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老翁關節又酸又痛睡不著 竟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老翁關節又酸又痛睡不著 竟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關節總是又酸又痛,藉由中醫推拿還是無效,這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初期的症狀!台南就有一名七十歲的許姓老翁,某日開始,關節隱隱作痛,誤以為是長期勞累,所造成的筋骨痠痛,不料透過民間漢方,症狀仍未獲得改善,反而愈趨嚴重,半夜還會痛到睡不著,輾轉之間,到了風濕免疫科求診,才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易誤診 恐關節變形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林理信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需長期治療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目前全台約有6萬名病友,初期會有精神不佳、全身痠痛等症狀,由於症狀易被混淆,故平均會延誤1~2年才被確診罹病,且確診時關節多已受到破壞,活動度受限。他進一步說明,據臨床觀察,造成延誤治療的原因,推斷為部分患者易誤判為疲勞痠痛,而先向中醫或復健診所求助所致,導致眾多病友延誤治療,恐怕會關節變形。 林理信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選擇十分多元,以中、重度病友而言,臨床會先給予傳統藥物治療,當成效不佳時,還能再由其他藥物進行控制,而目前不斷有新藥物獲得健保給付,病友可視自身疾病狀況,主動與醫師討論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積極治療,才是緩解關節腫痛、降低關節破壞的最佳解決之道!

流感高峰期 7食物提高免疫力

流感高峰期 7食物提高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流感與感冒除了注射疫苗,也要提高免疫力。美國哈佛醫學院有名的小兒科教授西爾斯醫師(Bill Sears)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榖類與優酪乳,以提高各項營養素的攝取—維生素A、C、E,生物類黃酮、類胡蘿蔔素、硒、Omega-3 脂肪酸與鋅。以下是最能提高抵抗力的食物,可以減少一些威脅:1)柳丁與橘子/柑橘類水果所含的維它命C是首要推薦,因為可增加體內製造對抗感染的白血球與抗體,也增加干擾素,預防病毒入侵人體。大多數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也含有生物類黃酮,是很重要的抗氧化、抗發炎的化學物質,它與維生素C加起來有助於提升免疫力。2)全榖類/種子與榖子裡的維生素B可以提升免疫力。3)胡蘿蔔/類胡蘿蔔素可增加天然殺手T細胞,可以刺激產生巨噬細胞(一種免疫的細胞),以對抗癌症。4)蒜瓣/含有多種抗氧化劑、硒,可對抗入侵者。5)杏仁果/含有鋅,促進體內產生白血球以對抗感染。比較安全的鋅可從食物裡獲取,一天吃到15~25克就夠了,吃太多(超過75克)反而會抑制免疫功能。6)綠色花椰菜/這是絕佳的增強免疫力的食物,飽含維生素A、C與榖胱甘?抗氧化劑。7)優酪乳/每天吃一碗含有「活的益生菌」的優酪乳,可以刺激免疫系統對抗疾病。西爾斯認為,優格與日照裡含有的維生素D,在減少感冒或流感的功能上,僅次於注射疫苗。(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冷吱吱氣溫降 三高、心血管病患保暖防中風

冷吱吱氣溫降 三高、心血管病患保暖防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中央氣象局預告,來自北極的冷空氣正逐步朝台灣逼近,預估低溫將延續一個月!冷空氣侵襲人體,可能會導致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收縮,易造成血管破裂形成出血、中風或心肌梗塞等危機,甚至危及生命!胸悶痛、極度疲倦 小心中風徵兆冷氣團來襲,宜蘭縣衛生局提醒,家中的長者如需出門,務必穿著保暖的衣物如帽子、圍巾及襪子,睡前可用42度C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起床時應放慢速度,可採分段式的動作,避免因姿勢的急速改變所造成的暈眩,並記得添加衣物後再進行活動,晨間運動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上升後再結伴出門較佳。衛生局也說,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遵從醫囑,落實健康生活型態以及規律用藥來控制病情,若突然有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吃湯圓噎到腦缺氧 當心5分鐘恐奪命

吃湯圓噎到腦缺氧 當心5分鐘恐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再過幾天就是冬至,急診科醫師指出,每年小孩、老人家吃湯圓噎到,造成呼吸道阻塞送急診的病例不少,但家人大部分忙著送醫,卻忘了先以哈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將異物迅速排出體外,以致到院時通常已偏晚,腦部出現缺氧現象。阮綜合醫院急診科連守揚醫師表示,吃湯圓時,年長者以及裝有假牙、吞嚥困難的病患要特別當心,因為這些原本就有吞嚥問題的人,卻比較容易發生湯圓噎住的危險,而糯米製作的湯圓入口容易滑入食道,一不小心就會哽住噎到,通常在噎到後,腦部會開始缺氧,5分鐘之後,會逐漸失去脈搏和心跳。把握黃金時間 「哈姆立克法」救命萬一出現湯圓卡在喉嚨時,呼吸困難的緊急狀況發生時,在撥打119,等待醫護人員到來的短暫時間,可以先鼓勵對方繼續咳出異物;若已無法發出聲音,代表呼吸道完全梗塞,要用「哈姆立克急救法」協助排除異物。在施行拉姆利克急救法時,可站在傷患背後,從腋下向前環抱住,一手握拳,拇指對準肚臍與胸骨中間處,另一手包住拳頭,兩手快速向上、向內方向的擠壓,直到異物排出。萬一是自己噎到,週邊又沒有別人可以幫忙,可將肚臍與胸骨中間處,用力的向堅硬、固定的椅背、桌緣下壓,並用力咳嗽,直到排出。  連守揚醫師也提到,倘若噎住的是一歲以下幼兒,先讓孩子臉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頭比胸低,一手固定頭頸,另一手掌從兩肩胛骨間向前拍打,接著翻轉臉朝上,同樣是要頭比胸低,兩根手指放在嬰兒乳線下一指寬處,向下連續擠壓一至二公分,直到異物排出。

研究:減少鹽份攝取 竟可降低3成頭痛率

研究:減少鹽份攝取 竟可降低3成頭痛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句俗話說「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頭痛在普遍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是一個惱人但卻又常見的問題,不僅會影響身體狀況,也會對工作造成極大影響,但你知道嗎?其實頭痛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在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若將每日鹽量降至3克,就可降低3成頭痛率。降低鈉含量攝取 可降低頭痛發生率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針對400名受測者隨機分為3組,其中分別為低脂肪飲食、低奶製品搭配蔬果,或一般西式飲食,而受測者在初期時,每日鹽分攝取量大約控制在9克,也就是一般美國每日平均攝取量,接著在按照不同階段,分別降至6克及3克,且在過程中記錄副作用,如頭痛、腹脹、口乾、口渴、疲勞、頭暈、噁心等。結果發現,當每日鹽份攝取量從9克降至3克後,頭痛發生率竟減少了3成,對此,研究人員Lawrence Appel表示,頭痛與低脂肪飲食並沒有關連,但當鈉攝取量減少時,頭痛發生率就會明顯下降,只不過目前尚未弄清楚這兩者間的關連,因此,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

「愛愛」總是疼痛 原是子宮肌瘤作怪

「愛愛」總是疼痛 原是子宮肌瘤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42歲婦女自述與丈夫從事性行為時,常有不適與疼痛感,平時伴隨有頻尿,於婦產科內診檢查發現一顆2公分肌瘤從子宮頸跑出來塞在陰道,婦產科醫師建議開刀切除。由於患者害怕開刀轉而前往中醫科就診,經中醫針灸酌加中藥調理約2個月後,性交疼痛狀況明顯改善。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說,子宮肌瘤的症狀通常與肌瘤所長位置有關係。長在子宮內層,靠近子宮腔的肌瘤特別容易有出血症狀。長在子宮外側的肌瘤,症狀較少或根本沒有任何感覺。極少數女性肌瘤會從子宮頸跑出來塞在陰道,甚至跑到陰道外面,這樣的狀況就有可能造成所謂的性交疼痛。多子宮肌瘤數良性比率高,在臨床上子宮肌瘤絕不是以它的大小來決定是否需要開刀,而是以「症狀」來決定,手術方式可以當作最後手段,其實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性可有效減輕患者病症。周宗翰表示,子宮良性肌瘤在一般人認知常常認為是常吃冰冷食物容易罹患,但是中醫講求辯證論治,在每一種病症的基礎下都要先區分寒熱,觀察此患者下體常常散發難聞氣味加上喜食烤辣炸等溫燥食物,其肌瘤是屬於子宮濕熱導致的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別吃錯!禁忌食物少碰周宗翰也表示,中醫強項在於改變身體環境,子宮環境如果讓肌瘤容易生長,不管開幾次刀都一樣會復發,臨床上復發時間快則半年,慢則兩年。因此,中醫針灸與中藥調理,可以改善身體氣血循環,通調身體水分代謝,進而使因肌瘤壓迫膀胱導致的頻尿或其他症狀獲得減輕。改善子宮疾病,最主要還是以改變病態環境為主。周宗翰醫師說,飲食方面可避開一些較涼性的食物,如:瓜類、白菜、白蘿蔔等,涼性食物會阻礙子宮血液循環,導致氣血循環不暢而產生子宮肌瘤等病變。其他像是四物湯、蜂王乳、豆漿、月見草油等含有豐富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食物,都應忌口,以免滋補過頭,反讓肌瘤吸收過多的營養,而產生增大的可能。

今年首例!境外移入71型腸病毒

今年首例!境外移入71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透過社區監測,發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腸病毒71型個案,為一名3歲大男童,與父母長住馬來西亞,11月26日回國時出現喉嚨痛、耳朵痛等症狀,隔日因手腳掌、膝蓋、屁股出現紅疹就醫,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其妹妹也出現類似症狀,目前均已康復。對此,疾管署提醒民眾,冬天雖然不是腸病毒流行季,但腸病毒並不會完全停止活動,全年皆有感染的風險,所以,無論身處國內外,都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免腸病毒趁虛而入。71型腸病毒 在東南亞、日本皆曾監測過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腸病毒疫情於3月底開始上升,6月達高峰後持續下降,截至目前共有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而今年社區主要流行的腸病毒型別為克沙奇A型,首次於11月底檢出腸病毒71型的輕症個案,近年在鄰近東南亞國家及日本皆曾被監測到。不過,台灣過去於2008年及2011至2012年間亦發生過腸病毒71型的流行,至今雖已兩年沒出現大流行,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亦持續密切監測各型別腸病毒的活動情形,防止疫情發生。注意!呼吸急促、肌抽躍為前兆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家長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若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留意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免費講座】掉髮問題怎麼解

【免費講座】掉髮問題怎麼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因工作壓力、熬夜、飲食習慣、後天保養不良或家族性遺傳等,導致掉髮問題日益嚴重,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其實掉髮是可以有效治療的。一般人總認為「男性重視髮線,猶如女性重視事業線」,然而現今因環境壓力下,不僅男性有禿髮的問題,連女性也因家庭與工作壓力逐漸有禿髮的現象,健康的頭皮就像肥沃的土壤,把握治療黃金期,早日新生毛髮,恢復烏黑亮麗的頭髮。有鑑於此,為增加民眾對掉髮問題的了解,朱冠州醫師特針對男、女性掉髮的基本成因、解決方式進行講解,希望透過此講座能讓大家知道當掉髮跡象發生時該如何預防與治療,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掉髮問題講座時間:12/20(六) 15:30-18:00地點:生髮診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路四段67-5號6樓洽詢:02-2778-1000   

豆干摻「二甲基黃」增賣相 恐致癌、過敏

豆干摻「二甲基黃」增賣相 恐致癌、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有著美食王國之稱的台灣,在許多人眼裡總是有著享受不完的美食,但近幾年隨卻不斷爆發出食安問題,從過去的塑化劑、毒澱粉、棉籽油、餿水油,到現在的「二甲基黃」豆干事件,種種的有害物質早已附著在體內,對身體造成傷害,讓人不禁聯想,現在到底還有什麼可以吃?還有哪些事情可以令人安心?二甲基黃 恐增肝癌風險日前,台灣德昌食品外銷的黑胡椒豆乾,被香港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檢驗出含有食品禁用的染色料「二甲基黃」,雖然已被要求全數下架、回收,但現在經過衛生局隨機抽驗市場豆乾產品後發現,就連知名大溪豆乾-大沙茶、品香世家黑胡椒豆乾等皆檢出二甲基黃。對此,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顏宗海醫師表示,二甲基黃是一種人工色素,可使產品看起來又黃又漂亮,但其實不管是國內、國外,目前對於二甲基黃皆處於禁用狀態,主要有2個原因,第一是它有致癌風險,在過去的動物實驗中,曾發現有罹患肝癌的風險;第二則是過敏反應,因為成分中的化合物,對於體質較為敏感的人而言,容易引起過敏(如蕁麻疹)。排除脂溶性毒素 快吃深綠色蔬菜二甲基黃對身體來說,有致癌、過敏疑慮,那對於愛吃或食用過的人來說到底該怎麼辦?醫師則表示,因為二甲基黃是屬於脂溶性,所以,可以藉由多吃深綠色蔬菜,讓脂溶性毒素從腸胃道排出,以免殘留在體內。

【免費講座】戒菸衛教

【免費講座】戒菸衛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寒流來襲,癮君子們可要多加留意了!因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傷害血管,使血管發炎、彈性減退,且當天氣轉涼時,還會造成硬化,嚴重者還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為幫助癮君子早點遠離菸害,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特地於臺中市科博館西屯路戶外廣場舉辦「三振菸癮街頭棒球賽」,只要前往戒菸門診諮詢戒菸三問,就可獲得三振菸癮卡,憑卡就能參加街頭棒球賽,有機會與戒菸大使潘威倫與高志綱一起打球、抽潘威倫、高志綱限量簽名球,再加碼抽郭泓志親筆簽名球。名稱:戒菸衛教時間:12月20日(六)14:00~17:00地點:臺中市科博館西屯路戶外廣場(臺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洽詢:(02)8768-1517#123 活動小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