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高危險群!糖尿病患染流感 恐併發肺炎致死

高危險群!糖尿病患染流感 恐併發肺炎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代表著流感盛行期也即將到來,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在流感季節中,除了使增加流感人數外,也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感染高峰期,醫師表示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民眾而言,在健康上有較高風險,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其他共病,嚴重者甚至會有致命危機。心血管疾病染肺炎風險 較健康者高6.4倍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黃瑞仁醫師表示,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6.4倍,此外,若不慎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將有14%會導致或加重原有心臟衰竭、7.1%引發心肌梗塞、5.8%則會引發心律不整。主要原因是這類病患常因肺泡功能不佳,呼吸道纖毛功能較差,使進入肺部的病菌無法及時或完全清理,導致肺部較易受到感染,因此,當病菌感染肺部時,就容易誘發心臟衰竭;而發炎細胞激素分泌、刺激血栓形成,也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糖尿病患共病多 肺炎感染風險高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杜思德醫師表示,當糖友血糖控制不佳,將導致免疫力低下,若加上伴有其他慢性併發症如腎病變、中風後遺症或長期臥床等,就容易產生胃酸逆流,且咳嗽敏感度不足,導致食物被吸入肺部,引起呼吸道感染,且根據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的病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較健康者高出3.4倍。而受到感染除了會使狀況惡化外,還可能會加重原有糖尿病的病情,此外,也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後,如敗血症、腦膜炎等,30天内的死亡率更高出一般人近1倍。接種疫苗趁現在 才能真正有效預防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黃立民醫師表示,在今年八月時,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已更新建議65歲以上成人,應優先接種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型疫苗,主要因為它的抗體強,能有效降低侵襲鏈球菌感染症發生,且抗體反應可維持較長時間。爾後若有需要,可在醫師評估下隔6~12個月後再施打23價多醣體疫苗。而目前最重要的是,流感疫苗接種後須花費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因此,提醒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民眾,應再流感季來臨前先接種完畢,才能真正有效預防流感與併發症產生。

登革熱持續升溫!高市疫情11年來最嚴峻

登革熱持續升溫!高市疫情11年來最嚴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雄市今年截至10月5日止,計有3698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高雄市今年面臨近11年來最為嚴峻之疫情挑戰,目前疫情發生在人口住宅較密集的地區,病毒擴散速度十分快速,主要群聚地區為苓雅區、前鎮區、鳳山區、小港區、三民區。為遏止病毒透過人流移動大幅度擴散蔓延,高雄市政府於疫情發生第一時間即動員市府跨局處防疫團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傾全力全面圍堵防疫。攤販市集、工地最須注意根據衛生局分析,登革熱疫情群聚地區週邊常存在大型攤販市集、工地等,這些地點一旦病毒入侵即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群聚疫情,因此陳菊市長呼籲所有攤商收市後針對攤位周邊環境詳加清理,建築業者務必做好工地內積水清除及環境管理,共同維持無蚊環境,以保障採買民眾及社區居民健康。衛生局再次呼籲,一旦經本府環保,衛生單位查獲孳生病媒蚊,將依法裁罰新台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緩。

她突然覺得容易累 檢查後肝臟竟已嚴重纖維化

她突然覺得容易累 檢查後肝臟竟已嚴重纖維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若突然出現容易疲勞的情況,就得要有警覺心,是不是身體出了毛病?高雄就有一名四十三歲吳姓女子,過去一陣子突然常常感到嚴重疲倦,天天必須猛吞B群才能免強維持體力,在他的丈夫力勸她去做身體檢查後,不料竟發現女子罹患C型肝炎,且肝纖維化已達第二期,讓他們驚慌不已,幸好女子為了家庭與工作,展現意志力,積極治療,五年後肝指數恢復正常且病毒檢驗呈陰性,頓時如獲新生。台灣B、C肝人數多 不可掉以輕心吳姓女子雖積極治療,但治療過程,似乎也不是那麼順遂,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醫療總監戴嘉言表示,患者起初使用干擾素合併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9周後即感到身體不適並引起血管炎,停藥期間靠著持續追蹤與服用醫師開立的保肝藥物控制病情。直至去年底開始使用臨床試驗階段的全口服藥物,目前狀況穩定,待最後檢驗報告結果出爐,就可確診為痊癒,這樣的結果對醫病雙方來說都令人為之振奮。經五年抗戰的吳女也表示,得知肝指數正常且病毒目前呈現陰性,簡直重獲新生。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十大癌症死因資料顯示,肝癌高居國內死亡率第二位,每年奪走近萬名寶貴的生命,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甚鉅,C型肝炎是肝臟慢性發炎疾病,全世界約有1億7000萬名病患,每年有35萬人死於此疾病,在台灣染B、C肝人數也達到百萬人以上,數字之多,令人咋舌。醫師就呼籲,不論B、C肝,民眾應要定期透過篩檢、追蹤、治療三部曲,肝炎病情都能夠獲得有效控制,且有機會痊癒,別拖到身體出了警訊,才遲遲至醫院看診,恐怕早已為時已晚!

八旬嬤罹糖尿病60年、3種癌症纏身 依然「硬朗」

八旬嬤罹糖尿病60年、3種癌症纏身 依然「硬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左右,罹患糖尿病,儼然成為台灣的國病,其中,若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將出現多種嚴重併發症,包括,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神經病變,再進一步分析我國洗腎患者,有超過半數,都是糖尿病患,顯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才能避免陷入失明及洗腎的惡夢。罹糖尿病還有希望?阿嬤勇闖難關我得了糖尿病,還能活得久嗎?這是許多病友心理的疑惑,但只要安穩的控制血糖,其實你也可以像這名高齡八十五歲的阿嬤,身體一樣健朗。這名方阿嬤,二十五歲時生第四胎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就診後,她就開始施打胰島素,至今每天須注射四次,還須搭配兩種口服藥,才能防止血糖亂飆,掐指一算,阿嬤已經使用胰島素長達五十年,成為了台灣使用胰島素最久的病人。雖是個病人,但阿嬤從不因此而悲觀看待人生,在這段人生旅途中,不只有糖尿病在路上設伏兵,要她天天打胰島素,還有癌、肺癌、大腸癌,一一要給她「好看」,給她重擊,然而,經歷多種癌症,整個身體幾乎早已成了藥罐子,但阿嬤卻愈挫愈勇,身體日漸應兩,今日,還擔任了台日文化經濟協會副會長,成了許多病友,在絕望深谷之中,一條瑩瑩發光的細繩,拉他們重回希望人生。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就提醒,避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應注意男性腰圍不要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空腹血糖需低於100mg/dL。飲食採取輕食原則,講究低油、低鹽、低糖。至少一周運動5天,一次至少持續30分鐘。才能避免糖尿病纏身。

研究:更年期後女性攝取更多鉀 能預防中風

研究:更年期後女性攝取更多鉀 能預防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更年期後女性,若能每天多吃鉀類食物,就能夠預防中風?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指出,更年期後的女性,每天吃足一定分量的鉀,未來中風的發生率,就能夠降低約兩成左右。水果與蔬菜 鉀含量豐富此研究來自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分析了九萬多名,五十歲至七十九歲之間的女性,並追蹤十一年,所得出的結果。這些受測者,研究之初,都未曾發生過中風,每日平均鉀攝取量為2611mg,研究發現,這些女性中,鉀攝取量最高的族群,比起鉀攝取量最低的族群,中風風險少了一成以上。若針對有高血壓的女性進行比較,有高血壓但加攝取量最高,與最低的族群相比,中風風險少了兩成。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大部分的女性,鉀攝取量都未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量,建議可以多吃蔬菜與水果,這些都是鉀含量很多的食物。

研究:沐浴乳含防腐劑 恐影響胎兒發育

研究:沐浴乳含防腐劑 恐影響胎兒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消基會才公布市售沐浴乳,高達六成以上都含有防腐劑,雖劑量均未超標,但也引發民眾的恐慌,無獨有偶,日前法國與美國的研究機構,聯合進行研究發現,若孕婦長期接觸苯酚類化合物,將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影響時間甚至可達出生後三歲!苯酚類化合物 大量製成防腐劑與抗菌劑沐浴乳含有防腐劑,除了引發嬰幼兒皮膚的過敏之外,竟然還可能造成胎兒發育不良!此研究來自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研究院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等,跨國單位,共同發表。苯酚類化合物,被大量製成防腐劑、抗菌劑等物質,並運用在化妝品、沐浴乳、牙膏等等多種日常生活中一定接觸的到的產品,研究指稱,高達九成五以上的婦女,都會接觸到含有苯酚類化合物的產品。這項研究透過觀察婦女尿液中的苯酚類化合物的濃度,並且利用超音波,來觀察胎兒的發育,以及出生後至三歲的身高及體重的變化。研究發現,只要孕婦中的苯酚類化合物濃度愈高,特別是三氯沙與苯甲酸酯類(消基會抽查報告指出,多款沐浴乳皆有這些物質),都會影響胎兒的生長速度,往後更可能早成孩童的肥胖問題。

閉孔疝氣作崇 害老婦莫名腹痛10年

閉孔疝氣作崇 害老婦莫名腹痛1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80歲的老太太,10年來經常感覺腹部疼痛,看過不少醫師,也做過不少檢查,結果都沒有發現任何異狀,而沒有留意,直到後來連右大腿內側都會痛才又就醫。到醫院檢查研判,極可能是「閉孔疝氣」作崇。果然開刀後,證實老太太的一小段小腸塞進閉孔內,成為造成她十年來經常腹痛的元兇。很多人以為疝氣是男性獨有的疾病,卻不知道女性也會罹患疝氣,年紀70歲以上,年輕時多產的阿嬤,如果在大腿內側發現有腫塊突起,肚臍周圍或下腹疼痛,並出現嘔吐等症狀,即可能罹患「閉孔疝氣」。醫師也提醒,罹患閉孔疝氣的人常常會因小腸缺血壞死,而危及生命。 當心小腸缺血壞死  嚴重恐奪命阮綜合醫院一般及肝膽腸胃外科張德銘醫師說,女性罹患「閉孔疝氣」發生率遠高於男性,尤其多產、年老且體重輕的衰弱女性,因為疝氣往往無法從體表觸診發現,只能從症狀表現去判斷。嚴重時,小腸會卡在腹壁孔裡,造成缺血壞死,需要及時切除部分小腸,否則死亡率可能高達20%到30%。張德銘醫師也說,最近幾年因腹腔鏡手術發展快速,可使用腹腔內或腹膜前腹腔鏡手術治療,也可以運用經大腿內側手術,把腸子復位,縫合修補閉孔管,腸子就不會再卡進去,避免老人家出現長期慢性腹痛。但也要建議年紀大的女性,若有長期莫名疼痛異狀時,千萬不要忽視。

研究:舞蹈可助乳癌病患身心功能恢復

研究:舞蹈可助乳癌病患身心功能恢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癌症基金會每年舉辦「粉紅運動.Care HER2~2014愛波舞后」活動,透過舞蹈幫助病友找回自信與生活品質,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蔡麗娟表示,基金會願意每年定期辦理「愛波舞后」活動,主要是想鼓勵乳癌病友透過運動增加體力,恢復健康。尤其乳癌病友治療時,常因手術或化療,導致各項副作用,影響並有身心功能甚劇。但根據研究顯示,舞蹈對於乳癌病友身心狀態恢復幫助顯著,尤其對於左右手握力各增加36.3%及26.1%、生活滿意度增加36.3%、憂鬱狀況降低35%;加上跳舞時搭配音樂、旋律更可以增進心靈療癒。「少奶奶」以身為教材  宣導乳癌防治觀念「姐妹們,看得出來那邊不一樣嗎?」有乳癌家族史的瓊惠,幾年前因胸部不太舒服至醫院檢查,發現時已是乳癌第3期,為了保命決定切除左側全乳房,並進行一系列的化療,自此開始過著「少奶奶」的生活。經治療康復的瓊惠,積極加入志工服務工作,參與乳癌防治宣導,只要有分享的機會瓊惠總是以「少奶奶」的經歷作為借鏡與教材,除了提醒民眾要定期接受乳房篩檢,才不會像自己一樣發現太晚,也呼籲病友發現罹癌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即使切除乳房還是可以過得很好。瓊惠說,雖然常有人問為何不做乳房重建,但想想先生的愛與態度讓自己可以坦然面對缺少的乳房,而且只要穿上義乳胸罩,也沒有人看得出來乳房的真假,所以建議乳癌姐妹們別執著乳房重建的問題,只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都能呈現女性最自然的美。

消化不良反覆難治 每10人就有1人受所苦

消化不良反覆難治 每10人就有1人受所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消化不良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疾病,凡是上腹部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包括脹氣、噁心、嘔吐等,都可以稱之為消化不良,據統計,在台灣平均每10個人就有1個為消化不良症所苦,且大部分都未能獲得完全根治而反覆發作。只有不到2成有找出病因台北榮總胃腸科盧俊良醫師指出,目前在台灣,僅有14.3% 的消化不良症患者被檢查出有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而大多數消化不良的患者,雖然經過內視鏡、腹部超音波、大腸鏡,甚至電腦斷層等精密而昂貴的檢查,都還是查不出任何病因。此類患者在臨床上一般把他們歸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群」的致病機轉,目前推測可能與胃腸蠕動異常,幽門桿菌感染,內臟過度敏感,胃酸刺激或腦腸軸線失控等因素有關。患者往往伴隨著有焦慮,沮喪等精神症狀,或者合併其他功能性腸胃道疾病,如胃食道逆流疾病,大腸急躁症等。盧俊良醫師表示,歐美許多國家都建議,必需提供此類消化不良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及滅菌治,藉由此種做法,可以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症狀獲得控制,這種做法目前已經納入大多數歐美國家治療「消化不良症」的準則。相反的,在台灣,健保對相關藥物使用限制較嚴格,這種做法可能導致許多「消化不良症」患者,症狀反覆發作必須經常請假進出醫院治療,甚至反覆做胃鏡、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等不必要檢查,造成醫療資源無謂的浪費。因此,盧俊良醫師表示,期望制訂「台灣消化不良處理共識」,為台灣廣大的「消化不良症」患者帶來最大福祉,進一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創造醫界與民眾雙贏局面。

醫訊/癌症防治健康講座

醫訊/癌症防治健康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生活方式逐漸西化,代謝症候群已成為國人健康一大隱憂,代謝症候群不僅會使人體重及腰圍增加,更會帶來許多潛在的危害,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症候群及腎病變等。有鑑於此,桃園長庚醫院特邀新陳代謝科洪士淵醫師主講「肥胖、代謝性疾病與癌症關係」,希望能藉由此講座增加民眾對癌症篩檢認識及正確觀念,且定期接受免費四癌症篩檢,才能幫助自己降低危害風險,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防治健康講座時間:10月7日(日)上午10:0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1樓中央大廳洽詢:桃園長庚癌症篩檢辦公室 徐小姐(03)3196200轉335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