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重組肉未清楚揭露標示 食藥署將重罰!

重組肉未清楚揭露標示 食藥署將重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不久之前,黑心牛油粉事件餘波盪漾,一連串讓民眾於驚訝之中,了解夜市平價牛排都是重組肉的事實,甚至就連高檔飯店至火鍋店的用肉,也同樣難逃攤在陽光下受嚴格檢驗,但事發至今,站在夜市的街頭上,仍難看見牛排業者,清楚標上「重組肉品」四個大字,對於此情況,食品藥物管理署再次重申,若販售重組肉品,卻未明確標示,將處以重罰!食藥署指出,目前以於103年12月15日公布「重組肉品名標示原則」,重組肉食品不論是完整包裝或散裝產品皆應清楚標示並於產品加註「僅供熟食」之醒語,餐飲業者如供應重組肉品則應揭露產品訊息並熟食供應,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及衛生安全。未清楚標示 可開罰最高四百萬元罰金食藥署說明,依照法規,餐飲業者如供應重組肉應於菜單或其他供應飲食場所明顯處揭露「重組」或等同文字說明。廠商使用重組肉品如標示不實或易生誤解者,可處4至400萬元罰鍰;未標示者,可處3至300萬元罰鍰;且違規產品皆須限期回收改正。餐飲業者菜單、立牌或掛牌等均未充分揭露正確訊息,且有不實、易生誤解之情形,則涉宣傳廣告不實而違反食安法第28條,可處4至400萬元罰鍰處分。食藥署提醒業者重組肉品標清楚,並呼籲民眾選購食品時看清楚標示聰明消費,且重組肉一定要熟食才安全。

老翁無故腹部不適2週 檢查竟是膽囊癌

老翁無故腹部不適2週 檢查竟是膽囊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83歲的男性病患,因上腹部不適、發燒畏寒、黃疸2週被家人送至成大醫院急診求治,檢查發現局部侵犯性膽囊癌致阻塞性膽管炎,接受抗生素治療與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與家屬討論病情達成共識後,成功進行總膽管全切除、膽囊切除、局部淋巴廓清與總肝管腸吻合手術,目前門診追蹤兩年仍無復發。早期無症狀  出現黃疸、腹痛大多已晚期成大醫院一般外科周宗慶醫師說,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民國96年約1000人死於膽囊癌,佔當年所有癌症死亡原因第十二名。可見膽囊癌並不常見但是種極為惡性的腫瘤。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早期病患無症狀,因此無法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晚期常併發體重減輕、黃疸、腹痛與腫塊。該疾病好發於50至70歲女性病患,常見危險因子有膽囊石頭大於3公分、膽囊息肉大於一公分與石灰化膽囊,其他還有總膽管囊腫、總膽管胰管處異常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可能與慢性膽囊反覆性發炎有關。周宗慶醫師也說,由於早期膽囊癌僅需要接受手術即可治療。但等到晚期膽囊癌即便評估仍可手術切除,通常複雜度高、併發症多且預後較差,甚至無法切除腫瘤最後只能接受姑息性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因此建議罹有上述危險因子之病患應就近至肝膽外科就診,考慮接受預防性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避免憾事發生。

婦人染B肝不自覺 一家三口同時罹癌

婦人染B肝不自覺 一家三口同時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7歲婦人,因腹痛求診,經檢查發現已有肝硬化及肝癌的現象,詳究其病因發現,這名婦人患有B型肝炎,因已受到第二期侵害,目前接受治療中。在醫師分析這名婦人的病情下,建議他們全家都來檢測有無B型肝炎,結果發現兩個女兒也都遭受感染。收治此婦人的聖馬爾定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表示,婦人的小女兒經檢查後發現肝也有兩顆腫瘤,不幸的是連肺部也有轉移,目前以標靶藥物及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中;大女兒情況較為複雜,幾年前就接受洗腎治療,加上感染B肝,檢查後也發現有兩顆肝腫瘤,現除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同時也配合電燒術治療中。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  可防演變成肝癌此一不幸的家族疾病,禍首就是慢性B型肝炎,羅清池醫師表示,她們的病史再度說明了慢性B型肝炎,演變成肝硬化,再引發變成肝癌的所謂「肝病三部曲」。羅醫師解釋,若能儘早發現此B肝家族,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先把病毒壓制下來,就可以有效預防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而他也呼籲,台灣是B型肝炎好發地,針對40歲以上的民眾,健保均有给付檢測有無B肝或C肝,若發現是帶原者,就應儘早求診腸胃肝膽科,即早發現治療,方能預防肝病三部曲的發生。

糗!女大生尿失禁 與男生約會只顧找廁所

糗!女大生尿失禁 與男生約會只顧找廁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打一個噴嚏,就可能尿失禁,這是眾多尿失禁婦女,所不敢說的困境,根據統計指出,近半數以上的婦女都受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尿失禁所苦,其中,因害羞不敢開口,就診率竟僅不到百分之十,導致大多患者症狀都拖上好幾年,終於「洪水猛洩」擋不住、膀胱都掉到陰道口,才肯乖乖就醫!女性有尿失禁 相當普遍 中國附醫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指出,婦女有排尿方面的困擾相當普遍,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疾病。例如,對於中年或老年女性,尿失禁是非常普遍的疾病。根據美國學者Dooley 2008年的研究指出,4229位超過20歲以上婦女中,49%有應力性尿失禁,15.9%有急尿性尿失禁,34.3%有混合型尿失禁(同時有應力性與急尿性尿失禁的症狀)。尿失禁如此普遍,卻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尿失禁患者接受治療,至於國內,由於民族性較為保守,相信數字將更低於此。 為何不就醫呢?有些婦女覺得尿失禁很尷尬,不願意告訴家人;有些婦女沒有足夠的醫療資訊,不知道該如何看醫師。就有一名七十多歲患者,十多年前已經接受過子宮切除,近年來膀胱嚴重脫垂,每次上廁所,要用手將膀胱推回去,才能解尿,更造成左側腎臟水腫。膀胱過動症 女大生猛找廁所 鄒頡龍也說,婦女泌尿疾病不是中、老年的專利,年紀比較輕的婦女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膀胱炎),也經常有「膀胱過動症」的困擾,特色是,頻尿、急尿,甚至發生急尿尿失禁。其中,膀胱過動症發生的發生率很高,根據統計,大概12~18%的人罹患此症。有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生因頻尿感到非常困擾,連交男朋友都受到影響,正當濃情蜜意的時候,女生一直找廁所,之前一直被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不斷的服用抗生素卻毫無效果,最後終於確診為膀胱過動症,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這位女大生重拾健康、有自信的人生。醫師呼籲,有尿失禁就要積極治療,才能讓下半身,不影響自己的人生。

【免費講座】樂活午餐之遠離失智講座

【免費講座】樂活午餐之遠離失智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家人罹患失智症,要怎麼辦?隨著現代醫療進步,台灣更加速老化,伴隨著是記憶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次衰退,失智人口也逐步增加。有鑑於此,臺北榮總特別針對「預防失智」主題,邀請神經內科王培寧教授主講「認識失智症及預防之道」、營養部許薰云營養師主講「預防失智,從飲食著手」,以及營養部李宛芸營養師將會提供「護腦營養套餐」與食譜,幫助民眾破解飲食迷思,破解飲食迷思,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名稱:樂活午餐之遠離失智講座時間:1月7日(三)上午11:00~下午1:00地點:臺北榮總中正一樓營養部 營養講堂洽詢:(02)2875-7472 (敬請事先報名,額滿為止)

低溫禽流感病毒活躍 防範勿忘5原則

低溫禽流感病毒活躍 防範勿忘5原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降低暴露在可能受感染禽鳥之中,是最安全的禽流感防護。但對從事禽鳥相關工作的朋友,要比一般人多小心:1)施打流感疫苗/包括常與禽鳥或其排泄物接觸者、醫療工作者,每年都應依規定,接受流感疫苗的施打,避免同時感染人或禽流感病毒,並降低病毒重組導致新病毒出現的機會。2)做好個人衛生/禽流感流行期間應該避免接觸禽鳥類,萬一接觸禽鳥或其排泄物,應以標準洗手法,立即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尤其到疫區旅遊,千萬避免接觸禽鳥,並且勤洗手。3)禽類食材煮熟再吃/禽流感病毒不耐熱,所以只要以56℃以上的溫度,持續加熱3小時,或100℃加熱2分鐘,均可將病毒破壞,所以在食用雞、鴨、鵝肉及蛋類食品,切記要煮熟後再食用。烹煮時要特別注意肉類應徹底煮熟,並確認肉類的中心點熟化;購買雞蛋應先清去糞便污漬再放入冰箱;雞蛋徹底煮熟,蛋黃及蛋白要完全熟透;生食和熟食砧板與菜刀應有所分別。4)禁止私宰活禽/一般感染的禽鳥是禁止販售的,選擇家禽類肉品,應打破溫體現殺最新鮮的迷思,專業電宰廠或是禽肉食品公司都有契作配合的農場,在飼養期間就透過完善的產銷鏈管理制度,取雞前、宰殺後均有相關的檢驗報告,甚至於有許多廠商已能做到產品履歷、溯源及逐批檢驗的制度,食用更安心。5)當懷疑被感染/H5N1及H7N9,若經醫師診斷後,醫院會於24小時內,以上網、傳真或電話等方式通報。有關國際間禽流感疫情與相關防治措施,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網站傳染病專區查詢。(本文摘自/家禽履歷故事/大塊文化出版)

冬季肺炎高峰期 台塑捐贈疫苗保護長者

冬季肺炎高峰期 台塑捐贈疫苗保護長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全台冷颼颼,此時此刻正是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期。其中,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併發具致命性的肺炎、腦膜炎、敗血症,因此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系主任謝孟哲呼籲,75歲以上老人應盡速依醫囑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做好自我防護。台塑關係企業自1954創立至今60年,持續不斷為社會公益默默付出,幫助弱勢族群度難關,從創辦明志工專(現為明志科技大學)、長庚護專(現為長庚科技大學)與長庚醫學院(現為長庚大學)、創辦長庚醫院、推動「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成效提升計畫」、提供近700位聽障兒童安裝人工電子耳、幫助原住民青少年迎向光明未來、捐贈肺炎鏈球菌疫苗供75歲以上長者接種、與監獄合作辦理愛滋受刑人彩虹計畫等,迄今台塑投入社會回饋金額已超過490億元。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傅陳卿說,台塑關係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是個非常刻苦耐勞的人,又非常悲天憫人、熱心公益。他回憶,過去他隨王永慶多次參與公益活動,有次他們看著社工極有耐心地教導身心障礙孩童學習用湯匙舀飯,讓他們感動到想落淚,他們更深刻體悟到,這社會還有很多弱勢的人需要幫助,也因此,台塑企業也更盡心盡力回饋社會,從弱勢族群、環境保護、老人照護、賑災、文化、體育、健康、地方、教育、醫療等各個面向回饋社會,以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傅陳卿補充,台塑企業迄今所捐贈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數量,已照顧了全臺近72%老年人口。 「君子以厚德載物!」傅陳卿引用《周易》的話,解釋君子要像大地一樣能承載萬物,供給社會所需,盡己之力、回饋社會。這也是台塑回饋社會的信念和態度,以及台塑的企業責任宗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毒上加毒!指甲油+去光水 恐增致癌風險

毒上加毒!指甲油+去光水 恐增致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指甲油、去光水含有高濃度劇毒,還會直接滲入真皮層!很多女性喜歡為指甲上色,能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愛塗指甲油的人,擁有的瓶數絕對不止一兩瓶。然而在所有彩妝用品裡,指甲油是最毒的,不僅有劇毒成分,而且含量頗高。指甲油含有工業染料 會導致肝癌指甲是「變態」的角質層,指甲油和去光水可能從指肉與指甲接縫處滲入真皮層。因此,只要有人打開指甲油的瓶子,整個空間便瀰漫著它的味道,因為它的揮發性有機溶劑能在幾秒鐘內,瞬間膨脹到數千倍,這個特性導致個結果:1是打開瓶子大老遠就能聞到,2是擦在指甲上很快就乾掉。從某個角度來看,指甲油和油漆其實很相似──色料都很重要、都得用揮發性有機溶劑、都得塗抹得開、都希望塗抹後很快就乾,而且都很毒。指甲油的主要成分是化學色料,經常有重金屬問題,最可怕的是,其中可能含有一種叫做「蘇丹紅」的工業染料,經常使用,會在身體裡累積毒素,導致肝癌、膀胱癌和胰臟癌。溶解顏料的丙酮 在實驗室被歸納為劇毒溶劑指甲油的顏料,得靠具有揮發性的有機溶劑才能溶解,而最常見的溶劑是「丙酮」和「乙酸乙酯」。丙酮(又稱為二甲基酮,acetone)是透明無色的液體,本身味道刺激且具有毒性,所以身體很快就會對它出現反應,覺得頭痛、頭暈、噁心、血壓升高,至於鼻黏膜和咽喉會不舒服,也會刺激眼睛而淚流不止,如果不趕緊遠離,嚴重時還可能昏迷。動物實驗發現,長時間暴露在丙酮的環境裡,會造成肝、腎、神經受損,並降低雄性的生育力。乙酸乙酯(又稱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的毒性不像丙酮那麼強,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對眼睛、鼻黏膜、咽喉同樣會造成刺激,甚至會引起過敏。長期接觸會導致角膜混濁、繼發性貧血、白細胞增多。在化學實驗室裡,丙酮和乙酸乙酯被歸為劇毒溶劑,有明確的警告會腐蝕呼吸道。指甲油的可怕絕非危言聳聽,它的毒性還不僅止於此,有些甚至會含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也就是塑化劑(DEHP)。用去光水卸除指甲油 對身體造成二度傷害指甲油裡有高分子聚合物(合成樹脂),無法用一般卸妝乳處理,必須以含揮發性有機溶劑的去光水才能卸除乾淨。所謂去光水,就是沒有顏料的指甲油,雖然少了鄰苯二甲酸酯,但仍有丙酮和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傷害力絲毫不減。比較糟糕的是,大家塗指甲油時至少會謹慎,小心不塗出指甲邊;可是卸指甲油時卻大手大腳,毫不在意地大量使用去光水,甚至惟恐卸不乾淨,索性讓去光水接觸到指甲邊,甚至是指肉。有機溶劑對指甲具有溶解作用,常用會導致指甲脆而易斷,甚至會在未揮發之前侵入人體,滲入真皮層。為了健康與安全,請勿選購來路不明、標示不明的廉價指甲油,也不要塗到極限,最好和指甲邊保留一點安全距離。5大觀念 減輕指甲油的危害林博士的防毒知識/使用指甲油需有節制,以下建議可減少對身體的傷害:1)不要連續塗指甲油,兩次中間最好相隔2至3週,讓指甲休養生息。2)塗指甲油後,不要用去光水擦拭,讓它自然脫落,以免二度傷害。3)塗抹時,請打開電風扇從背後往前吹,讓氣味被風迅速帶走。4)不要在密閉空間裡塗指甲油,尤其是只有空調、毫不通風的美容院。5)當手指有傷口、懷孕時、準備懷孕前至少3個月、生理期間,都不要塗指甲油。(本文摘自/千萬請小心有害健康的無天良日用品/蘋果屋)

罹乾癬逾40年 病友協會助她擺脫束縛

罹乾癬逾40年 病友協會助她擺脫束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60歲的何女士罹患乾癬的時間已有40年,早期到處求診經常感到徬徨無助,找遍各大醫療院所,就連親友介紹的國外偏方妙藥都不放過,最終希望還是一再破滅。她回憶起以前每次擦藥時,因面積過大需請親友幫忙,且花費的時間至少超過1小時以上,皮膚癢的問題,也造成嚴重的睡眠失調,實在是非常大的煎熬。在何女士19歲發病時,同時出現乾癬的皮膚症狀及乾癬性關節炎,在花樣年華之際,要面臨皮膚大片脫屑、發紅、發癢的壓力及乾癬性關節炎帶來的行動不便,記憶中曾經有一次過馬路,行動實在無法自如,瘦小的母親即揹起當年已19歲的她,費力步行,一想到此畫面,何女士的眼角仍泛起淚光。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及醫師協助,並加入台灣乾癬協會,獲取更多有關醫療及心理各方面的支持,何女士乾癬的症狀已獲得控制,同時在協會中與病友互相交流資訊、加油打氣,也讓她的心不再徬徨,進而積極投身加入協會志工的行列中。台灣乾癬協會柯怡謀理事長表示,依據健保資料庫統計,估計台灣約有6萬名乾癬患者,其中不包括未就醫或未確診的人數,故實際患病人數應更高。病患通常會因皮膚的大片脫屑、發紅等外顯症狀,被誤認為傳染疾病,以致於在就學、就業及兵役體檢等領域遭受社會大眾的歧視,使許多患者的生涯規劃被迫中斷,進而退縮在社會的角落。柯理事長說明,目前乾癬患者需要政府單位及社會大眾共同關心的事項有:1)瞭解乾癬不會傳染,以降低社會環境對病友的歧視。2)乾癬盡快納入重大傷病卡及身心障礙手冊範圍,藉此讓更多嚴重的乾癬患者可因社會系統的介入,不落入因貧困而放棄治療,影響就學、就業,陷入生活窘境的惡性循環。3)藥物的健保給付能更為放寬,使乾癬患者不會面臨選擇不到合理且適用藥物的困境。柯怡謀理事長也表示,近年來,台灣乾癬協會與歐美及亞洲地區其他乾癬病友組織交流時,觀察到關乎病友權益的爭取,實需病友自身的覺醒及團結,才能在政策面上有更大的進展,因此再次重申團結的重要性「病友需團結,團結真有力」,可藉由加入台灣乾癬協會,一起為『建立一個對乾癬病友更友善的社會環境』來努力。

菸齡50年 他罹「慢性阻塞性肺病」喘不過氣

菸齡50年 他罹「慢性阻塞性肺病」喘不過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高齡90歲的許爺爺,年輕時開始了抽菸生活,一抽就是50個年頭,某日突然氣喘不過來倒下,送到醫院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最明顯的病徵就是「慢性咳嗽」、「多痰」及「呼吸困難」。根據102年台灣十大死因報告,COPD是十大死因的第七位,在40歲以上的成人中,平均每6人就有1人罹病,但就診率僅有2 %; COPD無法根治,治療僅能減緩症狀及惡化速度。喘不過氣 慢性阻塞性肺病易惡化在冬季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長期吸菸會導致COPD,因香菸內含數百種有害物質,會損害肺部原本的抵抗力,造成慢性呼吸道發炎,使痰液堆積不易排出,導致感染。長期下來呼吸道與肺泡變形,導致呼吸困難,許爺爺的家屬聽了醫師的建議鼓勵他戒菸,但他剛開始並不聽從醫師的建議,還是繼續抽菸,但只要冬天來臨的季節,就會因為咳嗽、多痰、呼吸困難甚至發燒,頻繁的進出醫院;經過一番溝通後,他終於下定決心戒菸,雖然COPD無法根治,但戒菸後的爺爺在家屬細心的照料下,每到冬天季節已不再頻繁進出醫院了。許爺爺回想,早知道戒菸有這麼多好處,當初就該盡早聽取醫生建議,戒菸後發現生活品質提升不少,因此他也呼籲吸菸民眾能盡早戒菸遠離疾病。

Menu