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下背痛難耐 醫:挺胸縮小腹助改善

下背痛難耐 醫:挺胸縮小腹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25歲男性,上班時常要扛重物,長久下來右側腰部位置會疼痛,有時甚至覺得疼痛感會往前移到腹部位置,經檢查發現是腰椎旁肌拉傷,經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疼痛逐漸改善;醫師建議持續做肌力強化運動,如此才能徹底改善長時間負荷扛重物而造成的肌肉問題。不良姿勢佔多數  8成以上人有下背痛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連偉志醫師表示,「做甚麼都會痛!」下背痛說真的並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症狀。據統計,全世界人口有8成以上的人曾經有過下背痛,顯示這種症狀發生在現代是非常的普遍,而發生原因除了少部分是因內科疾病,如:消化道潰瘍或腎絞痛(腎結石)引起外,大部分是因日常生活姿勢不良、過度的使用、外力傷害(摔跤、滑倒)或脊椎關節退化引起。而其中不良的日常生活姿勢佔了大多數,它們會使背部承受不正確的外力拉扯,導致背肌過度負荷而引起下背痛。連醫師說,「隨時保持挺胸縮小腹」是他常提醒下背痛病人的口頭禪。所以為了預防下背痛,最好的方法不外乎是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平常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尤其是鍛鍊背腰部的肌肉,加強耐力與柔軟度。

肝病患者亂吃羊肉爐 恐增代謝負擔

肝病患者亂吃羊肉爐 恐增代謝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攀升,以致健康飲食觀念逐漸受到重視,且隨著季節的轉變,氣溫逐漸轉涼,有許多民眾也紛紛開始享受熱騰騰的火鍋,對此,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洪弘昌醫師提醒,民眾若攝取過多高熱量、高鹽、油膩等食材時,就會容易導致急性腸胃疾病。且若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民眾也要多加留意,當心火鍋湯底、進補食材下肚,身體越補越糟,因此,蔡玉思營養師針對2種冬天常見鍋物給予提醒,幫助慢性病患控制飲食,可以吃的安心、養生又健康:1)羊肉爐/對於腎衰竭患者,要注意盡量避免喝湯汁;高血壓的人沾醬可加少許熱開水稀釋使用;糖尿病患者則應注意藥膳中的紅棗、枸杞或黑棗,因為這些是屬於水果類食材,所以必須注意份量攝取;胰臟方面疾病的民眾,應去除火鍋上的浮油,改選擇帶骨肉類,如小排骨;高血脂及尿酸較高的者,應捨棄內臟類,可將肉類用熱水先煮至半熟,如此可減少用油量;而肝病患者,則應減少食用,因為羊肉爐含有中藥材,且避免加入酒精同煮,以免增加肝臟代謝的負擔。2)泡菜鍋/對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腎臟疾病等)在食用韓式泡菜鍋時,應盡量避免喝湯,減少吃鍋內泡菜,且吃韓式泡菜鍋時,應要拿一碗清湯或開水,要食用前將煮熟的食物先過水再食用,這樣可減少許多鈉的攝取。另在火鍋沾醬部分,則可利用蔥、薑、蒜泥、辣椒、香菜、檸檬等,來提高醬料的風味,而對於食慾較差的民眾,韓式泡菜的酸味及香味可以增加食慾,刺激胃口,但腸胃潰瘍的民眾,應要盡量減少攝取。

冬令進補把握5要點 遠離三高少負擔

冬令進補把握5要點 遠離三高少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舉凡是麻油雞、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火鍋等,這些補冬食物不外乎是富含高油、高普林、高鹽,因此也必須注意許多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減少加工食品  攝取食材原味北市聯醫陽明院區黃萾芬營養師說,有三高者須注意飲食控制,補冬之餘也要記得適量的攝取就好,而冬令進補,除了遵守少油、少鹽、少加工、高纖維的均衡飲食原則,以及把握5大健康飲食要點,就可以吃出健康好氣色:1)適當選擇肉類/捨棄內臟類、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及帶皮的肉類。此外,加工食品例如:蝦餃、燕餃、丸子等火鍋料油脂含量更是不容輕忽,因此更是要適量攝取。2)喝湯浮油先撈掉/煲湯時,建議肉類可以先去皮,另外不要忘了喝湯前可先將浮油撈掉,以減少過多脂肪的攝取。3)原味攝取最美味/燉補高湯往往含鈉、味素量高,可利用藥膳食材,如:當歸、枸杞、紅棗、黃耆的獨特風味,及新鮮食材,如:蔥、薑、蒜、菇類的鮮甜美味,吃進美味的同時也吃得更健康。 4)減鹽沾醬更健康/市售調味品不僅含鈉量高,更添加許多食品添加物,吃多了傷身,建議沾醬可以加水稀釋或自製減鹽沾醬。5)每日5份蔬果/蔬菜、水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每日要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建議燉湯中可增加青菜、菇類的使用,此外,不要忘了飯後1份水果,讓營養更均衡。 

口腔內出現不明白斑 當心是癌症徵兆

口腔內出現不明白斑 當心是癌症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37歲的俞姓男子,日前在社區巡迴醫療口腔篩檢時,被診斷出得了口腔白斑症。醫師指出,白斑症是台灣目前最主要的口腔癌前病變之一。口腔癌前病變並非口腔癌,但是如果長期不治療或刺激源一直存在,以後有極高可能性會惡化發展成口腔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林慧娟醫師表示,如果斑塊為紅色,則為紅斑症。斑塊顏色越紅,惡性轉變為口腔癌機率越大。由於紅白斑症患者多數沒有疼痛等臨床症狀,在病症初期很容易被忽略,往往感覺斑塊處黏膜部位有粗糙感,甚至輕微疼痛後才會就醫。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內的一些惡性腫瘤,可以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大多數口腔癌是由黏膜上的麟狀細胞惡性轉化形成。而口腔癌發生原因包括物理性致癌因子與化學性致癌因子。物理性致癌因子主要為不適當假牙慢性刺激造成。化學性致癌因子則主要為抽菸、喝酒、嚼檳榔。拒絕菸酒、檳榔 定期檢查不可少口腔癌前病變的原因和口腔癌相同。林慧娟解釋,在台灣約有九成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習慣。檳榔含有檳榔素、檳榔鹼是致癌物,有些檳榔中還會添加荖藤花穗增加口感,這種成分含有大量的黃樟素,也有致癌性。另外石灰等添加物,會刺激口腔黏膜。林慧娟醫師也提醒,口腔潰瘍正常治癒期為1到2星期,但同一個潰瘍部位超過2週以上,需當心恐是其他疾病。因為口腔白斑約有10%未來可能會惡化為口腔癌,若伴隨有疣狀增生、上皮發育異常,日後發生口腔癌的機會更大,因此病患須定期回診。建議成人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口腔檢查,若平日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人,除半年一次口腔檢查,以預防口腔癌發生。

嘉義縣百日咳現蹤 3月大女嬰感染

嘉義縣百日咳現蹤 3月大女嬰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嘉義縣於上周11月14日,接獲一例出生未滿3個月的女嬰疑似百日咳通報個案,於19日研判為確定案例;其同住家人有2位幼童皆有咳嗽症狀,已請同住的家人共8位至就診醫院進行採檢及預防性投藥等防治工作。衛生局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應按時攜帶嬰幼兒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力。百日咳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但症狀較輕微或不明顯。主要是飛沫傳染,潛伏期一般為9~10天,典型症狀為輕微咳嗽1-2週,然後轉變為陣發性咳嗽、吸入性哮喘或咳嗽後嘔吐,如未治療,將持續1-2個月或更久,病菌經常由兄弟姊妹或由父母帶回家散播給年齡較小的小孩。幼兒按時接種疫苗防感染由於小於6個月的寶寶是感染百日咳的高危險族群,提醒家長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百日咳,我國現行的幼童接種百日咳疫苗時程為出生滿2、4、6、27個月各接種一劑五合一疫苗,及滿5歲入學前兒童全面追加接種一劑,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請務必按時攜帶嬰幼兒前往接種,以獲得足夠的保護力。   

醫訊/抽菸的好與壞

醫訊/抽菸的好與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抽菸會攝取到許多有害物質,進而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尤其近30年以來,癌症的死亡人數高居於台灣之首,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主要致癌的因子,就是行為及環境,包括吸煙、喝酒、蔬果攝取少等,其中已被証實30%的癌症和吸煙相關。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特邀心家庭醫學科黃鈞源醫師主講「抽菸的好與壞」,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民眾更加了解抽菸對身體的影響,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抽菸的好與壞時間:11月27日(四)19:00~20: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1008 社會工作室劉大任

每週攝取2份堅果種子 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每週攝取2份堅果種子 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生堅果種子富含多種營養,譬如負責為堅果種子的脂肪保鮮的木酚素、生物類黃酮、礦物質和其他抗氧化物,以及植物性蛋白質和可降低膽固醇的植物固醇。或許,營養流行病學研究過去五年來最出乎意料的嶄新發現,就是知道生堅果種子預防心臟病的效力非常強大。幾個臨床研究都觀察到,多吃堅果類(核桃、花生、杏仁與其他堅果)有益血脂健康。綜合23項介入試驗的結果,可知每天攝取堅果種子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有一種分子由微小密集的粒子組成,對身體有害,會傷害血管,而堅果種子可以幫忙把這種壞分子變成正常的血管內皮細胞。堅果種子可以有效消除心血管疾病幾種已知的危險因子,譬如降低血糖和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延長患者性命。目前美國有五大研究都在探討攝取堅果種子與降低動脈硬化風險的關係,這五大研究分別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健康研究」、「愛荷華州婦女健康研究」(the Iowa Women's Health Study)、「護士健康研究」、「醫師健康研究」與「膽固醇及心臟病復發研究」(the CARE Study),研究結論一致認為,堅果種子能有效降低動脈硬化風險。根據「護士健康研究」的數據,若將飲食的碳水化合物能量,等價換成30克堅果的脂肪,則心臟病機率可下降三成。以堅果脂肪取代飽和脂肪,可降低45%的風險。「醫師健康研究」的數據更有趣,最吸引人也最關鍵的發現,就是堅果種子不但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發,裡頭的成分還能預防心律不整和癲癇,大幅降低猝死機率。該研究囊括兩萬一千四百五十四名男性,平均追蹤七年,發現研究對象一旦控制心臟病危險因子和其他飲食習慣之後,心因性猝死和其他冠狀心臟病的標的(end point)會跟著減少。每週攝取兩份以上堅果種子的男性,心因性猝死機率比少吃或不吃的人少了五成。心因性猝死不等於心臟病發,而是一種致命的心律不整,又稱為「心室纖維顫動」或「心室心搏過速」。心臟病患者不一定會死於心臟病發,有時心臟跳動不規律也可能奪人性命。(本文摘自/傅爾曼醫生教你真正吃出健康/遠流出版)

聰明進食4訣竅 肥胖、慢性病不上身

聰明進食4訣竅 肥胖、慢性病不上身

鹽分、脂質攝取過多、飲食過量等會導致肥胖、高血壓的危險因子,是預防慢性病時務必要改掉的飲食習慣。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等疾病上身的致病因素。預防慢性病的第一步,就是解決肥胖的問題。除了痛下決心改掉飲食過量的壞毛病,還要時時留意下列這些飲食習慣。1)攝取大量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纖維能預防肥胖。要多多攝取含有β胡蘿蔔素的黃綠色蔬菜!2)三餐定時、花時間好好用餐/請避免不吃早餐等不規律的飲食習慣,睡前2、3小時別再進食,並且別吃得太匆忙,請多花點時間好好享用食物。3)調味料沾著吃/含油量多的美乃滋或醬料,還有醬油、梅林辣醬油等調味料請別直接淋在食物上,而要沾著吃。4)避免吃進過量的醬菜和湯類/除了減少醬菜、湯類的食用量外,並要用水沖去多餘鹽份後再食用。另外,可盡量選擇加入大量蔬菜的湯品,減少實際吃進肚裡的湯汁量,吃麵食時也別把湯喝得一乾二淨。(本文摘自/活到100歲,抗加齡健康密碼/原水文化)

婦女化療恐不孕 凍卵可望保「生機」

婦女化療恐不孕 凍卵可望保「生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化療對於女性的卵巢及卵子,有極大的殺傷力,往往尚未生育的女性,在不幸罹癌後,因為化學藥物很可能從此喪失生育能力,不過拜醫學科技所賜,現今的冷凍卵子技術,已可在不影響化療療程時間的前提下,又能配合女性經期,將卵子保存住,留得未來生兒育女的機會。未婚女凍卵 保存可貴生育能力台中就有一名三十一歲且未婚的婦女,因為罹患癌症,必須在開完刀後隨即追加化療。然而化學藥物對卵巢及卵子具有無法回復的殺傷力,患者又尚未結婚生子,考量她日後恐無法有正常的生育功能,主治癌症的醫師遂建議她先進行卵子冷凍手術,以保存可貴的生殖能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師何彥秉說,由於時間緊迫,整個過程絲毫不容差錯,既不能延誤化療時間,取卵數量也需足夠,患者的經期還要搭配得上。在這種情況下,採取黃體期緊急用藥來作調整,讓患者的體能狀態與治療合拍,沒有別的選擇。好在過程非常順利,無論是取卵顆數,或是成熟卵子、可冷凍卵子,數量均在預期之上,一次到位,患者終能放心展開隨後的化學治療。 何彥秉指出,同樣是刺激排卵,傳統試管嬰兒技術耗時頗長,往往就無法解決類似的困境。事實上,卵子冷凍手術已列為正規療法,保存技術近幾年更有突破性進展,讓快與好兩全其美不再是奢求。國人的癌症發生率逐年攀升,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罹癌的未婚或未孕婦女,積極抗癌的同時,還要面對即使日後月經週期恢復正常,不孕機會極高的殘酷事實。何彥秉認為,化學藥物造成的卵巢功能衰竭,目前雖然無解,但在醫藥科學發達的今日,對於尚未生育的罹癌女性,無疑是一大福音。

用眼過度!年輕人恐近視、老花一同纏身

用眼過度!年輕人恐近視、老花一同纏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眼睛不斷盯螢幕,現代人用眼不斷的習性,都讓民眾罹患老花的年齡層,大幅下降,在過去年紀到了五十歲左右,才會罹患老花的舊有觀念,早已須屏除丟棄,因為老花已跟在用眼過度的後頭,襲向壯年族群的眼睛!我還年輕不會有老花?早已是錯誤觀念眼科醫師林丕容就指出,門診上愈來愈多人三十幾歲就罹患老花的病患,此外,因民眾普遍誤認,「我還年輕不可能有老花」,導致三成患者,剛開始不知道自己已有老花,更有兩成把老花當作近視,白花費許多錢配置眼鏡,使症狀趨向惡化。知名指揮家葛諾.舒馬富斯,就是最典型的老花錯當近視的案例,他指出,近幾年來,眼睛問題日漸嚴重,對生活或工作上,都帶來極大的困擾,就連夜間開車稀鬆平常的事情,都困難重重,雖兩年內曾配置多達十二副的眼鏡,問題仍懸而未解,直到進了眼科一趟,才驚覺自己罹患的不是近視,而是老花眼,更合併白內障的問題。他說,幸好經過眼部手術後,才把這些毛病都一次解決,「手術很快,治療後對於成果覺得很奇妙,」葛諾.舒馬富斯驚訝的說,經過治療,原本昏暗模糊的世界,突然敞開明亮;治療他的林丕容指出,近視之外,更罹患了白內障與老花,才會導致他視線模糊且昏暗。眼鏡換了好幾副都沒用 恐是老花眼作祟林丕容表示,許多民眾都會以為患有近視,不會再有老花眼,但事實上這個觀念大錯特錯,即使近視還是會有老花的問題存在,也因此這些病患在未就診之前,往往到眼鏡行換了好幾副眼鏡,因為眼鏡行只能偵測度數,卻無法進一步得知眼睛內部的疾病,倘若眼鏡換了又換,視力如果無法矯正,就須考慮到眼科就診。林丕容也提醒,老花是人體自然老花的現象,雖然無法避免,但可盡量延緩老花的發生。尚未老花的民眾可透過使用濾光眼鏡,避免高能量螢幕藍光的傷害,拉長眼睛與螢幕的距離,縮短用眼時間,讓眼睛多休息,減緩睫狀肌的疲勞等方式延緩老花。飲食部分則建議補充富含葉黃素與維生素A、B、C、E等的食物,對於維持眼睛健康都有顯著的幫助,而各類含有抗氧化成份的蔬果,都是最好的護眼聖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