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食補過頭陷「癬」境!乾癬患者體無完膚、關節紅腫痛

食補過頭陷「癬」境!乾癬患者體無完膚、關節紅腫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進入冬季進補旺季,有皮膚疾病患者,小心食補養生成了「癢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蕭玉屏醫師表示,乾癬患者在秋冬因為病情惡化、復發而必須回診,比例比夏天多了2到3成,主因與天氣變冷、日照減少有關外,不少患者是因過度食補引發乾癬惡化。誤食中藥材偏方 全身紅皮症、手指腫如香腸一名45歲陳姓患者,誤以為自己罹患乾癬是因為免疫系統不好,因此嘗試各種偏方治療,包含廣播電台賣的中草藥、宣稱具有排毒功效的藥酒等,反造成全身乾癬性紅皮症,手指頭腫如香腸般大,關節出現紅腫痛,每天早上起床時關節僵硬,無法動彈。停止食補後,透過正規治療2周施打一次生物製劑後,緩解皮膚症狀以及關節痛,逐漸控制病情患者才展露笑顏。蕭玉屏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慢性發炎皮膚病,乾癬患者本身即免疫過盛,一旦擅自服用刺激免疫或調節免疫力的食補藥膳、保健食品(常見的靈芝、牛樟芝、人參等),容易引起症狀發作或惡化,不可不慎!目前乾癬病因並不清楚,有許多情況都能誘發乾癬發作,如感染、外傷、藥物、天氣變化或壓力等,避免上述誘發因子,對於乾癬患者也相當重要。乾癬/乾癬性關節患者 健保已給付生物製劑治療台灣約有近6萬名乾癬病友,其中尚不包括許多並未就醫或未確診的人數,其中有1/4以上為中重度乾癬患者,當乾癬面積大於體表的10%就是中重度乾癬,除了皮膚狀況之外,不少患者合併關節腫脹疼痛不堪。蕭玉屏醫師說,乾癬不僅是單純的皮膚病,可能會有關節炎的風險。雖然乾癬不能完全根治,但是能積極控制,來減少對生活品質受影響。目前除了外用藥膏、照光治療、口服藥物,還有生物製劑,可改善皮膚症狀及控制關節的發炎和破壞程度,及早治療關節炎就可以避免不可逆的關節毀壞及關節變形問題。門診中若中重度和重度乾癬患者使用過照光治療3個月,合併至少2種以上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彰或病人無法耐受時,亦可申請施打生物製劑。蕭玉屏醫師提醒,乾癬患者除了找尋正規的就醫資源外,心理的調適與正常的生活作息也是不可或缺,才能與疾病長期共處;若欲知更多乾癬/乾癬性關節炎衛教資訊,也可至台灣乾癬協會網站查詢。

熬夜不睡覺 當心誘發甲狀腺亢進

熬夜不睡覺 當心誘發甲狀腺亢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熬夜、血壓飆高、吃不胖要注意,恐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在作祟!日前,一名40歲的婦女,連續熬夜2~3週,且有吃消夜的習慣,但體重卻沒增加,直到有一天,突然嚴重頭痛、血壓飆高至醫院求診,結果在檢查時發現,她血壓收縮壓160mmHg、舒張壓105mmHg、心跳每分鐘145下(正常為60~100),且有甲狀腺腫大、手抖的症狀,後來被醫師確診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目前經藥物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血壓、心搏和甲狀腺功能也逐漸恢復中。9成以上高血壓 沒有特定致病原因書田診所家醫科林兆啟醫師表示,高血壓有9成以上是沒有特定致病的原因,可能是遺傳、體重過重、納鹽攝取過多、酒精攝取過多、吸煙、缺乏運動、心理壓力等所造成;其餘的則可能是由內分泌失調、腎臟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主動脈狹窄、藥物等潛在因素所引起,因此,必須同時治療,才有辦法將血壓控制好。壓力、碘攝取過多要注意 當心引發甲狀腺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因為身體內甲狀腺素增加造成的一種臨床症候群,發生原因可能是腦下垂體失調、遺傳、壓力、碘攝食量過高等,而該名患者主要是因為熬夜,所引發的甲狀腺亢進。在症狀方面,常見有心悸、手抖、體重下降、緊張、怕熱、脖子變粗、甲狀腺腫大、凸眼等症狀。此外,在治療方面林兆啟醫師表示,會依病情不同,而採取不一樣的治療方式,但基本上治療有3種,第一藥物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藥物、交感神經阻斷劑、鎮定劑等;第二放射碘,利用破壞甲狀腺組織,減少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來達到功效,但對於孕婦而言較不適用;第三則是手術切除甲狀腺。避免不正常作息 才是保養甲狀腺最好方式最後,醫師提醒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者或有家族史的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攝取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苔等,因為醫師曾在門診上見過一名患者,原本病情控制良好,但沒想到看個牙醫,用優碘漱口而已,就將原本控制好的病情誘發出來。此外,由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變化多,不一定會出現典型的症狀,因此,民眾要多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平時不熬夜、不太勞累、不抽菸、不喝酒或咖啡因飲料,也避免作息不正常,減少壓力,都是保養甲狀腺的好方法。

二手煙、油煙威力不可小看!竟是女性肺癌元凶

二手煙、油煙威力不可小看!竟是女性肺癌元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不吸菸也會罹肺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數據指出,肺癌已連續28年蟬聯台灣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其中非吸菸型患者人數,在20年來更成長5倍,等於平均每天有8.6名女性死於肺癌。此外,國內也有研究指出,有9成女性不吸菸,但若是長期曝露於二手菸、廚房油煙等環境中,也會提高肺癌罹患風險。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熊昭教授表示,家中或工作地點中,若有一處為二手菸環境,將提高1.32倍罹癌風險,若二處皆為二手菸環境,將提高1.73倍風險。而每年暴露於廚房油煙環境超過144次者,更增加1.78倍風險。由此可見,台灣女性肺癌罹患率高,與二手菸有密切的關連性,而長期在廚房烹煮,卻無使用抽油煙機的習慣,也是影響肺部健康的重要因素。肺癌早期無症狀 往往發現時已為晚期由於肺癌早期沒有症狀,所以,有8成患者往往患者發現時已經為第三期或第四期,但其實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非常高,根據臨床統計指出,肺癌在1公分以手術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高達85%~95%;在2公分切除五年存活率也高達70%~80%;然而在3公分時切除,五年存活率則大幅下降至40%~50%,且有60%將來有可能復發轉移。因此,台北榮總胸腔部陳育民醫師提醒民眾,若長期暴露於二手菸、有家族病史、職業環境暴露於高致癌環境者、曾罹患肺結核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者,應定期做低劑量斷層掃描,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降低死亡率。

晚期腸癌別放棄!七旬老翁15年切肝4次成功保命

晚期腸癌別放棄!七旬老翁15年切肝4次成功保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77歲的王伯伯,在15年前因一個禮拜沒有大便且腹脹不舒服至診所就醫,結果發現竟罹患晚期大腸癌,且病情嚴重需切除肛門才能存活,因此,他決定放棄治療,靜候命運的安排。直到後來在兒子的苦勸下,到了醫院接受化療及切除手術後,才保住了肛門與性命,原以為只要經歷一次腸癌切除就好,但在化療後三年,癌細胞轉移至肝臟,使得他15年內開了四次切肝手術,及無數次的化療,目前肝臟只剩正常人的一半,但癌細胞沒有再復發了,已接近痊癒的狀態。藥物治療+切肝 可提升晚期患者存活率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儼然是癌症之王,對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且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等到發現時多已是第四期。根據臨床資料顯示,第四期治療五年存活率僅僅11.1%,相較早期腸癌低出許多,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腸癌四期肝轉移透過藥物治療及手術切除肝臟,也能讓癌末病人長期存活。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王輝明醫師表示,以往大腸癌轉移至肝臟,病人平均存活18個月,五年存活率通常只5%,但現在只要透過多點基因檢測與個人化標靶治療選擇,就可讓原本不能切肝的病患,有30%被轉化可進行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切肝後五年存活率高達41%,更有不少活超過五年的病人,只要固定回診,已不需再另外用藥,病理上幾乎可以算是痊癒的狀況。此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魏柏立醫師表示,腸癌肝轉移病人,一般會先評估切肝後是否傷及肝功能,若腫瘤過大會先利用化療及標靶用藥等方式,讓腫瘤縮小,再進行切除手術;但若不會影響,會直接切除腫瘤,再搭配輔助化療及追蹤,幫助民眾擁有更多康復機會。

植髮黃金六小時?醫生拼快救毛囊

植髮黃金六小時?醫生拼快救毛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遇大災難有人受困,常聽到「黃金七十二小時」是搜救的最佳時機。你知道嗎,植髮也有「黃金六小時」!醫師說,原來毛囊離開人體之後,六小時內植回頭皮,存活率才會高達九成以上!但是植髮動輒就要植入1~2千株毛囊,技術不純熟的醫生,很容易超過黃金六小時,讓植髮效果大打折扣。兩年前已植髮過的林先生,因為植髮後,頭頂部位看起來還是很稀疏而想求助二次植髮。收治這位病患的植髮診所醫師朱冠州表示,這位病患原本植入 1000株毛囊,可能是遇上植髮技術不成熟的醫生,使得毛囊錯過了「黃金六小時」,取下來的毛囊來不及在六小時之內植回頭皮,才會效果不佳。林先生因為是二次植髮,頭皮較緊,無法用取下頭皮瓣的方式來取得毛囊,因此採用植髮機器人取髮,醫師也順利在黃金六小時植完2千株毛囊。林先生表示,實在很驚訝,因為他記得之前在別處植髮1000株時,至少花了10小時以上。朱冠州醫師表示,近年來台灣植髮技術不斷提升,韓國傳入的植髮方式,從鑽洞到植髮一氣呵成,速度較快,不僅容易把握「黃金六小時」,也大大提高術後滿意度。朱醫師也觀察,近兩年來,國內二次植髮的人數直線攀升,今年二次植髮人數就比去年成長五成。朱冠州醫師提醒想植髮的患者,每個人的頭髮總數量是固定的,植髮是將毛囊移植到秃頭區,並不會增加頭髮總數。因此,在挑選植髮診所時,千萬別忘查詢診所經驗、設備、團隊、技術和口碑,以免遇上技術不純熟的醫生,無法在「黃金六小時」達成植髮任務,白白損失珍貴毛囊!

打顯影劑過敏!婦人膀胱險脹破

打顯影劑過敏!婦人膀胱險脹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位54歲的婦人,因血尿及左腰痛至醫院就醫,進行靜脈注射腎盂攝影,並施打顯影劑以求確診。當下無不適,沒想到隔天醒來,全身長了許多紅疹,奇癢無比,膀胱有膨脹感,想上廁所竟尿不出來,因此緊急前往醫院治療,急診後才發現竟是顯影劑引發過敏。經醫師放置完導尿管,導完大約500ml的尿液後,並使用抗組織胺緩解針劑治療,女子才如釋重負,感覺如獲新生。藥物過敏 嚴重恐休克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陳崇逸藥師指出,,每個人對藥物過敏表現皆不同,過敏體質者,可能會引起較嚴重的反應,例如全身性紅疹、蕁麻疹、寒顫、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於特異體質者,可能會發生罕見的喉嚨水腫、氣喘、血壓異常降低、心臟衰竭、休克及猝死,但死亡率僅約10萬分之1。陳崇逸藥師表示,藥物不良反應因個人體質而異,尤其是顯影劑對腎臟具有毒性,對於腎功能不良者(如慢性糖尿病患等),發生腎衰竭的機率更高!建議接受顯影劑檢查後,除了先在院休息一陣子,返家後72小時內若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診治。

濫用毒品問題多 喵喵4年暴增近30倍

濫用毒品問題多 喵喵4年暴增近30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新興藥物濫用情形,正逐漸增加中,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發現藥物濫用相關致死案件,近10年來有逐年增加趨勢,從93年的199件增至102年286件,且皆與新興藥物愷他命、氯-安非他命、喵喵、搖頭丸等有關。濫用藥物好可怕 心悸、中毒樣樣來食藥署「濫用藥物檢驗通報資訊系統」資料顯示,喵喵99年檢出186件,103年1至8月檢出5,446件,增加29.27倍;搖頭丸99年檢出105件,103年1至8月檢出已高達6,171件,增加58.77倍,速度相當驚人。此外,愷他命、喵喵、搖頭丸及氯-安非他命均屬於聯合國所列之新興影響精神物質,其中又以喵喵、搖頭丸及氯-安非他命屬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成癮性,使用後會有體溫升高、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心悸及抽搐痙攣等症狀,過度使用易導致死亡;而搖頭丸,對於已經成癮者,,需不斷追加劑量,因此,容易造成中毒。目前已被分別列為第三級毒品及管制藥品加以管制。勿嘗試來路不明藥物 避免好奇心毀了終身最後,食藥署提醒民眾,新興濫用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對人體的危害甚鉅,所以,對來路不明的藥物,千萬不要輕易嚐試,要High,不藥害,一定要停看聽,不要因一時的好奇試用而遺憾終身。

老翁腹痛誤認腸胃炎 檢查竟是胰臟癌

老翁腹痛誤認腸胃炎 檢查竟是胰臟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ㄧ名70歲謝姓男子常腹痛、腹脹,起初以為是腸胃炎,但多次治療仍未獲得改善,轉診腸胃科門診,腹部超音波及胃鏡檢查亦無特殊異樣,進一步檢查發現為胰臟癌,現緊急安排相關手術治療。年長男、癮君子要當心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易查覺,且胰臟癌的病程進展快速,很多民眾出現腹痛、背痛、沒有食慾,卻誤以為是消化不良或者腸胃炎而延誤診治。而胰臟癌好發在65歲到70歲的男性,吸菸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更高,胰臟癌的症狀包括黃疸、上腹部疼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噁心、疲倦以及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等。由於胰臟癌的治療效果普遍癒後不佳、存活率不高,未治療者平均壽命約3至4個月,洪弘昌提醒,愈早發現治癒率愈高,建議50歲以上有抽菸的民眾,若又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慢性胰臟炎家族史者,應定期檢查。他也提醒,應避免抽菸、長期喝酒,飲食應清淡低油脂,並且控制體重,以保護胰臟健康。

藍卡實施至今 3名監測者狀況良好

藍卡實施至今 3名監測者狀況良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自10月21日起推出防範伊波拉入境申報卡(藍卡)措施,共有3名旅客主動通報有西非疫區旅遊史,其中第3名旅客已於昨日完成21天的健康監測,該旅客是1位外籍旅客,10月8~23日期間至幾內亞旅遊,31日離開非洲,並無病人接觸史的危險因子,於31日入境我國,主動配合21天的健康監測,早晚量體溫健康情形良好。另先前有2位分別於11月8日及11月7日完成健康監測的旅客,1位是女性台商,1位則是日籍外商,健康情形均良好,而截至目前為止已收到25,288張藍卡。國內雖染伊波拉風險低 但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呼籲,目前國內發生伊波拉病毒感染的風險較低,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為降低伊波拉病毒進入國內造成傳染風險,自歐洲及杜拜航線至我國之旅客,請務必配合誠實填報藍卡並至機場檢疫站報到;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先撥打免付費1922防疫專線,由防疫人員協助勿自行就醫,以確保國內防疫安全與國人健康。此外,民眾如非必要勿前往伊波拉病毒感染疫區,且應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返國後21天內應健康監測。醫師如遇有西非返國病患,務必詢問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倘發現疑似病患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

食藥署抽查禽畜水產品 6件動物用藥殘留

食藥署抽查禽畜水產品 6件動物用藥殘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維護國人食之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及衛生局聯合分工,執行103年度7~8月份禽畜水產品殘留動物用藥聯合稽查,包括市售鵝肉、鴨肉、烏骨雞、牛肉、貢丸、香腸、豬漢堡肉及羊肉。而檢驗項目,則是包含氯黴素類、硝基呋喃代謝物類、乙型受體素類、磺胺劑、抗原蟲劑類、抗生素多重殘留類、四環黴素類及β-內醯胺類等共113項動物用藥。檢驗結果發現,有170件與規定相符,6件檢出殘留動物用藥不符合衛生福利部公告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之規定,分別為烏骨雞、貢丸。不合格的禽畜水產品 將處於銷毀且罰緩食藥署表示,不合格之檢驗結果已立即傳真通知農業單位及抽樣衛生局,依法進行後續處理。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暨第52條第1項之規定,對於不合格禽畜水產品應予沒入銷毀,違者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4條之規定,處以新臺幣6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另外,抽驗廠商拒不提供或提供資料不實者,可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之規定,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