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40處BRT候車亭 今日開始全面禁菸

40處BRT候車亭 今日開始全面禁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中市BRT平均每日乘車人數約4萬至5萬人搭乘,因此為創造無菸健康乘車環境,臺中市衛生局今日上午,在BRT意象站貼上禁菸標示,表示即日起公告中市40處BRT候車亭全面禁菸。衛生局指出,如果民眾在候車亭吸菸不僅會導致罹患癌症風險、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呼吸系統等疾病發生,被迫吸入二手菸的民眾也會間接影響各項健康發展,甚至孩童也容易產生咳嗽、打噴嚏、有氣喘者還會讓症狀更嚴重、或是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不定期稽查取締  違規吸菸恐受罰另截至今年一至十月底止,民眾於禁菸場所吸菸,依法將裁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中市已對禁菸場所違法吸菸行為人,已開罰260件,總裁罰金額490,000元,違規吸菸地點以網咖、電子遊戲場等場所居多。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即日起將加派宣導員前往BRT候車亭,向等候乘車的民眾宣導「BRT候車亭禁菸」政策,稽查人員也將不定期前往稽查取締,預計明年3月將公告實施「中市400處公車候車亭公告為禁菸場所」。

老菸槍咳不停 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上身

老菸槍咳不停 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67歲的方先生,自年輕時起就有抽菸的習慣,直到10多年前,開始出現嚴重咳嗽,連心肺功能也跟著衰退,甚至走幾步路都會氣喘如牛,最後經檢查發現,罹患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醫師除了開立藥物外,更設計了個人化運動處方箋,以每週兩次踩腳踏車的方式,進行肺部復健,目前心肺功能獲得改善。 抽菸、空汙 都是引起COPD的原因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藍冑進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D,主要是抽菸所引起,而長期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下或曾經有罹患肺結核病史也是高危險群,一般來說典型症狀包括慢性咳嗽、多痰、呼吸困難甚至喘不過氣,嚴重時會造成呼吸衰竭等可能致命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出,全球有2.1億人口罹患COPD,在全球死因排名第四位;而40歲以上的台灣人,每6人就有1人罹患COPD,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七位。易喘、不運動 長期下來恐出現體力衰退問題而COPD的患者也常因為咳嗽、易喘,進而不敢運動,導致體力逐漸衰退,長期下來就會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情況,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醫師建議可透過整合型運動心肺功能檢查,了解每個患者最大的體適能與心臟功能、肺部功能、血氧含量等,幫助患者設計出個人化的運動處方箋,在配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使用,就能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症狀易與氣喘混淆 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最後,藍冑進醫師提醒民眾,秋冬是COPD的好發季節,由於症狀和氣喘類似,容易被患者忽略而延誤病情,此外,老菸槍也應即早戒菸並定期檢查肺功能;而COPD的患者除了規律用藥之外,也要持續運動幫助肺部復健,另施打流感或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降低感冒和肺部感染的機率,減少肺部相關疾病的併發症出現。

未成年濫用毒品 有6成都是因為好奇心

未成年濫用毒品 有6成都是因為好奇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預防年輕人接觸香菸、毒品、檳榔,因此,食品藥物管理署與國民健康署共同製作網路互動遊戲,以及那些年我們一起做的傻事懶人包等,希望能藉此提醒年輕朋友,即使是友情,有些事情仍是不可碰觸,以免傷害自己的健康而後悔莫及。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人首次使用成癮物質,大多是受朋友的影響,所以,青少年如何做自己,拒絕來自的同儕壓力,拒絕菸品、毒品及檳榔等成癮物質,不做傷害自身的事情,才是酷又時髦的新概念,且透過影片、互動遊戲及懶人包,可更快讓青少年朋友認識菸品、毒品及檳榔的危害及別盲從友情,做自己拒絕成癮的重要性。首次使用藥物、香菸者 來源大多取自朋友依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12~17歲未成年族群藥物濫用原因有64.3%是好奇、無聊或趕流行,21.4%是放鬆自己,解除壓力,14.3%則是不好意思拒絕。另非法藥物的取得對象,主要以同學、同事或朋友和藥頭/毒販為主,此外,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有近5成國中生第一次吸菸的來源是同學、朋友或同事,高中職生更高達近6成。在檳榔方面,國中生首次嚼檳榔的來源,最多的是家人及長輩,其次是同學及朋友,而高中職生首次嚼檳榔來源則以同學及朋友最多,其次為家人及長輩。若對戒菸、毒品有問題 可撥打專線查詢最後,食藥署表示,持續與各相關部會合作,針對菸品、毒品與檳榔等成癮物質進行各式宣導,致力營造一個健康心生活 無毒一身輕的環境。如民眾有菸品相關問題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上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如有毒品相關問題,可電洽24小時免付費戒毒成功專線電話0800-770-885尋求協助;如需要更多藥物濫用防制訊息,可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反毒資源館查詢。

女子疲累想睡覺 中風突來襲變昏迷

女子疲累想睡覺 中風突來襲變昏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及時發現腦中風,應把握黃金時間,以免錯失了搶救。一名41歲的黃小姐,去年11月舞蹈教室上課中,覺得疲累躺下來休息,沒多久昏迷睡著,學員覺得不對勁,趕快送往醫院,一個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10分鐘之後清醒,黃小姐說只有前兩天左邊手腳無力,很快恢復到之前狀況,記憶力跟數字辨識能力有差,其他的行動不受影響。栓塞性腦中風 把握黃金3小時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良一醫師說,腦中風約九成,是栓塞性腦中風,會感覺單邊無力,倦怠想睡覺,如果細心一點檢視評估,就能夠做初步的辨識,看看臉有沒有歪斜,手能不能舉起來,可不可以正常開口說話,只要其中有一項有困難,就有中風的可能,趕快打119叫救護車,因此豐原醫院神經內科也自編一套口訣:「臉、手、說話、119」,好記又實用。而洪良一醫師也說,栓塞性腦中風,搶救黃金時間3小時,3小時內注射R-TPA血栓溶解劑,就有機會解除血管栓塞情況,減少腦中風的後遺症,增加患者自我照顧能力,因此,搶救中風患者關鍵就在黃金時效。 

氣溫驟降防中風 4撇步「FAST」辨別

氣溫驟降防中風 4撇步「FAST」辨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手麻臉歪是中風前兆嗎?秋冬季節是心肌梗塞、中風好發的季節,若善用中風指標進行早期篩選,可即早發現中風症狀,把握黃金治療期,減少中風的風險。而且三高患者,血管硬化易阻塞,更是高危險群。因此宜蘭縣衛生局提醒,平時應牢記辨別中風口訣「FAST」,一旦有中風徵兆,應在3小時黃金治療期內接受治療。手腳麻、頭暈 當心是中風前兆衛生局表示,手麻腳麻、頭暈、感覺異常、臉歪,都可能是中風前兆。當發生下列任何一種症狀時,要馬上記下發生時間及當時的狀況,並撥打119緊急送醫,於腦中風發生3小時內完成血栓溶解劑治療,方可提高治癒機會。什麼是中風指標,它包含FAST共4個撇步:1)首先是F(Face顏面下垂),觀察微笑露齒的臉部兩邊肌肉是否對稱,有無歪斜。2)二是A(Arm手臂下垂),雙臂平舉與身體呈90度,看有無垂落狀況。3)三是S(Speech),即說話有無口齒不清。4)發現有符合上述單項或多項情況,要趕緊T(Telephone )打電話給119送醫;另外,T也是「Time」,記得要記錄症狀發生的第一時間(onset time)。最後,衛生局也提醒,天氣驟冷,預防中風須依「定期健康檢查、規律運動、飲食控制、戒菸少喝酒、有病看醫生」等預防之道,三高患者必須按時服藥,複診,絕對不可任意停藥或減少藥量,才可避免意外發生。

足部照護10要點 糖尿病患避免併發症、截肢

足部照護10要點 糖尿病患避免併發症、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足部照護常被糖尿病患所忽略,因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十分容易引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常會因為一個小小傷口,處理不當產生細菌感染造成潰爛,嚴重時需要進行局部或下肢截除手術,以保性命。神經病變缺乏痛覺 糖尿病足易受傷為何會形成糖尿病足部的問題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護理科何璇護理長說明,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使患者腳部容易受傷,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作出適當的治療,由於血流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及骨骼,導致截肢危險,因此糖尿病的患者應特別重視足部護理。糖尿病患常因神經功能退化,導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所以當足部受損,也不容易察覺,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對足部作適當的檢查及護理,才可避免足部產生併發症,對此他也提供10個注意事項:1)控制血糖可降低神經傷害,所以血糖控制是預防足部病變的最基本要求。2)每天睡前檢視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是否有切傷、傷口、撞傷及紅點產生。3)洗乾及擦乾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及足間部位。4)定期檢查糖尿病患者的指(趾)頭,可以用鏡子協助檢查腳底以及足趾之間。5)剪指甲應以平剪的方式。6)不可以自行去除腳部的雞眼或硬皮,應尋求醫師協助。7)一旦發現腳上有異樣、有傷口或香港腳,馬上去看醫師,以免引起細菌感染潰爛。8)穿著合適的鞋襪,鞋子必須柔軟合腳,尤其是腳部有變形。9)穿鞋子之前要檢查有無異物,若視力不良,要請他人代為檢查雙足及鞋子。10)脫去鞋襪,將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在腿部支撐的情況下放置在一舒適的姿勢,使用健康足部檢查表,辨別足部是否有異樣情形。

市售果醋太便宜!恐怕買到都是「化工假醋」

市售果醋太便宜!恐怕買到都是「化工假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近年來,民眾的養生意識逐漸抬頭,紛紛開始透過飲食、健康食品、果醋等方面下苦工,為的就是希望身體能夠越來越健康,尤其是果醋購買容易且方便,因此成為部分民眾,自認為最夢幻的養生保健產品。但端看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果醋,一瓶價格約落在30~40元,有營養師就質疑,一般果醋的製作方式材料昂貴又繁瑣,一瓶果醋才價值幾十塊,恐怕買到的都是假的果醋!喝錯果醋要當心 3大危害恐找上門國泰健康管理李宜芳營養師表示,果醋的製作方法繁瑣,且成本較高,如果以市面上常見的果醋飲品來說,大多價格低廉,很可能是混合或化學合成醋酸、色素、香精、精製糖(如:白糖)等製作而成,使得民眾所喝下肚的果醋,不僅毫無任何營養價值,恐怕還會對身體產生危害,以下為李宜芳所列出的「假醋」及「攝取過量」危機:1)多餘熱量熱取/一般市售的果醋,為降低酸度、增加風味,吸引民眾購買,往往都會添加果糖、砂糖等,使得民眾再飲用的過程中,無意間攝取過多的糖份與熱量,大約每100C.C.就有40~50卡。2)胃酸分泌過多/一般天然醋進到胃時,會刺激胃酸分泌,幫助體內進行消化,但不管是否飲用到假醋時,只要空腹或過量,恐怕刺激胃酸分泌過多,進而造成腸胃不適。3)肝臟傷害/肝臟是所有人體器官中,最重要的排毒系統,一旦非天然的果醋攝取過多,不僅對肝臟來說是一種負擔外,也會產生許多潛在危害。破除果醋功效 事實上吃水果效果更好雖然普遍民眾都認為果醋對身體的健康來說好處很多,但實際上只要透過飲食均衡,也能達到同樣功效,甚至比喝醋還要更好,對此,以下《優活》針對果醋的4種功效一一破解:1)開胃/對於胃口差、癌末病人的而言,有開胃的功效,但若是處於空腹或未稀釋的情況下飲用,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所以,建議民眾可改用山楂、檸檬、酸梅等來達到相同功效。2)預防高血壓/果醋中含有鉀離子,可幫助身體排出剩餘的鈉,達到預防高血壓的目的,但民眾若能減少攝取高鹽、高油、高熱量等食物時,就能直接避免體內鈉含量過多所造成的傷害,此外,鉀離子攝取過多,也不全然都是好處,恐怕會引發心律不整的問題,腎功能不好的民眾,更可能導致腎病惡化。3)消除疲勞/醋中的有機酸可促進代謝,進而恢復疲勞,但若是酸性東西攝取過多時,也容易引起酸鹼不平等問題產生,因此,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奇異果、檸檬等等水果也能有助於消除疲勞。4)養顏美容/增加紅潤肌膚,看起來比較有氣色,但事實上直接攝取水果的效果,會比飲用果醋來的佳,例如,蘋果、蔓越莓、草莓、櫻桃等。李宜芳提醒,市面上的果醋大多價格過於低廉,依照果醋繁瑣的製作過程,且材料昂貴來比較,恐怕市售果醋會容易有過多的添加物。倒不如吃天然水果,日常生活中飲食均衡,才是保健的不二法門!

蔬菜餅很營養?熱量、鈉含量竟「勝過鹹酥雞」

蔬菜餅很營養?熱量、鈉含量竟「勝過鹹酥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好餓喔!吃蔬菜餅好了」這是許多人在消夜時刻,嘴饞想吃東西,卻又想削減罪惡感時,心理的最佳台詞。但你知道這一包包外盒包裝,滿是健康蔬菜,餅上又佈滿綠色乾燥蔥花的蔬菜餅,事實上不管是熱量與鈉含量,都媲美被列為「消夜十大惡人排行」的鹹酥雞、泡麵等高熱量食物嗎?別懷疑!若你還想把蔬菜餅當作消夜來吃,不僅會變胖,隔天起床恐怕還會因為餅乾太鹹而水腫。鈉含量高的嚇人 每百克竟有300~500毫克蔬菜餅乾的外觀,添加了許多蔬菜,就常讓人誤以為它是健康代表,但端看市面常見的品牌來看,國泰健康管理李宜芳營養師表示,每100克蔬菜餅就有400~600大卡,其中鈉含量每100克也約有300~500毫克,其中,部分製造商更會添加起士或其他添加物,助於增加口感及口味,使得普遍的蔬菜餅,熱量與鈉含量,都會雙雙飆升。以常見的鹽酥雞、泡麵、熱炒等熱門罪惡感重大的消夜為例,一包150克的鹽酥雞,熱量就將近600大卡、泡麵一包300~500大卡,而熱炒一盤平均也約有200~700大卡,整體而言,蔬菜餅的熱量幾乎與這些傳統觀念上,屬於不健康的食物不相上下!除了高熱量,蔬菜餅鈉含量也高得驚人,李宜芳坦言,若以一百克市售蔬菜餅的營養標示來看,大多落在五百毫克左右,而正常人一天鈉含量攝取建議在2400毫克,等於光是吃下幾片蔬菜餅,幾乎就佔去五分之一的鈉攝取量份額。油脂問題多 反式脂肪酸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別以為蔬菜餅的問題只有熱量與鈉含量!「在所有餅乾的過程中,包括蔬菜餅乾,都會添加油脂增加穩定度,」李宜芳說,這些油脂很可能都是反式脂肪酸,若攝取過多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對身體而言,恐增加許多負擔,例如,長期滯留於血液中,易導致血管窄化,亦或者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增加,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李宜芳分析,國人每日油脂建議攝取量為3~6湯匙約15毫克,但餅乾在製作的過程中,除了可能會油炸外,也有添加油脂的風險,因此,當民眾吃完一包或一盒蔬菜餅乾時,也在無形中攝取許多油脂。乾燥蔬菜就如同水果榨汁般 流失許多營養素蔬菜餅乾之所以易被民眾誤認為健康食物,主要原因在於外觀上的乾燥蔬菜,但這些乾燥蔬菜在加工的過程中,流失掉許多營養素,所以,當它製成餅乾時,已無法確定這當中到底還含有多少營養。李宜芳提醒,一般手工製作出來的餅乾,成本高且無添加防腐劑,僅能存短短幾天,但蔬菜餅乾價格低,又可久放,所以,建議民眾應盡量避免食用,除了可降低攝取到鈉、熱量外,也能預防攝取到其他添加物,對身體造成的潛在危害。

老翁焦慮亂吃藥 藥師訪視成救星

老翁焦慮亂吃藥 藥師訪視成救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日上午,臺中市衛生局舉辦「103年度社區弱勢家庭暨獨居老人健康照護成果發表會」,由衛生局長表揚23位優秀藥事人員,感謝對社區弱勢家庭及獨居老人健康照護的貢獻。藥師陳毅哲表示:他服務的個案中,一位林姓阿公長期失眠、焦慮、憂鬱等一連串症狀困擾,再加上長期胸痛、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只要一有不適就拿藥吃壓下症狀,還找尋四至五間的醫療院所求診。甚至曾一次服下3粒止痛藥,結果出現嚴重暈眩不適,或是連續數日未依醫囑亂服用「支氣管擴張劑」造成持續性失眠,也經常性抱怨個案亂服「降血壓藥」,常常出現頭暈四肢無力不慎跌倒情形,害的自己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藥師協助指導正確用藥觀念好在陳藥師後來協助設計「七日藥盒」,教導個案整理用藥的方法及服用時間,再安排前往不同科別求助,分別治療經焦躁不安、失眠等情,並透過心臟外科找出個案因胃食道逆流症,導致長期胸悶、胸痛原因,同時將口服類固醇改成吸入型劑型增加療效也降低類固醇副作用,讓林姓阿公的病症一一改善。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台中市目前有4個藥事照護計畫推動中,高診次藥事計畫服務迄今約2,000人;不僅整合醫藥資源,節省全健保藥費支出,更是深入和平區松鶴部落,改善山區醫療補給缺乏情形,指導患者正確用藥觀念。 

及早矯正!兒童視力6至8歲趨於定型

及早矯正!兒童視力6至8歲趨於定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眼睛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主要工具,視力不良不但造成生活不便,學習能力也會變差。近視主要原因為近距離,長時間,不當用眼所引起,因此呵護寶貝的靈魂之窗,避免眼疾侵襲,作好近視防治應由幼兒期開始,可說是父母的重要任務。幼兒視力常見3問題:近視、弱視、斜視兒童視力發展是漸進的過程,剛出生時會有一點遠視,隨著年齡慢慢變正常。目前視力篩檢的合格標準,4歲約為0.6,五歲0.7,六歲0.8,七歲0.9,6至8歲視力便趨於定型。因此先天性的視力問題必須早期發現矯正,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為了掌握孩子的視力發育狀況,「3足歲以後就可以教孩子比視力表了」。造成孩子視力不良的因素,除了少數是由先天性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引起外,最常見的就是近視、弱視及斜視,如果不好好處理,甚至會造成眼睛永久性的傷害。因此,基隆市衛生局也提供,小朋友近視防治方法,就是護眼行動6招:●第1招/眼睛休息不忘記●第2招/均衡飲食要做到●第3招/閱讀習慣要養成●第4招/讀書環境要注意●第5招/執筆、坐姿要正確●第6招/每半年定期檢查要知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