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從堅果攝取好的脂肪酸?營養師:澳洲果仁最多

想從堅果攝取好的脂肪酸?營養師:澳洲果仁最多

(撰文/Megan Chen)(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澳洲果仁)(專業諮詢/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談到澳洲,你會想到什麼?是袋鼠、無尾熊、大堡礁,還是打工度假呢?其實,澳洲還出產一種非常具營養價值的堅果「澳洲果仁」,營養師說明,澳洲果仁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是所有堅果類最多的喔。 澳洲果仁是什麼?台灣人應該鮮少清楚,但說到它的另一個名稱:「夏威夷豆」,就眾所皆知了。事實上,台灣的夏威夷豆,高達72%來自澳洲,營養師賴怡君說明,其營養價值除了擁有最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葉酸、纖維素等,還具有微量元素如錳及銅;經研究證實,這些營養素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預防、抗老化等健康問題,都有極大的益處喔! 一場美麗的誤會:澳洲果仁被稱為夏威夷豆為什麼澳洲果仁會被稱之為夏威夷豆?其實澳洲果仁原產在澳洲,是一種適合生長在亞熱帶雨林和肥沃火山土壤的植物,因為澳洲果仁擁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便傳至與澳洲自然環境相近的夏威夷,又剛好澳洲果仁在夏威夷被發揚光大,進口至台灣後,於是被商人稱之為「夏威夷豆」;然而,鄰近的亞洲其他國家,還是通稱為「澳洲果仁」。澳洲果仁營養價值極高 天然的健康食品說到它的營養價值,營養師賴怡君說明,因澳洲果仁含有許多營養素及微量元素,因此常被作為堅果類的健康食品,甚至在知名的冰淇淋、牛軋糖、巧克力、咖啡、養生麵包等,都可見到澳洲果仁的芳蹤。以下,就請營養師帶我們來看看,澳洲果仁的營養價值吧。(1) 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及植物固醇:可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LDL)數值,有助保護心腦血管,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尤其澳洲果仁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居所有堅果類之首!(2) Omega-3脂肪酸:有助減少體內發炎、壞的膽固醇(LDL)及三酸甘油脂量,並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HDL)量,減少心臟病風險。(3) 維生素E:是一種天然氧化劑,有助於減少動脈斑塊的形成,預防栓塞或心臟病所引起的胸悶或胸痛。(4) 鎂:是一種微量元素,也是體內抗氧化的防禦系統,有助維持骨骼的健康及正常代謝,與心律正常也有極大關係。(5) 銅:也是一種微量元素,可幫助維持皮膚與毛髮的健康,同時也有降低血液膽固醇、穩定血壓等生理機能。(6) 葉酸:有助維持血液同半胱胺酸的濃度,預防動脈硬化的風險。(若血液中同半胱胺酸過高,與血脂肪依樣會大幅提高動脈硬化)(7) 菸鹼酸:可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健康。 除了以上的營養價值外,研究證實,澳洲果仁還具有抗老化、加速脂肪消耗等優點,非常適合喜愛健康減重飲食的人喔。澳洲果仁每日攝取量以4至5顆為限「澳洲果仁好處多,建議每日攝取量要多少較為適合?」賴怡君表示,以國人每日健康指南來看,堅果類的攝取量為一份,大約是5克的油脂含量,但因澳洲果仁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一般堅果類還高,一般建議每日攝取4至5顆,就能達到每日一份堅果的量。然而,賴怡君提醒,因為堅果類食品屬於硬度及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因此有消化性潰瘍、容易胃脹氣的民眾,就不太適合空腹攝取,建議可以利用調理機將澳洲果仁磨成粉,加入沙拉、果汁,或是麥片裡都很適合喔。食安問題多 該如何正確挑選?最近台灣連環爆出食安問題,該如何挑選到安心無虞的澳洲果仁呢?賴怡君說,要挑選到新鮮的澳洲果仁,除了看包裝的保存期限、密封完整、產地標示清楚的產品外,還可利用你的五官來幫助你挑選對的澳洲果仁喔。(1) 觀:外觀應色澤米白或淺黃色、沒有斑點、形狀飽滿無蟲蛀,避免挑選到色澤暗沉,因顏色暗沉就代表此堅果經高溫油炸過,會破壞堅果原始的營養素。(2) 聞:聞起來應散發出堅果的自然香氣,避免購買有鹽味或糖味的果仁,因調味過的澳洲果仁,容易吸水不好保存外,也會讓人越吃越順口,不知不覺就攝取過多鈉及甜份。(3) 嚐:新鮮的澳洲果仁嚐起來的味道應有自然的甘甜味,且入口爽脆,容易有飽足感,若吃到有油耗味、軟軟的,就代表此堅果已經不新鮮了。 賴怡君提醒,因為澳洲果仁油脂含量豐富,暴露在空氣中非常容易氧化,再加上台灣氣候潮濕,容易使堅果孳生黃麴毒素,建議購買少量包裝為佳,吃完再買。澳洲果仁簡易食譜 自己動手DIY(一)澳洲果仁生菜沙拉食材:生菜葉一盤、澳洲果仁五顆調味料:無作法:(1) 將生菜葉洗淨後,放置碗盤中。(2) 以食物調理機將澳洲果仁磨成粉。(3) 將澳洲果仁粉撒在生菜上,就是一道健康減重的料理。(二)澳洲果仁蔬果汁食材:蘋果半顆、鳳梨五小塊、澳洲果仁五顆、水500c.c.調味料:無作法:將所有食材置入食物調理機,拌勻即可。 想了解更多豐富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AustralianMacadamiasTaiwan?ref=br_rs

樂閱讀/2大絕招 提高身體自然治癒力

樂閱讀/2大絕招 提高身體自然治癒力

對中高齡的人來說,其痛苦之源是「腰酸背痛」。筆者也被這毛病折磨好幾年,後來每週做三次500公尺自由式游泳而把毛病治癒了。腦內啡和多巴胺可抑制興奮 帶來快樂游泳對提高自然治癒力而言是很理想的運動。其實任何運動都一樣,活動身體可促進血液循環,使體溫上升。此時,下視丘會釋出具鎮靜「跑者的興奮感(Runner's High)」之作用的腦內啡(Endorphin)和多巴胺。於是,大腦內的過度興奮感會因此緩和下來,而且壓力也可藉此發洩,使得身心輕鬆起來。接著,腦內啡和多巴胺會為大腦帶來成就感和陶醉感。這就成了持續運動的原動力。而且,游泳比其他運動具有更多的優點。原因是,游泳並不是在水面上而是在水面下(水面下30至50公分)的運動。此時,承受的壓力比陸上高0.03至0.05,而這個水壓會使腹部收縮,橫膈膜被往上推移,因此,肺的容積就變小,呼吸次數則增加。所以,即使輕快的游泳也比在陸上以同樣強度做運動來得有效果。除了運動之外,睡前好好地泡個溫水澡,也是提高體溫、促進血液循環、身心放輕鬆的秘訣。當然,泡溫水澡還可解壓、放鬆心情進而幫助睡眠,疲勞自然就消除了。不過,必須注意水溫和泡澡的時間。通常以水溫約40度、泡澡時間約15分鐘為宜。水溫過高的話,交感神經會興奮,大腦覺醒過來,反而難以入眠。(本文作者/生田哲)(摘自/圖解免疫與自然治癒力/原水文化出版)

樂閱讀/87%居家空氣不合格 呼吸都是在「吸毒」

樂閱讀/87%居家空氣不合格 呼吸都是在「吸毒」

空氣不乾淨 呼吸都是在「吸毒」俗語說:「病從口入」,所以大家都很注意「吃下肚的東西」必須乾淨。但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已躍居「台灣10大死因」的第一名,無疑證實了「病從鼻入」的可怕!也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如果每天「吸進肺裡的空氣」都很髒,那麼,儼然就跟「吸毒」一樣,時間久了當然會生病!室內空氣有多毒?竟有87%居家空氣檢驗都不合格!問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置身的室內環境「空氣有多髒」!就以每天我們所待時間最長的「居家空間」為例,你知道你家的房子究竟夠「健康」嗎?……根據新光醫院江守山醫師檢測新竹以北66間私人住宅的結果發現,台灣住家的室內空氣不合格率高達87%!其中,有6成的臥房都裝潢過度,導致甲醛嚴重超標;客廳和主臥室所含的揮發性有機物比例則最高;通風不良的浴室也有問題;至於媽媽們最常待的廚房,懸浮微粒污染則最嚴重──這也印證了家庭主婦、職業廚師之所以較常罹患肺病的現象。注意,空氣污染的3大元兇就是灰塵、二氧化碳、有機氣體!想要「淨化空氣」,就必須先了解「導致空氣品質不良」的原因何在──簡單來說,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物質大概可以分為三大類,就是:「灰塵」、「二氧化碳」,以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只要能對於它們的成因及來源有初步的認知,就比較能夠防範於未然,避免對於身體造成危害!• 灰塵(懸浮微粒)→引起呼吸道、心臟血管疾病!灰塵依顆粒直徑大小分類,通常對身體影響最大的是「小於或等於10um(微米)的懸浮微粒」,因為它可以隨著呼吸作用進入人體的呼吸系統,繼而引發呼吸道相關疾病、心臟血管疾病。而室內空間的主要灰塵來源則包括:吸菸的煙塵、烹煮所產生的黑碳懸浮微粒、建材中的石棉、人造礦物纖維或家中寵物的細毛等。• 二氧化碳→造成頭昏、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主要是因為辦公室或其它公共場所有比較多的人聚集、呼吸、吸菸、及其他燃燒行為所致。當室內人口密度過高或是通風效率不佳時,就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濃度累積,同時,其他污染物的濃度也會相對提高,也因此,「二氧化碳濃度」被視為室內空氣品質良窳的最重要指標。一旦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除了會刺激呼吸中樞、造成呼吸不順,還會導致頭痛、嗜睡、反射力變差、倦怠等症狀。•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已被證實會致癌、影響生育!科技發達,卻也導致有毒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充斥。在家中,包括油漆、清潔劑、殺蟲劑、化妝品和香水等,幾乎無所不在。而在辦公環境中,除了裝修建材及家具外,像是經常使用的文具、影印機、印表機等,也都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有機物質。其中,又以「甲醛」最常見,也最廣為人知,因為大概有超過三千種的建材中皆有它的存在!而這些有毒物質不僅會對皮膚、呼吸道、中樞神經系統等產生刺激,更已被證實會致癌,甚至導致不孕!(本文作者/中華民國環境健康協會)(摘自/99%室內空氣都很髒!驚人的造氧盆栽/蘋果屋出版)

「多螢世代」造成用眼過度 恐成屈光高危險群!

「多螢世代」造成用眼過度 恐成屈光高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一項由國際市調公司及yahoo所做的全球調查發現,國人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時數竟居全球之冠!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黃維仁醫師警告,在「多螢時代」下,民眾長期使用3C產品,卻沒有正確的用眼習慣,過度用眼的結果對視力傷害極大,不可不慎!全民用眼過度 忽略視力殺手導致屈光問題增調查中指出,國人不僅智慧型手機上網時數居冠,總時數更高達8.5小時/每天,居全球第三!然而,長期盯螢幕不只是上班族,自學童到老年的用眼比例都非常高,其中,兒童假日上網時間近5小時/日,而老人每天看電視、上網更高達6小時。根據國際期刊統計,全球各國屈光不正盛行率約為8%~62%,但台灣18歲以下近視就高達85%!眼科醫師提醒,高度近視不僅比白內障相關,更有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併發症風險,到老年更易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引發失明危機。新視力4殺手:字小、近距離、手晃、長時間長時間盯螢幕為何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黃維仁醫師表示,多篇國際期刊指出,共有4個過度用眼錯誤情境,若未及時導正恐加重眼睛負擔1)字小最新美國視光與視覺科學雜誌研究指出,以手機閱讀網頁字體平均僅有報紙的30%~80%大小。2)近距離低頭族離手機的距離比閱讀書報時還近8.6公分。3)手晃若在通勤時使用手機,在晃動的情況下緊盯住螢幕,眼睛必須不斷的瞬間調整視軸距離,易造成眼睛不適。4)長時間長時間盯螢幕容易忘記眨眼。黃維仁醫師解釋,在字太小、太近、晃動的情境下緊盯螢幕,會使睫狀肌在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不僅如此,長時間用眼而忘記眨眼也易導致乾眼不適、影響平日生活品質,因此提醒民眾,平日就應提高護眼自覺。「世界視覺日」全球護眼行動 全台響應有鑑於國人用眼習慣急需改善,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發起,並由愛爾康大藥廠贊助策辦,號召全台眼科界共同照護全民眼睛健康,全台動起來!推廣「2014愛你眼睛健康 實踐睛彩生活」護眼講座暨健檢全台巡迴活動。藥廠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黃孜茂表示,身為全球眼科保健的領導者,護眼推動責無旁貸。希望能藉由全台護眼行動,喚起國人對於眼睛健康的重視。

血栓引起肺栓塞 嚴重恐致死

血栓引起肺栓塞 嚴重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別小覷血栓問題!血栓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嚴重感染、下肢壞死,大量肺栓塞常會導致休克而死亡,因此,國際血栓及止血學會於今年起將10月13日訂為世界血栓日,以提高社會大眾對於血栓的認識與重視,並且關注血栓疾病。而所謂的血栓係指血管阻塞不通,如:動脈血栓(腦中風、心肌梗塞)、靜脈血栓(肺栓塞及門靜脈栓塞),其中下肢深層靜脈栓塞在臨床上常見,主要症狀為下肢腫脹、疼痛以及患處皮膚變褐色等。好發靜脈血栓 主要與缺乏蛋白、抗凝血酶有關靜脈血栓發生的原因包括受傷、開刀、懷孕生產、久坐或久臥不動、心臟衰竭、癌症、抗凝脂抗體症候群、骨髓增生等後天性原因或是先天性遺傳,但也有的是完全找不出原因,在臺灣,好發遺傳性靜脈血栓的主要病因為缺乏S或C蛋白、抗凝血酶。血栓雖無法治癒 但仍過正常生活根據臺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沈銘鏡醫師的研究指出,不明原因靜脈血栓症約有50%是先天性遺傳,另外一半則不知道原因。不過我國發生率較低,大人1,000人中年發生率可能在0.5人以下。目前血栓的治療方法是服用抗凝固劑,可有效控制血栓惡化,雖然無法治癒,但經過積極的治療,除了每天服用藥物外,行動、生活還是與一般人無異。

三百萬人身綁肝炎炸彈 卻「沒人知道」…

三百萬人身綁肝炎炸彈 卻「沒人知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全台有三百三十萬人,罹患B、C型肝炎,換言之,走在路上,幾乎是每七個人,就有一人肝炎病毒在身體裡作祟,然而,卻「沒人知道」這些人身體宛如綁著一顆肝炎炸彈,等著在身體最虛弱的時刻,一步一步讓肝臟走向衰亡的命運。到底有多少肝炎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B、C肝?根據粗估,大約是總肝炎人數的三分之二,高達兩百二十萬人。肝炎沒有症狀 若有症狀肝臟恐快「不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副院長黃仁杰表示,在衛生福利部的十大死因統計中,因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死亡者,每年約一萬人,其中80%是B型肝炎帶原者,可怕的是,大部分的慢性肝炎都沒有症狀,當症狀出現時如黃膽、腹痛等,往往為時以晚,不易治療。腸胃肝膽科醫師辛政憲指出,目前台灣約有2%至4%的人口(約30萬人)有C型肝炎帶原,有75%帶原者基本上都沒有任何症狀,15%至20%的帶原者會出現輕微的鬱悶、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感染C型肝炎後,有60%至80%會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或慢性肝炎,罹患慢性C型肝炎者約有20%至30%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年有3%至5%變肝癌。醫師就呼籲,民眾唯有透過檢查,才能確保自身有無B、C肝,若確診為帶原者,務必聽從醫囑,每年定期追蹤治療,經口服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肝功能及病毒量都能持續下降,顯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對抗肝病的不二法門。

台灣山頭火中招飼料油 11款拉麵受牽連

台灣山頭火中招飼料油 11款拉麵受牽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頂新飼料油事件持續延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昨接獲台灣山頭火股份有限公司主動通報,自101年起向新北市魔術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貨頂新精製豬油547桶,使用於鹽味拉麵、醬油拉麵、味噌拉麵、等11拉麵產品,103年10月9日事件發生後,3家門市已停止使用,剩餘3桶退回魔術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稽查現場已更換為「晶牌豬油」。慘!下架產品多達十幾萬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衛生局依照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數公布「正義公司」下游相關222項產品及「頂新公司」下游42項相關產品,同日要求連鎖通路業者完成下架作業,且不得販售。截至昨日中午為止,3家連鎖賣場、6家超市及4家超商回報,已完成下架相關產品共11萬498件,約2萬3,022公斤,以杜絕不合格產品在市面上販售。衛生局亦主動稽查366家次餐飲販售食品業者,共下架不合格油品及產品1,965件,約305.4公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截至今昨日中午為止,共接獲62家業者主動通報,其中59家業者曾經使用正義公司製售問題豬油產品,另3家業者曾經使用頂新公司製售問題豬油產品,目前已退貨不再使用,會持續查證。

奇哥兒童喝水杯 遭驗出耐熱性不足

奇哥兒童喝水杯 遭驗出耐熱性不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保護民眾使用市售食品容器具衛生安全,至臺北市大賣場、超市、食品容器具販售業等處進行抽驗,共計抽驗25件重複性使用塑膠食品容器具,檢驗結果4件喝水杯耐熱性測試結果不符標示溫度上限,其中,專賣嬰幼兒用品的奇哥股份有限公司,所販售的立體吸管練習杯,抽檢不符規定。兒童喝水杯 竟四項耐熱性不足衛生局表示,5件「塑膠奶瓶」進行6項塑化劑溶出試驗、雙酚A溶出試驗、耐熱性試驗,品質檢驗及標示查核結果均符合規定。10件「兒童使用器具(包含5件兒童喝水杯、3件湯匙、2件叉子)」進行6項塑化劑溶出試驗、耐熱性試驗,其中4件兒童喝水杯,耐熱性測試不符規定。 10件「塑膠容器(包含6件保存容器、4件隨行杯)」進行6項塑化劑溶出試驗、耐熱性試驗,品質檢驗及標示查核結果均符合規定。衛生局指出,此次抽驗重複性使用之兒童喝水杯,依照產品所標示耐熱溫度上限進行測試,與未加熱檢體比對,測試結果4件喝水杯表面呈霧化現象,與標示耐熱溫度不符,涉及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規定,如查證屬實,將依同法第52條第1項第3款應通知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

北市抽查蛋品五十件 全數合格

北市抽查蛋品五十件 全數合格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蛋品之衛生與品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8月份至蛋行、農會、雜貨行、超市、賣場等業者,針對雞蛋產品進行抽驗,共計25件產品,包括23件雞蛋、2件液蛋。檢驗項目為48種多重動物用藥、氯黴素類(氯黴素、甲磺氯黴素、氟甲磺氯黴素)、沙門氏桿菌、重金屬鉛及銅,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蛋品不合格率 大幅下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比對102年及103年抽驗生鮮雞蛋產品抽驗結果,102年共計抽驗40件產品,其中9件不符規定(8件雞蛋、1件液蛋產品檢出動物用藥殘留不符規定),不合格率22.5%。另103年至今共計抽驗50件產品,結果均符合規定,抽驗結果呈現不合格率明顯下降。蛋品在生產過程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臺北市衛生局提醒飼養業者應確實遵守動物用藥相關規定,除了必須考慮動物對象、年齡、劑量等之外,還必須遵守停藥期,如此才能確保產品安全衛生,同時建議販售業者向大盤或供應商索取自主檢驗報告,呼籲消費大眾在選購時,勿買來源不明產品,以確保飲食的安全與衛生。

北市抽查嬰幼兒奶粉 全面合格

北市抽查嬰幼兒奶粉 全面合格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保護消費者食用奶粉及嬰幼兒奶粉衛生安全,103年8月份至臺北市大賣場超市、百貨公司、藥局進行抽驗,共計抽驗20件產品,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另針對外包裝標示進行查核,結果亦符合規定。奶粉外觀有凹陷 就要多加注意衛生局表示,此次共計抽驗20件產品,包含市售罐裝奶粉5件、市售罐裝幼兒奶粉5件、市售罐裝嬰兒奶粉10件,檢驗項目為三聚氰胺、衛生標準(性狀、生菌數、大腸桿菌群最確數、大腸桿菌最確數),市售罐裝嬰兒奶粉加驗沙門氏桿菌,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衛生局建議民眾選購奶粉時應注意奶粉有效期限及外包裝標示是否完整,並檢查奶粉罐瓶身外觀是否有凹陷或其他異常情況,並儘快在開罐後使用完畢,提醒沖泡奶粉後儘早蓋上蓋子,避免加速氧化質變速度,並將奶粉存放於通風陰涼處。衛生局另呼籲民眾以母乳哺育為優先,當無法餵哺母乳時,建議諮詢醫師、營養師或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員意見,就嬰兒自身狀況來選擇合適的嬰兒奶粉及正確的食用方法,並於有信譽之商店購買經衛生福利部查驗登記許可之嬰兒奶粉,勿購買來路不明之產品,讓寶寶健康成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