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研究:員工罹流感又回去上班 企業承擔大風險

研究:員工罹流感又回去上班 企業承擔大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老闆要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除了紀律的建立之外,如何讓員工在最佳的健康狀態下工作,也是提升整體團隊產出力的不二法門!現今,老闆們開始關心起員工健康,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衛生等等,無非就是各大研究逐漸發現,若員工身心理出現問題,即使正常上班打卡工作,產出率也會大幅降低,導致老闆白付薪水,而近來又有研究指出,補助員工施打流行感冒疫苗,能減少員工的請假天數,提高工作效率。老闆出錢讓員工施打疫苗 有助避免風險提升效率根據台灣疫苗推動協會2014年所公佈的調查顯示,高達六成的職場爸媽,曾經將流感傳染給家人,導致一人染流感,全家人皆受苦的案例層出不窮,其中,因流感症狀往往比普通感冒來得嚴重數倍,甚至還可能併發肺炎、腦炎等併發症,時常讓患者無法上班,請假數天,若勉強上班,因身體不適,將讓生產力驟降。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只要染上流感,請假的比例高達六成六,且流感比一般型感冒請假天數多出近兩天,此外,因嚴重的發燒、頭痛、呼吸道感染,使得即使不請假,回到公司上班,員工平均一天近五個小時也無法專心工作,等於幾乎一整天的上班時間,全都耗費在咳嗽、頭昏等不適上,當然老闆還是要持續付出薪水。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傳染力非同小可,只要員工勉強回去公司,簡直帶著病毒炸彈,直直往辦公室裡衝,導致其他員工也同樣面臨遭感染的風險。由於非公費補助的流感施打對象,需要自費才能接種,調查指出,如果由企業補助員工免費接種疫苗,則有超過半數上班族,願意前往施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呂俊毅也呼籲,企業如果要避免流感減低整體生產力,可考慮補助員工接種疫苗。

秋冬免疫力差 腎臟病、老人易好發皮蛇

秋冬免疫力差 腎臟病、老人易好發皮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到秋冬季節,就是帶狀疱疹好發時機,因為此時的氣溫降低,使得免疫力下降,造成潛伏在於神經節內的帶狀皰疹病毒蠢蠢欲動,一不小心就引發帶狀疱疹病毒,也就是所謂的皮蛇。帶狀疱疹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人,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慢性腎臟病等,根據研究顯示,年紀愈高,發病機率也愈高,對此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年人,在台灣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在這一生中會發生一次皮蛇。出過水痘 9成會好發皮蛇帶狀疱疹其實與小時候發作的水痘是同一種病毒,當民眾出過水痘後,病毒就會潛伏於背根神經節中,一旦體內免疫下降,有9成民眾就會誘發出病毒,沿著神經竄流至皮膚,形成帶狀皰疹。陳亮恭醫師表示,有8.6%的病人即使痊癒後,還是會發生帶狀疱疹神經痛,很多病人形容這種痛是往身體內鑽,也有人說像是火燒、電擊般的疼痛,也有人一痛就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使得患者的生活品質以及精神上都受到折磨。慢性腎臟病患好發疱疹高出1.6倍台北榮總腎臟科楊五常醫師表示,根據美國《腎臟病期刊》報告指出,台灣2004年~2006年間健保資料庫統計資料,發現慢性腎臟病患(未洗腎者)罹帶狀疱疹機率是一般人的1.6倍;另一篇報告則分析台灣1999年~2003年健保資料,追蹤後發現洗腎的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率是一般人的1.98倍,發生率也比慢性腎臟病患者高。施打疫苗 可降低7成風險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帶狀疱疹,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施打疫苗後能有效的降低7成帶狀疱疹發病的風險,就算施打疫苗後仍不幸發病,還能有效降低6成急性疼痛的發生,更可以降低6成7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因此,建議50歲以上的成人,應積極預防帶狀疱疹。此外,除了施打疫苗外,也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飲食正常、睡眠充足、養成固定運動習慣等增強免疫力,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皮蛇纏身。最後,台北榮總於今年起,針對低收入戶的洗腎患者及榮民,只要符合帶狀疱疹疫苗施打適應症者,都可以登記免費施打,共計100名。

醫訊/破除迷思!乾癬不是傳染病

醫訊/破除迷思!乾癬不是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小李(化名)是一名乾癬患者,因手腳會出現紅腫、脫屑,常被身旁的人誤認為是傳染病而紛紛走避,造成小李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僅減少外出的機會,就算出門也會包緊緊,就怕被人指指點點。對於小李這樣的情況,皮膚科醫師表示,根據過往經驗看來,多數民眾對於乾癬都有錯誤認知,其中最多被詢問的就是「乾癬會不會傳染?」事實上,乾癬屬於慢性發炎疾病,卻常因手腳、全身呈現潮紅性紅斑、並伴隨白屑脫落,再加上「癬」亦指黴菌感染,讓不少人誤以為會傳染,而對乾癬患者投以異樣眼光、或敬而遠之。乾癬2大常見迷思皮膚科醫師表示,常見2種乾癬錯誤觀念,包含:乾癬是由黴菌感染的疾病、乾癬只需塗藥就可抑制。事實上,乾癬並非傳染疾病,而是身體慢性發炎而造成的脫屑反應,其實只要經過治療,並針對個案病況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都是有機會可以控制病情、和常人無異的。乾癬治療:生物製劑建保有條件給付目前乾癬的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或生物製劑等,其中,生物製劑為最新的治療方式,且為健保有條件給付,呼籲患者應有著正面的心態,聽從醫囑治療,才能有效改善乾癬的病症。為建立民眾對於乾癬的正確衛教觀念,臺灣乾癬協會將於10月19日(日),在新北市文山農場舉辦一場身心健康營的活動,當天會有醫師與乾癬大使親臨分享衛教資訊與治療心路歷程,並有烤肉同樂與茶文化體驗等活動,歡迎乾癬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加入協會會員者可免費)。名稱:文山農場身心健康營時間:103.10.19(日)上午上午8:30-17:30地點:新北市文山農場(新北市新店區湖子內路100號)活動嘉賓: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的黃毓惠醫師與臺大醫院皮膚科詹智傑醫師電話:02-2952-0820或至乾癬協會官網報名 

女子不菸不酒作息正常 檢查後竟罹肺癌

女子不菸不酒作息正常 檢查後竟罹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賴小姐,平常生活作息正常,不菸不酒,但母親因肺癌過世,擔心自己也罹患肺癌,因此特地安排健檢,結果卻在右上肺葉發現有0.8公分的陰影,疑似腫瘤,所以,進行了胸腔鏡檢查併摘除腫瘤,而術中她也確診為惡性腫瘤,目前她恢復順利,氣色精神都很好。胸腔內視鏡切除腫瘤 可立即辨別良惡性臺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謝旻孝醫師表示,胸腔內視鏡在術中一但發現腫瘤,可以利用內視鏡進行切除腫瘤,並立刻將腫瘤送冷凍病理切片檢查,大約半小時就能知道腫瘤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如果是良性,可診斷兼治療,避免惡性化發展;若為惡性即可在同一次手術內,以胸腔鏡輔助手術做縱隔腔淋巴清除診斷腫瘤分期;若無轉移為早期癌症,則可直接手術切除肺葉,為患者省去多次診斷治療所花費的體力與時間。肺癌難察覺 咳血、胸悶是警訊肺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發病時多半不容易察覺,病人常會有胸悶、呼吸困難、咳血、聲音沙啞、或慢性咳嗽等,其它症狀包括食慾不振、疲勞、體重減輕等,所以,每當被發現時已是末期肺癌,早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程建博醫師表示,早期發現不易,不少肺癌病人發現時已是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在門診上每年新增的肺癌病人,就有5成發現時已為晚期。因此,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家族史或高危險群的民眾,可以於健檢時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以早期發現異常病灶,掌握治療先機。 

年奪萬條命!每小時有2人死於心臟疾病

年奪萬條命!每小時有2人死於心臟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國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號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臟病102年已奪走17,694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小時就有2人因心臟疾病而死亡。男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高2倍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造成心臟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急性心肌梗塞,且男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在年齡部分,70歲以上男性的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有逐年下降趨勢,提醒中壯年男性,有了健康的身體,無論是打拚事業或是照顧家庭,才能無後顧之憂。把握4要點    保有「強心臟」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心臟病主要危險因子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肥胖、不運動等,另外,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的民眾,未來發生心臟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幸好,這些危險因子都能夠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加以控制,就能擁有健康:●健康飲食/多喝白開水來取代含糖飲料,飲食上可多選用蔬菜、糙米、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減少高飽和脂肪食物。●規律運動/維持每週5次、每次 30 分鐘的身體活動,例如伸展操、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等,都能讓心臟更健康。●不吸菸/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有增加心臟病的風險,鼓勵吸菸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定期檢查與控制三高/善加利用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

眼盲首因白內障?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要小心

眼盲首因白內障?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要小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升全球公民的視力健康,WHO持續於每年10月第二個週四推動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並期望於2020年杜絕可避免的眼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高達3,900萬人眼盲,其中,51%的眼盲是白內障所導致;根據眼科流行病學資料推估,白內障不僅與老化有高度相關,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的罹病跟高度近視比例逐年增加有關係,民眾輕忽不得。全球眼盲首因白內障  衝擊高齡樂活品質隨著台灣近視人口居高不下,加上超高齡化人口等2大潛在威脅,恐加劇白內障對民眾視力的影響,因此更需從現在開始做好白內障疾病衛教與治療。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每2人就有1人罹患白內障,而114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推估將高達473萬人,屆時白內障對民眾視力影響恐更將加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胡芳蓉表示,白內障為眼睛老化的第一大疾病,不僅會視力模糊,對居家、交通、生活品質等影響非常巨大。事實上,白內障對熟齡的影響從生理到心理,層面相當廣泛。眼科醫師就表示,因白內障導致的視力模糊容易看不清路障、號誌,診間就有許多案例,發生在家跌倒或出外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久而久之,便導致患者心理上抗拒外出、長期在家、無法外出社交等狀況,對生活品質或心理健康上都將有顯著的影響。世界視覺日照護全民眼睛健康,全台動起來!WHO推動世界視覺日落實在台灣行動已邁入第10年,十年來持續深耕全台各地,推廣重視眼疾預防。為響應活動,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及愛爾康大藥廠結合國內產、官、學界的力量,於今年舉辦「愛你眼睛健康 實踐睛彩生活」護眼講座暨健檢巡迴活動,擴大於全台北、中、南舉辦,向全台民眾推廣正確的護眼保健知識。藥廠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黃孜茂表示,自2005年開始就與眼科界夥伴持續響應世界視覺日,希望能喚起國人對於眼睛健康的重視,擁有健康的視力,實踐「睛」彩生活!

高血壓患未按時服藥 當心中風機率高

高血壓患未按時服藥 當心中風機率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我的血壓控制得不錯不用吃藥啦」、「血壓有高就吃,正常就沒吃」,這是許多民眾常說的話,卻不知道不按時吃藥,恐會造成不良後果,每當事情發生時,總是會說平常看他都好好的,怎麼突然中風等,尤其現在天氣變化大,更應該要注意血壓的控制及保暖。像是早上有運動習慣者,應先暖身及穿暖和再出門,以免溫差太大,容易造成中風,除此之外,基隆市衛生局也針對三高民眾,提供注意事項,以免忽略後對身體造成危害:1)糖尿病患者/應做好足部的保暖,因為天氣冷使得末梢神經感覺變差,就算有傷口也不易察覺。2)血脂偏高/在冬天時要多注意飲食,不要因為天氣冷進補,對於薑母鴨、羊肉爐來者不拒,為了健康著想,飲食要輕淡,不要吃太油膩才對。3)高血壓患者/應每天監測自己的血壓值,隨時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最後衛生所曾舜玲表示,有高血壓症狀多半都伴隨著體重偏重、血脂偏高的情形,要維持好血壓、血脂、血糖,除了藥物外,飲食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中西醫併治 乳癌治療雙管齊下

中西醫併治 乳癌治療雙管齊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其實乳癌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相當好,以第一期乳癌為例,治療之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且醫師指出,中醫介入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術後不適,同時也消除病人不敢進入西醫療程的疑慮,中西醫合併治療乳癌是雙贏局面。術前術後中醫調理 提升抵抗力賈女士是大學教授,平日埋首於研究與教學工作中,生活十分忙碌。身為醫學院教授,她深知癌症術後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必經辛苦過程及種種副作用,所以當確診罹患乳癌之後,她立即選擇中西醫併治方式積極抗癌,還將其中西醫抗癌的心路歷程撰寫成書,鼓勵病友。林俐嘉醫師認為,手術之前應由合格中醫師,依照病人體質進行辨證調理,提高自我體力與修復能力。手術之後,同樣藉由中藥、針灸與藥薰來改善失眠、疼痛、焦慮、食慾不佳、嘔吐、舌痛、口破等症狀。「固本培元、補氣養陰」是中醫調理的基本原則,人必須吃的好、睡的好,才能迅速恢復。在使用具強烈破壞性的殺癌細胞西藥之後,人體正常細胞會遭受某程度破壞,免疫力也會下降,這時候會容易虛弱、感冒生病,使用中醫療法就是在防堵後續「虛證」的產生及擴大。醫學中心有研究顯示:乳癌婦女使用中醫藥療法調理,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因此為了預後良好、提高抵抗力、維護生活品質,術前術後的中醫調理是必要的。中醫改變易罹癌體質癌細胞不是一天形成的,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腫瘤,中醫專長就是改善容易滋生癌細胞的酸性、痰濕體質。且置之不理的乳房病灶有可能會往惡性腫瘤方向發展,因此在早期不適就應該積極治療,林俐嘉鼓勵女性朋友只要發現乳房要異狀,應及早就醫。除了使用中藥、針灸與藥薰之外,規律起居、適當運動、休息紓壓是恢復健康的不二法門。

樂閱讀/每天15分鐘 注入心靈能量

樂閱讀/每天15分鐘 注入心靈能量

「我熱愛閱讀,」任職編輯的陶德說。「因為愛書,所以選擇這份職業。在有孩子之前,我每星期讀一到兩本書;閱讀是我最大的興趣,也是最有罪惡感的樂趣。閱讀作家新稿是我的工作;閱讀經典名著是我的享受;分析和欣賞不同作家的文字風格是我最重要的靈感來源。我甚至視它為一種靈修。」陶德目前是六歲和八歲男孩的爸爸,他感嘆縱情書海的時光一去不返。他說:「自從孩子出世,我就沒打開過一本經典名著。我嘴上不敢承認,但心裡充滿哀怨,小心翼翼地不將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可是每當我看到原封不動擺在床頭櫃上的書,就想到自己再也沒有時間做最愛的事了。」「沒時間」留給自己所愛的事物,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觀念。如果我們決定不留時間給自己享受閱讀的樂趣──因為它不重要、因為它「只能」讓人快樂──就等於認為不必浪費時間在自己和心靈平衡上。這種觀念實在很危險,我們不僅可能變得憤世嫉俗,也會成為孩子的負面示範。「我希望下班後回家陪小孩。」陶德說。當然,他說到做到。可是孩子還小時,他們通常在睡覺;孩子大一點時,他們多半在看影片或沉浸在自己喜好的事物中。所以祕訣是,保持我們的能量,盡可能把握時間,並將時間留給自己。相對於那些我們「必須」做的事,把時間用在我們「想要」做的事物上,是需要勇氣的,而且可能免不了像嬰兒學步一樣走得搖搖晃晃。善待自己,從微小的嘗試開始。一天給自己十五分鐘,便足以化焦慮的情緒為正面的力量。趁孩子睡覺時,趕快清洗髒碗盤、處理還沒看的信件或還沒回的電話。我們總是將自己的渴望擺兩旁,朝著想像中的終點線衝刺,催逼自己解決列在清單上的所有事情。(本文作者/茱莉亞‧卡麥隆, 艾瑪‧萊弗利)(摘自/向藝術家看齊/大好書屋出版)

樂閱讀/辣椒素促進新陳代謝 改善虛冷、肥胖

樂閱讀/辣椒素促進新陳代謝 改善虛冷、肥胖

具有刺激辣味成分的辣椒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辛香料之一。由於辣椒素的辛辣成分會促進消化、幫助血液循環及體脂肪燃燒,所以能改善及預防食欲不振、虛冷、肥胖。另外,刺激的辣味能控制鹽分,所以也能預防高血壓。比起乾辣椒,生辣椒更能攝取到維生素A、C及礦物質。小青龍辣椒雖然沒有什麼辛辣味,但也是辣椒的一種,它富含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辣椒與油相當搭配,也能緩和青臭味。若先劃上幾刀再加熱,可防止內部空氣膨脹導致破裂。與肉類或魚類等蛋白質一同拌炒,有增強體力的效果。但是,食用過多辣椒會造成腸胃負擔,必須酌量攝取。小青龍辣椒炒魩仔魚紫蘇/小青龍辣椒+青紫蘇(β-胡蘿蔔素)+魩仔魚(鈣質)=預防動脈硬化。材料(2人份)/小青龍辣椒1袋、青紫蘇3片、魩仔魚2大匙。A:赤紫蘇香鬆(巿售品)1小匙、砂糖、醬油、酒各1小匙、麻油1小匙。作法/1)辣椒洗淨,去除蒂頭,用刀子劃上幾刀。洗淨的青紫蘇切細,浸泡在水裡後將水分瀝乾。2)平底鍋倒入麻油加熱,辣椒放進鍋內快炒。所有的辣椒都沾附麻油後,再加入魩仔魚及A料,拌炒1~2分鐘,盛裝至碗盤,再擺上青紫蘇即可。食材營養搭配表/• 辣椒+紅椒(椒紅素)or洋蔥(大蒜素)or雞肉(維生素B6)=預防動脈硬化。• 辣椒+鰤魚(蛋白質)or大蒜(大蒜素)or柴魚(菸鹼酸)=促進血液循環。• 辣椒+豬肝(鐵質)or黃豆製品(蛋白質)or海苔(鎂)=防止貧血。• 辣椒+鰻魚(維生素E)or牛肉(蛋白質)or毛豆(維生素B1)=改善虛冷。• 辣椒+鰹魚(蛋白質)or木耳(膳食纖維)or南瓜(維生素A‧C‧E)=提升免疫力。• 辣椒+銀鱈魚(維生素A)or雞翅(膠原蛋白)or空心菜(維生素A‧C‧E)=美容肌膚。• 辣椒+豆包(維生素E)or胡蘿蔔(維生素A)or櫻花蝦(鈣質)=防止老化。• 辣椒+萊姆(檸檬酸)or豬肉(維生素B1)or蔥(大蒜素)=促進食欲。(本文作者/松村真由子)(摘自/天然ㄟ尚好!精挑食輕養身/台灣廣廈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