電話打到手軟、明信片石沉大海、訪視吃閉門羹,子宮頸抹片檢查依舊沒有下文。然而,衛生所護理長鍥而不捨持續聯繫,並透過陳媽媽同事苦口婆心地勸說,才終於讓陳媽媽願意到衛生所做檢查,也及早在子宮頸處發現指頭般大小的良性瘜肉,並順利切除。嚇出一身冷汗的陳媽媽,直呼:「好加在,再沒檢查,晚個幾年就後果難料了!」陳媽媽如今成了平溪衛生所的最佳代言人,常以其親身經歷,鼓勵民眾早日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衛生局調查指出,國人102年十大癌症死因中,子宮頸癌是新北市婦女死亡率的第7名,有695位確診,共奪走92條寶貴的生命。分析2007-2011年醫院申報的癌症期別5年存活率顯示,診斷第0、 1期個案之5年存活率,分別為96%及89%,相較於第3、4期的56%及18%,更能突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甚至可以痊癒的好處。新北市政府提供國中7年級女生免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子宮頸癌防治的第一重防護是及早依醫囑完成疫苗接種;第二重防護是有性經驗後,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此才可獲得較完整的保護。而目前新北市政府提供國中7年級女生,免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及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是為了提升女性自我保健的意識。勿輕忽!仍有20萬婦女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她接著表示,去(102)年新北市共完成40萬9,827人抹片篩檢,確診為子宮頸癌共695人,其中超過6年未做抹片者僅佔7%,但仍有20萬5,977位婦女未接受檢查,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未接受檢查的婦女朋友,請盡快到本市29區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

研究:有喝茶習慣 罹心血管疾病風險降2成5

研究:有喝茶習慣 罹心血管疾病風險降2成5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喝咖啡與喝茶之間,對於身體的好處,其正反論述,在學術研究上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而近期,法國就有一份研究,針對茶與咖啡對身體的功效,進行一項比較研究,發現,咖啡成癮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較高,而茶成癮的人,反而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咖啡成癮與菸癮間接相關此研究來自巴黎IPC預防醫學中心,調查上萬名民眾,喝茶與咖啡的習慣,進一步分析有喝茶習慣與喝咖啡習慣,其健康程度。研究發現,有咖啡成癮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因咖啡成癮裡,高達百分之五十七的人,同樣具有菸癮,間接表示菸癮與咖啡飲的相關性。喝茶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研究人員指出,喝茶者,比不茶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兩成五,主要是因為茶裡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無獨有偶,過去日本也曾有相關研究指出,有天天喝綠茶習慣的老人,罹患老人痴呆症的風險,比起一般老年人低了百分之三十,可見天天喝茶,似乎對於身體具有正面幫助,但也提醒民眾,凡是適量即可。

他出生罹罕病!頭部180度向後折 風光考取會計師

他出生罹罕病!頭部180度向後折 風光考取會計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生命即便山窮水盡,也許,若再能咬牙撐一撐,就能走至柳暗花明處。巴西,就有一名彷彿創了生命奇蹟的三十七歲男子,他的身軀,一出生便全身扭曲,關節嚴重變形,毫無章法的四處生長,連頭部都往身後彎了幾乎是一百八十度,剛出生的他,醫師告訴他的母親,「別再浪費時間餵食,因為他很快就會死去」,但醫師的話並沒有靈驗,這名「倒頭男」竟闖過命運帶給他重重難關,反而活過了三十七個年頭,近日,他還考上了會計師證照,登上多場演講舞台,傳遞他不畏懼的生長歷程。沒救了!眾人皆看衰男子命運時間回到三十七年前,這名男子奧利維拉,一出生便罹患了「關節拘縮症」,除了身上所有關節都嚴重變形,四肢幾乎無法正常伸展,就連頭部也不客氣的向後彎曲一百八十度,使他所看見的世界景色,永遠成顛倒模樣。當他一出生,醫師就告訴他的母親,別再浪費時間餵養他,畢竟當時家境也極為困苦,也讓身邊許多親友都紛紛苦勸,別再抱持希望在這個孩子身上。沒手就用嘴 他仍可用電腦、寫字但奧利維拉,並沒有隨著眾人的看衰,而中途夭折,他健康的順利長大,雖然病症仍然嚴重,四肢不展,頭部顛倒,樣子怪異畸形,可是他努力學習,看到他人拿筆寫字,雙手不能握筆的他,就用嘴巴一字一字宛如雕刻般緩慢,一點一滴慢慢練習,雙手不能拿滑鼠,則靠嘴唇派上用場,以利操作,永不服輸。由於他的頭向後彎曲,寫字、用電腦,除了費工夫,身體還要側躺,聚精匯神,斜著眼睛,努力盯寫,幾乎所有常人都能簡單操作的事項,都須花雙倍甚至百倍的力量才能完成,但他卻堅毅的說,「我不因此感到羞愧。」近日,他憑藉自己的力量,考上了會計師執照,他的世界又更加開朗、廣大,奧利維拉還自信地指出,現在,他是一個出名的演講者,對於這一個世界,一點都不畏懼。

自製低卡冰皮月餅 一個熱量僅79卡

自製低卡冰皮月餅 一個熱量僅79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節將至,成大醫院營養部教導民眾如何做低卡低醣冰皮月餅,一顆45公克的低卡冰皮月餅,熱量約79卡,差不多是1/4碗飯的熱量,比起一般月餅至少少一半熱量,要民眾應景吃月餅同時,不會造成身體的健康負擔。醣量減半 健康過中秋成大醫院營養部柯玉珍營養師指出,低卡冰皮月餅須準備冰皮粉、白油、冷開水與紅豆餡。冰皮粉加入冷開水攪拌至表面光滑後,再加入白油攪拌均勻,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然後分成每顆25公克球狀的粉糰備用。紅豆以電鍋蒸熟後加入代糖當做紅豆餡料。最後將紅豆餡放入冰皮粉內,每顆放入25公克紅豆餡,冷藏半天即可享用。柯玉珍營養師分析說明,市售一般100公克的月餅醣量等同一碗飯,自己做的低卡冰皮紅豆月餅因為以代糖取代正常糖,不只熱量少,醣量也減半,比較不會威脅到健康。柯玉珍營養師也提醒民眾,因為冰皮月餅完成後不必再加熱烤過,所以製作過程中,更要注意雙手與檯面的消毒與整潔,才不會吃壞肚子。

每周運動消耗1千卡 罹腸癌機率減半

每周運動消耗1千卡 罹腸癌機率減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病症,但有一些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美國癌症協會統計,規律運動可以維持良好的體重、改善血壓、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況,還能有效抵抗癌症。規律運動是良藥 遠離3癌 研究顯示,體能活動與降低癌症機率有明顯關連性,特別是乳癌、肺癌與大腸癌。不過必須是「經常性」的規律運動。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陳碧芳醫師表示,以乳癌來說,只要每週至少5次,每次進行20分鐘的中度或強力運動,並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即使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罹乳癌機率也會減少。至於大腸癌的發生,則與高脂、低纖食物和缺乏運動有關。目前已有研究證實運動量愈高和多喝水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愈低。因為運動會促進排空、腸子蠕動,加速糞便減少腸道與致癌物的接觸。                   以每周運動消耗一千大卡以下的人當基準,每周運動量消耗1000至2500大卡,罹患大腸癌的機會降低一半。運動量消耗超過2500大卡,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更可大幅減少。 此外,運動也可以讓吸菸者或是曾吸菸者降低罹患肺癌的機率。運動為甚麼可以減少肺癌發生?可能的原因是運動時肺部換氣量大幅增加,有助於小支氣管中一些致癌物的排出。美國研究也曾發現,比起那些運動量低且強度輕的婦女,運動量多且強度大者,較不會罹患肺癌。癌症患者運動也不可少  可改善免疫力運動不但可以防癌,對已罹癌的患者也很重要。傳統上認為癌症患者應該多休息、少活動,但完全不運動,患者體能太差,影響生活品質,也降低對治療的忍受力。適當地運動可以促進體能,減少化療帶來的疲倦及不適,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品質,也可以改善免疫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