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術有差?男大生左手癱瘓 眾多醫師卻束手無策

醫術有差?男大生左手癱瘓 眾多醫師卻束手無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看病找對醫師很重要!台中一名十九歲的男大生,日前不幸發生車禍,送醫後所幸只有左肩脫臼,眾多醫師皆認為,只要持續復健就能康復,不料,男大生持續復健兩個月,左手肩關節還是無法動彈,舉都舉不起來,讓喜愛打籃球的他驚恐不已,四處求醫,但醫生均異口同聲,直接判斷為車禍後遺症,遂無下文,幸好親人朋友持續鼓勵多聽聽其他醫生的意見,到了台中光田醫院就診後,情況才有了轉變!車禍後手癱 男大生鬱鬱寡歡 小車禍造成的脫臼,竟讓楊同學的左手猶如殘廢一般,更別說重拾喜愛的籃球運動了,楊同學變得鬱鬱寡歡,但家人鼓勵他再聽聽其他醫師的說法,所以楊同學又抱著一點希望,到光田綜合醫院骨科看診。骨科醫師楊鎮源先透過理學檢查分析,懷疑患者極可能是臂神經叢出問題,進一步安排X光片與核磁共振等影像掃描,同時請神經內科醫師進行神經傳導速度與肌電圖檢查;在審慎評估楊同學神經傳導的狀況並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後,更加確定是當初車禍時外力拉扯造成「臂神經叢」損傷進而導致神經沾黏現象,以致於控制肩關節與肘關節的運動及感覺神經傳導受阻,讓左手麻木無力難以動彈。考慮到神經恢復具有黃金治療時間,醫師立即為患者施行手術鬆解臂神經叢沾黏的部位,術後並搭配該院復健科團隊的療程。術後五個月回診時,楊同學左手功能幾乎都已恢復,能順利施力以及高舉,再過不久相信就能重回籃球場。 楊鎮源醫師也提醒,許多臂神經叢患者往往在第一時間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而在各大醫院輾轉流浪,最終錯失寶貴的黃金治療時間,其實有不少肩部外傷如鎖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肩膀脫臼的傷患,往往同時合併有臂神經叢損傷,所以在外傷痊癒並復健後,若上肢無力、麻痛或肌肉萎縮等症狀遲遲無法改善甚至持續惡化時,可就醫進一步接受檢查,確定是否與臂神經叢的受損有關,及早施以積極的治療,避免留下手臂永久的功能障礙。

男子電腦用太久 雙手手指竟無力險癱

男子電腦用太久 雙手手指竟無力險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長期使用電腦的民眾,可要多加小心自己的「肩膀」!台中就有一名年輕男子,因工作需求,幾乎整日待在電腦前,導致平日肩頸痠痛,某日起床後,竟發現雙手手指嚴重麻木無力,嚇得他趕緊就醫,經診斷,確認為頸椎第四、五、六節狹窄,並有骨刺增生,所幸經過中醫與西醫的治療後,情況慢慢好轉。中西醫合併治療 男子情況好轉長時間使用電腦,後遺症一個個冒出來,早就不是新聞。治療方法固然有許多選項,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主治醫師劉學融認為,傷科整復手法配合針灸,有助於改善患者病情。劉學融說,現代醫學處理這類困擾,多採取復健治療,以及服用止痛藥物。但中醫認為,頸椎病其實是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阻滯經絡所致。經由針灸以及正骨、鬆筋、舒筋等傷科手法,能逐步改善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痙孿、緩解疼痛、促進功能恢復等,當然配合居家復健,以及改善姿勢,也對病情有益。另外,有些中藥可作為熱敷薰洗的介質,像是草烏、延胡索、透骨草、伸筋草、川牛膝、乳香、沒藥、獨活、桂枝、紅花等,具有壯筋骨、祛風溼、疏經活絡、活血去瘀的療效,醫師會視情況引用。值得警惕的是,以往這類病患以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劉學融觀察發現,近年來發作年齡正在下滑,顯示3C產品的影響不容小覷,提醒民眾用電腦或各種3C產品,務必要適當休息,以免年紀輕輕,就長骨刺。

食道癌高居短命癌第4名 醫:早篩免除手術之苦

食道癌高居短命癌第4名 醫:早篩免除手術之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70歲的阿賢(化名)目前退休,10幾年來一直受到胃食道逆流的困擾,因消化系統一直反覆出現問題,某天回診照胃鏡時,發現食道上有不正常的組織,進一步檢查發現是長達七公分的「巴瑞特氏食道症」病變,醫師立即透過內視鏡片與環狀電燒,將原位癌病變處做燒除。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暨奇美醫院胃腸肝膽專科謝秉欣醫師表示,食道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有不舒服的症狀時,往往已邁入中晚期,呼籲食道癌高危險群,若能透過內視鏡定期健康檢查,能及早揪出癌變因子,減少未來癌細胞病變。食道癌平均僅活15.2年謝秉欣醫師表示,以十大死因中癌症的早夭排行榜,70歲以下十大癌症死因平均生命年數損失,與國人平均餘命相較,發現一旦罹患口腔癌,要比一般人少活16.3年,是最早夭的癌症;其次為乳癌15.8年、子宮頸癌15.4年;其中食道癌也高居短命癌第四位,平均存活時間僅有15.2年。究其原因,謝秉欣醫師說,因食道癌發病高峰為4、50歲,且初期無明顯症狀,發現時多已屬晚期,故平均壽命較短,被列為台灣五大短命癌之一。早期食道癌僅占一成 其餘九成都已邁入中晚期謝醫師表示,由於食道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故一般民眾都是透過健康檢查時才發現,根據衛生署統計,第零期或第一期的食道癌病患僅占一成,其餘九成被發現時都已邁入中晚期,故存活期較短;反觀日本,他們篩檢食道癌癌前因子這個項目就做得較徹底,統計顯示,日本早期食道癌病患約四成,當然存活率及存活時間都比台灣來的高。抽菸、喝酒、嚼檳榔、胃食道逆流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做消化鏡檢查至於何種生活型態的人容易罹患食道癌?謝秉欣醫師說明:「抽菸、喝酒、嚼檳榔、以及有胃食道逆流的病患,大多都是罹患食道癌的高危險群;尤其喝酒容易臉紅的民眾,比起不會臉紅的人罹食道癌癌機率又更高。」謝醫師建議平時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族群,以及胃食道逆流的病患,應定期接受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若檢查過程中發現食道癌癌前因子,如:巴瑞特氏食道症或鱗狀細胞再生不良等,除了手術切除的選擇外,目前臨床上可選擇合併內視鏡片與環狀電燒的方式治療,減少癌前因子癌變的機會。根據臨床觀察,內視鏡片環狀電燒技術復原時間較傳統手術短,出血、食道狹窄及穿孔等併發症也較不易發生,更可減少患者手術治療之苦。

她忽視血糖控制 引發嚴重視網膜病變

她忽視血糖控制 引發嚴重視網膜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40歲的女性,在10年前發現有糖尿病,但因身體沒有出現任何不適,一直未積極接受療,直到近3個月視力突然變差,因此求診,經檢查後發現她罹患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左眼出血及輕微增生型病變,而右眼則有增生型病變及視網膜剝離。書田診所眼科廖昶斌醫師表示,糖尿病在10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4位,且患有第一型的糖尿病的民眾,在患病5年後會有20%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患病15年後約有40~60%發病率,此外,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因較難確認患病時間,所以不易統計發病機率。病患血糖控制不佳 恐有失明危機一般來說,糖尿病會引起白內障及視網膜病變,單純的白內障可經由手術改善,但如有併發視網膜病變,治療只能控制不再惡化或稍微改善,並不能完全恢復視力。當糖尿病患者血糖良好時,可延緩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但不能保證不會有視網膜病變,倘血糖控制不佳,在初期時可能會出現視網膜微細血管的阻塞及滲漏,嚴重的話則會造成視網膜缺血、出血、缺氧等病變問題。血糖控制 有助於延緩視網膜病變在治療方面,廖昶斌醫師表示,視病情使用雷射治療或在患病處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長效性類固醇等藥物,倘若已引起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就要考慮用手術治療,但在治療的同時都需要配合血糖控制才能有效避免惡化。定期眼睛檢查 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師提醒,近年來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有許多患者在發現罹病前,可能已患病多年而不自覺,或是沒有不適便輕忽血糖控制不佳所帶來的影響,對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失明。因此,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應當定期做血糖檢查,盡早發現糖尿病;糖尿病患即使是視力正常,也應該要每半年到一年定期至眼科追蹤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高市登革熱狂燒!又添3例出血熱

高市登革熱狂燒!又添3例出血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雄市今年10月7日接獲疾管署檢驗報告,新增3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分別是三民區德智里58歲女性、三民區寶慶里84歲男性及小港區高松里52歲女性,目前1例已康復出院,2例住院中,市府防疫團隊已於第一時間完成病例居住地區及活動點必要的防治措施。中高年齡層做好防蚊措施高雄市今(103)年截至10月6日止,計有3762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含41例登革出血熱(其中31例康復、4例住院、6例死亡)。41例患者中有85%為中高年齡層,呼籲曾感染過登革熱,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或罹患癌症的民眾,務必做好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登革熱而發生較嚴重登革出血熱。衛生局呼籲,本市登革熱病例數快速增加,登革出血熱病例也持續出現,目前已進入登革熱流行高峰期,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及慢性病史等資訊。

樂閱讀/嗅覺差的人 容易罹患憂鬱症?

樂閱讀/嗅覺差的人 容易罹患憂鬱症?

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朋友多年前因車禍,傷了大腦,失去了嗅覺,想不到嗅覺的喪失導致嚴重憂鬱症,使她數度進出精神病院。我們一般都認為嗅覺不重要,美國的醫生協會在《永久性傷害評估手冊》中,對失去視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定為85%,對失去嗅覺只定了5%。好像眼睛也看得到,耳朵也聽得見,還能說話,人生應該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殊不知嗅覺跟情緒有直接的關係,大腦中處理嗅覺和情緒的地方是在一起的,兩者關係比大腦任何兩個地方的關係都密切。臨床上,失去嗅覺容易引起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嗅覺也不靈光,若把老鼠的嗅腦切除,結果這隻老鼠就不吃、不喝、不動,對原本喜歡的玩具沒興趣,活像一個憂鬱症的人。嗅覺也是五種感官中唯一不經過中途站,直接到杏仁核的一個感官。杏仁核是大腦中掌管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的中心。我們都有這種經驗,愈怕狗,狗愈來找你;你很有自信地騎上馬,馬就聽你指揮,動物可以「聞到恐懼」。事實上,我們對嗅覺的依賴很深,若把眼睛矇起來,鼻子塞起來,我們吃不出蘋果和洋蔥的差別,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嗅覺的重要性了。失去嗅覺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他的生活品質卻全都改變了,再好的山珍海味,聞不到香氣時,味同嚼蠟;聽得見鳥語,聞不到花香時,春天的樂趣少了一半。氣味會影響情緒,而情緒會影響行為,這是我們前所未料的。嗅覺是提取記憶最好的線索,也對潛意識行為有很大影響力。有個實驗給受試者做一些很難解的題目,在這同時,釋放出杏仁的氣味,隔了一週後,再把學生找回到實驗室,這次給的題目比上次容易多了,但是在聞到跟上次一樣的杏仁味時,很多學生對稍難一點的題目就立刻放棄了,好像他已經把困難不會解跟杏仁味畫上了等號,聞到這味道就想起來上次的挫折,就放棄了。杜克大學的實驗者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那麼現在台灣社會這麼暴戾,我們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當大街小巷都是花團錦簇,家家戶戶窗口飄送出來的都是花香而不是吵架聲時,人民的生活會不會快樂一點呢?(本文作者/洪蘭)(摘自/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8個小細節 遠離過敏原

樂閱讀/8個小細節 遠離過敏原

在日常生活上除應特別注意避免受到冷的刺激之外,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遠離過敏原也是相當重要的。具體的方法如下:1)注意晨間保暖/早晨起床時便立即添加衣物,穿件薄外套或披個披肩,避免受涼。進浴室盥洗時最好使用溫水,以免受冷水刺激。2)不讓身體潮濕/每天洗澡或洗頭髮之後,一定要儘快將身體擦乾及吹乾頭髮,要知道「溼」容易將身體熱能傳導至空氣中,便會使身體受涼,也盡量不要淋雨或晨泳,而容易誘發過敏性疾病。3)留意吹風受寒/外頭氣溫低時,若要外出,尤其是騎乘機車、腳踏車等容易吹風的情況,最好戴上口罩、帽子或圍巾以保持口、鼻、頭、肩的溫暖。4)避免劇烈運動/做家長的須注意,有過敏性氣喘的孩子,過度激烈的嬉戲、追逐跑跳,都有可能會誘發氣喘發生,應適度予以制止。5)充分休息,維持抵抗力/為能保持有旺盛體力對抗過敏原,建議勿過度疲勞或熬夜,需有充足睡眠。6)選購家具要當心/家中盡量不要使用布窗簾、布沙發、地毯等布質陳設或寢具,甚至連絨毛玩具都盡量避免,建議可使用防蟎枕頭、被單等,且需定期清洗、曝曬於陽光下6小時除蟎效果最好。7)當心寵物毛髮/盡量不要飼養寵物,如貓、狗、鳥、兔、小老鼠等,若非要飼養,也請安置於戶外,避免寵物掉落的毛髮、皮屑、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成為塵蟎孳生的溫床而誘發過敏。8)遠離空氣汙染/盡量不身處於汙濁的空氣及二手菸環境中,避免呼吸道受刺激。(本文作者/陳潮宗)(摘自/轉大人/凱特文化出版)

罹乳癌風險飆升 每180位女性一人中招

罹乳癌風險飆升 每180位女性一人中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十月,為乳癌防治月,提醒婦女朋友們,應該定期檢查乳房,好讓乳癌無所遁形!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指出,去年大約有七十萬名左右的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共近四千名女性,罹患乳癌,換算下來,約每一百八十位女性,就有一人中招,機率並不佔少數,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保乳房健康。國民健康署指出,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當今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早期乳癌治癒率高 切勿拖到晚期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早期(0、1、2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若延誤病情,晚期存活率則驟降至2成多。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實證指出,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根據統計,我國於102年有近70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3,800多名乳癌個案,等於每篩檢180名女性即可找到1名罹患乳癌卻不自知的個案,而因篩檢發現乳癌的婦女,有83.2%是早期,證明乳癌篩檢效益很高,但台灣婦女近2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比率僅約3成6,代表有許多婦女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男孩一喝補湯全身關節竟腫脹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惹禍

男孩一喝補湯全身關節竟腫脹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生長痛,為許多孩子抽長茁壯時,所必須歷經的疼痛路程,但萬一孩子持續性的關節疼痛,且還會蔓延到其他關節,可就要擔心是「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約兩百位孩童罹患此病,若家長掉以輕心,嚴重恐怕引發關節變形,甚至殘障,落入無法挽回的窘境。自發性關節炎 常被誤認為生長痛台北就有一名國中男生,平日喜歡打籃球,某日,打完球後手指開始出現熱痛紅腫,原以為是運動扭到手指,父母也皆認為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後,就能獲得好轉,不料,病情日漸惡化,剛開始只有幾根手指會痛,竟蔓延到其他部位的關節,手指處關節腫的像蘿蔔一樣,經過輾轉送至台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才確定為罹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所幸經藥物治療後,目前病情持續穩定。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楊曜旭醫師解釋,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手、腳關節疼痛症狀,常被家長當成轉大人的「生長痛」,或誤以為是運動傷害。若錯失黃金治療期,恐讓關節持續發炎、破壞,嚴重會影響發育、關節變形,甚至致殘等風險。中藥補湯 易使病情惡化尤其近日為天氣開始轉為涼冷,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疼痛的程度會愈發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秋冬時節為進補旺季,人蔘、靈芝、補湯等等,全都出爐,恐怕會使病情更加惡化。楊曜旭指出,曾經遇過一位個案,透過生物製劑的治療,病情控制妥當,關節不再疼痛,但因為阿公阿嬤心疼孫子,平時吃西藥吃太多,因此苦心熬煮大補湯給他喝,一下肚後,才沒幾天,病情又再度復發,他說,根據研究人蔘與靈芝等多項中藥材,事實上,能夠提升自體免疫力,而自體免疫細胞又被激活,過度活躍的後果,就是使病情復發。楊曜旭就提醒,若孩子持續性關節疼痛,且一碰就痛得哀哀叫,可要當心是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應帶孩子至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只要透過抽血,就可確認是不是自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作祟。

足部舒緩貼布品質安全大提昇!「愛足台灣」通過SGS重金屬項目檢驗

足部舒緩貼布品質安全大提昇!「愛足台灣」通過SGS重金屬項目檢驗

(撰文:Wendy  Guo)(圖片來源:愛生製藥廠、youtube影音截圖)台灣近年地溝油、塑化劑等食安問題不斷,再再提醒民眾應關注所購買產品的安全性。對此,足貼之王「愛足台灣」的製造商-愛生製藥表示,為了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對產品的檢驗把關,應更加嚴格,特別自行將「愛足台灣」舒緩貼布送檢『SGS重金屬項目』,檢驗結果通過主管機關重金屬相關檢驗標準,為水性貼布建立更高的安全標準,愛生製藥盡力保障消費者的使用安全,這是身為MIT足部舒緩貼布領導品牌的責任、榮譽與義務。亮眼的銷售成績,對於「愛足台灣」的經營團隊來說,是責任與榮譽的開始,每一位使用者的真實舒緩感受、減少身體緊張疲勞,以及無負擔的安心保障,這都是足部舒緩貼布領導品牌應盡的義務,愛惜台灣消費者的用心,遠遠勝過其他進口商品!回顧「愛足台灣」在推出至今已造成許多話題,如觀光來台必買美腿土產、比日本更好的MIT足貼、熱播廣告美腿舞等等,為了讓消費者能夠更了解、認識愛足台灣,於10月份電視廣告將持續強力放送,十多條公車路線同時開跑,加上「有感」的高品質產品,越來越多忠實愛用者熱烈回購,可減少身體緊張疲勞的好品質,確立足部舒緩的王者地位。溫暖過冬 「愛足台灣」升級再進化 「溫愛台灣」上市! 目前愛足台灣在各大實體通路,如康是美、大樹連鎖藥局、福倫連鎖藥局、新高橋連鎖藥局、躍獅連鎖藥局等實體通路,以及網購平台(如郵政商城、PChome 24h購物…等)皆受到熱烈回響,為回應廣大的消費者的呼喊,愛生製藥也細心展望市場動向及消費者需求,隨著夏季逐漸尾聲,積極研發改良版愛足台灣,預計於今年冬天推出,以回應消費者的需要,希望能再次將「愛足台灣」的熱潮持續延燒,讓民眾溫暖過冬。拓展至全世界 獨一無二的MIT足貼之王!根據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自身使用經驗,「愛足台灣」專為台灣潮濕氣候設計,黏貼性佳較不易鬆脫,採親水性貼布設計,不易引起濕疹,且含有天然芳香精油,可透過氣味達到舒緩心情的作用,更表示自己也是愛用者之一呢!除了台灣消費者對「愛足台灣」愛不釋手,許多自由行的觀光客看準「愛足台灣」的在地風格,加上經濟又實惠,以及能夠減少旅途中的疲勞,「愛足台灣」已經成為來台灣旅遊必買的美腿商品,送禮自用兩相宜的伴「腳」禮。近期來台的陸客也發現「愛足台灣」的魅力,前往實體店面大量搶購,時常造成架上缺貨,也因如此,已有大陸地區的廠商向愛生製藥接洽,未來更是希望拓展至其他華人地區(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香港…等),使更多華人也受產品嘉惠,將台灣的產品推向全世界,成為具有台灣特色的MIT伴「腳」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