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免費講座】健康食品大剖析

【免費講座】健康食品大剖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工作忙碌、生活型態及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現在三餐在外的人越來越多,以致在營養攝取方面,無法達到均衡,因此,就有民眾開始習慣天天吃健康食品,希望能藉此來營養均衡。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藥學部王怡茹藥師主講「健康食品大剖析」,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民眾更加了解健康食品,而不是一昧的亂食用,因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健康食品大剖析時間:12月24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一樓思源廳洽詢:02-7728-2123

年末「修修臉」增3成 「防偽3要件」為面子把關

年末「修修臉」增3成 「防偽3要件」為面子把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步入年末,不少人想趁此改頭換面,亮麗迎新年。根據調查,年前至醫美診所的民眾也較平常多出3成,主要包含:淚溝、法令紋、鼻子等。然而,在醫美充斥的現在,卻也有不少因使用偽藥、禁藥而被爆出的醫療糾紛,對此,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李經維提醒民眾,在進行療程前,可先確認是否符合衛福部所提倡的「防偽3要件」,為自己的美麗把關。來路不明填充物恐致皮膚壞死!李經維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醫美微整最常使用的填充物為晶亮瓷及玻尿酸,其中,晶亮瓷因彈性高不易位移,常用於塑型鼻子、下巴或蘋果肌等需要支撐的部位;玻尿酸則可被使用在淚溝、眼週及唇部的填補。然而,在醫美競爭激烈的市場,使用黑心產品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過去就有不少因注射來路不明的填充物而造成傷害的案例,輕則皮膚凹凸不平、紅腫,重則皮膚潰爛、組織壞死。落實「防偽3要件」 為美麗把關!為避免民眾誤用來路不明的填充物,李經維醫師提醒,在術前可先確認填充物是否符合衛福部相關規範,並落實「防偽3要件」,為自己的美麗把關:1)防偽標籤/產品的外包裝盒上頭是否有防偽雷射封口標籤、標籤是否有被破壞。2)包裝是否完整/確認內包裝是否完整密封。消費者可要求確認產品有無被打開痕跡再進行治療。3)是否張貼中文標示貼紙/由衛生局認可的產品原廠包裝上會有中文標示貼紙,裡面會包含標示針劑的許可證字號、廠商資訊等。此外,衛福部也多次呼籲愛美人士,在進行醫美療程前,可至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查詢藥品產品許可證資料庫,瞭解藥物許可證產品的相關資料;如使用後發現品質不良的藥物,或因藥物引起不良反應,民眾也可通報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慎選專業醫師降低微整風險楊志勛醫師強調,雖然醫美微整免開刀,但還是不可輕忽醫師的重要性,選擇專業不足的醫師,可能造成注射填充物的不當使用;若施打的劑量與位置不對,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再次提醒,在進行任何注射療程前,除慎選合格醫師外,民眾也需要審慎評估自身狀況,若本身有蟹足腫體質、膚質容易過敏,或發炎症狀的人較不適合進行微整形注射。

13價肺炎疫苗納常規 48萬名幼兒將受惠

13價肺炎疫苗納常規 48萬名幼兒將受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家中若有1歲以下幼兒的家長要注意了!日前,疾管署宣布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自明年起將納入幼兒常規接種項目,目前預估有超過48萬名幼兒受益,不僅可為家長節省疫苗費用,也能達到保護幼童的最佳成效。幼童感染鏈球菌 易引發肺炎、敗血症疾管署表示,感染肺炎鏈球菌容易導致肺炎、敗血症以及腦膜炎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依據我國疫情監測及流行病學資料指出,5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長者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主要感染族群,其中幼兒是2~5歲,其次為1~2歲,且感染的血清型以19A最多。因此,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建議,102年政府已優先針對97至100年出生滿2歲幼童提供PCV13接種,103年擴及1至2歲幼兒,明年1月起將納入幼兒常規接種。自明年起 肺炎鏈球菌疫苗將納入常規疫苗中最後,疾管署再次提醒,家中如有年滿2個月以上幼童,請家長於明年1月1日起攜幼兒連同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至各地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醫院診所完成接種。本項疫苗可與其他常規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人可能會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但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則應儘速就醫。

退化性關節炎再痛也不敢開刀?機器手臂助治療

退化性關節炎再痛也不敢開刀?機器手臂助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不過礙於傷筋動骨需要長達一百天的修復時間,使多數老年人寧願吃止痛藥,也不願進行手術重建,不過,隨著台灣各大醫院陸續引進機器人手臂,過去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傳統全面性破壞重建手術,因能透過電腦的運算,精確的掌握關節置換的位置,已全然能夠一掃手術的隱憂,可望在短時間內,讓關節獲得有效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醫師許弘昌指出,絕大部分的病患,並非整個關節面都磨損,只是單側關節出現退化,新式手術能保留最多的骨本,他們將是最大的受惠者。傳統關節炎手術 傷口大恢復期過長 許弘昌解釋,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做的成功與否,常憑藉醫師累積的臨床經驗,結果很難料定。此外,過程中須動用許多定位機械,造成的侵入性傷害往往沒有必要卻無法避免。另一方面,許多病患抱怨,術後雖然能夠行走,但總是覺得膝蓋卡卡的,甚至跪不了也蹲不下去。既然失敗率高,恢復期漫長,有些病患寧願靠止痛藥以拖待變,也不願貿然開這一刀。 但機器手臂的問世,卻改變了此項局面,許弘昌說,目前能藉由術前的電腦規劃,人工膝關節的尺寸及擺放位置得以精準算出。術中提供立即的3D骨頭影像和膝關節運動參數,更能讓醫師及時調整或確認預定的假體位置。即使處理難度較高的髕骨股骨關節面,也能準確磨除受損範圍。  他說,根據國外經驗顯示最,近九成八的患者,可以在術後立即返家,一個月內即可回到原本的生活步調。

吃一餐熱量高達3170大卡 火鍋店猶如「冬天集體增肥營」

吃一餐熱量高達3170大卡 火鍋店猶如「冬天集體增肥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寒流一來,氣溫急遽下探,但火鍋業在此時此刻人潮卻絡繹不絕,業績不斷升溫,不過在寒冬中愛吃火鍋的你,可別小看這裏頭的超高熱量,一不小心,恐怕讓你吃成豬頭!舉個例子,倘若走進吃到飽火鍋餐廳,又一心抱著想吃回本的心態,一餐下來的熱量,加加減減,一口氣可吃下317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一餐能抵「兩天份」所吃下的所有食物!冬天集體增肥營 你今年參加了嗎?從火鍋店外頭望進玻璃窗內,整間店氤氳著蒸騰白煙,裏頭座無虛席,人頭來回竄動,這是冬天集體增肥營。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數據指出,一頓吃到飽的火鍋,能吃進3170大卡熱量,相當約11.3碗白飯的熱量,已遠遠超過體重60公斤的成年靜態工作者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700大卡,甚至超過一整天所需的熱量(約1800大卡)。如果你又是火鍋愛好者,若每周吃一次,一個冬天下來體重會增加約4.3公斤,一頓吃到飽火鍋鈉攝取量更高達5700毫克,約為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的2.4倍,恐怕心血管也會受不了。不只有高熱量 血管也會受不了國健署指出,火鍋通常含有較高的鹽分、油脂及熱量,經常食用,會導致體重過重、肥胖、高血壓、動脈硬化,甚至導致腦中風、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即使偶然食用,也應注意選擇火鍋食材,此外坊間吃到飽火鍋店,經常提供高糖食品(如飲料、冰淇淋、甜食點心等),除容易引起蛀牙之外,還可能增加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症候群、甚至罹患癌症的風險。提醒民眾,火鍋盡量別挑吃到飽餐廳,飲料也請選無糖飲料,沾醬也少用熱量較高的沙茶醬,此外,膽固醇較高的內臟、牛肉、豬肉,也應適可而止,並且多吃蔬菜,少吃火鍋料,才能在寒冬享受火鍋之餘,也能不損健康。

熱量驚人高!冬天吃火鍋行前須知「六大招」

熱量驚人高!冬天吃火鍋行前須知「六大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冬天吃火鍋,為去寒保暖的最佳良方,但若一口口肉片不斷往鍋裡涮,火鍋料等加工食品不斷往鍋裡丟,吃膩了再一杯飲料解膩,吃飽了餐後甜點再做完美收尾,這吃下肚的熱量恐怕會驚人高,粗估,莫約 3170大卡,幾乎一口氣吃下六餐!如果你警覺到火鍋的可怕之處,且看吃火鍋六大招,才能在一飽口腹之慾的同時,也能顧全健康!1) 拒吃到飽/建議愛吃火鍋的民眾選擇份量固定的火鍋店,並養成餐餐吃七分飽的習慣。吃到飽的火鍋常會短時間內吃下大量東西,很容易一口氣吃下等同十一碗白飯以上的熱量,除了增加腸胃道負擔外,多餘的熱量還會轉成脂肪囤積在體內。2) 採清湯底/選擇昆布或番茄蔬菜湯,少選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熱量較高的湯底,如喝2碗(400毫升)麻辣湯底熱量高達382大卡,是清湯湯底熱量(約10大卡)的38倍之多,且鈉含量即達一天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3) 巧搭醬料/沙茶醬、醬油、辣椒醬及豆瓣醬等醬料類,油脂及鈉含量高,應減少使用,並建議可使用天然食材如羅蔔泥、蒜、蔥及香菜搭配提味。4) 多吃蔬食/建議多選當季天然未加工、可見食物原貌之食材,蔬菜類如茼蒿、菠菜、蘿蔔及各式菇類,熱量低又富含營養素及纖維質,更可以增加飽足感。5) 少加工品/炸豆皮等油炸類加工火鍋料含有大量油脂,貢丸、火鍋餃則多會使用肥肉來增加口感,其脂肪及熱量皆很高。常見的加工類火鍋料中,熱量最高前5名分別為炸豆皮(358大卡/100克)、燕餃(311大卡/100克)、魚餃(275大卡/100克)、蝦餃(270大卡/100克)、貢丸(235大卡/100克) 。6) 少吃甜點/1杯檸檬紅茶有86大卡,含糖量21.5克;1杯(可樂有122大卡,含糖量30.5克;1球巧克力冰淇淋有164大卡,含糖量12.9克;在店家無限供應下,容易攝取過多熱量及吃下大量的糖,建議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既能解渴,也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提醒/在享用火鍋時,應該注意避免攝取膽固醇較高的內臟類及脂肪較高之食物(如牛肚、鴨血等);火鍋湯底因久煮,普林含量較高,應少喝湯,避免造成痛風;此外可搭配水果如芭樂,補充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並以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就可開心健康聚餐。

研究:做瑜珈能減少罹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做瑜珈能減少罹心血管疾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從國外女星女神卡卡,到國內女星蔡依林、林若亞等,幾乎都是知名的瑜珈愛好者,使瑜珈在國內外演藝圈,儼然形成一股熱潮,不過做瑜珈除了趕流行之外,對身體有哪些助益呢?根據荷蘭的最新研究發現,瑜珈能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且能有助減重與減少體內膽固醇。對於不運動人士而言 瑜珈的確能促進健康此項研究已刊登於「歐洲心臟病學預防期刊」,研究指出,相較於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做瑜珈有顯著的好處,例如,能夠減少肥胖,以及高血壓和膽固醇超標的風險。不過研究也顯示,這些好處,僅限於平常不愛運動的人,因為相較於快走或是慢跑,瑜珈對身體的助益,還是顯得較少。專家也表示,目前還是無法掌握瑜珈為什麼能促進健康,他們進一步推測,也許瑜珈能放鬆身心靈,進而達到健康目的。但對於那些無法做激烈運動的人而言,的確是一項好消息。

子宮肌腺瘤作祟!她經血如洪水 一天要用10片衛生棉

子宮肌腺瘤作祟!她經血如洪水 一天要用10片衛生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女性朋友注意,月經期間若出現經血異常過多、疼痛時,可要多加注意了,因為這可能是子宮肌瘤或是子宮肌腺瘤在作怪!日前,在花蓮有一名47歲的林女士,在過去10多年以來,飽受經血過多、經痛之苦,特別是近2年更為嚴重,每次月經來時,經血量多到一天要換10片加長型衛生棉,直到因反覆疼痛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她長了一顆子宮肌腺瘤,而目前接受了微創手術後,不僅順利切除,就連術後恢復也相當良好。經血異常過多、疼痛 恐是肌腺瘤警訊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朱堂元醫師表示,女性若在月經期間,出血量異常增多、疼痛或是出現不孕,甚至是重複性流產,都有可能是子宮肌瘤或是子宮肌腺瘤所造成的。此外在治療方面,一般來說開刀可考慮只切除肌瘤、切除子宮,但保留子宮頸(又稱為子宮次全切除),或是全子宮切除,而兩者最主要差別在於前者是切除子宮體但卻保留子宮頸,但後者則是將子宮體連同子宮頸全部切除。子宮次全切除 可避免膀胱脫垂問題近幾年臺灣子宮頸抹片篩檢成效相當高,能降地保留子宮頸造成癌前病變的發生外,其實子宮頸周圍部有重要的神經血管、骨盆底部韌帶及輸尿管交會處,也是骨盆底結構重要的中心結構,因此,子宮次全切除可保護這些骨盆腔結構不受影響外,也能有效避免全子宮切除造成的腸脫垂、膀胱脫垂等問題。 不過醫師也提醒民眾,雖然進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可保留子宮頸,但患者必須長期追蹤,做抹片檢查來排除子宮頸的惡性疾病。

吃火鍋不忌口 壯漢痛風發作痛得哇哇叫

吃火鍋不忌口 壯漢痛風發作痛得哇哇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痛死我了!」一名壯碩大漢一邊哀號,一邊由家人用輪椅退進急診室,原來是天寒地凍大吃火鍋、喝啤酒引發痛風。醫師表示,有痛風的人在冬天享受火鍋之餘,務必小心選擇食材,要避免高普林的動物內臟及高濃度的湯底,同時也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痛風上身。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醫師蔡錦鋒表示,痛風古稱「帝王病」,形容只要被痛風纏上,別說走路,就連對著患部吹個風,就會痛得讓人受不了,就好像關節處的骨頭被動物啃食一樣,所以才又被稱為痛風。預防之道 慎選食材+注意保暖蔡錦鋒醫師說,痛風又稱為「高尿酸血症」是普林障礙的疾病,好發在關節處,故又稱「痛風性關節炎」與飲食有很大的關聯,若攝取高普林食物及大量酒精,而水分又補充不足,就很容易引發。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國人痛風盛行率,男女分別是8%和2%,且盛行率有逐年上升及年齡下降的趨勢。尤其冬天低溫,尿酸更容易結晶並堆積在手指、腳指、腳趾、膝蓋、手肘,以及耳朵等低溫關節處,而造成痛風。這也是每到天氣寒冷的時節,急診室就會湧現大量的痛風病患,因此,做好保暖措施也能有效降低痛風復發。至於冬天熱門的火鍋,煨煮下海鮮、肉類及內臟等食物,會將其富含的普林溶入湯汁中,加上湯底大骨等食材長時間熬煮,又會提高普林的含量,所以有家族遺傳或尿酸偏高的人應少吃火鍋,特別要避免精華的湯底。 

天冷愛用暖暖包 當心燙出「烤肉紋」

天冷愛用暖暖包 當心燙出「烤肉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入冬首波寒流報到,為了防寒,暖暖包、電熱毯等用品紛紛派上用場,只不過提醒民眾,在使用時可要格外留意!日前,一名30歲的陳小姐,因生理期腹部疼痛,且多年來習慣以熱敷墊來緩解疼痛,但近2個月天氣轉涼,使用時間與次數增加,導致她的肚皮上出現了大片的網狀紅斑,經過就醫後發現是火逼性紅斑,而目前暫停使用熱敷墊後,症狀已逐漸改善。保暖產品用太久 恐會造成火逼性紅斑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羅婉心醫師表示,火逼性紅斑是長時間接觸熱源造成的輕微皮膚發炎,患者皮膚會出現無法消退的紫紅色斑紋,通常在寒冷的冬季,因長時間使用暖暖包、熱水袋、熱敷片、電熱毯、電暖器等各種保暖產品,所以,容易有較多案例出現。而輕微的火逼性紅斑,雖然只是膚色不均勻的美觀問題,不屬於過敏反應,也不是熱灼傷,且不會癢、沒有燒灼感,但過去在醫學文獻上曾有案例指出,反覆發生的火逼性紅斑者較容易導致皮膚癌,因此,建議在使用保暖用品時,時間不宜過長,最好隔著衣物或布料,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熱源。使用保暖品熱敷 建議隔著衣物較安全熱敷雖然很舒服,但使用時要注意,有些保暖儀器沒有設定安全上限,若不小心溫度過高可能造成灼傷,造成整片皮膚發紅,甚至起水泡,且老年人的小腿部位皮膚油脂較少,長時間接觸熱源,皮膚會變得更乾燥,容易出現冬季癢的症狀。因此,羅婉心醫師建議民眾,利用保暖用品熱敷,最好半小時左右,就要暫時移開熱源休息幾分鐘,且應間隔著衣物或布料,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熱源,尤其皮膚感覺較不敏銳的老人、孩童、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和臥床患者更要特別小心,一旦皮膚出現長期不癒的皮疹或斑塊,應盡快到皮膚科就診,做進一步診斷與治療,以免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